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概论

抗菌药物概论Introduction to antibacterial drugs

◆背景

疾病的细菌学理论

?20世纪

?多种病原的分离、描述和鉴定

?病原所致疾病的发病机理

?抗菌药物研发的开始

Louis Pasteur and Robert Koch

◆主要内容

专用术语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耐药机制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原则

◆专业术语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化疗)

?使用药物(天然或合成)杀灭或抑制体内入侵的微生物(细菌、病

毒或真菌)、寄生虫及肿瘤细胞

化疗药物(Chemotherapeutic Agents)

?抗病原微生物药

抗细菌药, 抗病毒药, 抗真菌药

?抗寄生虫药

抗疟药,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药,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抗肠

蠕虫药

?抗恶性肿瘤药

◆专业术语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

?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

抗生素(antibiotics )

?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的代谢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

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它病原微生物

天然

人工半合成

抗菌药概论

抗肿瘤抗生素

免疫抑制类抗生素1.抗细菌类

①β-内酰胺类

②氨基糖苷类

③四环素类

④氯霉素类

⑤大环内酯类林

⑥可霉素类

⑦其他类

2.抗真菌类

3.抗结核菌类

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

①头霉素类

②甘氨酰环素类

③环脂肽类

④恶唑烷酮类

⑤喹诺酮类

⑥磺胺类

⑦呋喃类

⑧硝基咪唑类

抗“生”素抗“菌”药物

◆专业术语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

?CI = LD

50/ ED

50

?化疗指数愈大,表明药物的毒性愈小,疗效愈大,临床应用的价值也可能愈高

?化疗指数高者并不是绝对安全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广谱抗菌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效(喹诺酮类、四环素、氯霉素)?窄谱抗菌药仅对一种细菌或局限于某类细菌有抗菌作用(异烟肼)

◆专业术语

抑菌剂(Bacteriostat)

?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磺胺类、四环素类 杀菌剂(Bactericide)

?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微生物的药物: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专业术语

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药物作用24小时后,能够抑制某种微生物出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

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能够杀死99.9%的某种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专业术语

抗菌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 PAE)

?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抗菌药物浓度下降到低于MIC或消失后,

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氨基糖苷类药物)

首次接触效应(first expose effect)

?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

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应,需要间隔

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理想化疗药物标准

对病原体有高度的选择毒性,而对宿主无毒或毒性很低 不引起宿主过敏反应,不使宿主被其它病原感染

在组织和体液内保持抗菌活性

对宿主自身防御系统有支持或辅助作用

不产生耐药

性状稳定

使用方便

价格易于接受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直接作用于细菌细胞膜,提高细胞膜通透性,使细胞内成分漏出

破坏细菌核糖体30S或50S大小亚基,可逆性抑制蛋白合成 结合细菌核糖体30S小亚基,影响蛋白合成

影响细菌核酸代谢

抑制细菌叶酸代谢的关键酶活性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

?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和肿瘤细胞UI

化疗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交叉耐药(Cross resistance)

?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

可显示耐药性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

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

?部分细菌对于某些抗菌药具有天然的耐受能力

染色体中某种基因的功能体现

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

?细菌对曾经敏感的抗菌药物产生耐受

基因突变

产生新的基因或从其他物种获得由耐药功能的基因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

耐药机制

?减少进入病原体的药物的量

?抗菌药向细菌外排出增多

?产生酶破坏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

?改变药物作用的靶蛋白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

耐药机制

?减少进入病原体的药物的量

G-外膜

孔蛋白通道出现缺失、突变或丢失,则减少药物进入细胞的速度甚至阻

止其进入,减少药物在细菌菌体内的浓度

若药物的靶点在细胞内,药物又需要跨膜转运进入细胞,蛋白通道的突

变或表型的改变关闭了跨膜转运的机制,就会导致耐药

?抗菌药向细菌外排出增多

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外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

耐药机制

?产生酶破坏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β-内酰胺酶

?改变药物作用的靶蛋白

增加靶蛋白数量,在药物存在时仍有维持细菌形态和功能的靶蛋白

靶蛋白基因突变,合成新的蛋白

靶蛋白修饰,使其与抗菌药的亲和力降低

Excessive / inappropriate

antibiotic use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

细菌耐药性的转移方式

?突变(mutation):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可以因编码某个蛋白质的

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不能与药物结合或结合能力

降低。奎诺酮类、利福平、链霉素

?垂直传递(vertical pass):耐药性在分裂繁殖过程中传递给子代

?水平转移:耐药性通过转化、转导、结合等方式从供体细胞转移给

其他细菌的过程,水平转移在细菌耐药性传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