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启迪

中东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启迪
中东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启迪

中东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

民主政治建设的启迪

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 安维华

【内容提要】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东国家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产生贫富差别扩大等问题。这一波经济体制改革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被西方媒体蒙上意识形态的色彩。美国在中东地区推行的民主化改造受挫。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符合本国的国情,才会有成效。

【关键词】 中东国家 经济体制改革 民主化改造

30年来,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一直倡导与推行结构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化改造。这对本地区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带来巨大冲击,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性变革。这也是同一时期东西方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在美国正式提出对中东进行民主化改造10余年之后,以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国家的影响作为背景,观察和反思这一改革与改造的进程和效果,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一、中东国家结构性经济体制改革的效果

中东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后,都致力于发展经济。除主要依靠初级产品出口的国家以外,大多数国家经济体制较为封闭,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较多。一些国家效仿当时社会主义体制的某些做法,重点发展国营经济,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实行内向性的经济发展战略。政府对价格、利率、汇率等严加控制。受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滞胀的影响和拖累,中东一些国家在80年代初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石油输出国在经历了“石油繁荣”之后,也因西方国家减少石油进口、油价大幅下挫而呈现经济低迷。究竟如何摆脱困境,使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中东国家决策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探求经济体制改革之路便是选项之一。

西方国家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新自由主义市场理念,在向中东有关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的同时,附带了条件,要求它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利用贷款这一工具进行鼓励或约束。中东一些国家因此实施了结构性经济体制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实施外向性的发展战略与产业的多样化;降低关税;放松政府对价格、利率、汇率的控制;实行所谓“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等等。其中土耳其做得较为彻底,是中东经济体制改革力度较大的国家之一,被称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好学生”。

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不久,即着手恢复经济,将一些外资企业收购并改造为国营企业。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对土耳其产生严重冲击。当时的土耳其领导人凯末尔提出实行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革命主义、世俗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口号。政府对经济生活领域干预力度较大。这一经济体制曾对土耳其发展生产、

2

1

克服经济困难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旧体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从80年代初开始,土耳其对经济体制实行结构性改革:逐步放宽了对进出口贸易和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减少对“国营经济企业”的干预;允许私人资本进入原先由国家专营的部门;放松对价格、利率和汇率的控制等。在实施新的发展战略与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土耳其获得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但是,由于实行一步到位式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是物价飞涨、币值骤贬、利率由正变负等。据土耳其官方统计机构数字,如果以1981年的批发价格指数为100,那么1989年3月则已上升到1476。

在中东,有一些国家曾效仿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形成某种带有刚性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难度与阻力较大。这些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催促下,虽也进行了结构性经济体制改革,但比较谨慎,避免了经济政策与经济实绩的大起大落。埃及是这方面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可以追溯到1974年,在中东是起步较早的。然而埃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较为缓慢。在20世纪80年代,为此还经常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评。到80年代末,埃及虽然已做了不少的努力,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认为埃及的能源价格、利率都未提到应有的水平,减少预算赤字方面也未达标。西方报刊评论说,埃及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好学生”。其原因一是存在民族主义情结,认为按外国的方案与旨意行事有损国家主权;二是有一些人怕失去既得利益,对改革有抵制;三是试行减少补贴等措施后引起社会动荡,当政者担心会影响政局稳定,放慢了改革步伐。进入90年代后,埃及才开始在汇率、关税、利率,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引进外资等领域进一步采取改革措施,以迎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埃及由于有了80年代改革积累的一些经验,同时又有国外成功的和失败的做法可资借鉴,因而改革进展较为顺利。埃及虽不存在对银行业务的公开干预,但对金融的管理相对较严,具有较强的抵抗国际风险的能力。

海湾地区一些石油输出国依靠石油出口发展经济,对外经济交往条件较为宽松,但易受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这些国家由于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石油美元,形成较为雄厚的主权财富基金,也由于对国际经济交往限制较少,并未受到西方国家要求它们改革经济体制的压力。但实际上,这二三十年来,它们也进行了结构性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致力于发展非石油部门的经济,支持境内外私人投资,以实现经济的多样化,逐渐减少对石油生产的依赖。当然,由于目前它们的经济对石油出口的依赖仍然很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对石油需求的减少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仍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较为强烈的震荡。

总起来看,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中东国家进行的结构性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采取这些措施后,改善了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这一时期的调整与改革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与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单靠这只无形的手是不够的,它避免不了经济的严重失衡与贫富差距的拉大,国家这只有形的手的调节是不可或缺的。何况按西方新自由主义倡导的过度自由化,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经济失控的局面。

30年来,中东国家在结构性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中东各国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外经济联系、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普遍重视宏观经济的调控,以获得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它们对某些国际机构开出的改革方案和要求不能不听,又不全听,而主要依据本国情况做

3

1

出判断。因此,中东国家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具有一定的抗御能力。

回过头来看,中东国家这一波经济体制改革有其合理性的一面。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采取这些应对措施是不可避免的一种选择。但是也有被某些西方媒体蒙上意识形态色彩的一面。比如,有的人将国营部门的存在与国家干预的措施与社会主义相等同,把经济体制改革看成是抛弃社会主义。其实这是荒唐的。在海湾地区的一些君主制国家,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形成占主导的国有企业与国家资本,但是它们一直实行自由市场经济。至于说到资本主义,经历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人们也在反思它的局限性。将西方经济模式绝对化和曲解社会主义不成熟的一面,都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问题。

曾经风光一时的东南亚经济在1997年发生了金融危机。中东国家既没有享受过昔日东南亚经济明星般的荣耀,但也未直接卷入这场金融危机的漩涡。虽然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石油需求下降而导致的油价大幅下跌和石油收入的减少,但是,这场危机仍然对中东国家在制定发展战略、改革经济体制方面发出了警讯。中东石油输出国为了减少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加强了对石油产量的调节,形成了控制国际石油价格的机制。

对中东经济引起较大震动并迫使人们不得不认真反思的,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东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带来的巨大影响。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外汇、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出现大幅震荡;石油收入及与石油相关的收入大幅度缩减;部分国际资本撤出海湾股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房地产市场和外汇投机交易;油价的跌落使部分投资者产生不安全感,投资裹足不前,于是出现流动性的

短缺;海湾地区一些银行出现资金紧张,而向国际资金拆借市场筹措贷款也遇到困难,有的银行甚至已停止放款。据报道,阿拉伯国家在世界各地的2万亿美元投资蒸发了近4成,阿拉伯国家的股市蒙受了6000亿美元的损失。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来说,中东各国的情况也有所不同。首当其冲的是石油输出国以及同西方金融机构联系较多的国家,主要是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土耳其虽不输出石油,但由于制成品出口在中东地区相对较多,同西方金融机构的联系也较多,因此受西方经济衰退的影响也较明显。由于国内外信贷市场情况恶化,土耳其企业借贷成本提升,从国外借贷也遇到困难。土耳其以欧盟为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需求萎缩,影响国内生产发展。

为了减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东不少国家都采取了政府干预措施。中东主要石油输出国采取财政注资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沙特阿拉伯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增长,抵消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未来5年将向石油等行业投资4000亿美元。沙特还打算向本国低收入借款人提供约23亿美元的贷款,以减缓席卷全球的信贷危机对本国公民的不利影响。科威特投资局为增强投资者对科威特股市的信心,准备在宰牲节后向股市投资54亿美元,投向有较高回报率的公司。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看到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制度所存在的重大缺陷①。在利用这一制度下自由市场机制刺激经济发展作用的同时,如何防范其失控的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建立防范此种风险的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包括运用经济杠杆适时进行调控,乃至国家采取必要的行政性管控措施。

41—①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对27个国家219万余人的调查,有

23%的受访者认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存在致命缺陷,其中法国

有43%的人持这种看法。

二、中东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成败

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和西方国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不民主的。它们企图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颠覆这些国家的政权。它们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较为关注的是,这些国家是亲美亲西方的还是反美反西方的;是亲苏的还是反苏的。只要是亲美亲西方、反苏的就认为是朋友;反美反西方、亲苏的就被列入敌人营垒。对属于朋友的国家,西方国家对其政权性质与政治体制究竟算是哪种类型并不十分在意。

中东地区许多国家独立建国的历史较短,政治体制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其实,在20世纪后期中东国家已经出现过民主化的潮流。一些国家开放党禁,实行多党制,进行宪政选举,建立了议会或协商机构。

在冷战结束后,特别是在发生“9?11”事件之后,美国在探索恐怖主义产生根源时,将注意力转向中东地区“不民主”的政治制度,提出要对“大中东”地区进行“民主化改造”。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战争,推翻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成为首要目标。对伊朗进行遏制,谋求改变伊朗政权也是目标之一。但是,美国发动的两场反恐战争并不顺手,距离实现它所设想的中东民主化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外交》杂志载文说:在整个阿拉伯世界(摩洛哥除外),民主进步的理想都遭到阻挠。阻挠的因素包括恐怖主义以及政治与宗教暴力(例如伊拉克);受外部操纵的社会分裂力量(例如黎巴嫩);或专制政权本身(例如埃及、约旦以及海湾巴林等部分君主制国家)①。

美国本打算将伊拉克作为在中东阿拉伯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的样板。2003年11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说过,美国能否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将关系到美国在整个中东地区推行民主化战略的成败。但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是伊拉克族群、教派的纷争以及“基地”组织的渗入,以致美国政府不想再对那里的混乱局面负责。有评论说:“人们现在已经很少再能听到有关伊拉克是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民主化榜样的言论了。”

在阿富汗,美国远未实现打败“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目标。民主政治建设仍然路途漫漫,以致日本《读卖新闻》在2009年6月发表的评论说,“奥巴马政府对阿富汗新政策丝毫没有提到,要试图将这个国家改造成民主国家”。美国《新闻周刊》也载文评论说,2009年12月1日奥巴马就阿富汗战争发表的讲话中只说到,美国所谋求的目标是不让“基地”组织得到避难所,扭转塔利班的发展势头,而未提到“传播民主”等更广泛的目标。

美国虽然谋求改变伊朗政权,寄希望于伊朗反对派身上,但所采取的措施无法达到所定的目标,于是将目标首先集中在防扩散核武器上。

美国当初认为,中东凡是不同于西方政治模式的政治体制都是“不民主”的,都要进行“民主化改造”。它提出要帮助从摩洛哥到巴林这一弧形地带全面地促进民主自由。美国对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并不反美的国家的社会制度也提出质疑,特意督促沙特和埃及在推进民主改革方面在中东起表率与带头作用。这种做法不能不引起中东有关国家的强烈不满。

中东国家处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过程之中,这是事实。但是不能将西方,主要是美国政府所推崇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强加给中东国家,毕竟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民主模式,就是在西方政治体制也并不完全一样。如按西方国家的民主模式去“化”,那么究竟是按有君主(国王)的模式化,还是按没有君主的模式化;是按基本上是两大党轮

5

1

①拉里?戴蒙德:《民主的倒退———掠夺型政府的重新崛起》,[美]《外交》双月刊,2008年3-4月号。

换执政的模式化,还是按多党模式化;是按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的总统制模式化,还是按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制或议会制化。这都是问题。

王彤主编的《当代中东的政治制度》一书的总论中说:“检验一种政治制度之是否合理、合法、有价值,一要看这种政治制度是否适合于该国的具体国情(如经济基础、文化传统、阶级状况、国民意识);二要看这种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三要看这种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满足大多数国民的物质、精神、政治需求;四要看

这种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国家安定。①

”美国提出的“民主化改造”之所以在中东难以行得通,是由于它脱离了中东的历史传统、宗教与文化,以及政治的现实。

中东国家有自己的国情,将某种政治模式移植,甚至通过武力强加给中东国家,是难以成功的。如按现在18个中东国家的版图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有13个国家属于君主制国家,现在仍有6国为君主制国家。即使是在共和制国家,政党、议会制度大都也不甚成熟,甚至还存在掌权者个人独揽大权的现象。在有的国家又存在按民族、教派等分权的体制。尽管如此,中东国家仍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建立协商机构与议会,进行行政首脑的选举等。

归根到底,只有符合本国国情,在本国政治的土壤中产生的“内生”民主才能生根、发芽和成长。外部势力施压强加给中东国家的民主注定会因水土不服而夭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都说明:民主政治建设应当遵循客观规律,按一定规则有序进行。中东的民主改革应当有助于中东国家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而不是相反。让助长与加剧社会动乱与无政府状态的极端民主化浪潮泛滥,对中东国家是不利的。

在中东倡导政治民主化应当与促进国际

关系的民主化统一起来。在国与国之间平等协商,允许发展中国家实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外部势力在处理中东国家如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的态度上,也需要民主化,不能肆意发号施令、唯我独尊。

布什政府对中东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的做法一出笼,即受到中东国家的广泛质疑。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巴林等国都公开拒绝美国提出的改革模式。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认为,改革措施应根据各国特点量力而行,而单一的改革模式忽视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宗教特性。

可以肯定的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西方推行世俗主义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西方推行的世俗主义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视为敌对的价值观。而伊斯兰价值观在穆斯林国家根深蒂固,很难动摇。由于布什总统推行“大中东民主化改造计划”受挫,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对民主化的论述进行修正。奥巴马总统2009年9月23日在联合国的演说中表示:“民主是不能从外部强加给任何国家的。每个社会必须寻找自己的路径,十全十美的路径是没有的。每个国家都得遵循植根于本国人民文化和既往传统的路径”。

30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民主化改造,对中东国家的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影响,中东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波折。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凡符合本国实情的措施,就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属于纯粹“移植”过来的措施,“成活者”就寥寥无几。归根到底,中东地区经济与政治的发展,还是要遵循本地区内在的发展规律才能取得成效。

(责任编辑 何任之)

61—①王彤主编:《当代中东政治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9月版,第9页。

ABSTRACTS

B i g Power Gam e and Reg i ona l Secur ity i n South A si a

Zhao Ganche ng

 The regi onal security situati on in South A sia is deteri orating in recent years,as it is shown in the inter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regi on,the surging of terr orist activities,and the confr ontati on created by big powers involvement.The interacti on bet w een the US and other big powers may be underst ood as a new r ound of big power ga me in the regi on,with I ndiaπs r ole and positi on changed and Chinaπs influence in the regi on gr owing.

The Curren t Reg i ona l S itua ti on and its Prospect of South A si a

La n J ianxue

 A s the South A sian countries have gone thr ough vari ous political changes and the i m pact of internati onal financial crises,they are highly motivated t o get engaged in regi onal cooperati on,but the regi onal situati on is not favorable,I n the near future,w ith l oom ing large over the regi on,the South A sian countries are still confr onted with seri ous challenges in internal political stability,econom ic devel opment and regi onal security.

En li ghtenm en t fro m Econo m i c System Reform and

D e m ocra ti c Politi cs Con structi on of the M i ddle Ea st Coun tr i es

An W e i hua

 Since1970πs,the M iddle East countries have successively refor med their econom ic system s, resulting in the polarizati on of the rich and the poor.This wave of refor m s,although with reasonable intenti ons,has been col ored by the W est media with ideol ogy.The democratizati on refor m initiated by the US has m issed its goal.The constructi 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of any country should be in consistence with its nati onal reality,if it wants t o succeed.

Revel a ti on s on the M a ss D is a ster I n surance Syste m s of Turkey and France

Zhang C henghu i,Tian Hu i

 The mass disaster insurance syste m s of Turkey and France are different in many as pects,such as backgr ound,fact or features,model of operati on management,risk dis perse mechanis m and taxati on policies.They are useful references t o the design and operati on manage ment of our disaster insurance system.W e should establish our mass disaster insurance on the bases of detailed discussi on,full p reparati on,taking the right opportunity and ti m ely recommendati on.

I n iti a l D iscussi on on Afr i ca D evelopm en t and Proble m s it Confron ts

Xu M e ng shu i

 Africa with great ex panse of land is the second largest continent next t o A sia in the world.Co mpared with other continents,Africa is truly characterized by poverty and underdevel opment,and congregated with a host of devel op ing countries.Nevertheless,Africa is making steady p r ogress and great contributi ons t o the modern devel opment of mankind and civilizati on in the hist ory of world devel opment.

9

5

当前大国关系的新特点及趋势性影响

大国关系历来是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新一轮深刻调整。各主要大国因应全球战略环境深刻变化,着眼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纷纷推进对外战略调整,在政治上分化重组、经济上融合竞争、文化上交流交锋,形成既竞争制约又合作协调的大国关系态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和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的大国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 二、“逐利竞争”激烈。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俄乌天然气之争;俄反制美欧“颜色革命”;伊朗重炼浓缩铀;中东海湾伊斯兰极端化;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后面的经济因素日益复杂。 三、“因时谋势”多变。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印、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美欧与俄结构性矛盾的一面渐趋明朗,俄对美欧关系处于守势。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美俄关系复杂面凸现;欧俄关系热度下降,战略互信下降。同时,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但也面临新问题。 四、“新老互动”明显。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美重塑其全球同盟体系,加强对中、俄、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关注。中国实力增强,牵动国家关系新变化,主要大国对中国的战略或策略侧重增加。 五、“区域合作”活跃。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区域合作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东亚成为大国竞争及新一轮区域合作发展的重点,美日俄欧对亚洲区域合作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备受重视。各大国通过扩大地区融合,加强利益捆绑。 六、“多边协调”日强。热点问题继续牵动大国关系,大国日益重视多边机制在解决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两核一线”热点问题的解决上,各主要大国更加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的作用,协调与合作不断增加,手法也更趋灵活务实。协调、妥协、合作,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主要趋势。 当前的大国关系也产生了以下两个趋势性影响: 1、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多极”指的是世界上同时并存的3个或3个以上的这种力量。“多极化”则是用来描述国际格局从单极或两极向多极演化的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经历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短暂出现的单极主导或“一超多强”格局之后,当前正朝多极方向加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实力开始相对下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尼克松和基辛格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说,即美国、苏联、中国、西欧、日本五个力量中心,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进入80年代,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其著作《大国的兴衰》中指出,欧洲和日本已在经济上对美国构成了严重挑战。但从综合实力上看,当时美苏仍是两大主要力量,中国、西欧和日本虽实力上升,但与美苏相比,综合国力相距尚远,不能成为一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群体崛起,新兴大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世界多极化进程明显提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进一步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进程,突出表现在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从经济上看,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其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已从2008 的31.8%下降到2013年的22.7%。美国国债从2008的10万亿美元蹿升至如今的1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7%,相当于美国财政收入的7倍。从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 变 (限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 A.俄国成为欧洲大陆政治经济的主宰 B.反法同盟最终战胜拿破仑统一欧洲 C.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激烈 D.英国霸主地位逐渐被法国所取代 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势力,也遭到欧洲封建君主国的联合抵制,欧洲封建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 答案:C 2.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说:“由于把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而且,法国还将是德国任何敌对力量的潜在盟友。”以下不.能表达上述观点的是( ) A.普奥联军和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 B.德国割占阿尔萨斯和洛林,获赔50亿法郎 C.法德矛盾成为一战前的三对主要矛盾之一 D.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坚决主张制裁德国,以防其东山再起 解析:学生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场战争是什么,由“拿破仑三世”可知这场战争应该是普法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从B项中可以表达;而“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可以从C、D两项中得到表达。而A项中事件不能表达,因为发生在普法战争之前。 答案:A 3.(精选考题·四川高考)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解析: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即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正在丧失。一战后欧洲各国遭到削弱,美国和日本实力增强。A与题意无关,C、D不符合史实。 答案:B 4.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英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利用法美矛盾,压制法国 B.维护欧洲安全,防止美国介入欧洲事务 C.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 D.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并主宰欧洲 解析:外交政策推行的根本目的是为本国国家利益服务。A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项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也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C项迷惑性强,但C项是现象,是根本目的的表现。D项符合英国当时的国家利益,应选D。 答案:D 5.列宁曾经指出:“靠凡尔赛体系所维系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却说:“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 ) A.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 B.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图片] 『国际观察』 作者:00zhengjun提交日期:2009-5-16 2:17:00 访问:31995 回复:164 版图,在我看来应该分为狭义上的版图和广义上的版图,有现实地理空间上的实际版图,也有文化意识上的虚幻的版图。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版图指我们的陆地,海域,空间上的实际版图。历史上我们的地理版图不断变换,我们的祖先

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一带,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的版图根据地在这一带,我们的祖先们以这里为生命的摇篮,通过不断的努力,开疆扩土。使我们的疆域逐渐扩大,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疆域演变,更改。但是我们的疆域,总的来说是不断扩大的,特别到了元朝,由于成吉思汗及其后代不断征战,使我们的版图达到了空前的广大,但是由于蒙古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思想文化,没有一种统一的意识观念,更重要的是没有象现代的高科技管理模式,仅仅靠在马背上的征战,还有一个不能让各民族一体化的价值观念,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等等,这一系列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很快,使我们中华民族一度骄傲的蒙古帝国元朝很快的就土崩瓦解,直到明朝以至清王朝前期,也就是鸦片战争前期我们的疆域与现在相比仍然很广阔。但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对中国的领土瓜分,我们领土不断丧失,特别是沙皇俄国占领了我们大片的领土,以至与我们原先并不接壤的俄国,经过不断的领土扩张,最终形成了和我们共同拥有的最长边境国界线。清朝末期,由于少数蒙古贵族,王公大臣和沙皇勾结,沙皇为扩大在蒙古的影响,不断怂恿蒙古少数分裂势力闹独立,在抗日战争前期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为了以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为条件,与美国背着中国私下签定了承认外蒙古独立的协议,当日的南京政府没有承认蒙古独立,直到解放战争前夕,国民政府才迫于当时形式,承认了外蒙独立,解放后,由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式,中央政府也承认了外蒙独立,这样,外蒙最终脱离中国,这样,中国的版图进一步变小,也就是现在的版图。虽然,台湾还有少数岛屿还没有完全解放,但在国际上公认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陆地面积大约960万平方千米,有接近400万海里海域。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主权范围! 那么,我们未来的实际版图会不会变动,将如何变动,我们很难预料到,但是我个人认为,预言我们未来的版图,是很乐观的,应该是鼓舞人心的,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虽然不停的开疆扩土,但是我们汉人政权基本上没有通过武力入侵外邦历史记录,虽然,有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侵略史,但是那是少数民族当时没有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进行的,虽然,我们历史上不断有和周边民族的战争史,但那些基本上是由于少数民族对中原的骚扰,中央只是为了社稷稳定,为了保护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被迫进行的自卫反击战,以至建立了赫赫有名的万里长城这样庞大工程,成为至今不解之迷的世界奇观,为的就是抵御外族入侵。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与兼容并包,由于不断的吸收外部优秀的文明因素,重要的通过中华优秀文明对各族的熏陶,教化,使这些民族不断容入到中华文明来,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形成今天的以汉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为点缀的中华文明! 那么,我们的未来实际版图前景如何,我想我们的版图会逐渐回归以前的辉煌历史时刻,可能恢复到清朝前期的版图,可能恢复到元朝最辉煌时历史版图,甚至更大,当然,我们未来版图的扩张,不是象以前那样以武力扩张为主,更不会象成吉思汗那样通过大规模的入侵达到目的,主要是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以及中国式意识形态,我前面说中国的文明,文化精髓在于兼容并包,我们吸收优秀民族的文明因素,使它自然的容入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之中,自然的同化外族,使周边民族主动对中华文明有种最终归属和归宿的观念,接受中华文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到那时,我们就象前苏联那样建立一个以现在大陆为主体,周边民族为加盟共和国的大中华共和国!到时我们的国家可能超过前苏联的疆域,在吸收前苏联的亚洲部分国家为加盟成分以外,我们以前的附属国象越南,日本,朝鲜半岛也将是我们的领土一部分,也可能,这些国家继续象以前一样成为我们附属国,中国重新成为这些国家的尊主国!我们的领海领域将最终收回所有主权!进一步向远洋和平扩张势力范围,我的空间领域技术将达到高度程度,我们有自己的空间站,自己的太空航道,在外星上留下足迹,进军遥远的太空领域,甚至向如果能够适合人类生存的外太空移民!这,就是我对未来我们国家是未来实际版图的预想! 当然,还有就是虚幻的版图,这同样需要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等来实现,在前面,我说了我们文明精髓具有兼容并包的特色,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与中华文明相比的功能,那就是中华文明,生来就有对外不断自行辐射的功能,比如,英国人把自己的语言——英语对外扩张,先前通过建立殖民地,在殖民地进行人为的强行推广,历经几百年才逐渐的把英语推广到世界各地,使英语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广阔的语言!号称:“日不落帝国”当然,这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它以前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但我认为他们语言使用的面积范围,是它成为:“日不落帝国”。当之无愧!虽然英语目前仍然是世界最强势语言,但是他最初是人为强行推广的,而汉语的海外推广,主要是别人主动接受,虽然最近中国政府在海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向外传授汉语和中华文化,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主动的要求在自己的国家建立这样的学习汉语机构,同时,海外许多国家也自己建立一系列学习汉语的机构,场所!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汉语和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这是任何一种外来语言,外来文化无法相比的!

中国与大国关系——中国与澳大利亚在线党课考试答案

中国与澳大利亚 A.澳大利亚的首都是悉尼 B.澳大利亚是一个人口小国,人口约有2千万 C.考拉是澳大利亚象征性动物的一种 D.澳大利亚属于英联邦国家 (5.0 分)4. 澳大利亚的自治领地有()。 A.北部领地 B.塔斯马尼亚岛 C.西部领地 D.堪培拉特区 (5.0 分)5. 2004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双边关系已经达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其原则主要有()。 A.高度互信 B.长期友好 C.互利双赢 D.全面合作 (5.0 分)6. 中国加强地区合作的主要目的包括()。 A.服务于国内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B.在合作发展中确保国家的核心利益 C.在合作发展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D.支持联合国和提倡多边合作

单选 题目说明: 总共10题,每题4分 (4.0 分)7. 澳大利亚元首的称谓叫()。 A.总统 B.总理 C.首相 D.总督 (4.0 分)8. 澳大利亚的人口约为()。 A.2千万 B.4千万 C.8千万 D.1亿 (4.0 分)9. 澳大利亚的农牧产品、矿产品主要用于()。 A.内部深加工 B.换取外汇 C.存储备用 D.出口 (4.0 分)10.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的主体宗教是伊斯兰教 B.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 C.澳大利亚属于东南亚国家 D.澳大利亚盛产羊毛和铁矿石

(4.0 分)11.中国和澳大利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哪一年? A.1971 B.1972 C.1973 D.1974 (4.0 分)12.澳大利亚有几个州和自治领地? A.6个州,2个自治领地 B.5个州,2个自治领地 C.7个州,1个自治领地 D.6个州,1个自治领地 (4.0 分)13.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约为()。 A.约997万平方公里 B.约854万平方公里 C.约770万平方公里 D.约660万平方公里 (4.0 分)14.下列地理信息描述中属于澳大利亚的是()。 A.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B.位于南半球 C.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D.热带雨林面积最大

6.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六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第二部分陕西专题突破 时新热点突破 专题六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1.(12分)某校九年级二班同学以“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强权政治】 材料一在拿破仑帝国最终战败之后,欧洲各战胜国从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召开了“处理战后一切问题”的国际会议……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新的维也纳体系,重建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并把弱小国家重新置于强国的民族压迫之下,所以它的反动性质是十分明显的,它的决议也是违反民族和民主原则的……维也纳体系源于战争终于战争,最终因为20世纪初的世界性战争的爆发而瓦解。 ——摘编自金卫星、刘大明《世界近代史》(1)指出20世纪初取代维也纳体系的世界新体系是什么?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这个新体系的特点。(3分) 【冷战竞争】 材料二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依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战后世界格局。列举促使该世界格局形成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 【新生萌芽】 材料三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3)依据材料三,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4分)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姓名:林晞 学号: 201039488074 系别:电气工程系 班级: 10级电气一班 指导老师:冀早早 完成时间: 2011/4/10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电气工程系 10级电气一班林晞 24号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国际秩序进入新的调整以来,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战略环境、利益格局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和巴西这几大国的关系在不断的演变的进程中,合作的愿望持续增强,合作的领域仍在扩大,但大国之间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国在继续推进与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合作同时,竞争和矛盾也在上升,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进入了新的磨合阶段。 关键词:大国关系合作伙伴中国外交 一、当前大国关系: 1、中美关系——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中美关系将会是矛盾重重的一年,用老话题来讲就是既斗争又合作。众所周知,中美两国是现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在全球的话语权上有很大的分量。美国在加强与中国的沟通与协调的同时,也在遏制着中国的发展,因为美国认定了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美国勾画了最清晰的战略任务:防御中国,围堵中国,遏制中国。而中美之间又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相互对立相互依赖,例如哥本哈根会议,阿富汗动乱,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台军售,会见达赖,台湾问题,马六甲海峡,缅甸和巴基斯坦组成的C型包围圈,美国国债,中国制造,朝核问题,伊朗问题……所以如今的中美关系是历史以来中国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2、中俄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与中国形成了准同盟关系,中俄在上合组织,东亚、中东,乃至全球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所以美国想方设法要离间中俄关系,2009年美国放出风声,试图拉拢中国,共管世界,就是最好的证据。但是美俄与中美关系一样,是不可调和的战略竞争关系。只要美国不完全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战略,俄罗斯就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中俄的立场会在上合组织内部得到协调和巩固,奠定了2011年甚至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和俄罗斯都会是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中欧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洲正在经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重新定义对华政策的时期。中欧属于战略伙伴关系,尽管中间曾经出现过一些摩擦和波折,但中欧关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是客观存在的,尽管中欧有摩擦,但是双方贸易上的互利合作仍然存在。而欧美是有事实上不同点的,比如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中国则是欧盟的战略盟友和贸易伙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中欧互相

大国关系影响国际格局

大国关系影响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变化促进大国关系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1950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缔结该条约的原因。(6分) 答案:吸取历史教训,防止日本等国重演侵略战争;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美国扶持日本,敌视新中国;中国实行—边倒外交政策。(任答三点给6分) 材料二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2)归纳材料一、二的双方国家在合作目的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合作方式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同: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双方互利交流。(2分) 异:材料一:结盟,针对具体国家,强调经济相互援助。 材料二:不结盟,不针对具体国家,强调科技文化交流。(4分,围绕材料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及大国关系

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及大国关系 政治与行政学院2012级2班201203140240 杨皎 摘要:当前,国际格局正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的巨大转变之中,大国关系也显露出明显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冷战后,世纪之交的世界处于“一超多强”格局。美国凭借其超级大国的实力暂居主导地位,中美关系既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大变数,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虽然比较稳定,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潜在危险。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对的最大挑战有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中日钓鱼岛主权问题等。 关键词:合作共赢,和平发展,战略互惠,朝核试验,六方会谈 中美关系发展现状及特点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渴望拥有一个和平的,繁荣的国际环境与经济环境,所以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发展好中美关系,以展开更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上的合作,以便发展自己。相比之下,美国处于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其政府更关心维护国家利益和他的霸主地位,美国现阶段的对华战略方针应该在大体上维持现状,尽量将中国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轨道,同时防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中美关系的现状似乎还跟一件事有关系——“911事件”。在911事件之后,布什似乎略有收敛,因为他推行的“单边主义”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甚至是盟国的不满。美国人也意识到:脱离整个世界,美国是无法生存与发展的。因此,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好转,以利用中国加强他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并帮助他进行反恐斗争。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 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无论是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还是从地缘文化来说,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都是紧密相关的。中日关系的发展走向,影响并制约着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发展,还影响着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日关系现存在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经济合作日趋密切,政治摩擦接连不断;二是重要性上升,信任感却下降;三是合作与摩擦并存,但双方都努力防止关系的破裂;四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制于中美关系和日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摘要:中东乱局由来以久,这当中既牵涉到土地和经济利益问题又有历史、文化和宗教诸方面的因素。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轻微、滞后的。 关键词:中东乱局;世界格局;影响 2011年以来的中东乱局可能成为中东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动荡,这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滞后和轻微的,这也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次中东乱局的本质特征是一次内生性的、民生、民主政治革命,当然外部势力利用和介入了这一事件,但这并不能改变事件本身的性质。 1、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中东乱局对原油价格的主要影响有两个:原油价格的波动性增强,中轴抬升。中东地区陷入乱局的风险较大的国家,供应能力占全球供应能力比例约10%,欧佩克国家的闲臵产能在全球经济体正在走向周期性扩张的背景下,显得较为紧张,并且中期内的增长将较慢。在地缘政治层面,目前的乱局将给巴以局势增添很多的变数,发生动乱的阿拉伯国家在新政权建立过程中,极端势力、民粹主义可能抬头,使得它们对以色列的敌意增强。同时伊朗等国也会试图在该地区输出其影响。这些因素将带来两个后果:第一、在中期内该地区可能会持续发生一些超预期的事件,给原油市场带来冲击;第二、社会的不稳定和前景的不明朗,使得既有产能被关闭,同时给国际资本在该地区的投资、勘探等扩大原油生产的活动带来?冻结效应。因此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在中期内波动性增强、波动中轴抬升可能是中东乱局给原油市场带来的很难避免的风险。 2、中东乱局促使中东各国经济发展两极化。 海湾阿拉伯能源输出国可以借助石油出口维持经济,但受“阿拉伯之春”和国际制裁影响的国家恢复经济举步维艰,民生矛盾尖锐。阿拉伯地区人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失业率攀升,年轻一代看不到生存发展的希望。由沙特阿拉伯等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坚持原油出口量不变,引发国际油价低位徘徊。这一方面,对于能源消耗国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福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生活成本,有助于刺激下游原油加工产业的兴起;但另一方面,引发了俄罗斯等以石油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的经济危机,石油公司大幅裁员。以俄罗斯为例,石油的价格下跌引发了卢布的大幅贬值,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西伯利亚部分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居民甚至到对面的中国口岸采购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生活用品。 3中东乱局对国际社会的政治影响 “阿拉伯之春”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共和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领导人相继下台。然而“阿拉伯之春”不仅没能给该地区带来“春天”,反而将该地区陷入了“严冬”。中东地区动乱的社会局势,使得该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缓慢,内战不断扩大。在中东剧变后经历了政权更迭的国家,出现了伊斯兰党派与自由主义党派、政党与军队、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的激烈博弈。突尼斯、埃及和摩洛哥进行了国会选举,从选举结果看,伊斯兰政党均成为最大党派。叙利亚危机引发的难民潮成为近期困扰欧洲各国的一个难题。由于激烈的内战而流离失所的难民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同时,在中东地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得其对中东的掌控力下降,中俄等国的地区影响力增大。中东地区充斥着大国博弈与合作,但短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新秩序。 从世界整体来看,中东动乱使得国际环境长期处在不稳定之中。在经济上,一方面,中东地

中国应如何应对大国关系调整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精品文档]

中国应如何应对大国关系调整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大国关系”一词,各国有着不同的解释。按照中方的说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按照美方的说法,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老问题”。尽管莫衷一是,毫无疑问的是,大国关系是国际关系的核心,是世界格局的主要构成和推动力量。 冷战结束后,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大国关系也发生了重要的结构性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由于苏联解体,两极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其他力量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日益彰显。对于当前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同志如是说:“世界政治日益多极化… …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现在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如何时候更要分散。”; 2、美国在大国关系中地位突出。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不仅拥有着超强的综合国力,在国际关系和国际规则制定中占据着优势地位,而且始终坚持推行单极战略。 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疑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1、在世界格局中,中国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呈相对衰落之势,但它们在国际格局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仍具有较大的优势;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开始联合遏制中国崛起。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一个“修昔底德陷阱”; 2、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未散,国际经济低迷。然而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外贸出口的增长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 机遇往往和挑战相伴相生。尽管当前中国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同样的,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的机遇。 1、大国关系稳定发展。西方大国加强了合作、协调,中国和西方大国的关系都有着明显的进展,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更是得到了新的提升; 2、美国虽加强了对华的遏制,但也提升了与华合作,而且合作是主要方面。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始终是美国重大利益所在,而这就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所以,美国在将战略重心移向亚太的同时,又同中国建立了亚太事务磋商机制,加强了与中国的磋商、合作和协调。 从总体上看,当前的大国关系对于我国而言仍是机遇大于挑战的,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

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形势与政策 印度对中国保持高度警惕 _____中印关系的背后

首先,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两国交往带有巨人对话的特点。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印两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就以最能反映国家总体国力的几项指标为例:国土面积,中国列世界第三,印度第七;人口,中国列世界第一,印度第二;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列世界第六,印度列第十一;军事力量,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国际影响力,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长期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其次,两国都将对方看作与本国战略利益关系重大的国家,从而将其放置在大国的位置上。1998年,时任印度国务部长的昆瓦·辛格就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领土边界的问题,与处理印度的外交政策紧密相关。在印度主要政党的执政纲领中,也将与中国的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5]。这与中国对印度的态度完全相同,中国政府首脑在许多场合都高度评价对印关系的重要性,在2003年和2005年两国政府首脑互访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都把这种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 再次,中印关系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影响,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部分观察家相信,中国和印度能够成为合作伙伴以抗衡美国的霸权。”[6]日本学者则认为随着中印两国在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将难以避免出现“小国化”的趋势,因此“现在日本应该改变只追随美国的思路,建立包括亚洲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共存关系”[7]。在更多研究者的观点中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信息,即人们愈中印发展历程与因素 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中印关系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印在地理边境问题上有历史遗留的争议,这一争议曾引起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这一仗打完之后,印度的大国梦被打碎了。自1967年以来,中印边界没有发

当前大国关系

当前大国关系 进入21世纪,各大国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和平与发展是现时代的主旋律,几乎无例外地都在奉行对内自强不息、对外竞争共处的方针。对内,把经济建设与变革置于首位,借助科学技术来推动经济发展,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外,力求改善自己的处境,以便赢得尽可能多的好处,为本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新阶段,大国关系将以一超和多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称霸与反霸的矛盾、一极与多极的矛盾,将构成明显的结构性矛盾。 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主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小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大国之间已经形成诸多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其间,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承受相互封锁和相互防范的境况,更难以承受你死我活、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局面。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美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成为引领大国关系新一轮互动的关键,中美间又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全局的一条主线。 随着经济因素的作用飙升,大国之间的竞争(涉及市场、自然资源、科技和人才)变得日益激烈。同时,各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谋求合作的势头也越来越凸现,这首先是要协调经济利益。调整与磨合的结果,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等等。战略合作而不具结盟性质,这是冷战后的新鲜事物,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与构建和谐世界的一种过渡现象。 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印、中美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与我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的东亚国家中,最为复杂的当属中日关系,其次为中朝与中韩关系。中国与日本关系之间,既有每每引起矛盾和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紧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现实关系。钓鱼岛、参拜晋国神社、历史教科书、慰安妇、日军遗留毒气弹、南京大屠杀等等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几年,日本经济持续萎靡不振,而我们在今年年内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引起了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不满与敌视,也使日本政府对我国的态度更加捉摸不定。同时伴随着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中日关系在发展中又存在着许多隐患。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日之间关系的友好一面。现如今,中国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商品出口国,索尼、东芝、丰田、本田、马自达,在我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我们的产品也大量销往日本。这都可以说明,我们同日本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这要求我们对待中日关系是要理智、客观、冷静。 我国和朝鲜、韩国之间的关系,虽不如与日本那样复杂,但也是扑朔迷离、纷繁复杂。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抗美援朝,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将“联合国军”赶出了三八线,保卫了自己和朝鲜人民的家园,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可以说,我们与朝鲜本应有着革命战友般的友谊,但是朝鲜核问题也使我们与朝鲜兄弟之间有些不愉快的小矛盾。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多变。历史上,虽然我们帮助朝鲜军民抵御了侵略,但在韩国人眼中,我们却是造成朝鲜半岛分裂现状的凶手之一。两国关系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但改革开放后,现如今,我国境内现有超过一百万的韩国公民居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韩国人海外居住地。我国的白菜、葱、蒜等农产品大量销往韩国,我国大量持有着韩国国债,持有量位居前三。同时韩国也向我国大量出口汽车等工业产品,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同日本一样,我们与韩国也日益成为联系密切的利益共同体。 近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要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代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界线,我国北方边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国家,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性状态,并且不会在短期内长生重大动摇。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摘要:由于地缘政治、能源供应、宗教纠葛、民族矛盾、发展模式、历史恩怨等因素,大中东政治生态脆弱而复杂,外在因素一向严重影响大中东局势发展。由于美国等大国的介入,整个大中东地区局势出现结构性动荡,地区反美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出现激烈碰撞,导致中东局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关键词:中东局势能源地理位置宗教纠纷经济美国中东战略中国一.中东局势 1.大中东能源储备和产量充足,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冲。 该地区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大中东核心地区;该地区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该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周围环绕着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轨道。如放大至阿富汗、南亚、和巴基斯坦,则整个大中东地区涉及西亚、北亚、中亚、南亚,辐射欧洲、前苏联地区、东南亚和整个非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价值。 2.大中东地区的宗教纠纷、民族恩怨和领土争端错综复杂、异常敏感。 传统意义上的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存有矛盾,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间的矛盾优甚。伊斯兰教内部宗教派别也矛盾重重,如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间的矛盾是导致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政局动荡。该地区生活着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普什图人等民族,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曾制造了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巴勒斯坦与犹太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与土耳其两族间以及库尔德族与其他民族间的矛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和充满希望的变化,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要和平,谋稳定,促合作,求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国关系正在尽心深刻的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当然,国际形势下的不确定因素也充斥很多。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际战略格局依然是“一超多强”,美国将继续保持其综合国力的全面优势,但其相对下滑的趋势无法改变,它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进一步衰退。欧盟诸强、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东盟等大国或集团的实力将相对上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也进一步提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实力的不平衡发展决定了新世纪大国大国关系的基本特点使竞争与合作、斗争与协调并举。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的关系,对于我国的战略利益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国与美、俄、日三大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 从大方面来说,近些年来,亚洲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局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认为,从经济方面看,亚太地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从安全方面看,亚太地区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印巴次大陆、南海海域、台湾海峡、朝鲜半岛等四个热点地区仍有可能爆发危机冲突,而亚洲没有北约那样的安全机制来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更重要的是,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投入,可以防止亚太地区出现能够挑战美国的“潜在对手”,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的经济和安全,确保美国在21世纪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其目的不言而喻,矛头直指中国。 一方面,美国强化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继续在亚太保持10万驻军,并加大武器装备配置上的倾斜,谋求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地位。另一方面,频繁进行军事演习,构建军事同盟,构筑美国主导的的集体安全体系。 “9·11”事件后,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的的军事打击,将势力渗透到了南亚大陆,填补了其在该地区的势力真空。自此,美国完成了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两面夹击”,对中国形成“全面遏制”态势,对花包围圈逐渐收紧。 从具体方面来说,中美“人权观”分歧、台湾问题、NMD与TMD障碍、经贸摩擦此起彼伏、价值观的差异以及美国从未放弃在对中国的和平演变,这些都对中美关系提出了考验,

试论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发展战略

试论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发展战略 摘要:国际政治格局,就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类政治实体在一定的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表现形态。世界正处在一个大转折、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根据国际风云的变幻,制定和调整各国的国际战略,力争在新的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调整的基础上,占据有利的地位,以便创造一个有利于自身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壮大自身的实力,争取在世界舞台上有更大作为。 关键词:格局演变战略 (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前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等三国首脑,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举行了三次重要会晤,即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和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三次会议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内容包括三大类:一是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二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三是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这些协议协定及其实施就构成了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国际力量对比的状况。美洲的美国和西欧之外的苏联,占据了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丧失了、改变了。雅尔塔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它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在近半个世纪里,雅尔塔体制对于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欧洲与世界的和平、避免世界战争的爆发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雅尔塔体制具有少数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国依据新的实力对比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它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除在外,甚至无视和公然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一些国家的正当权益与利益,因此理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