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英雄凯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英雄凯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英雄凯旋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西乐撷英

---《英雄凯旋歌》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英雄凯旋歌》是人音13册第五单元“巴洛克风格”中德国著名作曲家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犹大.麦卡白》中的一首大合唱中的节选片段。

这部分旋律由三段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而成。本课演唱以第一大段为主,段落以第一大段为例,第一乐段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旋律平稳而庄严,情绪明朗自然。第二乐段(9—16小节)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旋律流畅而细腻,情绪亲切自豪。第三乐段(17—24小节)是第一乐段的再现。尽管歌词只是叙述了英雄们凯旋归来时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场面,而颂扬英雄业绩的内涵是显而易见的。整首歌曲,节奏简单,旋律平稳,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识谱歌唱。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不具备识别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

1.钢琴带领学生听音、模唱。

2.欣赏对比了解作品。

(四)课前准备

《英雄凯旋歌》音频视频资料。

二、教学难点、重点:

(一)难点:

1.大小二度变化音的演唱。

2.一字多音的演唱。

(二)重点:

和谐、自然、音准准确的演唱《英雄凯旋歌》第一部分并适当延伸第二与三部分。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能够自信有感情的歌唱《英雄凯旋歌》第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唱《英雄凯旋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感受变化音的音乐表现。

(2)通过欣赏《哈利路亚》《英雄赞歌》,体会不同体裁与不同表演形式的作品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音准准确的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2.音准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英雄凯旋歌》。

四、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歌学唱掌握旋律;

拓展实践巩固所学;

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间反复播放《英雄凯旋歌》音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无意间融入对音乐旋律的初步记忆。(二)新课讲解

1.作品重点句音阶练声

(1)教师用视频展示音阶,学生在心中默唱。(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色及音准。)

(2)学生模仿视频的音色、音准轻声唱重点句。

(3)学生模仿视频的音色、音准无琴开声唱重点句。

【设计意图】巩固音阶,唱准每一个音。

2.学唱歌曲旋律

(1)老师简介歌曲与作曲家亨德尔的相关知识。

(2)完整聆听歌曲,关注歌词,了解歌曲的表现内容及音乐情绪。

(3)解决视唱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例如:变化音、节奏、音程等)

(4)老师分别比较升5、升4的乐句和还原5、还原4的乐句,学生聆听分辨,并学唱注意音准。

(5)按歌曲结构演唱,关注乐段的重复。

(6)学生自己加歌词演唱歌曲。发现一字多音的演唱难点,教师进行引导解决,并提示演唱时的声音位置、咬字、情感表达。

(7)完整演唱演唱第一乐段,注意唱出曲谱中的强弱力度记号. (8)教师分析二三乐段与一段落的异同。

(9)有感情有力度的表现《英雄凯旋歌》第一乐段。 【设计意图】

学生能够知道作曲家亨德尔及其作品英雄性和史诗性的主要风格特点,在完整聆听后对歌曲表现的内容、情绪及音乐风格有初步

的体验。同时熟悉歌曲的主要旋律,在变化音、一字多音的练习中解决难点。演唱歌曲段落,深入体验歌曲的英雄性等风格特点。

(三)拓展实践

(1)拓展欣赏《哈利路亚》

①完整聆听《哈利路亚》,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情感?

②老师简介《哈利路亚》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与创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亨德尔清唱剧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

(2)对比拓展《英雄凯旋歌》与中国《英雄赞歌》,师生交流并总结《英雄赞歌》与《英雄凯旋歌》在音乐情绪、演唱速度、力度旋律进行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四)知识梳理

1.回顾清唱剧

2.学生回顾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加深对巴洛克音乐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入与交流。

3.有感情的跟原唱演唱《英雄凯旋歌》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教学设计紧扣巴洛克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各方面建立音高位置的意识,自主掌握一些学唱欣赏技能。

七、备课反思

(一)作品是巴洛克风格音乐,因为中西文化差异,学生对作品的兴

趣不浓厚,这就要求教师挖掘重点,有的放矢,解决重点问题。(二)不仅要会唱还要会听辨欣赏分析作品。会唱一首歌的旋律,不代表会听辨一首歌的旋律。会唱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表达,而会听辨则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本课采用了听辨手段,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歌曲,还锻炼了听辨对比分析的能力。

单位:

课题:英雄凯旋歌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初二年级

第三单元西乐撷英

单位:

课题:英雄凯旋歌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初二年级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

素养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不具备识别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学生歌唱兴趣是八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一个难点,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挑战。另外,歌曲难度本身是有,学生能否在变化不多的旋律中体会对比出不同也是一个难点。

效果分析

(一)《英雄凯旋歌》本身是一个三段体,想让学生一节课处理完很有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把第一部分作为主唱重点,对于第一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

(二)《哈利路亚》是巴洛克时期与《英雄凯旋歌》同期的一首类似的风格作品,通过欣赏,让学生更加明确了巴洛克音乐的英雄史诗赞颂性的风格特点,对学生认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特点很有帮助。(三)《哈利路亚》与《英雄赞歌》的对比是让学生体会不同国家不同风格赞颂性音乐作品的不同,通过学生听辨分析,学生完成了对比图表。

教材分析

《英雄凯旋歌》是人音13册第五单元“巴洛克风格”中德国著名作曲家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犹大.麦卡白》中的一首大合唱中的节选片段。

这部分旋律由三段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而成。本课演唱以第一大段为主,段落以第一大段为例,第一乐段8小节,由两个乐句

组成。旋律平稳而庄严,情绪明朗自然。第二乐段(9—16小节)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旋律流畅而细腻,情绪亲切自豪。第三乐段(17—24小节)是第一乐段的再现。尽管歌词只是叙述了英雄们凯旋归来时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场面,而颂扬英雄业绩的内涵是显而易见的。整首歌曲,节奏简单,旋律平稳,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段落不同处演唱。

评测练习

一、练声曲

二、第一乐段重点演唱

(三)难点句处理

(四)对比分析

课后反思

(一)作品是巴洛克风格音乐,因为中西文化差异,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浓厚,这就要求教师挖掘重点,有的放矢,解决重点问题。

(二)不仅要会唱还要会听辨欣赏分析作品。会唱一首歌的旋律,不代表会听辨一首歌的旋律。会唱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表达,而会听辨则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本课采用了听辨手段,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歌曲,还锻炼了听辨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整体课程安排较紧,学生接受内容比较多,现在看来可以适当删减,去掉《英雄赞歌》的欣赏,让学生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巴洛克音乐特点。

课标分析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能够自信有感情的歌唱《英雄凯旋歌》第一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唱《英雄凯旋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感受变化音的音乐表现。

(2)通过欣赏《哈利路亚》《英雄赞歌》,体会不同体裁与不同表演形式的作品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音准准确的构唱《英雄凯旋歌》中的音程。

2.音准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英雄凯旋歌》。

(四)、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歌学唱掌握旋律;

拓展实践巩固所学;

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