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在教学中运用

浅谈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在教学中运用

【内容摘要】: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全面推动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搭建了广阔的工作平台。教育改革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整合课程内容,营造整体氛围,从而提高了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新型教学方式运用

【正文】:

近年来,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给当今时代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基本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时代的素养,创造性的思维,有效的交流,高效的产出。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教”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效果等)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网络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素有机的组合,来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的信息技术。它使传统的说教模式变成了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为具体形象,为学生尽可能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的认知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因此,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情境,并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探究、

发现,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将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过去我们通常是借助模型,让学生把圆16等份后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通过摆摆、说说、议议得出了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结论,这与教材上的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结论不尽相同,现在我们利用多媒体先分别演示把圆等分16份、32份、64份,再拼图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等分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从而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受此启发,学生通过电脑操作,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都可以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再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首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对学生的网络学习加以引导,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你们想了解三角形吗?那就请同学们去三角形的王国里遨游,探索吧!你们把了解到的三角形的各方面的知识,研究的结论是什么,填写在调查表里”。然后,让学生上网阅读查询相关资源。在这个理想的平台上,学生认真研究、合作、讨论、辩论、辨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最后,对学生获取的有关三角形知识的各个侧面,进行及时的筛选、汇总、评价,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引导和鼓舞,通过充分的交互和碰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兴趣倍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新型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势是:1)它具有丰富生动的教

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3)它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4)它有助于师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师生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5)它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

总之,信息技术渗透在信息化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致力改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工具,革新课堂教学,以实现课程的最优化,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教育、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当今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学校,许多教师只是轰轰烈烈地讲,却没有实实在在地做,老传统、老方法照用不误。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了主要靠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与独特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练习、设想和讨论问题、发现问题,学习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

学习中来,较好地形成了教与学的心理呼应,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想尽办法获得知识的意识。

例如:在教授《圆的知识》时,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小猴、小兔等小动物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有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小狗得第一(是圆的)。老师又问: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聪明的学生会说: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不在中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车轮的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通过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掌握了有关圆的知识。这样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在简单的学习数学知识,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年、月、日》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把从1900年到2004年的年历全部放入这个课件中,教学时能根据学生提出的哪一年的年份,直接用文本输入法,调出这一年的年历来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用红色的背景来显示这一年中有31天的这几个月,用黄色的背景来显示这一年中有30天的这几个月,并加以闪烁。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不管是哪一年,这一年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2月,每月都有31天是大月,每年有7个大月;而4月,6月,9月和11月,每月都有30天是小月,每年中有4个小月。但2月份比较特殊,有时有28天,有时又有29天,我再把从1989年到2004年的2月份全部放在一个屏幕上,加以比较,启发学生找出2月份是29天的分别是哪

几年,说明2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也用红色的背景加以显示并加以闪烁,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通常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同样在教学“每四百年又一闰”时,又分别把1100年,1200年,1300年,1400年,1500年,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的2月份加以比较,学生才能真正清楚地加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样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与人交流造成的障碍,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双向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化了,使教学内容活起来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再如在教学《农田里的数学》一节课时,我们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网络化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只要合理运用网络所提供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化学习必将发挥更好的效益。

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回归生活、面向实践、了解世界.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培养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态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惠愤、陈含章译:《个别指导式远程学习:教育体系的重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彭绍东:《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美]古德、布罗菲:《透视课堂》,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4.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编写《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5、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

6、张人杰译:《关于新的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阅读材料1.7: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如图所示,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模式主要集中在I区,强调个别化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教为中心(因为教师的直接教学任务被机器所替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兴趣转移到II区,强调以学为中心。90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育的兴起,出现了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IV区)。位于III区的教学模式是从传统的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而虚拟教室的出现则大大扩展了其概念。位于中心的是综合了许多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集成化教育系统。 图1.4.1 信息化教学模式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考察信息化教学模式,看看它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在下表中按教育形式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了分类,并概括了各类模式的关键特征: 表1-3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 二、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简介(一)个别授导 个别授导(tutorial)是经典的CAI模式之一,此模式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基本教学过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一学生应答一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多媒体方式下,个别授导型CAI的教学内容呈示可变得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可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二)操练与练习 操练与练习是发展历史最长而且应用最广的CAI模式,此类CAI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运用多媒体,可将许多可视化动态情景作为提问的背景。应当注意,从严格意义上说,操练(drill)与练习(practice)之间是有一定概念区别的:操练基本上涉及记忆和联想问题,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黑泉镇永丰小学 一、实施背景 黑泉镇永丰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名,教职工10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是比较好的,现有交互式一体机4台,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

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黑泉镇永丰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曲靖财经学校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响应教育厅推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号召,特制定本计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交互的信息技术手段架构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良性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全面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 副组长: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中各部门人员的分工与合作。 成员: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资产管理。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教研与专业提升。 4、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及家校互动。 5、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办公及后勤保障。 6、信息化教学资源设备维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档案管理。 三、方法步骤 1、学习讨论准备阶段: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外出考察、自主学习、集中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此项工作达成共识,提升领导小组成员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宣传动员,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先行摸索并大胆进行教学尝试。

2、初步尝试阶段: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高级应用培训。在每个教研组内确定两至三名信息化教学中坚教师,带动和提高以年级组为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将现有的网站、文件服务器中的相关功能,分解为校门户网站(新闻类)、信息化资源平台(数据类)、网络教研平台(包括论坛、博客、分学科教研栏目)和视频服务器系统等四类,并完成测试,保障正常使用,打造数字化校园。 3、提高阶段:在全体老师中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竞赛活动,以赛代培,促进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完善信息资 源库,及时收集整理校内外信息化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在学校常理和德育教学中运用资源平台,开展员工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 4、全面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际、区际互通,增强资源共享。开展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等相关课题研究。 四、实施情况 (一)优化环境,丰富资源,使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1、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在设备运用上不断创新。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已经实现所有班级安装上了多媒体展台、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要实现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更新计算 机教室设备,在专用教室内配备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在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的同时,安装能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提供服务支持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信息化资源教学资源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将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教师开展生本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必要条件。完善后的信息平台应用,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辅助教师教学,拓宽教育资源提供网络服务,共享系统资源;提高信息能力, 更新教学 方法加强互动交流,互帮互助互学;实现无纸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2、丰富完善资源整合平台,夯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 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正在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

中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1)

上海玉华中学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 2016-2020 按照《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立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审视及规划学校一定时期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方向,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 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以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改变的探索实验,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实现教育最优化。 (二)具体目标: 1、优化学习资源,积极运用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深化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利有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构建教研互助研修和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推进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1.动态更新计算机。为了进一步满足教育教学网络信息化需要,每年有计划分步骤更新,加强硬件平台建设。

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分为

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分为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除了黑板、模型、书本等传统媒体外,还包括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录音机、扩音机、话筒、调音台、实物视频展台等媒体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室。主要硬件组成由:服务器、多媒体学生机、多媒体教师机、网卡等。语音教室。语音教室由现代化教学设备装备起来,按照功能的不同,分为(AP)型、听说(AA)型、听说对比(AAC)型和视听对比(A VC)型四种。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使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室,我在使用时,都会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我会合理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教学《空气》这堂课时,空气知识都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通过课件的制作,计算机则能将课件直观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在制作课件时,一般都是运用多媒体,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欣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的课件和视频短片就不能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课堂效果。

如有一堂语文课,为了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竞跳出了一幅水粉画,色彩黯淡,模糊不清,真是大煞风景,还是不画蛇添足的好。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上与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如忽视了课文的感情基调,只为“凑”点音响,不仅无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反会“以音害人”。所以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网上已有的资源中我们都要进行修改完善,把最为有用的部分为教学服务,千万不可粗制滥造,不然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体现它的优越性了。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媒体,发挥它的真正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我继续探索、研究,以利于更好的服务于我的教学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精)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提纲 一、设计思路 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准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八、情景式语文活动课应用模式 九、课件结构图 十、课后反思 《赞美巾帼英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第三课为教材基础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本课学习设计三个课时而《赞美巾帼英雄》作为一堂活动课占其中的一个课时。

二、授课对象 七年级活泼可爱、感情丰富、具有一定诗词积累的学生。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善于发现,思维活跃,喜欢有趣的教学活动,对理性材料理解能力较弱,对感性材料理解能力较强。价值观上这个阶段的少年处于叛逆期,价值观正在建立,要营造积极的气氛,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法 2、影视教学法 3、课件演示法 4、作品展示法 5、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学生学习资源:1、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2、小组间成员分享的学习材料3、相关网址下载的学习材料 教师资源与工具:1、教师备课资源(信息、视听、课件、教案、练习等等)2、工具:网络和多媒体 知识与技能:本节活动课重点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多种媒体搜集学习资料,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我阐述和展示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热爱祖国的爱国热情 1、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建立自己的博客或者网站或者QQ群。这个网络媒体对学生开放,进行远程的组织教学,学习管理,对学习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在开课之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和信息的任务。在网上课堂提供一些准备资料和查询资料的网址,引导学生运用网络预习,查询信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的工具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组织丰富的多媒体材料准备课件和视听资料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使用注意事项

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注意事项 [ 2009-12-14 10:57:00 | By: 刘洋 ] 1、明确指导思想: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这是因为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既强调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可以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重视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实施开发方针:一是积极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技术获得很大发展,同时,也研制、开发和制作了大批丰富的音像、幻灯、投影教材等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资源,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二是充分发挥企业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许多高科技企业已经加入到信息化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之中,如科利华集团投资“信息化校园网”建设等。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同时还拥有大量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借助他们的“兵团”优势,就可以开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社会的学习需求。三是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与开发。对于有些教学资源的开发,高新企业因某些因素影响而不愿介入,可以采取申报国家、省市教育部门资助的课题来进行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发,充分发挥各自的领域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四是鼓励教师按知识点开发。信息化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学习者的潜能。由于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差别,再好的课件也难以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需求,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广大教师利用信息化工具,按学习者的知识点开发教学资源,以使得每一位学习者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3、突显教学特性:一是注重人的主体性。教学资源将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自己的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因而适应任何类型的教师与学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面向21世纪尊重人、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运用,不是在课件开发之初,而是由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真正做到以不变(教学资源)应万变(教学实际),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技术保障。二是注重资源的通用性、灵活性。教学资源与教材版本无关,它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这样,无论教材课程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教学资源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三是注重资源的基元性与可积性。教学资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边界约束条件愈少,其重组的可能性就愈大。例如,一段下雨的素材(图片、动画、电视),语文教师可用来讲散文,古诗或作文意境;生物教师可用来讲生态;地理教师可插入到气候的课程演示中;物理课可讲水的状态变化和落体运动。如果让学生来发表意见,则可以提出上百种创意,甚至教师和专家们也意想不到。四是注重资源的开放性、自繁殖性。教学资源是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学生)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只要确立了教学资源的信息标准,入库规范,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就自然具有开放性、自繁殖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全体师生的参与,教学资源的迅速发展将不可思议,就象今天Internet网上的信息爆炸一样。五是注重资源的实用性、易用性。教学素材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微课件库与教学思想基本无关,每个教师都可以使用。一般教师只需掌握简单的组合平台软件,就能够将教学资源以插件的形式很方便地插入到课件当中。未来的组合平台软件会让教师在使用积件时象搭积木那样方便。 评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解决中小学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作为从事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走出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套用其它学科的教法的境地,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为目的,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型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能力。 (一)“互联网+”要求更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互联网+”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于一体,把优质的海量教学资源与线上线下学习活动聚合起来,不断催生新的教育形态,教学环境的革新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在此,国务院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能在新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而且要能够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学创新。 另外,以培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要求教师做好技术运用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可见,要让中小学教师肩负起运用技术创新育人的新使命,必须不断更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二)“互联网+”要求更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的标准

由于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内容具有不断更新的动态性特点,许多国家政府和专业机构,不仅研制和颁布了有关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标准》、韩国的《教师ICT应用能力标准》等,并且还根据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变革,不断修改完善甚至颁布新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例如美国政府不仅发布了《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更新版(2008),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还颁布了《AECT标准(2012版)》,对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政府一直很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央政府多次要求“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教育部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十年后,为了应对“互联网+”对教师能力的新挑战,又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要求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以及学习与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互联网+”要求革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方式 面对我国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水平不均衡的现状,要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对身处不同地域、专业背景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千差万别的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有效开展全员培训,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难以满足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不同需要,必须寻求新的能力发展方式。 “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人们学习提供了云端一体化的智能学习环境、互联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云服务,丰富多元的网络学习空间和即时便捷的泛在学习环境。“互联网+”对教育的变革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带来的新手段,不仅使中小学教师将云教育资源的应用与专业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二者的互促互动中创新学习方式,而且为每位教师获得适切的个性化培训和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然而,如同“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的信息化教育现状下,不仅许多身处智慧教室的教师,依然使用陈旧的方法和手段教学,许多培训机构也仍在用过时的手段培训教

借助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推助教师专业化成长

借助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推助教师专业化成 长 -------梁才办事处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梁才街道办事处教育事业得到了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近几年来,在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到位的前提下,扎扎实实推进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新课改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员提升广大教师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优化了课堂结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使全办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质的变化,现将我办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办经济社会与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梁才街道办事处地处滨州市最东部,东与东营市利津县接壤,南依黄河,北临秦皇台乡,版图面积73.88平方公里,全办总人口3.48万,74个自然村,2008年居民人均纯收入5789元,全办现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982人,初级小学5所,在校生1495人,全办教职工194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达70%以上。几年来,在市、区业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梁才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已基本实现了“一流的设施、一流的队伍、一流的工作作风、创一流的业绩”的工作目标,在教育管理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谋求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各种争先创优活动中,梁才殊荣列全区之首,现有市级“教学示范校”5处,省级“普通话示范校”1处,市级“普通话示范校”2处,教科研省级结题学校4处,滨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3所,

滨州市“校舍维护优秀乡镇”,在课改期间,多次为省、市现场会提供优质的现场,历年被评为滨城区模范管理先进单位。 二、信息化实施水平情况 自2002年开始,我们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推进器与制高点,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认识到位,然后制定激励政策,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启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落实到位 为确保信息化教学环境不断优化,办事处教委成立了领导小组,有分管书记任组长,工作小组有教委主任任副组长,全办设网络管理员1人,负责日常工作,每所学校设网管员1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建立从校长室到各处室、各教研组年级组直至各班级的信息教育管理网络;进一步加强信息中心的建设,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与工作责任心,充分发挥他们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二)、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设施 1、硬件投入 近几年来,教委先后筹款近350万元,开始了以校园网络建设为龙头的信息技术革命。2002年-2008年,教委先后共计投入资金190万元,建中学、中小、三小微机室、远程教育接收室,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班班通有线广播。2008年-2009年投入资金近100万元,为中小更新机房一处,一小、八小、十小新建机房各一处,八小背投式多媒体3处、三小投影式多媒体1处,6所学校均配备教室用微机,

(完整版)浅谈信息化下的教与学

浅谈信息化下的学与教 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小学 张磊回到童年时代,想想在我的课堂上,老师们都是这样的形象: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靠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演练,抽象性很大,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约束。 现在从事这个教师的行业的我深深的明白,信息化带来了教育变革。它是科技进步、人类进步的体现。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科技的广泛使用,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科技日渐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改变了我们工作模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化时代的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变了。当然也改善了我们的工作、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信息时代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好高科技手段,使我们教育、教学、学习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如何将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与教学融合来促进教育手段的改进和促进学习模式的变革呢? 结合教学,我觉得运用自主发现.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它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和总结,得出一定结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探索能力,符合新课标的思想。

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指导和评价,根据反馈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说白了老师要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一种思想,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而对于学生是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在网络搜索中获取,这一过程学生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收集和整理大量资料中或者是通过运行交互性教学平台的学习,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一定有意义的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干涉很少,学生的主动学习是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所在。 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恩施市都在推广,当我第一次接触这种模式的时候,特别高兴。因为在课堂上,以前都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朝气。可现在我的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非常的活跃,相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效果。举个例子,以前在数学课上要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很直观的要用到三角板和粉笔,老师在上面画,学生们都低着头在下面不知道干什么,无精打采的。而现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完全不同,不仅让老师不在使用三角板和粉笔了,同时也大大的提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 教学资源则包括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组成部分。教学资料为蕴含了大量的教 育信息,以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料指的是以数字形态存在 的教学材料,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素材、教学软件、 补充材料等等。支持系统主要指支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包括学习能量的支持、设备的支持、信息的支持、人员的支持等等。支持系统作为资源的内容对象与学习者沟通的 途径,实现了媒介的功能,它与资源组成的构成相关联,是我们认识学习资源概念的结构性视角。教学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交 流效果。教学环境是学习者运用资源开展学习的具体情境,体现了资源组成诸要素之间的各类相互作用,是我们认识学习资源概念的关系性视角。通常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是从狭义理解上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 化的,适合学习者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本书所讨论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主要指蕴 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 信息资源。学习资源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 这些教学资源的要素可以单独地使用,也可以由学习者将它合起来使用。信息化资源的分类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我国目前可建设的信息化资源主要包括 9类,分别是:媒体素材(又包括文本、图形/ 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另外,还可 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 1 )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2)试题库: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阅读材料1.7 :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 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 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 问题。如图所示,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模式主要集中在I区,强调个别化教学, 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教为中心(因为教师的直接教学任务被机器所替代)。到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兴趣转移到II区,强调以学为中心。90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 育的兴起,出现了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IV区)。位于III区的教学模 式是从传统的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而虚拟教室的出现则大大扩展了其概念。位 于中心的是综合了许多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集成化教育系统。 01个体主文CI 何罢艰解情量学习I 案砂习I电孑绩效吏博柔统 智驰辱怖象统戟学殍询Array 图1.4.1 信息化教学模式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考察信息化教学模式,看看它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在下表中按教育形式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了分类,并概括了各类模式的关键特征: 二、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简介 (一)个别授导 个别授导(tutorial )是经典的CAI模式之一,此模式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计算机来 实现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基本教学过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一学生应答一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多媒体方式下,个别授导型CAI的教学内容 呈示可变得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可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二)操练与练习 操练与练习是发展历史最长而且应用最广的CAI模式,此类CAI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 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运 用多媒体,可将许多可视化动态情景作为提问的背景。应当注意,从严格意义上说,操练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一、项目名称:教学信息化建设 教学信息化是指以高校教学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和组织建设信息化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 二、我校教学信息化现状长期以来,红河学院一直把教学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8 年学校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建成校园网,同年,依托校园网的建设,学校自主开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2006 年开始实施校园网络改扩建工程,2007 年新一代万兆级校园网正式开通使用,全面拉开了教学信息化建设序幕。2008 年正方教学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目前我校正着手引进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信息化层面相关教学资源现已着手引进和开发,学校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涵的延伸以及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从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的建设对我校尤为急迫重要。 三、建设目标该项目围绕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两个层面开展建设工作,通过教学基础平台建设增加相关的网络基础设备和安全设备,优化网络结构、加强我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性能,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拟采用蓝鸽网络化语言学科平台构建用于支撑我校语言网络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语言平台;拟采用杭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的教学信息化平台及解决方案,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姓名:李元英学号:2013115351 [摘要]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得教学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开始由简单的传统教学环境到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也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更加新颖的教学理念应对变革。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定义、特征进行概述。结合地理学科的特性,对面向地理学科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定义、特征进行概述,并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方法的优化提出一些策略。最后再结合自身在日常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提出几点应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环境高中地理策略建议 一、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开始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知识成为课程内容只是确立了学校课程的教学内容,各种技术工具和科学方法不断进入教育领域则改变了教育教学的形式、手段和模式[1]。 国家颁布实施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采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以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改也对课堂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增强课堂的互动功能,成为新的课堂取向。在这种背景下,具有交互性、多样性、实时性的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而信息技术与课程如何实现整合,已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主流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黑板、粉笔,到后期的电脑、投影仪,再到近期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环境逐渐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道路[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形成,要求教师积极的改革教学方法,以更加有效的迎合并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目前在国内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组成要素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方面,而对于具体的教学方法设计的研究涉及较少,主要有徐英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情景教学研究》、李倩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课堂行为研究》、齐媛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 高中地理学科作为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的密切。但由于具有一定的理科特性,其中含有很多的地理规律与地理过程,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在已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前提性,需要设计与之相迎合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高效整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概述 (一)定义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提出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高度整合的结果,是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现代化的交互环境。这个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

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课堂 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还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一、备课。教师在备课环节,就从网络资源中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反复修改我们的PPT课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媒体不仅仅作为教师演示和讲解用的辅助工具,而且也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过图、文、声、像、等丰富直观的形式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学生记忆,使得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二、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上课,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供了便利。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改善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更为高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并且使得教学内容的表现更加直观、丰富,形式更为灵活多样是,让某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表现的内容也能够得以直观表现。 三、微课。课本中的知识点、或某些典型例题可以做成微课来保存。学生如果课堂上掌握不够的话,下课后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在学习一遍,直至掌握为止。教学中利用微课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形象、多样化、灵活、生动。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论文

浅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刻,既担负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的中小学,该如何来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呢? 中小学教育必须信息化,也必然信息化,这已是为实践所证明的雄辩命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它要求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因而必然涉及到诸如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对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这个过程必须逐步探索,及时总结,切莫等闲视之。经过本人的全面了解和系统分析,结合周边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以下我粗浅地来谈一谈本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过程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离开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成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和潜件三者有机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②.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③.促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对于这一块的建设,我校领导层以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在学校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耗巨资跨出了迈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在这几年里,为了能满足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逐步建立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宽带校园网、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加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百科知识、教研论文、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控制;有赖于通过对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