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九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九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目录第十六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

16.1 从永磁体谈起2

16.2 奥斯特的发现4

16.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6

16.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8

第十七章电动机与发电机

17.1 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12

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14

17.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17

第十八章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18.1 家庭电路21

18.2 怎样用电才安全24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26

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19.1 最快的“信使”29

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31

19.3 走进互联网34

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38

20.2 开发新能源40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42

20.4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4

第十六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

全章概述

教学内容16.1 从永磁体谈起

16.2 奥斯特的发现

16.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16.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基本的磁现象,知道“磁化”和“去磁”的简单方法,了解磁性的广泛应用.

2.认识磁场,知道磁感线是形象地表示磁场的一种方法.

3.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4.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5.知道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多少、通过线圈的电流大小有关,了解电铃的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磁体、磁场的基本性质.

2.通过用铁屑显示磁体的磁场分布,学习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方法.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要经历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体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我国古代对磁学的伟大贡献,了解物理知识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讲述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从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出发,介绍磁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活动感知特殊的物质“磁场”的存在.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电生磁”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电磁铁与自动控制

16.1 从永磁体谈起

1.知道一些基本的磁现象,知道“磁化”和“去磁”的简单方法,了解磁性的广泛应用.

2.认识磁场,知道磁感线是形象地表示磁场的一种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磁体、磁场的基本性质.

4.通过用铁屑显示磁体的磁场分布,学习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用实验探究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磁体的一些基本性质,用实验探究磁场的存在和几种常见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

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和磁感线.

【新课导入】

导入1:图片导入

出示三幅图片,引导学生从磁体的实际应用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2:问题导入

回顾小学科学上学过的有关磁体的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磁体?什么是磁性?

(2)磁体上磁性的强弱是怎样分布的?

(3)什么是磁极?它是怎样规定的?

(4)磁体有什么性质?

导入3:情境导入

公元843年,在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上,没有航标,没有明确的航道,船上的中国人利用手中的仪器指示方向,开辟了从浙江温州到达日本嘉值岛的航线.同学们知道这个神奇的仪器是什么吗?

【课堂探究】

1.认识磁体

(1)阅读教材P2~4,动手做一做“活动1”,完成下列问题.

①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磁性.能够长期保存磁性的磁体叫做永磁体,磁体有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

②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叫做磁极,磁性最弱的部分在磁体的中间.

③磁体的两个磁极是北极(N) 和南极(S) ,在空间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一端为S 极,指北的一端为N 极,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2)动手做一做“活动2”,并与同伴进行有效地探讨交流,完成下列内容.

①什么是磁化?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怎样磁化?

A. 将容易磁化的物体靠近磁场;

B. 用磁体的南极或北极,沿易磁化的物体的同一个方向摩擦几次.

②什么是去磁? 使原来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这个过程称为“去磁”.

怎么去磁?

A. 不断敲击磁体;

B. 加热磁体.

2.认识磁场

阅读课本P4~5内容,动手做一做“活动3”,完成下列问题.

(1)磁体周围有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叫做磁场.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化现象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 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的方向.

3.描述磁场——磁感线

阅读课本P6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画出一条条带箭头的曲线,可以更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2)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磁感线只是用来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分布情况而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磁感线越密的地方,表示磁场越强,越疏的地方表示磁场越弱.

(4)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磁体.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两极跟地理的两极并不重合.

1.(2017长沙)小天利用手中的条形磁体做了以下小实验,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

A.条形磁体能够吸引小铁钉

B.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C.将条形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当它在水平面静止时,北极会指向地理南方

D.条形磁体与小磁针之间隔了一层薄玻璃后就不可能有相互作用了

2.如图所示,一根条形磁铁,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下列表示从S极到N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D )

3.关于磁体和磁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悬挂起来的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附近

B.铁、铜、铝等金属材料都能够被磁化

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地球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4.判断磁体的南、北极的方法:

方法一:用一细线拴在磁体的中间将其悬挂起来,当它静止时,指南的那端是S 极,指北的那端是N 极.

方法二:将它的一端靠近另一磁体的N极,若吸引,则该端为S 极;若排斥,则该端为N 极. 5.某同学用小磁针、铁粉和条形磁铁,描绘磁感线,如图所示,根据小磁针的指向标出条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方向.

答案:如图所示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列车运行.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继而申请了专利.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和民生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相继开展了磁悬浮运输系统的研发.我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购自德国)2003年1月开始在上海磁浮线运行.2015年10月中国首条国产磁悬浮线路——长沙磁浮线成功试跑.2016年5月6日,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长沙磁浮快线开通试运营.该线路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运营线.

磁场传感器

磁场传感器是可以将各种磁场及其变化的量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的装置.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地方都存在磁场或与磁场相关的信息.利用人工设置的永久磁体产生的磁场,可作为许多种信息的载体.因此,探测、采集、存储、转换、复现和监控各种磁场和磁场中承载的各种信息的任务,自然就落在磁场传感器身上.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磁场传感器已成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元件.目前,人们已研制出物理各种利用、化学和生物效应的磁场传感器,并在科研、生产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承担起探究种种信息的任务.

物理模型

所谓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方便研究物理问题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描述,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采用理想化的办法所创造的,能再现事物本质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既是物理学赖以建立的基本思想方法,也是物理学在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这种方法的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中研究对象的条件、物理过程的特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理模型,通过模型思维进行推理.

16.2 奥斯特的发现

1.了解奥斯特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跟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能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3.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右手螺旋定则.

难点:通电螺线管磁极的判定.

【新课导入】

导入1:问题导入

回顾上节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磁场的基本性质什么?实验中怎样显示存在磁场?

(2)对比写出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相似之处:

电现象磁现象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质磁体能吸引铁屑等物质

自然界中存在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每个磁体上都有N 极和S 极两个磁极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猜想:电和磁有没有联系?如何探究呢?

【课堂探究】

1.电流的磁场

做一做“活动1”,完成下列问题.

(1)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体跟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而且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2)如图是某同学研究电与磁的关系的实验:

①比较(甲)、(乙)两图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②比较(乙)、(丙)两图可知通电导体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阅读课本P10~11,做一做“活动2”,完成下列问题.

(1)把用导线在圆柱形空心筒上绕成的螺纹状线圈,叫做螺线管.

(2)A.观察通电螺线管周围的铁屑分布

实验表明: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而且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

B.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实验表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3)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且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1.(2017连云港)一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和其周围磁感线的分布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D )

2.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的实验中,开关断开时小磁针甲、乙的指向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通电螺线管有磁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小磁针甲偏转,小磁针乙不偏转

B.小磁针乙偏转,小磁针甲不偏转

C.小磁针甲、乙均偏转

D.滑片P向左滑动时,螺线管磁性逐渐增强

3.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磁和电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出初步结论.比较(甲)、(乙)两图可知: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比较(甲)、(丙)两图可知: 通电导体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生磁现象.

4.最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附近的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则螺线管的A端是S 极,电源的D端是负极.

5.如图所示,当电源开关接通后,会发现小磁针的北极向左(填“左”或“右”)偏转,这说明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同时发现可移动的A,B两螺线管相互靠近(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如图所示

6.(2017兰州)根据要求画图:

(1)如图(甲)所示,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和N,S极;

(2)在图(乙)中标出右边磁体的磁极和磁场的磁感线方向.

奥斯特

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H.C.Oersted,1777-1851),丹麦物理学家.他曾对物理学、化学和哲学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由于受康德哲学与谢林的自然哲学的影响,坚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长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联系.1820年4月终于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即电流的磁效应.同年7月21日以《关于磁针上电冲突作用的实验》为题发表了他的发现.这篇短短的论文使欧洲物理学界产生了极大震动,导致了大批实验成果的出现,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

螺线管

螺线管是个三维线圈.在物理学中,术语螺线管指的是多重卷绕的导线,卷绕内部可以是空心的,或者有一个金属芯.当有电流通过导线时,螺线管内部会产生均匀磁场.螺线管是很重要的元件.很多物理实验的正确操作需要有均匀磁场.螺线管也可以用为电磁铁或电感器.

安培定则

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的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弯曲且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16.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和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2.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电磁铁的工作特点;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难点: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新课导入】

导入1:目标导入

直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熟知本节课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注意能力.学习目标

(1)影响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磁铁及其特点.

(3)知道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的优点.

(4)初步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导入2:问题导入

(1)首位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谁?

(2)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特点是怎样的?

(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来判定?

导入3:视频导入

播放一段起重机电磁铁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应用,激发学习的兴趣.【课堂探究】

1.什么是电磁铁

阅读课本P13~14的内容,做一做“活动1”,完成下列问题.

(1)电磁铁是一个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它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2)A.观察电磁铁的结构

在图中标出电磁铁主要部件的名称.

B.制作简易的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磁性.

实验表明: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了,是因为铁芯被磁化了,在螺线管周围既存在电流的磁场,也存在磁体的磁场,所以磁性更强了.

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

做一做“活动2”,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结论:

(1)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强;当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就越强.

(2)电磁铁相比于永磁体的优点:

①电磁铁磁性有无,可用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电磁铁磁性强弱,可用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来控制.

③电磁铁的极性变换,可用电流的方向来实现.

3.电磁铁的应用

阅读课本P15~16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电铃的工作原理: 通电时,电磁铁有电流通过,产生了磁性,把小锤上方的弹性片吸过来,使小锤打击电铃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了磁性,小锤又被弹回,电路闭合,不断重复,电铃便发出连续击打声.

1.如图所示,要使电磁铁磁性最强,正确的接法是( D )

A.S1接1,S2接3

B.S1接1,S2接4

C.S1接2,S2接4

D.S1接2,S2接3

2.(2017绵阳)一矩形线圈放在蹄形磁铁的两极之间,刚通电时在磁场作用下扭转方向如图(甲)所示.现将该线圈放在图(乙)所示的蹄形螺线管间,ab为螺线管与电源的接口.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四次操作:

①a接正极,b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

②b接正极,a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

③a接正极,b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

④b接正极,a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

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的是( D )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3.电磁铁有许多优点:它的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的通断来实现,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来控制,磁极的极性可以由电流的方向来控制;在线圈中插入铁芯就成为电磁铁而使其磁性大大增强.在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4.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磁铁中的磁性将减弱.

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关系”的电路图.

(1)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是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来确定的.

(2)闭合开关后,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 a (填“a”或“b”)端移动时,电磁铁磁性增强.

(3)在图中,电磁铁的上端是S 极(选填“N”或“S”).

6.(2017南京)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正下方.在图中虚线上用箭头标出磁感线方向并标出电源的正极.

答案:如图所示

磁悬浮地球仪

磁悬浮地球仪是使用磁悬浮技术的地球仪,与普通地球仪不同,它无需转轴穿过球体便可悬浮于空中,更加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地球在太空中的形态.磁悬浮地球仪运用磁悬浮的科学原理,将地球仪在无任何支撑及触点的空中自转,展示地球的真实状态,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奇特新颖的感觉和精神享

受.同

时具

有很高的欣赏和使用性,地球球面为标准的世界地图,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各国疆域,版图及重要城市尽收眼底,寓教于乐,融知识与趣味于一体.

电磁铁的应用

电磁铁可以分为直流电磁铁和交流电磁铁两大类型.如果按照用途来划分电磁铁,主要可分成以下五种:(1)牵引电磁铁——主要用来牵引机械装置、开启或关闭各种阀门,以执行自动控制任务.(2)起重电磁铁——用作起重装置来吊运钢锭、钢材、铁砂等铁磁性材料.(3)制动电磁铁——主要用于对电动机进行制动以达到准确停车的目的.(4)自动电器的电磁系统——如电磁继电器和接触器的电磁系统、自动开关的电磁脱扣器及操作电磁铁等.(5)其他用途的电磁铁——如磨床的电磁吸盘以及电磁振动器等.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电报机,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贝尔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16.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

1.知道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实质、组成电路和作用.

2.能合理叙述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3.能利用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正确认识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新课导入】

导入1:图片导入

出示电力管理人员利用手机远程控制电器柜的图片,简述原理,引入新课教学.

导入2:问题导入

(1)电磁铁由哪几部分组成?

(2)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3)列举电磁铁的应用实例.

导入3:情境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大型机器在工作,而它们的电流可达几十、上百安,直接来控制或操作是很危险的,那么怎样才能控制这些强大的电流呢?

【课堂探究】

1.认识电磁继电器

阅读课本P18,结合电磁继电器实物,弄清它的主要部件及名称.(如图所示)

2.用电磁继电器进行自动控制

(1)做一做课本P19“活动2”,连接好工作电路,先闭合开关S2,分别观察开关S1闭合和断开时,两灯的发光情况,根据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

实验现象:当开关S1闭合时,电磁铁中有电

流通过,电磁铁产生磁性,把衔铁吸引下来,

使触点B,C 接触,灯L2发光;当开关S1断

开时,电磁铁中没有电流通过,电磁铁失

去磁性,弹簧把衔铁拉起来,触点A,B 接触,灯L1发光.

(2)电磁继电器可以利用低电压、弱电流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工作电路,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控制.

1.小利同学观察到学校楼道里的消防应急灯,平时灯是熄的,一旦停电,两盏标有“36 V”的灯泡就会正常发光.如图所示是小利设计的四个电路,其中可以起到消防应急灯作用的电路是( C )

2.(2017金华)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电磁铁A,B上方都是S极

B.通过电磁铁A和B的电流相等

C.电磁铁A的磁性强于电磁铁B的磁性

D.向右移动滑片P,电磁铁A,B磁性都减弱

3.电磁继电器主要是由电磁铁、衔铁、复位弹簧、动触点和静触点等部件组成的.

4.如图所示,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示意图,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出现的情况是绿灯灭,红灯亮.

5.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左边低压控制电路被接通,电磁铁A具有磁性,就可以吸引衔铁B 并带动动触点 D 下降,使右边高压工作电路接

通;如果开关断开,电磁铁就失去磁性,这样衔

铁B 不被吸引,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就会带动D 上升

(填“上升”或“下降”),使右边高压工作电路断

开.

6.如图所示,是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组装器件,虚线

框内是一只电磁继电器,其中A为电磁铁,B为衔铁,C为触点,请按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分别把实物连接起来.

答案:如图所示

接触器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会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交流接触器点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直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跟温度开关的原理有点相似.

电磁继电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1.汽车领域

比较常见的继电器有:启动电动机的启动继电器、喇叭继电器、电动机或发电机断路继电器、充电电压和电流调节继电器、转变信号闪光继电器、灯光亮度控制继电器以及空调控制继电器、推拉门自动开闭控制继电器;玻璃窗升降控制继电器.

2.家用电器

空调继电器主要用于控制压缩机电动机、风扇电动机和冷却泵电动机,以执行相关的控制功能.

3.工业控制继电器

主要的控制功能由通用交流继电器完成.通常由按钮或限位开关驱动继电器,继电器的触点可以控制电磁阀、较大的启动电机以及指示灯.

第十七章电动机与发电机

全章概述

教学内容17.1 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17.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研究换向器的作用.

3.研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4.知道发电机是生产、生活中提供电能的装置.

5.了解导体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6.知道发电机的功能及组成部分,能使模型发电机发电.过程与方法

1.了解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通过实验方法探究直流电动机的结构.

2.认识从理论到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的作用与价值.

3.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和应用物理知识

的兴趣.

2.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3.从法拉第的发现到发电机制造的事实中,感受发现与创造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本章主要讲述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在上一章“电生磁”的基础上探究“磁生电”的关系,揭示“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不同的物质和不同的运动形式之间又发生着相互作用”.本章知识在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等的发现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17.1 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

1.了解电动机的结构.

2.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有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电动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难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新课导入】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宇宙有多大? (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九年级物理全册热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的利用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2、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 问题的意识。 5、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6、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二、说本单元教材: 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热机主要是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之后自然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是很多的,充分发挥学生来自于经验或兴趣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也会受到触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关注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 热机:教材首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热机的特点和种类,引出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配合插图,先介绍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冲程及特点,然后介绍柴油机,重点是二者在结构和工作特点上的不同。开学世界栏目介绍了“现代汽车”。 热机的效率:各种热机都要靠燃烧燃料来获得能量,得到动力,教材首先介绍了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应燃料放热本领的大小。燃料燃烧室放出的能量,不能全部被热机利用来获得机械能,自然引出热机的效率,教材有一幅内燃机的能流图,岷县指出了燃料燃烧时能量的去向。教材还介绍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STS栏目介绍了“从火车到火箭”。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材通过四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能量的转化方式,引出各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教材“想想议议”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插图和模型。如内燃机剖面图、四冲程汽油机剖面图和模型、内燃机能流图等要充 分利用。 2、加强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汽油机、柴油机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学生对之也比较熟悉, 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重视学生的自学指导。 3、重视科学世界、STS等栏目的学习。 (二)评价建议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应该注意以新的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学进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章的课程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要求“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内容和标准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在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中,要重点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在评价中,就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地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途径、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了解热量的概念。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本章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重点研究。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宏观的扩散实验验证物质微观结构从而给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从研究内能的改变过程中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比热容的不同,并能利用其进行热量计算。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现象等。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和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状态,为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奠定了基础;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为研究内能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比热容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由于本章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给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比热容、热量的综合计算,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1.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现象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转换法,将微观问题转换为宏观的外在表现来研究,是突出这一重点的关键。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时,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应该在探究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类比法将“比热容”与“密度”进行类比,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比热容与密度一样,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观点,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部分内容是下一节学习物体内能的基础。这一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扩散现象去间接感知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用乒乓球与弹簧组成的模型来配合讲述,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最后,让学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汽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子很小,只有通过对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分析间接去了解,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从而领会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并使学生借助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感知的事实。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全册优质教案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灯泡、可调电压的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 一、新课引入: 展示课件: 1、观察动画,分别把灯泡和空调接入电路,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2、观察铭牌的图片,想一想,灯泡上的“25 W”和空调上的“1060W”的字样是什么意思 二、知识讲解: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14.2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清水河镇中学:陈龙美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燃料热值的含义。 难点:计算热机的效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那么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能把内 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本课我们学习14.2 热机效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我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我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我能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2“燃料的热值”部分,建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知道热 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2.阅读课本p23“热机的效率”部分,知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式对热机 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 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的。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篇一: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 并使学生知道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 生了解分子之间既 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 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 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 对科学的求知欲 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 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选择 教师: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2个、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冷水、热水、

滴管、墨水、演示分子引力的铅柱2个、中间用弹簧链接的小球。 学生:有水的小烧杯。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 时代,人们就猜想物 质是由很多很小的颗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投影图片:各种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水、石头、微生物??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我们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 子构成的,这是多么的神奇。我已经充满好奇心了,从今天起,我 们就要进入物质内部去进 行探索发现,你准备好了吗? 引入2:【师】当妈妈在厨房里炒菜的时候,我们离得很远但为什 么会闻到菜的香味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扩散现象 图片展示:一粒米和一个分子的对比图。【师】组成物质的分子是 极小的微粒,如果把 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是10米,这个长度,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正是由于分子极-10 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在书上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常 情况下,1cm空气里大3 速度,要数完1cm空气的分子,也得用80多年。这些组成物质的 分子在干什么呢?由于分3 子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 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1)演示实验:气体扩散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 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 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 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 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课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 册教案课程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目录 第十三章热和能 (1)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 第二节内能 (3) 第三节比热容 (4)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7) 第一节1 热机 (7) 第一节2 热机 (8) 第二节热机效率 (10) 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0) 第十五电流和电路 (15) 第一节电荷 (15)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17)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19) 第四节电流的强弱测量 (22)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26)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29)

第一节电压 (29) 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0) 第三节电阻变阻器 (32)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33)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33) 第二节、电阻的测量 (35) 第三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36) 第十八章电功率 (40) 第一节电能电功 (40) 第二节电功率 (41)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42) 第四节焦尔定律 (43) 第五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44) 第六节、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45)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47) 第一节家庭电路 (47)

第二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49)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 一、了解分子运动论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2019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 一、了解分子运动论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 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1)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49份) 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 认识分子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2. 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学会辨别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知道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学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有关热现象。 5、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能辨别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6、经历探究物体吸热能力的过程,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内能的改变;②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③热量的计算。 难点:①分子热运动;②内能的理解。③比热容的理解。 【学具准备】 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集气瓶、打气筒、水和食用油等,以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知识构建】 【复习过程】 [创设情境] (播放“海陆风”flash动画,同时提出问题)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总会感到习习的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你能否运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切入主题,更好的体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形象的flash动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形成复习课的枯燥感。) [专题复习] 专题一:分子动理论 ?知识聚焦 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扩散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运动跟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___________越剧烈。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烧杯、冷水、热水、红墨水、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探究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子间作用力。 ?探究一: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典题探究)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 C.通过嗅觉可以鉴别醋和酱油 D.刮风时尘土飞扬 (技巧归纳)分子运动只能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不要把宏观微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运动。 (学以致用) 1.如下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烧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做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选填“能”或“不能”)。我们通过扩散现象来验证分子的运动,这里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法。实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学生的学习任务艰巨。学习的时间紧,还要进行九科竞赛,面临的压力很大。今年的两位新搭档,我们之间还需要磨合,针对现实的情况,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今年要严格按照教务处的要求,进行六步四检的课堂改革。在教学中自己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习惯,计算能力,思维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工作,对这些学生我并不了解。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他们的性格、姓名、学习的情况。这些学生在初二进行的是六步四检的教学模式,我也要进行教学的改革。九年级内容繁多,时间很紧,对学生来说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平时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及时的让学生接受自己。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的六章内容。主要包括为:第一部分是内能以及内能的利用。具体内容分为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以及热机的效率和能量的转化比热容和效率的计算。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且难度比较大(例如: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和效率计算的相关问题)。作为中学物理热学部分的重点内容,在新授课中一定要注意节奏,力争保证全体学生理解,别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掉队。第二大部分为电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与上一部分内容相比,电学内容相对较难一些,也是中考中的必考和重点内容,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电学的公式及概念)、相关计算。扎实基础再进行拓展练习,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 今年教学的任务艰巨,成绩的压力很大,我们三人会共同努力,定会实现我们全县前二的目标。 五、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课标要求,明确做到哪些内容是考点,哪些是难点。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备实用可行的教案,课件,学案。 2、坚持同科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坚持并摸索适合我们物理教学的磨课方式。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课堂效率。 3、做到分层教学:在课堂上做好培优辅差,在达标题的设计上注意分层,要有拔高,力争做到优生吃好,差生吃饱。 4、严格管理。教学中抓住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物理知识的储备。严格管理学生,抓紧课上的每一秒钟,洞察一切。对于违纪的学生进行教育批评,帮助学生成长。 5、研究中考,了解并把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平时多做山东省的物理中考题,及时写出试题的分析,多做总结。及时的反思教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8.1电能电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能的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能,了解电能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2.知道电能的单位和符号。 3.认识电能表,知道电能表上参数表示的意义,会读电能表,会通过电能表计算家庭 电费。 4.能利用电功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能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大小、电压高低和通电时间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提高 学习物理的兴趣。 2.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1度电的认识,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电能表的读数。 2.电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对电功概念的理解及利用电功公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

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 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目录 第十三章热和 能 ....................................................................................................... .. (1) 第1节分子热运 动 ....................................................................................................... (1) 第二节内 能 ....................................................................................................... . (3) 第三节比热 容 ....................................................................................................... (4)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 用 ....................................................................................................... (7) 第一节1热 机 ....................................................................................................... . (7) 第一节2 热 机 ....................................................................................................... (8) 第二节热机效 率 ....................................................................................................... .. (10) 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10) 第十五电流和电 路 ....................................................................................................... .. (15)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由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的三个方面。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直径约在10-10m数量级,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分子都在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叫热运动;由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存在较大的作用力,所以固体和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对外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缩小时,对外表现为斥力;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几乎没有作用力,所以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教学难点是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教学难点是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课前准备 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14.2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燃料热值的含义。 难点:计算热机的效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那么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能把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本课我们学习14.2 热机效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我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我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我能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2“燃料的热值”部分,建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知道热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2.阅读课本p23“热机的效率”部分,知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式对热机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的。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设计

目录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3)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3) 第二节质量 (5) ¤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7) 第三节密度 (9)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1)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3) 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5) 第十一章复习和总结 (17)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课时安排 (19)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9)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21)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3) 第四节力 (25) 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 (27) 第六节二力平衡 (29) 第十二章复习和总结 (32)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时安排 (36) 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36) 第二节重力 (37) 第三节摩擦力 (39) 第四节杠杆 (41) 第五节其它简单机械 (43)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44)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47) 第一节压强 (47)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49) 第三节大气压强 (51)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3) 第五节浮力 (54) 第六节浮力的应用 (56)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59)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62) 第一节功 (62) 第二节机械效率 (64) 第三节功率 (66) 第四节动能和势能 (68) 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70)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 (72) 第十六章热和能 (75)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75) 第二节内能(1) (77) 第二节内能(2) (79) 第三节比热容(1) (81) 第三节比热容(2) (83) 第四节热机 (85) 第五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87)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89) 第一节能源家族 (89) 第二节核能 (91) 第三节太阳能 (93) 第四节能源革命 (95) 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98)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 (100) 知识复习建议: (103) 【模拟试题】 (113) 【试题答案】 (122) 6.在如图1所示的四种电路图中,电路连接正确且电流表测L1电流的图是() (139) A B C D (139) 0.6 (142) 0.2 (142) N (146) A (174) A (176)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1节电能电功 第2节内能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比热容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热机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热机的效率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3节安全用电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两种电荷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2节电生磁 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4节电动机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5节磁生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电压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电阻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变阻器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1节能源 第2节欧姆定律第2节核能 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3节太阳能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分子热运动 【教学难点】 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 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