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技术 虚拟系统管理器的使用

虚拟化技术  虚拟系统管理器的使用
虚拟化技术  虚拟系统管理器的使用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虚拟化技术原理与实现

班级: B14计网存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结果(可续页)

1、使用apt-get命令下载安装virt-manager和libvirt软件

2、启动virt-manager,在虚拟机中新建一个操作系统(PS:我是在ununtu安装ubuntu)

2>安装前的准备工作结束(分配内存,CPU等),下面对ubuntude用户信息进行填写

3>下面等待安装即可,右图即显示安装完成

4、我们在虚拟机中安装ubuntu,在ubuntu中安装virt-manager,最后再在virt-manager

中安装一个操作系统,运行它虚拟化系统管理器的功能,最后达到的效果如下图,此处可以看出,名为generic的操作系统正处于运行状态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输配电仿真培训系统的教学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输配电仿真培训系统的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建设日新月异,新的电压等级不断涌现,输(配)电线路里程数的不断增加,运行检修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带电作业已成为电气设备的常用检修测试方法之一,针对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仿真系统,结合带电作业项目案例,挑选输电、配电、关键技术等经典案例进行虚拟仿真培训。此系统,在帮助学生了解实际的带电作业知识前提下,能使学生获得高度仿真的操作体验。 标签:带电作业虚拟仿真高压输配电教学实践 1 概述 带电作业作为保障线路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危险性较大、操作安全水平要求较高的特殊工种,要求作业人员在具备扎实的带电作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具有很高的熟练程度。对作业人员要进行有效培训。传统的培训方式是通过理论讲解、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形式,同时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实践教学、现场观摩。由于实际电路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且易受到天气、场地、设备等诸多因数的限制,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可供学生学习、识别的典型故障、缺陷类型有限,因此,难以达到很好的培训效果。为了消除带电作业人员对带电设备的恐惧,提升带电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增强带电作业人实际操作能力,针对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本输配电带电作业三维仿真培训系统,通过真实的还原作业场景,覆盖典型的带电作业项目,设计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仿真系统,并对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配合相应硬件设备建立了仿真培训系统。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它的兴起,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计算机产生一种人为虚拟的环境,这种虚拟的环境是通过计算机图形构成的三度空间,或是把其它现实环境编制到计算机中去产生逼真的“虚拟环境”,从而使得用户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沉浸于虚拟环境的感觉。这种技术的应用,改进了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工程数据处理的方式,由于这是一种省钱、安全、有效的培训方法,现在已被推广到各行各业的培训中。目前,虚拟现实已被推广到不同领域中,在科技开发上、商业上、医疗上、娱乐上等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仿真培训系统,通过模拟现场作业环境和操作流程,实现基于计算机的仿真培训系统,使学生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形象、直观地了解并掌握标准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法。 2 高压输配电带电仿真实训的内容 2.1 关键技术仿真

常见四种虚拟化技术优劣势对比

常见四种虚拟化技术优劣势对比-兼谈XEN与vmware的区别 蹦不路磅按: 好多人估计对XEN和vmware到底有啥区别有所疑问. 可能如下的文章会有所提示 据说本文作者系SWsoft中国首席工程师.没找到名字, 故保留title ---------------- Update: 13-11-2008 关于xen Hypervisor个人理解的一点补充. xen hypervisor 类似一个linux的kernel .位于/boot/下名字xen-3.2-gz. 系统启动的时候它先启动。然后它在载入dom0. 所有对其他domainU的监控管理操作都要通过domain0. 因为hypervisor 只是一个类kernel. 没有各种application. 需要借助domain0的application 比如xend xenstore xm 等。 个人猜想,hypervisor 能集成一些简单的管理程序也是可能的。vmware好像也正在作植入硬件的hypervisor 将来的发展可能是是hypervisor 会和bios一样在每个服务器上集成了。然后每台服务器买来后就自动支持 可以启动数个操作系统了。彻底打破一台裸机只能装一个操作系统的传统。 ----------------- 虚拟化技术(Virtualization)和分区(Partition)技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从60年代Unix诞生起,虚拟化技术和分区技术就开始了发展,并且经历了从“硬件分区”->“虚拟机”->“准虚拟机”->“虚拟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最早的分区技术诞生自人们想提升大型主机利用率需求。比如在金融、科学等领域,大型Unix服务器通常价值数千万乃至上亿元,但是实际使用中多个部门却不能很好的共享其计算能力,常导致需要计算的部门无法获得计算能力,而不需要大量计算能力的部门占有了过多的资源。这个时候分区技术出现了,它可以将一台大型服务器分割成若干分区,分别提供给生产部门、测试部门、研发部门以及其他部门。 几种常见的虚拟化技术代表产品如下: 类型代表产品 硬件分区IBM/HP等大型机硬件分区技术 虚拟机(Virtual Machine Monitor)EMC VMware Mircosoft Virtual PC/Server Parallels 准虚拟机(Para-Virtualization)Xen Project 虚拟操作系统(OS Virtualization)SWsoft Virtuozzo/OpenVZ Project Sun Solaris Container HP vSE FreeBSD Jail Linux Vserver 硬件分区技术 硬件分区技术如下图所示:硬件资源被划分成数个分区,每个分区享有独立的CPU、内存,并安装独立的操作系统。在一台服务器上,存在有多个系统实例,同时启动了多个操作系统。这种分区方法的主要缺点是缺乏很好的灵活性,不能对资源做出有效调配。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对于资源划分的颗粒已经远远提升,例如在IBM AIX系统上,对CPU资源的划分颗粒可以达到0.1个CPU。这种分区方式,在目前的金融领域,比如在银行信息中心

VR虚拟现实培训班

VR虚拟现实培训班 VR技术近段时间被推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眼前,先进的视觉体验让我们都觉得非常新鲜,也很期待VR在今后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发展。VR的火热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哪里找值得去的VR虚拟现实培训班? 现在,VR飞快的发展速度不仅改变着传统行业,还奠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VR+”无疑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的发展方向。然而,VR开发人才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阻力,那么,该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看VR虚拟现实培训班的老师怎么说。 现在,在房产、医疗、互联网、教育等行业,都能看到VR的身影,可想而知,VR开发人才是多么供不应求。对此,千锋VR虚拟现实培训班运用自己的研发经验,开设VR课程,为该行业提供专业开发人员。

VR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已经被慢慢渗透。 医疗行业:借助VR,人们可以建立虚拟的人体模型,借助于跟踪球、HMD、感觉手套,学习了解人体内部各器官结构,对虚拟的人体模型进行手术等,观测手术后的效果,还可以利用VR技术训练新医生。 互联网行业:VR在游戏、电商、社交等区域都已涉及。特别是在游戏版块,无论是角色扮演、竞速赛车或者动作类游戏,都是大众最期待的VR开发领域。在模拟驾驶方面,VR有很大的应用空间。VR可以提供几乎与真实环境一致的体验。 房地产行业:样板间与实体房总是有许多差距,如果用上VR眼镜,人们可以在“楼上的房间”内细细踱步,体验每一处细节,甚至可以从窗户向外瞅瞅小区绿化与楼间距。 VR技术开始慢慢渗透各行各业,无论是哪个行业想开发VR内容,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然而专业的VR开发人才供不应求,已经成为制约VR行业发展的最大阻力。VR开发人才成最大阻力,千锋VR虚拟现实培训班挺身而出! 千锋VR虚拟现实培训班拥有专业课程和大牛讲师,你还在担心自己学不会?课程是可以0基础入学的,不管你是否有编程基础,都适合学的课程。想要抓住主流技术,就去千锋VR虚拟现实培训班!

Simigon虚拟仿真训练和虚拟培训系统

QQ:425637810 Simigon虚拟仿真训练和虚拟培训系统 Simigon公司情况: 以色列Simigon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虚拟仿真训练和虚拟培训领域的专业公司,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奥兰多,在美国和以色列均有分公司。在业内有10多年的经验和积累,其合作伙伴和客户包括:军用部门:洛克希德马丁(F35训练模拟系统)、CAE、Cessna、以色列空军、美国国防安全局等等。 民用部门:波音公司、汉莎航空等等。 专业的技术人员: Simigon公司的技术人员和员工基本都有着飞行员背景,很多是军方退役战斗机飞行员或现役飞行员,有大量实际飞行经验,从而保证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人员在训练与仿真方面有着很深的专业背景。Simigon公司曾在世界各国参与项目制作和开发工作。用自身的系统设计知识为客户服务和提供技术指导。 Simigon公司的产品应用: Simigon公司的SIMbox开发平台是一个全面的虚拟仿真训练开发平台,包括:视景效果开发模块(如:海浪、雨雪、昼夜、红外、灯光、烟雾等)、训练脚本开发模块、飞行方程开发模块(如:飞行器,车辆,船舶等)、物理效果引擎(如:流体、重力、碰撞)等,能快速方便的开发各类虚拟仿真训练任务。开发平台具有视觉效果出众、开发过程简单、模拟效果逼真等优点。 开发中各个组件采用模块化方式,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专门的物理开发引擎能出色的模拟重力、水雾、碰撞、流体等多种物理效果,大大提升虚拟训练效果的真实度。 SIMbox的物理引擎是开源的,支持OpenGL和Direct3D,允许用户在自身的需求上进行拓展和开发。 出色的画面效果

系统主要应用于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的桌面仿真训练系统。主要针对空勤人员的操作任务进行培训。系统以虚拟场景,虚拟座舱为基础,可设置任务科目,利用专业触摸屏和仿真硬件营造出与飞机真实驾驶舱一样的训练环境。学员通过对该设备的操作来熟悉驾驶舱所有面板、控制、指示、显示以及标准程序训练。 逼真的虚拟驾驶舱环境 利用该平台可以建立基于分布式桌面PC的训练解决方案,可应用于陆海空三军的联合作战兵力仿真,支持强大而易用的分布式支持,提供优异的视景表现,具备战场推演和计算机生成兵力,具备完整的回放和讲评系统。可以使飞行员得到全面充分的训练。 与意大利空军合作实施的飞行训练教室(F35) 软件特点: 一站式解决方案介绍: 从任务计划,脚本编辑,到仿真训练,以及训练结束之后的任务总结,学员评估等等,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解决方案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CSS) 解决方案 陕西西华科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4月1

目录 一、概述 (3)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3) 三、虚拟化的优点 (4) 四、组建方式 (5) 三、集群卡方式集群线缆的连接 (5) 四、业务口方式的线缆连接 (6) 五、集群建立 (7) 1. 集群的管理和维护 (8) 2. 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 (8) 3. 单框配置继承的说明 (8) 4. 集群分裂 (8) 5. 双主检测 (9) 六、产品介绍 (10) 1.产品型号和外观: (14) 2.解决方案应用 (20)

一、概述 介绍 虚拟化技术是当前企业IT技术领域的关注焦点,采用虚拟化来优化IT架构,提升IT 系统运行效率是当前技术发展的方向。 对于服务器或应用的虚拟化架构,IT行业相对比较熟悉:在服务器上采用虚拟化软件运行多台虚拟机(VM---Virtual Machine),以提升物理资源利用效率,可视为1:N的虚拟化;另一方面,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起来,对外提供更为强大的处理性能(如负载均衡集群),可视为N:1的虚拟化。 对于基础网络来说,虚拟化技术也有相同的体现:在一套物理网络上采用VPN或VRF 技术划分出多个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是1:N的虚拟化;将多个物理网络设备整合成一台逻辑设备,简化网络架构,是N:1虚拟化。华为虚拟化技术CSS属于N:1整合型虚拟化技术范畴。CSS是Cluster Switch System的简称,又被称为集群交换机系统(简称为CSS),是将2台交换机通过特定的集群线缆链接起来,对外呈现为一台逻辑交换机,用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及转发能力。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网络是支撑企业IT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基础动脉,因此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企业提供上层业务持续性访问至关重要。在传统网络规划与设计中,为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故障自愈性,均需要考虑各种冗余设计,如网络冗余节点、冗余链路等。 图1 传统冗余网络架构 为解决冗余网络设计中的环路问题,在网络规划与部署中需提供复杂的协议组合设计,如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与第一跳冗余网关协议(FHGR: First Hop Redundant Gateway ,VRRP)的配合,图1所示。 此种网络方案基于标准化技术实现,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网络发生故障时环路状态难以控制和定位,同时如果配置不当易引起广播风暴影响整个网络业务。而且,随着IT规模扩展,网络架构越来越复杂,不仅难于支撑上层应用的长远发展,同时带来网络运维过程中更多的问题,导致基础网络难以持续升级的尴尬局面。

虚拟化技术详解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继互联网后又一种对整个信息产业有突破性贡献的技术。对应于计算系统体系结构的不同层次,虚拟化存在不同的形式。在所有虚拟化形式中,计算系统的虚拟化是一种可以隐藏计算资源物理特征以避免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终端用户与这些资源直接交互的去耦合技术,包括两种涵义:使某种单一资源(例如物理硬件、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如同多个逻辑资源一样发挥作用,或者使多种物理资源(例如处理器、内存或外部设备)如同单一逻辑资源一样提供服务。通过分割或聚合现有的计算资源,虚拟化提供了优于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 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产业特别是总控与管理子系统的建设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其所涉及到的技术领域相当广泛。在总控与管理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虚拟化技术将体现在多个方面,为系统资源的整合及性能的提升产生重要的作用。 1.1.1虚拟化原理 虚拟机是对真实计算环境的抽象和模拟,VMM(Virtual Machine Monitor,虚拟机监视器)需要为每个虚拟机分配一套数据结构来管理它们状态,包括虚拟处理器的全套寄存器,物理内存的使用情况,虚拟设备的状态等等。VMM 调度虚拟机时,将其部分状态恢复到主机系统中。 1.1.2虚拟化有何优势 目前,大多数只能运行单一应用的服务器,仅能利用自身资源的20%左右,

而其他80%甚至更多的资源都处于闲置状态,这样就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虚拟化技术通过资源的合理调配,利用其它的资源来虚拟其它应用将使得服务器变得更加经济高效。除能提高利用率外,虚拟化还兼具安全、性能以及管理方面的优势。 用户可以在一台电脑中访问多台专用虚拟机。如果需要,所有这些虚拟机均可运行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与应用。例如,防火墙、管理软件和IP语音—所有应用均可作为完全独立的系统。这为目前单一的系统使用模式提供了巨大的管理和安全优势。在单一的使用模式下,只要某个应用出现故障或崩溃,在故障排除之前,整个系统都必须停止运行,从而导致极高的时间和成本支出。 提供相互隔离、安全、高效的应用执行环境。用户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模拟多个系统,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虚拟系统下的各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即使一个子系统遭受攻击而崩溃,也不会对其他系统造成影响,而且,在使用备份机制后,子系统可以被快速的恢复。同时,应用执行环境简单易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总体投资成本。 采用虚拟化技术后,虚拟化系统能够方便的管理和升级资源。传统的IT服务器资源是硬件相对独立的个体,对每一个资源都要进行相应的维护和升级,会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虚拟化系统将资源整合,在管理上十分方便,在升级时只需添加动作,避开传统企业进行容量规划、定制服务器、安装硬件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虚拟化的其它优势还包括:可以在不中断用户工作的情况下进行系统更新;可以对电脑空间进行划分,区分业务与个人系统,从而防止病毒侵入、保证数据安全。此外,虚拟化紧急情况处理服务器(Emergency Server)支持快速转移

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虚拟交换系统(VSS)1440

一、虚拟交换系统(VSS)概念 VSS 是一种网络系统虚拟化技术,将两台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或者7600系列路由器组合为单一虚拟交换机/路由器,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不间断通信,并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在初始阶段,VSS将使两台物理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作为单一逻辑虚拟交换机运行,称为虚拟交换系统1440(VSS1440)。(参见图1) 图1虚拟交换系统1440与传统网络设计的比较 VSS1440:VSS1440指由两台采用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720-10GE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构成的VSS。在一个VSS中,同时激活这两个机箱的数据平面和交换阵列,各支持720Gbps管理引擎,每VSS共1400- Gbps交换容量。只有其中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有激活的控制平面。这两个机箱通过机箱间状态切换(SSO)机制和不间断转发(NSF)保持同步,即使某个管理引擎或机箱发生了故障,也能提供不间断通信。 VSS支持所有采用集中或分布式(利用DFC3C或DFC3CXL)转发模式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6700系列模块 二、VSS的优势 1. VSS通过简化网络提高了运营效率,将交换机管理开销降低至少50%。 * 为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提供单管理点、IP地址和路由实例 - 管理单一配置文件和节点。无需用相同策略配置冗余交换机两次。

- 每VLA N只需一个网关IP地址,而不必像现在这样每VLA N使用三个IP地址。 - 无需再使用HSRP、VRRP和GLBP。 - 能使用CiscoWorks LAN Management System (LMS) 3.0来将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作为单一实体加以集中管理。 * 多机箱EtherChannel∕EC)是一种L2多路径技术,创建了简化的无环路技术,不再采用生成树协议,同时仍能激活以严格防御用户误配置。 * 灵活的部署选项。底层物理交换机不必共置。这两个物理交换机通过标准万兆以太网接口相连,因此能位于任何位置,其相隔的距离仅受限于所选的万兆以太网光纤长度。例如,如采用 X2-10GB-ER万兆以太网光纤,这两个交换机可相距40公里。 2. VSS能够优化不间断通信。 * 机箱间状态化故障切换不会干扰需要使用网络状态信息(例如转发表信息、NetFlow、网络地址转换[NAT]、验证和授权等)的应用。凭借VSS,在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发生故障时,不再需要进行L2/L3协议重收敛,能在一秒内实现确定性虚拟交换机恢复。 * 使用EtherChannel(802.3ad或PAgP)能在一秒内完成确定性L2链路恢复,无需再使用生成树协议来进行链路恢复。 3. VSS能够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 Tbps。 * 在冗余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上激活所有可用的L2带宽,提供自动、精确的负载均衡。其链路负载均衡进行了优化,因为它以L2/L3/L4参数等更精确的信息为基础,与生成树协议配置中基于虚拟局域网(VLA N)的负载均衡不同。 * 为冗余数据中心交换机上的服务器网络接口卡(NIC)提供基于标准的链路汇聚,实现最高服务器带宽吞吐率,并在需要配置专用NIC厂商机制时,增加数据中心中基于标准的组件数目(即服务器NIC)。 * 最大限度地利用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中所有(132个)万兆以太网端口。 * 通过以下措施节约带宽: - 消除传统园区网设计中非对称路由引起的单播泛洪。 - 使用多机箱EtherChannel增强,来减少园区内流量传输所需的跳数。 4. VSS使用现有多层交换架构。 * VSS 使用简化的架构增强了现有多层交换架构,不必从根本上对架构进行改动,从而能方便地采用技术。 * 使用现有Cisco Catalyst 6500投资,简化了VSS的部署。非E系列和E系列Catalyst 6500系

虚拟现实在培训方面的应用

(工作)培训中的VR(虚拟现实)应用 By Patrick Kingsland Lloyd’s Register has developed a Virtual Reality (VR) Safety Simulator to help support training and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energy industry and illustrate the need for a continued focus on safety and risk assessment. Patrick Kingsland spoke to LR’s VP of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s, Peter Richards and Global Academy Training Manager, Luis De La Fuente, about how it works. 劳埃德船级社刚刚生产了一款VR安全模拟器来帮助能源工业的人才培训以及知识传送并且来例证在安全和风险评估方面的持续的关注点的需要,Patrick Kingsland对LR的市场与协商部的副总裁Peter Richards,全球学院的培训经理Luis De La Fuente进行了采访,来调查这个机器是怎样进行工作的 Patrick Kingsland: What are the key challenges the offshore industry faces today in terms of safety training? PK:现在海洋工程在安全性能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挑战有哪些呢? Luis De La Fuente: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is very cyclical. During downturns you have skilled people leaving and companies can be left with a knowledge gap with only a handful of experienced people. Challenging times often result in less training as training budgets get reduced or are transferred elsewhere. During boom periods you often get a sudden influx of new talent who are often less experienced. And some of the more skilled personnel who were let go during the downturn leave the industry and decide not to come back. This means you lose quite a bit of hands-on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For us, the whole goal is to work out how to reduce that learning gap, and get a person to a competent, senior level in as short amount of time as possible. Luis De La Fuente:油气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当产业处于低迷期时,经验丰富的员工离开了,之后公司可能面临着只有几个有经验员工的困境,即出现了知识鸿沟,艰难的时期由于培训经费的下降或挪用将会导致更少的(知识技能)培训。在行业的黄金时期,公司常常会有一批知识丰富但是缺乏经验的员工的涌入,并且那些在行业低迷期弃你而去的部分有经验的员工将会决定离开这个行业并且不再回来。这就意味着你的公司失去了一大批实打实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整体目标是弄明白怎样减小知识鸿沟,并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培养出有足够能力的能力更上一层的员工。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phere 6.5.0 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目录 1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概述 (1) 1.1 产生背景 (1) 1.2 虚拟交换现状 (2) 1.2.1 基于服务器CPU实现虚拟交换 (2) 1.2.2 物理网卡实现虚拟交换 (2) 1.2.3 交换机实现虚拟交换 (3) 2 华为方案简介 (5) 2.1 方案是什么 (5) 2.2 方案架构 (7) 2.3 方案特点 (7) 3 虚拟交换管理 (8) 3.1 主机 (8) 3.2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8) 3.3 端口组 (8) 4 虚拟交换特性 (9) 4.1 物理端口/聚合 (9) 4.2 虚拟交换 (9) 4.2.1 普通交换 (9) 4.2.2 SR-IOV直通 (10) 4.2.3 用户态交换 (10) 4.3 流量整形 (11) 4.3.1 基于端口组的流量整形 (11) 4.4 安全 (11) 4.4.1 二层网络安全策略 (11) 4.4.2 广播报文抑制 (12) 4.4.3 安全组 (12) 4.5 Trunk端口 (12) 4.6 端口管理 (13) 4.7 存储面三层互通 (13) 4.8 配置管理VLAN (13)

4.9 业务管理平面 (13) 5 虚拟交换应用场景 (14) 5.1 集中虚拟网络管理 (14) 5.2 虚拟网络流量统计功能 (14) 5.3 分布式虚拟端口组 (14) 5.4 分布式虚拟上行链路 (14) 5.5 网络隔离 (14) 5.6 网络迁移 (15) 5.7网络安全 (15) 5.8 配置管理VLAN (15) 5.9 业务管理平面 (15) 6 缩略语 (16)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解决方案

大娱号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解决方案 VSTATION HD(V1.0)

前言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提倡,虚拟仿真实训在高职教育中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实训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虚拟仿真技术是将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进行集成,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的物体和环境相同或相似的虚拟教学环境,并通过虚拟环境集成与控制为数众多的实体,构成一个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虚拟仿真教学技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核心,具有多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有益于教师的实训教学和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为解决职业教育面临的实训难、实习难和就业难等问题开辟了一条新思路。目前,高职院校很多专业,如外语教学、旅游专业、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机电技术、食品加工、服装设计等专业都引入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方式。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变革的一种有效手段。

目录 前言 (2) 一、总体需求分析 (4) 1.1 “情景”的定义: (4) 1.2 为什么要在教学中使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5) 1.3 根据教学建设,用户需求归纳如下: (6) 二、设计原则 (7) 三、大娱号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概述 (8) 四、大娱号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系统运行原理示意图: (10) 五、大娱号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构成及特点 (11) 六、与教材同步完备的虚拟场景库 (16) 七、大娱号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构成及特点 (18) 八、大娱号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配置与指标 (19) 九、系统技术支持及服务 (21)

一、总体需求分析 通过运用学语言,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学习者必须通过“用语言”才能真正掌握语言。 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让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而真正的交际应该是互动的。当一方发出信息后,另一方根据上下文进行意义协商,作出反馈,他可以表示支持、进行反驳或提出疑问,然后接受方对反馈意见再进行意义协商,作出回应,双方如此反复交流,形成互动。互动是“交际的核心”。 语言课堂就是一个充满“交流和互动”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这种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之间互动,还应该包括教材,因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都是基于一定教材展开的。“大娱号”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能够在教材与师生之间搭起一座互动教学的桥梁。 使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在互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上突出情景性、实训性和互动性,力求三者有机结合。 1.1 “情景”的定义: 情景指的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景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有利于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使其产生交际的动机。“大娱号”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所提供的虚拟场景可以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通过大屏或投影再现学生在虚拟场景中的表演,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去感受场景,产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表演的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学语言,使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教学, 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戏可演,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它可以实现将多台思科交换机虚拟成单台交换机,使设备可用的端口数量、转发能力、性能规格都倍增。例如,它可将两台物理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整合成为一台单一逻辑上的虚拟交换机,从而可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 虚拟交换系统vss 而想要启用VSS技术,还需要通过一条特殊的链路来绑定两个机架成为一个虚拟的交换系统,这个特殊的链路称之为虚拟交换机链路(Virtual Switch Link,即VSL)。VSL承载特殊的控制信息并使用一个头部封装每个数据帧穿过这条链路。 在VSS之中,其中一个机箱指定为活跃交换机,另一台被指定为备份交换机。而所有的控制层面的功能,包括管理(SNMP,Telnet,SSH等),二层协议(BPDU,PDUs,LACP等),三层协议(路由协议等),以及软件数据等,都是由活跃交换 机的引擎进行管理。 此外,VSS技术还使用机箱间NSF/SSO作为两台机箱间的主要高可用性机制,当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发生故障时,网络中无需进行协议重收敛,接入层或核心

层交换机将继续转发流量,因为它们只会检测出EtherChannel捆绑中有一个链路故障。而在传统模式中,一台交换机发生故障就会导致STP/HSRP和路由协议等多个控制协议进行收敛,相比之下,VSS将多台设备虚拟化成一台设备,协议需 要计算量则大为减少。 凭借VSS技术,不仅实现了交换机的简易管理,同时提高了运营效率。网络管理员仅需登录虚拟化设备,即可直接管理虚拟化为一体的所有设备,真正简化了网络管理。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VSS技术仅适用于Cisco 6500系列、Cisco 7600系列和Nexus 7000系列等高端机型上。 配置示例 1.具体配置:

虚拟化项目培训方案

虚拟化项目培训方案

1.1虚拟化项目培训方案 为保证本次XX虚拟化平台建设项目的平稳执行和目标达成,提升客户在服务器虚拟化系统上的应用水平,构建一个先进和稳定的虚拟化平台,联想特为此项定了完备的项目培训方案,保障项目的培训质量和客户满意。 1.1.1 培训概述 本项目设计并使用了先进的服务器虚拟化系统架构,联想公司不仅要高质量地完成项目的实施,还要将涉及的所有应用技术毫无保留地转移给项目单位的技术人员。为此,联想制定了如下方案和策略,以实现技术转移: ◆通过培训传授信息技术 联想公司为使项目的技术人员充分掌握项目中涉及到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将精心组织专业培训。 在现场培训中,将紧密结合项目实施中的系统,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对日常使用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模拟和演示,使项目的技术人员能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独立工作的能力。 ◆通过参与项目实施实践各种技术 联想计划在项目实施中大力倡导项目的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各阶段的实施工作,包括软件系统的安装、测试、故障诊断及解决问题等各项工作。联想认为经过实践考验,将会极大地实现技术人员对技术的真正掌握,达到技术转移的目标。 ◆通过不断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实现技术的更新 联想还将在项目实施完成后为项目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并且根据需求及时提供相关培训,使其技术人员能第一时间掌握到先进的、最新的技术。 1.1.2 培训目的 培训的目的首先是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也要为客户培养一支能够独立维护系统的项目技术人员队伍,确保今后运行系统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同时,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增强各级业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特别是提高一线用户的IT安全技能,使其具备更大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个系统业务人员素质和整个用户单位的安全系数。

操作系统虚拟化

2006年11月8日,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了一份服务器技术发展的研究报告,其中有一个不同寻常的预测:到2010年,共享的操作系统虚拟化将成为主流虚拟化技术。文中提到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虚拟化厂商包括:Sun Solaris Containers、SWsoftVirtuozzo,以及IBM z/OS和HP。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可能是第一次听说操作系统虚拟化的概念。甚至某些虚拟化业内人士,在此之前从来都没有把Virtuozzo这样的产品视为真正的竞争对手。在他们的概念中,虚拟化和虚拟机是同名词,不是虚拟机就不是虚拟化。Gartner的研究报告首次打破了这一神话。对于操作系统虚拟化的主要倡导者 而言,这份报告则是一次重大的胜利。从2005年以来,围绕着操作系统虚拟化的迷雾和争论似乎第一次有了明确的答案。 那么,到底什么是操作系统虚拟化?Gartner的定义是:共享的操作系统虚拟化允许多个不同应用在一份操作系统拷贝的控制下隔离运行。单一的根操作系统,或曰宿主操作系统,通过划分其特定部分,成为一个个隔离的操作执行环境,供程序运行。实际达到的效果和虚拟机技术类似,同样将一台物理服务器划分成了多个“虚拟”的操作系统实例,从而达到分区的目的,可以应用于服务器整合、测试研发、业务连续性等标准虚拟化应用场景,以及一系列操作系统虚拟化更擅长的商业和企业内部托管等独特的应用场景。操作系统虚拟化的关键点在于从应用与操作系统之间的层次横切一刀,将操作系统资源访问虚拟化。对上而言,让应用“相信”它是运行于它自己的独立的操作系统实例中;对下而言,翻译和转换上层应用的命名空间、资源进程需求,使之和谐共存于底层的一个操作系统内核和硬件资源之中---从而达到更细粒度的资源控制和更有效的可管 理性。 操作系统虚拟化强调的是在单一操作系统内核实例的基础上实现虚拟化,这一点是它与虚拟机技术的最本质的不同。虚拟机技术,无论是 VMM,Hypervisor,还是ParaVirtualization并行虚拟化,都是在多个虚拟的硬件层上安装多个Guest操作系统,然后再运行应用程序。比较两台分别采用操作系统虚拟化和虚拟机技术的服务器,我们看到的最明显的差异就是操作系统实例数量的不同。有趣的是,这一点核心差异同时构成了操作系统虚拟化的最大优势和最大劣势。由于只有一个操作系统内核,少了虚拟机和Guest操作系统两个资源消耗层次,操作系统虚拟化的运行效率、理论最大密度和运行在虚拟环境中的应用性能都天生超过虚拟机技术,减少了操作系统实例的数量也意味着在安装部署、补丁升级、备份迁移的数据量和效率等管理特性上的优势;同理,操作系统虚拟化只能是同一种操作系统的划分和衍生,无法支持异种操作系统并存于同一个物理服务器之上,同时由于虚拟环境不完全等同于一份完整的操作系统,某些需要直接访问硬件层(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物理的)的应用无法在操作系统虚拟化环境中运行。 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的出现、成熟和走向主流,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除了既有的虚拟机技术而言又多了一种选择。从技术特点而言,针对不同的应用,操作系统虚拟化和虚拟机既可以相互替代,又可以结合应用---在虚拟机之上完全可以再安装和运行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A/B选择问题。在虚拟化技术已经比较广泛应用的发达国家,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顺应了虚拟化之

交换系统简介

太极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系统 总体介绍 一、产品概述 根据NW 交换系统技术规范,太极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系统(以下简称:交换系统)由交换服务管理中心系统、交换站系统、交换箱系统、交换客户端系交换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交换管理域的管理,负责对本交换管理域的体系结构、交换策略进行配置管理和监控管理,负责交换管理域之间的互联管理,允许对本交换管理域进行跨域互联策略设置,使得本交换管理域和其他交换管理域相互连接,共同组成NW 全网的交换服务体系。交换中心管理系统包括交换体系管理子系统和交换策略管理子系统。 交换站是交换系统提供交换服务的基础系统,由管理子系统、传输子系统、交换路由子系统、交换安全子系统构成。交换站支持分层汇聚,通过上下级联的交换站可以实现全网范围内端到端的交换传输,支持跨域交换、域内交换。交换站可以根据交换业务负荷的大小进行动态扩展,满足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要求。 交换箱是交换系统对外提供服务的末端系统。交换箱在发送端负责对交换客户端或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交换件进行封包、分包、生成交换标识形成交换数据包,然后将交换数据包提交到交换传输通道,进行交换传输。交换箱在接收端负 交换中心 交换中心交换站交换站 交换箱1 交换箱n 交换箱1 交换箱n 交换站 交换箱 1 交换箱n 交换客户端 1...n 交换客户端 1...n ...... ... ...

责将交换件从交换传输通道接收下来,自动恢复收件封包,然后将收件自动推送到交换客户端或业务应用系统,由应用系统进行收件处理,并进行自动状态反馈、收件回执发送。 交换客户端是交换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了对离线电子文件进入交换体系的入口作用,用户使用交换客户端能够将桌面电子文件(扫描)上传、下载且自动进行加密和完整性约束,组成业务报文进行发送,并提供重发机制。交换客户端能够自动识别来自第三方应用系统的发件登记请求,也能够接收交换箱转发过来的业务数据,自动校验保密性和完整性,并生成业务数据并自动发送业务数据的状态信息。 交换控制单元是交换服务的控制点,对跨域、跨区的文件和信息交换进行控制。基于分级保护的安全保密要求、以及对交换系统可控交换的要求,交换体系需要能够对每个交换件跨部门安全域、内部安全区的传递行为进行控制,确保信息和文件交换符合安全保密和交换控制要求。交换控制单元可以设置在各级网络平台的部门接入区,对进出部门的交换件进行控制;也可以部署在内部重点安全区的边界,对进出安全区的交换件进行控制。交换控制单元通过对网络流量中的交换数据包进行断路式侦测,根据交换源地址、目的地址、交换件的密级、知悉范围属性,结合交换管理域的交换控制策略,对交换数据包是否放行做出判断,对不符合控制要求的交换行为进行阻断并告警。交换控制单元为NW边界安全和访问控制提供了更可靠的手段,是NW分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品结构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简介 什么是虚拟化 虚拟化(Virtualization)技术最早出现在20 世纪60 年代的IBM 大型机系统,在70年代的System 370 系列中逐渐流行起来,这些机器通过一种叫虚拟机监控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的程序在物理硬件之上生成许多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软件的虚拟机(Virtual Machine)实例。随着近年多核系统、集群、网格甚至云计算的广泛部署,虚拟化技术在商业应用上的优势日益体现,不仅降低了IT 成本,而且还增强了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虚拟化的概念也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 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东西,这要取决他们所处的环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虚拟化代表着对计算资源的抽象,而不仅仅局限于虚拟机的概念。例如对物理内存的抽象,产生了虚拟内存技术,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其自身拥有连续可用的地址空间(Address Space),而实际上,应用程序的代码和数据可能是被分隔成多个碎片页或段),甚至被交换到磁盘、闪存等外部存储器上,即使物理内存不足,应用程序也能顺利执行。 虚拟化技术的分类 虚拟化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类[1]: 平台虚拟化(Platform Virtualization),针对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虚拟化。 资源虚拟化(Resource Virtualization),针对特定的系统资源的虚拟化,比如内存、存储、网络资源等。 应用程序虚拟化(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包括仿真、模拟、解释技术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虚拟化主要是指平台虚拟化技术,通过使用控制程序(Control Program,也被称为Virtual Machine Monitor 或Hypervisor),隐藏特定计算平台的实际物理特性,为用户提供抽象的、统一的、模拟的计算环境(称为虚拟机)。虚拟机中运行的操作系统被称为客户机操作系统(Guest OS),运行虚拟机监控器的操作系统被称为主机操作系统(Host OS),当然某些虚拟机监控器可以脱离操作系统直接运行在硬件之上(如VMWARE 的ESX 产品)。运行虚拟机的真实系统我们称之为主机系统。 平台虚拟化技术又可以细分为如下几个子类: 全虚拟化(Full Virtualization) 全虚拟化是指虚拟机模拟了完整的底层硬件,包括处理器、物理内存、时钟、外设等,使得为原始硬件设计的操作系统或其它系统软件完全不做任何修改就可以在虚拟机中运行。操作系统与真实硬件之间的交互可以看成是通过一个预先规定的硬件接口进行的。全虚拟化VMM 以完整模拟硬件的方式提供全部接口(同时还必须模拟特权指令的执行过程)。举例而言,x86 体系结构中,对于操作系统切换进程页表的操作,真实硬件通过提供一个特权CR3 寄存器来实现该接

电信运营商云平台试点虚拟交换机项目

电信运营商云平台试点虚拟交换机

目录 1. 建设背景 (3) 2. 建设需求 (3) 2.1 业务需求 (3) 2.2 建设目标 (4) 3. 总体建设方案 (4) 4. 本期工程需求 (5) 5. 总体网络整合实施方案建议 (5) 5.1 第一阶段 (5) 5.2 第二阶段 (5) 5.3 第三阶段 (5) 5.4 第四阶段 (5) 6. 思科数据中心部署和关键技术 (6) 6.1 数据中心前端虚拟化 (10) 6.2 数据中心后端虚拟化 (20)

1.建设背景 目前数据中心正在经历云计算、服务器虚拟化、光纤存储与IP交换设备整合的变革。为此数据中心交换设备也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传统的交换设备正在被速度更快、更灵活的数据中心交换机所取代。以往的变革只是单一地依靠提高接口的吞吐能力,但现在我们还需要通过创造更低的延时、取消生成树以及支持新的存储协议这些改革构造更加灵活、更低成本的数据中心。未来,网络将融合为统一的交换结构,数据、计算及存储“三网合一”将是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运营商全业务运营,各类业务快速发展,业务产品不断丰富,系统数量迅速增长,已经形成了基于业务平台的自用数据中心。对于业务平台数据中心而言,平台数量众多、IT及IP设备规模庞大、网络组织复杂,迫切需要在网络层面实施改造,规范业务系统互联,优化组网结构,提升网络安全性,全网集中管理,统一策略QoS调度,提升设备投资经济效益。 在2010年现场试验基础上,集团公司启动2011年云计算技术综合现场试验,根据中国运营商自身业务特点,技术成熟度和可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云计算技术,为今后在集团内积极稳妥地引入云计算业务,规模建设云计算平台提供参考依据。 浙江公司为了承接集团公司关于云计算规模运营的试点要求,并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启动了云计算的研究与规划工作。前期通过对云计算测试环境的搭建、运行、测试,基本摸索了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虚拟化技术、资源统一管理、资源调度、业务在线迁移等),逐步探索确定了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云计算发展道路。同时,为加快云计算技术的落地运营,围绕集团公司规模运营、系统推进的要求,结合集团公司整体试点要求,浙江公司考虑市场和用户调研、产品和服务规划、IT支撑系统配套等因素,启动了浙江公司现场试验试点工程,通过试点工程,结合试点内容要求,完成浙江公司云计算技术在网内的布局,为今后云计算发展奠定基础。 2.建设需求 2.1业务需求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中,往往存在着两张网络:一张数据网,还有一张是存储网络(SAN)。目前数据中心正在经历云计算、服务器虚拟化、光纤存储与IP交换设备整合的变革。未来网络将融合为统一的交换结构,数据、计算及存储“三网合一”将是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IP与存储整合的的直接结果就是就是要求交换机低延时而且不丢包,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