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67

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67
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答案解析)67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精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

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金属的冶炼B.湿润的红色布条遇到氯气褪色

C.明矾净水D.刻蚀印刷电路板

2.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铝用作耐火材料B.小苏打用于食品膨松剂

C.纯碱用于中和胃酸过多D.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3.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唐末《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文中描述的是黑火药的制作过程。

B.《天工开物》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C.《梦溪笔谈》中“取精铁锻之百余火……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百炼钢熔点比纯铁低。

D.《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因为绿矾能电离出H+,所以有“味酸”。

4.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溶于水的盐都是弱电解质

②可溶于水的盐都是强电解质

③0.5 mol·L-1一元酸溶液中H+浓度为0.5 mol·L-1

④强酸溶液中的H+浓度不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的H+浓度

⑤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⑥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①③⑤⑥B.只有④⑤C.②④⑤⑥D.只有③⑥6.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g石墨烯和12g金刚石均含有N A个碳原子

B.标准状况下,11.2L的SO3中含1.5N A个氧原子

C.22.4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 A个中子

D.常温常压下,100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O-H键总数目为N A

7.下列图示实验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制法中,错误的是( )

A.制硅: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得硅

B .制钠:以海水为原料制得NaCl ,再电解熔融NaCl 得钠

C .制铁:以焦炭和铁矿石为原料,用CO 还原铁矿石得铁

D .制铝:以铝土矿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AlCl 3,再电解熔融AlCl 3得铝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实验中用稀硫酸洗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

C .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D .FeCl 2、NaHCO 3、Fe(OH)3都能通过用化合反应制得

10.已知I -、Fe 2+、SO 2、Cl -和H 2O 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顺序为SO 2>I ->Fe 2+>H 2O 2>Cl -,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A .3222242Fe SO 2H O 2Fe SO 4H ++-+++=++

B .22224I SO 2H O H SO 2HI ++=+

C .2322Fe I 2Fe 2I ++-+=+

D .22224H O SO H SO +=

11.某学生配制了100mL 1mol/L 的硫酸溶液。然后,对溶液浓度做精确测定,且测定过程中一切操作都正确。结果测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低于1mol/L .那么,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

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转移到容积为100mL 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③在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因操作不慎有少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

④最后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马上用胶头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使溶液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A .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改进装置后,有毒气体被碱液吸收,实现了绿色环保

B.浓硫酸在实验过程中体现了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C.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CO2

D.该反应比较剧烈、危险,实验各物质的用量应按要求规范操作

13.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然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一只试管加稀HNO3,另一只加NaOH溶液,然后再通入SO2气体,结果两支试管都有白色

沉淀产生。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合理

...的是

A.SO2是酸性氧化物、SO2具有还原性

B.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是同种物质

C.BaCl2既能跟强酸、又能跟强碱反应,具有两性

D.升高pH时,SO2水溶液中SO32-浓度增大

14.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A.NaHSO4和Ba(OH)2

B.AlCl3和NaOH

C.NaAlO2和H2SO4

D.Na2CO3和H2SO4

15.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16.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17.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同浓度同体积NH 4HSO 4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4NH 32+OH =NH H O ?-

B .向CaCl 2溶液中通入CO 2:2++223Ca +H O+CO =CaCO +2H ↓

C .NaHCO 3溶液与少量的Ba (OH )2溶液反应:HCO 3- + OH -+ Ba 2+ = BaCO 3↓ + H 2O

D .用Na 2SO 3溶液吸收少量Cl 2:2---2-322343SO +Cl +H O =2HSO +2Cl +SO

18.500 mL 2 mol·L -1FeCl 3溶液和500 mL 2 mol·L -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 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A .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白色沉淀

B .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

C .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乙均有丁达尔效应

D .根据丁达尔现象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19.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Fe 2O 3为红棕色粉末;

②Na 2O 和Na 2O 2投入到水中都能生成NaOH ;

③质量相等的NaHCO 3与Na 2CO 3分别与相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时,产生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

④取ag 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

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

⑥NaHCO3固体可以做干粉灭火剂,金属钠起火可以用它来灭火;

⑦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可配制成溶液通入过量的CO2,再低温结晶得到提纯;

⑧Na2O2与水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A.②③④⑥B.①②⑦⑧C.②⑤⑦⑧D.①③④⑥21.已知:将Cl2通入适量Na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NaCl、NaClO、NaClO3。当有0.5molNaOH参加反应,同时生成0.3molNaCl时,溶液中c(NaClO)∶(NaClO3)的值为()A.7∶1 B.1∶7 C.3∶1 D.1∶3

22.向含Al2(SO4)3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Ba(OH)2溶液至过量,

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混合液中c(SO42-):c(Cl-)=1:1

B.向D点溶液中通入C0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图中A点沉淀中含有BaSO4和Al(OH)3

D.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23.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A1O-

2、OH-、CO2-

3

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OH-、CO2-

3

、A1O

-

2

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Br-、Fe2+

C.Fe(NO3)3、Cu(NO3)2、HNO3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Fe(NO3)3、HNO3、Cu(NO3)2

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NH+

4、H+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H+、Fe3+、NH+

4

24.常温下,在pH=1的某溶液中可能有Na+、Fe3+、Fe2+、I-、Cl-、2-

3

CO中的几种,

现取100mL 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e 2+、I -、Cl -三种离子一定存在

B .2-

3CO 一定不存在,不能确定Na +和Cl -是否存在

C .Fe 3+与Fe 2+至少有一种

D .该溶液中c(Cl -)至少为0.2mol?L -1

25.利用炼铝厂的废料——铝灰(含Al 、Al 2O 3及少量SiO 2和FeO?xFe 2O 3)制备明矾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上层溶液B 呈紫红色,滤渣2中含有2Mn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2SiO 和23Al O ,下层沉淀C 为红褐色

B .滤液A 中加入4KMnO 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4235Fe +MnO +4H O+7OH =5Fe(OH)+Mn

C .上层溶液B 的酸性弱于滤液

D 的酸性

D .操作Ⅱ中包括蒸发结晶

二、填空题

26.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

(1)铝热反应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铝片打磨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四氧化三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7.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a中的试剂为________。

(2)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c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d的作用是________,可选用试剂________(填标号)。

A.Na2S B.NaCl C.Ca(OH)2 D.H2SO4

(4)反应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经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_____,干燥,得到KClO3晶体。

(5)取少量KClO3和NaClO溶液分别置于1号和2号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____色。可知该条件下KClO3的氧化能力____NaClO(填“大于”或“小于”)。

28.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属,其目的是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4)丙组同学取10 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 此溶液于3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

②第二只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四、工业流程题

29.纯碱是玻璃、制皂、造纸、纺织和漂染等工业的基本原料。

Ⅰ.世界最早工业生成纯碱的方法是路布兰(N.Leblanc)法,其流程如图:

(1)流程Ⅰ的反应是___反应(填“氧化还原”或“非氧化还原"),流程Ⅱ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a.Na2SO4(s)与过量木炭反应生成Na2S(s);b.Na2S(s)与石灰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2CO3,a步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

Ⅱ.19世纪60年代后生产纯碱的路布兰法被索尔维(E.Solvay)氨碱法所取代,其生产流程如图:

(2)氨碱法中加入NH3的主要作用是___。

(3)与路布兰法相比,氨碱法的优点有___。(写出一条即可)

Ⅲ.1939年候德榜首先提出并自行设计了联合制碱法——利用合成氨工业上的NH3和CO2和NaCl为原料生产纯碱。

(4)侯德榜制碱法的关键还在于对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NaHCO3后所得溶液的处理:在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并通入NH3,并在___(填温度范围)下析出NH4Cl。表1不同温度下NaCl和NH4Cl的溶解度数据(g/100g水)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金属冶炼时,金属一般由化合态生成游离态,被还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湿润的红色布条遇氯气褪色,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漂白了湿润的有色布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B不选;

C.明矾净水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达到净水的目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

D.刻蚀印刷电路板是铁离子与铜的反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2.C

【详解】

A.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故A正确;

B.小苏打本身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且能与食物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常用于食品膨松剂,故B正确;

C.纯碱为碳酸钠,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可以使用碱性较弱的碳酸氢钠中和胃酸过多,故C错误;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也具有强氧化性,都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杀死细菌,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故D正确;

答案为C。

3.D

【详解】

A.黑火药是由木炭粉(C)、硫磺(S)和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由题意可知,题中描述的是制备黑火药的过程,故A正确;

B.“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中“陶”是一种陶瓷,为传统硅酸盐材料,故B正确;C.百炼钢为合金钢,是铁的合金,铁合金的熔点比纯铁的熔点低,故C正确;

D.FeSO4?7H2O电离生成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不能电离产生氢离子,故D错误;

故选D。

4.C

【详解】

A.纯碱为碳酸钠,是盐不是碱,五水合硫酸铜为纯净物,二氧化碳为非电解质,故A错误;B.过氧化钠与碱不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生石灰为氧化物不是碱,镁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三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硅酸为酸,烧碱即氢氧化钠为碱,碳酸氢钠属于盐,水玻璃为硅酸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氯化钠为电解质,故C正确;

D.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氢氧化铝为两性物质,液氯为纯净物,氨气为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5.B

【详解】

①不溶于水的盐不一定是弱电解质,如BaSO4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①错误;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可溶于水的盐可能是弱电解质,如醋酸铅,故②错误;

③0.5mol·L-1一元酸溶液H+浓度不一定为0.5mol·L-1,如醋酸,故③错误;

④强酸溶液中的H+浓度不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的H+浓度,H+浓度与酸的浓度、分子中氢离子的个数以及电离程度有关,故④正确;

⑤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故⑤正确;

⑥酸在熔融态时均不导电,只有溶于水时才导电,故⑥错误;

正确的有④⑤,故选B。

6.A

【详解】

A.石墨烯和金刚石均由碳原子构成的不同单质,则12g石墨烯和12g金刚石所含的碳原子

的物质的量均为

12g

12g/mol

=1mol,则所含的碳原子数目均为N A,故A正确;

B.标准状况下,SO3是固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11.2L SO3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0.5mol,则氧原子的数目也远大于1.5N 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氮气物质的量为

22.4L

22.4L/mol

=1mol,氮元素有多种核素,不同的核素

中含有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由于没有指明氮气分子中的氮原子是氮元素的哪一种

核素,因此无法确定所含中子数目,故C 错误;

D .常温常压下,100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溶质乙醇质量为46g ,物质的量为1mol ,1mol 乙醇中含1mol O -H 键,溶液中的溶剂水分子中也含有O -H 键,则O -H 键总数目大于N A ,故D 错误;

答案选A 。

7.C

【详解】

A .装在大试管中的碳酸钠直接受热不分解,而装在小试管中的碳酸氢钠间接受热分解,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故A 正确;

B .粗盐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能够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故B 正确;

C .容量瓶是精量器,不能用来溶解氯化钠固体,故C 错误;

D .氢氧化铁胶体中的分散质颗粒的直径介于1nm —100nm 之间,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能够用渗析的方法提纯氢氧化铁胶体,故D 正确;

故选C 。

8.D

【详解】

A .工业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生产硅:SiO 2+2C 高温Si +2CO ↑,故A 正确;

B .工业上以海水为原料制得NaCl ,然后电解熔融NaCl :2NaCl (熔融)

电解2Na +Cl 2↑,制

得钠,故B 正确; C .工业上常用焦炭和铁矿石为原料,碳首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

转化为CO ,CO 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炼铁:3CO +Fe 2O 3高温2Fe +3CO 2,制得铁,故C 正确;

D .工业制铝是电解熔融的氧化铝:2Al 2O 3(熔融)

电解4Al +3O 2↑,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

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D 错误;

故选D 。

9.B

【详解】

A.同一反应中,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臭氧和氧气之间的转化,故A正确;

B.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一种性质,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反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实验中用稀盐酸洗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故B错误;

C.Al、Al2O3都能与酸和碱反应,所以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故C正确;

D.铁与氯化铁化合生成FeCl2;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化合生成NaHCO3;氢氧化亚铁和氧气和水化合生成Fe(OH)3,故D正确;

故选B。

10.C

【详解】

A.因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Fe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A能发生;

B.因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I-,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B能发生;

C.因该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碘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Fe2+>I-,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不一致,C不能发生;

D.若该反应发生,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H2O2

故选C。

11.D

【分析】

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可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 或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偏小或V偏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偏大或V偏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详解】

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量筒内壁有残留水,会导致量取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低,故①正确;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

稀释,转移到容积为100mL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②正确;③在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因操作不慎有少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则溶质没有全部转移、导致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③正确;④最后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④正确;故这些操作全部引起浓度偏低;

答案选D。

12.C

【详解】

原实验中生成的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改进之后,解决了教材实验的不足,实现了绿色环保,选项A正确;浓硫酸将蔗糖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按2∶1脱去生成水,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且生成的碳单质又被浓硫酸氧化成二氧化碳,浓硫酸又体现了强氧化性,选项B 正确;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二氧化硫,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者的混合物,选项C错误;该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利用上述密闭装置,如果没有按照规范添加反应物的用量,会存在危险,选项D正确。

13.C

【分析】

根据SO2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分析判断。

【详解】

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是弱酸,故SO2通入BaCl2溶液不会生成BaSO3和HCl。SO2通入BaCl2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SO2被稀硝酸氧化为SO42-,再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SO2通入BaCl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SO2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和水,再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故A、B项正确,C项错误。H2SO3水溶液中存在两步电离,升高pH时,促进电离,SO32-浓度增大,D项正确。

本题选C。

【点睛】

SO2有较强的还原性,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4.A

【详解】

A.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均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现象相同,A 符合题意;

B.NaOH少量生成白色沉淀,NaOH过量沉淀溶解,则氯化铝滴入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Al3++4OH-=AlO2-+2H2O、Al3++3AlO2-+6H2O=4Al(OH)3↓,现象开始无沉淀,一段时间后有沉淀;氢氧化钠滴入氯化铝发生反应: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现

象是开始有沉淀,一段时间后沉淀溶解,所以二者现象不同,B不符合题意;

C.偏铝酸钠滴入硫酸发生反应:AlO2-+4H+=Al3++2H2O、Al3++3AlO2-+6H2O=4Al(OH)3↓,

现象为开始无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硫酸滴入偏铝酸钠发生反应:H++AlO2-+H2O=Al(OH)3↓,3H++Al(OH)3=Al3++3H2O,现象开始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二者现象不同,C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滴入硫酸发生CO32-+2H+=CO2↑+H2O,现象立刻产生气泡;硫酸滴入碳酸钠发生反应:CO32-+H+=HCO3-、HCO3-+H+=CO2↑+H2O,现象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所以二者现象不同,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5.D

【详解】

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因此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A正确;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这说明氯水中含有Cl-,B正确;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气体是CO2,这说明氯水中含有H+,C正确;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反应中有氯化铁生成。由于氯气

也能把氯化亚铁氧化生成氯化铁,因此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D不正确。

答案选D。

16.A

【详解】

A.SO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硫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选;

B.HCl 极易溶于水,通过饱和的食盐水可以除去Cl2中的HCl杂质,故B不选;

C.铜与氧气反应,与氮气不反应,能够达到除杂目的,故C不选;

D.HCl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够达到除杂目的,故D 不选;

故选A。

17.D

【详解】

A .NH 4HSO 4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H 4HSO 4=+4NH +H ++2-4SO ,+

4NH 、H +都能与OH -发生反应,且H +与OH -的结合能力更强,所以将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硫酸氢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 OH -=H 2O ,故A 错误;

B .碳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在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发生反应,无碳酸钙沉淀生成,故B 错误;

C .碳酸氢钠溶液和少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 2++2OH -+2HCO -3═BaCO 3↓+CO 2-3+2H 2O ,故C 错误;

D .亚硫酸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用亚硫酸钠溶液吸收少量氯气,部分亚硫酸根离子被氯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氯气被亚硫酸钠还原为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322343SO +Cl +H O =2HSO +2Cl +SO ,故D 正确;

答案选D 。

18.C

【分析】

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在1~100nm 之间或10-9~10-7m 之间,均为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结合氢氧化铝胶体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详解】

A .氢氧化铝胶体和氢氧化铁胶体均能与氢碘酸溶液反应,三价铁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溶液为深褐色,氢碘酸和氢氧化铝胶体反应得到无色溶液,故A 错误;

B .氢氧化铝胶体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先聚沉生成沉淀,后氢氧化铝又被氢氧化钠溶解,氢氧化铁胶体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会聚沉生成沉淀,氢氧化铁不溶于氢氧化钠,所以不溶解,故B 错误;

C .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在1~100nm 之间或10-9~10-7m 之间,均为胶体,所以甲、乙都有丁达尔效应,故C 正确;

D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A ,要注意铁离子与碘离子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9.B

【详解】

A.Al可以分别与盐酸、NaOH一步转化成AlCl3、NaAlO2,但Al无法一步转化成Al(OH)3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Na与O2不加热时生成Na2O,加热时生成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Na2O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Na2O2,Na2O、Na2O2与水反应都能生成NaOH,都可一步实现图示转化,故B 符合题意;

C.S无法通过一步反应转化成SO3,故C不符合题意;

D.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但铁无法一步转化成Fe(OH)3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B

【详解】

①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Fe2O3是红棕色粉末状晶体,故①正确;

②Na2O是碱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是过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所以Na2O 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故②正确;

③根据反应的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106g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84g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所以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HCO3产生的CO2多,故③错误;

④取ag 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主要为含有少量水蒸气的二氧化碳,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bg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因此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故④错误;

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FeSO4)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的4Fe(OH)3,即

4Fe(OH)2+O2+2H2O=4Fe(OH)3,故⑤错误;

⑥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不能用干粉灭火剂灭火,故⑥错误;

⑦Na2CO3可与过量的CO2反应生成NaHCO3,可用于除杂,再低温结晶得到提纯,故⑦正确;

⑧Na2O2与水的反应中只有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由-1价分别变化为0、-2价,因此Na2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⑧正确;

正确的有①②⑦⑧,故选B。

21.A

【详解】

设NaClO的物质的量是xmol,依据钠原子守恒得,NaClO

的物质的量是0.2mol-xmol,依据

3

电子守恒得:0.3mol×1=xmol×1+(0.2mol-xmol)×5,解得x=0.175mol,则NaClO的物质的量是0.175mol,NaClO

的物质的量是0.025mol,物质的量之比为:0.175mol:0.025mol=7:1,

3

其浓度之比是7:1,

故选:A。

22.A

【详解】

Al2(SO4)3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Al3+与OH-、Ba2+与SO42-之间的离子反应,反应如下:

Ba2++SO42-=BaSO4↓,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假设

1molAl2(SO4)3中SO42-完全被沉淀所需Ba(OH)2量为3mol,提供

6molOH-,1molAl2(SO4)3中含有2molAl3+,由反应Al3++3OH-=Al(OH)3↓可知,

2molAl3+完全沉淀,需要6molOH-,故从起点到A点,可以认为是硫酸铝与氢氧化钡恰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沉淀,A点时SO42-完全沉淀,A~B为氯化铝与氢氧化钡的反应,B点时溶液中Al3+完全沉淀,产生沉淀达最大值,溶液中溶质为BaCl2,B~C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钡反应,C点时氢氧化铝完全溶解。则可依次分析四个选项如下:

A、前3LBa(OH)2溶液与溶液中Al2(SO4)3反应,从3L~6L为Ba(OH)2溶液与溶液中AlCl3反应,二者消耗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相等为3L×1mol/L=3mol,由生成硫酸钡可知3n[Al2(SO4)3]=n[Ba(OH)2],故n[Al2(SO4)3]=1mol,由氯化铝与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铝可知3n(AlCl3)=2[Ba(OH)2]=6mol,故n(AlCl3)=2mol,因此原溶液中

c[Al2(SO4)3]:c(AlCl3)=1:2,即c(SO42-):c(Cl-)=1:2,故A错误;

B、D点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Ba2+、AlO2-,通入二氧化碳立即产生碳酸钡沉淀,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后还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点沉淀中含有BaSO4和Al(OH)3,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D正确;

答案选A。

23.D 【详解】

A.若H+最先与AlO-

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与溶液中OH-反应又生成AlO-

2

结合碱性强的先与盐酸反应可知反应顺序为OH-、AlO-

2、CO2-

3

,故A错误;

B.离子的还原性I->Fe2+>Br-,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氯气先与还原性强的反应,反应的先后顺序为I-、Fe2+、Br-,故B错误;

C.Fe(NO3)3、Cu(NO3)2、HNO3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由于氧化性:HNO3>Fe3+>Cu2+,则反应的先后顺序为HNO3、Fe(NO3)3、Cu(NO3)2,故C错误;

D.由于铁离子能够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NH+

4

、H+溶液

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首先与酸反应,再与盐反应,反应的先后顺序为H+、Fe3+、NH+

4

,故D正确;

故选D。

24.A

【分析】

pH=1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100mL该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则一定不存在2-

3

CO;向溶液中通入氯气分液后得到紫色溶液,则原溶液中含有I-,铁离子

能够氧化碘离子,则一定不存在Fe3+;2.54g为碘单质,物质的量为

2.54g

254g/mol

=0.01mol,

原溶液中含有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水层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固体,该固体为氢氧化亚铁,灼烧固体得到的1.60g为氧化铁,则溶液中一定存在Fe2+,根据铁元素守恒可

知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60g

160g/mol

×2=0.02mol,0.02mol亚铁离子带有正电荷为0.04mol,0.02mol碘离子带有0.02mol电子,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其物质的量至少为

0.04mol+0.01mol-0.02mol=0.03mol,氯离子的浓度最小为0.03mol/0.1L=0.3mol/L,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I-、Cl-,A正确;

B.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2-

3

CO,一定含有Cl-,B错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