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生活与哲学》试题汇总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江苏卷、26).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B.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全国卷I、21).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全国卷III、2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

规律的客观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

③ D.③④

辩证唯物论

1、(北京卷、26).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江苏卷、25).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3、(天津卷、4).天津市蓟州区的郭家沟,东临梨木台、西邻九山顶,以前主要靠种庄稼,村民收入不高。后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精品村建设,请专家对村子进行规划,提升改造农家乐,吸引来大量游客,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沟的成功转型表明:

A.专家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D.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市场需求

4、(海南卷、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海南省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1988年,党中央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批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对推动海南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强调要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紧紧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支持海南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动能。30年来,海南省切实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历史使命,大胆创新、奋勇拼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把海南岛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1)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性原理,说明海南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8分)

答案:意识具有能动性,既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中央关于海南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符合海南发展的实际,反映人民群众期盼,指导海南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海南人民抓住机遇,艰苦奋斗,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全国卷III、2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

④ D.③④

2、(江苏卷、2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3、(江苏卷、28).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4、(天津卷、6).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

认识的

5、(海南卷、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2017年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

②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③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海南卷、2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③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全国卷II、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制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培育“量质提升”稻种的公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1)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有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与发展观

1、(全国卷III、21).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

③ D.③④

2、(北京卷、27).“窗含西的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江苏卷、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4、(江苏卷、29).下列选项与图4漫画《盲目加工》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图4

A.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C.百足之虫,死而不僵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5、(全国卷II、22).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含,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突出,国企改革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节点上,翻开了新篇章。

(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事物,其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会一帆风顺。”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10分)

答案:(10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交的必然结果。国企混改要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急于求成。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国企混改是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

1、(北京卷、24).每年三四月间,居庸关长城附近山花盛放。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中,被称为“开往春大的列车”,吸引了大量踏青的游客,游客的涌入给森林消防和轨道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封山禁入措施,但效果不理想,于是转变思路,变堵为疏,着手规划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这一做法

①履行了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有利于建立良好市场秩序

②自觉运用矛盾观点,创造条件,将风险点转化为共赢点

③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④有利于开发该线路的经济价值,说明文化的力量来自于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江苏卷、30).无人驾驶技术将对未来的交通带来深刻变革。2018年3月,某公司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引发了人们对该技术前景的担忧。不过有专家认为,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材料体现的主要哲理是

A.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全国卷I、22).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全国卷II、21).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