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

练习题
练习题

1.一选择题

2. 1. 下述哪一条是顺序存储结构的优点?(A)。

A.存储密度大B.插入运算方便 C.删除运算方便 D.可方便地用于各种逻辑结构的存储表示

1. 2.下面关于线性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哪一个?(B)

A.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B.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C.线性表采用链接存储,不必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D.线性表采用链接存储,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

1.3.线性表是具有n个(C)的有限序列(n>0)。

A.表元素B.字符 C.数据元素D.数据项 E.信息项

1.4.若某线性表最常用的操作是存取任一指定序号的元素和在最后进行插入和删除

运算,则利用(A)存储方式最节省时间。

A.顺序表B.双链表C.带头结点的双循环链表 D.单循环链表

1.5.某线性表中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最后一个元素之后插入一个元素和删除第一个元

素,则采用(D)存储方式最节省运算时间。

A.单链表B.仅有头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C.双链

表 D.仅有尾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1.6.设一个链表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末尾插入结点和删除尾结点,则选用(D)最节省时

间。

A. 单链表

B.单循环链表

C. 带尾指针的单循环链

表 D.带头结点的双循环链表

1.7.若某表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最后一个结点之后插入一个结点或删除最后一个结点。

则采用(D)存储方式最节省运算时间。

A.单链表B.双链表C.单循环链表 D.带头结点的双循环链表

1.8. 静态链表中指针表示的是(C)。

A.内存地址B.数组下标C.下一元素地址 D.左、右孩子地址

1.9. 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B)。

A.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B.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 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D.所需空间与线性长度成正比

1.10. 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C)。

A.线性表在链式存储时,查找第i个元素的时间同i的值成正比

B. 线性表在链式存储时,查找第i个元素的时间同i的值无关

C. 线性表在顺序存储时,查找第i个元素的时间同i 的值成正比

D. 线性表在顺序存储时,查找第i个元素的时间同i的值无关

1.11. 对于顺序存储的线性表,访问结点和增加、删除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C)。

A.O(n) O(n) B. O(n) O(1) C. O(1) O(n) D. O(1) O(1)

二、判断题

1. 链表中的头结点仅起到标识的作用。(×)

2. 顺序存储结构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插入或删除操作。(√)

3.线性表采用链表存储时,结点和结点内部的存储空间可以是不连续的。(√) 4.顺序存储方式插入和删除时效率太低,因此它不如链式存储方式好。(×) 5. 对任何数据结构链式存储结构一定优于顺序存储结构。(×)

6.顺序存储方式只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

7.集合与线性表的区别在于是否按关键字排序。(×)

8. 所谓静态链表就是一直不发生变化的链表。(×)

9. 线性表的特点是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10. 取线性表的第i个元素的时间同i的大小有关. (×)

11. 循环链表不是线性表. (×)

12. 线性表只能用顺序存储结构实现。(×)

13. 线性表就是顺序存储的表。(×)

14.为了很方便的插入和删除数据,可以使用双向链表存放数据。(√)

15. 顺序存储方式的优点是存储密度大,且插入、删除运算效率高。(×)

16. 链表是采用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进行插入、删除操作时,在链表中比在顺序存储结构中效率高。 (√)

三、填空

1.当线性表的元素总数基本稳定,且很少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但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存取线性表中的元素时,应采用__顺序__存储结构。

2.线性表L=(a1,a2,…,an)用数组表示,假定删除表中任一元素的概率相同,则删除一个元素平均需要移动元素的个数是__(n-1)/2__。

3.设单链表的结点结构为(data,next),next为指针域,已知指针px指向单链表中data为x的结点,指针py指向data为y的新结点 , 若将结点y插入结点x之后,则需要执行以下语句:py->next=px->next; px->next=py;

4.在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第i个元素(1<=i<=n)之前插入一个元素时,需向后移动 n-i+1个元素。

5.在单链表中设置头结点的作用是主要是使插入和删除等操作统一,在第一个元素之前插入元素和删除第一个结点不必另作判断。另外,不论链表是否为空,链表指针不变。。

6.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单链表,在已知的结点*p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1),在给定值为x的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n)。

7.根据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每一个结点包含的指针个数,将线性链表分成单链表和多重链表;而又根据指针的连接方式,链表又可分成(动态)链表和静态链表。

8.在双向循环链表中,向p所指的结点之后插入指针f所指的结点,其操作是

f->next=p->next、f->prior=p、p->next->prior=f、p->next=f。

四、应用题

1.1.线性表有两种存储结构:一是顺序表,二是链表。试问:

1.(1)如果有 n个线性表同时并存,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各表的长度会动态

变化,线性表的总数也会自动地改变。在此情况下,应选用哪种存储结构?

为什么?

答:选链式存储结构。它可动态申请内存空间,不受表长度(即表中元素个数)的影响,插入、删除时间复杂度为O(1)。

1.(2)若线性表的总数基本稳定,且很少进行插入和删除,但要求以最快

的速度存取线性表中的元素,那么应采用哪种存储结构?为什么?

答:选顺序存储结构。顺序表可以随机存取,时间复杂度为O(1)。

1.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三个弱点:其一,在作插入或删除操作时,

需移动大量元素;其二,由于难以估计,必须预先分配较大的空间,往往

使存储空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三,表的容量难以扩充。线性表的链式

存储结构是否一定都能够克服上述三个弱点,试讨论之。

答:链式存储结构一般说克服了顺序存储结构的三个弱点。首先,插入、删除不需移动元素,只修改指针,时间复杂度为O(1);其次,不需要预先分配空间,可根据需要动态申请空间;其三,表容量只受可用内存空间的限制。其缺点是因为指针增加了空间开销,当空间不允许时,就不能克服顺序存储的缺点。

1.3.若较频繁地对一个线性表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该线性表宜采用何种

存储结构?为什么?

答: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它根据实际需要申请内存空间,而当不需要时又可将不用结点空间返还给系统。在链式存储结构中插入和删除操作不需要移动元素。

1.4.线性表(a1,a2,…,an)用顺序映射表示时,ai和ai+1(1<=i<n〉

的物理位置相邻吗?链接表示时呢?

答:顺序映射时,ai与ai+1的物理位置相邻;链表表示时ai与ai+1的物理位置不要求相邻。

1. 5. 说明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头指针与头结点之间的根本区别;

头结点与首元结点的关系。

答: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头指针指链表的指针,若链表有头结点则是链表的头结点的指针,头指针具有标识作用,故常用头指针冠以链表的名字。头结点是为了操作的统一、方便而设立的,放在第一元素结点之前,其数据域一般无意义(当然有些情况下也可存放链表的长度、用做监视哨等等),有头结点后,对在第一元素结点前插入结点和删除第一结点,其操作与对其它结点的操作统一了。而且无论链表是否为空,头指针均不为空。首元结点也就是第一元素结点,它是头结点后边的第一个结点。

五、算法设计题

1.1.假设有两个按元素值递增次序排列的线性表,均以单链表形式存储。

请编写算法将这两个单链表归并为一个按元素值递减次序排列的单链表,

并要求利用原来两个单链表的结点存放归并后的单链表。

答: [题目分析]因为两链表已按元素值递增次序排列,将其合并时,均从第一个结点起进行比较,将小的链入链表中,同时后移链表工作指针。该问题要求结果链表按元素值递减次序排列。故在合并的同时,将链表结点逆置。

LinkedList Union(LinkedList la,lb)

∥la,lb分别是带头结点的两个单链表的头指针,链表中的元素值按递增序排列,本算法将两链表合并成一个按元素值递减次序排列的单链表。

{ pa=la->next; pb=lb->next;∥pa,pb分别是链表la和lb的工作指针

la->next=null; ∥la作结果链表的头指针,先将结果链表初始化

为空。

while(pa!=null && pb!=null) ∥当两链表均不为空时作

if(pa->data<=pb->data)

{ r=pa->next; ∥将pa 的后继结点暂存于r。

pa->next=la->next; ∥将pa结点链于结果表中,同时逆置。

la->next=pa;

pa=r; ∥恢复pa为当前待比较结点。

}

else

{r=pb->next; ∥将pb 的后继结点暂存于r。

pb->next=la->next; ∥将pb结点链于结果表中,同时逆置。

la->next=pb;

pb=r; ∥恢复pb为当前待比较结点。

}

while(pa!=null) ∥将la表的剩余部分链入结果表,并逆置。

{r=pa->next; pa->next=la->next; la->next=pa; pa=r; }

while(pb!=null)

{r=pb->next; pb->next=la->next; la->next=pb; pb=r; } }∥算法Union结束。

[算法讨论]上面两链表均不为空的表达式也可简写为while(pa&&pb),两递增有序表合并成递减有序表时,上述算法是边合并边逆置。也可先合并完,再作链表逆置。后者不如前者优化。算法中最后两个while语句,不可能执行两个,只能二者取一,即哪个表尚未到尾,就将其逆置到结果表中,即将剩余结点依次前插入到结果表的头结点后面。

1. 2. 试编写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中删除(一个)最小值结点的(高效)算

法。void delete(Linklist &L)

答: [题目分析] 本题要求在单链表中删除最小值结点。单链表中删除结点,为使结点删除后不出现“断链”,应知道被删结点的前驱。而“最小值结点”是在遍历整个链表后才能知道。所以算法应首先遍历链表,求得最小值结点及其前驱。遍历结束后再执行删除操作。

LinkedList Delete(LinkedList L)

∥L是带头结点的单链表,本算法删除其最小值结点。

{p=L->next;∥p为工作指针。指向待处理的结点。假定链表非空。

pre=L;∥pre指向最小值结点的前驱。

q=p;∥q指向最小值结点,初始假定第一元素结点是最小值结点。

while(p->next!=null)

{if(p->next->datadata){pre=p;q=p->next;} ∥查最小值结点

p=p->next;∥指针后移。

}

pre->next=q->next;∥从链表上删除最小值结点

free(q);∥释放最小值结点空间

}∥结束算法delete。

[算法讨论] 算法中函数头是按本教材类C描述语言书写的。原题中void delete(linklist &L),是按C++的“引用”来写的,目的是实现变量的“传址”,克服了C语言函数传递只是“值传递”的缺点。

1. 3. 已知非空线性链表由list指出,链结点的构造为(data,link).请写

一算法,将链表中数据域值最小的那个链结点移到链表的最前面。要求:

不得额外申请新的链结点。

答: [题目分析] 本题要求将链表中数据域值最小的结点移到链表的最前面。首先

要查找最小值结点。将其移到链表最前面,实质上是将该结点从链表上摘下(不是删除并回收空间),再插入到链表的最前面。

LinkedList delinsert(LinkedList list)

∥list是非空线性链表,链结点结构是(data,link),data是数据域,link是链域。

∥本算法将链表中数据域值最小的那个结点移到链表的最前面。

{p=list->link;∥p是链表的工作指针

pre=list;∥pre指向链表中数据域最小值结点的前驱。

q=p;∥q指向数据域最小值结点,初始假定是第一结点

while (p->link!=null)

{if(p->link->datadata){pre=p;q=p->link;} ∥找到新的最小值结点;

p=p->link;

}

if (q!=list->link) ∥若最小值是第一元素结点,则不需再操作

{pre->link=q->link;∥将最小值结点从链表上摘下;

q->link= list->link;∥将q结点插到链表最前面。

list->link=q;

}

}∥算法结束

[算法讨论] 算法中假定list带有头结点,否则,插入操作变为

q->link=list;list=q。

1. 4. 已知p指向双向循环链表中的一个结点,其结点结构为data、llink、

rlink三个域,写出算法change(p),交换p所指向的结点和它的前缀结点

的顺序。

答: [题目分析] 知道双向循环链表中的一个结点,与前驱交换涉及到四个结点(p 结点,前驱结点,前驱的前驱结点,后继结点)六条链。

void Exchange(LinkedList p)

∥p是双向循环链表中的一个结点,本算法将p所指结点与其前驱结点交换。

{q=p->llink;

q->llink->rlink=p;∥p的前驱的前驱之后继为p

p->llink=q->llink;∥p的前驱指向其前驱的前驱。

q->rlink=p->rlink;∥p的前驱的后继为p的后继。

q->llink=p;∥p与其前驱交换

p->rlink->llink=q;∥p的后继的前驱指向原p的前驱

p->rlink=q;∥p的后继指向其原来的前驱

}∥算法exchange结束。

1. 5. 线性表(a1,a2,a3,…,an)中元素递增有序且按顺序存储于计算机内。

要求设计一算法完成:

1.(1)用最少时间在表中查找数值为x的元素。

1.(2)若找到将其与后继元素位置相交换。

1.(3)若找不到将其插入表中并使表中元素仍递增有序。

答: [题目分析] 顺序存储的线性表递增有序,可以顺序查找,也可折半查找。题目要求“用最少的时间在表中查找数值为x的元素”,这里应使用折半查找方法。

void SearchExchangeInsert(ElemType a[];ElemType x)

∥a是具有n个元素的递增有序线性表,顺序存储。本算法在表中查找数值为x的元素,如查到则与其后继交换位置;如查不到,则插入表中,且使表仍递增有序。

{ low=0;high=n-1;∥low和high指向线性表下界和上界的下标

while(low<=high)

{mid=(low+high)/2;∥找中间位置

if(a[mid]==x) break;∥找到x,退出while循环。

else if (a[mid] <x) low=mid+1;∥到中点mid的右半去查。

else high=mid-1;∥到中点mid的左部去查。

}

if(a[mid]==x && mid!=n)∥若最后一个元素与x相等,则不存在与其后继交换的操作。

{t=a[mid];a[mid]=a[mid+1];a[mid+1]=t;} ∥数值x与其后继元素位置交换。

if(low>high)∥查找失败,插入数据元素x

{for(i=n-1;i>high;i--) a[i+1]=a[i];∥后移元素。

a[i+1]=x;∥插入x。

} ∥结束插入

}∥结束本算法。

[算法讨论] 首先是线性表的描述。算法中使用一维数组a表示线性表,未使用包含数据元素的一维数组和指示线性表长度的结构体。若使用结构体,对元素的引用应使用a.elem[i]。另外元素类型就假定是ElemType,未指明具体类型。其次,C中一维数组下标从0开始,若说有n个元素的一维数组,其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应是n-1。第三,本算法可以写成三个函数,查找函数,交换后继函数与插入函数。写成三个函数显得逻辑清晰,易读。

金工实习思考题和习题集

金工实习思考题和习题集 吉林农业大学机制教研室、实习工厂 2006年5月9日

目录 金工实习复习思考题 .钳工复习思考题 .车工复习思考题 .刨工复习思考题 .铣工复习思考题 .磨工复习思考题 .铸造复习思考题 .锻压复习思考题 .焊接复习思考题

钳工复习思考题 l、钳工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它包括哪些基本操作? 2、什么是划线基准?选择划线基准的原则是什么? 3、划线的目的是什么? 4、划线工具有哪些?划线工具有几类? 5、錾子一般用什么材料制造?刃口和头部硬度为什么不一样? 6、粗、中、细齿锯条如何区分?怎样正确选用锯条? 7、锯齿的前角、楔角、后角各约多少度?锯条反装后,这些角度有什么变化?对锯割有什么影响? 8、锉刀的构造?锉刀的种类有哪些?根据什么原则选择锉刀的齿纹粗细、大小和截面形状? 9平面锉削时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各种方法适用于哪种场合?锉削外圆弧面有哪两种操作方法? 10、麻花钻的构造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1、钻头有哪几个主要角度?标准顶角是多少度? 12、钻孔时,选择转速和进给量的原则是什么? 13、钻孔、扩孔和铰孔三者各应用在什么场合? 14、什么叫攻螺纹?什么叫套螺纹?试简述丝维和板牙的构造? 15、攻螺纹前的底孔直径如何确定?套螺纹前的圆杆直径如何确定? 16刮削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刮削工具有哪些?如何正确使用? 17、怎样检验刮削后的刮削质量? 18、钳工常用錾子分哪几种?錾子的握法分哪几种? 19、研磨的特点? 2O、为什么套螺纹前要检查圆杆直径?圆杆直径大小应怎样确定?为什么圆杆要倒角? 21、铰孔后,绞刀退刀时应 ---------。( 1、正转; 2、反转; 3不转) 22、在某40钢制工件上欲加工一螺纹盲孔,尺寸为M12×1深30mm,应钻底孔直

二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试题-2.9找位置 浙教版(含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9找位置(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些活动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 A. 下象棋 B. 升国旗 C. 钟摆 2.笑笑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笑笑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 (5,2) B. (4,3) C. (3,2) 3.王名的位置是(x,3),() A. 王名一定在第3列 B. 王名可能在第3行 C. 王名可能在第3列第3行 4.如图,如果五(3)班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那么数对(2,3)表示的是()班的位置。 A. 三(2)班 B. 三(1)班 C. 四(2)班 D. 四(3)班 5.小军的座位在第二列第三行,记为(2,3),如果将他往后调三行,应记为()。 A. (5,3) B. (2,6) C. (5,6) D. (4,3) 二、判断题 6.数对(2,5)和(5,2)所表示的位置是相同的。 7.第5行第6列用数对表示为(5,6)。 8.数对(5,3)和数对(3,4)这两个位置在同一列. 9.将(5,6)向左平移3格后是(5,3)。 三、填空题 10.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时,一般都把该点对应的横轴上的数写在________面,把纵轴上的数写在________面. 11.如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1,2),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________.

12.数对(4,7)表示________。 13.聪聪坐在教室的第5列第4行,用数对(5,4)表示。明明坐在聪聪的正前方,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________。 14.请用数对表示出图中相关场所的位置。 商业银行________ 老人院________ 四、解答题 15.看图确定位置 (1)用数对表示笑笑家的位置是(________ ),图书馆的位置是(________); (2)数对(4,6)表示的位置是________; (3)笑笑从家到图书馆用17分,她的速度是________米/分。

基础护理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 执行给药原则中,下列首要的是 A.遵医嘱给药 B.给药途径要准确 C.给药时间要准确 D.注意用药不良反应 E.给药过程中要观察疗效 2. 剧毒药及麻醉药的最主要保管原则是 A.与内服药分别放置 B.放阴凉处 C.装密封瓶中保存 D.应加锁并专人保管,认真交班 E.应有明显标签 3. 剧毒药瓶上的标签颜色是 A.蓝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E.黄色 4.应放在4℃冰箱内保存的药物是 A.氨茶喊 B.苯巴比妥钠 C.泼尼松(强的松) D.胎盘球蛋白 E.青霉素 5.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 口服 B.外敷C吸入 D.皮下注射 E.静脉注射 6.股静脉的穿刺部位为 A.股动脉内侧0.5cm B.股动脉外侧0.5cm C.股神经内侧0.5cm D.股神经外侧0.5cm E.股神经和股动脉之间 7.在超声波雾化器工作原理中,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的装置是 A.超声波发生器 B.雾化罐透声膜C雾化罐过滤器

D.晶体换能器 E.电子管 8.超声波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水槽内的水温超过多少时应及时调换冷蒸馏水A. 30℃B. 40℃ C. 50℃ D. 60℃ E. 0℃ 9.肌内注射时,选用联线法进行体表定位,其注射区域正确的是 A.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B.髂嵴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C.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D.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后1/3处 10.肌肉小剂量注射选用上臂三角肌时,其注射区是 A.三角肌下缘2~3横指处 B.三角肌上缘2-3横指处 C.上臂内侧,肩峰下2 ~3横指处 D.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E.肱二头肌下缘2~3横指处 11.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现患者局部肿胀、疼痛、试抽有回血,可能的原因是 A.静脉痉挛 B.针头刺人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 C.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 D.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内壁 E.针头刺入皮下 12.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应调至 A.0.5L/min B.1-2L/min C.2-4L/min D.6-8L/min E.8~10L/min 13.臀大肌注射时,应避免损伤 A.臀部动脉 B.臀部静脉 C.坐骨神经 D.臀部淋巴 E.骨膜 14.小儿头皮静脉注射,应除外的是 A.贵要静脉 B.耳后静脉 C.额静脉 D.枕静脉 E.颞浅静脉 15.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苜选药物是 A.盐酸异丙嗪 B.去氧肾上腺素C盐酸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16.青霉素皮内注射的剂量是、20~50U

《管理学》第六版 周三多 第十二章思考题

第十二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何区别?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何种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组织? 答:A 正式组织的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要求组织成员为了提高活动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合作,并通过对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予以正式的物质与精神的奖励或惩罚来引导他们的行为。因此,维系正式组织的,主要是理性原则。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它要求其成员遵守共同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B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2: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3:非正式组织虽然主要是发展一种工作之余的、非工作性的关系,但是他们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往往是非常受重视的。4:非正式组织也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二)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C 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 2、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

二、组织中为什么会存在参谋关系?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答:A 现代企业在运营中,企业活动的过程越来越复杂。组织和协调这个活动过程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的主管人员越来越感到专业知识的缺乏。由于企业很难找到精通各种业务的全才,直线主管也很难使自己拥有组织本部门活动所需的各种知识,人们常借助设置一些助手,利用不同助手的专业知识来补偿直线主管的知识不足,来协助他们的工作。所以组织中会存在参谋关系。 B 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力,而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 C (一)明确职权关系:对直线经理来说只有了解参谋工作,才有可能自觉地发挥参谋的作用。利用参谋的知识,认真对待参谋的建议,充分吸收其中合理的内容,并勇于对这种吸收以及据此采取的行动的结果负责。对于参谋人员来说,只有明确了自己工作的特点,认识到参谋存在的价值在于协助和改善直线的工作,而不是去削弱他们的职权,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不越权争权,而是努力的提供好的建议,推荐自己的主张,宣传自己的观点。 (二)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参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参谋专家向他们的直线上司提出意见和建议,由上司把建议或者意见作为指示传达下级直线机构。 2、直线上司授权参谋直接向自己的下级传达建议和意见,取消自己的中介作用,以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时间和经理消耗,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 3、参谋不仅向直线下属传达信息,提出建议,而且告诉后者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应采取何种活动 4、上级直线主管把某些方面的决策权和命令权直接授予参谋部门 (三)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直线部门的活动进展情况,从而提出有用的建议。

思考题集

第六章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 1)无功功率电源有哪些?哪些可以平滑调节? 无功功率电源:发电机、电容器、调相机、静止补偿器。 可以平滑调节:调相机、静止补偿器 2)限制冲击负荷电压波动的措施是什么? (a)设置串联电容器、(b)设置调相机和电抗器、(c)设置静止补偿器 3)什么是电力系统的逆调压、顺调压、常调压? 逆调压:在高峰负荷时升高中枢点电压、低谷负荷时降低中枢点电压的电压调整方式。 在高峰负荷时将中枢点电压升高至105%UN,低谷负荷时将中枢点电压降为额定电压UN。顺调压:在高峰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略低,而低谷负荷时却允许中枢点电压略高的调压方式。 采用顺调压,高峰负荷时中枢点电压允许不低于102.5%U N,低谷负荷时中枢点电压允许不高于107.5%U N。 常调压:任何负荷下保持中枢点电压为一基本不变的数值。 适用于负荷变动小、线路上电压损耗小的情况。常调压方式,电压保持为(102%-105%)U N。4)选择变压器分接头进行调压的特点是什么? 系统中无功功率必须充足才有效,否则必须用其他措施;不需要附加设备。 5)电力系统的电压调节有几种主要措施? 借改变发电机端电压调压;借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借补偿设备调压;组合调压。 第五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节 (1)负荷变动规律有几种,如何调整? 有功负荷随时间变动规律分解为三种。 第一种变动:幅度小、周期短。无法预测(随机),靠发电机调速器调整,称一次调整。自动进行。 第二种变动:幅度较大、周期较长。冲击性负荷。靠发电机调频器调整,称二次调整。可手动、自动。 第三种变动:幅度最大、周期最长。可预测,生产、生活引起,称三次调整。优化分配负

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合适位置

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合适位置,就像在一首曲子中找对了音符,才能奏出一曲和谐动听的音乐;就像种子找对了属于自己的沃土,才结出了最甜美的果实;就像圆珠笔插进了自己的笔帽,才放的刚刚好……每个人在生命中都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价值虽有不同,但位置却要适合自己。如果在不属于自己合适的位置上去工作,那只会适得其反。 有的人在“螺丝钉”的位置上却偏偏想做“机器人”,最后一败涂地。例如,有的人在工作中,他的优势就是总可以做好最关键的那一点,调节一切,使工作坚固,密不可分。(不太通顺)他做到这一点是如鱼得水,恰如其分。可他偏偏不甘寂寞,看中了做“机器人”而不想做他的“螺丝钉”,于是他辞掉原来的工作,改行去做“机器人”的工作。呵,他才发现,他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和优势,最后只好以失败告终。虽然“螺丝钉”和“机器人”的价值不同,但他们都各有所长,需要

恰当合适的去做,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做的最好。不要看着别人的价值而眼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才是发挥了自己的价值。 再例如,世界上著名的比尔盖茨,他是因为研究电脑,做软件,最后才成功的开公司到连锁店,(不太通顺)而闻名全球。在他成功之前,他曾是美国著名大学——哈佛的学生,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又是是他多不容易才考上的(不太通顺),但当他上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习,因为他对此个根本没有兴趣,反而对电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相信他一定能够做好。由此,他不顾父亲和校方的劝阻,退了学,一心一意的研究起了电脑,最后终于成功,研究出了伟大的成果,为世界做出了贡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是多么重要。只有找对了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实现出自己最大的价值。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十二章#试题

第十二章 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 1.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混合气体中,各种组成气体可以各自互不影响地充满整个体积,他们的行为可以与它们各自单独存在时一样,为什么? 答: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取决于各组成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成分,若各组成气体全部处在理想气体状态,则其混合物也处在理想气体状态,具有理想气体的一切特性。 2.理想气体混合物中各组成气体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答:若各组成气体全部处在理想气体状态,遵循状态方程pV nRT =。 3.道尔顿分压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是否适用于实际气体混合物? 答:否。只有当各组成气体的分子不具有体积,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时,处于混合状态的各组成气体对容器壁面的撞击效果如同单独存在于容器时的一样,这时道尔顿分压力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才成立,所以道尔顿分压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 4.混合气体中如果已知两种组分A 和B 的摩尔分数x A >x B ,能否断定质量分数也是ωA >ωB ? 答:否。i i i eq x M M ω=?,质量分数还与各组分的摩尔质量有关。 5.可以近似认为空气是1 mol 氧气和3.76 mol 氮气混合构成(即x O2=0.21、 x N2=0.79),所以0.1 MPa 、20°C 的4.76 mol 空气的熵应是0.1 MPa 、20°C 的1 mol 氧气的熵和0.1 MPa 、20°C 的3.76 mol 氮气熵的和,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计算各组分熵值时,应该使用分压力,即(,)i i s f T p =。 6.为什么混合气体的比热容以及热力学能、焓和熵可由各组成气体的性质及其在混合气体中的混合比例来决定?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能不能由同样方法确定? 答:根据比热容的定义,混合气体的比热容是1kg 混合气体温度升高1°C 所需热量。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分子满足理想气体的两点假设,各组成气体分子的运动不因存在其他气体而受影响。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都是广延参数,具有可加性。所以混合气体的比热容以及热力学能、焓和熵可由各组成气体的性质及其在混合气体中的混合比例来决定。 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是强度参数,不能由同样方法确定。 7.为何阴雨天晒衣服不易干,而晴天则容易干? 答:阴雨天空气的湿度大,吸取水蒸气的能力差,所以晒衣服不易干。晴天则恰恰相反,所以容易干。

三年级上册思考题集有答案

三年级上册思考题集有 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小红从第一棵跑到第16棵树,共跑了150米,小华从第7棵树跑到第29棵树,小华共跑了多少米。 答案: 从第1棵跑到第16棵实际跑15个“株距”(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所以: (1)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150÷(16-1)=10(米) (2)从第7棵树跑到第29棵树: 10×(29-7)=220(米) 答:小华共跑了220米。 (2)下面算式中的“数”、“学”、“俱”、“乐”、“部”这五个汉字各应该代表什么数字? 1 数学俱乐部 × 3 数学俱乐部 1 数=()学=()俱=()乐=()部=() 答案: 从个位上看,3乘一个数积出现1的只有3×7=21,所以部=7,向十位进2,十位上“乐×3+2”的结果出现7,乐=5; 向百位进1,百位上“俱×3+1“的结果出现5,俱=8;向千位进2,千位上“学×3+2”结果出现8,学=2;万位上“数×3”结果是2,数=4;向十万位进1,刚好十万位上“1×3+1=4”,符合题目要求。因此: 数=( 4)学=( 2)俱=( 8)乐=( 5)部=(7)(3)小红剪一个窗花要4分钟,每剪好一个后,她会休息1分钟,她剪好10个窗花要用多长时间?

答案: 每剪一个窗花加休息需要(4+1)分钟,但第10个窗花剪好后结束就完成任务了,所以第10个窗花不用算休息时间,所以: 方法一:每个窗花加休息: 4+1=5(分钟) 一共: 5×9+4=49(分钟)方法二:剪10个窗花 4×10=40(分钟) 一共(需要休息9次): 40+9=49(分钟) 方法三:每个窗花加休息: 4+1=5(分钟) 10个窗花一共: 5×10=50(分钟) 最后一个窗花不用休息: 50-1=49(分钟) (4)四(1)班有49本书,分给三个小组,第一组比第二组多4本,第二组比第三组多6本,第三组分得()本。 答案: 三组”了,这样除以3就能知道第三组有多少本。 49-(6+4)-6=33(本) 33÷3=11(本) (5)有五个人,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 ( (6)王老师带了32个同学一起玩激流勇进,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找位置教案

买礼物藏(6,5)认识他、PPT播放位置 应有建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五上p19、20 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并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将数对与位置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到抽象成方块图,再抽象成格子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符号化意识,感受数学的简洁美。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原班老师:8组*6人=48人座位,从左往右8小组排好。倾听、发言。 一、导入第几组,第几个。(从左往右)(从前往后) 师:今天蒋老师准备了一些礼物送给你们。想不想要? 师: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同学请起立能得到我的第一份礼物。 出示: 第5组第6个。 预设1(两人都站):为什么有两个人站起来? 预设2(只站一人):还有别的可能吗? 预设3(都不站):告诉老师在犹豫什么吗? 师:为了精确地找到我要送的同学,这节课我们把方向先约定一下,好吗? 师:(从老师的左边)这里开始,是第1组。接着往右是…… 生:第1组、第2组、第3组…… 师:第几个就从前往后数,按照这节课的约定,这份礼物该送给谁? 生:。。。 师:恭喜你得到第一份礼物! 师:刚才,我们用了两个约定好方向的条件来确定位置。 师:板书:【确定位置】练习:现在,请你按照约定用“组、个”说出自己的位置? 生1、2:我是在第-组,第-个。生:。。。 二、新授 A、列,行。 师:蒋老师把座位搬到了屏幕上,你知道第1组在哪儿? 师:像这样竖着的一排,在数学上叫做“列”。(板书:列)横着的一排,叫做“行”。(板书:行)第1组,就是第1列。 我们从左往右数一数列!(板书:→)生: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师:哪儿是第1行?我们从下往上数一数行。(板书:↑) 生:第1行,第2行,第3行…… B第几列第几行 师:[演示:第2列第3行。]现在,谁能说说这位同学的位置?

第12章 练习题(含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 物流基础模数是(B)。 A.1000mm×1200mm B.600 mm×400mm C.1100mm×1100mm D.800mm×1200mm 2.仓储绩效标准属于(B)。 A.基础通用类标准 B.公共类物流标准 C.专用类物流标准 D.都不是 3. 物流统计标准属于(B)。 A.物流基础标准 B.物流管理标准 C.物流信息标准 D.物流技术标准 4. 物流作业标准属于(D)。 A.物流基础标准 B.物流管理标准 C.物流信息标准 D.物流技术标准 5. 下面不属于应急物资特点的是( D )。 A. 不确定性 B. 不可代替性 C. 时效性 D. 提前性 6. 仓单由( A )签发。 A. 仓储公司 B. 货主 C. 供应商 D. 银行 7. 仓单质押( A )。 A. 是货主以仓单为抵押物,银行按货物价值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并由指定仓储公司负责货物 监管的商业形式 B. 是仓储公司以仓单为抵押物,银行按货物价值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并由指定海关负责货物 监管的商业形式 C. 是货主以仓单为抵押物,银行按货物价值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并由指定海关负责货物监管

的商业形式 D. 是仓储公司以仓单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然后再把贷款再交由货主使用的一种商业形式 8. 在仓单质押业务中,货主可以通过( A )来支用质押货物,保证抵押物持续流动更新。 A. 以物易物或保证金 B. 信用证 C.仓单 D. 销售证明 9. 下面不属于质押物选择原则的是( C )。 A. 所有权明确 B. 价格稳定 C.用途单一 D. 不宜变质 10. 下面不属于冷链物流特点的是( D )。 A. 投资大 B. 协调要求高 C.运作成本高 D. 及时性要求高 11. 冷链物流的“3C”要求不包括( D ) A. 卫生 B. 低温 C.爱护 D. 合作 12. 冷链物流的“3Q”要求不包括( D )。 A. 数量 B. 质量 C.爱快速 D. 温度 13.下面不属于典型冷链物流信息技术的是( C )。 A.冷藏车载GPS B. 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 C.物流信息平台 D. 多采点智能温度仪 14.物流标准具有( A ) A. 很强的国际性 B. 很强的地域性 C.法律约束性 D. 很强的商业性 15.一个1000mm×1200mm的标准托盘是( B )个物流基础模数的组合。 A. 3 B. 5 C.5 D. 6

机械设计思考题集讲解

机械设计思考题集 第一章机械设计总论 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准则?常用的机械设计方法有哪些? 2.什么叫机械零件的失效?机械零件失效的形式有哪些?机械零件失效的原因? 3.表面损伤失效的分类,及其成因以及避免措施?表面强化?表面强化深度的影响因素,如何控制其强化深度? 4.什么是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机械设计中“三化”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1.作用在机械零件上的变应力有哪几种类型?如何区分它们? 2.何为工作载荷、名义载荷、和计算载荷?名义载荷与计算载荷有和关系? 3怎样区分表面挤压应力和表面接触应力?试说明两圆柱体接触应力计算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4.什么是静载荷、变载荷、和变应力?试举出两个机械零部件在工作时受静载荷作用而产生变应力的例子? 5.什么是稳定变应力和非稳定变应力?双向稳定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如何进行? 6.什么是材料的疲劳极限?试根据材料的疲劳曲线(σ-N曲线),说明什么叫循环基数Ν0、条件疲劳极限N rN和疲劳极限σr,并根据疲劳曲线方程导出N rN 的计算公式。 极限应力线图有何用处? 7.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影响因素中的Kσ、εσ、β只对变应力的应力幅部分有影响?如何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8.疲劳破坏与静强度破坏的区别?试述金属材料疲劳断裂的过程? 摩擦与润滑 9.何谓摩擦?常见润滑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10.何谓磨损?按机理不同,磨损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减轻磨损的途径有哪些?

11.零件的正常磨损分为几个阶段?每阶段各有何特点?试画出正常磨损过程中磨损量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图? 12.润滑油、润滑脂各有何主要性能指标?如何理解黏度的概念? 13.润滑有何作用?常用润滑剂有哪几类?各适用什么场合? 14.润滑剂黏度对摩擦的影响?温度压力变化对润滑油粘度的影响? 15.在进行机械零件有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计算时,需将材料的疲劳曲线修正成零件的疲劳曲线。有几种修正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第三章螺纹连接 0.常用螺纹分类?各有什么特点?其应用场合是什么? 1.螺纹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2.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通常要做哪些假设条件?螺栓柱 连接结构设计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3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有哪些? 4.受拉伸载荷作用的紧螺栓联接中,为什么总载荷不是预紧力和拉伸载荷之和? 对于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螺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小螺栓应力σa? 5.在螺纹连接中,螺纹牙间载荷分布为什么会出现不均匀现象?常用哪些结构可使螺纹牙间 载荷分布趋于均匀? 6.什么是螺栓的预紧?螺纹预紧的目的是什么?列举常用的预紧的方法? 7.为什么对重要联接要控制预紧力大小?控制预紧力大小的方法有哪几种? 8.螺纹的防松?为什么螺纹连接需要防松?防松的实质是什么?有哪几类防松措施? 9.在重要的紧螺栓联接中,为什么尽可能不用小于 M12~M16 的螺纹? 10.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增大被连接件刚度或减小螺栓刚度能提高螺栓联接强度?并画出被连接件刚度改变后的力——变形图。 降低螺栓刚度C b及增大被连接件刚度C m的措施有哪些? 11.为改善螺纹牙上载荷分配不均现象,常采用悬置螺母或内斜螺母,是分析其原因? 12.偏心载荷对螺栓连接强度有什么影响?常采用哪些措施防止偏心载荷出现? 13.紧螺栓连接强度计算公式中系数1.3的含义是什么?

第12章练习题

第12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面,若其电荷面密度为σ,周围空间介质的介电常数为ε,则在 距离球面外侧R处的电场强度为() A、σ/ε B、σ/2ε C、σ/4ε D、σ/8ε 2.一块介质被两块导体平板紧夹在中间,构成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器充电后介质表面的 束缚电荷与其相邻的导体板上的自由电荷是() A、同号的 B、异号的 C、相等的 D、没有关系 3.把C1和C2两个空气电容器并联起来接上电源充电,然后将电源断开,则() A、C1和C2极板上的电量相等 B、C1和C2极板间的电势差相等 C、C1和C2的等效电容为(C1+C2)/ C1C2 D、C1和C2的等效电容为C1C2/(C1+C2) 4.关于电场能量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能量的携带者一定是电荷 B、有电场则一定具有能量 C、带电电容器的静电能为QU D、电场的能量密度为DE 5.B是两块不带电的导体,放在一带正电导体的电场中,如图29所示。设无限远处为电 势零点,A的电势为U A,B的电势为U B,则() A、U B > U A 、U B < U A = 0 C、U B = U A D、U B < U A 6.半径分别为R和r的两个金属球,相距很远。用一根长导线将两球连接,并使它们带 电。在忽略导线影响的情况下,两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之比σR /σr为() A、R/r B、R2/r2 C、r2/R2 D、r/R 7.三块互相平行的导体板,相互之间的距离d1和d2比板面积线度小得多,外面两板用导线 连接,中间板上带电,设左右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分别为σ1和σ2,如图31所示。则比值σ1/σ2为() A、d1/d2 B、 1 C、d2/d1 D、d22/d12

大学物理学 第十二章思考题习题.

思考题 12.1在电子仪器中,为了减弱与电源相连的两条导线的磁场,通常总是把它们扭在一起。为什么? 12.2 两根通有同样电流的I的长直导线十字交叉放在一起,交叉点相互绝缘(图12.31)。试判断何处的合磁场为零。 12.3一根导线中间分成相同的两支,形成一菱形(图12.32)。通入电流后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上的合磁场如何? 12.4 解释等离子体电流的箍缩效应,即等离子柱中通以电流时(图12.33),它会受到自身电流的磁场的作用而向轴心收缩的现象。 12.5 研究受控热核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中,等离子体除了受到螺绕环电流的磁约束外也受到自身的感应电流(由中心感应线圈中的变化电流引起,等离子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常超过 6 10A)的磁场的约束(图12.34)。试说明这两种磁场的合磁场的磁感应线绕着等离子体环 轴线的螺旋线(这样的磁场更有利于约束等离子体)。

12.6 考虑一个闭合的面,它包围磁铁棒的一个磁极。通过该闭合面的磁通量是多少? 12.7 磁场是不是保守场? 12.8 在无电流的空间区域内,如果磁力线是平行直线,那么磁场一定是均匀场。试证明之。 12.9 试证明:在两磁极间的磁场不可能像图12.35那样突然降到零。 12.10 如图12.36所示,一长直密绕螺线管,通有电流I 。对于闭合回路L ,求? =?L dr B ? 12.11像图12.37那样的截面是任意形状的密绕长直螺线管,管内磁场是否是均匀磁场?其磁感应强度是否仍可按nI B 0μ=计算?

12.12图12.39中的充电器充电(电流Ic 方向如图所示)和放电(电流Ic 的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时,板间位移电流的方向各如何?1r 处的磁场方向又各如何? 习题 12.1求图12.38各图中P 点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和方向。 12.2高压输电线在地面上空25m 处,通过电流为A 3 108.1?。 (1)求在地面上由这电流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多大? (2)在上述地区,地磁场为T 4-106.0?,问输电线产生的磁场与地磁场相比如何? 12.3在汽船上,指南针装在相距载流导线0.8m 处,该导线中电流为20A 。 (1)该电流在指南针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多大(导线作为长直导线处理)? (2)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向北)为T 4 -1080?。 。由于导线中电流的磁场作用,指南针的指向要偏离正北方向。如果电流的磁场方向是水平的而且与地磁场垂直,指南针将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求在最坏情况下,上述汽船中的指南针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 12.4 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被引到铁环上A,C 两点。电流方向如图12.39所示。求环中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

通用技术思考题集

1、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两组任务 第一组:任务1说明你关注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任务2说明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或观点 第二组:任务1说明你关注的第二个重要问题,任务2说明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或观点 答:第一组 任务1: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但技术条件的限制,往往制约着设计的发展,而技术的更新发展,才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条件 任务2:当今信息社会,电脑已逐渐普及,现在市场上的一些笔记本电脑特别是上网本,体积和我们的书本一样大,但功能且相当丰富,回想老师跟我们讲的第一台电脑,它有十间房子大,重30吨,这简直是天壤之别,然而,正式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才使得今天设计的电脑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第二组 任务1:我们希望某一事物按照自己的医院发展就要对其进行干预,这种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法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展,就形成了控制。 任务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进行控制,骑自行车时,如果觉得车速太快,我们会使用刹车时车速正常,当感觉室内亮度不够时,我们就会打开电灯,使屋内明亮,当我们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时,我们就会增加学习时间或改进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成绩。 2、反思总结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两组任务 第一组:任务1说明你关注的第一个重要收获,任务2说明该收获对自己的意义第二组:任务1说明你关注的第二个重要收获,任务2说明该收获对自己的意义答:第一组 任务1:弄清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是从各种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规律,并给与验证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任务2: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力求有所发现,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力求有所发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比如嫦娥奔月活动从任务上讲是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而从过程上讲,他是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二者联系紧密,可以说,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我们今天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将来才有更多的家属创新。 第二组 任务1:弄清了常见结构的分类,根据物体结构形态在受力时承受和传递力的方式的差别,,一般可将结构分成3种基本类型,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壳形结构 任务2: 实体结构:利用自身来承受自身的荷载,主要承受压力 框架结构:通过条状物体的连接来承受荷载,即可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 壳形结构:通过壳形来传递力和承载荷载,特别是当壳顶受到压力时,它能将力均匀扩散 3、反思总结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两组任务

高斯小学奥数含答案三年级(下)第17讲找位置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见像开篇漫画这样的找位置的情况.找位置的时候,一定要分清行列.“横行竖列”.一般地,从 上往下,依次称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从左往右依次称为第一列、第二列、

例题1. 如表所示,把正整数依次排列,请问:40 这个数在第几行第几列?58 呢? 12345678 9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24 分析」试着按着表里的规律继续写几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做这类题时,一开始的时候可以慢一点,不要着急赶速度,一定要认真想清楚计算的结果代表的含 义. 例题2. 某小城的城区主要分为11条大道(示意图如下),由于住户不多,所以所有的门牌号都是连续依次排着的,小胖住在第二大道,并且门牌号是第二大道上第五小的,那么小胖住在几号?住在30 号的小瘦要到小胖家玩,至少需要走多远?(假设相邻的门牌号之间都相距100 米,并且只能横着或者竖着走,不能斜着走,例如从3号到5 号至少要走200米,而3 号到16号就至少要走300米)

第 十一大 道 「分析」先找到他们两家分别都在什么地方,如有必要自己动手画一画、写一写,把图中没有标出的位置标出来. 练习: 2. 一座城市的布局大约如下图所示,相邻的两个地区间相距500米,那么从8 号地区走到21号地区最少需要走多少米?(只能横着走或竖着走,不能斜着走) 123459 101112131418 192021222327 从一个位置横平竖直地走到另一个位置,只要计算两个位置之间行序号、列序号的差异,将这两个差求和即可.这一点和我们之前在等差数列中学过的求等差数列的公差个数,以及在间隔问题中学过的求间隔数的方式是一致的.同学们可以细心体会一下. 学习等差数列求和时,我们曾经学习过和中间数项数.在找位置中,我们也能发现类似的性质: 例题3. 把自然数按下表排列后,放上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会盖住5 个数字,图中的十字架盖住了8、12、13、14、18 这5 个数字,它们的和为65,请问:(1)是否可能放上一个十字架,使其盖住的数字之和为123?(2)是否可能放上一个十字架,使其盖住的数字之和为120? 11223 21324 31425 41526 51627 112233 一大道 第二大道 第三大道 第四大道 第五大道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红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

第12章思考题解

《大学物理学》(下册)思考题解 第12章 12-1 下列各叙述是否正确?在什么情况下正确?在什么情况下不正确?请举例说明之。 (1)接地的导体都不带电; (2)一导体的电势为零,则该导体不带电; (3)任何导体只要它所带的电量不变,则其电势也是不变的。 答:导体接地时,其电势必为零,所以(1)、(2)属于同一种情况,都不正确。导体的电势为零,不一定不带电荷。例如当接地的导体附近有其他电荷存在时,导体表面靠近外电荷附近将会出现感应电荷。(3)的说法也不正确。导体的电势是由空间分布的所有电荷共同决定的,包括自身携带的电荷,但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电荷。例如,一导体总带电量为零,周围有没有其他带电体存在将决定它的电势。 12-2 有人说,因为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不带电,所以利用高斯定理可以证明导体内部场强必为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正确。 12-3 为什么高压电器设备上金属部件的表面要尽可能不带棱角? 答: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外附近的电场与导体表面的曲率有很大关系,表面曲率大的地方,外表面附近的电场更强。金属部件的棱角就属于曲率大的表面。这种局部的强电场会击穿附近的介质。例如空气介质,会产生放电现象。 12-4 在一个孤立导体球壳的中心放一个点电荷,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如果点电荷偏离球心,情况又如何?

答:在孤立导体球壳中心放一点电荷,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如果点电荷偏离球心,,球壳内表面上的电荷分布就不均匀了,但外表面的电荷分布仍然是均匀的,因为导体内部的电场线不可能穿过导体影响到外面。 12-5 一个孤立导体球带电量Q,其表面附近的场强沿什么方向?当我们将另一带电体移近这个导体球时,球表面附近的场强将沿什么方向?其上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其表面是否等电势?导体内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有无变化?导体球的电势有无变化? 答:带电导体球表面附近的场强总是沿着球的半径方向,无论球附近有没有其他带电体。另外,导体总是等势体,表面总是等势面,内部电场永远为零。如果是孤立导体,表面电荷均匀分布。但是,如果附近有其它带电体,导体表面的电荷就不再均匀分布了。 12-6 一带电导体放在封闭的金属壳内部。(1)若将另一带电导体从外面移近金属壳,壳内的电场是否改变?(2)若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在壳内移动或与壳接触时,壳外部的电场是否也改变?(3)如果壳内有两个等值异号的带电体,则壳外的电场如何? 答:假设这个金属壳没有接地。则金属壳内表面将感应出与内部带电体等量异号的电荷,外表面出现等量等号的电荷。于是 (1)壳内的电场不会改变; (2)仅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在壳内移动,壳外电场不会改变。若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与壳接触,壳内表面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壳外表面的电荷仍然存在,且分布不变,所以壳外部的电场也不会改变; (3)如果壳内有两个等值异号的带电体,则金属壳外表面没有感应电荷,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光学实验思考题集 一、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⒈远方物体经透镜成像的像距为什么可视为焦距 答:根据高斯公式v f u f '+=1,有其空气中的表达式为'111f v u =+-,对于远方的物体有u =-,代入上式得f′=v ,即像距为焦距。 ⒉如何把几个光学元件调至等高共轴粗调和细调应怎样进行 答:对于几个放在光具座上的光学元件,一般先粗调后细调将它们调至共轴等高。 ⑴ 粗调 将光学元件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靠拢,用眼睛观察各光学元件是否共轴等高。可分别调整: 1) 等高。升降各光学元件支架,使各光学元件中心在同一高度。 2) ; 3) 共轴。调整各光学元件支架底座的位移调节螺丝,使支架位于光具座中心轴线 上,再调各光学元件表面与光具座轴线垂直。 ⑵细调(根据光学规律调整) 利用二次成像法调节。使屏与物之间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且二者的位置固定。移动透镜,使屏上先后出现清晰的大、小像,调节透镜或物,使透镜在屏上成的大、小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其中心重合。 ⒊能用什么方法辨别出透镜的正负 答:方法一:手持透镜观察一近处物体,放大者为凸透镜,缩小者为凹透镜。方法 二:将透镜放入光具座上,对箭物能成像于屏上者为凸透镜,不能成像于屏上 者为凹透镜。 ⒋测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成像条件是什么两种测量方法的要领是什么 答: 一是要光线近轴,这可通过在透镜前加一光阑档去边缘光线和调节共轴等高来实现;二是由于凹透镜为虚焦点,要测其焦距,必须借助凸透镜作为辅助透镜来实现。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先放凸透镜于光路中,移动辅助凸透 镜与光屏,使箭物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不应太小)后固定凸透镜,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于光路中,并移动光屏和凹透镜,成像后固定凹透镜(O 2),并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此时O 2P =u ,O 2P′=v 。 用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取凸透镜与箭物间距略小于两倍凸 透镜的焦距后固定凸透镜(O 1),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和平面镜于O 1P 之间,移动凹透镜,看到箭物平面上成清晰倒立实像时,记下凹透镜的坐标位置(O 2),则有f 2 =O 2P 。 ⒌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二次成像的条件是什么有何优点 @ 答:二次成像的条件是箭物与屏的距离D 必须大于4倍凸透镜的焦距。用这种方 法测量焦距,避免了测量物距、像距时估计光心位置不准所带来的误差,在理 论上比较准确。 6.如何用自准成像法调平行光其要领是什么 答:固定箭物和平面镜,移动箭物与平面镜之间的凸透镜,使其成清晰倒立实像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