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钢铁企业信息化框架体系

大型钢铁企业信息化框架体系
大型钢铁企业信息化框架体系

大型钢铁集团公司信息化框架体系

对于大型钢铁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庞大,其信息化体系也比较庞大。根据国内外钢铁企业的实践,一般包括如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功能说明:

1、在企业门户级,需要有一个门户网站,供全社会所有人员登录查看,主要是企业的推销和脸面。其中包括企业的文化、产品、介绍,以及企业的招标、推销、合作等内容。如果用户需要产品,则可以在其中转入销售页面,进行定制化购买和提生产需求。也可以向本企业推销产品。员工也可以登陆进去操作。

门户网站中应该有销售、采购、招标等基本内容。

2、企业管理级。主要是企业的战略决策分析、行业分析、供应链分析、产品决策分析、产品定价分析、技术方向分析、投资分析、融资分析等宏观决策分析功能,然后是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调度、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改革管理等管理功能,统一管理集团的资源。这是集团公司统一管理整个集团公司的所有资源。

3、生产管理级。这是集团企业下属的各个具有独立法人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可以有多个层级,分属不同的地域,从事一类产品的完整生产过程。子公司下属可能还有更下一级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不再有独立的销售、采购业务信息系统,也没有独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他们有一个专门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其主要的功能,是进行生产经营管理。这个系统内部,包含有财务成本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块,与集团的多个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有接口连接。这个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进行生产经营管理,高效组织产品生产,对生产线进行有效管理。

4、生产线(成本中心)的自动控制系统。也就是MES系统,用于一条生产线的生产控制。其管理的重点是生产线的成本控制和设备控制,确保产品或半成品能够按生产计划要求高质量生产。这些生产线,可以逐步采用全自动化的机器人生产线,尽量做到安全高效生产。

5、最底层的,就是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针对单台设备,或者设备的某个单元,进行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做到生产的自动化。可以是一台机器人,也可以是一个机器手臂,或者是一个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设备,也可以是人工操作的一个设备。这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和前提。

今后的企业,都是采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基础下的智能制造体系。上面的是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模式下的企业门户销售,中间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底层的是智能制造的全自动化设施,并逐步形成无人工厂的管理模式。

做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就必须按此思路,逐步去研究,去改进。可以以攀钢或者鞍钢作为样本,形成完整的信息化体系。建立企业门户网站,然后再建立企业私有云,建立企业的数据计算中心。形成存储、计算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为企业的各个信息系统提供云存储、计算资源。考虑到网络的稳定性不足,可以在当地设置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和生产线控制系统的机房,进行本地化管理,以便及时相应,确保生产组织和自动控制的安全。

今后,逐步统一平台,统一资源,统一系统,并进行统一管理,

建设智能高效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攀钢、为鞍钢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和竞争力服务。下一步,则逐步走出去,向别的钢厂或企业行业的企业提供信息化和自动化服务支撑。

陈铭庚

2017年5月18日

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策划方案

企业信息化 整体建设方案 提供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日期: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目录 一、建设总体规划 (1) 1.1 建设背景 (1) 1.1.1 .................................... 建设意义 1 1.1.2 .................................... 建设内容 1 1.2 建设目标 (2) 1.2.1 .............................. 业务流程整体化 2 1.2.2 .............................. 企业信息标准化 2 1.2.3 .............................. 应用系统移动化 2 1.3 建设原则 (2) 1.4 建设参照标准与规范 (4) 二、建设需求分析 (4) 2.1 业务治理 (4)

2.1.1 ................................ 客户关系治理 5 2.1.2 ................................ 客户订单治理 5 2.1.3 .................................. 进销存治理 5 2.1.4 .................................. 经销商治理 6 2.1.5 .................................... 生产治理 6 2.2 信息治理 (6) 2.2.1 .................................... 仓储治理 7 2.2.2 ................................ 人力资源治理 7 2.2.3 ................................ 企业内部办公 8 2.3 财务治理 (9) 2.4 移动应用 (9)

多层钢结构模块与钢框架复合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

多层钢结构模块与钢框架复合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8T11:29:11.4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作者:赵阳 [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的使用功能被扩展,很多城市建筑都有多种功能设置需求,为了满足建筑的功能设计,设计人员在会通过将常规建筑结构改造为符合建筑结构,进一步对复合式的建筑进行设计。 黑龙江省纺织工业设计院 摘要:随着建筑的使用功能被扩展,很多城市建筑都有多种功能设置需求,为了满足建筑的功能设计,设计人员在会通过将常规建筑结构改造为符合建筑结构,进一步对复合式的建筑进行设计。而在搭建这种具有复合型结构的建筑时,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应用多种设计方法,将钢框架设计法与多层钢结构模块设计法结合应用。使结构设计工作更具合理性,本文以实际的建筑设计案例为参考,对其该类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多层钢结构模块;钢框架;复合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增强,很多复合式建筑出现在城市之中,虽然复合式建筑可以满足多种建筑应用需求,但是其结构设计工作却比一般的建筑的结构设计更为艰难,设计者需要对建筑的各个部分进行协调,避免建筑的不同部位出现冲突的情况。在设计复合式建筑的结构时,设计者常常会选择构建出钢框架与多层钢结构模块的复杂结构形式,本文对其设计状况进行分析。 1 案例情况分析 由于复合式结构建筑的设计工作难度系数高,本文将结构设计方法带入到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之中,进行具体化分析,本文先对工程概况进行研究。 案例之中建筑属于办公楼,其位于城市新区之中,周围具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周边环境极好,与航海道相连,建筑的总体面积为2536.3m2,建筑总体层数为3层,局部位置为4层,建筑的整体高度为16.4m,建筑标准层的高度为3.9m,首层高度为5.4m,该建筑并没有地下空间,从其层数特点来看,可以被划分到多层建筑范围之中,选用的结构模式为复合式钢框架结构系统为钢结构模块。 2 设计概况 2.1 设计结构系统 在为该建筑提供结构设计时,需要做好模块单元的处理工作,在其他结构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先加工好结构单元,再将已经完成加工的结构单元运送到建筑现场,通过吊装的方法来安装模块单元,负责安装结构单元的工作人员需要事先了解吊装规范,按照规范完成安装模块单元,吊装的宽度大约为3m,高度不能超过4m。 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需要以建筑的使用功能为参照,确保结构设计是符合建筑的功能设定的。由于该建筑为办公楼,因此其内部空间设计极为丰富,在首层位置有展示区、餐厅以及咖啡厅的设置需求,因此需要在首层预先留出比较大的空间,设计人员要将模块设置到相应的位置上。在该建筑的二层位置,需要搭建天桥,使建筑之中的人可以通过天桥达到西侧工厂之中,如果只使用单一化的控制方法,设计人员是难以完成多种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因此本文将框架设计法与模块设计法两种设计方法加以结合,在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首层、二层以及三层应用框架设计法,而在对其他建筑空间结构进行设计时,应用单元模块设计法。 2.2 确定模块类型 在这种模块设计系统之中,可选用的设计方法有很多中,包括中柱单元、普通单元、支撑单元等。四种单元设计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模块类型 2.3 设计结构构件 在对钢框架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将H型钢梁与矩形钢管柱进行结合使用,在对梁柱的节点进行设计的使用,可以选用隔板贯通型的新型节点,借助隔板来打断梁柱没在连接梁柱的时候,采用焊栓混合连接的方法进行连接。这种结构连接方法具有受力性能比较好,安装工作也比一般的设工作更为便捷。 2.4 设计结构节点 节点设计也是初期结构设计环节之中的一个重点设计任务,在对连接方式进行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螺栓拉杆、插销、特制铆钉电能几种连接方法,在开展连接节点这项工作的时候,不仅需要确保节点的刚度符合要求,同时还要对节点的强度进行测量,这种节点设计的优势在于,其传力系统较为可靠,在进行施工建设的时候也能降低施工难度。 3 模块设计情况分析 3.1 对节点进行简化 模块连接节点的简化要做到传力与实际的节点构造一致,具体简化方式为:考虑到上下模块之间各构件对模块柱的约束,模型中模块

钢框架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优缺点比较

钢框架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优缺点比较 钢结构具有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生产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建筑造型美观、有利环境环保、空间大等优点。建设部称之为可重复利用型和环保型绿色建筑。在沙、石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钢结构的优势越发明显。 一、钢框架结构与普通钢混凝土结构相比的优点: 1、钢框架结构是采用钢砼柱+钢梁结构。由于钢结构强度明显高于混凝土强度,大大减小了框架柱和梁的截面,使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大大减少,最主要的是大大减少了结构的主体重量,根据粗略计算主体重量(柱和梁)能降低约30%,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对地基的压力,基础施工开挖取土量减少,对土地资源破坏小且可大幅降低基础造价(在超高层建筑中,基础造价可达整个建筑造价的三分之一)。 2、钢砼柱提高了框架柱的承载能力,减薄了柱的钢板厚度,同时又提高了柱的刚度和相应的结构侧向刚度,并且有利于提高柱的防火能力。 3、钢结构强度明显高于混凝土,更容易获得大空间,提高室内空间的使用率,以前的建筑空间稍大的室内就有断面很大的混凝土柱子,影响美观和使用。钢结构比钢砼结构主构件截面面积更小(本工程初步框算下来柱截面小1/6,梁高小150~200),使得业主在同等情况下可以获取更大的使用面积;一般可将使用面积扩大5%-10%。 4、钢结构施工速度快,综合考虑制造周期、安装周期、材料费、

管理费等因素,造价在工期长的项目上具有经济优势。 5、由于钢结构件是工厂规模化生产,加工精度高,有利于现场施工精度控制,它的误差控制是以“毫米”来控制的;而混凝土施工精度是以“厘米”来控制的。 6、钢结构可干式施工,节约用水,施工占地少,产生的噪音小、粉尘少,且建筑外形容易满足多样化要求,利于外墙装修。 7、使用钢结构可大量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和砖瓦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是当前建筑的发展趋势。 8、建筑使用寿命到期后,钢结构拆除产生的固体垃圾少,废钢资源回收价格高。从目前来看,钢结构建筑是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小的一种结构之一,所以被称为绿色建筑,也是当年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对象。 9、使用钢框架结构方便楼面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与混凝土的组合楼板,楼板采用钢筋桁架自承式楼板,选择合适型号的自承式楼板,跨度在3m内浇注楼板无需进行支撑,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浇注楼板使用的脚手架、模板用量和人工费用,大量减少了施工的措施费用,从而降低了工程成本,加快了施工速度,根据工程统计能节约脚手架和模板大约40%-50%。 二、钢框架结构与普通钢混凝土结构相比的缺点:从现有钢结构的建筑来看,缺点主要还是钢结构的防腐和防火两方面, 1、钢结构在发生大火时耐火性能较差,需要涂刷防火涂料或者用混凝土包裹。

钢框架结构计算书-毕业设计

摘要 该计算书为滨岛医疗中心门诊楼建筑方案及钢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本设计依据建筑方案及给出的结构类型。参照规范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建筑抗震规范》(GB 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规范》(GB 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完成设计内容有:建筑方案、结构平面布置、结构计算简图确定、荷载统计、内力计算、内力组合、主、次梁、柱选取及布置连接截面验算以及节点设计、楼梯设计、基础设计、工程概预算。结构类型为钢框架结构,梁、柱为钢梁、钢柱,板为组合楼板,柱脚采用埋入式,楼梯为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基础采用锥形独立基础。本计算书中列出了框架在恒荷载、活荷载、地震荷载、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剪力、轴力图以及内力组合表。 关键词结构设计;钢框架;独立基础;医用建筑

Abstract The calculations for the BinDao medical center clinic building steel frame building solutions and design calculations, based o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gram structure given type. Design process based on structural loads standard (GB50009-2012)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loa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50011-2010),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GB50017-2003) and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design and calculation. The main work to complete the structure diagram layout and calculation of the identification, load statistics,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beams and floor cross-section design and checking, node connection design, staircase design, basic design as well as project budget.Type of structure is steel frame structure, beams, columns of steel beams, steel columns, plates of composite slabs, column foot buried,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staircase stairs, independent foundation with a tapered base. Meanwhile, The calculation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book lists the dead load, live load, seismic loads, wind loads bending moment, shear, axial force, and force combination table. Keywords Structural Design; Steel Frame;single footing medical building;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上)我国钢铁企业对信息化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已开发出30余个实验系统,不少系统在局部业务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这些系统拘泥于当时的管理模式,缺乏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多数IT系统与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有隔膜,所以作为整体系统留用的不多。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关于信息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等都为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在新世纪拉开了序幕。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突破性的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开始纳入信息化容,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容、任务、技术路线逐渐明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最高决策层逐渐领衔领先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意识增强;信息产业队伍逐渐强大,系统集成与维护、软件设计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经验管理各个层面;信息化为推进钢铁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手段和平台,生产过程自动化为实现柔性制造、敏捷生产提供了条件。在钢铁企业信息

化过程中,伴随着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造就了一批兼具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增强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业竞争能力成为当前钢铁行业亟须自行探索和实践的迫切任务。 钢企逐渐对信息化建设加深重视 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企业近年来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如图1和图2所示。 促进企业信息化投资增长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企业面临市场、价格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的动荡调整中,很多企业是靠信息化练好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国家政策导向对信息化投入影响较大;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近92%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其中80%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根据规划完成任务。同时,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运维管理制度、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化考核机制,有87%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执行信息化制度。目前,多数钢铁企业都具有坚实的“两化”融合发展基础。尤其是宝钢、武钢、鞍钢等特大型企业在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度方面做出了表率。 钢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与规划很重视,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人为因素。目前大部分企业都由决策层领导亲自主管信息化工作,信息化规划也成为企业常态化管理的一项容。中钢协统计显示,43.3%的企业在决策层(如董事会)建立了信息化常设机构,进90%等等企业建立了公司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多数企业都设立了信息化主管(CIO),其中76%的企业有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领导主管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方案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方案

目录 1项目需求理解 (3) 1.1.项目背景 (3) 1.2.项目目标及项目范围 (4) 1.2.1项目实施的目标 (4) 1.2.2组织范围 (5) 1.2.3业务范围 (5) 1.2.4模块范围 (6) 1.2.5地点范围 (6) 2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及实施理念 (7) 2.1.总体方案策略 (7) 2.2.管理层关注重点 (8) 2.3.业务层的关注重点 (10) 2.3.1流程化管理 (10) 2.3.2流程优化的原则 (10) 2.3.3流程优化内容 (11) 2.3.4系统功能需求定义 (17) 2.3.5企业内控 (17)

1项目需求理解 1.1.项目背景 公司是一家集专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专业从事宽带接入终端、无线通信设备、光通信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是全球诸多著名运营商及系统设备提供商的主要合作伙伴。公司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服务于通信、家庭、金融和教育等领域。成立以来,公司坚持自主研发的道路,坚持以先进的技术创造产品价值的产品研发策略,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3.5%以上,持续、不断的研发高投入,为共进公司保持技术优势提供了物质保证。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形成在通讯终端产品方面完整的研发体系和生产线,产品涉及7个大类100多个品种,奠定了共进公司在通讯终端产品领域的行业领导地位。 截至目前为止,公司信息系统基本覆盖公司供应链、生产制造、财务管理业务领域;2015年以前财务系统使用金蝶K/3进行管理,未在U9系统中实现财务业务管控。2015年1月份全面上线U9系统应收、应付、成本、固定资产、总账业务模块,初步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应用;但财务在安财系统中进行预算、费用统计,未与现有系统有效集成;同时实现COMEX、PLM、ERP、MES、IMS等多个主干系统平台的关键应用集成;并引入MES系统实现对产品级在线管理及防呆控制,在线物料使用“盘古IMS”管理贴片物料,其他物料正在客制化开发在线物料管理功能;PLM系统使用的是PDM产品数据管理功能。 目前公司业务量以每年增长30%-40%的速度快速发展,业务形式也发展成拥有两个研发基地和几个销售基地的集团型企业,公司主营业务规模的迅猛发展对其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信息化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业务规模日益增长的需要。 针对公司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次ERP系统建设的关键点在于以下三方面: ●横向流程的贯通:在产品研发线、采购业务线、销售业务线、生产业务线、日常运营业务 线,需要横向打通部门间协作,提高整体业务运作效率。 ●纵向业务的整合:在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主数据管理等方面,需要实现纵向 整合,满足多业务线的管控要求。 ●多信息系统集成:需要实现ERP系统、PLM系统、费用控制系统、SRM、MES、IMS、BI等系 统集成,重点关注用户操作体验,提升最终用户系统应用满意度。

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

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 确立和分析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实际效用和指导意义的框架指南,通过专家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内在规律,以促进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判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发现其中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的提出 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构成细胞和命脉,推动企业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同时,中国巨大的企业信息化市场中也汇聚着行业主管、企业IT厂商和合作伙伴的多方关注,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政府、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困惑,市场也缺乏统一的游戏规则,企业信息化亟待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必要的引导。 针对此种情况,2002年4月,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委托计算机世界研究中心/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进行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开展企业信息化深层次的研究工作。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实际效用和指导意义的框架指南,通过专家研究并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内在规律,以促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判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发现其中的问题。例如,不同规模、处于不同信息化实施阶段的企业在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应该达到的水平、与成功企业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等。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有效地指导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将推进工作中的各种要素加以提炼,形成可以量化的核心要素,进而帮助和引导企业对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研究的最终成果在于提炼出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核心要素,形成基本的企业信息化框架,为企业提供广泛的指导性建议,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偏差。 构成要素的主体内容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革命性工程,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力图涵盖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既有战略层次的要素,也有管理层次、操作层次的要素;既有衡量财务性能的要素,又有衡量技术、管理的要素;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内部因素;既有较为抽象的一级要素,又有非常具体的二级、三级要素。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是一个立体交叉的体系结构,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全面的指导。其中五个一级要素分别为:认知与推动、企业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制造全过程信息化、经营、管理与决策支持,以及对于企业信息化有着深远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它们各自包括的主要内容是: 认知与推动:其中包括企业各层领导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相应的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机构设置,企业管理基础、企业资源整合与优化以及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其中包括企业信息化总体投入状况、企业信息化投入所占比例及每年增长状况、投入资金在不同项目中的分配状况以及企业信息化投资所带来的效益。 制造全过程信息化:其中包括标准与信息编码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产品管理、数据仓库及其应用、产品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生产制造系统及其应用、生产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经营、管理与决策支持: 其中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及其应用、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及其应用、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及其应用、辅助决策支持(DSS)系统及其应用及电子商务应用状况。

钢框架结构毕业设计

钢框架结构毕业设计 【篇一:钢框架结构计算书-毕业设计】 摘要 摘要 该计算书为滨岛医疗中心门诊楼建筑方案及钢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本设计依据建筑方案及给出的结构类型。参照规范有《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gb 50009-2012)、《建筑抗震规范》(gb 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规范》(gb 50010-2010)、《钢结构设计 规范》(gb 50017-2003)等。完成设计内容有:建筑方案、结构平 面布置、结构计算简图确定、荷载统计、内力计算、内力组合、主、次梁、柱选取及布置连接截面验算以及节点设计、楼梯设计、基础 设计、工程概预算。结构类型为钢框架结构,梁、柱为钢梁、钢柱,板为组合楼板,柱脚采用埋入式,楼梯为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基 础采用锥形独立基础。本计算书中列出了框架在恒荷载、活荷载、 地震荷载、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剪力、轴力图以及内力组合表。 关键词结构设计;钢框架;独立基础;医用建筑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the calculations for the bindao medical center clinic building steel frame building solutions and design calculations, based o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gram structure given type. design process based on structural loads standard (gb50009-2012)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loa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50011-2010),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gb50017-2003) and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design and calculation. the main work to complete the structure diagram layout and calculation of the identification, load statistics,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beams and floor cross-section design and checking, node connection design, staircase design, basic design as well as project budget.type of structure is steel frame structure, beams, columns of steel beams, steel columns, plates of composite slabs, column foot buried,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staircase stairs, independent foundation with a tapered base. meanwhile, the calculation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book lists the dead load, live load,

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2409297.html, 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作者:何海明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21期 摘要:钢铁企业作为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市场竞争性越来越激烈,淘汰率越来越 高,各家效益大为不同,然而,高效益、规范的钢铁企业无一不是依靠完整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来实现管理落地的。本文基于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多年实施信息化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对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钢铁企业;企业管理;信息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1-0039-01 1 河钢唐钢信息化发展之路 2005年,业界关于信息化有一句最流行的话就是“上ERP早死,不上ERP等死”。然而,唐钢毅然决定拿出一条产线试水信息化,就在1810产线,唐钢产销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正式启动,整个团队在经过一年的努力,于2006年9月正式上线。年底,信息化带来的信息的透明、信息共享、人工劳效的提升和劳动强度的降低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给公司领导一份最完美的答案。唐钢看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决定启动公司整体信息化一期工程。 2007年12月7日,唐钢全面启动了整体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自此整体信息化的大幕正式拉开。四级ERP系统选择了SAP钢铁行业解决方案,同时进行铁前、二钢轧DSS系统、一钢轧、冷轧MES系统、计质量系统、铁路运输系统等配套三级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建设。经过10个月的艰苦奋战,2008年10月1日公司历史上范围最广、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整体信息化一期工程整体上线。唐钢信息化一期工程,将主体生产单位、主要业务流程、关键生产岗位大部分纳入系统进行管理,为当时的生产运行、企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平台和手段,也为日后的信息化架构搭建了基础。 2009年,公司实施了SAP系统的PM(设备管理)模块和设备点检管理系统,并于同年10月1日系统顺利上线运行,为唐钢在设备规范化管理、降低备件成本、提高点检效率等方面,提供了完美的管理平台。 2010年,通过实施能源管控中心系统项目,将能源系统与SAP系统、三级生产系统集成整合,实现了能源生产计划追踪到生产订单,能源消耗成本追踪到产品批次;实现了对各种动力能源介质(电力、煤气、蒸汽、水、氧气等)的监视、在线管理和平衡调度,对各种动力能源介质实施扁平化管理,不仅满足了工艺系统节能要求,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能源介质作用,减少放散损失,大幅度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

企业信息化的构架

浅谈企业信息化的构建 企业信息化是解决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是促进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上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今后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先进的信息系统装备传统产业,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我国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概括的称谓。广义地说,企业信息化是指广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管理实现自动化。在现代化生产中,生产的控制、测量、加工以及产品的设计等都无不采用信息技术,始终伴随生产过程的生产信息不断地被收集、传输、加工、存储和使用,使整个生产过程达到自动化。如果将浩如烟海的管理信息,如物资、财务、计划、销售、库存等由人工处理的信息也用现代化工具处理时,则此时企业的信息化就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企业信息化应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实际上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应属于工业化的范畴,用自动化生产、测量、显示、控制等工具,通过生产信息达到生产的自动化。 另一部分是管理的自动化,即通过自动化工具不仅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还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后者就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等。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到计算机辅助管理(MIS、DSS、OA、ES)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那么企业就达到最高级的信息化,所形成的自动化系统应称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企业能否获得最大的效益,取决于企业各种功能的协调程度,即集成度。通俗地说,集成的作用就是使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刻以正确的方式传到正确的地方。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会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高速发展。传统结构是一种职能型或垂直

浅谈钢铁企业信息化模式

浅谈钢铁企业信息化模式 2004年以来,世界粗钢产量同比大幅增长,中国成为全球钢铁最主要的生产地区和最快的增长地区。中国作为WTO成员国,市场正逐步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钢铁企业面临国内外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因此,中国钢铁企业在加快规模扩张的同时,积极探索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ERP和CRM关系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一、ERP和CRM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体现了西方制造业管理技术的精华,它利用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科学的序列程序化管理,使原来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做不到的计划、调度和优化成为可能;使生产经营过程按照流程的方式进行优化,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在企业内部建立以价值链理念为核心的新型协作关系,促进企业的组织机构由垂直型转变为扁平型;管理过程由职能型转变为流程型;管理制度由分散型转变为一贯型;成本核算由核算型转变为预算与适时控制型;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由“黑匣”型转变为“透明”型;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 CRM(Customers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源于市场营销理论,CRM是营销理论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CRM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包括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实现客户的终身价值。CRM也是一种管理软件和技术,它将最佳的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销售、客户服务和决策支持等领域提供了一个业务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ERP的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企业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演进的,也可以说是由企业的内在管理需求来拉动ERP发展变化的。ERP比较侧重于关注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和,但是,在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变的今天,ERP这种过度着眼于企业后台管理的模式,显然不足以面对现行的市场环境,缺乏直接面对客户的系统功能。因此,CRM的管理思想便融入了ERP系统中。由此可以看出,ERP与CRM两者的整和才是解决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有效途径。ERP系统和CRM系统的连接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中间件来实现数据交换;二是将ERP和CRM嵌套实现无缝对接。但是先做ERP好,还是先做CRM好,没有定论。企业千差万别,各种要素情况又不相同,CRM的导入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商业模式,ERP不是实现CRM的必要条件,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宝信钢铁行业信息化方案

宝信钢铁行业信息化方案 何浩然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应对新的市场挑战,各钢铁企业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上海宝信钢铁行业方案是在长期从事宝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由处于最上层的ERP、处于最底层的PCS、处于承上启下核心地位的MES三个系统组成……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的市场挑战,各钢铁企业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上海宝信软件公司在长期从事宝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极具行业特色的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方案理念 钢铁企业由于设备众多、物流复杂,其信息化系统往往由多个层次构成。如图所示,适用于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处于最上层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处于最底层的PCS(过程控制系统)、处于承上启下核心地位的MES(制造执行系统)。

钢铁行业信息化系统结构图 其中,ERP主要根据企业的人、财、物各种资源的状况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对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使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地进行,并对企业的战略计划进行决策。MES则根据ERP系统下达的合同计划,通过生产调度、生产统计、成本控制、物料平衡和能源管理过程组织生产,并将信息加以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及时呈报ERP系统。PCS系统根据MES下达的生产指令进行各工序的过程控制,设定各种设备的具体动作参数,进行各种模型计算和控制计算,同时收集执行过程中的实绩数据上传MES和ERP系统。 宝信的信息化方案引入了“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采用以“功能覆盖产线”和面向“企业运作”对象的设计策略和方法,使钢铁企业得以实现“按合同组织生产,进行全过程的生产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营销和生产的最大能力”的目标。 ERP的主要功能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一、信息化需求分析 1、信息化现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 立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系统中。 部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 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 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多数系 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 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3、主要要求

?建立企业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基础数据标准。在当前企业单个应用系 统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时,需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 性的基础协同架构,解决在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 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现在或 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 ?需要设计三层平台支持整个企业信息化,三层平台分别是——硬件支撑 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 础,软件支撑平台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企业实现管 理信息化的手段。 ?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企业应 部署四个层面的应用: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层、呈现层。其中运 营层由支持企业业务开展的运行系统构成;管理支持层是由企业管控系 统和管理支持系统构成,是既代表公司总部监管业务开展又是支持下属 公司业务开展的系统,通过系统支持公司有效的集权与放权;决策层是 构架在运营层和管理层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提 供信息化支持;呈现层是通过内、外部门户展现企业信息并实现个性化 内容管理。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 线图分析、上下限预警、数据存贮、进销存管理、应收与应付款管理、 信用方案的初步建立等功能。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 技术,实现集团公司内的管理、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总体集成,从而 实现企业信息化,以达到显著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二、信息化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过程中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公司现代化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现代管理

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设计浅析

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设计浅析 摘要: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的结构布置、结构分析、特殊构件与节点设计,以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钢框架-中心支撑;弹性时程分析;支撑与梁柱节点 1工程概况 某管理中心办公楼,地下1层,地上17层,建筑高度69.3m,标准层层高3.9m,总建筑面积44440m2。地下一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部分主要功能为办公及会议,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见图1。 图1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工程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II类场地。按百年一遇风荷载取值,基本风压0.45kN/m2,地面粗糙度B类。 2结构体系与布置 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中心支撑体系,方(或矩形)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及H型钢支撑。地下一层钢框架外包混凝土形成钢骨混凝土结构,支撑下部的地下室部分改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 建筑标准层平面长82m,宽28.2m,长宽比约为2.9,长宽比相对较大。中部为公用区域,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采光天井,天井外侧仅有3.2m宽楼板相连。根据建筑平面,最终确定的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见图1。利用中部公用区域布置六榀、组合成两个槽型的支撑框架(位置见图1中的ZC-1、ZC-2)。考虑到建筑平面两侧楼板透空,仅在端部有部分楼板相连,使得部分框架不能连成整体,以致结构两侧刚度大大降低,扭转效应显著,在③、轴布置两榀混合支撑框架(位置见图1中的ZC-3),以提高结构两端的刚度。各榀支撑框架立面见图2。结合建筑门洞口位置,ZC-1、ZC-2分别采用人字形支撑和V字形支撑。ZC-3上部为迭层混合空腹桁架;为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支撑在五层向两侧框架进行转换,且转换后采用越层单斜杆支撑。为实现建筑主入口处门厅大空间要求,⑦、⑧轴框架局部抽柱并采用转换桁架进行托柱转换,⑦、⑧轴框架立面简图见图3。中部公用区域在、轴和、轴之间因设备管线布置及建筑净高要求,除个别楼层外无法设置钢梁(见图1、3),为更好地协调各部分框架协同受力,增加结构整体性,楼板厚度设计为140mm,并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同时在建筑端部透空楼板外的相连部分板中设斜向抗剪钢筋以增强其受力性能。

第11讲多高层房屋钢结构——结构体系类型及其特点1多层

第11讲多(高)层房屋钢结构——结构体系类型及其特点(一) 1、多层房屋钢结构的结构体系类型有哪些?阐述各自的抗侧力单元。 答: 多层房屋钢结构常见结构类型有纯框架体系、柱-支撑体系和框-支撑体系。如果抗侧刚度不满足,还可采用双重抗侧力体系,主要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钢框架-剪力墙体系以及钢框架-核心筒体系。纯框架体系的抗侧力单元为平面框架,柱-支撑体系的抗侧力单元为支撑,框-支撑体系的抗侧力单元为无支撑的平面框架和支撑;钢框架-支撑体系、钢框架-剪力墙体系以及钢框架-核心筒体系的抗侧力单元除了钢框架外,还分别由支撑、剪力墙以及核心筒作为抗侧力单元。 2、试述纯框架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特征? 答: 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刚接的框架结构如同空腹桁架结构,结构一侧的部分柱脚产生轴向拉力,另一侧的部分柱脚则产生轴向压力,这些轴向力将形成力偶,平衡外部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另外,楼层剪力使该层框架柱产生弯矩和剪力,而柱端弯矩又使框架梁两端产生反对称的梁端弯矩和剪力。 平面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使竖向构件(柱)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进而使结构整体产生弯曲变形;另一部分为各层梁、柱在剪力作用下引起的框架整体剪切变形。因此,框架整体侧移曲线呈剪切型。 3、框架结构有哪些优点?适于多少层的钢结构房屋? 答: 优点:无承重墙,使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外墙采用非承重构件,可使建筑立面设计灵活多变;轻质墙体的使用还可以大大降低房屋自重,减小地震作用,降低结构和基础造价;构件易于标准化生产,施工速度快,而且结构各部分的刚度比较均匀,自振周期长,对地震作用不敏感。 适用层数:因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较小,适于30层以下的房屋建筑。在地震区,一般不超过15层。 4、试述框架-支撑体系在水平荷载下的变形特点? 答: 在框架-支撑体系中,框架属于剪切型构件,支撑近似于弯曲型构件。当楼板可视为刚性体且结构不发生整体扭转时,在刚性楼盖的协调下,使各榀框架与各个支撑的变形相互协调—致,因此,框架-支撑体系可以简化成用刚性连杆将框架与支撑并联,其侧移属于弯剪型变形。

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企业研究Business research 总第410期 第20期2012年10月 识,重视内部控制“软环境”建设。在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时,一定要注意人的问题,将内部控制、优化内控环境的理念贯穿于煤炭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中,形成企业内部重视内控的良好范围;在注重外在约束制度安排的同时,也要强化人的内在约束。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担”的控制环境下,达到“没有发现不了得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理想效果。 (三)强化内部控制措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先进的内控管理经验,应选择多种内部控制措施,尽最大努力防止舞弊可能性的发生。建立、完善和强化全民预算控制是煤炭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四)加强信息沟通机制。在煤炭企业中,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改善煤炭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传递和沟通,节省信息传递成本,提高沟通的效率、提高决策效率,增强煤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反应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信息化系统应包括:(1)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决策支持系统、企业信息门户、 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等子系统(2)经营管理系统。包括财务系统、资金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系统、煤炭运销系统、计划统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子系统;(3)电子商务系统。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市场需求等子系统(4)生产技术系统。包括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生产调度系统、地测管理系统、通风管理系统、供电设计系统等子系统(5)监测监控系统。包括瓦斯监测系统、煤尘监测系统、机电设备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子系统。 (五)加强内部控制执行管理,完善监督监察控制。内部控制 活动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管理与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煤炭企业应采取措施保障内部控制思想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保持一致,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是必要的,不仅重视内部控制理论培训,更重要的是内部控制实例培训,提高员工对内控的形象化认识,通过提高整体素质、统一理解,来更好的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其次,强化对内部控制程序的实施控制,严格执行过程,内部控制措施必须符合制度规定,禁止私自更改程序,杜绝省略与减少程序的现象发生,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准确度。此外,健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内部控制信息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级间的传递,及与外界的及时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并且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回路,随时搜取回馈信息,鼓励员工提出意见,以便发现内部控制中的不足,为实施者决策提供依据,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企业还要完善监督与激励体系建设,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设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定期审计内部控制效果,并充分的将内部控制实施评价效果与企业员工或内部控制执行人的奖惩结合起来,奖励先进,惩罚落后,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最终实现内部控制在企业实施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赵海龙.煤炭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2010;11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定义为:信 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加工和处理速度,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重 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 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一、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能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我国的钢铁企业在规划和设计阶段也具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即坚决贯彻和落实钢铁工业的科学发展观,以遵循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实现清洁生产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低碳化、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设计理念,以实现 生产过程中的低消耗、 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产高性能、高品质、低成本产品为最终目标,从而奠定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实现上述规划目标,在建设现代化钢铁厂生产设施的同时,还需要同步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使企业项目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隋静博 (北京京诚鼎宇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北京100053)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寻求更快更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作者从我国钢铁企业的角度,对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设计思想、竞争战略、整体构成和重要意义等五个方面阐述了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钢铁领域;企业战略发展方向 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