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纲

历史总纲
历史总纲

中古

名解

连续5年的名解都是前两道题基本为中古,07年第一次出题难免不规范,所以中古名解多了一个,往后四年都很稳定,且目前有扩大世界史的趋向,故而更加不会再冒失多出一个。所以按总趋势分析,两道题中分别有一道政治和一道经济。

政治(边疆及内部:军事、法制、政策、官职);经济(内外:对内的经济政策和变革;对外贸易的法令及措施)

名解1

07 西汉(汉武帝、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削藩)推恩令

08 魏晋南北朝(三国、军政、奠定三国鼎立)夷陵之战

09 西汉(汉武帝、经济改革)告缗

10 魏晋南北朝(东晋、军政)北府兵

11 元朝(政治、边疆、管理)宣政院

名解2

07 隋唐五代(五代、经济)于田

08 明朝(晚明,经济)“三饷”的加派

09 清朝(康熙、政治)南书房

10 北宋(经济、王安石变法)青苗法

11 清朝(康熙、经济、闭关政策、对外贸易)十三行

问答/论述/史析

简答1/论述1

07 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隋朝;政治)

08 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及意义(元朝;政治)

09 简述魏晋玄学的产生背景及其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魏晋;文化)

10 论述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国问题(西汉;政治)

11 从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和货币几个方面,论述南宋经济。(南宋;经济)

史析1

07 唐宋明清科举制度的发展(唐宋明清;政治)

08 曹魏的九品中正制(魏晋;政治)

09 北宋官职制度(北宋;政治)

10 清前期的赋税制度和康熙赋税改革(清朝;经济)

11陈平汉朝丞相,考其一段史记,着重在句读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秦末汉初;

经济、社会风俗)

综观看来:

史析和简答论述一起,不会考重叠的朝代,上述中只有两次重叠。

(1)史析1/08 和简答1/09都属于魏晋部分,分别为政治和文化。

(2)史1/07和史1/10,分别考唐宋明清和清朝,这次重叠算是轻微,分别为政治和经济。

南宋时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多年压制而为此有了去年的反弹,所以没有考过的重点仍然是重点中的重点。以上考过的部分会再次考到的概率较小,但是依然需要注意以上朝代的大事记,特别是过往学校历年考试的真题,许多统考题目都是真题的原现。

已考过的朝代:

西汉

试论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变化。(人大2005.见全析P46)

武帝时西汉和匈奴合战关系论述。(兰州大学2004,见全析P63)

论述两汉对西域的经营。(西北大学2006,见全析P8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南农2001,见全析P226)

魏晋

曹魏的屯田制度和影响(北大2006,见全析P39)

评价曹操统一北方。(浙大2001,见全析P76)

试分析“侨置郡县”产生的原因(人大2005.见全析P46)

试论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度变化的原因及意义。(兰州大学2004,见全析P63)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厦大2002,见全析P205)

隋朝

宋代:

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北大2006,见全析P39)

论述宋代商业的发展。(厦大2001,见全析P210)

北宋

就“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效果进行比较。(兰大2003,见全析P70)

论述北宋中期(庆历—熙宁)变法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效果。(厦大2001,见全析P210)

南宋

元代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及元代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制度史上的地位。(北大2006,见全析P39)

试析元代兴衰的历史教训。(厦大2002,见全析P205)

简述元朝的对外关系。(厦大2000,见全析P218)

清朝

简述满洲八旗制度的组织形式及其历史演变。(华东师大2005,见全析P57)

简述清初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及效果。(兰州大学2004,见全析P63)

清朝设置了哪些特别行政区?采取了哪些不同于内地的管理方法?(兰大2003,见全析P70)

简述清代(鸦片战争前)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厦大2001,见全析P210)

简述康熙帝。(厦大2001,见全析P210)

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改革——以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为中心。(浙大2001.见全析P76)

论述唐代、明代、清代的赋役制度(分别指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指出其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南农2001,见全析P226)

未考过的朝代:

西周

周初大分封情况以及对分封制的评议。(北大2006,见全析P39)

简述周初“封邦建国”的大体情况及历史作用。(华东师大2005,见全析P57)论述西周“蕃封建卫”的内容及其影响。(西北大学2006,见全析P81)

春秋战国

春秋

战国

简述“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及主要原因。(兰大2003,见全析P70)

秦朝

Key:秦统一及其历史影响

试论吕不韦对秦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人大2005.见全析P46)

试论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变化。(人大2005.见全析P46)

东汉

论述两汉对西域的经营。(西北大学2006,见全析P81)

南北朝

试分析淝水之战前后南北政权的特点及其变化。(人大2005.见全析P46)

简述南朝“寒人掌机要”的现象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华东师大2005,见全析P57)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厦大2002,见全析P205)

唐朝

试分析唐朝开元天宝盛世形成的原因。(人大2005.见全析P46)

论述唐代、明代、清代的赋役制度(分别指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指出其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南农2001,见全析P226)

明朝

试论张居正改革。(人大2005.见全析P46;厦大2000,见全析P218)

简述明代王守仁的“心学”理论。(华东师大2005,见全析P57)

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改革——以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为中心。(浙大2001.见全析P76)

论述唐代、明代、清代的赋役制度(分别指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指出其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南农2001,见全析P226)

横跨多朝的题:

已考过的题:

试论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变迁及其历史作用。(人大2005.见全析P46)

试论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度变化的原因及意义。(兰州大学2004,见全析P63)

论述唐代、明代、清代的赋役制度(分别指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指出其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南农2001,见全析P226)

未考过的题:

试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人大2005.见全析P46)

论述历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华东师大2005,见全析P57)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赋税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西北大学2006,见全析P81)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南农2001,P226)

1.答题卡上有个“历史学基础”的选项,须用2B铅笔涂黑;未涂可能会导致选择题不计入总分,但必然导致考后心情沮丧。

2.合理分配时间,切忌在某一题上花费过多时间;参考时间进度:单选(含涂卡)15分钟,名解45分钟,材料50分钟,论述题70分钟。

读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心得.

读《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心得 《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西方流行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与风 格。读了这本书后,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中国流行音乐的每一个时期 都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上海时期”流行音乐(1937年——1949年) 中国流行音乐于20世纪20年代发源于上海,是在中国传统民间小调和地方戏曲的基础上, 吸收了美国爵士乐、百老汇歌舞剧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发展起来的。 上海,由于受到西方殖民文化的影响,和中国其他城市相比,具有极为特殊的位置。“鸦片战争”后,美、英、法先后在上海划定租界。在这80年间,上海慢慢地呈现出了资本主义商 业化都市的特征,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和主要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到了20世纪20年代,它以基本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面貌。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上海市 民的文化生活中开始流露出了对流行音乐的需求。因此,流行音乐开始在中国最早的国际化 大都市——上海,产生了萌芽。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因为上海是租界之地,租界之外的外国人以及沪宁、沪杭铁路沿线 的大地主、大富豪为了躲避战火,都涌进了上海租界,使得这里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消费需求空前增长。租界内的旅馆、电影院、茶楼、舞厅迅速呈现出了生意兴隆的局面,促 使娱乐业迅速发展,这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此时流行音乐虽然受到广大老 百姓的喜爱,但是在那个面临亡国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它脱离了社会大环境,显得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点格格不入,遭到了很多进步人士的批评与指责,于是中国流行音乐便从此带上 了“靡靡之音”的帽子。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了上海的“公共租界”上海沦陷。“汪伪政权”接管上海,为了麻痹老百姓的“抗日”精神,“靡靡之音”的流行音乐开始充当了“麻药”角色,而在沦陷区 的百姓为了躲避危险、暂时逃避社会紧张感,流行音乐成了他们发泄苦闷的重要载体,因此流行音乐在“沦陷”的上海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成都历史文化探源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说:“welcome to china′s china”,翻译过来是:“欢迎体验最中国的原真生活,欢迎体验最原真的生活中国。”把这句话再演绎一下就是:“成都,最中国。宽窄巷子,最成都。”成都是生活中国最原真的标本,宽窄巷子是成都生活最原真的标本,是少城绝版的缩影。这有它的根,有历史的渊源,有文化的根底。中华文明有上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有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有5000年以上文明古国的历史。作为中华文明中一种有特色的地域文明,成都有4500年以上的城市文明,三千年城址不迁,二千五百年城名不变,这在世界历史都市之林中也是仅见的。所以,成都是生活中国的历史标本,宽窄巷子街区则是现实的样板,所以,“最中国”。我就从这个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底讲起,以“老”字开篇。 “老”字开篇 若说上海可贵的是新天地,那么,成都可贵的是老天地。少城是成都的老天地,宽窄巷子是绝版的少城,绝版少城是成都老天地的绝版。上海的石库门和成都的少城都有中外或东西融合、与时偕行的因素,不同的是:石库门的新是时尚的,也是近代的。少城的老是历史的,也是潮流的。 从外观看,宽巷子有些窄,窄巷子反而有些宽,错位视觉宛若人生舞台: 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 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 逍遥安逸,慢游闲散,行云流水,顺其自然的生活享受和生活态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仙源故乡人居环境的神韵。 大自然给了“天府之国”生活方式特殊的优遇和优惠,这优惠也是蜀人的智慧和奋斗长期勤勉的结果。大自然也给“天府之国”带来灾难,灾难考验着蜀人乐观、不屈,抗争的英雄精神,考验着蜀人“天地之间人为贵,生命至上”的传统精神家园。他们把“5〃12”大地震,看作不过是自然之神开的大玩笑,蜀

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天花的流行历史

天花的流行历史 一.全球天花流行史 天花是一种古老而又猖獗的疾病,推测可能出现在公元前一万年正值人类从游牧生活转为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时代。至20世纪,天花至少造成全球3亿多人死亡。 有文字可考的天花瘟疫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印度,由印度传入中国、日本、欧洲和北非(公元700年),再由北非传至加勒比(公元1518年)、墨西哥(公元1520年)、秘鲁(公元1524年);此间,中北非洲将天花传到巴西(公元1555年)和北美(公元1617年);印度在公元1713年将天花传到南部非洲;欧洲则在公元1789年将天花传到澳洲。中国葛洪在《肘后方》中曾记载了公元256-313年间典型天花瘟疫肆掠中国的情景。上述天花传播路线图,明显地提示了天花在人类中的流行与其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增加相伴随。天花从非洲传至美洲与贩卖黑奴相关,从欧洲传至澳洲与其殖民活动相关,印度最早与中国的交往可能是天花传入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的原因。 天花曾是历史上的超级武器。公元570年,阿比西尼亚的军队攻打阿拉伯圣地麦加,由于军队中天花流行而全军覆没。公元1520年,500人的西班牙军队入侵墨西哥,在墨西哥军队英勇抵抗胜利再望时,天花因一个感染的黑奴水手在毫无免疫力的印第安人中间疯狂流行,300多万印第安人死于天花,西班牙因此征服了墨西哥。一些国家的要人也未幸免天花:英国女王玛丽于1694年32岁时死于天花,法国国王约瑟夫一世和路易十五、俄国沙皇彼得二世、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等均死于天花。公元17至18世纪,天花曾在世界上大流行,仅在欧洲,每年有40万人死于天花,感染者三分之一致盲;1853年,夏威夷当地居民80%死于天花;1903年,天花使南美卡亚波部族几乎全部灭绝,15年后生存者仅剩500余人。 二.人类消灭天花的历程 在与天花长期不懈的斗争中,勤劳聪明的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首先发明了把轻型天花病人痘疱液经鼻少量接种正常人,使接种者仅得轻型天花而不得严重天花的方法,当时称为“人痘”。这种方法使当时天花30%以上的病死率降到了2%以下。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疫苗接种史。此后,种“人痘”的方法传至欧洲,并有多处文字记载被广泛使用。1729年天花在欧洲流行时,威尔士公主给自己3岁女儿种了“人痘”,不久王室成员全都种了“痘”。欧洲各地医生曾到英国皇家学会学习种“痘”技术。此技术随后也在美洲逐步推行起来。1777年,乔治×华盛顾命令全体军队都种“痘”,种“人痘”的方法,在人类预防控制天花流行的斗争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群免疫力的增加,2%左右的死亡率虽比自然感染天花30%的死亡率减少了很多,但还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观察到感染过牛痘(在人中只产生局部痘疱)的挤奶女工很少感染天花,由于牛痘疱与天花痘疱很象,詹纳怀疑是否感染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于是他将牛痘痘疱液给人接种,并发现在用天花病毒攻击时,接种者都没有发生天花。两年后(1798年),詹纳的文章公开发表。这是人类在预防天花中,第一次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证明给人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实际上也是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历史中第一次科学证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此开创了疫苗学研究的新时代。

石狮传统历史文化探源教案

课题石狮传统历史文化探源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石狮历史文化,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说:让学生的把爱乡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 (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石狮的哪些历史呢?谁知道,我们请他来介绍一下。 学生发言 (二) 1 坐标为北纬24°39′-24°49′,东经118°35′-118°48′。面积189.2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2006年)。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族、满族、畲族等少数民族,通闽南方言。 2、让生说说石狮都有什么特产? 学生发言 3、相传隋代此处有一风穴,故名凤里,后建凤里庵,建有石亭,旁立一对石狮,名为石狮亭,商旅往来,以石狮为标记,久之遂成惯称。 1942年设石狮镇,属晋江县。1949年9月2日解放。1987年12月17日,析晋江县石狮、蚶江、永宁3个镇和祥芝乡,置石狮市,由泉州市代管。1988年9月30日石狮市正式成立。 唐武德元年(618年),石狮境内行政区域属建州南安县。开元六年(718

年),析南安东南地置晋江县,石狮境域属泉州晋江县。宋初,石狮境域属平海军晋江县,后属泉州晋江县。元代,属泉州路(一度改称泉州府)晋江县。明代,石狮境域属泉州府晋江县。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增设晋江县石狮分县。以晋江县贴堂县丞驻石狮街,代管安海。乾隆三十五年,石狮县丞移驻安海旧通判署,嗣后,改设安海分县,石狮一带事务仍归晋江县处理。清代,石狮境域属泉州府晋江县。民国元年,石狮境域属南路道晋江县。民国三年,属厦门道晋江县。民国十六年,属福建省晋江县。民国廿三年7月,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晋江县。民国廿四年10月,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晋江县。1949年9月,石狮境域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晋江县。1980年1月,属晋江地区晋江县。1986年1月,属泉州市晋江县。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石狮由镇升格为省辖县级市,并作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共研式”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自读 课文,建构知识——质疑问难,合作共享——拓展探究,深化主题——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本环节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走进相关历史阶段。这种情境的 设置或通过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地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或利用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相应的课 件;或通过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好奇”地进入课文;或通过出示材料,联系实际, 利用联系法链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境化、经验化,巧妙地将问题 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萌生问题和想法。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强拉硬扯,牵强附会。②情境不宜太长,能起到潜移默化最好,切忌拖泥带水,费时太多,喧宾夺主。 2、自读课文,建构知识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法。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此时应指导学生读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 工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 文字与图片等各种补充资料,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有重点地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历史时间、人物、 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 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最后,根据自己读书的结果,找出自己的质疑点。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学生自读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粗读和 细读相结合,能充分理解课本插图、图表及补充史料的作用。勾画知识点内容应抓住关键词句,切忌对 课文基本内容全圈全画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有针对性,且最好一次性交代完毕,切忌随意打断学生读书的思路。③对学生所列提纲不要强求一律,不要求全责备。④对于起始年级的授课,教师可以列出其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

中国历史主要朝代名称探源

中国历史主要朝代名称探源 江西/邓夏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众多重要的朝代,各朝代名称彰显了该朝代历史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特点。纵观中国古代史上的主要朝代,其名称溯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根据建立者或其祖先的居住地,或其祖先为该地区首领或领袖人物而确定,侧重于建立者或其祖先发迹的空间特点。例如: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因其祖先禹是夏后氏部落领袖而得名;公元前1600,汤定国号为商,是因汤的始祖曾居住在商,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所以商又称殷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是因其祖先曾居住在周,周又分西周和东周;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因其本人曾是后周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故取“宋”为国名,宋又分北宋和南宋。 2. 由王朝建立者或其祖先所袭封的爵位或官职而得名的,侧重于朝代建立者或其祖先初始的政治地位特点。例如:公元前220年,汉王刘邦打败楚王项羽,取得楚汉战争胜利的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25年,西汉的皇族远支刘秀重建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因司马炎父司马昭曾被曹魏封为晋公,故取

“晋”为名,晋又分西晋和东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因其父杨忠辅佐宇文泰建周有功而被封为隋国公,杨坚又承袭父爵,故取“隋”为国名。 3. 依据王朝建立者所辖地区的历史名称而命名,侧重于朝代建立者统治区历史悠久的特点。例如:221年,刘备在成都建蜀,因刘备系东汉皇族远支,为复兴汉室,仍以汉为国号,而成都一带古为蜀地,故史称蜀汉;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吴王,所辖苏南和浙江旧属吴国领地,229年,孙权正式称帝时定国号为吴,史称东吴、孙吴。 4. 取自古书某名句,以图吉利而得名的。例如:1271年,忽必烈正式改国号为元,《易经》中有“大哉乾元”的名句,“大元”意即“大的开始”,元朝后来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疆域最广阔的朝代。 5. 袭其旧号,或为防止以旧王朝作号召,或减少某种隔阂、误会而命名。例如:元末农民起义中韩山童、刘福通为发动群众进行抗元斗争,宣扬“明王出世”,韩世童的儿子韩林儿被刘福通等立为小明王,统帅各支红巾军;红巾军将领朱元璋羽翼丰满后,1366年派人在瓜步江中沉杀了小明王,1368年,朱元璋称帝时承袭其名,曰”明”。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金政权,后改称后金是为了与1115年阿骨打建立的金相区别,以消除汉族人民对金朝厌恶、反感、复仇心理,减少南下入主中原的阻力;1636年,皇太极改金

流行音乐发展史考试资料

世界流行音乐种类: 1、爵士乐 爵士乐是19世纪末在新奥尔良首先发展起来的。爵士乐形成的主要来源是布鲁斯和拉格泰姆。布鲁斯的原意是哀怨、忧郁之意,是从黑人的劳动号子演变而来,大部分的布鲁斯的歌词内容是以反映黑人的生活为主。 代表作《兰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2、廷潘胡同歌曲 19世纪末在美国纽约市第28街(第5大道与百老汇之间)集中了许多音乐出版公司,各公司都有推销员整天在那里弹琴吸引顾客,琴声就像敲击洋铁盘子似的,“廷潘”胡同由此而得名。廷潘胡同在美国一度成了流行音乐的集中地,也形成了流行音乐兴盛的一个时代,一种音乐风格的象征。 代表作《白色圣诞》(White Christmas);科尔·波特(Cole Porter,1891~1964),代表作品有《白天与黑夜》(Night and Day) 3、乡村音乐 乡村音乐最早叫山区音乐,这种音乐形式的形成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南方各州农业地区。它是英国移民流传下来的,自然也就带有许多英国民歌的风格。后来又受到其他民族音乐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流行全美国,被称作为乡村音乐。 代表作外文歌曲- 美国乡村音乐- 草帽歌 美国乡村音乐(经典)- 外文歌曲- 欧美经典篇- 昨日重现-yesterday once more 美国乡村音乐-love is blue(爱是忧郁) 4、摇滚乐 50年代开始流行音乐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摇滚乐的主要音乐风格是黑人音乐与南方白人的乡村音乐的融合。其形式以歌唱为主,音乐用电吉它、萨克斯、电贝司、键盘乐以及爵士鼓伴奏 代表作The Beatles披头士--From Me to You The Beatles披头士--Ob-La-Di, Ob-La-Da AC DC乐队--You Shook Me All Night Long Anti-Flag乐队--Punks in vegas 5.Hip-Hop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创于纽约的穷困工薪阶级的黑人民族中。它汇集了非洲音乐、美洲音乐和艺术文化。Hip-Hop是一种由多种元素构成的街头文化的总称,它包括音乐、舞蹈、说唱、DJ技术、服饰、涂鸦等。在创始之初,Hip-Hop文化由四大元素组成:DJ、MC、StreetDance、Graffiti。这一时期的Hip-Hop称之为Old School Hip-Hop。 代表作WITHOUT ME BUSSINESS 6.R&B

古代敦煌舞蹈之历史探源

兰台世界2012·9月上旬 20世纪70年代之前,敦煌舞蹈在任何历史文献中都未有相关记录,也没有敦煌舞蹈这个名称。直到敦煌壁画被考古学家发现,壁画上众多舞蹈形态为现代舞蹈艺术家们研究中国舞蹈的历史起源与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更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灵感与启发,在现代舞台上创作复活敦煌舞蹈。敦煌舞蹈由内而外、以舞说情,以古代乐舞为原型和基础,结合现代舞元素,既反映了敦煌壁画上的原始舞姿,又具有现代舞的艺术效果,可谓穿越古今、绝妙无比。本文拟对古代敦煌舞蹈进行历史探源,从中探析敦煌舞蹈的形态特征与艺术特色,再现这一古老而现代、优美、华丽的舞蹈艺术形象[1]1。 一、古代敦煌舞蹈的文化、艺术渊源敦煌舞蹈顾名思义与敦煌莫高窟有莫大的关系。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朝,是当今世界洞窟艺术中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历史 最悠久的宝库。其中已被发现和修复的敦煌壁画记录了从汉唐至明清的人间百态,令人 眼花缭乱、流连忘返。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聚宝盆。敦煌莫高窟中几乎每一个洞窟内均有壁画,而其中大部分壁画都有舞蹈形象。它们惟妙惟肖、千姿百态,中国舞蹈史自汉唐以来的发展演变历程在敦煌壁画中如画卷般娓娓道来。因此,对中国舞蹈史来说,敦煌壁画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敦煌舞蹈的文化渊源。 古代敦煌舞蹈是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古典舞是历代舞蹈表演者和创作者经过长年累月对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和民族舞蹈的创作、提炼、加工、整理和实践检验,形成和流传于世的舞蹈典范。通 常而言,世界各地的古典舞都具有程式严谨、动作规范、技巧高超等特点。除此之外,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古典舞还具有反映各个国家和民族特色的风格特点。中国的古典舞,以汉民族为例,其舞蹈姿态绝大多数寄生于戏曲舞 蹈之中。在出土或被发现的大量古代雕塑、壁画、石砖、陶器、绘画等文物中,汉族古典舞的造型与姿态随处可见。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生代的舞蹈艺术家们在考古研究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对中国古典舞进行挖掘整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完成了中国古典舞教材的编 撰工作,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古典舞蹈 表演者和创作者。他们的舞蹈作品技艺高超、刚柔并济、圆润细腻、情景融汇,颇具精气神完美合一的艺术感染力和手、眼、身、法、步高度协调的艺术表现力。 如前所述,中国古典舞是在传统民间舞蹈和民族舞蹈基础上经过更加细腻的艺术加工发展而来。它寄生又跳出了传统中国戏 曲的规范范围,按照舞蹈本来的艺术特性,根据舞蹈特有的审美要求与标准,将舞蹈在戏曲中的技术性内涵变换为舞蹈艺术内涵。除了戏曲艺术,武术也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渊源。例如敦煌壁画中画师们刻画了许多神韵各异、体态优美、造型独特的女性飞天姿态,飞天即源自武术中的想象和动作。许多艺术史专家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舞蹈形象视为最高的敦煌艺术成就。飞天作为敦煌舞蹈的主要 艺术形象,使敦煌舞蹈成为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古代敦煌舞蹈的艺 术渊源在一定程度上即是中国古典舞的艺 术渊源。二、古代敦煌舞蹈与汉唐舞蹈的渊源 从春秋楚舞继承发展而来的汉代舞蹈,以细腰、长袖、折腰、翘袖等当时顶尖技术动作著称。直到今天,细腰、长袖、折腰、翘袖等舞蹈动作依然常见,它们使舞姿更为曼妙,也构成了汉代舞蹈的两个最为主要的特征:一是舞袖。今天所谓的长袖善舞即是源自汉代舞蹈。汉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对舞袖都有着特别的钟爱和喜好。二是扭腰。作为人身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枢纽部位,腰部随节奏变化的舞动,既带动了上半身,又舞动了下肢。汉代舞蹈中的扭腰可以左右倾折,也可以前俯后仰,其善变丰盈的特点加上舞蹈演员们不同 圆曲线条的体态使她们婀娜多姿、引人入胜。汉代舞蹈中的舞袖与扭腰不仅显现出舞者在舞台上的秀美,而且纤腰长袖、翘袖撅臀的她们将S形身形姿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唐代是中国数千年封建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唐代舞蹈艺术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也受益匪浅,成为后世历朝历代所膜拜的时代艺术。唐代舞蹈在继承汉代舞蹈精华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新的、反映唐代文化艺术深厚实力的表演形式。众所周知,唐代是以女性的体胖为美,美女的标准是丰腴、丰满和富态。唐代舞蹈表演者们惯用歪头、出胯、冲身等技术动作, 构成了三道弯体态,形成了舞者们曼妙的S形曲线。在舞蹈表演过程当中,表演者们一般不会将手部暴露出来,从而保持了华丽、自成一体的舞衣的整体感和圆润感。舞衣随着舞者的摆动而形成飘逸的弧度,更为舞蹈表演增加了些许美感。唐代舞蹈空前繁荣,是各阶层喜闻乐见、普及广泛的艺术 表演形式和娱乐活动。 敦煌舞蹈继承和发扬了汉唐舞蹈的特色,成为敦煌艺术中不可分割的宝贵部分。敦煌舞蹈较为经典的舞姿即是汉唐舞蹈中都十分注重的S形姿态。在《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大型舞蹈剧中,创作人员基本都是依据敦煌壁画中S形姿态的细节来加工、提炼,最后再现的。此外,创作人员还依据敦煌壁画创作出静态含蓄的不动乐舞造型,于情感嫁接和延续中寻觅流畅淑美、自然平和、流动自如的具有十足艺术表现力的舞姿动作和连接流线。《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舞蹈剧在创作人员的编排下,融入了现代人的真情实感,将敦煌壁画上静止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凸显敦煌舞蹈倾、拧、斜、曲的流动韵律和表演风格[2]131。 三、古代敦煌舞蹈形态特征与艺术特色古代敦煌舞蹈是现代敦煌舞蹈的前生,是源自敦煌壁画和彩塑中历朝历代的舞蹈造 型, 它们后来被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提炼、加工、编排,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舞蹈艺术形式。敦煌舞蹈极具异域风情,它的诸多舞蹈元素来自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繁荣时期的中外融合。绝大多数敦煌舞蹈研究者和敦煌舞蹈艺术家认为,敦煌舞蹈所反映的敦煌壁画上的舞姿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是飞天;第二是唐代经变画;第三是金刚力士与天王,即阳刚硬朗的男性舞蹈;第四是北凉至北周的伎乐天;第五是世俗舞蹈,即市井街头流行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舞蹈;第六是莲花童子,即儿童舞蹈;第七是彩塑菩萨,即是以佛教中的菩 萨造型为舞者的舞蹈。敦煌壁画和敦煌彩塑 作为敦煌莫高窟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它古代敦煌舞蹈之历史探源 □易 辛 案博览 档Dang'anBolan 66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摇滚乐世纪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通俗音乐。它是美国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结合,是“二战”以后美国流行音乐占据国际市场的重要品种之一。作为西方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体裁,摇滚乐不仅自身延伸出了众多分支,如民谣摇滚、迷惑摇滚、硬摇滚、艺术摇滚、重金属、朋克等,同时还对其它流行音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索尔、放克、雷鬼音乐、迪斯科、说唱乐等音乐中,都能明显地看到摇滚乐的影子。 在摇滚流行音乐史上,猫王、披头士乐队、和迈克尔、杰克逊是广阔天幕上的三颗熠熠闪耀的巨星,他们以其巨大的音乐魅力产生的影响力影响着流行音乐的发展,给人类心灵中注入了斑斓的色彩和超越时代的灵魂之美。 一. 猫王,披头士,音乐风格的异同及对流行乐发展的影响。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绰号“猫王”。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曲风,强烈的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给世界大众打开了摇滚音乐的大门,使摇滚成为国际化的语言,为流行音乐多样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披头士乐队”表演风格泼辣,放荡不羁。在音乐创作技法上,“披头士”打破传统摇滚乐单一的/节拍,扩充到各种节拍,有时还混合使用:在节奏处理上善于运用各种时值的节奏连音来改变节拍单位固有的时值,使节奏变得更为生动;在曲式结构上,他们创造了由不同段落的对比组合而建立起的庞大的、变化丰富而又高度统一的曲式结构;在和弦运用上,他们突破“自然音和弦”为主的传统,广泛应用了各种类型的“变体和弦”;在音色上善于运用人声的变化,主唱约翰·列农和保罗·麦卡特尼的演唱音色都富于变化,有时还加入各种自然的音响。“披头士”在音乐技法上的创新,对当时和后来的摇滚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被公认为摇滚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乐队”。 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是一名在世界各地极具影响力的流行音乐歌手、作曲家、作词家、舞蹈家、演员、导演、唱片制作人、慈善家、时尚引领者,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是流行乐和流行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是出色的音乐全才,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不仅突破了种族界限,打破了白人垄断流行音乐界,把当时还处于亚文化黑人音乐推向主流。他独特的音色、声音、唱腔、舞蹈,向世界各地延伸,打破了文化、种族、经济、时代的隔阂,激励与影响了无数流行、摇滚、、艺术家。他开创了现代,把音乐视频从宣传工具转换成一种带有音乐故事情节的艺术表达形式。作为现代音乐的创始人与里程碑。

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14-08-22T11:20:15.670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6月总第154期供稿作者:刘凤华 [导读] 但传统教学观念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已不适应现代教学。 刘凤华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化龙初中262721 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追求的目标。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的现象,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一直是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情趣化、教学策略创新化四个方面谈谈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途径。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由、快乐地学习。但传统教学观念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已不适应现代教学。这就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涛涛不绝地讲解,学生则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宽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更新教师对学生的观念。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尊心强,想得到教师、同学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深入了解学生。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探索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最后,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属于过去,是不能更改的,学习历史只有死记硬背,所以课堂上没有必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考试前突击背背就行了。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索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课堂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践表明,教学内容越与学生的认知接近,教学效果就会越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也就越快。所以,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找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 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识。历史知识是过去式的,但教学内容的呈现则可以活化。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会使教学内容更显丰富、生动。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识,这样历史教学就不再枯燥无味。如教学“社会生活的变化”时,生活中学生接触到很多交通工具,但这些交通工具对社会生活影响是怎样的,可能不太了解。所以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了解交通工具发展史,也可以了解交通工具是如何影响社会生活的,也能拿交通工具的过去与现在的影响进行对比,从而深刻理解交通工具的重要性。其次,除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识外,还可以结合本土历史进行教学。每个地方的发展都有独特的内容,很多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地名的历史来历、风景名胜的来历等。教学中加入这些本土资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情趣化 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这方面的工作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使教学过程情趣化。 首先,借助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初中生活泼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游戏具有愉悦、启善的功能。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启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讲故事、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编排历史短剧、创设情境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其次,教师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精彩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知识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还包括与内容相关的课外历史知识,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枯燥、单调的课本历史知识。当然,引入课外历史知识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多角度了解那段历史,拓宽学生视野。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情景性和激发性,用精彩的语言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过程情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策略创新化 历史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借助多媒体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信息量大、动态感强、形象生动等优势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使历史课堂教学步入新天地,给人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善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动起来,还要让历史人物动起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香港与澳门的回归”时,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香港与澳门被列强侵占的经过,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了解港澳回归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教给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了教给学生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找到突破口,整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高中历史—世界各国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世界各国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了解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初――基础 内容:a废除债务奴隶制为自由民(平民与贵族);b按财产划分居民为四等级 意义:废除氏族残余,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形成 内容:a 划定10个行政选区取代氏族关系;b 设立500人会议;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d 陶片放逐法。意义: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 、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六世纪―黄金时期(鼎盛) 内容:a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 b 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c 500人会议通过抽签组成并“轮值”执政; d 陪审法庭形成,主司法、监督; e 十将军委员会权力扩大:(军政大权); f 公职津贴制度、观剧津贴。意义: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罗马法形成过程:产生-发展―形成 A.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B.发展阶段:公民法:前3世纪之前,仅仅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万民法:罗马帝国内部所有自由民的法律(国际法) 5、了解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a 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为统治者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b它维护奴隶制,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巩固基础。c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平等权利,具有一定民主性。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 ①标志:1689 《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内容:a、不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征税、拥有常备军 b、议会定期召开、议员活动自由。 ③意义:通过限制王权以保证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统治) 2、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权利:对议会负责、控制立法程序;首相:下院多数党领袖(首相)--行政权3、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立法权--国会(参议院+众议院);行政权--总统(元首、军、政首脑)4年一届;司法权-联邦法院 4、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利结构(阅读111页图示) 5、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5--1941) 行政权--总统、7年、连任(两院联席议会选出);立法权-两院制议会:(众议院-普选、参议院 9年-间选);内阁-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 6、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1年 ①、联邦制的君主国家: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内阁首脑: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②、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部编版2019历史】探源中华文明学案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 欧阳遇中学李彩霞【课标要求】 【学习任务一】:课前预习课文,完成课文思维导图 【学习任务二】:研读史料,完成重点探究 探究主题一:猿与早期人类的故事 经过多少万年之久的努力,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了,于是人就和猿区别了开来,于是音节分明的语言的发展和头脑的巨大发展的基础就奠定了,这就使得人和猿之间的鸿沟从此成为不可逾越的了。——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在半坡遗址的许多窑穴、房屋和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在河姆渡遗址还有大量石斧、骨耜猪纹陶器等工具。 问题:1、模拟猿到人直立行走的历程,思考原始人通过“劳动”相继制造或使用了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在从猿至人的转变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有什么进步性? 探究主题二:关于文明曙光的故事 众说纷纭说“文明” 人类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拼音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拉克洪认为不论任何文化只要具备了下列三项因素中的两项,就是一个古代文明。这三项标准是:1.有高墙围绕的城市,城市居民不少于5000人;2.文字;3.复杂的礼仪中心。 《朗曼当代英语词典》“civilization”词条下有四种解释,其中第一条的意思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它具有高水平的艺术、宗教、科学、政府及文字等。 以上是思想家哲学家人类学家对于文明出现的标志的看法,一般认为,文明的出现有物质、政治制度、精神文化发展三个方面的表现,即在物质领域出现农耕文明、城市;在政治方面出现阶级、制度、国家;在精神领域出现文字、艺术。文化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中国科学家对中华文明的起源进行了探索。 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一“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又一项由国家大力鼓励扶持的重大科研项目,其主旨是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不仅关系着中国文明史的课题研究,也关乎着世界文明史的课题研究。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两支分布南北的典型的考古学文化,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目前,专家对这两个文化遗址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挖掘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世界历史上各国面积排名

世界历史上各国面积排名(从古到今的顺序)一,公元前2000年。1,古巴伦比王国,面积350万平方千米。2,古埃及,面积310万平方千米。3,古印度,面积300万平方千米。4,古希腊,面积240 万平方千米。5,夏朝,面积210万平方千米。6,古意大利,面积180万平方千米。7,古法国,面积160万平方千米。8,古美国,面积120万平方千米。9,古俄国,面积102万平方千米。10,古英国,面积100万平方千米。二,公元前1300年。1,商朝,面积320万平方千米。2,古埃及,面积290万平方千米。3,古巴伦比王国,面积281万平方千米。4,古印度,面积276万平方千米。5,古法国,面积267万平方千米。6,古英国,面积217万平方千米。7,古希腊,面积203万平方千米。8,古意大利,面积189万平方千米。9,古俄国,面积160万平方千米。10,古美国,面积111万平方千米。三,公元前1000年。1,周朝,面积340万平方千米。2,古印度,面积301万平方千米。3,古埃及,面积266万平方千米。4,古巴伦比王国,面积255万平方千米。5,古英国,面积243 万平方千米。6,古意大利,面积241万平方千米。7,古法国,面积220万平方千米。8,古俄国,面积216万平方千米。9,古希腊,202万平方千米。10,古美国,面积142万平方千米。四,公元前213年。1,秦朝,面积360万平方千米。2,古印度,面积312万平方千米。3,古埃及,面积309万平方千米。4,古俄国308万平方千米。5,古意大利,面积296万平方千米。6,古英国,面积287万平方千米。7,古法国,面积270万平方千米。8,古希腊,面积191万平方千米。9,古俄国,面积183万平方千米。10,古美国,面积150万平方千米。五,公元前40年。1,汉朝,面积666万平方千米。2,古意大利,面积397万平方千米。3,古印度,面积313万平方千米。4,古美国,面积306万平方千米。5,古俄国,面积298万平方千米。6,古英国,面积289万平方千米。7,古德国,面积260万平方千米。8,古俄国,面积231万平方千米。9,古法国,面积181万平方千米。10,古日本,面积110万平方千米。六,公元605年。1,隋朝,面积840万平方千米。2,古印度,面积307万平方千米。3,古美国,面积279万平方千米。4,古巴西,面积268万平方千米。5,古英国,面积254万平方千米。6,古法国,面积240万平方千米。7,古俄国,面积231万平方千米。8,古德国,面积230万平方千米。9,古以色列,面积221万平方千米。10,古葡萄牙,面积220万平方千米。七,公元820年。1,唐朝,面积800万平方千米。2,古美国,面积278万平方千米。3,古法国,面积269万平方千米。4,古巴西,面积251万平方千米。5,古德国,面积250万平方千米。6,古英国,面积199万平方千米。7,古俄国,面积186万平方千米。8,古以色列,面积171万平方千米。9,古日本,面积164万平方千米。10,古葡萄牙,面积157 万平方千米。八,公元1000年。1,宋朝,面积460万平方千米。2,古英国,面积396万平方千米。3,古法国,面积335万平方千米。4,古俄国,面积298万平方千米。5,古德国,面积282万平方千米。6,古美国,面积280万平方千米。7,古日本,面积180万平方千米。8,古巴西,面积170万平方千米。9,古葡萄牙,面积160万平方千米。10,古以色列,面积156万平方千米。九,公元1310年。1,元朝,面积2500万平方千米。2,古法国,面积400万平方千米。3,古英国,面积381万平方千米。4,古德国,面积380万平方千米。5,古俄国,面积330万平方千米。6,古日本,面积210万平方千米。7,古美国,面积200万平方千米。8,古巴西,面积151万平方千米。9,古葡萄牙,面积141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