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创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小学创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小学创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科学管理抓落实内涵发展创特色

――市中区平安小学创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汇报材料安龙市市中区平安中心小学始建于1985年,紧靠206国道,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现占地面积30063平方米,教学班24个,在校生1060人,教职工74人,专任教师56人,学历达标率100%。

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人才”为目标,以“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和谐发展”为理念,以“有识为智,德高为贤”的校训作为教师的行为准则,励精图治,辛勤耕耘,使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94年通过“地级规范化学校”验收,05年通过“市级教学示范学校”验收,06、08年分别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单位”。07年到10年,学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先后投入500多万建成了科艺楼和综合楼,新增功能室25口。在硬件建设得到提升的同时,学校又投入150多万元进行实验仪器、电教器材、教材、图书等购置,建成了市中区最大的图书超市。随着学校整体规划和布局的更趋合理,教学设施和各功能室的进一步扩充,我们先后于07年和09年进行了省级规范化学校和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并高标准通过。同时学校教学质量也得到较大提升,08、09连续两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先进教学单位”。现将我校近年来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规范办学,内涵发展创特色

1.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学校在“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人才”的办学目标指引下,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严格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的精神和要求,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应开的课程,对待课程计划中的科目一视同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了《安全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两本校本教材,引导和鼓励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和操作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要求各校教导处对教师的地方课、学校课的上课不定时检查,检查情况计入教师的业务量化中,教研室修改了评估方案,增加了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的检查量化,以完善课程实施建设与管理的评价机制。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我校大力开展学生特长选修,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构建大语文教学格局,彰显书香校园读写特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倾力营造以读写为特色的教学改革,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师生的精神生命奠定了坚实基础。

(1) 营造浓厚的读写氛围。特别是今年开学以来,我校教干教师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对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进行规划,以艺术教育、读写习惯、经典诗文等为主线建设了一部无字的校本教材,学校基本实现了一墙一物会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一楼一道一主题,一景一物一文化,使学校外显的文化氛围时时对学生内在的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起了开放书吧、读书驿站、班级图书角和市中区最大的图书超市,做到学生在学校随时随处有书可读。

(2)运行有效机制。我校强化各种措施,把读写特色的建设落到实处。一是领导读书行政化。每周一专题学习读书会,全体教干参加,轮流带领大家进行理论学习,也可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或向教干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二是教师读书常规化。倡导老师每天读书,每天谈论读书,做到手不释卷。每月进行一期读书论坛,同时评选书香办公室,凡被评上书香办公室的,学校每月给这个办公室的老师买一本书。我校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家庭图书馆。我们提倡,少买一件衣服,多买几本书。真正爱书又有藏书的老师,学校定期赠书给这些老师。每年暑假寒假,我校都为教师购置2本图书,让教师利用休息时间自由自在读书,尽求品尝书的芳香;三是学生读书制度化。学校采取“一诵三读”的形式,活跃校园读书氛围,创建校园读

写特色。“一诵”即每课前三分钟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三读”(即早读、午读、暮省),“早读”时间为学生到校后及早读课,以课内优美篇章为主,“午读”时间为中午预备前30分钟,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课外自由阅读,“晚读”时间为放学后在家时间,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自己读书计划中的整本书的阅读)不少于半小时,提倡亲子共读。四是读写特色课程化;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专门设立了阅读课和写字指导课,在阅读课上主要进行读书汇报、方法指导、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在写字课上由专门聘请的书法教师对学生的钢笔字、毛笔字进行指导。

(3)活动为载体促学生实践运用。为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校开展了课本剧表演、墙报展、辩论会、书法比赛等活动,特别是每年的读书节,学生们以背诵、研读、演唱中华民族优秀的经典诗词歌赋、美文华章为主要内容,同时开展“小小藏书家”、“优秀亲子阅读家庭”、“读书大王比赛”等,学校还建立学生读书、背诗考级卡,请专家作读书报告,举办手抄报、朗诵、演讲及征文比赛,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大王。近两年先后有200多篇学生作品在省、市、等刊物上发表。全校师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我区第四届读书节启动仪式于今年上半年在我校举行,《现代教育导报》都给予了报道。

二、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科学化

学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在管理中我们体现以人为本、民主激励,以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来激发教师潜能。

1.科室管理重制度,明目标。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人本管理的基础,为此,我校先后制定了《教学计划跟踪督查制度》、《教干包靠教学点(教研组)制度》、《听评课制度》、《作业检评、辅导要求》等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做到管而有章,理而有序;加强了教导处、学科教研组的科室管理职能,教研体系实现网络化。对教学教研实行双线管理,对各项教研活动、教师业务一周一查,一月一结,一学期一评,对教学教研全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进一步强化了各科室岗位职责,层层落实责任目标,并细化、分解到个人。落实目标的过程中,在制度约束的前提下,坚持人本管理,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力争创造一个平台,让教师尽显才华;搭建一个阶梯,激活一个机制,让教师自我完善。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2.教干管理重务实,树榜样。班子成员和中层教干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转变了观念,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主动兼课,研教务教,听课评课,掌握教情,了解学情。我校对业务教干实行蹲点包组制度(即对薄弱学校视导,对薄弱学科指导,对薄弱班级督导,对薄弱学生辅导,对薄弱教师引导)来促进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很多教干与同学科的教师一个标准求发展,同一线上比质量,赢得了老师们的信任,表率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师生的凝聚力和学校发展的驱动力。

3.教师管理重师德,强师能。倡导与规范结合,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为此,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落实师德学习制度,开展师德形象讨论,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中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学校加强了师德考评,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并建立了“一考两评”措施。学期末除学校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外,通过家长和学生问卷调查完成家长、学生评教,这样不仅加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也加强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考评,倡导了文明从教之风,树立了良好的师表形象,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

学习与研讨结合,增强教师的师能。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硬件优势,运用多媒体

播放多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的课改理论讲座,通过“校长讲坛”、教研员讲座等,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引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近一年先后组织30人次,投入3万多元到济南、蒙阴、江苏、盘锦等地学习观摩,把外地外校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带到我校来。每年的教材教法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多媒体操作能力大大提高。近二年我校有4名教师参加省级讲课比赛分获一、二等奖,教师课件作品获省级一等奖,3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60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一、二等奖。

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创设了良好的骨干教师成长环境,对事业心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骨干教师压担子,为他们的成才搭建舞台,采用看(看示范课、外出考察学习)、听(听课改汇报课、专家讲座)、说(说课交流、备课交流、经验交流)、评(评课堂教学)、议(议教学问题、议改进方向)相结合,使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融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实施“名师工程”,选拔骨干教师成立了“课改实验室”,设立了“课改专项资金”,选派课改骨干教师参加各类省市级以上培训及教研活动,使我校教师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到现在为止,我校先后有2项市级课题已结题(《小学考试制度改革》、《和谐教育的实验与应用》),8项区级课题结题并推广,6个市级课题正在运行实验中。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反思的过程中,我校有2人成长为市级骨干,10人被评为区级骨干,我们的名师队伍也带动了全体教师共同发展,使学校教师的整体教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很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4.过程管理重精细,看实效。备、上、批、辅、考等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每一环的管理和落实都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我们对整个教学的管理从小处细处着手,首先要求教师从课前的候课做起,在打了小预备铃后,凡上课教师必须尽快到达教室,提醒好学生做好上课准备的同时,自己站在教室门前等候上课(如今教师候课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备课上我们要求学校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对全册教材内容通研后,采取个人主备,按时上传,同年级评改,资源共享的电子备课的方式,在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同时,又提高了备课的实效性;作业的设计强调内容的科学性、多样性,课堂作业尽量做到当堂批改,其目的达到及时反馈,减负增效,评价实行等级制;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了学困生辅导和学优生培养,学期开始制定帮辅措施,过程中有帮辅记录,学期结束有帮辅结果的考核;关注每一位学生,并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成长足迹的各学科作品,富有个性的案例,自我成长的规划设计,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个性,多元评价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区教学质量抽测和毕业班教学评比中均处于全区前列。

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成长

1.德育教育主题化,寓教育与活动。德育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教育方式方法需要创新。我校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除了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作好心理咨询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外,我们确立的“教育有主题、主题成序列,过程重活动”的教育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一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在爱国教育为主线的前提下,以月为单位确立德育教育的校级活动主题,校级活动开展计划,各中队根据校级的主题和计划安排班级的活动。如我校开展的“五小公民”道德建设主题,通过一学习,二体验,三实践的序列,先后开展了“爱,就是这样平凡”、“亲亲母亲征文”、“我还父母一份爱”等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和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从而激起回报父母一份爱,做好家庭小帮手的欲望。我校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也是围绕重大节日或是重大历史事件确立一个主题,用主题性讲话来教育学生,升旗组织落实到班级,让学生轮流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神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我们的做法曾在《安龙日报·教育周刊》上刊登推广)。一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学生在体验中加深了道德认知,陶冶了道德情操,学生的操行评定合格率达100%。

2.学生管理自主化,开辟自我实践阵地。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分别开辟了学校专用教室、红领巾广播室等自我管理阵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参与,各班选出代表轮流值勤,并为各小组划分区域,分好管理项目,让学生自主实现从入校到早读,从教室到操场,从卫生到绿化各时间、各事项的管理;我们放手让高年级学生参与专用教室管理。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全天候向学生、教师开放,在微机室里每天会有大批中高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拷贝和记录;实验教师经常出示实验课题,让许多感兴趣的学生前往试验;图书室则每周都会让学生组织新书推荐活动。“萌芽”广播站的小站长们组建了自己的队伍,采访、撰稿、播音等工序有条不紊,“成长园地”、“校园新风”、“红领巾新闻”等内容每天都吸引着广大学生,使“萌芽”广播站成为了我校有力的思想教育阵地(我校广播站事迹《小广播发挥大作用》在《市中通讯》、《市中电视台》报道)。这些阵地的开辟既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锻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习惯养成常态化,为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是一个常抓不懈的过程,功夫既体现在课内,也体现在课外。在这一方面我们一是加强对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每周的写字课由专业教师进行书写指导,习得书写的技巧和方法,努力使学生的字写得“入规、入体”。学校从写字姿势、卷面整洁、字体的美观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二是加强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早读我们重视学生的朗读、诵读方法的指导,解决正确读、读好、读美的习惯,阅读课我们重视解决学生会读、想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我们帮助学生解决多读、读多的习惯。通过对学生持之以恒的读写的常态训练,带动了学生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特色活动常规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把开展特色活动作为学校的常规制度,每年一届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分学期开展两操比赛、鼓号操比赛、乒乓球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促使老师上好音、体、美课,开足、开齐课程,带好各类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尽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有效避免了特色活动仅仅是学校特长生的行为。在近几年的艺术节、运动会上,我校有10多个节目被选拔参加市、区电视台的大型演出,学生的15幅美术作品在不同刊物上发表,运动会连续几年成绩位于全区前列,有2人次打破全区运动项目记录,全校学生的体育达标率在98%以上。

各位领导、专家,我校创建省级教学示范化学校,既是一次对我们办学水平的全面检阅,更是一次极富现代教育意义的全面指导和鼓励,对我们提高办学水平、深化教育改革,加大特色创建,将形成长久的推动力。我们的工作肯定存在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为此我们恳请领导和专家直面我们的不足与失误,给予明确的指导和批评。我校将以此为契机,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科学化的管理,促学校内涵发展,培育合格加特长人才。

(二)构建大语文教学格局,彰显书香校园特色。

3、08年下半年,省级课题《以读写为突破,创建书香校园》在我校召开了开题会,这也标志着我校在大语文教学和师生读写方面的特色创建得到肯定。以此为契机,我校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对阅读课教学、语文实践活动、读写结合等方面做了较多的尝试,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推进我市“蓓蕾读书工程”方面学校采取“一诵三读”的形式,活跃校园读书氛围,创建书香校园特色。“一诵”即每课前三分钟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三读”(即早读、午读、晚读),“早读”时间为学生到校后及早读课,以课内优美篇章为主,“午读”时间为中午预备前30分钟,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晚读”时间为放学后写完作业的课余时间,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自己读书计划中的整本书的阅读)不少于半小时。在读书节活动中,学校组织学生们以背诵、研读、演唱中华民族优秀的经典诗词歌赋、美文华章为主要内容,深入感受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以文艺形式汇报展示,师生心灵得到滋润,情感和人格得到陶冶,师生们不仅学到了如何读书与作文,更学到了如何求知与做人。几年下来,200多篇学生作品在省、市、区校等刊物上发表,学校的大语文教学格局基本形成,书香校园氛围浓厚,在我们的新楼建成后,我们对校园进行了整体的校园文化设计,并将在2010年初完成实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