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计划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十政发[2018]13号

【发布部门】十堰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8.03.26

【实施日期】2018.03.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十政发〔2018〕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十堰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3月26日

十堰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六大任务”,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打好精准脱贫、转型升级、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不断开创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湖北省重要区域增长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市五十周年。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5%;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高于省定目标任务;

--外贸出口增长高于省定目标任务;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一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深入开展“四双帮扶”,统筹推进“六个一批”,重点推进产业扶贫,支持郧阳扶贫产业园等扶贫园区建设,抓实扶贫领域问题整改。完成10.7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确保减少贫困人口14.5万人,13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和武当山特区“摘帽”。

二是大力推动农村发展。扎实开展“三乡”工程。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100家,专业大户500家。推进浪河镇等4个省级三产深度融合试点镇和34个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村建设,支持张湾花园村等6个绿色幸福村建设。联合北京中关村,探索打造十堰秦巴山农业大数据。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公路水毁灾后重建,解决20万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规范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

(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十堰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是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支持十堰市汽车电子电器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支持校企合作开展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新能源安全等前瞻和实用技术研究。加强茅箭区、张湾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建设。推进省级高新区创建。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以上。

二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争取比照享受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推进实施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工程。推进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落实十堰与东风政企共建50周年深化战略合作协作,支持东风“三供一业”改革,服务东风装备、动力总成、零部件、双星东风轮胎4.0新工厂等项目建设,做好东风易捷特新能源乘用车、沃

特玛新能源产业园等项目服务,支持东风特专、东风特汽、湖北三环、世纪中远、东风小康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加速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支持大运、驰田、帕菲特等专用车企业发展。加快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确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00亿元以上,新增规上企业50家以上。

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围绕中高端消费、生态旅游、健康养老服务、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推进传统商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扶持口子镇集贸市场建设。开工建设名创吾悦广场、群利物流园,加快推进林安国际、佰昌商贸物流园、昌升国际商贸城、华西农商城等项目建设,新增A级物流企业3家以上、省重点物流企业3家以上。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引导支持骨干流通企业向乡村延伸,支持丹江口市、房县、郧西县、郧阳区、张湾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四是推动农业特色化生态化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施“61”产业强农计划。规划建设武当道茶产业园区,新增“三品一标”品牌10个以上,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新建万亩单品标准化基地专业乡(镇)10个以上。支持5个省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全市农产品加工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

五是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业多元发展。推动“两区三带”旅游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争取丹江口南水北调水源文化旅游区创建5A景区通过国家景观价值评定,加快推进郧阳区、房县、郧西5A级景区创建。推进神农峡岩屋沟、赛武当云龙谷、子胥湖生态新区、上津古镇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旅游创新模式和业态,丰富旅游产品,开拓休闲游、订制游市场,大力发展乡村游、近郊游、养生养老及医疗健康旅游产品,精心打造“武当369”等特色旅游品牌,建立市级旅游大数据中心,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力争

全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达到6300万人次、570亿元。

(三)推进项目引领发展,不断夯实转型升级硬支撑

一是不断创新项目工作机制。继续实施“月分析、季拉练、年巡检”工作机制,坚持首席服务官、重大项目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坚持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季度拉练等活动,建立“百大引领项目”服务联系机制,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紧盯“1115”投资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库”建设。抓好3个省督办、13个省重点、156个市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推进十西高铁、环丹江口库区旅游观光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加快汉十高铁、十淅高速、十巫高速、汉十高速武当山互通、滨江新区至武当山一级公路、武当山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度,确保十西高铁明年开工。加快京能热电项目、夹河关水电站、孤山航电枢纽、“十竹”天然气长输管线等项目建设,确保2018年京能热电首台机组投产,热力管网建设全面完工,十竹长输管线顺利通气。加快东风小康迁建、农夫山泉三期、郧阳汽车小镇、青少年户外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竣工。

三是加强项目融资工作。对接央企等重点企业力争落地PPP项目10个以上。新申报发行企业债券3只以上;加强政企、政银对接,争取黄龙城市湿地公园、百二河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纳入国开行长江大保护融资支持。进一步加大向上项目资金争取力度。

四是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聚焦新能源汽车、文旅康养、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招商,推进贝特瑞新能源新材料、华达汽车零部件、金城集团文化旅游等一批项目落地,谋划引进企业大数据中心和区域总部。确保新引进注册规模项目150个,力争达到180个。

(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重点区域融合一体化

一是推进城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推进管线入廊,加快“武当路复线+三峡路工程”3

个项目包等一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北京路改造、百二河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支持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加快发展,推进城区功能向新区转移。

二是加快推进“两带”建设。竹房城镇带重点建设15个农村新社区示范片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继续推进8个重点片区建设。开展“生态宜居家园”创建,新启动50个,创建达标50个。

三是推动重点区域创新协同发展,积极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推动武当山旅游特区与丹江口永乐古镇、高铁小镇融合发展,补齐武当山景区休闲功能短板;推进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丹江口市、茅箭区“一区三园”融合发展;推进张湾区和郧阳区联合创建国家级十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十堰空港经济区。

四是提升县域经济质效。加快现有6个省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规模。支持丹江口市食品饮料、郧阳区香菇生产加工、房县黄酒发酵食品、郧西县板材加工、竹溪县绿色有机农产品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五)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不断激发凝聚发展新活力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十堰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完善督察考核机制,推进实施七个专项行动计划,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二是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以投资项目“三个清单一张图一张网”为重点打通审批链条,探索建立线上线下融合互补服务新模式。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简约简便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推进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深化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应用。

三是推进“信用十堰”建设。重点推进信用信息汇集和查询使用,实现行业主管部门信用审查制度全覆盖。规范“红黑名单”认定和发布,落实信用修复机制。力争十堰城

市信用综合指数进入全国地级市前50位。

四是推进开放协作发展。积极融入东风战略,扩大汽车及零部件、绿色有机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规模。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拓展“铁海联运”国际物流业务;继续实施境外投资“双重工程”,做好东风板块、华彬矿泉水等利用外资项目服务。深化与北京对口协作,重点推进水质保护、精准扶贫、产业转型、人才培训等领域协作。有序推进援疆工作,推进十堰市中医医院86团分院等项目建设。

(六)推进生态环境优化,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生态创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项目建设,推进泗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家试点、郧阳区全国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建设。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加大自然保护区监管力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二是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按期完成整改任务。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工作,推进神定河水质净化、泗河污水处理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新建、改造污水管网40公里,确保85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竣工运营,新造林12万亩。巩固城区空气质量达标成果,全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5%,五河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控制在8.3%以内,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以上,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责任事故。

三是推进节能循环发展。加快推进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郧阳区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确保十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试点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提升光伏、风电等非水清洁能源比例,谋划打造十堰百亿级储能装备基地和百兆瓦电网侧调峰储能基地;加强企业碳排放履约核查和节能改造,确保完成2018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一是切实抓好社会民生改善。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确保新增就业3.6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实施全面参保计划。加大低保保障和困难救助,确保各类困难群体生活稳定。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和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发展。推进文体事业发展。

二是全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切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妥善排查化解各类矛盾,深化平安十堰建设,从严打击违法犯罪。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附件:1.十堰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表

2.十堰市2018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

附件1

十堰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