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标准规范建设概要

信息标准规范建设概要
信息标准规范建设概要

6.信息标准规范建设

6.1信息标准建设目的

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跨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建立全校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阶段,目标是实现整个学校的系统集成、信息共享与工作协同。因此,如何将众多应用系统中大量的信息进行科学、规范的定义和分类,使信息有序流通、保证信息的一致性与权威性、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是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此外,高等学校间共建共享应用系统、共同推进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使制定统一的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成为必要和可能。

信息标准是整个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标准在全校范围内为数据库设计提供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信息标准确保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能够使信息更加有序流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学校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6.2信息标准的编制原则

数据共享中心的建设就是要规范全校信息的管理,并建立《学校信息标准与规范》管理文件,该信息标准管理文件应符合如下的编制思路:

涉及到国际、国家和教育部已颁布的标准,要采用已颁布的标准。

涉及到已颁布的高等学校部分管理信息标准,《学校信息标准与规范》在相关内容上尽量与已颁布的标准保持一致。

涉及到关于学校信息管理已经颁布执行的标准,要采用学校已颁布的执行标准。

《学校信息标准与规范》是可以根据国家、教育部、行业、学校的需要进行不断维护。

在《学校信息标准与规范》颁布执行后,后上的信息化系统需要符合该标准;已存在的信息化系统则可以根据映射功能和信息标准做对应,条件允许的话向《学校信息标准与规范》靠拢。

图:学校信息化标准构成

6.3代码设计原则

唯一性

代码是描述对象基本属性的标识。有的编码对象可能有多个不同名称(例如校内单位可有单位名称、单位号、单位简称、英文缩写等),可以按不同方式对其进行分类描述,但在一个分类编码中,每一个对象应只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唯一标识一个编码对象。

稳定性

代码的编制要有稳定性,应避免含有易变元素的干扰,应经得起

时间的考验。

规范性

在同一类数据编码中,代码的类型、结构以及代码的编写格式应统一。

可扩充性

编码设计要考虑到长远使用(应能满足今后几十年乃致上百年使用),随着办学的规模和学科的发展,在各类编码中应留有适当的空间,以保证新内容的不断增加不至于打乱原有的体系和合理的顺序。 一致性

一个代码表描述一个对象属性,不能把不属于同一属性的内容放到一张代码表中。在制订代码表时,应严格保证代码的一致性。

示例:在编制“就业单位性质代码”时,“录取研究生”、“出国(境)及退学”等不宜用来描述“就业单位性质”的属性,就不应出现在该代码表中。

实用性

代码要尽可能反映编码对象的特点,有助于记忆,便于填写。数字编码与字符编码各有特点,不宜采用数字、字符混合编码。采用字符编码的,应根据本标准的相应条款,严格区分大写与小写。对于面向公众使用的代码,宜采用数字形式。

时效性

所有代码都要写明制定或修订的年份。

代码与编号称谓的区别

在制定编码时,如果它只能在本学校使用的宜称为编号,反之能在各高等学校通用或部分(如某些地区、同类性质)高等学校中使用的可称为代码。

示例:对于课程编码,各高等学校有本校的编码格式,故宜称为课程号,其编码文件名与代码表名基本一致,只是在中文名称中称编号,而不是代码。比如《XB/KC-2006 课程编号》。(本小节内容只作为推荐使用规范,并不做约束要求)。

6.4信息分类原则

科学性:选择分类对象最稳定的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系统性:将选定的事物、概念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合理分类, 寻求系统整体结构合理的科学分类体系。

可扩延性:通常设置收容类目,以便保证增加新的事物或概念时,不至于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同时,也为在本分类体系上进行延拓细化创造条件。

兼容性:能与已有的国际、国家或部门的相关信息分类标准相协调。

综合实用性:分类要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把局部问题放在系统整体中处理,达到系统最优;即在满足系统总要求前提下,尽量满足各局部的实际需要。

6.5规范性引用文件

在制定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过程中引用以下文件中的条款作为《学校信息标准与规范》的条款:

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1.1-200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 人的性别代码

GB/T 2261.2-200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 婚姻状况代码

GB/T 2261.3-200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3部分: 健康状况代码

GB/T 2261.4-200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4部分: 从业状况(个人身份)代码

GB/T 2261.6-200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6部分: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码

GB/T 2261.7-200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7部分: 院士代码

GB/T 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ISO 3166,MOD)

GB/T 3304-1991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GB/T 3469-1983 文献类型代码

GB/T 4657-2002 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 GB/T 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61-1984 家庭关系代码

GB/T 4762-1984 政治面貌代码

GB/T 4763-1984 党、派代码

GB/T 4880.1-2005 语种名称代码第1 部分: 2 字母代码(ISO 639-1: 2002,MOD)

GB/T 4881-1985 中国语种代码

GB/T 6565-1999 职业分类与代码

GB/T 6864-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

GB/T 6865-1986 语种熟练程度代码

GB/T 7156-2003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

GB/T 7408-2005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ISO 8601:2000,IDT)

GB/T 8561-2001 专业技术职务代码

GB/T 8563.1-2005 奖励、纪律处分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 部分:奖励代码

GB/T 8563.2-2005 奖励、纪律处分信息分类与代码第2 部分: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

GB/T 8563.3-2005 奖励、纪律处分信息分类与代码第3 部分:纪律处分代码

GB/T 12402-2000 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GB/T 12403-1990 干部职务名称代码

GB/T 12406-1996 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

GB/T 12407-1990 干部职务级别代码

GB/T 12408-1990 社会兼职代码

GB/T 13745-1992 学科分类与代码

1.1.1.1为学校建设的标准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等学校管理信息》CD2.3规范,设计标准子集有以下9个子集,共221个数据实体。

TB 通用/标准数据子集;

XX 学校概况数据子集;

XS 学生管理数据子集;

JX 教学管理数据子集;

JG 教职工管理数据子集;

KY 科研管理数据子集;

CW 财务管理数据子集;

ZC 资产与设备管理数据子集;

BG 办公管理数据子集。

图:信息标准子集建设范围

6.6交换标准规范

在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发现学校已经存在应用系统的“信息标准”和其它应用系统都不一样,“信息标准”只适合自己的应用系统。这种情况对自己部门使用系统没有影响,但是在和其它部门交换数据时会给其它部门带来很多麻烦。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不给已存在应用系统的使用人员增加工作量,不改变已存在应用系统的使用方式,信息标准规划建设中采用映射机制进行解决。如下图:

图:信息交换标准规范

交换接口支持以下几种方式:

文件交换:XML文件、DBF文件、EXCEL文件、TXT文件、ACCESS文件等;

数据体:共享视图、临时库、SQL操作;

采用MQ、WebService 、ESB数据服务的交换方式;

根据学校不同的应用系统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数据交换接口方式。

6.7信息标准的实现

信息标准建立

信息标准的数据集、数据项、国标、教育部标准和行业标准由我们公司项目建设人员在信息标准建设时提供并创建到数据共享中心中,同时提供格式为PDF的信息标准文档。学校标准根据和信息中心老师的沟通,如果已有则维护到数据共享中心中,如没有则需要向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资产设备管理处、学生处、图书馆、招生办、财务处、后勤、研究生院等等部门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制定学校标准,经学校讨论确定后和标准的数据集、数据项、国标、教育部标准、行业标准一起组建成《学校信息标准规范》。

在调研、确定过程中,各部门的参与人员根据自己的权限对信息标准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直至标准被最终确定。

图:信息标准建立流程

图:信息标准建设内容 数据项组成

元数据结构如下:

?中文简称:所用的数据元的名称,具有语义,面向用户;

?数据项名:由中文简称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大写组成,与中文简称一一对应,宜在实际数据结构中采用;

?类型:数据项容纳的数据类型,本标准在数据项中简称其为类型(一种属性);

?长度:数据项能容纳的最大字符数(一种属性);

?约束:数据项约束状态的描述,即必备数据项或可选数据项(一种属性);

?值空间:数据项取值的范围与规范(一种属性);

?解释/举例:数据项属性的说明或举例;

?编号:数据项的唯一标识,采用全局统一的四段八位编码(反映了数据的4层结构);

?引用编号:指明数据项引用该编号的数据项的属性。

图:信息标准集数据层级结构图

信息标准维护

信息标准建立以后,如有特殊原因或根据学校业务需要调整信息标准,需要先申请然后有信息标准管理人员对标准进行修改并发布。系统记录变更的记录,方便管理人员查询信息标准历史修改信息。 信息标准查询

信息标准再创建过程中,信息中心管理人员对各部门信息管理人员授权可以对信息标准进行修改、添加,并可删除自己添加的信息标准记录。

信息标准确定以后,各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学校各部门的使用人员只能对标准进行查询,而不能再自己修改。信息标准使用人员可以查询信息标准数据结构、数据标准的含义、国标代码表、教育部代码表、行业代码表及学校自定义代码表等内容。

7.数据共享中心

7.1建设目标

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数据库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工具,进行数据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业务系统、共享数据服务平台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交流的服务平台,为学校的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平台,满足校内各类人员的查询要求。具体为: 为学校提供一个标准统一、信息准确的集学校所有基本信息、

业务信息、分析信息、统计信息、决策信息为一体的数据中心。

为学校向国家教育部、省市教委上报标准信息提供接口,并可向学校其它部门提供标准信息或符合部门要求的信息。

数据共享中心可存储5万人学校规模50年以上学校各类基本信息、业务信息等等,全面准确的展示学校校情。

7.2设计结构

图:数据共享中心设计结构

7.3数据共享中心建设内容

全校标准统一、信息准确的各类信息为一体的数据仓库

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同步数据功能集中存储全校各种资源,为各单位获取信息提供基础支持。

支持国标、部标、行标和学校标准

数据共享中心是按照国标、部标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创建,

不但可以方便接入各部门业务信息,而且也方便上报数据。

数据分析功能

对入库的数据进行是否合格分析,把不合格的数据单独存储。对于不能在入库时进行业务判断的数据则在入库以后自动进行分析,然后把有问题的数据原因归类存储。

数据统计功能

根据业务需求,数据共享中心自动以自身集成的资源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并存储。

提供决策支持功能

数据共享中心根据OLAP和其它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并把数据单独存储,供领导决策做参考。

海量数据自优化

为了提高数据的查询及数据库的性能和安全,通过一系列的处理保证信息查询在3秒以内,并且保证数据存储安全及数据库安全。

最稳定的Oracle 10g数据库,也可以选用性价比较高MS SQLServer数据库,操作系统平台可以选用性价比高的LINUX平台,也可以选用最为成熟稳定的UNIX操作系统,当然,基于SQL Server 的数据库要选用Windows Server系列操作系统,灵活的搭配为系统的建设灵活性和稳定性提供了基础保障。

7.4系统安全体系设计

系统三级结构体系,分别应用到校园网、VLAN虚拟网,485总

线网。网络结构和应用体系复杂,为了使用这种情况错综复杂体系。系统分别从:数据库系统存储安全,系统密钥设计安全,网络访问安全,网络数据访问安全,Web策略安全,软件设计安全措施,数据通讯安全等多方面采取对应的安全措施,从而保证正常安全的运行。

7.5完善的第三方接入方案

实施数字化校园下的一卡通系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同时,为了确保用户投资的长期效益,避免系统重复建设和浪费,需要接入许多第三方应用系统,如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财务管理系统、学校医疗管理系统、网络计费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学校人事管理系统等。

第三方系统接入后,有效解决各个相对独立系统的统一管理、协同工作、信息自动同步处理。原有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了原有的投资,同时进步方便师生在校生活,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

和第三方系统对接时,传输基于TCP/IP网络实现;系统软件分别从Web Service接口层、应用程序层、卡片读写层提供多种接口实现:Web Service标准方法引用、工业级标准XML文件交换、扫描助手、服务组件包、二次开发SDK动态库(DLL)、协议报文数据包交换、数据库视图映射等。灵活的组网方式,接口的多样化和标准化,为第三方系统接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7.6系统的运行结构设计

系统的主要运行特点使用真正的电子钱包方式,系统支持联机和脱机两种运行模式,这种特点为系统中的灵活应用提供了基础,为类似车载收费等移动收费提供了可能性和可靠性。设计有设备的授权集控管理机制,保证设备接入的合法性,设计有设备的使用签到和签退功能,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利用数据通讯网关,对联机终端进行7*24小时不间断的集中数据采集,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

7.7终端设备结构设计

具有安全的签到、签退功能,脱机、联机记录识别;餐别消费限额、日消费限额,密码保护;POS应用程序支持在线升级;安全灵活的黑名单管理,批次、增量级别控制;采用大容量FLASH存储芯片,数据有效存储10年;脱机可存储10000条消费记录,以及10万条黑名单,数据双备份保存;配备高性能后备电池,支持异常情况下的脱机使用;机具模块化,机壳、键盘防水设计,采用进口生产线,选用贴片器件,稳定、可靠;支持更多的个性化应用开发。

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准化模板)

附件1 合肥市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模板)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三)建设地点及建设期限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第二章建设单位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二)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四章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二)现有软件环境 (三)现有硬件环境 (四)现有机房环境 (五)现有机构和专业人员 (六)系统技术路线选择 (七)效益分析 第五章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一)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二)计算需求分析 (三)存储需求分析 (四)网络需求分析 (五)安全需求分析 (六)其它辅助环境需求分析 (七)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规范要求 (八)项目建成后单位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程度 第六章数据共享需求 (一)现有信息资源共享情况(需明确现有共享信息数据字段、格式、技术结构等) (二)项目建设信息资源共享需求(专门分析内部和外部信息共享需求,需明确共享信息数据字段、格式、技术结构等) (三)项目建成可提供的信息资源(需明确共享信息数据字段、格式、技术结构等) (四)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第七章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技术架构 (二)业务系统建设方案 (三)数据库建设方案 (四)计算存储备份建设方案 (五)网络安全建设方案 (六)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第八章项目投资估算 (一)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二)实施进度计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分年度、分阶段)

(三)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四)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表第九章项目招标方案 (一)招标范围 (二)招标方式 第十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一)风险识别和分析 (二)风险对策和管理 第十一章附件

在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在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班级:14信管B班学号:14202235 姓名:张玉珍 1 .系统背景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进行费用估算,并收集相关信息来计算挣得值和绘制S曲线,能够进行复杂的时间和资源调度,还能够帮助进行风险分析和形成适宜的不可预见费用计划等等。例如,项目计划图表(PERT图、甘特图)的绘制,项目关键路径的计算、项目成本的核算、项目计划的调整、资源平衡计划的制定与调整以及动态控制等都可以借助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的方法即项目管理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动态控制原理,对项目管理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方面的实际值与计划值相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从而达到控制效果。因此,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论政府公共投资,还是企业建设资金的管理均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工程数量和种类多、投资金额大,建设、管理任务十分繁重;2)项目建设周期加快,进度、资金、质量管理难度加大;3)项目资金来源多样化,资金计划性要求增强;4)资金支付要求更加准确、及时,尤其是工程款的结算更是受到各级政府、社会的关注;5)工程项目投资透明度要求提高,资金的使用及效益需接受更多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对在建工程项目及资金进行实时、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加强内部控制,已成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但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尤其是管理手段的制约,虽然投资管理体制、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投资项目管理中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管理问题: 1)由于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手段,各级管理者难以及时地了解、掌握整体或单个工程项目的立项、进度完工、付款、实际成本及、决算情况,造成“三边”工程大量存在;很多项目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款项拨出后不能真正到施工单位;完工许多年仍不能决算等。2)随着基建投资项目的增多,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难以满足各级管理的需求。3)由于不能及时掌握有关的进度、完工信息,对工程项目资金使用和筹集难以进行正确的计划。4)不能有效地实现“按进度、按合同、按计划”控制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要求,很难合理、科学地进行项目资金的统筹规划,容易累积成管理中的问题。5)工程文档(如设计、概预算、合同及合同变更资料、发票等)的管理利用有很多困难,经常性的查找耗费很大的人力,更谈不上利用文档进行项目的控制。 依靠传统的手段、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必须依靠先进、科学的技术建立起规范、流程化的管理信息平台,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建筑业企业资质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建筑业企业资质信息管理系统 工程招标代理企业版 使用说明 介绍 建设行政许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版,是面向建筑施工,监理和招标代理企业的网上资质申报系统,整个系统贯穿了“引导式的操作模式”。目前,系统涵盖了“建筑企业资

质、工程招标代理、工程监理”三种分类的资质申报,对于一个企业,容许进行以上三类资质的申报。企业进入“建设行政许可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录入申请资料,进行申报;在资料申报后,可以查看审核的进程和审核进度。

——1.进入系统—— 1.1打开系统 首先请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湖北建设信息网的网址: , 进入信息网首页,点击‘行政许可“一站式”服务’链接按钮(图中由红色线圈标记的地方)。 进入“湖北省建设厅行政许可办事一站式服务系统”,点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质核准”,进入“湖北省工程建设招标代理机构资质管理信息系统4.0版”。

1.2用户身份验证 要进入本系统,用户必须持有本软件的身份验证锁。 1.获得身份验证锁。 请与湖北省建设厅有关部门联系,以获得身份验证锁。 2.安装验证锁驱动程序。 步骤: 用户自己选择“下载安装”或者“在线安装”(下载占用时间多一些,如果您的计算机上安装了“拦截”软件,我们建议您进行“下载”安装)。 (1)选择“下载”出现图一,点击“保存”出现图二。 图一 (2)选定文件存放的目录,点击“保存”出现图三。

图二 (3)选定“打开”出现图四。 图三 (4)(“在线安装直接冲这里开始”)ePsaa1000安装开始,选择“是(Y)”,出现图五。 图四 (五)点击“下一步”,出现图六。

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评审标准

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评审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2003-2010年》(卫办发[2003]74号)和《山西省“十一五”信息化规划》(晋政办发[2 007]13号),为了促进和规范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的管理与业务工作水平,实现医院内部、医院之间和医院与全省卫生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面向医院、面向社会公众和患者、面向卫生行政部门的高效、快捷、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信息化的战略先进性,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特制定我省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与评审标准。 一、内容与标准 1.信息化基础建设。主要有管理机构与职责、建设规划、运行要求、人员培训、规章制度、安全措施、应用评价等内容。 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见附件1,医院信息化基础建设评分标准与方法见附件2。 2.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成为涉及临床、医技、影像、化验、财务、管理、后勤等全院各方面的一项基础建设,也是各医院都在不断投入、不断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和我省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各医院要加快临床诊疗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等的建设,逐步建成数字化医院与患者诊疗信息共享的网络应用与服务体系。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见附件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评分标准与方法见附件4。 3.网站建设与网络服务。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05]12号)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推动规范医院院务公开,促进医院依法执业、亮证经营、和谐医患关系,满足群众就医需要。按照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做好山西卫生信息网内容保障与应用工作的通知》(晋卫[2005]58号)要求,各医院、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要做好单位网站和医护人员网站的内容保障工作;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和分时段预约就诊等功能,做好网上应用工作;积极开展网上医患互动,并通过“一日清单”、“一单通”等网上查询功能提供便民服务;逐步推行在全省各医院通用的,能够提供患者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的健康管理卡(医疗就诊卡);建立执业医师诊疗信息服务库,提供诊疗信息咨询服务。 网站建设与网络服务评分标准与方法见附件5。 4.医院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根据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卫生信息质量控制体系与信息共享机制的规定》(晋卫[2 006]69号),通过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以及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医疗救治系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农村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等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建设,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与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为制定卫生

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管理信息 系统设计方案 概述 1.1项目背景 工程项目建设历来是一项复杂的课题,做为政府主导投资的大型工程,项目普遍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多、地域分散,交通不便、并且受地域与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等显著特征。这些项目特征及其包含的复杂业务流程、繁琐的工程数据给政府主管部门、项目业主、监理和承包商等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传递、管理行为的落实和及时正确的决策指令的发布造成客观制约。随着我国对国家大型工程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工程建设的参与方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建设项目的政府主管部门、业主或承包商来说如何有效的管理项目让工程效益最大化已经是摆在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2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 根据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的规划,项目管理可划分成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人员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综合管理等九个领域;项目管理工作可归纳为5大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及44个管理子过程,成功的项目管理就是科学的将这些管理过程和管理领域交互、重叠地应用于项目全生命周期。 从普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以上管理容概括为四流、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四流指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资料流;四控制指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围控制;两管理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指项目管理组织协调。 工程项目管理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工程项目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管理程序,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与协调,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按照预期的预算目标、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最大程度实现项目的实际效益。它涉及以下几个特征: 1)项目管理是项目建设过程和项目管理过程相结合的产物,具体组织的 项目管理要结合其所从事项目的过程特点及组织管理结构来进行; 2)从项目的角度看项目管理和从组织的高度看项目管理的结果是不同 的。从项目的角度看是如何管理好项目。从组织的角度看是如何管理 好一批项目,即是应该如何建立一个项目管理体系;

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统一编码规则为测试合格人员生成电子培训合格证。培训合格证作为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水平的证明,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予以认可。 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各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明确地方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职责,指导、监督本地区培训工作,同时要制定本地区培训机构具体条件,指导下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对提出培训申请的各类培训机构进行招募、遴选。 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中公示,供有需求的企业和人员自主选择。 培训机构对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实施培训后,要按要求向相应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交测试申请,符合培训要求的,登录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抽取试题、组织测试。 加强监督指导提高培训质量 地方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对申请开展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的培训机构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培训机构具备开展相应岗位职业培训的能力。 要加强培训过程监督指导,组织开展不定期实地抽查,对问题突出的培训机构要重点监督检查和甄别处理。同时,要积极探索利用人脸识别、打卡登录、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加大培训关键环节监督指导

力度,推动培训机构公开培训信息。 对在培训、测试环节中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的培训机构要予以通报,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应清出培训机构名单,积极营造良好的行业职业教育培训生态环境。 培训机构应健全培训制度,提高管理水平,自觉接受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 落实继续教育适应岗位需求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实际,对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升其专业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提升。 从取得培训合格证次年起,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每年应参加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并计入个人培训信息记录。2年累计不满64学时或未从事相应岗位工作的人员,应重新参加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学习。此外,鼓励各地探索务实高效的继续教育组织形式,积极推广“互联网+培训”模式,为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提供多渠道、多类型的继续教育资源。

信息标准规范建设

6.信息标准规范建设 6.1信息标准建设目的 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跨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建立全校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阶段,目标是实现整个学校的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及工作协同。因此,如何将众多应用系统中大量的信息进行科学、规范的定义和分类,使信息有序流通、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及权威性、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是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此外,高等学校间共建共享应用系统、共同推进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使制定统一的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成为必要和可能。 信息标准是整个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标准在全校范围内为数据库设计提供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信息标准确保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能够使信息更加有序流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学校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6.2信息标准的编制原则 数据共享中心的建设就是要规范全校信息的管理,并建立《学校信息标准及规范》管理文件,该信息标准管理文件应符合如下的编制思路: ?涉及到国际、国家和教育部已颁布的标准,要采用已颁布的标准。 ?涉及到已颁布的高等学校部分管理信息标准,《学校信息标准

及规范》在相关内容上尽量及已颁布的标准保持一致。 ?涉及到关于学校信息管理已经颁布执行的标准,要采用学校已颁布的执行标准。 ?《学校信息标准及规范》是可以根据国家、教育部、行业、学校的需要进行不断维护。 ?在《学校信息标准及规范》颁布执行后,后上的信息化系统需要符合该标准;已存在的信息化系统则可以根据映射功能和信息标准做对应,条件允许的话向《学校信息标准及规范》靠拢。 图:学校信息化标准构成 6.3代码设计原则 ?唯一性 代码是描述对象基本属性的标识。有的编码对象可能有多个不同名称(例如校内单位可有单位名称、单位号、单位简称、英文缩写等),可以按不同方式对其进行分类描述,但在一个分类编码中,每一个对象应只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唯一标识一个编码对象。 ?稳定性 代码的编制要有稳定性,应避免含有易变元素的干扰,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建筑业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手册

福建省建设厅建筑业管理信息系统 用户使用手册 User’s guide 福建省建设厅信息中心 2015年7月

福建省建设厅建筑业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手册 本单位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及保留一切著作之专属权力,未经福建省建设厅信息中心事先书面许可,不得擅自对本手册进行增删、修改、复制、仿制。手册中涉及的其他公司之产品名称及商标皆为各公司所拥有。 Copyright ? 2007 FGI 发行日期:2007年11月日 注:用户在使用本软件的过程当中,若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一切损失,我单位概不负责。

目录 1引言 (5) 1.1目的 (5) 1.2简介 (5) 1.3术语 (5) 1.4参考资料 (7) 1.5手册约定 (7) 2系统运行环境 (8) 2.1操作系统 (8) 2.2必备软件 (8) IKEY信息锁: (8) 3系统概述 (9) 3.1首页界面 (9) 3.2系统登录 (9) 3.3服务界面 (10) 4系统操作 (11) 4.1首页 (12) 4.2企业信息管理 (12) 4.2.1基本情况 (13) 4.2.2主要人员状况 (14) 4.2.3财务状况 (15) 4.2.4企业设备状况 (15) 4.2.5企业简介 (16) 4.2.6主要机械设备 (16) 4.2.7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情况 (16) 4.3主要人员管理 (17)

4.3.1技术负责人 (18) 4.3.2企业注册建造师 (19) 4.3.3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 (19) 4.3.4现场管理人员 (21) 4.3.5技术工人人员 (24) 4.3.6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 (26) 4.3.7交通水利通信三类人员 (26) 4.3.8人员汇总表 (28)

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程序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一、目的 二、适用范围 三、管理职责 四、项目建设各环节管理要求(一)项目前期阶段 (二)项目实施阶段 规划设计 工程建设与检查 工程进度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 设计与工程变更管理 图纸管理 工程档案管理 工程验收管理 (三)项目后评价 五附则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节总则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建设要求与质量,理顺工程管理各环节的管理关系,规范工程管理基本程序,促进工程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投资的新建、扩建、改建等项目在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各环节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三、管理职责 (一)总工室 1、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调研报告。

2、收集、整理项目各阶段设计所需资料。 3、提出招标技术要求和设计任务书,参与选择设计单位,协助编制所需相关设计合同,配合成本合约部完成设计招标工作。 4、根据公司、项目部、施工单位等部门要求,共同确定设计思路,并提供不同阶段的设计用图。包括总平面图、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册、建筑施工图以及各阶段所需的相关图纸等。 5 、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设计跟踪,避免设计方向出现偏离、保证设计进度按期完成。 6、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变更设计技术以及可行性论证。 7、提出设计图中的隐蔽工程、变更工程等在质量、工程量、设备材料选用方面的决策建议。 8、对施工现场设计有关的施工情况进行检查与核对。 9、组织对各阶段设计成果的内部分析,主导公司对设计方案的评审。 (二)项目公司(项目总经理/厂长、项目责任人) 1.按总工室要求提供项目设计所需资料。 2.参加图纸会审。 3.负责对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评审、实施以及落实情况控制。 4.负责联系成本合约部、运营采购部、工程部以及施工单位对材料、设备进场进行验货与监控。 5.主导施工过程中各项报建手续的办理。 6.对隐蔽工程的质量、工程量、材料设备等提出现场实际建议与要求。 7.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日常检查工作。

建筑业企业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建筑业企业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使用说明(企业版) 1.系统概述 1.1系统简介 本系统是通过对企业基本信息、资质信息以及从业人员信息的录入,以实现唐山市住建局对市内建筑业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软件系统。 1.2系统功能 企业用户: ●企业基本信息、资质信息、人员信息录入; ●企业基本信息、资质信息、人员信息录入的修改编辑; ●通知消息的接收和查看; ●月报表、项目资料的提交; 管理用户: ●企业信息、资质信息、从业人员信息的审核; ●企业信息、资质信息、从业人员信息浏览查看; ●发送消息通知;

●报表接收、项目资料审核; ●企业信用数据查看; ●用户账号管理、数据导入、专业设置等系统功能; 2登陆 插入加密狗,登陆网址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af12216782.html,:8443/userCompany/CoLogin.aspx。点击“继续浏览此网站(不推荐)” 图2-1 弹出选择证书对话框,点“确定”。 图2-2 弹出验证PIN码对话框,输入“888888”后点“登陆”。 图2-4 进入登陆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陆。 图2-5 3.企业信息初始化 登陆成功后进入软件界面。

图3-1 页面左边是功能菜单,第一次登陆,一定要先完成信息初始化,才可以进行其他操作。 信息初始化,包括填写企业信息、资质信息和人员信息。 图3-2 3.1 填写企业信息 在“企业基本信息填报”栏中,按要求如实填写后,点下方的“保存”键保存信息。 图3-3 3.2 填写资质信息 在“企业资质信息填报”栏中,按资质证书上的内容分主/增项填写,点“资质提交”后进入等待审核阶段。根据企业情况可添加一条主项资质和多条增项资质。 图3-4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 ..... .......... . (1) 第二章机构人员 (2) 第三章组织实施 (3) 第四章基础设施 (4) 第五章应用系统 (6) 第六章运行维护 (10) 第七章信息安全 (13) 第八章附则 (1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医药 信息化,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行业管理规定,结合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医院管理和中医电子病历为重点,构建中医

药特色鲜明、技术平台先进、服务管理规范、系统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第三条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应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 集成、互联互通、实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中医医院应积极开展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 并突出中医药特色,实现医院内部和区域之间信息资源的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服务流程,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控制和降低医疗成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五条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 和管理制度,执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第六条中医医院应将信息化工作列入医院建设的总体目标,制 定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满足医院整体发展的要求。 第七条中医医院应将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医院年度预算,年均 投入应达到年医疗业务总收入的1%~5%。 第八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 综合医院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二章机构人员 第九条中医医院应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成员包括院长、 主管副院长、信息部门以及医、药、护、技、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负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3.0 ——企业版使用流程说明 目录 1.身份认证锁的安装和使用 使用身份认证锁,首先需要安装身份认证锁驱动程序,获取身份认证锁驱序有二个途径: 1、通过网上下载安装最新身份认证锁驱动程序 2、最新身份认证锁驱动程序 身份认证锁驱动程序下载到本地硬盘后,需进行驱动程序的安装; 双击身份认证锁驱动程序,进行安装 点击“开始安装”按钮 注:安装或者卸载加密锁驱动程序的时候,需要把加密锁从您的计算机上取下。 2.进入系统 进入“专业软件”页面后,点击“建筑业企业资质信息管理系统3.0 ” 链接 进入“选择登录服务器”页面后,点击您企业所在的地区链接,进入身份验证程序 进入“身份验证第一步”页面后,点击“身份验证第一步”按钮,进入身份验证程序

通过身份验证第一步后,进入“身份验证第二步”,单击“身份验证第二步”按钮 进入选择页面,点击选择,最后“确定” 3.企业版功能 3.1选择资质管理业务 如企业未在网上就位过资质信息,将只能选择“新资质申请”和“资质年检”资质管理业务,其它的资质管理业务将为灰色的不可选择状态。 选择“新资质申请”资质管理业务,之后点击确定进入如下的界面 企业第一次使用资质管理信息系统未填写过任何数据,进行网上业务申报时,页面如上,左边菜单栏只显示《资质信息》,菜单栏上方显示企业名称以及资质业务类别的横条为空白。 点击资质信息前面的“+”号,将会弹出二级菜单项《资质信息》,点击《资质信息》进入如下页面 点击名称左边的“+”号,便会列出详细的功能名称,这样,开始对所选择的功能进行操作: 申请主项资质,点击基本情况,填写企业上级管理部门以及主项资质信息,保存。 申请增项资质,选择资质序列、增项资质类别、增项资质等级,保存。注:填写的增项资质等级不能高于主项资质等级,同样填写的主项资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doc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构建稳定、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信息支撑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建设(以下简称“四统一”)的原则,以防止产生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三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是全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四统一”的原则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应用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等)的建设与升级。 第二章统一规划 第五条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结合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编制。 第六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研究审定后实施,其作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应编制与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相 1

配套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备案。 第三章统一标准 第八条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集团公司所有信息化项目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体系,原信息系统必须按统一标准进行更新。 第四章统一计划 第十条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依据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实际需求,编制年度信息化建设建议计划,经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审核,报集团公司批准后列入子(分)公司和集团公司年度工程计划。 第十一条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严禁计划外项目发生,未列入计划的项目一律不予拨付资金。 第十二条已下达计划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或需要追加投资的,应当按照计划申报程序报批。 第五章统一建设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和项目需求单位共同负责建设,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不得自行建设和 2 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严把需求管理关。需求单位负责提供项目的建设目标、详细的业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论文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论文 XXX 【内容摘要】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服务于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将工程从招标阶段,直至实施,管理,评价阶段都囊括在管理体系内,以便于管理者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建设项目涉及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多方面工作,以及众多参与部门和单位形成了大量的物化的材料——建设工程信息。这些信息的处理、分析、关系到各个管理方的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决策与协调。因此,合理、便捷、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对工程的成败至关重要。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信息管理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从系统和管理控制论的角度,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存在于任何组织内部,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输出系统,即任何组织和单位都存在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2.建设工程信息的特点 从建设项目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计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活动中,涉及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多方面工作,以及众多参与部门和单位形成了大量的物化的材料——建设工程信息。从管理和其发挥作用的角度,可将这些信息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所谓静态信息,是指成果性、结论性信息,典型的如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材料检验报告等,其更具有资料的性质,关系到能否为工程检查验收及日后的维护、改造、扩建提供足够的依据。所谓动态信息,是指阶段性、指令性的信息,典型的如发函,通知,投资、进度、质量瞬时值及其分析结论等,关系到工程进展各阶段的承上启下,关系到各个管理方的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决策与协调,对工程的成败至关重要。大量的信息需要有效管理。 建设工程信息除具有一般信息的特点外,一是内容构成的繁杂性。一项工程建设项目的完成往往是多部门、多专业、跨地区的综合成果。二是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从工程项目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计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涉及到诸如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各个单位或部门,在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和综合管理等方面。三是信息形成的阶段性。大致可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使用维护阶段5个阶段。四是产生时间的延续性。随着整个工程的进展而逐渐产生,并一直延续到工程竣工验收后的管理、使用和维护阶段。五是信息类型和载体的多样性。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运行管理等多个阶段均可能产生声、像、图、文、数据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这些信息以纸质材料、照片、胶片、磁带等形式存在。六是信息使用的频繁

贵阳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

贵阳市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 (试行)

二〇一五年一月 说明 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工作部署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技〔2014〕6号)的要求,为保障“三通两平台”顺利推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本基本标准适用于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2.基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校园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等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应用能力建设,指导中小学科学规范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3.基本标准在“配备要求”栏目中设置了“基本”和“选配”两个选项,“基本”项为标准的基本要求,“选配”项供有条件的学校选择配置,不做硬性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性能先进的设备。 4.基本标准中的学校规模按照完全小学6、12、24、36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46人;初级中学12、24、36、48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0人计算;高级中学12、24、36、48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6人计算;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分别参照对应学段标准执行。各地在配备设备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班数和班额作相应调整,但配备比例不能低于标准要求。标准中对某些设备的配备数量规定了范围,其中下限数量为基本要求,上限数量为规划要求,各地可根据经济条件和学校实际逐步配置。

目录 一、基础设备设施 (4) 1.校园网络 (4) 2.班级多媒体教学终端 (5) 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 (7) 4.教师计算机 (7) 5.电子备课室 (8) 二、应用软件与教学资源 (9) 1.应用软件 (9) 2.教学资源 (10) 三、信息化专业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12)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

XX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建议书 版本号:V 0.1.0

目录 1引言 (1) 1.1 建设背景 (1) 1.2 建设目标 (1) 2需求概述与设计原则 (3) 2.1 需求概述 (3) 2.2 系统设计原则 (4) 2.3 界面设计原则 (5) 3总体设计方案 (6) 3.1 系统架构 (6) 3.2 软件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性能需求 (6) 3.4 性能需求分析 (7) 3.4.1存储需求分析 (7) 3.4.2计算能力需求分析 (7) 3.4.3存储需求分析 (8) 4功能概要设计 (9) 4.1 整体功能 (9) 4.2 系统配置 (10) 4.2.1流程配置 (10) 4.2.2资金切块配置 (10) 4.2.3处理时限配置 (11) 4.2.4物料信息配置 (12) 4.2.5其它配置 (12) 4.3 子工程管理 (16) 4.3.1项目上报审批 (16) 4.3.2工程过程管理 (27) 4.4 单项工程管理 (33) 4.4.1设备类项目上报审批 (33) 4.4.2单项属性设置 (33) 4.4.3单项实施管理 (34) 4.4.4单项进度管理 (34) 4.4.5单项文档管理 (35) 4.4.6单项工程追踪 (35) 4.4.7子项目合并 (36) 4.5 管线工程效益评估 (38) 4.5.1按工程评估 (38) 4.5.2按分局或接入点评估 (39) 4.5.3分阶段评估 (40) 4.5.4按项目性质分类评估 (41) 4.6数据接口 (42) 4.6.1 SAP接口 (51)

信息化标准建设整理稿

庆阳市信息化标准建设“十二五”规划 根据网络化信息系统基本模型,按照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化标准进行分类,提出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该体系框架由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组成。 1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术语、识别卡、存储媒体、软件与软件工程、设备、字符编码标准等。 (1)术语标准:术语标准用于统一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名词、术语和技术词汇,包括基础术语(信息技术、数据处理词汇及标准化相关活动的术语)和专业术语(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领域术语及网络和空间信息资源方面的术语)标准两部分。 (2)识别卡标准:包括条码卡、磁卡、(接触式和非接触式)IC 卡和光卡标准。 (3)存储媒体标准:包括光盘、磁盘和磁带标准。 (4)软件与软件工程标准:分为软件工程标准、操作系统与语言标准两部分。软件工程标准包括编制指南、生存周期过程与管理、产品评价、能力评估、可靠性与可维护性标准。操作系统与语言标准

包括操作系统标准和程序设计语言标准,用于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 (5)设备标准:包括计算机设备、外设专用终端、办公设备与消耗品、信息家电、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标准(后两种归类在“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和“信息安全标准”中),适用于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设计、生产制造和互连。 (6)字符集编码标准:包括字符代码结构、字符编码标准等。 2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按照特定目的和规则采集、加工和创造的存储在特定载体上的数字化信息的集合。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和服务等环节入手,包括数据元、元数据、信息分类及编码、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数据库、目录服务和Web标准等,适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测评、运行与维护。 (1)数据元标准:数据元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这部分包括数据元分类、定义、标识和属性标准等。 (2)元数据标准:元数据(metadata)是描述数据元属性(即语义内容)的数据,用于数据资源的定位、评估和选择等,并存储在数据字典(数据元注册系统)中。数据注册系统通过对数据元及元数据的管理实现跨系统、跨环境的数据共享。这部分主要包括资源标识、标引语言(分类语言、主题词语言、XML语言)、元数据和元数据注册标准等。 (3)信息分类及编码标准:信息分类及编码实现对信息的分类

简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简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发表时间:2018-10-28T14:42:19.8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作者:陈小洁[导读] 进行建筑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并不是说将传统的办公桌进行清理。汕头市建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汕头 515000 摘要:现如今,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和资源调配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帮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是一个整体的大趋势,教育要求信息化课堂,工业要求信息化控制。整体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工业技能人才,更需要懂一点电脑操作的信息化人才,在建筑工程这个传统的行业中,信息化也在逐渐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管理者和实际施工人员的思维方式,他们在工作时,不仅要进行信息化管理,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人员调配情况、材料的选择进行信息化记录。 关键词: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进行建筑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并不是说将传统的办公桌进行清理,然后加装几台电脑就算是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实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对企业内部进行整体性的改革,不仅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以达到更高水平的要求,而且企业内部整体的管理体系要重新加以构建,包括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文件整理、信息化的项目规划等方面。 正文 1.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 进行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对于工作的稳定开展和施工的准确性够会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进行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是顺应着时代的潮流的做法,防止过于传统的工作开展方式会被时代给抛弃,成为时代变革中的牺牲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信息传递的效率,缩短了时间就能更快地进行工作数据的分析,做出决策;并且用信息系统进行工作分析时的效率和准确性都要高于人工核算;大数据的可见性,能将过去的工作流程和出现的问题一并呈现,方便于管理者将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将来的决策起到一个指导作用。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则有效的促进工作人员对于工程建设信息的了解,并对各种资源的整合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管控,从而有助于管理人员对于工程现状的有效、及时的掌握了解,最终实现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现状 2.1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投入不够 任何一种新的体制或者制度的改革都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资源,在不断的制度调试的过程中寻求最佳组合,所以说任何时候进行改革、变法都是极为艰难的,并且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彻彻底底的进行改革,从自己的企业内部情况入手,根据自己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针对于自己企业的建设方案的研究,适用局域网或是进行云管理。但是有很多的企业由于经费问题或者是自己企业规模的限制,并没有组建自己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研发小组,而是直接用别的企业的模板进行生搬硬套,并不适用于自己的企业,从而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而且很多的管理者并不重视或者说是不相信信息化的判断方式,认为其准确性较低。 2.2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程度较为落后 进行系统体系的构建之后,就要对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吸收,不能将建设完成之后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搁浅,要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比如用于进行任务分配、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工作,这样可以切实地帮助到企业的长足发展。现在企业内部一系列的原因致使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完成后成为了摆设,企业方面也并没有进行制度方面的硬性要求,很多的管理和施工人员没有将实际的工作内容进行信息化分工,而是保留着传统的工作方式,纸质的档案保存和整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旧的管理模式,对新型信息化管理模式认识程度还不够深,只是在网上发布一些数据消息,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这样不彻底的信息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利润并没有得到提高,甚至是加大企业的成本。 2.3相关技术人员技术和素质较为欠缺 人是一切生产力的根本,人力资源是这个社会的最根本的资源,所以企业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引进,对自己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进行培训提升,对自己企业中的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开发以适应将来工作的开展。但是很多建筑工程企业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在年轻的时候计算机的普及工作还未开展,对新的技术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差,不能对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对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保持抵制态度,但又是企业的老员工,并不能进行实际性的处罚。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缺乏也是信息化建设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技术人员是进行新的制度建设的领头羊,有着风向标的作用,但是很多企业并不致力于技术性员工的引进。 3.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措施 3.1加强管理信息系统主体结构的构建 进行建筑物的建设首先要进行整体框架的构建,然后进行其他的工作开展,所以说系统结构的构建就像是中学的时候写作文要先列一个提纲,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但是很多的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时,并不重视基础性信息框架的构建,而是直接要求员工用网络平台进行工作的交接,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框架限制,进行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注定是没有营养的,是没有实质性的建设意义。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主体结构主要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数据库、数据处理模块、输入模块、查询模块以及账户管理。在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的过程中,相关的设计技术人员需要确保数据库的扩展性、综合性以及完整性的平衡,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各类数据、资料的融合,从而由此促进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提高。 3.2建立实用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应用性 信息化建设要贴近自己企业的实际要求,不能漂浮于企业实际的要求之上,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要应用于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去。形成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可以采用局域网的形式,也可以进行内部网络云的构建工作,让够做人员把自己工作的数据进行上传,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应当完善四大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标准化管理,也就是完善建筑工程各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商务贸易系统、质量标准管控系统以及施工方案和技术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传统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只有从实际角度出发进行建设的建筑信息化才能真正的帮助企业进行业绩工作的提升。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博为贵” 一、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飞机、移动电话和 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域和空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的信息化建设, 尽管起步有早晚,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在享受着信息化给国家和 社会带来的成果,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 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 要标志。信息化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 下获得的。在我们的身边,计算机、网络、电视、移动电话等音视频 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通信技术(ICT)及其应用已成为构筑全球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 标准是人们为某种目的和需要而提出的统一性要求,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它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及其结果规定共同重复 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要求。标准对促进ICT产业发展及ICT 的推广应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如果没有标准,互联网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

人们很难说清楚生产一台电脑需要遵循多少标准,但是每个生产商一定会考虑采用标准统一的磁盘驱动器、打印机接口和网卡等。 标准化则是制定标准并使其在社会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的 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实施及修改标准等过程。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 工作。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 工程管理等行为的技术法规。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 作的前提。只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才可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程及相关环节的建设在全国范围 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 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 速和健康地发展。 二、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将涉及大量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必须对这些标准和规范按照内在联系进行有 序地整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2.1 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三维空间 为了更为直观地反映信息化标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这里以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项目管理及应用领域为对象,建立起信息化标准的三维空间,如图 1 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