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绒及柔软剂使用方法

缩绒及柔软剂使用方法

缩绒方法:

1.在洗衣机中放入30度的水,倒入一袋缩绒剂搅匀.

2.将织物(约500G)放入溶液中,洗衣机调制轻柔40分钟以上,一直保持搅动状态,水溶液(10公斤)以高出衣物2公分为宜.

3.把揉好的织物清洗干净甩干.

柔软方法:

1.水温20度,约3升水中,加入一袋柔软剂搅匀,放入以甩干的衣服浸泡30分钟,然后直接甩干,不需清洗.

2.将织物自然晾干或烘干

一件衣服用一套

柔软剂的使用

柔软整理剂 1.柔软剂定义: 柔软剂是一种能吸附于纤维表面并使纤维表面平滑、改善手感或触感的物质。柔软剂除能使织物柔软外、往往还兼有抗静电、防再污染、提高平滑性、撕破强力和提高缝制性等效果。 2.柔软剂的要求: ①具有优良的柔软性、平滑性、蓬松性。 ②对纤维或织物的白度或染色牢度影响小。 ③在各种柔软加工条件下(浸渍、浸轧、温度、PH变化等),工作液要有相当的稳定性。 ④柔软整理后的纤维或织物不宜受热变色,在贮藏中不应产生色泽、气味、手感的变化。 ⑤柔软剂若是乳液,其乳液稳定性要好不破乳。 ⑥人体皮肤接触后无不良影响,符合环保要求。 ⑦按不同的处理要求:能具有适当的吸水性、拒水性、防静电性等性能。 3.柔软剂的分类: 3.1按化学成分分类: 3.1.1. 非硅柔软剂:长链脂肪族类:如软片、软油精等。为脂肪酰胺类、特殊的脂肪酸酯、特殊烷基胺基甜菜碱类、 高级脂肪酰胺类季胺化合物。 3.1.2. 含硅柔软剂: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等如表。 3.1.3 天然油脂和石蜡: 3.2按应用性能分类: 1. 亲水型:聚醚氨基改性硅油等亲水硅油。 2. 拒水型:氨基改性硅油。 3. 平滑型: 4. 柔软型: 5. 蓬松型: 6. 复配型:软片(软油)与硅油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柔软剂,达到特殊要求。 软片+软油精+硅油 4.2有机硅柔软剂是一类应用最广泛的性能好、效果最突出的纺织品柔软剂,可分为非活性、活性和改性型几类。 4.2.1.非活性有机硅柔软剂:主要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属第一代产品他自身不能交联不和纤维发生反应、因此不耐洗,且 手感弹性均不理想,甲基硅油的氧原子向着纤维表面定向,甲基则在纤维外侧定向排列甲基能自 由饶者硅原子旋转,以产生较好的平滑感。 4.2.2.活性有机硅柔软剂:主要为羟基硅油或含氢硅氧烷属第二带产品他能和纤维发生交联反应,在纤维表面形成薄膜 增加弹性,具有一定的耐洗涤效果,但存在易飘油,不耐剪切,手感有油腻状等缺点。 4.2.3.改性型有机硅柔软剂:是新一代(第三代)有机硅柔软剂,包括氨基改性硅油、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等,其中以 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最多,他可以改善硅氧烷在纤维上的定向排列增加对纤维的亲和力,大大 改善织物的柔软性,手感具有丰满、蓬松、柔软、滑糯的综合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亲水性 下降,抗污性不够,高温易黄变,回修重染时剥除硅油困难,改色也困难。 我公司开发的多为氨基改性硅油、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类的柔软剂,亲水性氨基硅油,低黄变 氨基硅油,超柔软氨基硅油、超平滑氨基硅油,是我司主推的产品。 5.柔软剂也可按如方法下分类: 阳离子 长链脂肪族阴离子 非离子 两性型 天然油脂及石蜡 聚乙烯乳液类 高分子聚合物 有机硅类 5.1.有机硅柔软剂分类: 非活性有机硅:(第一代有机硅)聚二甲基硅氧烷,国内称甲基硅油。 含氢有机硅油, 活性有机硅(第二代有机硅): 羟基硅油(第二代有机硅) 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 具反应性基团的有机硅(第三代有机硅): 氨基改性硅油 氨基有机硅微乳:粒径在0.15um以下的微乳有机硅为稳定的分散状态,耐热稳定性、抗剪切稳定性、储存稳定性、渗透性极大提高,微小的粒径,表面积大提高与纤维接触几率,表面吸附量增大均匀性提高,能渗透到 纤维微结构中,用量可以减少1/2~1/3 5.2.各类有机硅柔软剂的特点: A. 甲基硅油:有较好的平滑性,由于不能自身交联,也不能与纤维交联,所以耐洗性较差。 B. 羟基硅油:有阴离子或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手感平滑、有弹性,相比甲基硅油提高了耐洗性。如SAH-288A,F-3 C. 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具有亲水性和抗静电性能。如CGF 、CGF-343、SM-18

双缩脲试剂

(一)实验原理 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 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二)试剂与器材 1. 试剂: (1)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BSA)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10mg/ml 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浓度1mg/ml的A280为0.66来校正其纯度。如有需要,标准蛋白质还可预先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计算出其纯度,再根据其纯度,称量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牛血清清蛋白用H2O 或0.9%NaCl配制,酪蛋白用0.05N NaOH 配制。 (2)双缩脲试剂:称以1.50克硫酸铜(CuSO4&8226;5H2O)和6.0克酒石酸钾钠(KNaC4H4O6&8226;4H2O),用500毫升水溶解,在搅拌下加入300毫升10% NaOH 溶液,用水稀释到1升,贮存于塑料瓶中(或内壁涂以石蜡的瓶中)。此试剂可长期保存。若贮存瓶中有黑色沉淀出现,则需要重新配制。 2. 器材: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大试管15支、旋涡混合器等。 (三)操作方法 1. 标准曲线的测定:取12支试管分两组,分别加入0,0.2,0.4,0.6,0.8,1.0毫升的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水补足到1毫升,然后加入4毫升双缩脲试剂。充分摇匀后,在室温(20~25℃)下放置30分钟,于540nm处进行比色测定。用未加蛋白质溶液的第一支试管作为空白对照液。取两组测定的平均值,以蛋白质的含量为横座标,光吸收值为纵座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的测定:取2~3个试管,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测定未知样品的蛋白质浓度。注意样品浓度不要超过10mg/ml。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1.主要区别 2.典型例题赏析 例1.现提供新配置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错解:A 分析:一般只看到了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可以鉴定还原性糖,所以选A。而忽略了婓林试剂乙液可被蒸馏水稀释到0.01g/ml CuSO4溶液,即双缩脲试剂B液,故可以来鉴定蛋白质。 正解:主要考查审题的细心认真程度,“蒸馏水”是关键词。婓林试剂甲液、婓林试剂乙液可以来鉴定葡萄糖等可溶性还原性糖,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区别是:斐林试剂甲液=双缩脲试剂A液,都是0.1g/ml NaOH溶液;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成分都是CuSO4溶液,但浓度不同,分别是0.05g/ml、0.01g/ml。根据题意,双缩脲试剂B液可以通过蒸馏水和斐林试剂乙液来稀释而成。故答案选C。 例2.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甲、丁 B.甲、乙、丁 C.甲、乙、丙 D.甲、丙、丁 错选:C 分析:很多学生误认为氨基酸含有肽键,能被双缩脲试剂鉴定成紫色。而红细胞中没有蛋白质。 正解:豆浆和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牛奶在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多肽。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把它放在清水中,会吸水胀破,血红蛋白会释放出来。甲乙丙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能出现紫色。氨基酸中不含肽键。从中可以看出,双缩脲试剂是鉴定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等。正确答案选D 精选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使用释疑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使用释疑 王升友(江苏省赣榆县城头中学,222131) 中学生物教学,2003年第6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于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存在着许多疑难问题,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现归纳总结如下: 1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及蛋白质的鉴定原理不同 1 1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原理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半缩醛羟基,当与新配制的一定浓度的Cu(OH)2悬浊液混合后,在加热的条件下,将Cu(OH)2还原为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还原性糖本身则被氧化为相应的有机酸。以葡萄糖为例的反应式如下: 1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故双缩脲试剂可鉴定双缩脲的存在,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配制与使用不同 2 1斐林试剂的配制 甲液:质量浓度为0 1g·mL-1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 05g·mL-1的CuSO4溶液使用时临时配制,将4滴~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振荡混合均匀后即可使用。 2 2双缩脲试剂的配制 取10gNaOH放入量筒内加水至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1g·mL-1的NaOH溶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A。取1gCuSO4放入量筒中,加水至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1g·mL-1的CuSO4溶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B。使用时,先向试管中加入2mL试剂A,摇荡均匀,再向试管中加入3滴~4滴试剂B,摇荡均匀即可。 3反应过程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及原因不同 3 1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 因先加入刚配制的Cu(OH)2,故溶液变成浅蓝色;加热后,部分Cu(OH)2被还原为砖红色的Cu2O,因二者混合故呈现棕色;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Cu(OH)2被全部还原为Cu2O,故而出现砖红色的沉淀。颜色变化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3 2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 加入双缩脲试剂A,溶液为无色;加入双缩脲试剂B,因有Cu(OH)2生成,故呈现浅蓝色;振荡均匀后,由于反应的进行,出现紫色的络合物。颜色变化为:无色→浅蓝色→紫色。 4实验过程中,应熟练掌握的问题 4 1斐林试剂为何要现配现用?因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生成蓝色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 4.2用斐林试剂鉴定时,为何不能先加入NaOH,后加入CuSO4,而必须混合后再加入?因为若先

尿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吗

尿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吗 1 题目与答案 1.1 题目 (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2004年5月《高中总复习全程教与学生物丛书主编孙丰 良主编王锦龙》16页11题)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07月第1版2003年07月《高中生物·新学案高二生物(上)主编李 子恩孙启茂》16页2题) 由实验可知,在尿素(NH2—CO—NH2)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也能呈紫色反应。请依据蛋白质 鉴定实验原理说明其原因。 1.2 答案 蛋白质和尿素中都含有肽键,肽键与双缩脲试剂能发生紫色反应。 2 问题与分析 2.1 问题 原资料认为这是一个知识延伸迁移的试题,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能发生紫色反应,是因为蛋白 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尿素分子中也含有肽键,所以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尿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吗?笔者认为本题存在着科学性的错误。 2.2 分析 尿素也叫脲,是碳酸的二酰胺。它的化学结构比较特殊(如下图),是两个(-NH2)连 在一个羧基上。若将尿素加热到稍高于它的熔点时,则发生双分子缩合,两分子尿素脱去一分子氨而生成缩二脲(双缩脲),反应过程如下图。高中教材中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就是利用双缩脲反应原理,即缩二脲在碱性溶液中与少量的硫酸铜(CuSO4)溶液作用,显紫红色的颜色反应。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酰胺键(肽键)的化合物如多肽、蛋白质等才能发生这种颜色反应。(汪小兰主编的《有机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65)。由于尿素是两个(-NH2)连在一个羧基上,所以尿素 只有一个完整的肽键,不具备两个肽键的基本要求。 另外,我们用国营上海试剂厂(批号59-11-02)的尿素试剂分别配制了0.1g/ml和0.3g/ml的尿素溶液,严格按照实验程序操作操作,发现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颜色反应,出现的是蓝色的絮状物,将实 验结果放置四小时后,出现了蓝色沉淀。 由此看来,教学参考资料及大多数生物教师所说的“尿素能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常用洗涤剂的使用方法

常用洗涤剂的使用方法 洗涤厂每天都洗涤大量的织物,要取得较好的洗涤效果,要有正确的洗涤条件,洗衣机适当的 作用力、水质、洗涤程序、合适的洗涤量,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是洗涤剂的选用,这尤如战士手中的武器一样重要。 一、常用洗涤剂的使用方法 1. 强力洗衣粉:主要洗涤重污垢织物。例如:台布,厨师工服等,pH值11以上,洗涤温度60℃—90℃。 2. 增白洗衣粉:主要洗涤轻,中污垢的织物,例如床单,毛巾及工服等,pH值9—10,洗涤温度60℃-80℃ 3. 乳化剂:主要辅助洗衣粉去除织物上的油性污垢,Ph值7,洗涤温度50℃以上。 4. 强力漂白粉:在洗涤过程中漂白粉有三个作用:去渍,消毒和维持白度。织物上的污垢在洗涤过程中大部分被洗衣粉去除掉了,只有少部分色素性污垢需要漂白粉去除。漂白粉分氧化型和还原型两大类型,氯漂和氧漂都是属于氧化型漂白粉,但使用的方法有些不同。A)氯漂:主要用于白色织物上污渍的去除,使用温度65℃-70℃,时间8-10,pH值10.2-10.8,在这种条件下氯漂去渍效果最好。氯漂使用如果控制不好,容易造成织物强度下降。 B)氧漂:主要用于颜色及白色织物上污渍的去除,使用温度60℃-90℃,时间8-10分钟,pH 值11以上,在这种条件下氧漂去渍效果最好。氧漂相对于氯漂比较温和,对织物的色牢度和强度破坏很小,因此被广泛使用。目前大部分氧漂只能在高温的作用下发挥去渍效果,对一些不能高温洗涤的织物所沾染的污渍就起不到去除作用。 6.中和酸剂:主要用于洗涤程序的最后处理步骤。主要作用:中和洗涤液中的残留碱,抑制水中的铁对织物的附着力,调整织物洗后的酸碱值,使洗后织物的光泽洁白鲜艳。使用温度45℃-55℃,时间3-5分钟,洗后织物的酸碱值为5.5-6PH. 7.柔软剂:主要用于洗涤程序的最后处理步骤。主要作用:改善织物洗后的手感,柔软感,减低粗糙度,同时又能起到润滑和消除静电的作用。使用温度45℃-55℃,时间5-6分钟,可以同中和酸剂一起使用。对于含铁高的地区应先加入除锈酸,一分钟后在加入柔软剂。柔软剂用量过大,易使白色织物发黄,吸水性下降。 8.浆粉:主要用于洗涤程序的最后处理步骤。主要作用:使织物坚挺美观,改进手感并阻止延缓污垢进入织物内,使用温度45℃-55℃,时间5-6分钟,可以和中和酸剂一起使用。9.软水剂:对于高硬度水质地区,如果不能安装软水设备,只能在洗涤织物时添加软水剂。软水剂使用最好在洗涤的每个步骤都加入,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只有在主洗和漂白步骤中先于其他原料加入。使用温度和时间随所作用的步骤。 10.强力合成碱:一般和强力洗衣粉配合使用用于重垢污垢的去除。 二、选用洗涤剂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按不同的水质特点选择洗涤剂 水质好的地方,对使用洗涤剂没有太多的要求,硬水地区就应选择具有抗硬水性能的洗涤剂,但不宜选用皂基洗涤剂。 2. 根据洗涤设备选择洗涤剂 在洗涤厂都采用工业洗衣机,宜适用低泡或无泡洗涤剂,不宜用中高泡洗涤剂,过多的泡沫会降低洗涤机械力,过水不彻底,浪费时间和能源。 3. 按洗涤对象选择洗涤剂 1)丝绸和毛织物 丝绸和毛织物含蛋白质,不耐碱,碱会破坏其牢固度,这类织物宜用中性洗涤剂或丝毛专用洗涤剂,忌用含酶洗涤剂。

总蛋白检测试剂盒(双缩脲比色法)

总蛋白检测试剂盒(双缩脲比色法) 简介: 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组成。对于生物体液(血清、尿液、脑脊液)中总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一般要基于如下两个假设:1、所有蛋白质分子由纯多肽组成,含氮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6%;2、体液中含有数百个蛋白质分子,每个分子对测定反应都具有非常相似的特性。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双缩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凯氏定氮法、沉淀法等。 Leagene 总蛋白检测试剂盒(双缩脲比色法)多用于人或动物血清、血浆、组织等样本中的总蛋白含量测定。双缩脲反应的原理是在呈蓝色的碱性硫酸铜溶液存在的情况下,铜离子与肽键形成有色螯合的铜复合物,呈紫色,所产生的颜色密度与参与反应肽键数成比例。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长。双缩脲法测定蛋白浓度兼容性亦很好,不受大部分样本中其他成分的影响,但易受铜离子螯合剂影响。本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 离心管或小试管 2、 水浴锅或恒温箱 3、 比色杯 4、 分光光度计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取蛋白标准配制液或稀释液加入到蛋白标准中,充分溶解后配制成的蛋白标准溶液,配 制后可立即使用,溶解后的蛋白标准溶液应-20℃保存。亦可按自己试验要求继续进行稀释,如稀释至1mg/ml 。特别提示:待测蛋白溶解于什么样的稀释液中,蛋白标准也宜溶解于什么样的稀释液中。例如待测蛋白溶解于蔗糖中,亦取蛋白标准溶解于蔗糖中。一般也可以用NaCl 或PBS 作为溶解总蛋白标准品的稀释液。 编号 名称 TC0547 120T Storage 试剂(A): 双缩脲试剂 250ml 4℃ 试剂(B): 蛋白标准 20mg RT 试剂(C): 蛋白标准配制液 5ml RT 试剂(D): 双缩脲空白试剂(备选) 100ml 4℃ 使用说明书 1份

柔软保湿剂,高吸水性柔软剂,保湿柔软整理剂,柔软剂,毛巾高吸水性柔软剂,吸水性抗静电剂,氨基酸加工剂共17页

纺织品柔软整理剂的应用研究 唐增荣 (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 200020) 前言 柔软整理剂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已有近半个世纪,而对柔软整理剂较为确切的定义是美国纺织专家马林森(M川inson)将柔软整理剂定义为"是一种助剂,用于纺织材料以改变手感,使产品更有舒适感"。 随着人们对纺织品质量需求越来越高,要求材质新型,穿着舒适,手感柔软川、观高雅,因此对纺织品后整理,尤其是柔软整理,越来越注重。特别是合成纤维的发展,柔软整理更显得重要,因一般合成纤维的手感都比天然纤维差,更需用柔软剂来改善。"柔软剂的品种和用量占纺织助剂之首,并都为系列产品,据我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最近十年(1990年一1999年)所收到的国内外纺织助剂样品统计,共计920只。各种助剂所占比例如下:

从柔软剂的产品和应用发展的趋势看有以下五个特点: 1.柔软剂不仅赋予纺织物有柔软、滑爽之感,更要求有弹性,抗皱亲水,有光泽等多功能性能。 2,改变了五六十年代产品单一的乳液状,或浆状的外观,已发展为无色透明的亲水性有机硅柔软剂或有机硅微乳,以及 发展为更适宜运输和使用方便的颗粒状,片状或粉状等外观。 3.虽然已经改善了七八十年代用有机硅乳液引起的飘油,沾污织物的弊病,但是仍要求柔软剂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 4.提出了柔软剂与其它染化料助剂的相容性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能与树脂整理剂、增白剂、防水剂、抗静电剂等后整 理助剂同浴使用的性能,而且最好能与染色同浴使用的柔软剂,称为同浴柔软剂。 所谓浴中柔软剂是织物在湿处理加工中(例如:精练、漂白、染色、净洗、整理等)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接触,纤维与机械金属部件(辊筒、框架、绞盘)间在强烈的张力或压力下,织物表面产生经柳印、绳状印等条疵,或经向折痕等疵病,从而造成染色不匀或部份色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工作液中加入助剂,使织物在湿处理加工中起到极其柔软的性质,(即在液一固界面吸附状态下显示出平滑、柔软性),该助剂称为浴中柔软剂。 5.采用了化学柔软整理和机械蓬松相结合的柔软整理新工艺。 一、柔软整理剂对纺织品柔软的机理 柔软整理剂赋予纺织品"手感柔软舒适",这是一种凭手指触摸织物而

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1.掌握双缩脲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基本原理、操作; 1.2.掌握双缩脲试剂的配制; 1.3.熟悉血清总蛋白的临床意义; 1.4.了解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2.1.两分子尿素加热脱氨缩合成的双缩脲(H2N-OC-NH-CO-NH2),因分子内含有两个邻接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可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2.2.蛋白质分子含有大量彼此相连的肽键(-CO-NH-),同样能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的紫红色络合物,且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含量在10~120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小牛血清;②6.0mol/LNaOH溶液;③双缩脲试剂:硫酸酮、酒石酸钾钠、碘化钾;④蛋白质标准液(70g/L);⑤0.9%NaCl;⑥蒸馏水。 3.1.2.实验器材:①试管;②烧杯;③容量瓶;④加样枪;⑤刻度吸管;⑥玻璃棒;⑥1100分光光度计;⑦电子天平;⑧水浴锅。

3.2.实验步骤 四、结果与讨论: 4.1.实验现象: ①选取三支洁净无损的试管,从左往右依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蛋白质标准液、相应的小牛血清各0.5ml,分别命名为B试管、S试管和U试管,再分别向三支试管内加入4ml的双缩脲试剂,溶液均成蓝色透明状。

测定次数 1 2 3 平均吸光度 ②将三支试管放入37℃水浴锅中加热20min,取出后,B试管呈淡蓝色,S试管和U 试管均成浅紫色,且S试管的颜色比U试管的颜色深。(如图一) 图一水浴后三支试管颜色图二分光计读数 S 0.185 0.184 0.185 0.1847 U 0.152 0.151 0.152 0.1517 结果计算:代入公式:血清总蛋白(g/L)=(Au/As)X蛋白质标准液浓度(g/L),得出结果:血清总蛋白=57.493g/L。 4.3.结果讨论 经查阅资料得: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含量为60~80g/L,而小牛血清总蛋白含量比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含量略低一点,本次结果得出小牛血清总蛋白含量为57.493g/L,符合情况。 4.3.1.成功原因: ①本次试验的试剂混合水浴后出现了预期效果:B试管呈淡蓝色,S试管和U试管均成浅紫色,且S试管的颜色比U试管的颜色深。B试管呈淡蓝色是因为B试管中没有发生任何反应,所以呈现双缩脲试剂本来的淡蓝色,而S试管和U试管呈浅紫色是因为试剂中的蛋白质和双缩脲发生了双缩脲反应而呈浅紫色。 管号

蛋白质测定方法之双缩脲法(Biuret法)

一)实验原理 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 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二)试剂与器材 1.试剂: (1)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BSA)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10mg/ml 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浓度1mg/ml的A280为0.66来校正其纯度。如有需要,标准蛋白质还可预先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计算出其纯度,再根据其纯度,称量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牛血清清蛋白用H2O 或0.9%NaCl配制,酪蛋白用0.05N NaOH配制。 (2)双缩脲试剂:称以1.50克硫酸铜(CuSO4?5H2O)和6.0克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用500毫升水溶解,在搅拌下加入300毫升10% NaOH溶液,用水稀释到1升,贮存于塑料瓶中(或内壁涂以石蜡的瓶中)。此试剂可长期保存。若贮存瓶中有黑色沉淀出现,则需要重新配制。 2.器材: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大试管15支、旋涡混合器等。 (三)操作方法 1.标准曲线的测定:取12支试管分两组,分别加入0,0.2,0.4,0.6,0.8,1.0毫升的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水补足到1毫升,然后加入4毫升双缩脲试剂。充分摇匀后,在室温(20~25℃)下放置30分钟,于540nm处进行比色测定。用未加蛋白质溶液的第一支试管作为空白对照液。取两组测定的平均值,以蛋白质的含量为横座标,光吸收值为纵座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的测定:取2~3个试管,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测定未知样品的蛋白质浓度。注意样品浓度不要超过10mg/ml。 三、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 (一)实验原理

(完整版)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区别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区别 1、试剂的浓度和配制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甲液: 0.1g/mL 的NaOH 溶液;乙液:0.05g/mL 的4CuSO 溶液。使用前临时配制,在2mL 的甲液中滴入4滴~5滴乙液,振荡使混合均匀后即可。 双缩脲试剂:A 液:0.1g/mL 的NaOH 溶液;B 液:0.01g/mL 的4CuSO 溶液。 分别配制好A 液和B 液即可。 2、试剂的作用和鉴定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 作用: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产生 2)OH (Cu 沉淀,2)OH (Cu 与含醛基(—CHO )的可溶性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将 2)OH (Cu 还原为砖红色的O Cu 2沉淀。双缩脲试剂: 作用:可鉴定蛋白质溶液。 原理:在碱性溶液(NaOH )中,双缩脲(22CONH NH NCO H )能与2Cu 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 CO —NH —), 因此,蛋白质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呈现紫色。3、试剂的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现配现用,要水浴加热。如果斐林试剂放置一段时间, 因2)OH (Cu 沉淀在溶液底部而无法使用。使用时,甲液和乙液不可分别加入到待测液中,否则,待测液(苹果组织样液)中的有机酸会中和NaOH ,使产生的2)OH (Cu 不足而影响鉴定。 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双缩脲试剂A 液和双缩脲试剂 B 液要分别先后加入到待测液中,不需要加热。双缩脲试剂A 液和双缩脲试剂 B 液不可以混合后再加入待测液。如先混合,则会产生2)OH (Cu 沉淀而无2Cu 产生。加入的双缩脲试剂 B 液(4CuSO )也不能过量,

布料发硬 如何软化

布料发硬如何软化? 织物的柔软整理有机械法和化学法两种。 机械法就是使用各种柔布机进行打布、揉布等物理处理,使纤维与纤维间、纱与纱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从而改善其弯曲刚性,减少摩擦阻力而达到手感柔软的目的。 化学整理法就是使用柔软剂处理,调整布、纤维组织间或纤维与人体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达到柔软效果。使用油脂能降低动摩擦系数,使用其他类别的柔软剂是降低动、静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越小,柔软触感越好。动、静摩擦系数之差值越小,则手感柔软而平滑感强。 对柔软剂的选择要根据纤维的种类和要求的手感来进行。因为各种纤维的物性不同,其表面性能也不同,使用同一柔软剂的效果就不同。表面活性剂类柔软剂对于纤维素纤维来说,以针织品为主要对象,使用的柔软剂可以是油脂类、蜡等与硫酸化油脂型乳化液、长链醇乳化油,或这些乳化油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阴离子表面活性技能能产生再润湿性良好的厚重手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常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柔软剂,只要注意其不能与阴荷性染料及增白剂同浴,同时要注意是否有变色现象,在上浆液中可加入浆重0.5%~3%的硫酸化油脂型柔软剂。在合成纤维上使用的柔软剂,不能使用油性物质的乳化油型柔软剂,防止热定型时产生油然现象,多数采用表面活性剂柔软剂。

对丙纶与锦纶,以用能吸附的铵盐型阳离子柔软剂为最好,耐洗性好,还可用两个以上脂肪酰氨基的阳离子柔软剂,通过调节其酰胺基数,可以调节滑爽感、挺括度等感触,此外,还可以用季铵盐柔软剂,使之兼有抗静电效应。 可采用蓬松型软片RL-ET系弱阳离子高档抗皱起毛软片,尤其是棉、合纤混纺、棉纱用的极为优良的柔软、蓬松起毛剂。具有阳离子的手感,耐热性极为优良,主要用作纤维的柔软蓬松剂,起毛剂,柔软抗皱剂。

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 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试剂法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得 1、1、掌握双缩脲测定血清总蛋白得基本原理、操作; 1.2。掌握双缩脲试剂得配制; 1。3。熟悉血清总蛋白得临床意义; 1。4。了解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得特点与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2、1.两分子尿素加热脱氨缩合成得双缩脲(H2N—OC-NH—CO—NH2),因分子内含有两个邻接得肽键,在碱性溶液中可与Cu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2。2。蛋白质分子含有大量彼此相连得肽键(-CO—NH-),同样能在碱性条件下与Cu 2+发生双缩脲反应,生成得紫红色络合物,且在540nm处得吸光度与蛋白质得含量在10~120g/L范围内有良好得线性关系。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小牛血清;②6、0mol/LNaOH溶液;③双缩脲试剂:硫酸酮、酒石酸钾钠、碘化钾;④蛋白质标准液(70g/L);⑤0.9%NaCl;⑥蒸馏水。 3.1.2.实验器材:①试管;②烧杯;③容量瓶;④加样枪;⑤刻度吸管;⑥玻璃棒 ;⑥1100分光光度计;⑦电子天平;⑧水浴锅。 3。2、实验步骤 — 双缩脲试剂4。0 4。04。0

测定次数 1 2 3 平均吸光度 m,以空白管调零,测S与U管吸得光度; d。测定结束后,将比色杯中得样品回收进试管。 依据公式算出结果: 四、结果与讨论: 4.1。实验现象: ①选取三支洁净无损得试管,从左往右依次加入0。9%氯化钠溶液、蛋白质标准液、相应得小牛血清各0、5ml,分别命名为B试管、S试管与U试管,再分别向三支试管内加入4ml得双缩脲试剂,溶液均成蓝色透明状、 ②将三支试管放入37℃水浴锅中加热20min,取出后,B试管呈淡蓝色,S试管与U试管均成浅紫色,且S试管得颜色比U试管得颜色深。(如图一) 图一水浴后三支试管颜色图二分光计读数 S0、1850。1840。185 0。1847 U 0、1520.151 0.152 0。1517 管号

洗涤工艺流程

白台布、口布、橱衣、围单水洗工艺流程 预洗3分钟,中脱1-3分钟,主洗(80-85℃)20-30分钟,中脱1-2分钟,漂白(70-75℃)10-15分钟,中脱3分钟,过水3分钟二次,中和5分钟。甩干6分钟,取衣。 主洗加入:强力粉、合成碱、乳化剂 漂白加入:氯漂粉 中和加入:中和粉、柔软剂 毛巾、浴巾、浴衣水洗工艺流程 预洗5分钟,中脱1-3分钟,主洗(60-80℃)15-20分钟,中脱1-2分钟, 过水3分钟二次,中和5分钟。甩干,取衣。 主洗加入:通用粉(洗衣粉)、乳化剂、彩漂 中和加入:中和粉、柔软剂 毛巾脱灰水洗工艺流程 预洗3分钟,中脱1-3分钟,主洗(50℃)5-10分钟,中脱1-2分钟,漂白(60℃) 10-15分钟,中脱3分钟,过水3分钟二次,中和5分钟。甩干6分钟,取衣。 主洗加入:强力粉 漂白加入:氯漂粉或脱灰增白粉 中和加入:中和粉、柔软剂 彩色台布、口布水洗工艺流程 预洗3分钟,中脱1-3分钟,主洗(65-75℃)15-20分钟,中脱1-2分钟, 过水3分钟二次,中和5分钟。甩干6分钟,取衣。 主洗加入:通用粉(洗衣粉)、乳化剂、彩漂 中和加入:中和粉浆粉 床单、被套水洗工艺流程 预洗3分钟,中脱1-3分钟,主洗(65-75℃)15-20分钟,中脱1-2分钟, 过水3分钟二次,中和5分钟。甩干6分钟,取衣。

主洗加入:强力粉、乳化剂、彩漂 中和加入:中和粉 1、冷浸和预洗 把已完成预处理的衣物,按其颜色分来,进行主洗前冷浸和预洗,既,将这些衣物放入冷水中进行2到3分钟预洗,其目的是使衣物上的污垢与织物纤维间的结合力遭破坏后给下一步洗涤创造条件,这不仅能省洗涤剂,同时也有利漂洗,但因该注意冷浸与预洗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搭色和串色。 2、主洗 将完成冷浸与预洗的衣物放入机械滚筒内,打开进水放入适量的水,然后从机器加料口加入溶解于水的洗涤剂{多数衣物选用PH值为中性的液体洗涤剂}启动加热洗涤开关,在达到洗涤温度的条件下,洗涤10到15分钟,既可完成主洗过程。在主洗过程中需掌握以下要求:衣筒装载衣物以洗涤容量百分之70为标准,2原料特别轻薄的衣物应用洗衣网袋装好,放入衣筒以防损伤,3颜色深浅的衣物应分开洗涤,4耐高温和不耐高温的衣物分开洗涤,洗涤时衣筒内水不宜太多,应保持低水位。 3、漂洗 完成主洗脱水后进入漂洗,。用净水通过液筒内机械力和温度将织物内的洗涤剂和污垢清除,漂洗时应遵照以下安排:1漂洗水位需略高于主洗水位,2一般衣物均需漂洗3到4次,3漂洗也需要温度且每次漂洗的水温应下降。例如,主洗的水温50度。第一次漂洗水温应取40度,第二次需取30度,第3次需取20度。 4、脱水 完成漂洗后的织物便可进入脱水阶段,脱水一般可根据被洗物的要求适当的掌握脱水时所需的时间,脱水时间不应太长,脱水后织物的含水量在应大于百分之20,以有利于织物的烘干,5、烘干或晾干 完成漂洗后的衣物所需将其干燥,干燥方式有两种,晾干或烘干机烘干,对标识上标不能加热烘干或晾干的衣物,需根据织物纤特性用平铺或悬挂方式晾干,对标识上标有烘干的衣物,则

双缩脲法蛋白质含量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双缩脲法蛋白质含量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货号:PC0040 产品简介: 样品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常常用于酶活性计算。此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用于食品等质量分析。 形成紫色络合物;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 4 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该方法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适用于蛋白质浓度高的样品,尤其是动物材料。 自备仪器和用品: 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 试剂一:液体×1瓶,4℃保存。 标准品:液体×1瓶,5mg/mL,4℃保存。 样品中可溶性蛋白质提取: 1.液体样品:澄清无色液体样品可以直接测定。 2.组织样品: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 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自备,根据需要选用酶提取缓冲液或者蒸馏水或者生理盐水))冰浴匀浆,10000rpm,4℃离心10min,取上清,即待测液。(动物样品常常需要稀释) 3.细菌、真菌:按照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 例(建议500万细胞加入1mL提取液),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然后10000rpm,4℃,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到540nm,蒸馏水调零。 2.空白管:取1mL玻璃比色皿,加入200μL蒸馏水,1000μL试剂一,混匀后 室温静置15min,于540nm比色,记为A空白管。 3.标准管:取1mL玻璃比色皿,加入200μL标准液,1000μL试剂一,混匀后 室温静置15min,于540nm比色,记为A标准管。 4.测定管:取1mL玻璃比色皿,加入200μL待测液,1000μL试剂一,混匀后 室温静置15min,于540nm比色,记为A测定管。 样品中蛋白质浓度计算: C待测(mg/mL)=C标准管×(A测定管-A空白管)÷(A标准管-A空白管) =5×(A测定管-A空白管)÷(A标准管-A空白管) 注意事项: 1.样品蛋白浓度须在1~10mg/ml范围内,低于1mg/ml不能用此法,高于10mg/ml 须做相应稀释。因此测定前用1~2个样做预实验,确保蛋白浓度在1~10mg/ml范围内。 2.待测样品蛋白提取可用生理盐水、双蒸水或不含蛋白的PBS提取。该法受硫酸 铵、Tris缓冲液干扰,提取液中应不含这些物质;否则改用BCA蛋白质含量测定试剂盒。

柔软剂的使用方法介绍

柔软整理剂 1. 柔软剂定义: 柔软剂是一种能吸附于纤维表面并使纤维表面平滑、改善手感或触感的物质。柔软剂除能使织物柔软外、往往 还兼有 抗静电、防再污染、提高平滑性、撕破强力和提高缝制性等效果。 2. 柔软剂的要求: ① 具有优良的柔软性、平滑性、蓬松性。 ② 对纤维或织物的白度或染色牢度影响小。 ③ 在各种柔软加工条件下(浸渍、浸轧、温度、 PH 变化等),工作液要有相当的稳定性。 ④ 柔软整理后的纤维或织物不宜受热变色,在贮藏中不应产生色泽、气味、手感的变化。 ⑤ 柔软剂若是乳液,其乳液稳定性要好不破乳。 ⑥ 人体皮肤接触后无不良影响,符合环保要求。 ⑦ 按不同的处理要求:能具有适当的吸水性、拒水性、防静电性等性能。 3. 柔软剂的分类: 3.1按化学成分分类: 3.1.1. 非硅柔软剂:长链脂肪族类:如软片、软油精等。为脂肪酰胺类、特殊的脂肪酸酯、特殊烷基胺基甜菜 碱类、 高级脂肪酰胺类季胺化合物。 3.1.2. 含硅柔软剂: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等如表。 3.1.3天然油脂和石蜡: 3.2按应用性能分类: 1. 亲水型:聚醚氨基改性硅油等亲水硅油。 2. 拒水型:氨基改性硅油。 3. 平滑型: 4. 柔软型: 5. 蓬松型: 6. 复配型:软片(软油)与硅油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柔软剂,达到特殊要求。 软片+软油精+硅油 非活性、活性和改性型几 4.2有机硅柔软剂是一类应用最广泛的性能好、效果最突出的纺织品柔软剂,可分为 类。 非活性有机硅柔软剂:主要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属第一 代产品他自身不能交联不和纤维发生反应、因此不耐 洗,且手感弹性均不理想,甲基硅油的氧原子向着纤维表面定向,甲基则在纤维外侧定向排 列甲基能自由饶者硅原子旋转,以产生较好的平滑感。 活性有机硅柔软剂:主要为羟基硅油或含氢硅氧烷属第二带产品他能和纤维发生交联反应,在纤维表面形成 溥膜增加弹性,具有一定的耐洗涤效果,但存在易飘油,不耐剪切,手感有油腻状等缺点。 改性型有机硅柔软剂:是新一代(第三代)有机硅柔软剂,包括氨基改性硅油、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等,其 中以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最多, 他可以改善硅氧烷在纤维上的定向排列增加对纤维的亲和 力,大大改善织物的柔软性,手感具有丰满、蓬松、柔软、滑糯的综合效果。但也存在不足 之处,亲水性下降,抗污性不够, 我公司开发的多为氨基改性硅油、 黄变氨基硅油,超柔软氨基硅油、 5.柔软剂也可按如方法下分类 : 4.2.1. 4.2.2. 4.2.3. 高温易黄变,回修重染时剥除硅油困难,改色也困难。 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类的柔软剂,亲水性氨基硅油,低 超平滑氨基硅油,是我司主推的产品。 长链脂肪族 天然油脂及石蜡 高分子聚合物 5.1.有 非活 阳离子 阴离子 非离子 两性型 聚乙烯乳液类 有机硅类 机硅柔软剂分类: 生有机硅:(第一代有机硅)聚二甲基硅氧烷,国内称甲基硅油。 . 含氢有机硅油, 活性有机硅(第二代有机硅) 具反应性基团的有机硅(第三代有机硅) 羟基硅油(第二代有机硅) 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 丿 氨基改性硅油 0.15um 以下的微乳有机硅为稳定的分散状态,耐热稳定性、抗剪切稳定性、储存稳 微小的粒径,表面积大提高与纤维接触几率, 表面吸附量增大均匀性提高, 氨基有机硅微乳:粒径在 定性、渗透性极大提高,; 能渗透到纤维微结构中,用量可以减少' 1/2~1/3,克服飘油的缺点。 .2.各类有机硅柔软剂的特点: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完整版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 的比较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1.主要区别 2.典型例题赏析 溶例1.现提供新配置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 4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错解:A? 分析:一般只看到了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 溶液)可 4 溶以鉴定还原性糖,所以选A。而忽略了婓林试剂乙液可被蒸馏水稀释到0.01g/ml?CuSO 4液,即双缩脲试剂B液,故可以来鉴定蛋白质。 正解:主要考查审题的细心认真程度,“蒸馏水”是关键词。婓林试剂甲液、婓林试剂乙液可以来鉴定葡萄糖等可溶性还原性糖,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区别是:斐林试剂甲液=双缩脲试剂A液,都是0.1g/ml?NaOH溶液;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成分都是CuSO 溶液,但浓度不同,分别是 0.05g/ml、0.01g/ml。根据题 4 意,双缩脲试剂B液可以通过蒸馏水和斐林试剂乙液来稀释而成。故答案选C。 例2.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A.甲、丁B.甲、乙、丁C.甲、乙、丙D.甲、丙、丁错选:C? 分析:很多学生误认为氨基酸含有肽键,能被双缩脲试剂鉴定成紫色。而红细胞中没有蛋白质。

总蛋白试剂盒(双缩脲比色法)标准操作程序.

总蛋白试剂盒(双缩脲比色法)标准操作程序1.摘要 本试剂盒供医疗机构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总蛋白含量。 2.适用范围 程序适用于AU5811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总蛋白含量。 3.职责 使用AU5811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总蛋白浓度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本SOP程序进行,室负责人监督管理;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生化室负责人、 4. 5. 处吸光度的 , 550nm处 6. 7. 1.1 1.2 1.3试剂稳定性: 未打开试剂在2-8℃避光保存可至失效期。 校准品使用后应密封保存,以免液体挥发。 2.标准品和质量控制 2.1校准程序: 使用科华公司的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按照公司标准品使用要求,并以9g/L氯化钠溶液或去离子水为空白,经校准测定,仪器自动对标准品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绘制校准曲线。 2.2质控品:

使用罗氏公司提供的生化复合定值质控血清作为室内质控品。每日在测定前做一次质控加试剂后做一次质控。该质控品为干粉包装,在2-8℃冰箱可稳定到失效期,使用前用5ml去离子水复溶,待质控物充分溶解(大约30分钟)后使用。 2.3质控数据管理: 按程序对检验后的质控后结果进行转换,及时质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出现失控值,应及时分析失控原因,并填写好相关失控记录。 2.4质控判断规则: 按《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2.5 3. 3.1 7天, 3.2 一律要求 3.3 4. 4.1 4.2 4.3获取结果: 在AU5811仪器上或AU5811传送的中文系统电脑上查找相应结果。 4.4结果报告: 对检验后的结果进行审核,系统分析,判断结果的可报告性。可报告的结果直接发报告,对不可报告结果进行复检后发报告。 5.计算 标准品校准项目后,测定室内质控,质控结果符合质控要求后方可测定样本。无需手工计算,每个标本的结果自动打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