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案终审稿)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案终审稿)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案终审稿)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

案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三代人的教育”访谈活动中的访谈问题,了解设计访谈

活动的初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丰富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理解。【教学重、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设计访谈活动方案。

【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课的点评

本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准确理解与把握《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制定的“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正确解读

人民版教材。据此,在教学设计中,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定为本课的主题与灵魂;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从宏观角度看,能够紧扣主题,把人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重点,较充分地展示了共和国在教育上的辉煌成就;从微观角度看也能化繁为简,突出主干知识,如在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奠基阶段,是以扫盲教育为突破点。本课也很好地凸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即坚持以史实为基石,通过对史料(实)的精心选择与有效呈现,较好地体现出“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一基本的学科特色。

第二,形成了较理想的基于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课从知识结构看,将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处理为“奠基”“挫折”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既忠于教材,又优化了教材。从教学流程看,是从请学习小组围绕“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这一主题、设计访谈活动方案开始,到学生交流访谈方案结束,把对共和国教育史的了解与掌握作为帮助学生设计访谈方案过程中的一个知识背景环节。这样的设计是极为巧妙的。从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看,由于是从“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开始,到“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呈现结束,这一维度的达成度是显而易见的;至于“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由于知识结构清晰,主干知识突出,学生应当能较好地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则通过“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这一访谈设计、通过扫盲教育、食指的诗、高考试卷用纸的决定、教师资格

证书(实物)等细节的呈现,通过“中日教育情况的比较”“为什么要考大学”等设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当代中国的热点实现了无障碍沟通,不但使学生不断地形成较高品位的情感体验,更是从深层次上打动了学生的心。总之,经过朱能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出色执教,三维目标得以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达成,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特别是“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处理尤为突出,成为本课的一大亮点。

第三,成功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不但从形式上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之所以在这方面能够成功,主要是通过了以下三个途径:民主与平等基础上的师生对话;问题引导下的对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的研读;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习小组的探究与讨论。实际上,这些方法是老师们常用的,本节课之所以奏效,关键有二,一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师生平等意识;二是对细节的处理与把握。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新情景的创设、问题的设计、呈现方式还是学生答问后的处理,都会对效果产生可特续影响。

第四,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只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同样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生活中的现象与乡土史均是可以充分运用的教学资源。朱能老师在处理本课时,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卡片”等资料。其次是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如“一家三代人都是教师”、教师资格证和自己所在学校的教师年龄构成数据。第三是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如访谈的对象就是学生所熟悉的人;访谈的问题也来源于学生心中的困惑。

第五,充分展示了一位优秀高中历史教师的风采。实际上,上述四个特点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朱能老师是2000年全国高中历史录像课一等奖获得者,2003年又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多年来,他一方面是手不释卷地汲取着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教育与历史领域的最前沿学术成果,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为实现历史学科的神圣使命而在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中探索与开垦,为此而不惜付出与舍弃,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

学风格,教学艺术也在这一背景下逐步走向炉火纯青。这节课,正是他这么多年来执着于历史教学事业的集中体现。

点评人:嘉兴市教育研究院戴加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