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语言文化观及20世纪印第安语言政策论文

美国语言文化观及20世纪印第安语言政策论文
美国语言文化观及20世纪印第安语言政策论文

美国语言文化观及20世纪印第安语言政策[摘要] 作为美洲的原著民,北美印地安人有着丰富的语言文化,然而,自欧洲人进入美洲以来,大约有一半的印第安语已经灭亡,幸存的一半也在逐步消亡。这和美国长期以来所采取的以“同化”为目的的印第安语言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美国语言政策的源头就是以“语言一致性”为核心的欧洲语言文化观。

[关键词] 美国印第安语言政策语言文化观 20世

作为美洲的原著民,北美印地安人有着丰富的语言文化,他们大约有2000-2500种语言,然而,自欧洲人进入美洲到20世纪下半叶,大约有一半的印第安语已经灭亡,幸存的一半也在逐步消亡。这和美国长期以来所采取的以“同化”为目的的印第安语言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美国的印第安语言政策的理念是从欧洲文化中盛行的“语言中心主义”语言文化观发展而来的。正如斯切夫曼所说:美国的语言文化是一种“具有强大吞噬力”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美国社会的语言格局,左右美国的语言政策。因此,要理解美国的印第安语言政策就必须先对美国的语言文化观有所了解。

一、美国的语言文化观

1、单语观

《圣经·创世纪》里有一则关于“巴别塔”的传说:那时,地球上的人类只有一种语言,说一种话,然而,“贪婪”的人类利用语言相通这一便利,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准备建造“通天塔”。为

语言与文化 论文(英文)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bstract: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also different languag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onal.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of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e have a great impact on language, that is culture conditioning. Knowing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can help our communication. Instead, it will cause many communicative barrier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example to explain it’s impact o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摘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文化对语言也有制约作用。了解语言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的交际。相反地,缺乏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必然会导致交际障碍。本文列举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这种关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key words: language, cultures,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关键词:语言,文化,关系,交际 1. Introduction As we all know that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also different languag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onal.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of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e have a great impact on language, that is culture conditioning. Languag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ll human activity. It’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social life of human. You can not imagine the world would be without language. Nevertheless, the phenomenon of human language is so mystical that people do not acquaint it entirely so far.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life and national spirit. In other words, culture is the genetic code of difference among the various nation, country and region. Every country has its own culture formation and individuality. This special 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affinity and cohesion of a country. For this reason, we must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culture of the various nation, country and region, keep variety of our global cultur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1). Language is part of culture. Like other cultural phenomenon, language is also a social phenomenon, it occurr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society, and develop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language is with nationality,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ften have different languages; Language is also human creation.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spiritual wealth of human society .We can say that language has all the attributes of culture, so language is also a kind of culture, one of the many cultural phenomenons. The human language is not only an integral part of culture, and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2).Language is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e. Although language is part of culture, other cultural phenomenon generally can't exist being independent from language. Only through language, culture can be preserved, extended and spread.

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初中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不仅要掌握语音是、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和熟识使用该语种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更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故此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我们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所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更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所以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没有这些的深入认识,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进行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 有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There os a will, there is a way"------ 等等。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主要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表明: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突出表现在词汇理解、阅读理解和表达方式等方面,主要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和肢体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克服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不良影响的主要途径和策略如下:第一,熟悉中西文化差异;第二,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第三,转变传统思维方式。 标签:文化差异;英语学习;中国文化;西方文化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ae9334808.html,ki.1672-3198.2016.16.07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地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而语言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主要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以期为中国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影响的表现 词汇理解上,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在宗教信仰、神话传说、风俗习惯方面,许多西方国家都有着其本土文化的特色。例如:西方国家将dog 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用“Love me,love m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等来表达对狗的喜爱。对比看来,中国却用“累成狗”、“看门狗”等来表示贬义。还有Cheesecake汉译为“奶酪蛋糕”,在西方却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汉译为“牛肉蛋糕”,在西方却指男性健美照;Black tea汉译为黑茶,在西方却指红茶,等等这些,在汉语翻译中都给英语学习者们带来了不少困扰。汉语中雨后春笋在英译中却是“spring up like mushrooms”,多如牛毛在英译中却是“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商业中“in the red”,不是盈利,相反却表示亏损、负债。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词意相反的翻译,却因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不同层次的影响。 阅读理解上,笔者指出:学习词汇是为了习得词组,学习词组是为了连成句子,学习句子是为了练就段落,学习段落是为了组合成一篇完美的文章。文章几乎涉及到了所有英语类知识,英语基础正是体现在每一篇文章的理解之上。实践表明,在英语文章阅读上,掌握词汇量是难点,而中西文化意识更是重难点。文章从头读到尾,却不能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核心观念,找不到文章的中心主题,导致对文章不理解,心情烦躁,题目难做,甚至放弃习题。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会。譬如:在第三版《综合英语教程》中第五单元标题“Is my team ploughing”,见此,大家第一感觉就会翻译成“我的团队努力(耕作)吗”或者其他,但是编者想表达意思的却是“我的马队是否在犁耕”,联系了 A.E.Housman 的诗歌题目,重点讲述的是“生死”,旨在表达作者告诫世人“Live in the present and cherish what we have”。翻译上的差异,导致我们对本单元的主题产生误导,甚至不理解文章大意。由此可见,对西方文化知识的缺乏会极大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论文

学号: 09416611 常州大学 题目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学生杨静晶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093 二○一一年十一月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摘要:中西方不同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导致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随着相互间了解的加深,中西方间的文化冲突也日益增多。语言交流是交流的主要形式,而语言的使用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议题。在未来,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将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与语言;跨文化交际 Abstract:Chinese and western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ing process lead to the great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link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getting clos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conflict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 Language exchange is the main form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use of languag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ulture. So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language reflects”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future, the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us to move towards the world。 Key Words:culture difference; culture and languag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摘要】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互译上。因此,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英汉翻译 0.引言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交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字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一种语言文字中的某些含义,有时候很难通过译文用另一种语言文字传达给读者,而翻译中所失去的恰恰就是跨语言文化的内涵与微妙。正因为如此,翻译工作者就要从提高自身的素质方面出发,努力创造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英语特点,并能让英语国家人们读懂和理解的英语表达法。 1.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由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了汉民族汉语重意合和具象思维的特点。西方的哲学家认为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这使得他们常把观察的视点放在动作的承受者上,所以,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被动语态。另外,汉民族的思维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经常会用“有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或省略主语的无主句。同时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中国人以过去为取向,无论人们做什么都要考虑此事过去是否做过,而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则习惯未来取向,主张一切着眼于未来。从而决定了中国人偏重顺向的和螺旋式的思维,而西方人则偏重于逆向和直线式的思维。英语具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形式多样的语法形式。而汉语无词形变化,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英语可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体现不同的时态,而汉语因无词形变化需借助于词汇手段即表示时间的副词来交代动作发生的时间。英语是形合语言,这源于西方人习惯于分析,逻辑和推理,思维模式呈线性。反映在语言上是注重形态变化和语法结构,多用关联词语体现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结构较明晰。而汉语是意合语言,中国人讲注重整体和谐,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汉语思维重综合和意会,反映在句子成分和结构上相对不明晰,这些差异在语篇衔接上有所体现,作为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译者,应该了解英汉语篇连接上的差异,需要使用一些翻译策略,使译文通顺连贯。 2.差异与英汉互译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题目: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学院: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白莉 学号:201141000102 指导教师:刘晓玲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摘要] 中西方不仅在语言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在饮食习惯,交际礼仪等等多方面。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去了解与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在日常礼仪与餐桌礼仪方面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提高对中西方礼仪差异的认识,从而加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日常礼仪;交际礼仪

目录 引言 (3) 称呼 (3) 饮食 (4) 餐具 (4) 交谈 (5) 结论 (5)

引言 培根说过:“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正如同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理解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身为高等学府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国友人交往。在交往中需要学习并且写好这份“推荐书”,仅有流利的语言交流是不够的,必须了解中西文化利益的差异。“礼仪”的学习与了解应该是有意识的加入到日常生活照,下面,对中西方文化礼仪之差异作进一步分析。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尊敬他人的礼节程序。中文中的“礼仪”由“礼”和“仪”两个字组成,分别代指礼貌、礼节,仪式、仪表。它们是一种要求,一种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程序。《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礼”可以产生出“人利”的气氛。“不学礼,无以立”,不懂礼貌,则无法立身,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共识,反映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中国自古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有《周礼》、《仪礼》、《礼仪》三部名著,这三部涵盖了中国古代礼仪的重要内容。 西方礼仪有很多种词汇,比如courtesy:有礼貌的行为。Etiquette:除了礼仪外,还指对从事某一行业人士的行动起约束作用规矩。Protocol:一种刻板的,在外交和军事领域内实行的长期公认的相处准则。Tite:仪式、典礼和惯例、习俗。 繁多的有关礼仪的词汇反映出了西方人对礼仪的重视,并有对礼仪更加细致的划分。这具体到礼仪文化上,中西方有如下多种差异。 称呼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是指家庭,中国的礼仪产生于不同的家族文明。西方则从古希腊就开始以工商经济为主,这种经济于天然人伦无法相容,所以,宗法文明未充分发展。英语中的家源自拉丁词汇,而这个拉丁词汇源于在“家族之父的权力下”从事劳动的奴隶[1]。这与中国的家的概念完全不同。西方的家带有与工商经济发展相融的私有财产的意味。不仅家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地方。在英语中,国家主要表示地域性或民族性的含义。是地域、民族、家族的总和。在中国人看来“国之本在家”。家是国家的命脉。中国人重在家中做人,英文中所说的一个人的背景与起源在中文中时身家,出身的表示。中国礼仪有着一种高超的宗法文明,同时内外亲疏之别,是中国人往往注重拉关系,“义父”、“义子”、“干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西语言的差异

第26卷第1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6 No.12 2005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c.2005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西语言的差异 肖芳英 (湖南科技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永州 425006) 摘要:语言与文化具有镜象关系,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只有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本文着重从文化角度分析中西语言的差异。西方文化突出地具有一种“外倾性”,因此印欧语发展了精密性和逻辑性;而中国文化具有“主体的自我中心性”,因此汉语发展了一种能指优势。 关键词: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外倾性;主体的自我中心性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5)12-0201-02 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在比较中西语言的特点时曾说:“中国文字好像一个美丽的贵妇,西洋文字好像一个有用而不美的贱婢。”[1] 从上下间语境来看,高本汉的意思是说,中国语言因为是一种单音节词根语,它有声调,语法又比较简单,而且中国人一直非常重视在能指方面的锤炼,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汉语被造就成一种音韵铿锵、和谐和美丽的语言,在这方面它远胜西方语言一筹。 在我们看来,当印欧语突出地发展一种精密的逻辑功能的时候,汉语主要把精力放在能指的营造上,即在单音节词根语的基础上,非常重视对称和对偶,注重声调的抑扬起伏。因此如果说印欧语是一种适宜于认识对象与描述对象的理性语言,那么汉语则主要是一种简练、含蓄、优美动听、韵味十足的艺术语言,他非常适宜于表达人们的感受、体验与情感。汉语长于暗示、隐喻、旁敲侧击又留有余地,在这个方面,她在世界各民族语言中也许是无与伦比的。汉语和印欧语的这种不同,我们可以在对汉语与英语的比较中更清楚地看出来。 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合与意合 英语与汉语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前者语法构成具有明显的形式标志,英语的词、词组与句子的组合通常都受到一定的语法规则的严格限制。在英语中各种词具有很精密的划分:名词分为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动词有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有表语性形容词与定语性形容词。英语的动词有时态与语态的变化,能很细致地划分出过去、现在、完成与将来时态,语态则有主动与被动态的区别。在句子组合方面,英语拥有大量的介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等。英语明显具有一种以形统意的特点,这种语言的使用者是首先从语言抽象出一定的语法规范,并将其形式化标准化,然后以这种形式规范严格地统领着意义的表达。在英语中各种词、词组、主句和从句都有明确的形态标志,因此在识别时收稿日期:2005-09-20 作者简介:肖芳英(1981—),女,广西桂林人,助教。都可以一目了然。而汉语在句子的组合上所用的主要是一种意合法,所谓意合法就是指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构成一般都缺少形式上的标志,其组合主要依靠构成成分之间的意义关系。汉语、古代汉语的语法构成比较简单。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词和词素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基本上一个音节技术一个词:古汉语中的词性比较灵活,在没有进入句子之前,一个词往往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或形容词,形态上一般也没有什么标志;古汉语的组合也比较自由,它缺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态划分,没有阴性与阳性、单数与复数的区分,而且在句子组合上,主语、谓语、宾语以及形容词副词等都可以颠倒甚至忽略。总之汉语有较大的自由和随意。中国语言学家王力曾经指出:“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惟其是硬的,所以西洋语法有许多呆板的要求,如每一个clause里必须有一个主语;惟其是软的,所以中国语法只以达意为主。”[2]汉语句子组合的这种意合法特点给中国文学创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为这种句式比较灵活,它摆脱了一些连接词的累赘,也较少受到语法的限制,中国作家在句式的组合方面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通过对句式的巧妙组合,用较少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正因为汉语是以意合法作为基础,句子成分之间缺乏明确的语义关系,因此汉语的歧义结构特别多。例如:他欠你的钱;准备了两年的事物;找到了孩子的妈妈等等。汉语中有些句子一旦脱离了情境,就可以这样或那样理解,各种语义关系难以精确界定,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正如洪堡特所说:“在汉语的句子里,每一个词排在那儿,要你斟酌,要你从各种不同的关系去考察,然后才能往下读,由于思想的联系是由这些关系产生的,因此,这一纯粹的默想就代替了一部分语法。”[3]汉语在语法上的这个特点,使汉语不太适宜精密地描述对象和表达思想。 二聚集与流散 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它非常明显地体现了操作这种语言的人对逻辑思维的倚重,西方人因为非常重视话语的条理性、清晰性,因此其语言中的句子总是有明确的逻辑中心,而句子中的附加成分不管有多么繁杂,它们又总是要与中心 201

语言与文化

东华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封面 教师填写: 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注:本表格作为课程论文的首页递交,请用水笔或钢笔填写。

浅谈语言与文化 摘要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文化,是人类千万年历史发展的结晶。语言与文化,自诞生之日起,这二者之间就有着说不尽的关系。我们研究一种文化,往往要从它的语言着手;同样的,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也决不能脱离其所属的文化背景。本文针对语言与文化间复杂多样的联系,从语言要素、修辞方法和言语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了举例分析,以说明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 关键词:语言,文化,关系

目录 一、语言与文化 .............................................. - 3 - 1.我们的语言............................................. - 3 - 2.所谓文化............................................... - 3 - 3.水乳交融——语言与文化................................. - 4 - 二、寻找语言中的文化信息 .................................... - 5 - 1.分而观之——语言要素中的文化信息....................... - 5 - 2.优美的词句——修辞方式中的语言信息..................... - 5 - 3.话里有话——言语行为中的语言信息....................... - 6 - 三、结语 .................................................... - 8 - 参考文献 ....................................................... - 9 -

语言与文化(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 I firmly believe tha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familiar with everyone on earth. Nevertheless, I don’t think everyone is clear about the real meaning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On this basis, this essay will explain som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language and culture, including what is language, what is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What’s more, quite a number of examples will be cited to help you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Let’s begin with the concept of language. When we put a key word “language”into the online Wikipedia(维基百科),which is a free encyclopedia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e find that language is defined as the human capacity for acquiring and using complex system of communications , and a language is any specific example of such a system. From this definition, we have a clear consciousness towards language. When we look into the Oxford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Language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meanings as follow:1. use of words in an agreed way as a method of human communications 2. system of words of a particular community or country etc. 3. faculty of speech 4. system of symbols and rules for writing computer programs 5. any method of communication.6. professional or specialized vocabulary. Besides, I have also learned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from my linguistics class. In the book A New Concise Course in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新编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论文

学号: 09416611 常州大学 题目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学生杨静晶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093 二○一一年十一月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摘要:中西方不同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导致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随着相互间了解的加深,中西方间的文化冲突也日益增多。语言交流是交流的主要形式,而语言的使用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议题。在未来,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将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与语言;跨文化交际 Abstract:Chinese and western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ing process lead to the great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link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getting clos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conflict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 Language exchange is the main form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use of languag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ulture. So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language reflects”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future, the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us to move towards the world。 Key Words:culture difference; culture and languag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Introduction to the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ZHANG Ru-qin Abstract: A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language is an inseparable part of culture, it reflects the culture, is also influenced by culture.In different social environment, the use of language is different too.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briefly languag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 in greetings,appellation, farewell, plot everyday conversations, table languages etc. Key words: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differences, society, the western I.Introduction "Except by the structure of rules , the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 and so on, the use of language also will be restricted by the rules. The rules for using here refers to the social culture, the language belongs to the social cultur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way and content of the language use appropriately."(From the mankind of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Due to the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language is also developed, transformed.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is very obvious, the farther the distance, the greater the regional difference.Cultural difference com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religious beliefs, values, history and culture, race, climate, geography, etc, are different for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different language and culture.For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performance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II.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eeting Greeting is the most common etiquette.But Chinese and western greetings’ objects, methods and content is not the same.In western countries it is natural that his greeting, even don't know the passers-by.Not they say "hello", the purpose of the object, but not in order to have further contact with you, just used a form of life etiquette.In China, if for no reason at all to this stranger greeting will cause their vigilance, think what's wrong with you.So, generally do not ignore stranger in China, most just laugh it off, there is no language communication.Actually no matter to anyone, in the face of someone smile to say hello, will be affected, like see the sunshine mood follow up, a naturally smile.As a result, tourism in western countries, if the oncoming person said hello to us, don't show a puzzling expression, even ignored!That's very impolite.The Chinese way of greeting is unique, very close to the life and personal, commonly used to say "where you going?""What's wrong with you?"Or "have a meal?""This period of time?"Although the use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but does not need the exact answer, because it is only a greeting, to see each other, with all these words instead of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一、语言与文化具有相互依存性 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传递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深受文化的影响,理解一种语言必先了解其所反映的文化。 (一)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与人类社会的文化息息相关。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承载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这里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城市、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简言之,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反映文化并受文化的影响。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 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其文化,理解一种文化又必须了解其语言。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和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即了解其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而文化教学远没有这么单纯。按照H NedSeelye的观点,文化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指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哲学及科技成就等;另一层次是文化,即风俗习惯、传统等。虽然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着重点不同,但它们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有人认为,学习英语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语法,便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和交际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毫无疑问,语言基本功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明

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

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 谢鼎时 08电子商务2班 0820420208 摘要:古希腊神话的内容极为丰富,它对于英语语言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就比如对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的影响就非常的深远,希腊罗马神话的由来和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关系非常的密切。现代英语就是在不断融合各名族的语言文化而逐渐产生的。 关键词神话人物语言与文化英语文学发展关系 一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的源流关系希腊罗马神话是神话中的精品,它诞生于原始时代,形成于有文字记载之处,流传数千年,具有长久的魅力。希腊罗马神话堪称是西洋文学的源泉。希腊罗马神话与英语语言文化的源流关系从英语发展史上来分析,不列颠岛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是连接地中海的水路中间站,公元前七世纪以后,前后三批外来者入侵,第三批为凯尔特入侵者,他们于公元前1世纪到达,占据了今日伦敦及其周围的埃塞克斯等的大部分地区。大不列颠岛上的凯尔特人同高卢(Gual)有联系,在高卢人反对罗马帝国入侵的战争中支持他们,给他们提供庇护所。恺撒军团征服高卢后,遂移师海岛。 于公元前55年登陆大不列颠岛,其后又反复较量,终在公元前43年完成了对大不列颠的征服。在其后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对其进行统治。那时候还没有明确形成英语这种语言,然而民族已经形成。罗马文化对大不列颠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进行的。而不列颠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英语语言文化的起源和代表。待到中世纪末期,欧洲的民族地域渐渐划定, 民族国家先后出现,民族语言相继形成,英语语言也随即而生,民族的自我意识空前高涨。为了更好的巩固民族国家和民族语言,人民要求阅读民族作品的欲望渐渐增强。在民族发展初期,民族译者更多的将目光集中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学及文化里面。所以,文艺复兴时期英语创造的许多作品都可以看到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