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节拍的节奏练习

常见节拍的节奏练习
常见节拍的节奏练习

内容摘要:训练有素的节拍及节奏感是训练学生乐感的重要环节,对节奏各因素敏锐的感受和准确表达即可认为是良好的节拍节奏感。作为节奏训练步骤,怎样进行节拍感的训练、节奏型的认读听写训练、节奏节拍的音乐性训练等都是很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节拍感节奏型音乐性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音乐中节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是西方音乐还是东方音乐,都将节奏视为音乐最重要的因素,从最初原始的音乐直到最现代复杂而丰富的音乐都离不开节奏。可以这样说,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严格而训练有素的节拍及节奏感,是古今中外许多音乐教育家培养训练学生乐感的重要环节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良好的节奏感呢?就其本质而言,音乐的节奏是人的情感外化的一种方式。节奏运动往往同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相对应,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因而节奏不仅包含运动时间的长短—时值,还包含运动幅度的缓急—速度等因素。对节奏各因素的敏锐感受和准确表达即可认为是良好的节奏感。它是形成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的条件和基础。节奏感的训练就是要培养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内心节奏感,以达到加快识谱速度,形成节奏意识,获得基本的音乐体验及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的目的。

一、节拍感的训练

人们对音乐节奏的节拍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心体验的律动感。这种律动本来就存在于人们的自身之中。在生理方面,它表现于心脏的跳动、行走、语言、哭泣、呼吸动作等。在心理方面,则表现为种种心理反映和运动觉。这一切就是人内心节奏节拍感的基础,使之进而形成音乐所特有的节奏—节拍体系。节拍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周期性出现的节拍重音,培养良好的律动感及节拍感,并能准确把握各种拍子所表达的基本音乐特征。

在常见的节拍中,二拍子和三拍子是其他拍子的基础,二拍子是强弱的均匀出现,体现了节奏的刚健性和平稳性,而三拍子则是强弱弱的不均匀出现,体现的是节奏的动力性和流畅性。因此,节拍训练应从基本的二拍子和三拍子开始。两个二拍子结合产生了四拍子,由于次强拍的出现,使本来相对短小的强弱交替延长了一倍,节奏就会更宽广舒畅,更具有歌颂性和抒情性。两个三拍子结合产生了六拍子,一种是慢的,一种是快的。慢速的六拍子基本情绪与三拍子相似,只是由于次强拍的出现而使音乐的动感更强,也更加流畅。快速的六拍子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每小节两个强拍的二拍子特性及强弱弱规律表现出的三拍子特点,使快速的六拍子既具有平稳活泼的性格,又具有流畅动荡的特点。另外,还有二拍子与三拍子的结合产生的混合拍子及只有强拍没有弱拍的一拍子等等。

节拍感的训练是节奏感训练的初级阶段,可以选用节拍感明确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到节奏是规范在节拍之中的,每一拍有几个音,每音之间的长短组合关系怎样,然后通过击拍、挥拍,身体律动等方式来体验强弱规律,从单拍子入手全面掌握常用拍子。在实际训练中,节拍往往是与节奏的训练交织在一起的,因此,节拍感的训练需要贯穿于节奏训练的始终,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在内心逐步形成一个敏锐准确的节拍感。

二、节奏型的认、读、听、写训练

音乐中的节奏形态非常多样,节奏构成千变万化,但其基本形态归类起来并不很复杂。如果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型,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其他一些较复杂的节奏就不难掌握了。每一种节奏型都有各自的形态、名称、读法、写法。如在音乐中最常使用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组合型、连音型等,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将每种节奏型进行内部组合并

让学生加以记忆。例如在参考综合各种方法后,对于基本节奏型,可以分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和以附点四分音符为一大拍两类。每一类又有五种划分,即:基本划分、附点划分、后附点划分和特殊划分(各种连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型主要运用于四二、四三、四四等拍子中,以附点四分音符为一大拍的节奏型主要运用于八三、八六拍这一类型的节拍中。所有这些常用节奏型,一定要在训练中做到会认、会读、会听、会写。有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对单个节奏型反应迟缓,造成顾此失彼,所以一定要强化对节奏型的印象,把每个常用节奏型深深印在脑海里,只有这样才可能发展多个节奏组合的快速模仿与记忆。为了使学生掌握节奏型,首先要使学生从道理上认清各种不同节奏型的基本形态和时值比例关系,然后能读出其音响;其次不管是单纯的节奏练习还是乐曲中出现的各种节奏都能准确地听出来;最后还要求能用正确规范的记谱法写出各种节奏。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节奏记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节奏的记忆分为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所谓感性记忆就是学生不假思索,凭借自己对节奏的律动感觉,将所给的节奏快速念出,感性记忆主要适合于节奏模仿训练,但对太多的节奏组合,感性记忆则显得力不从心了。理性记忆就是学生将所给的节奏型都做出反应并快速再现,理性记忆主要适合于节奏听记,但记忆过程略显呆滞,不利于多个节奏的组合记忆,所以,将两种记忆方式结合运用将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有了一定的节奏基础和记忆方法后,先从简单的节奏组合开始练习,逐渐增加节奏型的难度和节奏组合的长度,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过渡,由基本节拍节奏向较难的节奏节拍过渡,由单声部节奏向多声部节奏过渡。这一切的训练,都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练习,始终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三、节拍节奏的音乐性训练

音乐的节奏与旋律一样,也需要有呼吸感和咏唱感。节奏可以独立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因此所谓的节奏节拍感,并不是机械地表现时值长短或节拍重音,虽然这些也很重要,但它们只是节拍节奏感的一部分,它还应该包括如乐句的处理与起伏、节奏的语感、多声部节奏的交错与均衡、各种音符及休止符多种表现意义等等。而这些内容从某种意义讲更为重要,因此,单纯的节拍节奏训练并不宜太多,应主张多在实际的音乐作品中进行技术练习。在节奏与音高组成的综合织体中培养学生的节拍节奏感,使学生在体会到节拍节奏的紧张度和动力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倾向性,逐步提高对音乐的记忆力、鉴赏力和表现力,让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充满着生命的节奏活力。这才是节拍节奏感训练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电子琴常用节奏节奏与节拍

——电子琴常用节奏、节奏与节拍__ 电子琴常用节奏、节奏与节拍?? ????????? ?????节奏名称?、介?绍? ??当然节奏不止有100多种,但基本有以下几类:? 6/8进行曲?比普通进行曲多了一些三连音,使乐曲更富有推动力。? 贝圭英(BEGUINE)?西印度群岛的土风舞节奏,欢快、热烈,常见拍为2/4、4/4,速度为中速、中快速。? 波普(POPS)?欧美流行曲节奏,在40年代中期发展迅速,同属美国爵士乐的一种,速度为中、中慢速,常见拍为2/4、4/4。? 波萨诺瓦(BOSSANOVA)?由巴西桑巴与爵士结合并演变而来,节奏丰富并具有抒情性,速度为中、中慢速,常见拍为2/4、4/4。? 迪斯科(DISCO)?节奏强于旋律且粗犷豪放的现代舞蹈,速度为中,快速,常见拍为2/4、4/4。? 华尔兹(WALTZ)?18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传统圆舞曲,节奏起伏、热烈、抒情,速度为中,中慢、慢、中快、快速,常见拍为3/4、3/8。? 进行曲(MARCH)?源于欧美,用以表现阶段行进,常见拍为2/4、6/8,速度为中速。? 伦巴舞(RUMBA)?起源于非洲的民间舞蹈,20世纪30年代初发展成为爵士音乐的一种形式,速度为中,中快速,常见拍为4/4、8/8。? 慢摇滚乐(SLOW?ROCK)?常见拍为6/8、4/4,速度为中、中快速? 恰恰舞?是一种舞曲,以符点切分节奏为主。? 桑巴舞(SAMBA)?一种通俗性强且流行于巴西的双人舞蹈,19世纪末从农村传入城市,速度为中,中快速,常见拍为4/4、2/2。? 十六拍(16BEAT)?爵士摇滚乐风格,速度为中、中快速,常见拍为2/4、4/4。? 十六拍-1(16BEAT)?爵士摇滚乐风格,速度为中、中快速,常见拍为2/4、4/4。? 探戈舞(TANGO)?起源于英国土风舞,与哈巴涅拉相似,20世纪初流行于交谊舞厅,速度为中,中慢速,常见拍为4/4。? 乡村音乐(COUNTRY)?乡村音乐。是美国西部盛行的土风舞蹈,男女对排或四边向内而舞的群体舞蹈,节奏欢快、跳跃,速度为中,中快速,常见拍为2/4、4/4。? 摇摆乐(SWING)?是美国黑人的布鲁斯音乐,在40年代初期发展迅速,速度为中、中快速,常见拍为2/4、4/4、2/2? 摇滚乐(ROCK)?美国通俗音乐的一种,创始于50年代,常见拍为2/4、4/4,速度为中、中快速。? 节奏与节拍?定义? 节奏:组织起来的长短关系叫节奏。? 节奏型: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 节拍:时值相等的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交替出现。? 拍子:表示节拍的单位叫“拍”,将“拍”按照一定强弱规律组织起来叫做“拍子”。? 小节:计算乐名、乐段和整首乐曲长度的单位。(拍是组成小节的基本单位)。? 小节线:乐谱中强拍之前垂直于五线谱的线称“小节线”。? 段落线:乐曲分段时用“ ”。? 结束线:乐曲结束时用“”。? 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 拍子的种类:? ???1、单拍子:每小节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 ???2、复拍子: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型单拍子的组合。? ???3、混合拍子: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单拍子的组合。? ???4、变拍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 弱起:乐曲不在强拍开始叫弱起。? 切分音:一个音从拍子的弱部分开始,持续到后面较强部分,这个音就叫“切分音”。? 节奏的特殊划分:? ????1、三连音:将基本拍子均等的分成三部分。? ????2、五(六、七、九)连音:将基本拍子均等的分成五(六、七、九)部分。? ???????????????????节奏与节拍关系? ????节奏与节拍是音乐中极为重要的音乐元素,它与音高一起共同构成了音乐的旋律,人们把其中的节奏节拍称为音乐的骨架。试想,如果音乐中没有节奏、节拍,只是一些音符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所以说在音乐中节奏节拍是极为重要的,任何一段旋律也离不开节奏节拍。? 在音乐中,节奏与节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节奏存在于节拍之中;节拍也离不开节奏。两者相辅相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5篇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5篇 音乐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音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更是离不开音乐,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幼儿园音乐活动都是一个难点,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活动呢?在8月29日我们非常难得有机会去听音乐教学法。这套儿童之家教材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思想,又结合了国外三大教学法:瑞士的达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依、德国的奥尔夫,进行编排的一套教材,戴老师让我们感受了这套教材的欢快及培训幼儿这种能力。下面是我的感受。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感受音乐节奏的魅力

感受音乐节奏的魅力 资中一中音乐教师:庞婷 教材分析: 节奏是奥尔夫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同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首先就要感受节奏,通过节奏引起身体共鸣,从而达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所以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不同形式的节奏训练,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的学习能力。 2、感受歌曲、舞曲中的节奏特点,能创编不同风格的节奏类型。 教学重点: 1、歌曲中的节奏训练,锻炼学生节奏感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感受歌曲、舞曲中的节奏特点,能创编不同风格的节奏。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的节奏训练和创编不同风格的节奏。 教学方法及用具: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 雪绒花 1=F 3/4 3 — 5 2 —— 1 — 5 4 —— 3 — 3 3 4 5 6 —— 5 —— 通过此旋律复习 音的性质: 音高音值音量音色

导入:绕口令: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前面一树枣,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六个枣,七个枣,八个枣,九个枣,十个枣;十个枣,九个枣,八个枣,七个枣,六个枣,五个枣,四个枣,三个枣,两个枣,一个枣,这是一个绕口令,一气说完才算好。 【运用绕口令,让学生体会有节奏和没节奏的练习,亲身感受节奏的魅力。】 一、体验节奏 1、多声部节奏(合作) XX︱XX︱XX︱XX︱……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XXX︱XXX︱XXX 哈尔滨哈尔滨哈尔滨 XXXX︱XXXX︱XXXX 齐齐哈尔齐齐哈尔齐齐哈尔 2、歌曲中节奏(自主)

《节奏与节拍》教案

节拍与拍子的分类教案 授课教师:王天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节拍的知识,知道节拍的类型。 2、知道节拍的强弱规律,并明白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重大意义。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学好音乐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节拍节拍的类型。 教学难点:不同拍子的组成形式。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总会听见有人说某某讲起话来一板一眼的,那我们就会好奇这个所谓的板眼什么、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就和这个板眼有关 二、讲授新课: 1、节拍 出示一组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让同学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加重其个别数字的读音。让同学想想区别。引申出概念: ⑴重音:和周围音相比,在音响方面较强的音,称为重音。它用>、∧来表示,表示这个音要唱(奏)得坚强有力。 ⑵节拍:是指音乐中相同时值的强拍与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反复,称为节拍。如: 。 ⑶拍、拍子、拍号:计算音符时值的单位叫拍。节拍的单位拍用一个固定的音符(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等)来代表,叫拍子。如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内有二个单位拍,就叫四二拍子。表示拍子的记号叫拍号。拍号用分数来标记(五线谱中用第三线代替横线),记写在谱号和调号的右面。小节:乐谱中强弱拍子的周期时段为小节。小节线:划分小节的短竖线为小节线。 二.拍子的种类: 单拍子 ⑴单拍子:每小节只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称为单拍子。特点就是只有强拍和弱拍,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举例两拍子和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⑵复拍子:每小节有两个以上同类单拍子合并组成,并有两个以上强拍,称为复拍子。如:举例:四四、八六拍的强弱关系。并请学生来标出这些强弱关系。 <3>混合拍子:混合拍子:每小节两个不同类的单拍子<二拍和三拍的单拍子按不同次序组成的拍子叫混合拍子。举例如五拍子(四五拍:四二拍+四三拍或四三拍+四二拍)、七拍子(四七拍:四三拍+四二拍+四二拍或四二拍+四三拍+四二拍)等。让学生探究不同混合拍子的不同组合法。 〈4〉变拍子:在同乐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的叫变换拍子。举例:变拍子拍号的不同变化。 〈5〉自由拍子:在乐谱中不用小节线或用虚线划分小节的拍子用〈サ〉表示。举例:自由拍子在中国乐曲上的运用。 四、课外延伸:板眼在音乐中的表现形式。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节拍的相关知识,节拍在音乐中表现意义十分重大,音乐的表现中,节拍是音乐的脉搏,使音乐在一种有序的形态下来表现人们的情感。同样的一组音,如改变其节奏与节拍,沉思的乐句可以变为欢快的,雄壮的乐句可以变为诙谐的。我们学的只是理论,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去感受他们在音乐表现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还需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努力。 七、作业: 八板书设计 节拍 ⑴重音⑵节拍 ⑶拍子与拍号〈4〉小节与小节线。 三、拍子的种类: ⑴单拍子〈2〉复拍子 〈3〉混合拍子〈4〉变拍子 〈5〉自由拍子 教后反思:

小学音乐课节奏的训练

小学音乐课节奏的训练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严重前提。 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没趣,学生大凡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喜悦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看图识节奏 首先在黑板用例外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填塞奇怪,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深刻。 二、象声词模仿节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其形式比较没趣,学dada︳dada︱da—‖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将这些没趣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例外的节奏用例外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从事幼教工作以来,对于长期在工作、生活、幼儿的谆谆教导、呵护、叮咛,想必幼 教人的同感就是每天的“唠唠叨叨”,不停的说话引发“咽炎”“声音嘶哑”等职业病。 但由于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淘气包”,学习、饮食、需要充分照顾的孩子们来 说想让嗓子得到充分休息是不可能的。我由于自身的原因加上说话过多,嗓子经常疼,声 音嘶哑,嗓音也不如以前好听了。 鉴于综上所述,好多和我一样的幼教人求医问药,探讨良方,想从根本上医治好嗓子。就连教授、专家对于怎样保护好嗓子这件“小事”也在当成关注健康的事来探讨,像吃口 含片、喝蜜水等效果也不明显,从根本上也不解决问题,对此我也有同感。在日常工作中,说话过多有时嗓子疼得难受,但也不能不说,我就琢磨着怎样来改变这种状况减少过多说话,我灵机一动,何不让音乐来代替说话?从晨检到教育教学都要说,那么把组织孩子们 收拾积木、入厕等琐碎的事让音乐代替我说话行不行呢?我首先在电子琴上找了一曲节奏 快一点的音乐让孩子们喝水、如厕或洗手用点、用餐;针对给幼儿们发课本逐个叫名子的 现状我又选了一曲节奏明显的音乐让幼儿找自己的名字和课本,令人欣慰的是被“逼”出 来的方法受到了成效。 现在我们班里的孩子们已经适应了“音乐指挥”,只要放上一曲“积木曲”孩子们井 然有序地整理好积木,换一曲孩子们就入厕、喝水,老师讲完故事放一曲音乐孩子们就去 找自己的课本。我内心欣喜,这样的“音乐指挥”法不但减少了我们少讲话,让嗓子稍微 休息,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一举两得也可谓“歪打正着”,使我找到了一 条保护嗓子的途径,同时也让我感悟到对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音乐有着无法 估量的魅力。音乐进入教学生活可以大大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欲望和意识,使幼儿 在音乐中熏陶中茁壮成长。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重视民族民间音乐。 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艺术学科独特的功能,同时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 美育,这将可以极大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用民族民间音乐来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通过审美的陶冶达到思想的升华。 其次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审美教育为主 导者的教师,既要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兼有其他辅助知识。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 的丰富知识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才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做到言简意赅,帮助学 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分析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同时掌握正确的欣赏 方法,领略韵味,理解作品丰富的表现力,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教师对授课的内 容有个通盘设计,合理布局,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所学 音乐的内容美,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韵律美。 最后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运用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加教育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

小学音乐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课如何训练节奏 内容摘要:我们都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在,它是音乐的生命,是生命的源泉,每一首乐曲中都有它的存在,它与旋律是不可分隔的,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在小学音乐课中,节奏的训练不可忽视,为了达到掌握节奏的目的,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循序渐进的进行节奏训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感到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看图识节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满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

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浓厚。 二、象声词模仿节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2/4××︳××︳×—‖其形式比较枯燥,学da da︳da da︱da—‖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将这些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基本节奏型与读法: ⑴×× | ××|| 读作:咚咚咚咚(模仿心跳声) ⑵××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⑶×××读作:哒哒哒(模仿马蹄声)

吉他节奏与节拍常识

(一)小节、小节线、复纵线与终止线 (1)小节:两条相邻的竖线之间的部分,称为小节。 (2)小节线:划分小节的竖线叫做小节线。 (3)复纵线:在乐曲中用以划分段落的、由两条细竖线构成的线,叫做复纵线。 (4)终止线:记在乐曲结束处的、钿一粗的两条平行竖线,叫做终止线。用以表示全曲的终止。 (二)节拍、拍子与拍号 1.节拍 乐曲中强(重音)弱(非重音)音有规律的反复,叫做节拍。节拍是用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的,节拍中的每个单位,叫做单位拍。 有重音的单位叫做强拍,非重音的单位叫做弱拍。 强弱强弱强弱弱强弱弱●o●o●o o●o O (●表示强、o表示弱、O 表示次弱) 注意:小节中的第一拍通常为强拍,若再有强拍则为次强拍。 2.拍子 在音乐中,将单位拍用固定的音符(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来代表,叫做拍子。如可以以二分音符为一拍,也可以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或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等。拍子是用分数来标记的。 3.拍号 表示拍子的记号叫做拍号。如2/4 3/4 4/4等。 拍号用分数形式标记,分子(横线上方的数字)表示每小节的单位拍数,分母(横线下方的数字)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如差拍子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主拍子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 读拍号时应由下往上读,只读数字。如2/4拍子,读作四二拍子,而不应读成数学中的分数:四分之二拍。 (三)音值组合法 将时值不同的音符,按照拍子的结构特点进行组合的记谱方法,叫做音值组合法。 使用音值组合法可以便于读谱和辩认各种节奏型。

音值组合法的几种情况: (1)单位拍一般要用共同的减时线连成音群,单位拍之间要分开,因此有几个单位拍就有几个音群。 (2)在节奏划分比较繁琐的情况下,每一个主要的音群可以再分成两个或四个相等的附属的音群,第一条减时线可以不分开。 (3)以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为单位拍时,应把小节内所有的单位拍用共问的等一减时线连接在一起,第二、第三条减时线再按单位拍分开。 (4)占整小节的时值时,用一个音符来标记。 (5)休止符也按照晋值组合法的规则来组合,只是连音线是用不着的。 (6)附点音符无须按单位拍分开。 (7)声乐曲的音值组合法,一般地足按照音值组合法的规则进行组合,但由于歌曲中带有歌词,因此又与一般的音值组合法略有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当一字多音时,需加连线。 (四)连音符 在音乐中,将音符的时值用自由均分来代替音符的基本划分(一分为二),叫做连音符。 连音符记在音符的上方,用弧线和数字来标记。 常见连音符有 (1)三连音三连音就是将音均分为三部分来代替两部分,其时值为两部分的时值。 (2)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将音符均分为五部分、六部分、七部来代替四部分,叫做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 (3)九连音、十连音、十一连音……十五连音将音符均分为九、十、十一…十五部分来代替八部分,叫做九连音、十连音、十一连音……十五连音。 (五)切分音 切分音就是弱拍或弱位的音,延续到强拍或强位上而变为强音,这个音叫做切分音,含有切分音的节奏,叫做切分节奏。我们通常说切分音是茎x 21,其实这是切分节奏,切分音应是切分节奏茎×苎的中间那个音。 那么,什么足强拍、强位、弱拍、弱位呢? 通常小节中第一拍为强拍,第二拍为弱拍;而第一拍(强拍)的前半拍为强位,后半拍为弱位,第二拍(弱拍)的前半拍为弱拍中的强位,后半拍为弱拍中的弱位。

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的心得体会5篇

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的心得体会5篇 a;音乐是我们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学习大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课程有什么样的体会呢?下文是为你带来的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的心得体会1 音乐是生活的一种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而音乐作为一种精神粮食则为我们的感官世界注入了活力,牵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伤。音乐,以不同的形式,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席卷、充斥着每个人的生命。 经过了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不能说自己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能还只能从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中体会到情绪的变化,而不能真正把握音乐家想表达的主题。但是在音乐的广度方面,在这一学期中,我真的领略了很多,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音乐之旅,享受了一次音乐的盛宴。歌剧、摇滚乐、音乐与美术的关系以及用日常生活用具来演奏音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也会在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了解与感受。 一:歌剧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以前的我对歌剧不感兴趣,所以了解甚少,但听了天才韦伯的《歌剧魅影》后,发现歌剧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枯索,它绕梁三日的动听乐章、富丽堂皇的舞台设计、精美绝伦的演出服饰都让我着迷。

现在的流行乐与之相比,真的显得十分单薄无力,最多是在疲惫时用来放松而已,很难给人震撼的感觉,一种身心完全脱离现实,仿佛进入梦境的感觉。也许真的如老师讲的那样,我们还需锻炼我们的耳朵,提升它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不错失的经典,才能享受到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歌剧魅影》自2021年在中国开始演出以来,成为迄今为止在中国演出时间最长,场次做多的国外音乐剧,这也再次证明了经典的魅力。我尤其喜爱其中的《allIaskofyou》,男女主角的深情对唱让人听着听着就会不觉地流泪,其歌词描述的爱情同样引起了我的共鸣。 二:摇滚乐 年轻人似乎都会爱上摇滚这种令人疯狂的音乐,它充满激情、声嘶力竭,让人难以抗拒。《WeAreTheChampions》和《WeWillRockYou》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却不知出自谁手,包括我在内。在音乐鉴赏课上,我才开始了解Queen这个曾经风靡全球的摇滚乐队,也进一步拓宽了我听的摇滚乐的范围。无数摇滚乐迷都怀念着六七十年代,那个带着炽烈与灰烬气息的疯狂年代,那个由嬉皮士运动,朋克运动等等交织的年代。就在那个年代,Queen狂笑着,嘶吼着,挥舞着有力的拳头消耗他们的青春,去拨开大片迷茫的浓雾,绽放出了有别于粗糙朋克们的华美与优雅。《ANightAtTheOpera》无疑是他们的巅峰之作。这张专辑不但是所有Queen迷顶礼膜拜的传世经典,也是摇滚史上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抒情小曲、金属力作、歌剧断章在整体上错落有致,张驰有度,真正呈现了一个多彩的皇后。Queen是朵艳丽的花

(完整版)奥尔夫音乐节奏训练课程具体详案

奥尔夫音乐节奏训练课程具体详案(上课话术) 指导师:闫雅琴 课长: 课程类型:公开课 目标:1、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并能根据老师的图片准确的打击节奏。 2、幼儿热爱音乐,喜欢音乐! 活动准备:四分音符卡片一副四个四分音符,共四张;打击乐器与幼儿人数相符。 上课话术: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体验一下奥尔夫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蹦蹦、小朋友们看呀。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呀?小朋友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他叫什么名字呀? 幼儿:是音符,是四分音符! 教师:答对了,它长着黑色的圆圆的脑袋,长长的身子,像小朋友们吃饭用的勺子一样,它叫四分音符,老师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TA。请小朋友们把小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感受一下音乐的节奏吧,(拍手四次)TA TA TA TA 小朋友们,非常好,我们再来一次吧!(拍手四次)TA TA TA TA !小朋友们,小手会拍了,请小朋友们起立,小手插腰,我们用小脚来踏一踏,(用脚踩四次)TA TA TA TA,非常好,小朋友们给自己鼓鼓掌,我们再来一次(用脚踩四次)TA TA TA TA,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拉起大圆圈向右边走一走,(用脚踩四次)TA TA TA TA我们向左边走一走(用脚踩四次)TA TA TA TA,小朋友们手和脚都会了,真棒呀!现在,我们手和脚连起来一起来做一次,(拍手加脚四次)TA TA TA TA,小朋友们棒棒棒!再来一次(拍手加脚四次)TA TA TA TA!请某某小朋友来做一次我们大家给他鼓鼓掌在请某某小朋友来做一次!非常好! 教师;小朋友们一起拍拍手,我们要请出我们的乐器宝宝了,小朋友们快快做好,乐器宝宝就会过去找你哦!(依次把打击乐器发到每个小朋友的手中)小朋友们可以敲敲手中的乐器,感受一下乐器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出示四分音符图片)小朋友们还认识它吗?他是几分音符? 幼儿:四分音符! 教师:老师还带来了好多四分音符,他们想和小朋友们做朋友!小朋友们想不想呀? 幼儿:想! 教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A TA TA TA。(出示第一幅图) 哇!这里还有,(出示第二幅图)A TA TA TA。 (出示第三幅图)A TA TA TA! (出示第四幅图)A TA TA TA。小朋友们和这么多的音符宝宝做了好朋友,小朋友们开不开心呀?

识谱与基本节拍节奏的训练

识谱与基本节拍节奏的训练 识谱和节奏感的培养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首在练习乐器之前必须对识谱和节奏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才能更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的演奏。几年来,在实践中我获得了一些经验,体会着各种感受,品味着其中的乐趣,对儿童识谱和节奏方面的学习我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在此一一做个讨论。 一、识谱 1、音高和时值的学习 识谱是学琴的第一步,是学琴儿童要过的第一关。如果在识谱上存在问题,将会影响整个练习过程,学琴就很难进行下去。在初学阶段,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常把音符的音高和时值的概念混淆。例如,有一个4岁的儿童,他曾经学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不会识谱而停下来,当我教他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她不会识谱怎么会弹琴呢?原来,她完全是通过听觉和模仿,在钢琴上找到相对应的音。但后来随着谱子的复杂,便进行不下去了。因此,我再教他识谱的时候,采用了形象具体的方法。我将五线谱的“间”和“线”比喻成“房子”和“隔开房子的墙”,“音符”便是住在房子里的人,又把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比喻成爸爸、妈妈和孩子。虽然这个比喻有些牵强,但毕竟把那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食物概念,有助于儿童理解。以后发现,颇有成效,现在他已经能熟练识谱了,自己也有了成就感,有了信心,他开始知道识谱并不难,自己也可以学会。 2、错音的产生和解决 在识谱方面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常常会有错音。这个问题是很难避免的,但要加以重视。有些家长和老师常常指责学生,你为什么总是错……事实上,孩子本省并不想错,只是不知道自己已经错

了,即便是在谱子上标记该音,可还是经常会弹错,可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认为错音的造成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学生的马虎造成的。 儿童的观察能力是比较差的,对事物观察是大概的,不精确。因此,在第一次识新谱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认真地读谱,一旦读错了以后很难改正,这就是先入为主的道理。其次,是指法的错误造成的。指法的安排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关键性的指法不按要求做,也会造成错音的产生。再次,缺乏听力的培养,虽然儿童还不能真正体会和声,调性的色彩,但通过一定的引导和训练也能达到一定程度,起码可以听出区别。 有个别的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带调号的曲子是,把所有升、降的音都画出来,否则学生都不知道哪个音要升或降。这种做法很不好,学生有很大的依赖性,没有调性感。因此,我认为错音的客服,老师应该严格要求,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把比较容易错的音加以强调,一旦出错,老师要帮助分析,并帮助修改。老师和家长的态度要客观,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二、节奏 节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前期是儿童发展节奏感的关键时期,所以应该多提供各种机会,以便让儿童能够体验节奏。 1、节拍的学习 儿童在学习节奏时,有一定的困难。例如,儿童在最初接触节奏,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拍子,不能理解拍子的含义,不知道一拍是多长。我在讲授拍子时,举了一个儿童都会做的游戏,即拍球。拍球的动作,一上一下即一拍。比如,4/4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这四拍就如同拍四下球一样。这个阶段,只需儿童知道拍子有长有短,有快有慢的,是一个相对长度。就如同拍球,球离地高,那么拍球速度就慢,这一拍就长,球离地低,那么拍球的速度就快,这时一拍就短些。当掌握了“一拍”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4篇_心得体会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4篇_心得体会 感受一:敬佩许卓娅教授独特的人格魅力 见到许教授,着实让我有些吃惊,这哪像一个全国闻名的音乐教授?分明是一个在人群里最不起眼的老太太。但是许老师一开口,就显示了她的魅力,她的声音清亮悦耳,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她的舞蹈动作活泼可爱,没有拘谨与做作,极具感染力。她一会儿带着大家倾听音乐,一会儿带着我们做游戏,一会儿……三个小时的讲座,许老师一直站着做报告,真的让人敬佩。 感受二:感受音乐之美,体验游戏之快乐 “教育追求的是结果--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游戏注重的是过程--是快乐、积极的参与、是不断的体验与感受”许教授开场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新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要重视过程,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是过多的追求教育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游戏的过程。 紧接着许教授与在场教师互动进行《打鼓对舞》、《木头人》、《喜洋洋与灰太郎》等有趣的音乐游戏。她循序渐进的教授,从倾听音乐学习动作表演,到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表演,再到会听音乐创编动作表演,不断增加音乐游戏的难度。让我们在玩音乐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安静倾听音乐的重要;明白只有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有好的学习能力;领悟动作是幼儿认识音乐的工具;懂得一个作品要让孩子易接受,必须在愉快的情景中设置阶梯一点一点让孩子学会,不断反复,不断提升。欢乐的音乐声中,大家听听、玩玩,整个会场笑声不断。她还用自己夸张的肢体动作不断启发我们去创编表演,挑战自我是发展的需要;用突如其来的点名发言让我们感受孩子突然被迫回答的尴尬感受,只有自在安全的教育氛围才能促进孩子好好学习,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准备干什么”。她不断的启发我们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去教孩子,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多一些感性的体验,少一些尴尬的提问,多一些快乐的游戏。在她的身上我感受到了游戏的精神。 许卓娅教授的讲座听来如沐甘霖、激动人心,丝毫没有厌倦与疲惫,是听觉与心灵的享受,她对音乐的热情与投入深深地感染着现场400多位幼儿教师,她让我们感受了音乐之美,体验了游戏的快乐。我们将好好学习,和孩子们一起天天向上。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4 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

基本乐理 第二单元节奏及节拍

基本乐理第二单元节奏及节拍(第一讲节奏与节拍) 2009-07-01 20:52 第二单元节奏及节拍 节奏与节拍是音乐中极为重要的音乐元素,它与音高一起共同构成了音乐的旋律,人们把其中的节奏节拍称为音乐的骨架。试想,如果音乐中没有节奏、节拍,只是一些音符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所以说在音乐中节奏节拍是极为重要的,任何一段旋律也离不开节奏节拍。 第一讲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节奏与节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节奏存在于节拍之中;节拍也离不开节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音乐的骨架,来支撑起音乐的律动。有时人们容易将这二者弄混,其实只要搞明白二者的侧重点就可以很轻易清楚它们的区别。 1.1 基本概念

1.1.1 节奏节奏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节奏可以理解为音乐中所有的布局、段落、快慢、长短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人们甚至是经常将“节奏”一词用于生活之中,如:生活的节奏、说话的节奏、运动的节奏等。这种情况就是将节奏的概念扩展,使它的外延扩大,这就包括有时间方面、空间方面、社会方面的因素,是将节奏这一概念借用到音乐以外的其它领域。 狭义的节奏则是我们在乐理中和其它音乐理论中所常用到的基本概念。它是特指音与音之间的长短关系,严格地说:节奏就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这就说明节奏不但有长短关系、而且是有一定强弱关系的,但节奏的概念中是以长短关系为主的,虽然强弱关系是不能缺少的关键因素(因为根据定义可知,没有强弱就无法组织起音的长短),正是有了强弱才能表现出节奏的律动。 单纯的节奏是不考虑音高因素的。 京剧盗御马 1.1.2 节拍在音乐中,节拍就是有强有弱的相同的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重复,就形成了节拍。 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在节拍中,强弱的关系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它与节奏

音乐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篇

音乐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篇 >>>>>?音乐教师实习心得体会 >>>>>?高中音乐教师心得体会 >>>>>?音乐教师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音乐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 音乐心理学是音乐学、音响物理学与心理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研究音乐与人类心理的关系、人类的音乐反应及行为的科学。 音乐心理学对人心理发展及能力的认识 音乐心理学家对人的音乐能力的认识,有“先天”说和“后天”说两大派,“先天”说认为音乐能力是天生的,是不能培养的。“后天”说认为,音乐能力是能够培养的。只要有适当的教育,任何人都能够获得很高的音乐才能。 音乐才能的形成离不开遗传因素,但后天的教育与环境因素对它起主导作用。大多音乐心理学家更倾向于不夸大先天因素,例如纳德尔认为,音乐感要求一定的生理前提,但这些前提并不超出每个正常人的禀性,把它发展成为音乐教育和音乐技能意义上的音乐感,是教育的任务。由于“音乐体验本身的直接根源在于人类的本性之中”,一次可以说正常人实际上应当是有音乐感的。 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音乐能力不是可否培养的问题,而是要抓紧及早的培养。音乐教育心理研究首先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社会都来重视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当然,音乐教育是

面向全社会的,它的目的是使各年龄层的公民都参予到音乐生活中来,因此当我们说,早期音乐教育更有利于一个人音乐才能发展时,并不是说大的孩子,或者成年人接受音乐教育是没有希望的,特别是当我们确认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音乐成为现代人生活部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训练。对音乐的情绪体验,是引发受教育音乐生产兴趣和热情的关键,也是音乐技能发展的原动力并直接构成音乐能力的核心部分,更能促进人身心发展。 音乐心理学对人体心理发展的作用 音乐教育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当我们谈论到音乐教育对人德智体诸方面都能起到促进作用时,我们是说这样一个假设:那就是我们所谈论的音乐教育,都是正确的,健康与良好的,不论如何去实行,只要是音乐教育,就能收到如上有益的效果。然而事实上在很多场合中的音乐教育,并不象我们所假设的那样。例如,当家长手里拿着鸡毛掸逼着孩子在钢琴上做枯燥的指法练习或者逼着孩子写作业时,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心理会起到什么良好的作用。 认识音乐的本质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音响的艺术,是一种最具有情感性的艺术。因此,在人心理力机制中,它属于“知,意,情“情这一部分。从本质上说,是使人的整体心理结构处于自觉,主与自由的发展状态。 音乐,作为时间过程的艺术,它的存在紧紧依赖于人的创造

小学音乐节奏课教案

小学音乐节奏课教案 【篇一:节拍教案】 【教学目的】 一、复习巩固节奏知识点,从而掌握有关节拍的音乐知识,了解节拍 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二、熟悉掌握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指挥图式,并能富有表情地 指挥较简单的一段体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歌曲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的节拍及其表现作用 【教学要求】 一、通过聆听、游戏、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指挥表演歌曲等音乐活动,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学习了解有关节拍的音乐知识,了解节拍的含义 二、熟悉掌握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节奏知识 1.知识回顾 x代表一个苹果,代表被平均切分的苹果,表示两个八分音符; 2.火车座位任你挑小游戏。 用x、 xx分别表示中年人、儿童、青年人,用x、 xx节奏型,按 照2/4、3/4、4/4的规律来任意安排乘客在小火车中的位置,从而自 创一条四小节的节奏型。 二、新授知识

每个小火车的每节车厢里也有规律,在2/4、3/4小火车里,第一个位置都是最大最舒适的,因此它们的强弱特性分别是:2/4强弱;3/4强弱弱。在4/4的小火车里,除了第一个位置都是最大最舒适的,第三个位置也较为舒适,因此它的强弱特性为:强弱次强弱。 1. 用拍手掌的方式分别感受2/4、3/4、4/4的强弱规律。 (1)你拍我猜 老师按强弱拍手掌,学生感受并给出是2/4或3/4或4/4的答案。 (2)听歌曲猜节拍 (一) 回顾复习歌曲《小小鼓号手》 (二) 回顾复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三) 回顾复习歌曲《大雨小雨》 三、常见节拍类型小结 运用和实践:四、常见节拍类型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的指挥的学习和练习 (一) 2/4拍歌曲《小小鼓号手》指挥学习及练习 (二) 3/4拍歌曲《童心是小鸟》的指挥学习及练习 (三) 4/4拍歌曲《大雨小雨》的指挥学习及练习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歌曲的学习欣赏,对常见的节拍类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并通过指挥的学习和练习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知识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一、本节课通过欣赏进一步深刻理解节拍所特有的表现功能

节奏与节拍的区别与联系

节奏与节拍的区别与联系 节奏与节拍的区别节奏是指音乐旋律进行中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 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将时值长短不一的音组合在一起,也就是音的长短和强弱的组合。 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如 2 / 4 、4 / 4 、3 / 4 拍等。 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的组织在一起,按着音乐的强弱、长短,使它们有序的进行着。 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不成其为音乐。 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它无所不在。 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构成中的重要因素,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大意义。 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并存的,不可分离的。 它们以音的长短、强弱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 带重音和不带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 譬如列队行进中整齐的步伐,就充分体现了这点。 假定左脚带重音,右脚不带重音,左-右-左-右就是重-轻-重-轻,这就是节拍。

节奏与节拍的联系在节拍中,这种相同的时间片段就叫做“单位拍,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拍。 处于强关系的单位拍就是强拍、处于弱关系的单位拍就是弱拍。 节奏与节拍永远是同时存在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节奏存在于某种节拍之中,而节拍中也必然含有一定的节奏。 节奏型是指在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 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的节奏都可以叫做节奏型,只有那些能够表达一定音乐意义的节奏组合,才叫节奏型。 不同的节奏型有不同的音乐含义,对于表达音乐的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有一定特征的节奏叫做“节奏型。 节奏型在音乐表现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歌曲中运用某些节奏型,使人易于感受便于记忆,也有助于歌曲结构上的统一和音乐形象的确立。 有些歌曲仅从节奏型就可以清楚的说明歌曲的类型,如重金属、朋克、布鲁斯等。 节拍:时值相等的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交替出现。 拍子:表示节拍的单位叫“拍,将“拍按照一定强弱规律组织起来叫做“拍子。 小节:计算乐名、乐段和整首乐曲长度的单位。 (拍是组成小节的基本单位)。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第一篇: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姚老师开设的音乐欣赏课。课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无奈时间走得太快,一转眼,这门课即将结束了,留下我无限的怀念和感慨······ 我本是个很喜欢音乐的人,开心的时候喜欢哼几首轻快的小曲来表达我愉悦的心情,让朋友们分享我高兴的点滴;难过的时候,喜欢听几首哀伤的歌,让那旋律轻抚我受伤的伤口,就像知心朋友的问候,听完之后所有的难过都释怀了,扬起笑脸,重新为学业二奋斗。但这只是音乐魅力的冰山一角,我还没有真正的了解音乐,通过姚老师的授课,使我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一堂课上,我非常的兴奋,因为我看见了真人版的弹钢琴。之前看见人家弹钢琴都是在电视里,体会不到那种意境,而老师给我们弹的钢琴,让我真正领略了乐器的神奇与魅力。加上老师和着琴音给我们唱歌,那声音醇厚而干净,我的心在那一刻被触动,音乐原来真是人们共通的语言。轻轻跟着老师哼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别是一番风味······ 老师在课上除了教我们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外,还让我们看电影。让我们随着故事情节融入到音乐的世界里,紧扣心弦。《巧奔妙

逃》让教室里都是欢乐的笑声,老师的这种授课方式轻松而灵活,使我们没有一点压力,真正处于音乐的国度里。 之后的课上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乐器。让我对音乐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的也认识到了音乐的深奥。一个简单的乐器,却能演奏出许多美妙的乐曲。不同的乐器又各具特色,也反映出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不同。在音乐家的弹奏下节奏鲜明。每一个音符都在跳跃,让人不直觉的被吸引。我也真正知道了音乐的博大精深。 之后老师给我们介绍的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讲述了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命传递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气息。琵琶曲《十面埋伏》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背景。课上老师特别给我们讲了二胡,说了瞎子阿炳的感人故事。在最后我们欣赏了《梁祝》这首曲子讲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曲中音调婉转,悲凉,使听者动容。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乐曲的最终部分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题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