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建议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各级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许多地方村内道路得到硬化,农民房屋得到翻新,有的盖起了洋房,还装饰了瓷砖,农村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整体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落后,环保意识不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乡镇环保机构设置不健全,农村环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许多环境保护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特别是极大多数村民们没有垃圾分类的概念,废旧薄膜、塑料袋、瓜果皮、畜禽粪便等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随处乱扔乱倒,村庄道路旁、水塘边几乎成了垃圾场、臭水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没有根本好转,脏、乱、差现象还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因随意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人畜粪便直排等导致河流、坝塘和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成了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由农村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逐渐增多,农村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当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新旧污染交织,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相互叠加,新型污染加剧,废旧塑料袋、电子电器产品、泡沫包装物等农村生活垃圾、生产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农药瓶、化肥袋、塑料薄膜、作物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乱排乱放,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已经危及到农村饮水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导致农村面源污染加剧。一是禽粪养殖粪便长期露天堆放,污水直排,臭气袭人,滋生蚊蝇,加剧农村环境污染;二是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三是农药瓶、塑料薄膜等大量农业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田间地头、或倾倒河流坝塘、

或直接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四是极大多数生产者长期不合理使用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污

染物在土壤和农产品中残留累积。

(三)工业污染源从城镇逐渐向农村转移。一是一些加工小作坊从城市向城镇周边和农村转

移,在农村地区构成新的污染源;二是少数企业和居民向农村地区偷运建筑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将城市污染源向农村转移,加剧农村环境污染。

(四)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排污沟渠和污水处理池等环保基础设施不配套,生活污水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而任意排放,导致河流坝塘、饮用水源和农田污染,严重威胁着村民身体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农村地区成为城镇垃圾集散场地。一是大部分乡镇驻地由于没有垃圾处理场,城镇所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被运往农村集中堆放和随意丢弃,未进行填埋处理,造成农村土地、水源、空气污染;二是大部分新农村建设没有规划畜禽粪便和垃圾集中堆放场地等环卫基础设施,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乱堆乱放,污染环境,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对策措施:

1、科学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科学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加大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库、河流沿岸等重点地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2、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整合项目资金投入。发改、经信、住建、农业、林业、水务、环保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会议精神,下大力气抓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洁工程建设、沼气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农

村环境综合整治。

3、妥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要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特别是农村环境卫生整

治纳入扶贫重点村、生态村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村庄道路、活动场所等统筹安排,同步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