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析及治疗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析及治疗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析及治疗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析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3-04-10T16:15:56.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郑文菊[导读] 与深层血管瘤不同的是体位移动试验阴性。

郑文菊(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东海医院龙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3000)【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167-02 1 牙源性肿瘤

牙源性肿瘤是由成牙组织,即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叶组织发生而来的一类肿瘤。

1.1 牙瘤是颌骨内较少见的牙源性肿瘤,在牙胚发育到牙本质和釉质形成的阶段时发生。根据组织排列不同,可分为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两类。两者临床表现基本相同。

(1)临床表现与诊断:牙瘤多见于青年人。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往往因牙瘤所在部位发生骨质膨胀,或牙瘤压迫神经产生疼痛,或因肿瘤穿破黏骨膜,发生继发感染时,才被发现。牙瘤病员常有缺牙现象。X线摄片可见骨质膨胀,有很多大小形状不同、类似发育不全牙的影像,或透射度组织的一团影像。在影像与正常骨组织之间有一条清晰阴影,为牙瘤的被膜。牙瘤与囊肿同时存在者,称为囊性牙瘤。

(2)治疗:可行手术摘除。一般将肿瘤表面骨质凿去后,取出牙瘤并将其被膜刮除,缝合创口。

1.2 牙骨质瘤来源于牙胚的牙囊或牙周膜,其发生与内分泌和局部炎症刺激有关。

(1)临床表现与诊断:牙骨质瘤,多见于青年人,女性较多。肿瘤常紧贴于牙根部,可以单发或多发,硬度与骨质相似。牙髓活力测验阳性。肿瘤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如肿瘤增大时,可发生牙槽骨膨胀,或在发生神经症状、继发感染、拔牙时始被发现。X线摄片显示根尖周围有不透光阴影。

临床上偶有家族史(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牙骨质瘤,且多呈对称性生长,称为家族性多发性牙骨质瘤。由于可长得很大,故称为巨大型牙骨质瘤。

(2)治疗:可行手术摘除。

2 脉管瘤

脉管瘤亦称管型瘤。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

2.1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临床主要分为三型:毛细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

(1)毛细管型血管瘤:多发于颜面部皮肤,口腔黏膜较少,呈鲜红或紫红色,与皮肤表面平,周界清楚。其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以手指压迫肿瘤,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血液立即充满肿瘤,恢复原有大小及色泽。这种类型的大面积者称为葡萄酒斑状血管瘤。另一类型为突出皮肤,高低不平,似杨梅状,称为杨梅样血管瘤。

(2)海绵状血管瘤:是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位置深浅不一,如果位置较深,则皮肤或黏膜颜色正常;表浅肿瘤则呈现蓝色或紫色。肿瘤边界不太清楚,扪之柔软,可以被压缩,有时可扪到静脉石。体位移动试验阳性。

(3)蔓状血管瘤:又称为葡萄状血管瘤。是一种迂回弯曲、极不规则而有搏动性的血管瘤。主要是由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成,故亦有人称为先天性动静脉瘘。多见于成年人,幼儿少见。常发生于颞浅动脉所在的颞部或头皮下组织中。肿瘤高起呈念珠状,表面温度较正常皮肤为高。患者可能自己感觉到搏动,扪诊有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肿瘤可侵蚀基底的骨质,也可突入皮肤,使其变薄,甚至坏死出血。对蔓状血管瘤以及深层组织内海绵状血管瘤,为了确定其部位、大小、范围及其吻合支的情况,可以采用动脉造影以及瘤腔造影来协助诊断。

(4)治疗

1)激素治疗:适用于病变较大,用其他方法治疗有困难的婴儿期毛细血管瘤。

2)手术治疗:适用于各型能手术切除者,也是蔓状血管瘤与颌骨中心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3)硬化剂注入:一般采用5%鱼肝油酸钠,每1~2周注射1次,多次反复施行。

4)冷冻治疗:适用于表浅而局限的血管瘤,可选用干冰或液氮。

5)激光治疗:适用于表浅较局限的血管瘤。

6)栓塞治疗:适用于蔓状血管瘤。

2.2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发育畸形所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好发于舌、唇、颊及颈部。按其临床特征及组织结构可分为毛细管型、海绵状型及囊肿型三类。

(1)毛细管型:淋巴管内充满淋巴液,在皮肤或黏膜上呈现孤立的或多发性散在的小圆形囊性结节状或点状病损,无色、柔软,一般无压缩性,肿瘤边界不清楚。口腔黏膜的淋巴管瘤有时与血管瘤同时存在,出现黄、红色小疱状突起,称为淋巴血管瘤。

(2)海绵状型:为淋巴管极度扩张弯曲,构成多房性囊腔,颇似海绵状。发生在唇、下颌下及颊部,可使患处显著肥大畸形。发生于舌部时,常合并毛细管型,并呈巨舌症;如长期发生慢性炎症时,舌体可以变硬。

(3)囊肿型:又称为囊性水瘤。主要发生于颈部锁骨之上,亦可发生于颌下区及上颈部。一般为多房性囊腔,彼此间隔,内有透明、淡黄色水样液体。肿瘤大小不一,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呈充盈状态,扪诊柔软,有波动感。与深层血管瘤不同的是体位移动试验阴性。穿刺可吸出淋巴液。

(4)治疗:淋巴管瘤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对范围较大的肿瘤可分期切除。对于囊肿型也可采用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参考文献

口腔颌面外科名词解释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肿瘤。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年度、季、月)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以时点患病率用得较多。 治愈率:指的是无瘤生存者(survival with tumor free) 生存率:除无瘤生存外,还包括带瘤生存者(survival with tumor)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F):是指病员的疾病经治疗后还应具有较为理想的生活能力;这种生活能力主要表现在工作能力的恢复和社会活动的参与;病员不但在生理上、体能上的恢复,还要有心理上的承受能力.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是指同一病员在同时或不同时期出现2个以上的原发癌。 皮脂腺囊肿:(sebaceous cyst):中医称“粉瘤”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 皮样囊肿:(dermoid cyst):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中医称“发瘤”。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为胚胎发育时期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囊壁中没有皮肤附件者。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多发性角化囊肿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或基底细胞癌),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称~~ 牙源性肿瘤:是由成牙组织,即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叶组织发生而来的一类肿瘤。 牙源性囊肿:发生与颌骨内与成牙组织或牙有关。 非牙源性囊肿:胚胎发育过程中残存与面突连接处的上皮发展而来。 交界痣:斑疹丘疹或结节、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与皮肤。 牙源性粘液瘤、动静脉畸形: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静脉直接吻合形成。 唾液腺粘液囊:广义的唾液腺粘液囊肿包括小唾液腺粘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 唾液腺良性肥大:又称唾液腺肿大症或唾液腺退行性肿大,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再发性、无痛性肿大的唾液腺疾病. 第一鳃裂囊肿(鳃裂瘘):来自第一鳃弓发育异常,鳃裂囊肿易继发感染破溃形成瘘,瘘液为黄白色豆渣样物,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粘液囊肿:小唾液腺瘤样病变最常见,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囊腔内注射药物或手术切除,后者最常用.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是最常见唾液腺肿瘤者,因肿瘤中含肿瘤性上皮组织、粘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组织学形态呈显著的多形性及混合性,故命名为混合瘤或多形性腺瘤. 沃辛瘤:Warthin tumor又名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或乳头状淋巴囊腺瘤.“腺淋巴瘤”的命名容易与恶性淋巴瘤相混淆,前者为良性肿瘤,后者则是恶性肿瘤.组织学观察,在腮腺淋巴结中常可见到腺体组织.这种迷走的腺体组织,发生肿瘤变,即为沃辛瘤. 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儿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涎瘘(salivary fistula):是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腮腺是最常见的部位。颞下颌关节:是颌面部具有转动和滑动运动的左右联动关节,主要功能是参与咀嚼,言语,吞咽和表情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更名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①三大症状(下颌运动异常、疼痛、弹响和杂音)②又不是三大症状原因清楚的一类疾病③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群可单独或同时累及。 咬合板:Occlusal Splint s抹掉原来存在于肌肉的习惯记忆型,重建符合肌生理状态的下颌闭口型、暂时让下颌髁突前移,关节间隙增宽,减轻关节后不软组织的压力、使关节负荷减小,关节内压下降,有利于恢复关节各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维持关节位置的稳定、可建立最适的功能合状态,减少异常的肌活动、保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免受异常合力的损害、建立适当的垂直距离和适度的切导关系。

口腔颌面部肿瘤整理笔记

1 口腔颌面部肿瘤——1节-概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Tumor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系头颈肿瘤(Head and Neck Tumor)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抗癌联盟(UICC)头颈部癌瘤正式分为七大解剖部位, 即: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咽、口咽、喉咽)、唾液腺、喉和甲状腺, 其中大部分均位于口腔颌面部。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头颈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 囊肿和瘤样病变 ——不是真性肿瘤,但常具有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一、临床流行病学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是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和描述疾病分布状态的一项测量指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人数/同时期内暴露人口数)×K 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等。 观察时间单位可根据所研究的疾病病种及研究问题的特点决定,通常以年表示。患病率(prevalence rate):——现患率 也称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两种。对慢性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患病率。 ?我国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和患病率均不高;一般良性比恶性的多;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男性,在40~60岁为最高峰; ?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为多见。——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 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鳞状上皮细胞癌(80%) 其次为腺源性及未分化癌, 肉瘤较少;——纤维肉瘤、骨肉瘤 ?良性肿瘤多见于牙龈、粘膜、颌骨与颜面部。 恶性的以舌、颊、牙龈、腭、上颌窦等处为常见。 二、病因与发病条件 (一)外来因素 1. 物理因素: 长期慢性刺激: 如残根、残冠、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等的长期慢性刺激可导致舌癌、颊癌的发生; 吸烟与唇癌、灼伤(日光照射.紫外线照射)与皮肤癌;外伤与瘢痕癌,损伤与颌骨肉瘤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放射治疗可引起继发性放射性癌。3 三、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表现 肿瘤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内、外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过度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①良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称为“瘤”,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近似正常组织细胞,包膜完整,呈膨胀性生长,生长较缓慢,除位于重要部位外,对人体健康无多大影响,不发生转移。 ②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包括癌(来源于上皮组织者)、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者)以及胚胎性母细胞瘤等,少数恶性肿瘤仍沿用传统名称,称为“病”、“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楚;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发展较快,可有转移,虽经手术切除,仍可复发。分类: 1、良性肿瘤 牙源性和上皮源性肿瘤多见(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纤维瘤、管型瘤) 2、恶性肿瘤 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癌和肉瘤两大类 口腔癌三种类型:溃疡型、外生性(乳突状型或疣状型)及浸润型。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初起局限于黏膜内或表层之中,称原位癌。 1) 上皮源性最多见(鳞状细胞癌最常见80%以上) 2) 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 3) 肉瘤发生在颌面部比较少 4) 淋巴造血系统来源恶性肿瘤可在颌面部首发 3、临界瘤: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是相对,有的肿瘤病程虽较长,但有局部浸润,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称为“临界瘤”。如唾液腺多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结合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进行化疗,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合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化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疗效。 口腔颌面部肿瘤(tumor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为头部或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tumor)的一种,国际抗癌组织(UICC)将头部或颈部肿瘤正式分为七大部位,包括: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咽、口咽、喉咽)、唾液腺、喉以及甲状腺,以上均位于口腔颌面部[1]。在我国,口腔颌面部肿瘤为非常见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不高,一般良性比恶性的多;女性发病率低,在40~60岁为峰值,良性肿瘤多见于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上皮组织来源的多位恶性肿瘤,其次为腺源性,肉瘤较少;于牙龈、黏膜、颌骨等处多见良性肿瘤。恶性的一般情况下以舌、颊、牙龈、腭、上颌窦等处为常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会影响面部外形,甚至会造成咀嚼、吞咽、语言、呼吸等功能出现问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如果病变持续发展,可危及患者生命。恶性肿瘤治疗方案的制订是一项复杂的决策,医生会根据病变类型、病变发生的部位、阶段、范围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一般说来,治疗方法可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中药辅助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其有效性,还要考虑其创伤、近远期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经济状况,应以保持患者最佳生存质量为基本原则[2]。本院根据目前口腔颌面部肿瘤人群原来越多的情况,积极探索治疗手段,并与世界接轨,发现手术结合化疗治疗口腔面部恶性肿瘤效果显著,安全有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口腔面部恶性肿瘤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39.0±11.4)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5.3± 2.1)年;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2.0±11.1)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3±2.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或肺功能最大通气量<60%者。 1. 3 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根治手术、扩大根治

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复习题(1) 一.填空题: 1.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和致病因素,长时间作用,使细胞的产生突变,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致。2.口腔癌可有型型和型三种临床表现。 3.静脉畸形的穿刺物为,囊性水瘤的穿刺物为,神经鞘瘤的穿刺物为。 4.时相特异性药物,主要是对期或对期的增殖细胞敏感,而对增殖细胞间期的期,期和非增殖细胞的期不敏感。5.国际抗癌协会设计的TNM分类法中,T是指,N是指,M是指。 6.骨髓抑制是化疗的一种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当白细胞降到,血小板降到时。应予停药并应用升白药物。 7.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先用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以期增加治愈机会。此称之为或或。 8.化疗中的序贯疗法,是指先用大剂量的药物杀伤大量肿瘤细胞,使期的癌细胞总数减少,促使期的癌细胞进入期,再用药物杀伤增殖细胞。 9.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色素痣可分为,,三种。 10.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和。 二.简答题: 1..简述良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 2.简述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无瘤”操作原则。 3.简述鳃裂囊肿的几种来源及每种鳃裂囊肿的解剖位置。 4.简述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原则。 5.简述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分类,并列出每一类的代表药物名称(2-3个)。 《口腔颌面部肿瘤》复习题(2) 一.填空题: 1.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和致病因素,长时间作用,使细胞的产生突变,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致。2.口腔癌可有型型和型三种临床表现。 3.静脉畸形的穿刺物为,囊性水瘤的穿刺物为,神经鞘瘤的穿刺物为。 4.时相特异性药物,主要是对期或对期的增殖细胞敏感,而对增殖细胞间期的期,期和非增殖细胞的期不敏感。5.国际抗癌协会设计的TNM分类法中,T是指,N是指,M是指。 6.骨髓抑制是化疗的一种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当白细胞降到,血小板降到时。应予停药并应用升白药物。 7.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先用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以期增加治愈机会。此称之为或或。

08级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7题,143.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病例分析(4小题,共28.0分) (6分)[1] 论述舌鳞状细胞癌的特点? (8分)[2] 论述恶性肿瘤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和手术中应严格遵守的"无瘤"原则。(6分)[3] 如何鉴别肉瘤和癌? (8分)[4] 从临床表现方面区别良性及恶性肿瘤的特点。 二、单选题(29小题,共29.0分) (1分)[1] (1分)[2] 舌癌的远处转移最多见于( ) A、脑部 B、肺部 C、肝部 D、消化道 E、骨组织 (1分)[3] 以下关于舌癌(如图)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以鳞状细胞癌多见 B、多发生于舌缘,恶性程度高 C、常发生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 D、舌根部癌可向茎突后及咽后部的淋巴转移 E、转移途径多为直接浸润和种植转移 (1分)[4] 易复发可恶变的颌骨囊肿是( ) A、根端囊肿 B、始基囊肿

C、含牙囊肿 D、角化囊肿 E、外渗性囊肿 (1分)[5] 最少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是( ) A、鳞状细胞癌 B、基底细胞癌 C、淋巴上皮癌 D、腺上皮癌 E、未分化癌 (1分)[6] 颈淋巴转移率最高,且早期转移的肿瘤是( ) A、舌癌 B、唇癌 C、颊癌 D、牙龈癌 E、上颌窦癌 (1分)[7] 最不宜行活检的恶性肿瘤是( ) A、舌癌 B、唇癌 C、肉瘤 D、恶性淋巴瘤 E、恶性黑色素瘤 (1分)[8] 对放射治疗不敏感的恶性肿瘤是哪种( ) A、尤文肉瘤 B、恶性淋巴瘤 C、未分化癌 D、浆细胞肉瘤

E、恶性黑色素瘤 (1分)[9] 以下哪种不属于癌前病变( ) A、白斑 B、口腔扁平苔藓 C、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D、盘状红斑狼疮 E、着色性干皮病 (1分)[10] 下列哪种肿瘤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 ) A、鳞状上皮细胞癌 B、腺源性上皮癌 C、未分化癌 D、各类肉瘤 E、恶性淋巴瘤 (1分)[11] 我国最好发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 ) A、唇癌 B、上颌窦癌 C、腭癌 D、舌癌 E、颊癌 (1分)[12] 癌变概率最大的癌前病变是( ) A、白斑 B、红斑 C、扁平苔藓 D、扁平疣 E、慢性溃疡 (1分)[13]

鼻内镜在喉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一)

鼻内镜在喉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一) 【摘要】目的:评价鼻窦镜在喉部肿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声带息肉42例,会厌囊肿5例患者,施行单独鼻窦镜下或鼻窦镜联合支撑喉镜下切除病变组织。术后随访3个月~1年。对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术后46治愈,1例复发。治愈率97.8%。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鼻;内窥镜检查;喉肿瘤;声带;息肉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clinicalvalueoftreatingbenigntunmoratlarynxwithnasalendoscopiy.Methods: 42patientswithpolypatvocalcord,5patientswithcystofepiglottiswereoperatedbynasalendoscopiyor nasalendoscopiycombinedwithsupportinglaryngoscope.The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3monthst o1yeras.Theclinicaldataandtheresultsof47patientsfollowed-upwereretrospectivelyreviewed.Resul ts:46casesof47patientswerecured,andrecurrencehappenedon1case.Thesuccessratewas97.8%.Con clusion:Theclinnicaleffectsofnasalendoscopyaresignificantandworthofspreading. 【KEYWORDS】Nose,Endoscopy,Laryngealneoplasms,Vocalcords,Polyps 喉部良性肿瘤,尤其是声带息肉及会厌囊肿是常见多发病,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可采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支撑喉镜、纤维喉镜下等不同术式摘除或切除肿瘤。但受到手术视野的暴露,病人的耐受程度及手术并发症等多种限制。我科采用单独鼻窦镜下或鼻窦镜联合支撑喉镜下切除病变组织经临床观察,在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6-10—2008-07月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42例,会咽囊肿5例。其中22例声带息肉患者选择表面麻醉下手术。25例患者中,选取其中因不同原因造成声带息肉手术困难的病例20例,应用鼻内窥镜联合支撑喉镜。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1~70岁,平均47.3岁。左侧13例,右侧7例。会厌囊肿5例病变靠近会厌缘,采用自动开口器撑开暴露视野,鼻内窥镜下直接切除病变。男3例,女2例;年龄32~52岁,平均37.9岁。 1.2手术设备术中使用0°、70°鼻内窥镜(史塞克)、20寸彩色显示器(日本索尼)、支撑喉镜(杭州天松牌)、冷光源、监视系统及摄录系统(日本松下)。 1.3手术方法22例病人取坐位,采用丁卡因喷布表面麻醉,70°鼻内窥镜放置于口咽部,通过电视显像系统钳取声带息肉。其余25例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均经口麻醉插管。肌肉松弛满意后采用支撑喉镜暴露声门,0°鼻内窥镜,伸入喉腔充分暴露声门病变。通过电视显像系统或直视下钳取、切除声带息肉。会厌囊肿采用自动开口器撑开暴露视野,0°鼻内窥镜下通过电视显像系统,游离切除囊肿组织。 1.4术后处理 所有病例术后均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消肿及雾化吸入治疗,并严格禁声1周。出院后1个月来院复查观察疗效情况。 2结果 本组患者均一次钳取、切除病变组织,创缘损伤小,术后无一例出现呼吸困难。其中会厌囊肿1例6个月后在会厌舌面根部再次发现囊肿组织,行二次手术切除。其余4例患者随访1年无复发。声带息肉患者第2天即感觉声嘶改善,术后1~4个月复查纤维喉痛。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六)试题知识分享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六)试题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六)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X型题{{/B}}(总题数:30,分数:40.00) 1.下列肿瘤中,对放疗较敏感者有______ ? A.鳞状细胞癌 ? B.基底细胞癌 ? C.恶性黑色素瘤 ? D.骨肉瘤 ? E.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分数:1.00) A. √ B. √ C. D. E. √ 解析: 2.以下肿瘤中适合使用低温治疗的是______ ? A.表浅的血管瘤 ? B.口腔黏膜癌前病损 ? C.大的血管畸形 ? D.黏液囊肿 ? E.肿瘤的姑息治疗 (分数:1.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3.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是______ ? A.细菌菌苗 ? B.胸腺素 ? C.多糖类 ? D.合成佐剂 ? E.卡介苗 (分数:1.00) A. √

C. √ D. √ E. √ 解析: 4.下列哪些描述是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______ ? A.生长缓慢,呈圆形 ? B.可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可有一小色素点 ? C.触诊时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 ? D.穿刺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 E.可扪及坚韧的索条与舌骨体粘连 (分数:1.00) A. √ B. C. √ D. √ E. 解析: 5.下列哪些囊肿属于面裂囊肿______ ? A.球上颌囊肿 ? B.始基囊肿 ? C.鼻腭囊肿 ? D.鼻唇囊肿 ? E.正中囊肿 (分数:1.00) A. √ B. C. √ D. √ E. √ 解析: 6.关于甲状舌管囊肿,以下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 A.以舌骨上下部为最常见 ? B.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描连 ? C.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移动 ? D.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可以骤然增大 ? E.发生于舌盲孔下面或前后部,可使舌根部肿胀 (分数:1.00) A. √ B. √ C. √

低温等离子术治疗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低温等离子术治疗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4-12T09:52:54.0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作者:魏世军 [导读] 安达市医院低温等离子术的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且手术创伤小,对患者的伤害小,具有手术可控、复发率低等明显优势。 安达市医院 151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温等离子术对治疗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由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60例耳鼻咽喉良性肿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低温等离子术切除良性肿瘤,对照组采用CO2激光照射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的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但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6.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0%;且实验组的肿瘤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两组的差异在比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术的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且手术创伤小,对患者的伤害小,具有手术可控、无辐射、复发率低等明显优势,应作为临床治疗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的首选手术方案。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术;耳鼻咽喉;良性肿瘤 低温等离子术即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其基本原理为低温消融,是指利用低温等离子射频的能量,在较低的温度下对人体异常组织进行切除,避免了对患者周围组织不必要的损伤。与微波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无辐射、温度低、治疗效果稳定;与电刀技术相比,具有在血液中能切割、无热源损伤等;与激光技术相比具有切割方式可控(可弧形切割)、无光反射、切割性能强等优势,目前,该技术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具领先地位的耳鼻咽喉疾病治疗手段[1]。在此,我院对60例耳鼻咽喉良性肿瘤患者的不同治疗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现将总结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由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60例耳鼻咽喉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25.3±2.8)岁;外耳道良性肿瘤患者10例,鼻腔内良性肿瘤患者9例,咽喉部良性肿瘤患者1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6.1±3.2)岁;外耳道良性肿瘤患者11例,鼻腔内良性肿瘤患者10例,咽喉部良性肿瘤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肿瘤分布等基线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取进而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的CT结果均显示为肿瘤,经病理检查为良性;排除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等患者。 1.3治疗方法 实验组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肿瘤切除,首先对外耳道、鼻腔以及咽部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病变区域周围的局部浸润麻醉,麻醉生效后在内镜的注视下使用低温等离子刀进行肿瘤直接切除,切除后无须堵塞外耳道和鼻腔等。对喉部良性肿瘤的患者术前4h禁食,并于手术开始半小时前肌肉注射0.5mg的阿托品;采用表面麻醉咽后壁、软腭以及咽侧3~4次,使用直角弯针头沿着舌根黏膜的表面滴加麻醉药1~2次,每次间隔5min,用于麻醉舌扁桃体,患者取坐位,麻醉生效后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在动态喉镜的辅助下行肿瘤直接切除术[2]。 对照组患者实施CO2激光照射法进行治疗,术前对不同病情的患者日进行常规的麻醉处理,对术区进行消毒,并用含有生理盐水的纱布或棉布对患者肿瘤周围正常的组织进行保护,使用CO2激光对肿瘤进行照射,并根据肿瘤的大小适当选择延长或减少照射时间,逐渐将肿瘤进行气化、凝固、碳化,照射过程中注意止血,直至肿瘤彻底消失后,停止照射,在患者创面涂抹灼伤膏[3]。 1.4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判定,治愈:术后,肿瘤以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任何不适感;显效:术后,肿瘤消失,临床症状轻微不足,无任何不适感;有效:术后,肿瘤消失,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手术部位有轻微刺痛感;无效:肿瘤无变化,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更加明显,手术部位痛感明显。总有效率[4]=(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0%。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同,但实验组的治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对比 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后,实验组中无1例患者肿瘤复发,而对照组中有8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26.7%,详见表2。 3结论 机体良性肿瘤是指机体内某些组织中的细胞出现了增殖异常,导致某部分组织呈膨胀性生长,形成瘤体,而瘤体的不断生长和增大,导致周围神经受到压迫,但不会浸入到正常的组织细胞中,因此可清晰地与正常组织区分开来,摘除干净后一般不易转移和复发,这也是与恶性肿瘤相区分的根本特点。因此在治疗时,主张切除增殖异常的组织,保留患者正常的组织功能,追求生存与保证生活质量并重[5]。 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术和CO2激光切除术在治疗耳鼻咽喉良性肿瘤上,均能获得良好的微创疗效,但相较CO2激光切除术而言,低温等离子手术刀具有大范围内刀头可弯曲、手术操作简便,且在低温条件下免去了患者遭受灼烧的困扰。低温等离子术因其特殊的作业条件,使得该技术可在低温环境下快速完成切割、消融以及止血等环节,具有手术操作便捷、定位准确、创伤小、出血少甚至无出血、痛感轻

口腔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口腔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二 囊肿位置及来源

囊肿特色 1)面部囊肿 皮脂腺囊肿 病因: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 特点:中央有黑色素点,可恶变---皮脂腺癌 治疗:梭形切口 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病因:胚胎时遗留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后者也可因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 特点:

触诊--面团感、坚韧有弹性 2)颈部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位置:颈正中线,舌盲孔至胸骨切迹,舌骨上下最常见 特点:随吞咽伸舌动作移动,无粘连,可癌变。甲状舌管囊肿与异位甲状腺同时存在 内容物:可见透明或微混浊,黄色稀薄或黏稠液体。 治疗:手术切除囊肿或瘘管,应将舌骨中份一并切除。

鳃裂囊肿 第一鳃裂囊肿:下颌角以及腮腺区 第二鳃裂囊肿:肩甲舌骨肌水平以上,最多见 第三、四鳃裂囊肿:颈根区 第二鳃裂囊肿 位置:颈上部、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处 特点:生长慢,无特殊不适,可有肿大缩小史(囊壁内含淋巴样组织及淋巴滤泡,呼吸道感染可变大)、可恶变 继发感染后,可伴发疼痛,放射至腮腺区 内容物:黄色或棕色,清亮,含或不含胆固醇的液体(淋巴液) 第二鳃裂瘘 鳃裂囊肿穿破形成的鳃裂瘘:不完全瘘,只有外口 先天未闭合鳃裂瘘:原发性,内外口均有 外口--常见颈中上1/3,胸锁乳突肌前缘处 内口--咽侧壁 第一鳃裂瘘:外口--耳垂至下颌角的任何地方,内口--可有可无

治疗:手术切除,第二鳃裂-注意副神经,第一鳃裂,注意面神经 囊性水瘤 位置:颈部锁骨上,下颌下区或上颈部 特点:肤色正常---波动感--体位阴性--透光阳性 内容物:淋巴液透明淡黄 治疗:以硬化剂(常用平阳霉素)注射为主,可配合手术治疗 唾液腺---囊肿 病因—外渗性---80%---无衬里上皮---创伤引起 —潴留性---少见---有衬里上皮---阻塞引起 黏液囊肿---外渗性---最常见的小唾液腺瘤样病变 部位:下唇及舌尖腹侧 临表:半透明、淡蓝色、似水泡 内容:蛋清样黏液 治疗:1.抽净囊液后2%碘酊注射2-3min 2.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与囊肿相连的腺体必需切除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口腔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试题附答案解析

《口腔外科学》四、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一、A2 1、男,10岁。左面颊部皮脂腺囊肿感染反复发作,分析原因,主要是 A、抗生素用量不足 B、感染细菌的抗药性强 C、未及时切除病灶 D、引流不畅 E、全身抵抗力差 2、患者女性,32岁,右下后牙龈向外膨隆,后牙渐松动3个月。X线片示:右下颌磨牙区颌骨呈蜂房样改变,病变区牙根呈锯齿状吸收,该患者的诊断最可能的是 A、右下颌骨角化囊肿 B、右下颌骨骨巨细胞瘤 C、右下颌骨骨肉瘤 D、右下颌骨成釉细胞瘤 E、右下颌骨中央性颌骨癌 3、患者,女,35岁。右侧颊侧部皮下一肿块缓慢生长4年,检查见肿块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可见一个小色素点,囊肿呈圆形,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最可能的诊断为 A、皮脂腺囊肿 B、皮样囊肿 C、表皮样囊肿 D、甲状舌管囊肿 E、鳃裂囊肿 二、A3/A4 1、女,18岁,右下颌膨隆畸形2年,无疼痛。 <1> 、如果检査见右下颌骨膨隆,骨性硬度。X线表现为右下颌骨密度均匀增高,呈磨砂玻璃状;右下颌骨外形膨大,骨密度变薄。应诊断为 A、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B、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C、成骨肉瘤 D、成釉细胞瘤 E、中央性颌骨癌 <2> 、如果X线表现呈多房性囊性影像,分房大小相差悬殊,颌骨膨胀明显,病变区牙根呈截根样吸收,应诊断为 A、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B、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C、含牙囊肿 D、成釉细胞瘤 E、中央性颌骨癌 2、男,11岁,因牙齿排列不齐要求正畸治疗,检查发现前牙拥挤。 <1> 、最适于观察混合牙列乳恒牙交替情况的X 线检査是

A、曲面体层 B、上颌侧位体层 C、上颌后前位体层第一磨牙层 D、上颌后前位体层翼突层 E、下颌体腔摄影 <2> 、如果拍片时发现颌骨体内边缘清楚的卵圆形致密影,直径2~4mm,与牙根无关,应诊断为 A、内生骨疣 B、牙瘤 C、牙骨质瘤 D、致密性骨炎 E、根尖肉芽肿 <3> 、如果拍片时发现颌骨体内边缘清楚的卵圆形致密影附着于下颌磨牙牙根部,周围可见环状密度减低的影像,应诊断为 A、内生骨疣 B、根尖囊肿 C、真性牙骨质瘤 D、致密性骨炎 E、根尖肉芽肿 答案部分 一、A2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皮脂腺囊肿的切除应包括与囊壁粘连的皮肤,切开皮肤后锐分离,摘除囊壁。皮脂腺囊肿囊壁比较薄,应避免破裂。囊肿并发感染时,应切开排出脓液和豆腐渣样物,待感染控制3个月后手术切除。如果病灶不切除会造成皮脂腺囊肿的反复发作。 【该题针对“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成釉细胞瘤X线表现:下颌多于上颌,下颌者多见于磨牙和升支区。X线表现可分为四型:①多房型:分房大小相差悬殊,房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减低影,分隔清晰锐利。颌骨骨质膨胀,以向唇颊侧为主。邻牙可被肿瘤推压而移位,也可被侵蚀呈锯齿状或截断状。肿瘤可向牙根之间的牙槽骨生长或突入其间;②单房型:呈单房状密度减低影像,边缘呈分叶状,有切迹;③蜂窝型:呈基本相同的小分房,房隔厚且粗糙不规则,边缘清晰;④局部恶性征型:颌骨膨胀不明显,牙槽侧密质骨消失。 【该题针对“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皮脂腺囊肿中医称“粉瘤”,其临床表现为囊肿呈圆形,位于皮内,并向皮肤表面突出,囊壁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可有一小色素点。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与周围组织、皮肤或黏膜均无粘连,且无中央的小色素点。甲状舌管囊肿位于颈正中线。 【该题针对“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3/A4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一)试题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一)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11,分数:67.00) 1.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癌初起局限于黏膜内或表层之中,尚未突破基底膜。) 解析: 2.保存性功能性外科(conservative functional surgery)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近年来,由于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的成就和目前综合治疗手段的增加,多趋于适当限制手术“根治”的范围,以保存机体功能,保护劳动力,提高生活质量。) 解析: 3.恢复性(重建性)功能性外科(reconstructive functional surgery)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由于整复手段被充分应用,保证了肿瘤最大限度的根治,并能使患者获得功能与外形的极大恢复。) 解析: 4.救治性手术(saveage surgery)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对常规条件下不宜手术的晚期患者,打破常规进行的手术,采用姑息性手术疗法,以解除并发症,如由于肿瘤压迫阻碍呼吸时的气管切开术;肿瘤有严重出血时进行的颈外动脉结扎或栓塞术。) 解析: 5.新辅助化疗(neoadjucent chemotherapy)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先用化学药物治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可增加治愈的机会。此称之为术前辅助化疗或新诱导化疗。) 解析: 6.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肿瘤细胞内部的蛋白分子、基因片段或基因产物),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性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正常组织细胞。) 解析: 7.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亦称光化学疗法,应用光敏药物血卟啉衍生物静脉注射,经过24~48h左右,就会浓缩滞留于恶性肿瘤细胞内,这时用低功率激光对肿瘤照射,光敏剂经激光激活后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细脑内产生一种细胞毒的单态氧,可有选择地破坏癌细胞而不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解析:

口腔颌面外科试题及答案

(一) 1、下列因素中哪项不是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特点:B A.小儿、老年病人多 B.术中多需良好的肌松 C.常有张口困难 D.手术失血多 E.常需鼻插管 2、牙拔除术时,当患者患有下列哪类疾病时,局麻药中应慎用肾上腺素:D A.肿瘤B.血友病C.精神病D.甲状腺机能亢进E.肺结核 3、下列哪种症状是干槽症的主要诊断依据:C A.拔牙后2~ 3天出现伤口疼痛B.牙龈红肿,有脓性分泌物C.拔牙创内牙槽骨裸露 D.患侧面部肿胀E.吞咽困难及疼痛 4、一个高位近中阻生牙,为锥形融合根,其存在的阻力有:E A.近中软组织阻力B.牙冠部骨阻力C.远中软组织阻力D.牙根部骨阻力E.邻牙阻力5、拔牙术后当日,不正确的方法是:D A.不要反复吸吮创面B.进食柔软、温热食物C.避免用拔牙侧咀嚼 D.饭后刷牙,保持口腔清洁E.避免剧烈运动 6、拔牙的禁忌证不包括:B A.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一年前发生过心肌梗死C.不稳定心饺痛 D.恶性肿瘤范围内的牙E.有Ⅲ°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7、妊娠期妇女,必须进行牙拔除术者,最安全的时间是:C A.怀孕1月时B.怀孕3月时C.怀孕5月时D.怀孕7月时E.怀孕9月时8、牙钳主要起到钳拔的作用,下列哪种牙钳还同时具有牙挺的作用:D A.上颌前磨牙钳B.下颌前磨牙钳C.上颌第三磨牙钳D.下颌牛角钳E.上颌第一、二磨牙钳9、拔除下颌牙时,病员的头位应为:E A.头后仰使下颌牙合面与地面成90度角B.头后仰使下颌牙合面与地面成60度角 C.头后仰使下颌牙合面与地面成45度角D.头后仰使下颌牙合面与地面成30度角 E.头后仰使下颌牙合面与地面平行 10、需劈冠以解除阻力的阻生智齿类型为:A A.近中阻生B.远中阻生C.颊向阻生D.舌向阻生E.垂直阻生 11、儿童颌面部感染最常见的是:B A.牙源性感染B.腺源性感染C.血源性感染D.面疖E.结核 12、下颌智齿冠周炎沿下颌支外侧面向后可形成:E A.翼颌间隙感染B.咽旁间隙感染C.颌下间隙感染D.口底蜂窝织炎E.咬肌间隙感染 13、唇痈较少出现大块组织坏死,这是因为:B A.唇部组织表浅,易于早期发现病变B.唇部血液循环丰富C.感染的细菌毒力较低 D.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条件致病菌,其侵袭力弱E.唇部运动频繁,细菌不易滞留聚集 14、不易导致张口困难的间隙感染是:C A.咬肌间隙感染B.颞间隙感染C.舌下间隙感染D.翼下颌间隙感染E.颊间隙感染15、结核性淋巴结炎A A.自行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道B.多见于体弱的老年人群 C.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可导致表面皮肤的红肿热痛D.应早期切开引流 E.当累及多个淋巴结时,可变硬并伴明显疼痛 16、下述有关颌骨骨髓炎的论述正确的是:C A.颌周间隙感染导致的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常见B.幼儿患者边缘性骨髓炎死骨刮除时切勿损伤牙胚 C.急性弥漫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可导致多数牙松动D.慢性颌骨骨髓炎不适于手术治疗,应以保守为主 E.下唇麻木是边缘性颌骨骨髓炎重要的诊断依据 17、关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病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低温等离子术治疗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刘国华

低温等离子术治疗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刘国华 发表时间:2018-01-17T11:36:19.28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作者:刘国华1 周顺华2 [导读] 于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疾病的医治工作中,开展低温等离子术进行手术后,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较短。 1.常德市耳鼻喉医院 415000; 2.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415000 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于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的医治工作中,开展低温等离子术进行手术后,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范围的起止时间限定为2017年01月,终止时间限定为2017年06月,研究人员设定为因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疾病到我院进行手术医治的病人,从中抽取56例,按照数量对等原则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低温等离子术进行相关医治的28例病患为离子组,开展常规手术方式进行相关医治的28例病患为常规组,对所有病患治疗后的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整理与记录,进而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离子组病患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为(9.5士1.7)天,术后出现疾病复发的病例为0例,明显低于常规组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与疾病复发的病例2例,得到P<0.05。结论:于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疾病的医治工作中,开展低温等离子术进行手术后,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较短,且术后出现疾病复发的病例未0例,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因而在该疾病的相关医治中低温等离子术医治方式值得推荐。关键词:疾病复发;肿瘤愈合时间;耳鼻咽喉疾病;良性肿瘤【Abstract】 Objective:The main analysis i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ear nose and throat benign tumor,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atment. Methods:The starting and ending time of this study is limited to January 2017,the termination time is limited to 2017 in June,the researchers set for the otorhinolaryngology benign tumor disease to our hospital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from which 56 cases,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equalization of the average grouping,which were low-temperature plasma surgery related to the treatment of 2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on group,to carry out routine surgical treatment of 28 cases of conventional pati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l patients after healing Time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to be sorted and recorded,and then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treatment. Results:The time of benign tumor healing was(9.5 ± 1.7)days,and the recurrence of the disease was 0 cases,There were 2 cases of benign tumor healing time and disease recurrence after normal group operation. The time of benign tumor healing and the recurrence of disease Example,P <0.05.Conclusion:Benign tumor in otolaryngology disease healing work,carry out the low temperature plasma technique after surgery,postoperative benign tumor healing time is shorter,and cases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disease is not 0 cases,complications is less,so the low temperature plasma technique in related to cure the disease cure way is worth to recommend. 【Key words】 disease recurrence;tumor healing time;otorhinolaryngology;benign tumor 在人体器官中耳鼻喉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三者的位置比较特殊,若人体患上耳鼻喉良性肿瘤疾病,即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相关医治。耳鼻喉为器官在机体上位置较为特殊,就常规手术方式而言,病人机体遭受损害性较大[1]。术后会产生较强烈的疼痛感。此外持续性的疼痛感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病人术后睡眠质量,产生的应激反应还会促使病人引发并发症,进而影响到预后的恢复。基于此,对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病患实施较佳的手术医治方式极为重要[2]。本文研究人员设定为因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疾病到我院进行手术医治的病人,从中抽取56例,按照数量对等原则进行平均分组,一组病人予以低温等离子术进行相关医治,另一组病人开展常规手术方式进行相关医治。结果显示开展低温等离子术进行手术后,术后良性肿瘤愈合的时间较短,且术后出现疾病复发低。详细研究步骤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范围的起止时间限定为2017年01月,终止时间限定为2017年06月,研究人员设定为因耳鼻咽喉良性肿瘤疾病到我院进行手术医治的病人,从中抽取56例,按照数量对等原则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低温等离子术进行相关医治的28例病患为离子组,开展常规手术方式进行相关医治的28例病患为常规组,其中离子组最小年龄与最大者分别为19.3周岁以及53.6周岁,年龄均值为(32.4±2.7)周岁。男性病人与女性病患比例为17例比11例。类型:鼻腔内肿瘤病人与口咽部肿瘤病人均为11例,耳道新生物病人与会咽部囊肿分别为4例与2例。患病时间:患病最短周期为1.3年,最长时间为5.2年,其均值为(3.2±0.7)年。常规组最小年龄与最大者分别为20.2周岁以及54.7周岁,年龄均值为(33.6±2.4)周岁。男性病人与女性病患比例为16例比12例。类型:鼻腔内肿瘤病人与口咽部肿瘤病人分别为12例与10例,耳道新生物病人与会咽部囊肿均为3例。患病时间:患病最短周期为1.2年,最长时间为5.4年,其均值为(3.4±0.8)年。离子组与常规组病人的性别资料、良性肿瘤疾病类型等比较后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满足临床对比要求。 1.2医治方法 所有病患在术前均予以相关的麻醉处理。常规组28例病患开展常规手术方式进行相关医治,不同的肿瘤疾病予以不同的手术方式切除[3]。对于鼻腔肿瘤疾病类型以及口咽部肿瘤病人开展传统手术予以切除治疗;咽喉肿瘤类型的病患开展喉钳切除手术予以切除治疗。离子组28例病患开展低温等离子术方式进行相关医治。其中鼻腔内新生物病患通过型号为EIC4845刀头进行切除医治,喉部肿瘤病人通过型号为EIC7070刀头进行切除医治,咽部肿瘤病人通过型号为EIC4855刀头进行切除医治。56例病患经过相关手术医治后均使用抗菌素医治,且治疗的时间为5天[4]。其中口咽部肿瘤病人以及喉部肿瘤病人在手术医治后的第一天在饮食上进行指导干预,嘱咐其摄入冷流质,同时要予以漱口液定期漱口。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病患手术医治后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整理与记录,进而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 1.4统计学意义 二组病患治疗后不同手术方式后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均以同一统计学软件SPSS20.0 予以分析比较以及处理总结,应用(均值±标准差)以及n来描述计量与计数资料,其中检验采用数值卡方以及数值T进行,以P值的大小评价,如果所得数据进行对比以后,P<0.05,即表示二者之间存在相关的差异。 2.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