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附:湘教版·选修Ⅲ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旅游资源的形成是由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两部分组成的。并能分析掌握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形成的决定性影响。

2、了解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并能具体分析某一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2、学会分析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补充知识:

1、怎样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成因:

①太阳辐射因纬度分布不均,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纬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②水分因海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经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③由于地表组成和结构不均,地势起伏不同,引起地理环境产生非地带性差异,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旅游景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旅游资源造成的影响

因为景观差异的存在,才有旅游者从一种景观地到另一景观地的流动,才有旅游现象的产生。这些景观自身也因有差异性的特点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

实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

2、我国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受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地域分异的影响,我国的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1)旅游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

大致以大兴安岭—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为界。

此线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植被生长较好,自然旅游资源清新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以汉族文化为主;此线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植被生长较差,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

(2)旅游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西北地区以昆仑山和祁连山为界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藏族文化特色突出;北部的新疆、内蒙古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土地广袤,绿洲文化、草原文化突出。

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多丘陵山地,水热充沛,气候条件好,自然景观以“秀”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民居建筑、私家园林、田园风光等也具“秀”的特色;北部虽然植被景观及水体景观逊色于南部,但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自然景观雄冠全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巍峨的宫殿、宏大的陵墓、气派的皇家园林等给人以“雄”的感受。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1、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影响: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的影响。(2)体现

(1)宏观上看,人们往往选择相对理想的地方,以便营造良好的。(2)微观上看,人们在修建园林、寺庙、宝塔、陵墓时,强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创造了大量经典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