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设计理念初探

中西方设计理念初探
中西方设计理念初探

中西方设计理念的初探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2007/2/1 来源:

1

严虹

中西方的设计一直是设计师们热衷的探讨话题,对中西方设计作品的评论,尤其是在中国的作品,更让人评头论足,思潮风涌。因此我们能对中西方的设计理念有进一步地探索和认识是有很必要的。探索和讨论不是要估价中西方的是与非、好与坏,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放思路,认识时代变化,在设计领域里能更好地开拓一条创新之路,做些更有内涵的设计和作品。

中国以惊人的建设速度而震撼世界,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样迅猛的发展过程中,设计领域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冲击很强。相比国内和国外的设计、尤其是在设计理念上的创新能力有着悬殊对比。为了能从较为可观的角度来探讨这一现象,我想就三个方面来展开思路。

1、“自家的饭”和“人家的饭”的味感方面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这么一个说法:“自家的饭不如人家的饭好吃”,“家里的饭不如饭店里的饭好吃”。尤其在人小的时候深有这样的体会,随着人的发展和感知认识的提高,在自我判断能力的提高的基础上,我们也清楚地了解了:不是真的自家的饭不如人家的饭好吃,而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人家是如何将你的“自家的饭”通过口味不同的特点加工后再卖给你吃,让你觉得“人家的饭”好吃了、有口味,有了新价值。就好像,麦当劳在中国,在他的菜单上加入绿豆派,辣昧鸡汉堡包、红烧肉面饼卷和白饭团饭盒,等等。而中国餐馆在海外,也创造了合乎欧美人喜欢的姜汁牛肉,柠檬鸡等,而这些菜肴也许在国内都可能没听说过。

“自家的饭”和“人家的饭”的味感比较是个认识观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认识这样一个社会,认识这样一个市场,如何用多角度的眼光来看问题,从而来评价它们的

新价值。在设计上、在艺术上,这新价值我们称之为新的内涵。如果能从不同的或多种的角度看问题,从不同的或多元的文化背景来认识和解析问题,再从不同的或多样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就会产生各种特殊的影响和效果,新奇也就不断诞生了。目前来自西方的影响很强的原因,就在于外来的多角度的理念,多元文化的理念和多途径走路的理念冲击了中国的设计领域,层出不穷的新奇使人目不暇接,甚至有些无所适从。比如,北京的几个重大项目像“鸟巢”…一国家体育场(第29届奥运会主会场、“蛋壳”…一国家大剧院、“Z 体”…一CCTV 总部等等,面对这样的外来赢家,所以也就产生“自家的饭不如人家的饭好吃”的感触了。这成了当今的现实,人人感触很深。

又如在电影艺术领域,由美国迪斯尼以中国人人皆知的花木兰故事为主题拍出了“花木兰(MuIan”动画长片。影片生动有趣,故事的内涵表现得清楚动人,没有了中国传说来得那么伤感。由于所取的角度和展现手法上的不同,产生了许多新奇。其中用一条龙作为祖宗的代言人来生动地幽默地贯穿整个影片,形象地体现了中国传统体系观念和文化,从而更形象地将花木兰——一个有爱有恨的姑娘表现得更为人性化、个性化。影片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中国人看得懂这就是在说中国花木兰的故事,老外们也看懂了。中国花木兰故事的价值或内涵也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外,好莱坞的“卧虎藏龙”中国武打片以其创新的手法也荣获了奥斯卡奖。这就是人家是如何将你的“自家的饭”通过口味不同的特点加工后成了“人家的饭”,并再创了新口味、新价值。

在建筑设计与规划方面,上海“新天地”的改造项目也是一个很明显地表现了“自家的饭”和“人家的饭”的味感再创的实例。美国波士顿的建筑事务所

Wood+Zapata将简直不可能的或被认为很值得怀疑能在上海实现的“新天地”变成了引人瞩目的成功案例。实际上,

“新天地”所用的改造处理手法是“对比交融”,这在北美也运用得较为流行、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这种典型的新旧结合,以新的来表现旧的价值;以新的质感来衬托传统的风尚;以符合时代需要的改造来加强怀旧的亲切感情。用这种“对比交融”的手法来烘托人文精神,来烘托新旧价值的共存意义。在不同的场面,主配角

或新于旧是可以互换的,在不同人群的眼里新的旧石库门给他们的感受是可以各不相同的,这样才能产生新奇,再创新的价值。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用不同的角度来认证旧城价值,用多样的途径来弘扬旧城的价值,用多元文化的结合来建立旧城的新价

值。

通过对“自家的饭”和“人家的饭”的味感认识观的探讨,有助于提高目前国内设计理论纵横向之研究的再认识。以普遍的观念来看,纵向和横向是有其时间与空间之分,纵向是以时间或历史为线索;横向常常以空间或区域为范围。但切不可以将它们划分得太明确或太孤立,时空是相对交错的而又相互交融的。如果我们在研究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只以一条历史线索为纵向研究,或以一条线来“顺藤摸瓜”,其结论难免片面和单调。然而在所谓的横向研究或研究西方的同时,单纯地以空间向来研究是不行的,没有纵向的深入,其结果只是效仿与拷贝,研究的范围也只能在表面。在设计研究的领域中,千万不能在思想意识上局限自己,不能将现成的西方理念来套用,而要进行真正地有效地多维时空的思想研究,进行在横向面上的纵向大拓展,建立多角度、多线索的研究体系。多角度、多线索的研究是为了避免一条线的“顺藤摸瓜”,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形:研究结论永远就只是一个,而是否这一结论是真实的也只有一条线的论证。就以法国著名画家马格鲁特的“这不是一个烟斗”为例子,画家想告诉观众的是你所看到的是烟斗、是画的烟斗,而你也可以认为它不是烟斗,它是一幅画。如果你能解放思想,从多角度来看问题的话,你也许能得到多种结果,“自家的饭不如人家的饭好吃”的原因是在“自家的饭”是单一化的,有别于“人家的饭”是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纵横向的拓展与交流已经为全球联成了网络体系,时空交错,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是如此,思想发展也是如此。西方设计理论的研究常常是以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为主导,产生认识体系的发展,思想潮流的涌现。正如:14世纪从以神为中心的生存环境变到以人为中心的生存环境;19世纪从以人为中心的生存环境变到以科技和机器为中心的生存环境;二次世界大战后生存环境又加快了变化的速度,进入了电子化的信息时代,而今又大踏步地迈进了传媒时代。屏幕世界已成了人们生活的新天地,就好

像电影“黑客帝国(Mat rix”等所展示的那样令人深思……什么是现实? 建筑的反应又将如何来体现这一现实? 这已成为当代西方面对生存环境变迁的敏感反应。当前的中国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变迁,应该做出如何反应呢?

2、“榜样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法则方面

目前的中国正是以“整齐的视觉、夸张的风格、奇特的建筑”成了追求的目标和成功的榜样。而这“榜样精神”有着这么一种气势,表现在海纳百川,坚持一贯。榜样是事业的坐标,是成功的向导,是猎猎作响的旗帜。在全国各地的城区建设方面,以抽象视觉的审美理念,使城区中心的广场、道路和景观都是气势雄伟、空间开阔,成了让人观光的圣地。同时在这圣地的纵向或横向的轴线上,延伸出高楼集中的群体,城堡式地独霸一方。视觉上是好看了,但人在其中就变得很渺小无助了。甚至还有将这一模式生硬地搬进了历史文化悠久的老城区域。然后将西方二、三十年前的城规模式作为榜样树立在中国的大地上。

但是今天的西方正为这一模式所造成的“空城效应”大伤脑筋。“空城效应”就是每到夜晚、周末和节假日,整个城区中心便成了一座空城。除了工作和商务活动以外,生活在其中就显得非常勉强了。是把重心放在所谓的风格上,无论是西方风格或是东方风格呢? 还是放在新旧文化的空间上,建筑与环境的空间上、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上和建筑与人之间的空间上来得重要? 我认为值得深思。

就以西方高楼大厦的榜样为例,当今国内的高楼大厦建设发展迅速。各大城市的风貌在突变,也在趋向类同。尤其是标志性的摩天大楼建筑同出一源或照式翻版。摩天大楼原本就是起源于西方发展于西方。将这一榜样树立在中国,用于中国,解决中国的实际现状是必然趋势。有人说上海金茂大厦是座塔,很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现在台湾也来了个台北101中国传统宝塔式摩天高楼。说不定相类似的宝塔高楼又将在其它城市耸立起来了。其实,世界上的摩天大楼就是塔形式的翻版,拔地而起,竖立标志。当然其功能是绝然不同的了,它将横向的功能空间变成竖向的从而达到节省用地,然后是竖立标志。总之,不管高楼大厦的形式再有中国传统特色,还是在以西方的高楼化模式进行国内的城市建设,我

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文脉和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的联系。如今高楼密布的上海在向美国的纽约看齐。我几次到上海,从浦东机场坐车进入上海市区,一路上我觉得这不是印象中的上海了,而像从新泽西开车进曼哈顿的感觉。上海是与纽约接轨了,而且越来越近了,但是人文的东西在逐渐地减少,特有的文化底蕴在不断地消失。

人文的东西和城市文脉不是短时期的产物,是经过千百年来的积累,一旦消失了,那是很可惜的。西方倡导人文精神,其目的就是要把对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通过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反对把人的存在归结为自然生命,也反对把人的存在归结为神的世界或人的文化世界的某一部分(如科学、技术、经济。人文精神的情操是表现生气活力加创造性的理念,是探索人的本质、建立价值体系、塑造精神家园。创造不是推翻,是发展、是完善。

也许我们还记得在圣经故事里的亚当和夏娃,由于偷尝智慧果而被逐出伊甸园。正是因为人的渴求智慧而被赶出了无忧无虑、欢乐和睦的天堂。为了能自主,为了能辨别善恶和为了理解这世界来龙去脉,人类跳跃出了自然法则的制约,也就是区别于动物类的时候,而走上了自己的艰难路途。

就以人类诞生来做隐喻的话,这是一个很有深远意义的故事,因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自身存在着超越自然的一部分也可以看到我们自身在某些方面还在为人类自己重新创造自然。我们要创造那么一个自然,创造那么一个完整的、能使人类完美如意的自然。由此可见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乌托邦的思想和世外桃源的故事,是为了表明我们在重建我们的家园——那个因为人,为了有智慧而失去的伊甸园。西方的一些设计师们还坚信建筑在人类再创自然的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是超越的重要,因为建筑包容了人类再创过程的各个方面。从建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和人类思想的发展进程,其复杂性和多样性都体现在了建筑的那些实质中,那些我们身心各个层次都能感受到的实质中,从古希腊的雅典娜、罗马的古建筑、中国的长城和宫殿园林、文艺复兴的建筑文化到现代建筑的运动和当代的建筑思潮,都让我们体验到了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历史、建筑与文化,建筑与

空间,建筑与尺度,建筑与人等等的精神实质。在西方,现在建筑师们普遍认为高楼大厦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文脉和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建筑风格着重在于人文精神,即人与建筑构建的环境相融洽。城市建设要展现出不同区域建设式样之间的文化共享,并表现出连贯性和统一性。

在设计和规划方案时,我更为注重的是建筑文化如何与周围文化紧密融合,使之延伸扩展,达到和谐的统一和连贯。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城区中心的一个项目是为一座身处高楼的环抱中并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教堂扩建。我接了这设计项目后首先考虑的是她的历史价值和扩建后是否能与周围文化和城市文脉达到和谐、统一和连贯。在设计上的创新就是扩建部分以轻盈透明来与旧教堂的实体形成对比,在不破坏历史价值原貌的基础上再现其教区活动的新风貌。以新的质感来衬托历史传统的风尚;以符合时代需要的改造来加强怀旧的亲切感情;

以生气活力加创造性的理念来探索人的本质、建立价值体系、塑造精神家园。

3、“演绎法”和“归纳法”的创作方面

中国建设大多是在政策作用下,发展模式在起伏波动中,再加上人均耕地面积偏少,建设用地总量增长速度飞快的情形下开发的。所以出现了理清方向,建立贯彻方针,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蓝图”,将要建设的城市,都以国际化为目标。在实践和创作上,各地就纷纷出现了套用西方建筑形式或某些大城市的产品符号的建筑作品,例如不少城市提出要建成美国的曼哈顿、上海的淮海路等等。这样的开发模式是典型的“演绎法”模式。因为那些现有的东西很完整、很有效益,为什么不用呢? 其结果是虽然投入的资源相当大,原有的地理标志可能就此消失,新建的区域有可能大同小异,整个城市有可能变得没有了方向,可能没有了当地特色的标志,但是发展效益很高也很快。如果不成功,那么在下个政策作用下,推倒重来。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在短短的20年中突飞猛进,震撼全球。这在西方,尤其是现在的西方是很难做到的。

在新的倡导思想方面,也是如此。目前在建筑界提出了“中国房子,中国创造”,中国建筑文化的出路在于,“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世界先进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创新”。这一思潮正在成为中国建筑师们的共识。然而,继承和发扬从理论上讲还是在倡导“演绎法”的方式,是通过演绎前人的东西来发扬前人的东西。而西方在理论思想上常常是以分析加批判来归纳前人的东西,是用了“归纳法”的方式。这里我想讲个中西方教育理念的故事,它很能反映中西方的设计理念的不同之处。有两个老师,一个是中国的老师和一个美国老师,教“蚯蚓”的故事。中国的老师上“蚯蚓”课,首先是将书本上的文字“蚯蚓”告诉了学生,让学生认识了如何写和读,然后出示蚯蚓的目片或投影,让学生认识蚯蚓,再接着是介绍它身体的特征,最后讲讲它对人类的益处。将知识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美国的老师怎样上呢?一上课,老师先在讲台上倒下一大堆的蚯蚓,然后请同学到讲台上每人抓一把蚯蚓,自个儿放在纸上,自个儿研究。请目学们仔细观察它的外形特征,猎想它的生长特征,用了二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研究、分析,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就同学们的研究发现,互相交流、讨论补充。目学们发言踊跃,思维火花不断碰撞,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同学们的研究结果加以归纳、总结然后下课。整个教学过程有趣生动,学生对蚯蚓的体验也非常深刻。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点就是“中国的发展重演绎,西方的发展善归纳”。当然,从技术的角度看,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是运用演绎还是运用归纳,并无优劣之分,但透过表象来审视,我们会发现“归纳”是研究性为主导的一种设计理念,“演绎”是注入式为主导的一种设计理念,从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归纳”以学生为主体,“演绎”以教师为主体;“归纳”以能力为本,“演绎”以知识为本。以此来看这一问题,发展过程中采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绝不仅仅简单为方法问题,而是思想和观念的问题,也是对设计理念功能的认识问题。设计理念的功能是(一指导创新,还是(二通过指导创新来引发设计师的智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生存实践能力?我认为在设计领域里要加强这第二功能的培养。

广东中山市的岐江公园在中国是一个创新的典型案例。为了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为了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把广东中山粤中船厂旧址改建成乐中山岐江公园。以造船厂为主题,保留部分机械设备及厂棚把一些齿轮、机器甚至铆钉作为道具,四周种上野草,建立了一个工业主题公园,唤起人们对英雄主义年代的追忆。这是个很成功的项目。

然而这样的案例早在1975年美国的西雅图就有这样的作品了,就是西雅图的“瓦斯公园”。原本是个瓦斯厂的目址,由于1965年关闭后被废弃了许多年。厂址临湖又能遥望西雅图的市中心,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当地市政府为此花费心血要开发这块地方。美国景观设计大师HAAG 接了这项目后,出人意料地提出了要保留主要的旧提炼厂的设备和结构,

以其作为公园主题。这是个创举,当时争议很多,但在HAAG 的精心设计下,将这个曾废弃了多年的旧工业厂区变成了西雅图最受欢迎的公园之一。这个项目也成了当代景观设计的典范作品。

自此,是将我们所见所学的东西以展现或演绎的方法来进行设计,还是以再分析再批判的归纳方法来进行创新活动?这的确是中西方设计理念上的差异。

来源:中国建筑装饰网

东西方自然观比较

1.题目:东西方自然观比较

摘要:自然辨证法中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通过对东西方自然观的分析以及东西方自然观形成的基础,最后从本专业方面分析了自然观的应用 关键词:自然观主客二分古代自然观机械 1. 什么是自然观 所谓“自然观”,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者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世纪,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形态。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2. 西方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世界,由于发生了物理学的革命,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现代科学自然发展阶段。这场革命起源于19世纪末的经典物理学危机。所谓主客二分学说,是指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人与自然的二分对立的学说,在西方思想界,主客二分学说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古希腊哲学中,主体与客体、心灵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笛卡尔开创了“主客二分”式的哲学主导原则,缔造了一个新的完全不同于古希腊的哲学体系。在笛卡尔看来, 有两种实体: 一种是灵魂或

心灵、精神、自我(这些概念在他那里是同义词) , 其本质是能思维而无广延;另一种是物质实体,包括人的躯体,其本质是有广延而不能思维。这两种实体不仅本质不同,而且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属性,这样,笛卡尔将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对立起来,西方哲学的二元论思想从此发端。 当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被一分为二时,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必然产生一个问题, 即主体怎么能够走进客体, 认识客体?精神怎么能够把握或认识那本质上是非精神的自然? 弗兰西斯·培根极力鼓吹发展自然科学。他提出:“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合而为一”;“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 而且几乎是一样的”,鼓动人们发展科学技术, 提高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建立人对自然的统治。在康德的哲学中, 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被视为一种立法关系:“人为自然立法”,“自然的最高立法必须存在于我们心中, 即存在于我们的理智中, 我们不必借助经验从自然中去寻找自然的普遍规律, 而是相反, 我们必须根据自然的普遍规律从存在于我们感性和理智中的经验可能条件里去寻找自然”。他认为人对外部自然界的关系是自主的、能动的,尽管唯物主义论者认为意识是无法决定物质的。黑格尔则以无比乐观的笔调写道:“自然对人无论施展和动用怎样的力量——寒冷、凶猛的野兽、火、水,人总会找到对付这些力量的手段,并且是从自然界本身获得这些手段, 利用自然界来对付自然界本身”。费尔巴哈将神学溶化在人学之中,在他看来,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东西,能够得到人

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初探_吴秋华

收稿日期:2012-03-07 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初探 吴秋华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从平面、断面、材料等方面对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初步探索,为今后城市河道治理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生态景观;护岸材料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011(2012)01-0055-02受历史及经济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过去的城市河道治理片面强调河道防洪、排水功能而忽略了河道的其它功能,加之土地紧张、人水争地,致使河道越缩越窄、越挖越深、越修越直、越做越硬。由于全民环境意识不强,河道管理力度不够,致使河边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河水越来越脏、越来越臭。面对现状,需要转变治水思路:不仅要继承传统治理技术的精髓,还应树立亲水理念,注重多自然型河流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景观水利、生态水利转变。现结合工程实例,从平面、断面、材料等方面对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初步探索。 1平面设计 防洪河道平面应尽可能保持天然河道走势,遵循大自然演变规律,岸线适当后退,保留河道中的岛屿、河滩、湿地等中间过渡带,为水生生物与陆地生物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城市内河或人工开挖河道一般都是滞洪或景观河道,水流流速小,平面上避免治理成笔直、等宽的渠道,可设置蜿蜒曲折的水路、水塘,制造丰富多变的河岸线,改变原来呆板、单调的河道模式(见图1)。一条弯曲、宽窄变化的河道更具灵动性,更适合水生生物生长。 2断面设计 保留原有河道中浅滩和深潭的形态,不固定河床,使河流拥有一定的摆幅度,尽量不设计水流浅平的矩形断面,重视水边的多样性。纵断面上要能形成交替的浅滩和深潭,不设计直线形。如图2所示 。 图1 景观河道平面设计 图2横纵断面流线 河道断面型式上引入园林设计理念,建成园林式河道,突出亲水、绿化。以福州内河为例,传统驳岸采用一墙到底的砌石挡墙结构,高高的驳岸将人与水远远地隔离,显得生硬且不经济。采用复式断面,常水位以下采用挡墙或护坡,常水位以上土坡种植草皮、低矮灌木、杨柳,常水位处设置亲水平台,即经济又美观(见图3)。以4m 高护岸为例, 5 5水利科技2012年第1期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主要特色景观的分析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在校园环境设计过程中只有准确地把握特定环境的历史文脉与精神,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环境。 【关键词】园林校园景观环境设计 高等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于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文化的传播形式,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一定的物质形式也是精神的文化的载体。如:建筑、雕塑、工业产品等等。因此,校园景观①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康奈尔大学都是美国最美的校园之一。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期望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承认,在他们的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的理由②”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因此,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特色景观设计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景观设计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本文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清华大学的精神,使人们了解其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第二部分对清华大学早期(即西教学区)校园硬质景观进行简单分析,使人们了解几十年来清华学人对老教学区景观的继承、建设与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对清华大学在校园景观改建过程中的特色进行了①分析。 一、清华的精神 1.1老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的老校训是梁启超(字任公)先生1914年冬来清华讲演的中心思想。这八字来源于《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梁先生诠释道:“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贵己甚厚,责人甚轻。……”这次讲演以后,学校及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久流传。(引自黄延复《清华园风物志?校徽与校训》) 1.2 新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老校训还是新校训,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勤奋自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1.3 清华的学风 清华自1911年建校至今已近九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过程中,清华学子在“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精神感召下,人才辈出。如闻一多、梁思成、施氵晃、、陈岱孙、曾昭抡、钱钟书、吴晗等等,在各个学科领域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的清华学子们更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以老校友、老前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勇攀高峰。在校园中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学生们课外活动娇健的身影与优美的歌声,它们共同构成了清华大学最为动人、最美妙的人文景观。 二、清华早期校园(西教学区)的硬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特色 2.1 清华校园建设断代:清华大学的建设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① 1911年建校到1922年四大建筑完成的早期发展阶段 ② 1923年到抗战前发展时期

室内装饰设计理念

室内装饰设计理念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室内装饰设计理念 一. 室内装饰设计要素 1.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我们要勇于探索时代技术赋于空间的新形象,不要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 2.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光影要求:人类喜爱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的变换,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 4.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等,应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可共同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同时还能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特征。 M E3F+a q w(W 5.陈设要素: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均为生活必需品,其造型往往具有陈设特征,大多数起着装饰作用。实用和装饰二者应互相协调,争取求的功能和形式统一而有变化,使室内空间舒适得体,富有个性。 6.绿化要素:室内设计中绿化已成为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室内移花栽木,利用绿化和小品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 二.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室内设计是以创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为宗旨,把满足人们在室内进行生产、生活、工作、休息的要求置于首位,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要求,使室内环境合理化、舒适化、科学化;要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处理好空间关系,空间尺寸,空间比例;合理配置陈设与家具,妥善解决室内通风,采光与照明,注意室内色调的总体效果。 2. 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精神功能要求 室内设计在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精神功能的要求(视觉反映心理感受、艺术感染等)。室内设计的精神就是要影响人们的情感,乃至影响人们的意志和行动,所以要研究人们的认识特征和规律;研究人的情感与意志;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设计者要运用各种理论和手段去冲击影响人的情感,使其升华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室内环境如能突出的表明某种构思和意境,那末,它将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功能方面的作用。 3. 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现代技术要求 建筑空间的创新和结构造型的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应取得协调统一,充分考虑结构造型中美的形象,把艺术和技术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者必须具备必要的结构类型知识,熟悉和掌握结构体系的性能、特点。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它置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范畴之中,要使室内设计更好地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4. 室内装饰设计要符合地区特点与民族风格要求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各民族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的不一样,在建筑风格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地区特点、民族性格、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差异,使室内装饰设计也有所不同。设计中要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要体现民族和地区特点以唤起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n4t/Y F C T)t \

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它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唯物主义者心中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不随人的意识而改变的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在唯心主义者心中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人的精神或上帝的世界中的产物;在辩证唯物主义者心中他们认为自然界是时时刻刻不停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在机械唯物主义者心中他们认为自然界是静止的,是形而上学的。总的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以自然界的发展为基础,正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改造才会引起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 中国人的自然观与西方的自然观是不同的,首先西方的自然观是主客体分明的,西方常把世界万物分为两种:物质和精神。在他们心中自然界中可以被人们认识的被叫做物质的,而那些人类所不能解释的自然之谜被他们戏谑为精神的。在这些原因的指导下,他们懂得利用自然,努力去改造自然,认为自然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存在而存在的物质。在他们的自然观指导下,他们创造了神话,上帝等等。例如在西方产生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他们认为人与自然万物虽然是神所造,但是人的地位高于物质,人类研究自然万物为的是寻找失落的神性。在他们的世界当中他们认为神是第一,人是第二。他们极力的推崇神的力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他们就是被神学的氛围笼罩着。例如,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其后半生也是极力的探寻神的存在,再者在神学界极力推崇的地心说的时期当中,他们不相信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真理,无情的用火烧死了日心说的忠实拥护者布鲁诺。西方一直鼓吹人类至上论和自然科学万能论。认为人类依靠科学和理性, 一定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们的利益而服务,自然只不过是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整个人类的力量却是无限的。人类在对自然的改造过程当中,现在不能克服的困难将来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在西方一些早期的哲学家、科学家眼中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又是什么呢?弗兰西斯·培根极力宣扬自然科学的发展。他提出:“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合二为一,通往人的力量的道路和去向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极力怂恿人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以实现人对自然的完全控制。康德的哲学体系中,他把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看做一种立法关系:“人为自然立法,自然的最高立法必须存在于我们心中,即存在于我们的理智中,我们不必借助经验从自然中去寻找自然的普遍规律,而是相反,我们必须根据自然的普遍规律从存在于我们感性和理智中的经验可能条件里去寻找自然”。他认为人对外部自然界的关系是自主的、能动的。黑格尔则很兴奋的写道:“自然对人无论施展和动用怎样的力量——寒冷、凶猛的野兽、火、水,人总会找到对付这些力量的手段,并且是从自然界本身获得这些手段,利用自然界来对付自然界本身”。费尔巴哈则认为神学是人学的一部分,人类可以战胜一切,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财富。按照历史的视角,过去所渴望的,现在可以得到;现在不能得到的,将来一定会得到。以上就是西方的自然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刀耕火种维持了早期中国人民的繁衍生息。在早期中国一直想要的是风调雨顺那样才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即所谓的“靠天吃饭”。土地、农业、自然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而生了。它视人与自然为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类文化与自然的统一。“天”是指外在于人类的客观世界, 即大自然。“人”则是指人类或人类社会。对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中国哲学强调的是天与人统一的一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观念中,自然孕育出万类霜天和万物的灵长——人类,人与世界万物一样是“自然之子”,自然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系统,他们之间存在着和谐共鸣。中国哲学的最高状态就是“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达到一种物我两相忘的关系。这样的自然观深刻地影响到后世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于是山,水,石,树,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也被赋予生气,在自然母亲的观念当中,人与物是平等的,正如宋代哲学家张载所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鉴于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由自然观衍生出来的科学技术也是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的。从文学方面来说,西方的文学没有中国的那种细腻的情感,例如《希腊神话》、《故事圣经》

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解析

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解析 景观,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现代景观设计需要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绿色景观生态理念为指导,结合先进科技与潮流艺术,以中西文化特性为基点,从人的物质精神需求层面深入分析调整设计思路。 目的明确以人为本 "环境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让设计师们"艺术地"表达自我,设计师的满足感应当来自鉴别和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为使用者着想的环境及其组成部分,设计由使用者作为主导,设计师不过是代其行事而已。"现代设计已由以艺术家作为设计已由设计师为主导变成了已使用者为主导,成功的进行了角色转换。这是个巨大的进步,是对于"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以人为本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无论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了广泛的解放。人性化设计无疑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好体现。 设计"以人为本"理念更大程度的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程度,尺度掌握,材质选择等。景观设计在元素构成应体现人们物质、精神两方面的需求,景观设计应美观、大方、具有吸引力,各类设施充足完善以满足人的活动需求,让使用者有保障感和

安全感,尽量满足最使用该场所的群体的生理、心理需求。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和残疾人使用的设施与环境,融入一些使用者可以参与和创新的景观设施或景观小品,发挥使用者的参与性。 可持续的生态的设计观念 众所周知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为基础的设计将有助于全球自然系统的健康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营造。当今景观设计的观念将会是在能够尽量保持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景观的营造,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人工景观设计方面,如在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上,可将水资源进行循环使用,城市广场景观增设雨水收集器,将雨水收集过滤后进行灌溉或用于广场喷泉水源;居住环境的中水处理利用,可以更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在建筑空间中多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尽可能的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的生活生产需求。设计建筑样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夏季依靠植物对阳光的遮挡达到降温的效果,冬天让更多的阳光照射,使用热传导率高的材料使建筑物取得更高的温度,以减少对煤炭、电力方面的需要,达到节约非可再生能源的目的。 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著名艺术家吴冠中教授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材料在环境艺

室内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理念 1、让灵感自由释放,创造一个心灵渴望的空间。 2、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在生活中追求艺术之美的存在。 3、设计是包括功能、材料、工艺、造价、审美形式、艺术风格、精神意念等各种因素综合的创作。 4、室内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5、将设计融于人性,将家居带入悠闲自在的情境。 6、室内设计所追求的是包含天、地、墙、家具及陈设品在内的整体环境风格与质量。 7、设计就是空间、色彩、设计回归本位。 8、用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让设计与生活互动。 9、装饰美的享受是属于客户的,创意的快乐是属于设计师的! 10、室内设计注重材料的选择,注重品牌、质感,因此更为理性实用。 11、人为的设计生活方式,是为了努力去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 12、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13、如果你无法将自己当成消费者,那么你根本就不该进入广告这一行。

14、形式追随功能。 1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6、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 17、一切设计由概念出发,围绕功能进行细节设计。 18、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可以影响人,而设计则可以改变人和环境。 19、以人为本,用简约明快的手法表现居室空。 20、室内设计的首要目标在于满足客户生活的基本需要。 21、企划广告时,就该想到如何销售。 22、用有限空间,做无限设计,成就梦想之家。 23、设计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改变!成就空间和-谐,让设计物有所值,让细节缔造完美! 24、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 25、用10%的精力涉足十门设计学科,不如用100%的精力涉足于一门学科。 26、设计就是着重于点、线、面的灵活运用,把整个环境营造出家的温馨。 27、因生活而设计,因设计而美好。 28、设计是恒久的,在经过很长一段岁月后仍然具有耐看的质感。 29、一尘不染、素净澄明。用平静的心灵看世界,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间净化,把气质和品位含蓄地表现出来……

工业园区绿化景观设计初探要点

工业园区绿化景观设计初探 当前,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有效载体,是现代城镇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区和发展主要因素。在设计规划工业园区的时候,我们应当运用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对工业园区规划的用地空间布局、空间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和探讨,尤其要将园区绿化景观设计纳入日程,积极构建工业园区建设的城市新区发展新模式。 1 工业园区简要概况 工业园区具体是指在某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当前,对于开发区的定义已不仅仅停留在场地要求上,而将景观设计及绿化作为硬件设施加以规划,多元化的、科学健康的园区环境成为工业园区的标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工业园区仅仅就是工作的地方,并不承载休闲、娱乐、住宿、医疗服务等条件。工业污染一直是困扰工业园区的主要问题,国家一系列的对工业污染的防治举措,使工业污染问题已得到极大改善。景观设计是出现,成为园区发展方向的最大两点,本文就是以此为论点,对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出一个新的方向。 2 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新型的工业园区设计已经转变为系统化的建设模式,工业园区设计不仅仅在于合理的规划各类工业的生产布局,工业园区市政景观设计必须从规划、景观到建筑设计都体现出生态、科技和文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为业主提供集生产、研发、物流、展示及融资等内容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要进一步明确该道路两侧的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确定正确的设计定位及发展方向,使建筑、景观、市政道路等设计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致力体现出所设计的工业园区的现代、简洁、大气及通透的设计风格,工业及地域文化的特色;还要逐步完善绿地系统、硬质景观、标识系统、附属设施等景观建设的内容,在满足园区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性化的服务空间及自然、生态的自循环系统,使该景观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具体工作中,可以参照以下建议。 2.1园内主路景观规划,功能分区与节点广场都市生态花园路与人文关怀。根据沿路各类用地的规划性质、功能特质和车辆、行人分布与活动规律,景观结构为“生态景观带交通林荫道休闲步行林荫道街角花园”,主路的景观主题:园融通顺和谐的工业园。 2.2辅路景观规划,乡土历史与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依据实际状况,尽可能实现带状民俗文化园生态林荫道滨水观光带的景观,可不拘一格设计合适的景观。 2.3绿化景观规划,实现节水节约型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中以绿化带为主,体现环保主题。尽可能保留种植土和原土壤结构是道路景观的主体——植物生长的根本前提,原有植被的利用是道路绿化尽快成景、稳定更新的保证,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在花园休闲步行道在商业金融区的植物景观

室内装饰设计理念

室内装饰设计理念 一. 室内装饰设计要素 1.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我们要勇于探索时代技术赋于空间的新形象,不要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 2.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光影要求:人类喜爱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的变换,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4.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等,应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可共同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同时还能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特征。M E3F+a q w(W 5.陈设要素: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均为生活必需品,其造型往往具有陈设特征,大多数起着装饰作用。实用和装饰二者应互相协调,争取求的功能和形式统一而有变化,使室内空间舒适得体,富有个性。6.绿化要素:室内设计中绿化已成为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室内移花栽木,利用绿化和小品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 二.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室内设计是以创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为宗旨,把满足人们在室内进行生产、生活、工作、休息的要求置于首位,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要求,使室内环境合理化、舒适化、科学化;要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处理好空间关系,空间尺寸,空间比例;合理配置陈设与家具,妥善解决室内通风,采光与照明,注意室内色调的总体效果。 2. 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精神功能要求 室内设计在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精神功能的要求(视觉反映心理感受、艺术感染等)。室内设计的精神就是要影响人们的情感,乃至影响人们的意志和行动,所以要研究人们的认识特征和规律;研究人的情感与意志;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设计者要运用各种理论和手段去冲击影响人的情感,使其升华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室内环境如能突出的表明某种构思和意境,那末,它将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功能方面的作用。 3. 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现代技术要求 建筑空间的创新和结构造型的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应取得协调统一,充分考虑结构造型中美的形象,把艺术和技术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者必须具备必要的结构类型知识,熟悉和掌握结构体系的性能、特点。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它置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范畴之中,要使室内设计更好地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4. 室内装饰设计要符合地区特点与民族风格要求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各民族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的不一样,在建筑风格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地区特点、民族性格、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差异,使室内装饰设计也有所不同。设计中要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要体现民族和地区特点以唤起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n4t/Y F C T)t \ 三.室内装饰设计要点室内空间是由地面、墙面、顶面的围合限定而成,从而确定了室内空间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室内装饰的目的是创造适用、美观的室内环境,室内空间的地面和墙面是衬托人和家具、陈设的背景,而顶面的差异使室内空间更富有变化。 1、基面装饰--楼地面装饰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差异》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差异》 英语 2012年9月

《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差异》 班级:英语 姓名:自古,东西方文明就存在着巨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种差异已经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从每一个可能的角度影响着世界的文明进程,也使东西方文明拥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那么,东西方文明背后的自然观都是什么?它们有哪些不同?这些自然观怎样形成的呢? 一、什么是“自然观”? 首先需要搞清楚自然观的定义,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系统的体系,包含了很多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的根本观点,比如,“自然是什么?”“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什么?”“自然可以怎样影响人类?”“人类应该如何面对自然?”等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1 二、东西方自然观都有什么? (一)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1、神话和巫术——原始自然观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幻想的形式,按照自己的心理和愿望,对自然和社会潜在力量所进行的描摹、解释和传述的故事。其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神话的涵盖范围非常广,然而就今天所需要提及的为创世神话。是神话的主体部分。大体上在新石器时代;就社会形态上而言,大约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后期。 1)汉文古籍与口头流传的创世神话 如《三五历记》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与《述 异记》中盘古化生万物的故事,还有女娲补天,夸 父追日等故事。 1摘选自百度百科“自然观”词条https://www.360docs.net/doc/ae7727449.html,/view/50583.htm

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初探

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初探 一、生态设计原理以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提出的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结合约翰·莱尔(John Lyle)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罗伯特·萨尔(Robert Thayer)等提出的可持续景观,并进一步结合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的动态,系统阐述景观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 1.1地方性 1.1.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这是当地人的经验,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神灵的。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 1.1.2适应场所自然过程 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1.1.3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方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1.2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四条:保护(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资源、可回收材料,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减量(Reduce)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再利用(Reuse)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关闭和废弃的工厂可以在生态恢复后成为市民的休闲地。再生(Recycle) 在自然系统中是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尾相接的闭合环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 1.3让自然做功 1.3.1自然界没有废物 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1.3.2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 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

城市小游园景观设计初探

城市小游园景观设计初探 摘要:文章对孝感市新月园小游园场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以其设计理念为主线,围绕五大文化内涵、六大功能分区、七大特色景点进行了设计探索。认为必须根据创意理念并体现本地文化特色进行设计,才能建造有文化内涵的地域景观。 关键词:小游园;景观设计;文化内涵;地域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2-0000-00 Abstract:By Xiaogan crescent moon garden,small garden area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analysis and research,to design as the main line,around five major cultural connotation,six functional partition,seven feature attractions design exploration. Think landscape design must be based on creative concept,embody th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the building has a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regional landscape. Key words:Small garden;Landscape design;Cultural connotation;Regional landscape

小游园,顾名思义,就是街道中的简易公园,其作为城市公园的一个分支,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于投资较少、景观见效快、分布较广、易于实施、使用频率高等特点,小游园成为现阶段很多城市建设绿化工作的重点,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城市小游园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小范围环境,而且与整个城市的绿地布局关系密切,它能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更好地发挥园林绿地的功能,达到装点街景、扩大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与目的[2]。小游园简易但不简单,要符合公园设计的原则,满足附近居民的基本需求,改善城市的小气候,营造宜人的景观等。 小游园设计要采用适当的手法满足人们的使用目标,针对不同层次或级别的公园,还要根据有关的规范,考虑其使用对象和服务范围,并结合场地特点,做出功能较为完善又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方案。本文以孝感新月园景观设计项目为例,探索城市小游园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和特点。孝感市新月园是孝感市中心城区的一个小游园,由于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设计时间久远,原有景观中很多设施及其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的需要,本设计方案从使用者的角度和孝感市的文化特色出发,力图营造一个舒适、优美、宜人的城市小游园。 1项目概况

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新理念核心思路分析

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新理念核心思路分析 摘要:室内装修设计往往涉及到多种方面,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上,也要有针 对性的做好创新优化,只有创新才能够获取到发展机会,所以说,室内装饰设计 过程中,应该要做好传承创新,要根据社会上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的设计理念做好 艺术方面的创新,本文主要结合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新理念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新理念;核心思路 引言 装饰设计方案构思到实现过程中,创意构思阶段,逻辑思维清晰、理性与感 性思维的恰好结合是十分重要的。从最初设计理念到形态确立,不能单从审美出 发不切实际的一味畅想,要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不断思考揣摩。要 通过手绘、软件等各种各样的表现技术实现,辅助设计表达。对设计作品的结构、材料、施工工艺、软件技术、实施难度、科学性、环保性等各个方面,全方位考虑,思考关联因果,找到立意点,最终才做出有利于成熟的形态设计。有利于后 续工作的开展,减少反工,推翻方案的次数。也更契合甲方的项目需求。整个思 考拿捏、设计理念的过程是很重要,要保持思路清晰,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做出有深度的设计。 1概述 室内装饰设计是设计师运用建筑美学原理和物质手段,创造出能够满足居住 者物质、精神所需要的室内环境,从而给居住者带来一种合理、舒适的心理感受 的设计类别。对于室内装饰设计来说,不仅要保证空间的实用、安全和良好的质量,还必须保证空间装饰的美感和个性化,使室内空间更加具有使用价值和观赏 价值,既要满足居住者相应的外在功能需求,同时也要表达出一种具有文化与特 定风格的内在要求。如今,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新的潮流风尚,我国 很多室内装饰设计师以此产生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居住者与室内环境的 交融和室内空间的装饰上,都更为注重人们的真实感受和内心想法,并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创新,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帮助人们实现了精神上的享受。 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我们下一代的发展,更是人们未来生活的一种理想状态。因此,室内装饰设计的目标,在于迎合居住者的审美和内在想法,根据居住者的兴 趣爱好,设计出一个满足绿色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舒适空间。在进行室内装饰设 计的过程中,所设计的装饰品要能够体现出装饰品的文化底蕴和人性化理念,不 仅要保证整体装饰看起来具有特色,更要注意的是每个设计都应该具有实用性, 将其与周围的室内空间充分融合,达到统一性和整体性。首先,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设计师不仅要重视室内整体环境的美感,还应注重其文化底蕴和人文思想的 融入,避免出现华而不实的装饰风格,使每位居住者可以居住在更加高档的室内 环境中。其次,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装饰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人与自然、文化的和 谐统一,在得到居住者认可的前提下将设计风格融入人文理念,如此,居住者不 仅能够享受舒适的室内空间,同时也能受到人文理念的熏陶。 2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新理念核心思路 2.1绿色资源及材料的合理选择及应用 在基于绿色环保理念进行室内装饰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绿色环保要求得到 满足,需要对自然材料的选择及应用加强重视,在使设计成本降低的基础上,使 室内装饰设计中的生态效益实现有效提升,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室内装饰设计方面,对于内部空间设计,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自然风及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以武义熟溪滨水景观步道系统为例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以武义熟溪滨水 景观步道系统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以武义熟溪滨水景观步道系统为例,对滨水景观设计工程的概况、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滨水景观现代城市设计理念步道系统 一、引言 很多城市邻近水域,与水域紧紧联系在一起,水域孕育了这些城市及它们的 文化,比如某些城市与一条有名的河共同发展和兴衰。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公共 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对于城市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 展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质量、环境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具有水域环境的城市,营造良好的滨水城市景观,在保证满足防洪防涝、各 项水利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 与自然生态环境紧紧融合在一起,就能建设成为一个科学、美丽、健康、可持续 的城市格局。 二、项目概况 熟溪,是贯穿武义城区的母亲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滨水景观步道 系统的基地位于栖霞桥至温泉桥之间,紧邻居住、教育、商业、公园等用地,是 与市民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场地。基地内拥有丰富的山水、人文景观资源,滨水游 览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为了更好将武义熟溪景观步道系统设计建设成为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对武义 和熟溪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发现,基地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用地布局狭长,两岸绿地资源紧缺; (2).熟溪两岸公园体系需逐步完善; (3)防洪堤落差大,河岸的亲水、生态和景观性不足; (4)道路系统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5)地方特色缺失,景观特色缺位。 三、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 针对上述问题,工程提出了四大解决措施,分别是:(1)山水城绿交融,强化生态景观;(2)完善服务系统,打造活力纽带;(3)连接文化廊道,展现武 义风情;(4)巧用声光夜景,建设低碳景观。这些解决措施紧紧围绕着现代城 市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实施,在工程的各个环节中体现设计理念。 1.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理念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要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工程设计的 目的不是为了完全地改造自然,让生态自然全方面地适应建设,而是要以生态环 境为基础,将山水与城市紧紧融合成为一体,扩大生态空间,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 在总体布局上,武义熟溪滨水景观步道系统以熟溪为中心形成生态文化轴, 以武义得天独厚的山水与廊桥文化景观为脉,在熟溪两岸建设不同主题、不同功 能的滨水景观游憩带,一期工程中主要有运动健身带、生活休闲带、艺术体验带、文化展示带这四个地带。在景观设计方面,既有古城码头又有廊桥夜话;既有霞 光漫步又有群艺舞台;既有溪畔记忆又有逸林浪漫;既有江山公园又有体育公园。形成了“一轴、两脉、四带、八景”的景观结构。 滨水景观步道系统主要是围绕着山水和武义熟溪廊桥景观进行设计的,最后

河岸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河岸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以前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受计划经济影响,只侧重于防汛抗旱,虽然河流防洪抗旱安全保障得到提高,但对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建设重视不够。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其他功能需求在不断提高,要求河流两岸能够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结合水利工程中的河岸景观设计实践,对河岸景观设计现状、应把握的原则、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河岸景观;水环境;设计实践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水利工程建设,防洪抗旱安全保障逐步提高。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就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之一,水利工程如果超前规划,不仅可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而且能起到提升地区形象,美化地区环境的作用。 1 目前水利治理中河岸景观的基本现状 过去几十年里,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河道综合治理时,只考虑其水力技术要素,不关心它的其它功能,更无暇顾及景观设计。水系污染、江河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美丽的自然特征消失、自然景观被人工化等问题相继发生。如目前普遍存在的河流堤防采用人工材料,两岸湿地消失,沿河山修建公路,边坡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问题。同时,由于河道水质的污染,城镇的河道用混凝土包裹,许多城镇河道变成暗渠,原有的河道空间变成了道路或其它建筑,自然景观彻底消失。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河流的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河流能够给社会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除了防洪、抗旱的安全保障外,又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社会的要求必然推动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水利建设的同时如何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主流。 2 河岸景观设计中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水利在一个城镇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满足城镇防洪和用水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美化城镇并且又促进城镇的发展。城镇水利建设应以体现城镇的特色风貌,反映地方文化及体现开放、发展的时代精神为规划设计的基本点,立足山水园林文化的特征创造具有时代感、生态和文化的景观。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1)坚持生态化原则。把握人与自然的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使之具有很高的园林艺术观赏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的融合。 (2)坚持自然化原则。造园方式上要依地就势,追求自然古朴,体现野趣。 (3)坚持整体性原则。把城镇河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段相互衔接、呼应,各具特色,联成整体。 3 生态建设对河岸景观的要求 为改变目前在河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河流整治应以治水为中心,以水污染防治、改善水质为根本,通过清障、清淤、截污、治污、护岸、绿化、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