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

浅谈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
浅谈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

浅谈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

浅谈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

浅谈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

2019-09-04

哲学理论论文

浅谈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

摘要:从事物的本质来思考,哲学是探索和寻求事物的内在的有意义的东西,从而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基础音乐教育的内在价值实际上是一项教育人的实践活动,基础音乐教育活动的依据是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哲学是从音乐与人的发展两个层面上来说明音乐教育的内在实质、内在价值以及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已经拥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实际的生活中产生的不同的音乐价值观是由不同时期音乐教育哲学的思想所决定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哲学;实用主义;审美;多元化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结果,在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音乐教育哲学的思想广为流传,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已经存在了上百年,不同时期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产生了不同的音乐价值观,下面就从音乐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也就是在实用主义哲学阶段的基础音乐教育,向审美主义阶段,再向多元主义音乐教育阶段的转变过程,来说明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

在实用主义哲学阶段的基础音乐教育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音乐课成为中小学生学习中的一门课程。我国音乐教育实用主义哲学就是在这个条件下开始的,现在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在过去的一百年的时间里,由于西方工业的快速发展,当时的社会大半是西方人的天下,那时的文化和教育也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教育体系成为国际的以及中国普遍的和正规的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教育的发起者是一些思想家或社会的领导者。由于他们不懂音乐,却谈论音乐,发展音乐教育,导致音乐教育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把音乐教育当成工具,这也使在众多的学科中音乐成为不是很重要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音乐的教育不是更加注重对音乐的深层理解,而是更加注重音乐对于人的实用价值。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找到音乐的痕迹,在官方的教育政策下,我国音乐教育的实用主义内在的意义,都是利用增加音乐课程让学生学唱歌,来愉悦身心,振奋精神,所选用的歌词必须是体现日常生活的,这是当时音乐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基地,音乐在宣传方面有着强大的力量,能够振奋人们的精神,它的实用功效很容易就可以表现出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有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此阶段的音乐教育更加注重社会性。在刚进入七十年代的时候,我国的教育政策不能将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考虑在其范围内,使音乐课在中小学教育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当时的音乐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充分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实用主义哲学——音乐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国家恢复了音乐教育在艺术方面的注重培养,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启发革命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和丰富感情。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整整一百年里,我国音乐教育重点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特别是提高道德建设方面的价值,而忽视音乐课程的内在的和本质的价值,音乐教育的定位成为培养优良品德的有力手段,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

思维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音乐学科可以在众多学科中提到调味剂的功效,这些都使音乐教育处于音乐的不是主要地位的位置,在音乐教育思想之中,充满了实用主义的功利色彩。

音乐基础教育的审美主义哲学阶段

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出现,是受到国际上音乐教育的非音乐价值观思想的影响。音乐的审美教育更加注重音乐的审美品质,不像历史中音乐教育注重的是音乐的外在的其他品质,它更加注重音乐的内在价值,音乐教育摒弃了很多年以来把其当做工具来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为音乐的独立学科地位的`确立提供了理论的依据。从此,音乐教育从音乐教育的实用主义哲学阶段转向音乐学科的内在价值。

在国际的审美主义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音乐教育哲学注重音乐的审美本质。在我国实施音乐教育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音乐的审美特性,来迎接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顺应全球的发展,进行一场全面的自上而下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随着把审美作为音乐基础教育实施的中心,改变了音乐在以前的历史条件下的不是很重要学科的地位,使得音乐学科不再是其他学科的点缀,此时的音乐教育更加注重音乐带给人的心里感受,也就是对音乐审美的感受,它是根据众多的音乐听众对音乐作品审美的真实表现。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基础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的旋律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得到触动,就是对人们真实生活的反映。

从我国音乐教育的主体哲学上来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符合哲学的思维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使我国的音乐教育的地位得到了发展,使我国的音乐教育不再为艺术之外的其他功能服务,而是开始向音乐教育的音乐学科的主体地位发展,从而使音乐教育实现了由实用主义功能向内在的主体地位的方向转变,真正的使音乐教育成为人类的情感教育,这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一次伟大的改革。

音乐教育哲学的多元化阶段

如果从音乐的主体地位考虑,音乐的艺术之美和艺术的内在价值,似乎不仅仅只有审美的艺术,以审美为主体地位的音乐教育实际上是属于本质主义的哲学范畴,它是把音乐教育仅仅局限于审美的层面上,而我们是有精神世界的,并且在现实中生活着,而音乐教育却不能使我们表现这些,这就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以情感为中心,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人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是有差异的,因个体的差异对音乐的体会是不同的,这就推动了基础音乐教育哲学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由此看来,在以后的基础音乐教育中我们不仅要体会音乐内在的本质,同时更应该明白,其实音乐教育是一种五彩缤纷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日益增加的环境下,音乐学习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基础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或者音乐教育的技术,现在的基础音乐教育更加注重社会文化和人的精神的全面升华,通过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和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理解和尊重音乐教育多样化,使其知识面更广,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在音乐教育中得到良好的社会发展,养成有道德、有理想的高素质的音乐品质,更加说明了音乐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下,在国际音乐教育哲学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也得到了发展,依次经历了从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主体地位思想向基础音乐教育的主体地位转变,再向基础音乐教育的文化思想不断转变,当前,国际音乐教育思想与社会实践的主要方面是富有多元文化音乐的教育和音乐教育哲学的多元化,正是这些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产生了影响,音乐教育工作需要尊重和学习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仔细研究国际音乐教育哲学的伟大贡献,在众多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中吸收其精华所在,推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发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浅谈音乐教育得作用 我国音乐教育就是启蒙性质教育,启蒙教育在人一生得整个过程中就是及其重要得一个阶段,对受教育者得影响就是十分深远得,今天,我们工作得对象就是约占全国人口1/3得少年儿童,她们就是祖国得未来,革命事业得接班人,所以我们工作得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得进步个全民族音乐文化水平得提高,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重任,肩负着继承传播人类文化遗产中音乐艺术这一宝贵财富得使命,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得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五点来谈谈音乐教育得作用: 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思想教育,帮助她们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形象得感染培养学生得审美能力,在抗战时期出现得歌;如《红星歌》、《英雄赞歌》、《参加八路军》、《歌唱二小放牛郎》、《毕业歌》、《在北京得金山上》、、、用这些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与共产主义教育,可使她们产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得热爱之情,依靠艺术得魅力,唱好一支歌对学生得教育往往胜过一堂枯燥得政治课;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得一些歌曲《东方红》、《浏阳河》、《国名革命歌》、《小松树快长大》、、、这些歌就就是今天唱来依然使人激情满怀,催人奋发向上。在现代出现得一些歌曲《走进新时代》、《祖国祖国多美丽》、《跨世纪得新一代》、、、用这些歌来教育学生,可使她们在革命先烈得影响下,珍惜今天得幸福生活,积极进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音乐教材就是丰富多彩得,

每一首优秀得歌曲都能够强烈得体现出它得时代特点与思想内容,富有艺术得感染力与感情得冲击力。 二、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得创造思维与创造力 面对知识经济得到来,需要更多得注意力放到培养人才群体得创新能力上,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就是人得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得不就是音乐,而就是精神得探讨,音乐就是人类思想情感得最自然本性得表达,人人都有潜在得音乐本能,因此教育应面向所有得人,音乐教育得首要任务就是为众多得将来不就是音乐家得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她们成为积极得,有一定音乐能力得音乐爱好者,使她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她们向音乐得高深方面打下良好得基础。 爱因斯坦说:“我得很多发明与创造都来自音乐得启发”。音乐能使人轻松陶醉产生灵感,可见音乐教育对于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作用之大,而这种能力得培养对于智力得发展无疑会产生积极得影响。 三、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得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与审美水平 音乐教育就是普及教育得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数理化就是用逻辑思维得钥匙打开孩子们心灵上智慧得大门,它就是用艺术美得甘露浇开孩子们心灵美得花朵,优美动听得音乐能丰富美化她们得精神生活,培养、陶冶她们得高尚品质与情操,提高鉴赏美丑得能力,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得侵蚀。人对音乐得需求最主要体现在审美需求方面。在人得审美活动中,美感就是客观存在得美所引起得一种独特心灵反应,需历经思维、情感、知觉、想象等方面。这样美得东西才会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东旺乡高门屯小学高杏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着重于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陈旧,且一成不变的教法一直从小学被沿用到中、高等教学中。如要改变这一现状,取得音乐教学的真正实效,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改革来实现。“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各门学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广大小学音乐教师也在为寻求更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努力地进行着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策略、实施全面关注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合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学目标一定要有效,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让我们从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开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构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有效课堂”。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 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册第2课中《美丽的朝霞》的教学目标时,根据第2课歌颂清晨的美丽景色,启示学生对光阴的珍惜这一总体目标,我通过制定强弱处理、感受三拍子的动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朝景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 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综合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书心得

综合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读书心得 综合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书心得 只看书名《关注音乐实践》,就感觉到这本书值得研读。因为当前我国的新音乐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音乐实践,怎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实践正是一线音乐教师必须去研究的探索的。再看其中的内容,观点鲜明,实例丰富,,论述详尽,论证有力,所列举的音乐实践项目有可操作性,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很实用。因此毫不犹豫地买下并开始翻阅,果然收益良多。 本书的作者埃里奥特博士是一位音乐教育哲学家,在音乐教育专业所任教的课程包括音乐教育基础、音乐认知、研究方法、音乐课程发展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书中他通过把音乐理解为多样化的人类实践之广义研究,特别关注现有的音乐教育理论所遗漏和忽略的问题。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古往今来的哲学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第二部分在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新思维方式上构建了音乐教育哲学。第三部分为音乐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课程发展观。 因为翻译的关系,书中很多内容需经反复琢磨,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涵义。因此看了多次,可以说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看过后,感觉到自己有些一直比较困

惑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一些关于音乐教学的想法得到了验证。 1、何为音乐? 对于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来说,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必定影响其对职业的态度。一直以来人们对音乐本身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而自己对于什么是音乐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音乐制作和聆听是人类可获取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形式,是人类认识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资源。这种对音乐的理解本身也是有创新性的。 2、为什么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常常思考,音乐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吗?在看了这本书后,这种困惑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在书中作者基于他对近期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详细考查,逐步建立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哲学基础,强有力地证实了音乐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有动力的和实践性的追求之一,是个体和集体全面发展的根基,也是音乐教育实践的根基,并由此断定:对所有人来说,音乐在教育中占有中心地位。书中详尽的论述专门为激励、引导和支持在职和实习音乐教师而设计的。让人明确音乐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 3、音乐课该教哪些内容?如何教?

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

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 音乐教育哲学基础的定位,关乎音乐课程价值、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标准、课程实施等几乎是音乐课程的所有方面,可谓举足轻重。近百年来,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秉承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乐教”传统,尊崇儒家“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思想,将“涵养美感,陶冶德性”(摘自1912年11月民国政府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第十条“唱歌要旨”)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百年间音乐教育的课程目标,虽然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体制更迭有所变化而打上时代烙印,但以“涵养美感,陶冶德性”为课程价值基本取向的核心目标从未动摇。这一核心目标的本质,是中华民族朴素的“美育”思想。 近20年来,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的频繁和便捷,20世纪后期及21世纪初期国外一些新的音乐教育理论、观点和发展潮流,经由不同渠道传入我国。一时间,有关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课程核心目标和基本理念,呈现出众说纷纭,学派林立的景象。就音乐教育哲学基础而言,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学说主要有:审美育人说创造力开发说音乐文化说 多元文化认知说多样化的人类实践说全球视野说其中,审美育人说曾在较长时期均为中西方音乐教育所认同,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其他多种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的兴起,审美育人说在一些西方国家逐渐被边缘化,大有被音乐文化哲学取代的趋势。在这种理论思潮的背景下,“实验稿”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受到质疑和公开批评。批评的意见认为,这一理念的哲学基础(“审美说”)已经“过时”,“其认识论基础是反历史的”,提出应“将‘音乐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取代“音乐审美哲学”,以“适应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详见《中国音乐》2005年第四期第6-16页)。于是,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是什么?“标准”应如何进行音乐课程定位?还要不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这些问题,需在“标准”修订中给予正面回应。 对于这一有争议的重大学术问题,“标准”修订组于2007年6月在青岛大学召开“音乐教育哲学基础”专题研讨会,邀集有关学者出席,深入探讨音乐“课

浅谈音乐教育的意义

浅谈音乐教育的意义 要想了解音乐教育的意义,我们就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音乐? 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人际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高洁的音乐与低俗的音乐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表现情感、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听,都涵着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情感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起伏、断链等,它与人体脉搏律动和情感起伏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对人的心理,有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音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获得,最传统的是到现场听音乐家的表演,当然现场表演也可以用电视播放。也可以听录音带或者是看音乐的录像。 音乐是一种用美妙的声音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形式。如何培养当代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达到净化心灵、完善自我、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完善和根本性的飞跃,我们在这个

基础上更应该对音乐教育进行研究。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音乐教育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它以培养人塑造人作为目的,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它是一种人文社会学科。音乐教育学又是一种交叉学科,它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互渗交融的产物。把音乐教育学看作是教育学的一个领域,随着学科教育学的兴起,体现了教育学发展专门化的趋向。而把音乐教育学看作是音乐学的一个领域,可以追溯更早。 让我们来看看音乐教育的社会价值吧: 1、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绪的艺术,它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而且是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在欣赏一首乐曲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经历和经验引起不同的情感共鸣,产生不同的联想。透过音乐教育。可以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促进其想象力的扩展,而丰富的想象力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当代学生肩负着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首先应当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爱国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的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逐渐发展为素质教育,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德育课程的音乐教育对提高音乐素养和陶冶情操有着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而创新教育的运用则能更加有效的实现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发挥创新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文章将针对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开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教育 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所开展的创新教育,在型课程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作用。文章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创新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对小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创新教育开展方式的探讨。 一、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 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开展是指,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及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掌握新型学习方法愿望和运用现有的音乐知识对音乐学习的创造性能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音乐教材本

身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占有了原本学生应当占有的主体地位,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造成了教师不能全面的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全面的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使课堂的教学氛围越发的单一无趣,长此以往,则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学习原本应有的兴趣。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对这一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因为,创新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关系,学生回归了他们原本在课堂中应当占有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参与到整个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时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他们的课堂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各行各业开始普及,尤其是在教育事业方面,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的音乐教育课堂更加充满生命力。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工具在课堂的运用,可以使视频、图像和声音相结合,使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并给予了学生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学习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程咀小学段生 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 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有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养学生专注不断地倾听,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1.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乐器,听出主题出现了几次,还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还可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例如,在听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划拍,轻轻地摇摆,边听音乐边模仿指挥,边听音乐边模仿乐器的动作等。孩子们有了这些小动作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内心能和音乐产生共鸣。 2、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在欣赏《蜗牛与黄鹂鸟》时,我为主题旋律创编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主题音乐后,我要求他们听到乐曲中出现主题音乐时,要边唱边加上蜗牛和黄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器乐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学生对这首儿歌非常熟悉,在欣赏前可让学生先唱唱这首歌曲,然后在聆听器乐曲时可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乐曲在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能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审美。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操,这使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审美素质本身是现代人才不可少的素质。由此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则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点和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了,他们就能辨善恶、识美丑、明是非,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有修养、身心健康的人。音乐教育的过程是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艺术形象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审美、创美的能力。由于它集中了人类审美实践的丰硕成果,所以在美育中占有特殊地位。改革开放使现在的小学生能接受更多来自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东西的同时也有可能接触到一些低级、颓废、腐朽的文化垃圾。例如:现在很多小学生对流行歌曲情有独钟,甚至对一些低级的歌曲也如痴如醉。 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使小学生增强抵制能力、摆脱这些歌曲的影响,我们就利用课堂教学以乐育人,教唱和欣赏一些富有朝气,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歌曲。比如:教唱歌曲《祖国爱我,我爱祖国》,歌曲既富有气势,有具有抒情色彩,将祖国哺育少年幸福成长和少年立志报效祖国的感情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通过教唱使小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唱《都是我们的小伙伴》时,歌词中用“在雨天里送伞”、“夏日里送水”……的语句表现小伙伴们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相互关心的美德。潜移默化中使他们从比较中慢慢懂得什么是美、什么使丑,逐步确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辨别能力。 2.小学音乐教育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协同合作能力 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彼此间的交流,他们从熟悉的家庭一下子进入了陌生的集体,是急需建立一种和谐愉快的同伴关系,而音乐教育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以人教版教材第一册第一课为例:本课以好朋友为主题,安排了两首聆听歌曲《玩具兵进行曲》和《口哨和小狗》,两首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和《拉勾勾》。在教材实施中深刻感受到,这些精选的歌曲和乐曲极大的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们在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和《口哨和小狗》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不由自主的想唱、想跳、想表演,恰恰增大了同伴之间交流的机会。他们可以协同合作演唱一首歌曲,可以拉起手来跳同一支舞,是完全无需老师插足而自发形成的这种同伴关系。比如在排练交响乐演奏时,要有一支由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组成的庞大乐队,正是有了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个乐手、每件乐器都严格地按照乐谱要求,严格遵守指挥的要求才能演奏出优美的乐曲。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包括组织音乐课外活动所以,通过排练交响乐,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比如在排练合唱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培养小学生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要把一首合唱歌曲演唱好,要靠每一个声部唱好,要靠每一个学生去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协调性,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集体,不能个人突出。只有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尽心尽力地完成好自己的角色,才能给人以完整的美的享受。同时,在排练过程中又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协作能力的发展,让小学生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3.小学音乐教育有助于小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唱、乐曲演奏、边歌边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小学生全身各个器官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曲,能使人们心情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明显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小学生的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18-07-16T15:43:57.6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作者:朱静 [导读] 小学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一探讨。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小屯乡中兴小学,551607)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一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现状;对策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交往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业同样需要音乐。音乐教育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促进小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学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然而,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1.小学音乐教育的定位出现偏差,音乐师资严重缺乏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定位出现了偏差,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其特殊性以及艺术性。大部分小学因为教师严重缺编,教师们包班的居多,只能先将语文、数学 “主课”开好,像音乐课就是领着学生们唱唱歌,会识谱、弹琴的老师少之甚少。音乐课上有时候还被老师用来上语文、数学课。 有的学校的音乐教师兼职且年龄都在50岁以上,没有音乐专业基础,谁会唱两句,就由谁代上音乐课,实在不会唱就用录音机放范唱带让学生跟着录音唱,其他所谓的音乐欣赏、创作、乐理、乐器等就更谈不上了。 2.教育观念令小学音乐教育停滞不前,学校、教师的评价制度对音乐学科的教学重视不够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由于教师的绩效工资侧重于班主任、主科教师,音乐教师即使课上的再多,也没人愿意担任此科。 3.音乐器材缺乏 音乐课最低要求是必须要有教学器材――风琴或电子琴,然而,一些学校音乐教学器材已经坏掉,也很少进行修理。即使是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如果没有音乐教学器材,也很难把音乐课上好,就不要说非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了。上不好,就干脆把音乐课上成自习课,这也不能怪教师,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指出:“开启人类的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老一辈音乐家贺绿汀同志说过:“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可见,音乐是多么重要!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兼职音乐教师要多学习音乐知识,用“结对子”方法确保音乐课正常开设。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借助各种学习的平台,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地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即使是兼职音乐教师,也要多学习音乐知识,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学习音乐理论与技能,还可通过音乐课本、磁带、远教资源、上网等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力保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各学校之间可相互沟通,每一名兼职音乐教师充分的准备一节音乐课,去到各学校讲课。这样,学生们可以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 2.改变思想观念,建立严格的评价制度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让社会、家长、学校共同提高认识,学校领导及家长要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在教师“教”、学生“学”上,要有相应的评价制度,不能只“学”没“评”,使得教师、学生对音乐教育松懈。 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各方面,不要对音乐教师产生歧视,要一视同仁。 3.改变模式,创造条件,提高音乐教育水平 利用音乐对学生加强美德教育,自然是学校和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所以作为学校领导,首先要懂得艺术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常抓不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成为抓艺术教育的“内行”,不当门外汉。其次,要关心音乐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购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乐器和教学设备,如电子琴、风琴、口琴等简单的乐器。学校阅览室适当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 4.注重创新 小学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创造。在音乐教学时,激情洋溢的演唱、雅俗共赏的音乐、生动活泼的舞蹈等活动都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创设良好的情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以故事导入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让学生自己布置一个故事场景;以角色扮演体验情境,让学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吴丽玲 最近读了《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它是由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所著,2003年5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熊蕾翻译的中译本。这是一本系统论述美国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哲学专著。作者贝内特·雷默是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学家,是美国音乐教育领域中审美教育的倡导者。 过去,我一直认为读音乐理论没有美感,我读完此书后感觉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我国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教师恰当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 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十章)。第一部分雷默以美学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思辨主义、绝对形式主义、绝对表现主义为例说明何种哲学可以成为音乐教育哲学,并详细论述了它们在艺术情感、艺术的意义、体验艺术中的不同,以及这些不同在音乐教育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思辨主义认为音乐的价值存在于音乐本身之外(非音乐的体验),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是“音乐(非音乐体验)被认为是使人变得更完美的有效途径”。绝对形式主义认为音乐的价值在于音乐

自身,“致力于培养天才儿童的音乐技能”;绝对表现主义则是对前两种的综合,“主张音乐提供有意义的认识体验”。第二部分阐述了音乐教育哲学在实践(普通音乐课、表演课)中的体现,指出了当时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音乐课不是核心课程,音乐课仅仅重视技能训练并偏重于音乐之外的体验等),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第三部分是对美国音乐教育未来的展望,提倡艺术教育朝人文方向转变。 作为一本哲学方面的著作,本书有逻辑性强、结构层次清晰的特点。但更为重要的是,本书从很多角度并用很大篇幅阐述了音乐艺术的性质和价值,这是很多论及音乐教育的著作所不及的。正是这一特点,体现了雷默作为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深厚的音乐修养,也为我们研究音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本书突现了一个前提,即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价值是由音乐的本质和价值决定的。雷默教授以这一前提为基础,通过对音乐艺术创作、体验、感觉、意义不同方面的论述,使我们更系统地体会到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的实质,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音乐教育价值的必要性。尤其是书中提到的“音乐是情感的一种语言吗?”“音乐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吗?”这 些看似简单的标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要解答它仅仅有音乐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许多其他相关学科(解释学、美学等)的角度进行论述。本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雷默教授把音乐教育哲学渗透到实践中,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法。雷默认为采纳多视角和多种观点的合理成分是建构一种音乐教育的普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我国音乐教育是启蒙性质教育,启蒙教育在人一生的整个过程中是及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今天,我们工作的对象是约占全国人口1/3的少年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工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个全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肩负着继承传播人类文化遗产中音乐艺术这一宝贵财富的使命,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五点来谈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抗战时期出现的歌;如《红星歌》、《英雄赞歌》、《参加八路军》、《歌唱二小放牛郎》、《毕业歌》、《在的金山上》...用这些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可使他们产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社

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依靠艺术的魅力,唱好一支歌对学生的教育往往胜过一堂枯燥的政治课;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一些歌曲《红》、《浏阳河》、《国名革命歌》、《小松树快长大》...这些歌就是今天唱来依然使人激情满怀,催人奋发向上。在现代出现的一些歌曲《走进新时代》、《祖国祖国多美丽》、《跨世纪的新一代》...用这些歌来教育学生,可使他们在革命先烈的影响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积极进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音乐教材是丰富多彩的,每一首优秀的歌曲都能够强烈的体现出它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容,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和感情的冲击力。 二、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培养人才群体的创新能力上,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教育应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音乐的高深方面打下良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困惑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困惑 大沙田小学李婷小学音乐课程随着改革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呈现出思想认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及其困惑。教师要针对问题不停探索对策,改良教学方法,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小学教育的主阵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新课程也和其他课程一样走进了学校,步入课堂。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为课改而欢欣鼓舞,觉得有了自己施展的舞台,然而,音乐课要从探索阶段到深入实施,真正进入音乐教学课堂,要把全新的教育理念付之于实践,历经坎坷,我又感到有太多的迷茫与困惑,深深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矛盾冲突与观念碰撞,我们只有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面对问题探索对策,然而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一、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家长及学生对音乐教学认识不够 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教学。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边远县城或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仍感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领导对音乐课的教学观念,由于升学率是学校声誉和生命力的标志,不少学校仍把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所以统考科目之外的课程受到冷落。音乐课虽然是必修课,但未列入升学考试科目之中。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开设音乐课的目的只是一种点缀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甚至占用音乐课用做其他学科的复习课等现象。 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部分教师上课时抱有一种应付的了心理,在教学上不愿去深钻,敷衍了事。因为他们认为在待遇上,音乐教师要比其它教师完成更多的课时量,才能获得相同的待遇。评定职称、评优、进修深造、出外考查等机会都离音乐教师太远。 家长们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也有多种不同意见。有些家长期望孩子长大后在音乐上有所突破;有些家长把音乐课当成繁忙课程中间的休息和放松;有些家长甚至认为上音乐课会耽误学习时间,可取消音乐课程。

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

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 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①音乐 教育哲学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去探讨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或者是将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在我国“音 乐教育哲学”是一个“舶来词” ,它伴随着中小学音乐课程 改革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基本价值” 的提出而被大家熟知。 2003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美国音乐教育家贝内 特•雷默(Bennett Reimer )的《音乐教育的哲学》(A P 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由此展开了学界关于音乐教育哲学 及价值的学术争鸣,音乐教育哲学逐渐受到关注。 音乐教育哲学的转向 音乐教育哲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但是它 的萌芽形成已久。综观人类思想史和教育实践,任何关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研究,总是要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音乐、美术等对人的价值,涉及美育的哲学基础。回首美育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最先确立美育独立地位的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

h von Schiller,1759—1805)早在 1 7 9 3 —1 7 9 4年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 封信中,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审美教育书简》中,就基于自 律论的美育观和方法论,充分肯定了音乐、美术等审美活动对人的价值前提,即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对人的生存幸福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他的这种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审美教育的必需承诺的价值取向和从人生价值入手建架审美理论体系的构想,不仅使他成为以审美为目标的艺术教育称谓之祖,也是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 一)音乐教育审美哲学转向 5 0年代末两本具有划时代意义著作的出版,标志着 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出现。一本是1958年由纳尔逊•亨利(Nelson Henr y)主编的《音乐教 育的基本概念》(The Basic Concepts o Music Education) 。在本书中,亨利 批判了强调音乐附属价值的实用主义哲学基础,明确提出要发展一种注重音乐内在价值的音乐教育哲学。另一本是由莱昂哈德(Leonhard )和豪斯(H ouse )于19 59年出版的大学教材《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 usic Education and Basic Pr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读《音乐教育的哲学》有感 综合组王鹃 《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由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所著,200 3年5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熊蕾翻译的中译本。 雷默的《音乐教育的哲学》对音乐教育的价值作了连贯、深入的哲学思考。虽然主要是针对美国20世纪70~80年代非专业音乐教学的情况,但对目前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努力向社会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我们告诉学生音乐很重要,但重要的原因却往往是其他学科也可以提供的,音乐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和必要性并没有体现出,这无疑是没有说服力的。目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招生的分数也远低于其他专业,小学亦是如此。在世人仍然普遍认为,认知就是概念化,那些概念化认知的典范科目如数理化等被奉为“基础”课,在评判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是这些“基础”课程的考试分数的今天,以很低的分数考入高校的艺术类学生的内心压力可想而知。而作为一名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这样的纯专业院校的我来说,更加深知这样的内心压力。这种状况下,音乐教师的地位也由音乐高考学生的入学录取分数决定。教师是否从提高审美能力的角度去组织教学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搞好活动,完成一些文艺方面的展示任务。这个教师就能得到社会的承认。然而,这种承认并不是对音乐教育价值的承认,而是对教育价值的承认。事实上,只有当普通大众认识到我们凭感觉对世界的理解与概念化认知同样重要,音乐就是一种独特的非概念化认知模式,是其它的认知模式无法替代的时候,人们才有可能真正尊重音乐,进而真正尊重音乐教育。要达到这个目标应该说是比较困难的,音乐教育事业要想受到重视,必须全体从业人员有着正确、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基础来支撑,才能认清音乐和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从而确立自己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价值,并在此指引下改进音乐教育的方式,努力让音乐和音乐艺术教育逐步获得它应有的地位。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论述了音乐的本质和价值及音乐教育的独特性和必要性。在这种坚实有力哲学基础上发展音乐教育事业,我们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雷默在第七章——体验音乐中认为:“音乐教育向来是,现在在某种程度上也仍然是非音乐教育,说重一点是反音乐教育。根据雷默的表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反音乐教育强调了音乐的非审美体验,音乐的审美功能成为它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是为其它非艺术教育的目的服务。长期以来,由于无法获得正确的哲学观点的指导,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常常处于困惑的状态,有时不自觉地遵循一些本质上反音乐教育的哲学。”

浅谈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3571182.html, 浅谈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 作者:罗世灵 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02期 摘要: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书育人一直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是人类交流的第三种语言,它不需要语言相通,仅仅是对音符产生的共鸣就已经代替了任何语言。音乐教育并不是说要培养出音乐大家,而是一个人素质培养的必修课程,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它对培养人的情感有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 ;智力 ;功能 音乐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语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是人们陶冶情操的一种途径。学校承担的不仅是教书育人的教育职责,还要教育学生为人处事的原则方法。培养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是每一所学校的宗旨。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国内很多学校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并不十分重视,音乐在中小学都是副科,是不被老师学生所注重的。幸运的是,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音乐教育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有些学校还开设了音乐班,给喜欢音乐的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的学习场地。音乐除了培养人的品德和气质,对人还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本文针对我国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引起社会对音乐教育的更多注意。 一、我国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一直受到外界诟病的地方,我国采用已久的应试教育,一方面提升了我国学生的考试能力,使我国学生成为世界上最会考试的学生,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我国学生的创新思维,固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甚至让他们的学习都变得功利性,有利于考试得分的死记硬背,无益于考试的弃之不理。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偏科、片面发展,而美术、音乐的课堂就成为了学生的语数外习题时间。 (一)老师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忽视 我国学生是世界上最会考试的学生,他们做题准确率高、做题所耗时间少、能用多种解题方法对一套题给出答案。但若是谈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的学生成绩就不是那么理想了,动手能力差、缺乏时间操作、空谈理论。德智美体教育,可能他们只占据了“智育”这一点。音乐教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必修课程,音乐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通过音符和旋律的弹奏,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激发人们内心深处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的强烈认同,从而获得鼓励。遗憾的是,音乐教育在我国初高中教育中都只是“乌托邦”,是教学配备上的名单,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片面注重语数外的学习,忽视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副科”是学生们对音乐课程的别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音乐教育的缺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