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律 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

运算律  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
运算律  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

运算律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

复习内容:整理复习第6、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学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意识,

准确判断,正确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正确进行四则运算,能进行适当的简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小心谨慎找朋友:

请用直线连一连,并说说你的理由。

72—28 56---44 178—22 246---54 125---8 25---4

35—2

想一想,这些好朋友我们在什么时候,常常碰见?(简便计算的时候)

2、细心巧妙做计算。

46+78+22 72+120+18 83+117+19 25×17×4

145+101 25×4÷25×4 35×2×8 25×(4+16)学生直接写出答案后汇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其他学生核对。)你能将这些题目分一分类吗?

分类一

师板书:可以简便不必简便不能简便

1、2、4 3、7 6、8

5、

分类二;加法的运算律乘法的运算律

小结:在计算综合算式时,注意审题,能简便的要进行简便计算,有些题

目只要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就比较简便,还有些题目会让我们产生误解,以为可

以简便,其实不然我们只要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就行了。

3、这些简便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呢?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复习运算律和简便计算)

二、整理

1、回忆: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律?

学生口答: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完成上述板书,并提问,你会解释它的含义吗?举例说明、字母表示、符号表示、语言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结合律a×b×c=a×(b)

2、认真思考做填空。

(1)15+b=b+15这道等式应用的运算律是:()。

(2)395+77+105=77+(395+105),运用了()。

(3)我们用交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乘法,这是应用了()

定律。

(5)122+103=122+100+3=233+3运用了:()合律

(6)4×19×5=19×4×5=20×19=380这是应用了()律和()律。

学生口答完成。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运算律,才能更好更快地进行计算。

三、应用

运算律在我们计算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请同学说一说。

老师总结归纳:我们使用运算律可以对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进行验算,还可以对一些综合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1、学生自编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

学生完成自编题,集体校对,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2、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5×18 274+199 25×32×125

学生集体训练,练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像这样的运算可以根据计算的需要将其中某个数拆开重新组合才能使计算比较简便,他们的依据仍是运算律。

3、反复推敲巧填数。

259+203=259 ○200 ○3 259+197=259 ○200 ○3

352-202=352 ○200 ○2 352-199=352 ○200 ○1

像这样的四道题在解题时要特别小心,多想一想,将一个数看成整百后其不足部分或多余部分应该怎样处理。

4、比一比看谁都能做对。

324+89+76+111 45×4×2×25 167+102 167-102 167-98 167+98

四、拓展。

1、在我们学习的运算律中有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其实减法和除法也有自己

相关的性质,利用这些性质也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教案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9~110页。 教学目标 1. 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合理、灵活、正确地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能进行适当的简算。 教学准备: PPT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对《运算律》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一、汇报交流运算律和运用运算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1、谈话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运算律和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运算律和简便计算进行整理和复习。揭示课题《运算律与简便计算复习课》 昨天的回家作业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对《运算律》这一单元知识点进行了梳理。接下来就同学们的整理情况我们一起对运算律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2、复习运算律及性质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及运算性质,用字母怎么表示这些运算律和性质,怎么用文字表述?你用了哪些实例来证明。现在哪位同学把你整理的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①加法交换律a+b=b+a(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学生实例说明 ②加法结合律(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学生实例说明 ③乘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学生实例说明 ④乘法结合律(a×b)×c =a×(b×c)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⑤减法的性质:a-b-c= a-(b+c)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是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⑥除法的性质:a÷b÷c =a÷ (b×c)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是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最新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

一、口算(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72-45= 360-85= 50×50= 32×30= 17×5= 22×30= 6×201= 25×40= 4500÷900= 254+99= 150×20= 170+90= 4800÷40= 4200÷20= 62+18= 125×4= 3000+200= 420÷35÷2= 720÷9÷4= 22×8×5= 二、简便计算(带☆的写出运算定律6分/题,带*的为附加题10分,其他4分/题) 169-(69+27) ☆208+(92+39) ☆25×(59×4) 6300÷(63×5) ☆145+169+31+255 ☆34×49+51×34 125×64×25 5700÷25÷4 59×101-59 679-79-142-48 672-98 104×25 *5÷(7÷11) ÷(11÷16) ÷(16÷35) 三、列式计算(共4题,每题6分) 1、725加上475的和除以50和25的差,商是多少? 2、185乘97与53的差,积是多少? 3、870除以5的商,加上30与23的积,和是多少? 4、784加上128除以8再乘23,和是多少? 第一节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

1.小儿,2岁。体温升高达39℃,口唇及颊黏膜出现成簇的小疱疹。经医生检查确诊为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口腔炎黏膜损伤特点为 A.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B.潮红、可有渗血 C.有灰白色假膜 D.白色片状物 E.充血、红绒状 2.小儿,10个月。因反复腹泻而致轻度营养不良。近日其母喂小儿喝水时发现口腔黏膜表面有不易擦去的白色点状乳凝块样物,经医生检查诊为鹅口疮。鹅口疮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E.白色念珠菌 3.鹅口疮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无全身症状 B.齿龈颊部等处均有乳凝块附着 C.病变可影响消化道呼吸道等 D.均有发热 E.口腔黏膜无红肿不影响喂奶 4.不符合疱疹性口腔炎特点的是 A.病初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B.起病时高热达38~40℃ C.无传染性 D.口腔疼痛较剧烈影响进食 E.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5.9个月的小儿,因哭闹、拒食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8.0℃,见口腔内溃疡,覆以黄白色膜状物,周围绕以红晕。可能诊断为 A.单纯性口腔炎 B.疱疹性口腔炎 C.溃疡性口腔炎 D.齿龈炎 E.鹅口疮 6.小兰,女,10个月。因食欲下降就诊,体检发现口腔颊黏膜多处有白色乳凝块样物,不易擦掉,强行擦去下面有红色创面。清洁该患儿口腔应选择的清洁液是 A.3%过氧化氢 B.0.1%依沙吖啶 C.制霉菌素溶液 D.2%碳酸氢钠 E.1%高锰酸钾 7.新生儿,15天。其母喂奶时发现口腔黏膜表面有白色点状乳凝块样物,不易擦去。经护士家庭访视时确诊为鹅口疮。治疗鹅口疮的药物是

简便计算题及答案

1)125 ×(17 × 8)× 4 2)375 × 480 + 6250 × 48 3)25 × 16 ×125 4)13 × 99 5)75000 ÷ 125 ÷ 15 6)7900 ÷ 4 ÷ 25 7)150 × 40 ÷ 50 8)5600 ÷(25 × 7) 9)210 ÷ 42 × 6 10)39600 ÷ 25 11)67 × 21 +18 × 21 + 85 × 79 12)321 × 81 + 321 × 19

13)222222 × 999999 14)333333 × 333333 15)56000 ÷ (14000 ÷ 16) 16)654321 × 909090 +654321 ×90909 17)34 × 3535 -35 × 3434 18)27000 ÷ 125 19)345345 ÷ 15015 20)347 + 358 + 352 + 349 21)75 × 45 + 17 × 25 22)599996 + 49997 + 3998 + 407 + 89

23)(48 × 75 ×81)÷(24 × 25 × 27)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题及答案: 1)125 ×(17 × 8)× 4 2)375 × 480 + 6250 × 48 = 125×8×4×17 =480×(375+625) =1000×68 =480000 =68000 3)25 × 16 ×125 4)13 × 99 =25×2×8×125 =13×(100-1) =50000 =1300-13 =1287 5)75000 ÷ 125 ÷ 15 6)7900 ÷ 4 ÷ 25 =75×1000÷125÷15 =7900÷(4×25) =75÷15×1000÷125 =79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整理和复习》评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整理和复习》评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单元是四年级下册教学的重点内容。翁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得更扎实,能灵活运用计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而且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教师通过学生的交流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出各定律和性质并用字母表示公式,使本章学过的内容一目了然呈现在学生眼前,并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能力。整节课主要分为两大板块:1、通过几道计算题的练习,让学生回忆运算定律,采用框架式板书,对整个单元做一个系统性的归纳与总结。2、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全方面的习题巩固。包括基础题型、经典例题、错例分析。 一、加强基础练习 本节课翁老师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练习,通过各种练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在练习中翁老师要求学生能全面掌握。在交流过程中他还要求学生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二、注重经典例题分析 在练习中翁老师出示了很多学生容易搞混、出错的一些经典例题提高学生对运算定律与性质的灵活运用能力。如出示102×99 、 12×125针对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题型,进行重点讲解,并注重解法多样化。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得出102×99可以把102拆成100+2再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也可以把99拆成100-1;还可以拆成102×100-102再计算。 三、错例分析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简便计算中学生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治病又防

病的目的。课堂上翁老师出示12×125,拆成4×8×125,让学生辨析,学生明白了如果将12拆成4×8就改变了原数的大小,应该拆成4+8,然后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练习题

用递等式计算(四数下册)姓名 980 —436 + 75 125 960 + 360 - 90 80 800—700 - 25 X 4 72 (270 —180) - 30 56 75+ 360 - (20 —5) 812 (124 —85) X 12 - 26 75 (124 —85) X 12 - 26 28 (280 + 80 - 4) X 12 (72 118 + 1536- [12 X (63 —[(60 + 240 -30)— (1 ) 1120 —( 280 (3) 8509- (1720X 60 X5- 15 150 X 50—35- 5 105 —4X 6-3 42 —(25 + 17) (75 -(532 —36 X 14) + 360 - 40 —5 + (32 - 4—3) —4) X (6 + 3) 59)] 10] X 96-16) 937 ) (5) 200-25 + 120X11 + 42 X 37 + 6X (12 — 4) + 360) - (20 — 5) 18 X (420 + 360- 90) 1500 - 25—(18 + 8) 18 X (400 —120X 2) 75 + 360- (20 —5) [60 + 240- (30 —10) ] X (60 + 240 ) - (30 —10) X2] (2) ( 42 + 38) -(473 —457 ) (4) [ (125 —25X5) + 35 ] X0 (6) 516 —( 320 + 320-40)

(8) [150 - 3+ ( 30 - 28 ) ] X 0 619 — [58 -(18 + 3) ] 169 — 4X 25X 16X 25 (25+15) 378 + 527 + 73 167 + 289 + 33 58 + 39 + 42 + 61 (125X 25)X 4 (125 + 17 ) X 8 25 X 64 X 125 85 X 82 + 82 X 15 49 X 99+49 64 X 15- 14X 15 87X 99 + 87 79 X 25 + 25 76 X 101-76 (85 + 35) +2 简便计算 25 X 42 X 4 68 X 125X 8 49 X 49+49X 51 (7) 2500 - 1352+13X8 (25X 15)X 4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题及答案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题及答案 1)125 ×(17 ×8)×4 2)375 ×480 + 6250 ×48 3)25 ×16 ×125 4)13 ×99 5)75000 ÷125 ÷15 6)7900 ÷4 ÷25 7)150 ×40 ÷50 8)5600 ÷(25 ×7)9)210 ÷42 ×6 10)39600 ÷25 11)67 ×21 +18 ×21 + 85 ×79 12)321 ×81 + 321 ×19 13)222222 ×999999 14)333333 ×333333 15)56000 ÷(14000 ÷16)16)654321 ×909090 +654321 ×90909 17)34 ×3535 -35 ×3434 18)27000 ÷125 19)345345 ÷15015 20)347 + 358 + 352 + 349 21)75 ×45 + 17 ×25 22)599996 + 49997 + 3998 + 407 + 89 23)(48 ×75 ×81)÷(24 ×25 ×27)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题及答案: 1)125 ×(17 ×8)×4 2)375 ×480 + 6250 ×48 = 125×8×4×17 =480×(375+625) =1000×68 =480000 =68000 3)25 ×16 ×125 4)13 ×99 =25×2×8×125 =13×(100-1) =50000 =1300-13 =1287 5)75000 ÷125 ÷15 6)7900 ÷4 ÷25 =75×1000÷125÷15 =7900÷(4×25) =75÷15×1000÷125 =79 =5×8 =40 7)150 ×40 ÷50 8)5600 ÷(25 ×7)=150÷50×40 =56×100÷25÷7 =3×40 =56÷7×100÷25 =120 =32 9)210 ÷42 ×6 10)39600 ÷25 =210÷7÷6×6 =396×100÷25 =30 =396×4 =1584 11)67 ×21 +18 ×21 + 85 ×79 12)321 ×81 + 321 ×19 =21×(67+18)+85×79 =321×(81+19) =21×85+85×79 =32100 =85×(21+79) =8500 13)222222 ×999999 14)333333 ×333333 =222222×(1000000-1) =111111×999999 =222222000000-222222 =111111×(1000000-1) =222221777778 =111111000000-111111 =111110888889 15)56000 ÷(14000 ÷16)16)654321 ×909090 +654321×90909 =56000÷14000×16 =654321×999999 =4×16 =654321×(100000-1) =64 =654321000000-654321 =654320345679 17)34 ×3535 -35 ×3434 18)27000 ÷125

《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教案知识讲解

运算律整理与练习 第1课时 连云港市新城实验小学刘昌萍 222100 【教材简解】 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运算律的整理与复习课,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分数的运算中同样存在,教材先在整数范围内教学运算律,以 后再推广到小数、分数的运算中去,是一种合理的安排。 运算律是整数加法和乘法计算法则的推理依据。多位数加法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具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主要依据了加法结合律,也应用了加法交换律。三位数乘一位数把三位数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依次分别乘一位数,主要依据了乘法分配律。三位数乘两位数把三位数分别乘两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再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也是依据了乘法分配律。小学数学里,计算教学在前,运算律教学在后,计算方法不从运算律推出,是考虑了学生年龄与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不过,在教学运算律以后,如果再认计算法则,还会有深一层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合理、灵活、正确地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能进行适当的简算。 【设计理念】 之前已经学习过加法,但是还没有接触过运算律,这个单元学习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对今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所以说本节复习课内容是一个过渡,既要复习我们学过的运算律,又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主要解决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更深层次的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学会灵活应用,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运算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从练习中体验运算律带给我们的好处。运算律首先告诉学生学习原因,帮助学生探索运算律获得的原因,其次告诉学生运算律的好处,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运算律来解决。

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第十八讲: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一.情感交流、作业检查并对作业进行指导分析 二.课前小测 1、把40.28去掉小数点变成整数,原数就() A、缩小100倍 B、扩大100倍 C、缩小2倍 D、扩大2倍 2、把0.0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再向右移动三位得() A、2 B、0.2 C、20 D、200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五位,再向左移动三位,那么移动后的小数比原小数() A、扩大3倍 B、扩大100倍 C、缩小1000倍 4、在5.2的末尾添上两个“0”,这个数( ). A、扩大了100倍 B、缩小了100倍 C、大小不变 5、把7.1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是0.071. A、左 B、右 C、二 D、三 三.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 计算顺序。 例题1:四则运算的应用 1、在计算(200-36×47)÷44时,先算( ),再算( ),最后算( )法。 2、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4、5人4小时做了80朵纸花,平均每人4小时做( )朵纸花,平均每人每小时做( )朵纸花。 5、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等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的顺序计 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要先算(),后算()。 6、甲数是乙数的52倍。

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计算方法汇总)

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计算方法汇总) 小学阶段(高年级)的简便运算,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根据运算定律、性质重组运算顺序。如果学生没真正理解运算定律、性质,他只能照葫芦画瓢。在实际解题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路不清晰,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8种简便运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提倡死记硬背哟! 1.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1.41+0.92×8.59 =0.92×(1.41+8.59) 2.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3.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4.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 (a+b)+c=a+(b+c) 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5.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合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 6.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四则运算及简便计算练习题

用递等式计算(四数下册)姓名 980-436+75 125×5÷15 150+42×37 960+360÷90 80×50-35÷5 105+360÷20÷3 800-700÷25×4 72-4×6÷3 42+6×(12-4) (270-180)÷30 56-(25+17) (75+360)÷(20-5) 75+360÷(20-5) 812÷(532-36×14) 18×(420+360÷90) (124-85)×12÷26 75+360÷40-5 1500÷25-(18+8) (124-85)×12÷26 28+(32÷4-3) 18×(400-120×2) (280+80÷4)×12 (72-4)×(6÷3) 75+360÷(20-5) 118+1536÷[12×(63-59)] [60+240÷(30-10)]×2 [(60+240÷30)-10]×2 (60+240)÷[(30-10)×2] (1)1120-(280-96÷16)(2)(42+38)÷(473-457)(3)8509÷(1720×60-937)(4)[(125-25×5)+35 ]×60 (5)200÷25+120×11 (6)516-(320+320÷40)

(7)2500-1352÷13×8 (8)[150-3÷(30-28)]×10 619-[58-(18+3)] 169-(85+35)÷12 简便计算 25×42×4 68×125×8 49×49+49×51 4×25×16×25 (25+15) ×4 (25×15)×4 (125×25)×4 (125 + 17)×8 25×64×125 85×82 + 82×15 49×99+49 64×15-14×15 87×99 + 87 79×25 + 25 76×101-76 378 + 527 + 73 167 + 289 + 33 58 + 39 + 42 + 61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整理与复 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

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3/7+7/11)711 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 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

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的练习题和答案

运算定律练习题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38×25×4 42×125×8 25×17×4 (25×125)×(8×4) 49×4×5 38×125×8×3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125×88 44×25 125×24 25×28 (3)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57+288+143 158+395+105 167+289+3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138+293+62+107 (4)乘法分配律:(a+b)×c=a×c+b×c 正用练习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15×(20+3)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25×41 39×101 125×88 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 ☆思考题:(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思路导航】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325÷25 =(325×4)÷(25×4) =1300÷100 =13 【练一练1】(1)450÷25 (2)525÷25 (3)3500÷125 (4)10000÷625 (5)49500÷900 (6)9000÷225 【经典例题二】计算25×125×4×8 【思路导航】如果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得到1000;再把100和1000相乘就可以了。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练一练2】(1)125×15×8×4 (2)25×24 (3)125×16 (4)75×16 (5)125×25×32 (6)25×5×64×125 【经典例题三】计算:(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思路导航】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这两题 (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

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的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设计意图 每节毕业总复习课的设计,我们是否可以先去追寻如下几个问题:这节课复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思想与学习方式统整这些内容?学生对该模块有何困惑,在应用中会出现哪些典型错误,如何利用学生的错例来完善认知与培养反思能力?这是我在备课时反复慎思的。 我们知道合理的简便计算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而且能使学生把学到的定律和性质等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那么总复习阶段,如何对简便计算”模块再做一次知识统整与求链呢?我们不可否认简便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凑整”从而达到简算”而凑整”的策略有许多,主要是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拆”与分解”而分拆”与分解”的依据是什么呢?是定律,是性质等等。我企图通过让学生对简便计算试题的分类活动,让学生逐步体悟到这种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视野看待简便计算”同时通过分类活动,疏通运算定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修复知识、查漏补缺之效。 要提高毕业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能离不开对学生的读懂”读懂的内 容包括知识层面与思维方式以及情感上。于是我设计了几道前测题,调研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收集了学生中出现比较多的典型错例,通过让学生圈一圈错误、思一思错因、讲一讲对策等多种反思形式,让学生自己走入内心看待问题的根源,分析和研究错误的心理成因,寻找到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在练习环节,根据典型错例,设计了相应的跟进式练习”力图做到赢在失败”上。 最后再引领学生通过乘法竖式算理以及几何领域(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和圆环面积的计算等)运用运算律化简公式的赏析,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分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计算

分数的四则运算—计算题 专题复习 一、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运算法则是:1、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乘法:先约分,分子乘分子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为积的分母 3、除法:除以一个数就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运算顺序是:混合计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同一级运算,一般从左往右计算。如果符合运算定律,可以进行简算。 练习: 1、34 -(15 + 13 )× 98 2、 107 13151321÷?????????? ??+- 3、??? ??-+614121÷121 4、 9798411÷??? ???- 5、?? ???????? ??-÷109329712 6、 52593145-?- 7、8949581÷+? 8、(52-81)÷40 1

二、分数四则运算的简便运算 引言: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所涉及的公式定律和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是一样的,基本上有以下三个: ① 乘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乘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题时,我们要善于观察,仔细审题,发现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来选择适当的公式或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分数简便运算常见题型 第一种:连乘——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例题:1)1474135?? 2)56153?? 3)26 6 831413? ? 涉及定律:乘法交换律 b c a c b a ??=?? 基本方法:将分数相乘的因数互相交换,先行运算。 第二种: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题:1)27)27498(?+ 2)4)41101(?+ 3)16)2 1 43(?+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 bc ac c b a ±=?±)( 基本方法:将括号中相加减的两项分别与括号外的分数相乘,符号保持不变。 第三种: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例题:1)213115121?+? 2)61959565?+? 3)75 1754?+?

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5小题,共26分。) 1.读音节,找词语朋友。(10分) táo zuì nínɡ zhònɡ wǎn lián ēn cì ()()()() zī rùn kuí wú zhēn zhì miǎn lì ()()()() xuán yá qiào bì hú lún tūn zǎo ()() 2.读一读,加点字念什么,在正确的音节下面画“_”。(4分) 镌.刻(juān juàn)抚摩.(mó mē)扁.舟(biān piān)阻挠.(náo ráo)塑.料(suò sù)挫.折(cuō cuò)归宿.(sù xiǔ)瘦削.(xiāo xuē)3.请你为“肖”字加偏旁,组成新的字填写的空格内。(4分) 陡()的悬崖胜利的()息俊()的姑娘 ()好的铅笔弥漫的()烟畅()的商品 ()遥自在的生活元()佳节 4.按要求填空,你一定行的。(4分) “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能组成词语()。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 (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字意是() (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字意是() (3)剩下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 5.成语大比拼。(4分) 风()同()()崖()壁()()无比 和()可()()扬顿()()高()重 ( )不()席张()李() 二、积累运用。(3小题,共20分。) 1.你能用到学过的成语填一填吗?(每空1分) 人们常用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用来赞美达芬

(1)鲁迅先生说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此花开尽更无花。 (3)必寡信。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4)但存,留与。 (5)大漠沙如雪,。 3.按要求写句子。(每句2分)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4)月亮升起来了。(扩句) (5)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 三、口语交际。(共3分。) 随着“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面对祖国的飞速发展的科技,你想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呢?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10小题,共26分。) 1.课内阅读。(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 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

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定律

教案过程 一、复习预习 1.换位学习 让学生以“老师的口吻”为老师讲解已学过的运算定律 2.学生与老师交流(运算中怎样简便?):讨论“我的想法对不对?”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考点/易错点2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考点/易错点3 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考点/易错点4 乘法运算中,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考点/易错点5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考点/易错点6 1.要想运用运算定律做好简便运算,要仔细观察算式,如果只有加法,一般用到加法交换和结合律,如果算式里只有乘法,一般用到乘法交换和结合律,如果既有加又有乘,一般用到乘法分配律。当然要注意一些变式。 2.还要观察算式里面的特殊数字,如25和4,125和8,2和5等,有时101可以变成(100+1),想想如何利用好这些特殊数字。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357+288+143 【答案】788 【解读】357+288+143 =357+143+288 =500+288 =788 【例题2】 【题干】 138+293+62+107 【答案】600 【解读】138+293+62+107 =(138+62)+(293+107) =200+400 =600 【例题3】 【题干】25×17×4

【答案】1700 【解读】25×17×4 =25×4×17 =100×17 =1700 【例题4】 【题干】(25×125)×(8×4)【答案】100000 【解读】(25×125)×(8×4) =(25×4)×(8×125) =100×1000 =100000 【例题5】 【题干】 25×(40+4) 【答案】1100 【解读】 25×(40+4) = 25×40+25×4 =1000+100 =1100 【例题6】 【题干】 125×64 【答案】8000 【解读】 125×64 =125×(8×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题A打印版附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第一类:加 65+73+135 357+288+143 272+68+28 129+235+171+165 17+145+23+35 999+99+9+3 6+7+8+102+103+104 9998+3+99+998+3+9 第二类:减 400-256-44 517-53-47 284-159-41 258-42-16 545-167-145 478-47-178 344- (144+37)236- 177+36) 第三类:乘 45x 4x 5 23 x 5X 225 x 9x 4 8x(125x 13)250x 125)4x 8)88 x 125 72x 125 125 x 64x 25 42 x 125x 8x 5 25x 4x 88x 125 第四类:乘 12+50)x 40 125 x (40-4 )76 x 103 18x 125 25 x 44 42 x 25 99 x 9 99x 78 第五类:乘 45x 37+37x 55 28 x 21+28x 79 17 x 23-23 x 7 38x 46+64x 38 99 x 32+32 46+46 x 59 167x 2+167x 3+167x 5 39 x 8+6x 39-39 x 4

(42+25)X 125+( 18+15)X 125 28 X 225-2 X 225-6 X 225 23X 2X 4+25X 4X 2+27X 1X 8+25X 8X 1 99 X 22+33X 34 第六类:除 360 - 4-9 250 -5-2 600 -12-5 800 —5 — 480 -5-48 240 -5- 12 8 420 - 35 2400 -25 7800 -12 第七类:加减 92+99 197+102 354-108 405-99 127-98 323+189-123 248+86-48 672-36+64 ( 6467-832 )+( 1832-1467 ) 1530+(592-530) -192 (2+4+6+ ??…+98+100) - (1+3+5+……+97+99) 第八类:乘除 960 X 46 - 48 99000 - 121X 11 3702 X 38 - 1234 640-( 16-4)1000 -( 125- 4) 第九类:加减乘除 - 23 ( 250-25 )- 25 ( 98+147)- 49 ( 230- 23 ) 1736- 28+1064- 28 125 X( 860+240- 12)700+612 - 12X 4 ( 37+15)X 85+1360 2005 XX 42X 125X 8X 5 25 X 4X 88X 125 ( 12+50)X 40 125 X( 40-4 )86 X 103 18X 125 25 X 44 42 X 25 99X 9 99 X 78 45 X 38+38X 55

简便运算的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简便运算的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单元定位:《简便运算的整理与复习》是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这段教材的一部分。本段教材共安排四个层次的整理与复习:第一层次主要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计算;第二层次主要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文字题;第三层次主要复习简便运算的整理与复习;第四层次主要复习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2、主要内容: 《简便运算的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学过的简算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运算定律与性质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及性质,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把整理运算定律及性质,并形成知识网络作为学习的重点。把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及性质进行简算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三、说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一个有三个端点的线段图,让学生快速口答可以数出几条线段,然后问四个、五个端点你能快速口答吗?21个端点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2+3+…+18+19+20=210,问:怎样很快计算出结果呢?由此导入新课:用简便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计算简单化,板书课题—简便运算的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把简便运算与数线段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复习了旧知,又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二)、自主整理,形成网络。 整理运算定律及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怎样进行整理呢?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将整理结果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展示这些整理方式,将这部分知识形成网络,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的过程,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类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知识整理中还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尊重学生个性,在系统整理知识点时,鼓励学生用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借此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力求切实突出符合课标精神的“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四为主”启发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三).层层深入,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老师,这道题目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这说明学生的简算意识还很差。那么,在复习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基本练习: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四道题目,要求只说出主要简便过程及所用运算律,不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