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全面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多措并举全面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多措并举全面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多措并举全面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济南市编办独立设置以来,在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上下功夫,狠抓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拓展监督检查范围和内容,有力地保障了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和决策的顺利执行,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对上级部署的重大改革、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工作

我们把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作为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整体效能的有效途径来抓,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关于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等重大改革事项进行督查,与业务处室联动,主动配合业务处室做好工作,建立了工作进度报告、督查结果通报、评估检查问责等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工作的开展。一是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工作落实的督查。2012 年12月,济南市《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十大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后,我们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市直部门对方案中列出需下放的管理权限要应放尽放,及时下放,下放到位,县(市)区要确保上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到位。今年1 月,明确市编办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牵头部门后,我们积极梳理工作任务,指导和督促县(市)区职责调整到位,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奠定了工作基础。二是对全市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督查。我们以市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领导

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督促加快干

部调整、人员划转和资产移交工作;定期调度相关工作情况,多次召开相关部门联席工作会议,通报改革进展情况,研究工作措施,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出台相关措施,要求各县(市)区必须限期完成食品药品工商质监部门、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执法机构及基层监管机构的领导班子配备、机构挂牌、人员划转、办公场所落实、职能整合、资产移交等工作。三是加强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关工作落实的督查。加强对县(市)区推进改革的指导和监督,要求县区与市里同步推进改革,按市委常委会、市编委会研究通过的清理规范原则,对照分类目录,进一步整合、撤并相关事业单位。市、县区基本同步完成此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配合XX部门做好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县(市)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检查,为XX部门提供机构编制

相关统计数据和部门“三定”等机构编制文件作为工作依据,实现了资源共享、工作联动。这一系列的督查活动打破以往单一检查机构编制违规事项的做法,将监督检查内容拓展到对上级部署的重大改革、重点工作涉及的职能转变、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事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使监督检查内容向全方位、立体式拓展。

二、注重制度建设,日常监督由被动查处向主动监督转变一是完善各项制度,从根源上预防机构编制违规现象的发生。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权限和程序,在监督检查工作方面建立健全了机构编制信息公开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协作配合机制、考核制度、评估制度、“ 12310”举报受理制度、监督员制度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济南市各级编办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机构编

制事项及人员配备情况,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形式向本单位和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变内部监督为公开监督。我们研究制定了《济南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网站政务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对相关机构编制工作信息动态更新,及时宣传,更新速度在全省走在了前列。实行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规范入减编程序,对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防止超编进人,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起到了良好效果。出台《济南市机构编制监督员管理办法》,聘请了21名机构编制监督员,拓宽了社会监督渠道。健全完善“ 12310” 举报受理制度,认真做好信访违纪违规问题的跟踪督办和办结回访,并定期向信访局报送信访举报处理情况。近三年来,共受理信访举报20 余件,接访30 余人次,做到了“件件落实,事事回音”。二是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机构编制各项工作的落实。改变“督查就是查处案件、处理人员”的片面认识,纠正机构编制督查工作重“查”轻“督”的现象,将监督检查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机构编制管理全过程,变被动督查为主动监督,确保各项机构编制决策取得实效。我们通过跟踪调研、评估等方法,加强了对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根据运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真正做到“动态管理,有增有减”。每年年底,县

(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在自查的基础上,向市编办报告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我们结合机构编制年度统计工作,对相关机构编制事项进行认真检查。三是建立机构编制管理综合约束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财政、人社、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分工负责、配合联动、运转高效的综合约束机制。如与财政部门建立起机构编制和财政预算相适应的用编

增人制度。建立用编进人计划审核制度,在单位进人管理上形成了编办

一一组织(人社)一一编办一一财政依次链条运作的模式。与纪检监察机关密

切配合,建立起固定的协作配合机制,使纪检监察机关的专门监督与机构编制部门的业务监督有效结合,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影响力和效果。

三、预防与纠偏纠错并重,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全过程监督加强过程监督,注重纠偏纠错。一是加强机构编制事项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及时纠错纠偏。如建立入减编审批制度,对用人计划进行审核,及时纠正不合理的用编计划,根据实际需求优先保证教师、医生的用编计划。5月23日,接到省编办关于中央和省部分部门干预下级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后,我们立即向市编委领导作了汇报,并及时对个别“条条干预”事项进行了纠正。二是建立起执行过程中上下级机构编制部门之间、平级各部门之间、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之间的沟通衔接,互相协调,形成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合力,减少自由裁量的伸缩性。如在制定公务员招考计

划、年度用编计划时,注重加强与组织、人社等部门沟通

与协调,确保编制管理的严肃性。这次机构改革涉及到市卫生局、

计生委合并的领导职数问题,我们与市委XX部一同专门向省里

请示,取消了副主任的兼职,减少了领导职数。

浅谈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09年12月29日 09:32 点击数:593 次小大保护视力色: 内容提要:《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09〕15号,以下简称《解释》)于2009年6月17日起正式施行。《解释》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比较系统的法规;也是党的最高纪律检查机关针对机构编制工作专门制定的第一个解释性党内法规。如何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之中,贯彻落实《解释》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机构编制管理法规文件相配套,更好的发挥监督检查工作的作用,急需从事机构编制监督的工作人员认真思考、深入实践和不断创新。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它的加强有利于加快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有利于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层次和实效。同时,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机构编制部门的重要职责,该项工作的成效,是衡量和检验一个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和编制部门整体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2007年以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温家宝总理签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中央编办和监察部联合出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法规性文件,特别是2009年6月17日,中央纪委以中纪发〔2009〕15号文件印发了《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的出

浅议创新机构编制工作

浅议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创新是不断提升工作水平、解决现实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和规范工作程序,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解决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促进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升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使机构编制工作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提供坚实地体制机制保障。机构编制工作如何创新,现结合工作,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理念创新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根本 意识决定行动。创新必须首先从更新观念、创新理念入手。目前,我们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还尚存机构建了撤退不出来,规格升了降不下来,职能配了调整不起来,编制分了收不回来,结构有了用不起来以及超编进人控制不到位、超职数配备领导解决不到位、职能设定和职责履行执行不到位、非常设机构和挂牌机构的设置与管理重视不到位等问题,究其原因,这与我们长期以来思想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工作思路受制于思维定势、习惯按老的套路和做法开展工作有关,这些问题的解决如果仍沿用习惯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很难奏效,因此必须用创新的方法去加以研究和解决,

树立勇于创新的大机构编制观,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本本”中解放出来,从“传统”中解放出来,从“定势”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理念,不断推进和优化机构编制管理。 一是树立科学化的理念。在工作思路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注重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由局部思考向立足全局思索转变,由注重近期成效向着眼长远效益转变。在工作方法上,勇于改革,注重创新,积极学习借鉴外省市编办和省内兄弟市编办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认真进行吸收消化再创新,不断革新机构编制管理机制,推进机构编制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在管理手段上,狠抓机构编制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广软件管理及网络技术应用,通过创新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二是树立法治化的理念。现在,机构编制管理缺少的不是法律法规,而是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工作中树立“编制就是法律”的法治意识,严格遵守机构编制各种法规政策,切实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不违背原则打擦边球、搞暗箱操作;不踩底线、越雷池,搞顶风违纪违规;对各种违背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的行为,敢于坚持原则,善于抵制拒绝,不怕得罪人。 三是树立人本化的理念。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把以人为本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出发点,把改善民生作为机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经验做法3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经验做法3 一、规范评估体系,全方位掌握部门单位日常履职情况。建立健全日常评估、专项评估等机制,分类细化评估指标,重点突出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部门职责配置及履行情况、编制核定及管理情况、人员配备及管理情况、内外工作机制建立及运行等重要指标,做到全面、客观、及时反映部门机构编制执行、运行情况。 日常评估主要采取部门自评、社会调查、实地评估、综合评议等方式进行;专项评估增加集中座谈、个别访谈、实地查看等环节,深入了解部门履职情况,高效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管理权限,X年以来市、县党委编办共对X个部门(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项目开展了X次评估(事先评估X 次、事后评估X次),形成评估成果X件,通过评估调整机构编制事项X项(调整机构X个、调整职能X项、调整编制X项、调整领导职数X项)。 二、实施跟踪问效,有侧重分析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将机构编制事项跟踪问效作为日常评估监管的重要方式,以

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大改革和民生事项落实为重点,采取调整事项定期跟踪、重要事项专项跟踪的方式,及时掌握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情况、分析使用效益。 X年,市级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党的建设”为题,选取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孟子研究院等X个部门(单位),对其机关党建科设置和履职情况开展跟踪问效;X年,市级以“剥离行政职能后事业单位履职情况”为题,选取市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市住房保障中心、市地震监测中心等X个单位,对其公益职能履行是否到位开展跟踪问效;X年,市级以“强化医药卫生机构建设”为题,选取市急救指挥中心、市卫生健康综合执法支队、市计划生育协会等X个单位,对其人员配备、机构履职情况开展跟踪问效。 三、加强结果运用,分类别推进机构编制问题整改落实。评估、问效结果作为深化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重大改革和部门(单位)机构编制事项优化调整的重要依据。针对评估和问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对因部门(单位)自身造成的问题,及时纳入机构编制问题整改台帐,明确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定期调度情况,逐项对账销号。

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_完整版

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市编办《2011年度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考核实施方案》(淮编办[2011]78号)文件要求,市供销社高度重视,对照考核内容,进行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构编制管理总体情况 市供销社机关行政编制22人,其中县级领导职数5人,科级领导职数9人,县级非领导职数1人,科级非领导职数5人。2011年调入县级领导1人,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录取3人。直属事业单位市供销社职工学校编制18人。我社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上均按照规定管理。同时,认真及时执行市委、市政府、市编委研究决定的机构编制事项,没有违反管理权限和程序设立机构,没有擅自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无机构编制违纪违规情况发生。严格执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配及管理。 二、行政和事业单位改革情况 严格执行上级批准的行政改革方案,落实“三定”规定,按时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按时间节点完成实名制信息录入、核对、报送工作及公示、登记工作,没有违反规定的行为。 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情况 规范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工作,实时汇总登记管理数据,建立规范的档案库。没有出现抽逃、转移开办资金的行为和

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行为。认真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事业单位市供销社职工学校虽然教学业务停滞,仍坚持正常年检。 四、机构编制日常管理情况 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全部纳入实名制管理管理,并在编制册和台帐中进行实名登记管理。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2011年新进人员均在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的前提下,按照规定进行配置,并及时办理入编手续。另外,机构编制统计年报及专项统计工作,都及时完成。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社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没能及时补充年轻的公务员,队伍老化比较严重。二是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业务认识不够,出现年检任务没有全面完成的现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建立并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会同组织、财务、监察等部门,定期组织督查,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争取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8年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总结

2018年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总结 一、积极开展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继续认真落实市批《方案》,整合机构、安置人员、解决存在问题,并制定评估方案,积极开展自查、检查,已经完成对县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工作,并按期上报了《宁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自查评估报告》。 二是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围绕推进乡镇职能转变、规范设置乡镇党政机构、优化乡镇事业机构设置、严格控制乡镇人员编制等四个方面要求展开调研,对全县18个乡镇的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人员状况、职责职能等进行了全面清理分析,了解了实情,掌握了现状,并对清理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归纳,已着手进行乡镇政府“三定”规定和乡镇事业单位“九定”方案的基础审核工作。 二、强化机构编制日常管理 一是始终对《条例》、《通知》等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常抓不懈。督促全办干部职工不断学习,提高依法履职水平,利用县广播电视台、《九龙周刊》、《九龙》杂志、“宁县机构编制信息网”等宣传媒体,多途径、多形式对《办法》等政策规定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和学习。 二是严格审核编制和工资发放人数。始终把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和工资发放人数审核工作作为加强编制管理工作重点来抓,分类别、分

单位建立了工资审核台帐,准确核对供养人员,坚持机构编制、人事、财政部门共同把关的联动机制,做到“三对口”,对调动、退休、死亡、供养到期等各类人员流动,及时建立、运转帐卡册和工资基金、机构编制台帐,并按季度逐单位审核审签了第一季度的《宁县机关事业单位拨付工资人数通知单》。 三是继续认真落实进人控编审核制度。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继续严格落实进人控编审核审批制度,控编卡经编委办审核后,整理提交县编委会议研究,统一由县编委主任一支笔审批,至目前,调动的3名工作人员,均按要求先办理了《进人控编审批卡》,没有出现违规操作,认真落实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事先把关”的要求。 四是严格落实机构编制工作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到目前,共收到各部门、单位要求增设机构、机构更名和增加编制的报告14份,对这些报告,我们认真分类,查找政策依据,并按“三个一”的规定程序,整理形成编委会议议题XX份,对宁县科学技术协会报送的申请成立“宁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不在职责范围之内和不符合机构编制相关规定的XX份报告予以退回,并进行了书面或电话答复,对“宁县督查考核办公室”等副科级以上机构的设置调整,经县编委会议、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后,上报市编委办公室请示审批,没有违反程序设立机构、增加编制、提高机构规格。 五是完成了第一季度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证》年检、审核、运转,做到编制管理与人员管理对应一致、实名管理。

机构编制工作研究报告

机构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统一思想突出重点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机构编制工作做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源头和基础地位。我县机构编制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些成功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如工资联审制度、实名制管理制度、机构编制议事制度等。但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多年积累的突出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大量履行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存在,成为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瓶颈,肢解了行政管理职能,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进程,影响着机构编制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机构编制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县在机构编制管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县乡政府机构改革、机构编制纪律执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调整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合理设置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及确定领导职数,逐步建立与县域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相适应的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党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特点:一是机构编制部门管理体制趋于完善。县编办实行单独设置,成为县委工作部门,编办主任兼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二是机构

编制政策法规执行力进一步提高。无论是机构改革、编制调整、用编进人等事项,均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编办文件要求执行坚决、落实到位。三是机构编制管理日趋规范。建立健全了编委会会议制度、机构编制审批程序、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机制、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特别是在控制增机构、增级别、增编制、增人员和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在“十一五”期间只减不增等问题上成效显著,机构编制管理日趋规范、精细、标准。四是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稳步推进。近年来,县编委会先后多次开展监督检查活动,纠正了吃“空饷”、混编乱岗等违反机构编制法律、法规的行为。五是自身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开展机构编制系统自身建设年活动,班子队伍更加团结,干部作风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机构与“精简、统一、效能”的目标设置存在一定差距。截止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已历经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改革,虽然从表面看,政府机构设置得到了精简、统一,但从实际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效果来看,政府机构实际并没有达到“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自1997年我县机构编制部门单设以来,先后开展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分别是1997年、2002年、2005年及2010年机构改革。虽然精简了部分行政单位,但改革后到现在15年的时间,根据工作需要,

浙江省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数据分析 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进行深度剖析,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现状 (1) 第二节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比重统 计 (3) 四、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量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嘉兴市市区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单位数量比 重统计分析 (7)

违反机构编制统计规定方面的案例

上级业务部门违规干预下级部门机构编制事项方面的案例 上级业务部门违反规定干预下级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俗称“条条干预”。这种行为是部门本位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往往以部门权利扩张和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行政或经济等手段对下级部门的职能、机构、编制和人员提出具体要求和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条条干预”表现为上级业务部门以政策性文件、领导讲话、项目资金审批、业务规划和意见、责任目标考核、创优、评比表彰、达标验收、职能调整等方式对下级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进行直接或间接干预。 “条条干预”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1)破坏了机构编制管理秩序,影响了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法律效力,干扰了就编制这一执政资源的合理配置。(2)从总体上破坏政府权利架构和部门职能配置,容易造成政府权利结构失衡、职能交叉和运行不畅。(3)助长政府机构和人员的无序膨胀态势,使之难以维持合理的规模,加重纳税人的负担,增加社会发展的经济成本。(4)增加政府运行的管理成本和政治成本,加大政府内部管理和外部行政行为的协调难度,降低政府运行的效率,进而损害政府的执政能力。(5)部门利益会更加凸显,不利于政府从总体上对机构、编制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容易陷入各自为政的割据式管理状态。 A市文化局 以领导讲话方式干预案 【案情介绍】 A市B副市长分管该市文化系统,为了使A市进入“全省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市”行列,B副市长批示召开全市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会,全面部署该市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在工作会上,B副市长发表讲话,除了对基层文化宣传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外,还特别强调指出,全市要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每个乡(镇)负责基层文化宣传工作的专职人员不得少于3人。会后,A市文化局开始督促各县(市)按照B副市长的讲话精神配备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有些县(市)出现超编现象。 【处理】 省编办接到举报后,着手进行调查核实,发现A市一半以上的乡(镇)超编配备了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在与A市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后,省编办建议该市立即改正乡(镇)超编配备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问题,妥善安置超编人员。 【分析】 这是一起上级主管部门以领导讲话方式干预下级部门机构编制事项的典型事例。A市文化局的行为违反了《地方条例》第七条和《通知》的有关规定。领导讲话是领导机关和领导者个人意志的一种体现,它虽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不能与法律法规或政策相悖。针对案例中A市文化局以B副市长讲话为依据,要求按一定标准配备从事基层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从而造成A市一半以上乡(镇)从事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有人员超过了核定编制的

工作心得:对“如何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看法

工作心得:对“如何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看法 对于如何做好机构编制工作,可概括理解归纳为三句话,即:一是控制资源、二是满足需要、三是提高效率。 一是控制资源。所谓资源就是我们工作中的职能、机构、编制、职数、级别等内容,有了这些资源,部门或单位才能获得相应的人才、资金、办公设施、设备。编制部门提供的是无形资源,而人社、财政部门提供的是有形资源,这些资源是开展工作,履行职责,管理和服务经济社会必备的基础。一般而言,资源越丰富,管理和服务经济社会的力度就越大,效率就越明显。因此对于部门来讲,这些个资源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的。但由于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财力资源,所以必须加以控制,因此我们机构编制部门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控制使用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前端的机构编制资源控制好了,后端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才能防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因此第一要务是控制资源。 二是满足需要。资源是用来使用的,不使用资源也是对机构编制的浪费。有效的控制资源也是为了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好,因此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调剂、市场监督的需要,是我们编制部门的工作目标。行政管理、公益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对象广

而量大,要求也不断提高,因而对行政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无论是教育、卫生,还是城管建设,不管是农业、交通,还是民政、科技,对行政资源的需求都日益增长,这些要求都需要及时有效的满足,所以我们的第二使命就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些需要。 三是提高效率。控制有限的资源和满足无限的需求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矛盾。我们编制部门就对这对矛盾的产物。我们的工作不好开展,跟我们所处的特殊位置有关系,但这也正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所在,为了缓解或最终清除控制资源与满足需求的矛盾,就必须提高机构编制的使用效率,这是编办的第三职能。 所以,我认为控制资源、满足需要、提高效率也是我们的三大任务。如何很好地完成这三大任务,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保持总量与维护差异。目前对区县的编制、机构是实行的总量控制,并保持了各县的差异,但在机构特别是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不能求大同存小异的。求大同是区县的职能工作任务总体相似的,存小异是区县之间区位优势、发展历史、战略规划、方向目标,有明显的区别,因此行政机构部门不宜统一搞一刀切。国与国之间、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区与区之间都应该有差异。首先,组成部门之间可以有差异,其次组成部门与派出机构可合并调剂总量,比如我们派出机构多设一个东北部新城,组成部门少设一个,总量上没有增加,资源上没有增加需求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职责内设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构编制 【发文字号】嘉政办发[2014]77号 【发布部门】嘉兴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07.31 【实施日期】2014.07.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 定的通知 (嘉政办发〔2014〕7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7月31日

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嘉兴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和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嘉政发〔2014〕15号)精神,设立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市质监局),为主管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调整由市市场监管局承担。 (二)取消省、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扩权强县(区)改革中市政府规定交由县(区)政府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事项。 (三)承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省政府规定交由市政府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事项。 二、主要职责 (一)统一管理和指导全市质量工作。负责质量宏观管理工作;组织推进质量发展工作;组织实施名牌战略;组织实施质量奖励制度;研究分析全市产品质量状况。 (二)统一管理全市标准化工作。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各部门、各行业的标准化工作;依法组织制定地方标准规范;依法监督标准的实施;按照规定承担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管理全市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编码工作;负责地理标志产品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三)统一管理全市计量工作。组织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计量制度;依法管理全市计量器具及量值传递和比对工作;负责规范和监督全市商品计量和市场计量行为。 (四)统一管理全市合格评定工作。依法负责检验机构及其检验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和监督认证市场行为。

如何提高机构编制信息工作质量

如何提高机构编制信息工作质量 机构编制信息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集中反映窗口,是发挥机构编制委员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的重要渠道。为了使机构编制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机构编制工作动态,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服务决策、交流经验、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的作用,我办通过“四突出”和“五举措”不断提高机构编制信息工作质量。 一、“四突出” 1、突出一线调研,寻找信息源泉 我办明确“一手抓业务,一手抓调研”的思路,结合全区开展的“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建立机构编制干部蹲点调研制度,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和机构编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及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深入挖掘信息,使一线有影响、有新意的工作能够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着力提升信息工作服务大局、参谋决策的水平。 2、突出制度建设,激发编写动力 我办制定出台了《中共内江市市中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内部考核办法》,将机构编制信息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建立信息宣传周、月、季、年通报制,同时,建立机构编制员信息报送制,努力构建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信息宣传格局。 3、突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我办通过对全体信息员进行写作专题培训,召开信息工作经验交流会、点评会等方式,不断提高信息员在新形势、新政策下捕捉、挖掘信息的技巧和信息采写能力。同时,组织机构编制干部进行业务知识考试,并将机构编制信息常识和写作作为必考内容。 4、突出责任机制,增强写作意识 我办对机构编制信息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将信息工作量化考核到科室及每一名编制干部。 二、“五举措” 1、领导重视,计入考核。 今年我办加大了机构编制信息工作计入年终考核的力度,并采取单项评优的方式鼓励积极性。尽量录用上报的稿件便于互相交流,对题材好、内容欠缺的信息,进一步调查了解和补充完善,提高信息质量。 2、层层把关,精益求精。 领导的重视是推动机构编制信息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办每一篇信息简报,首先由编办信息中心主任审核通过后,再由分管领导督导检查,最后由主要领导把关。大到文章结构,小到标点措辞,字斟句酌,仔细审阅,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3、夯实基础、落实力度。 我办坚持“每月一评比”制度,开展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的信息点活动,促进了机构编制信息工作。坚持以会带训的制度,提高了信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建立起了机构编制信息工作目标管理、惩奖

推进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讲话

推进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讲话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它的加强有利于加快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有利于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层次和实效。下面结合X实际和工作实践,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提出几点思考。 一、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机构编制管理的内在要求。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决策、执行、反馈评估、再决策、再执行的反复循环过程。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反馈评估,都离不开监督检查工作,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监督检查的决策、执行、反馈评估,机构编制管理会偏离正常的轨道,那么整个机构编制管理过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机构臃肿、编制膨胀、人员无序增长,以致破坏整个行政管理体系。 (二)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水平的必然举措。X年以来,X区启动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评估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单位共X家。在工作推进当中,注重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前置审核把关作用和事后运行监督检查,多措并举,创新机构编制评估试点工作,强化了评估决策的严谨性、科学性。在整个评估试点工作中,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是工作水平上台阶、出实效的重要抓手。

(三)依法行政的客观需要。“编制就是法规”,《关于深入推进全省机构编制法制化工作的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机构编制的法定地位,为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提供了执法依据,是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效力的“尚方宝剑”。从这个角度看,机构编制管理本身就是一种依法行政行为,客观上必然要求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所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是依法行政的客观需要。 二、当前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机构编制意识”有待加强。一方面思想认识不够,工作阻力很大。有些部门和单位对新形势下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大都片面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性和各种困难:有些部门面对新增的职责任务总是第一时间提出增加机构编制的要求;一些部门在管理上存在分工越来越细的倾向,导致内部股室越设越多,造成整个单位人员力量分散; 个别部门仍存在“编制部门所有”的传统观念,导致编制的动态调整难以进行;少数上级业务部门以领导讲话、检查评比、经费划拨、项目审批、考核督查和车辆配置等形式干预下级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等事项,严重影响和削弱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成果,直接导致监督检查工作处于无序和被动应付的状态。 另一方面被监督检查单位缺乏对机构编制管理政策规定的了解。

机构编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机构编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创新机制强化监督努力把编办工作做实做强 近几年来,为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巩固机构改革成果,防止机构编制再度膨胀,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工作中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突出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了编制部门在人员编制工作方面的权威性。其中最深的一点体会是:只有把机构编制工作置于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布署,积极发挥部门自身的能动性,加强部门协作,把好关前管理,抓好事后监督,就能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当地机构编制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而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目的。下面简要地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善于在机构编制管理运行中发现问题、寻找原因 前几年,我们和其他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样,在人员编制管理方面是比较被动的,工作运行中我们感到,过去的“数字化”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其弊端十分明显:一是用人单位在编制管理方面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除了单位领导和人事工作人员知情掌握外,其他人员很少了解编制情况。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当事人遇到个人利益受到磨擦后才知情。二是给一些用人单位在人事工作纪律上留下了可乘之机和隐患,包括编制使用上的随意性,尤其是大系统单位,在编制性质、工资、经费渠道以及其他方面的弊端较多。三是鱼目混珠,吃财政空饷,长期在编不在岗,既占据编制,又冒领工资,或由所在单位长期领用该员工资。四是退(离)休人员经费不清,退(离)休前属于企业的人员,退(离)休后混入财政统发范围等等,使机构编制管理和用人单位在人员变更等相关问题上诸多“后遗症”。所以因为人员身份、入编性质、工资待遇等问题上访、滋事现象时有发生。针对出现问题,我们不回避矛盾、不推诿责任,积极查找属于编办工作环节上的原因,那就是机构编制管理透明度不高,管理比较粗放,编制管理程序的操作性较差,在属于我们掌握的管理资料中表现出“只见数字不见人”的状况。 二、善于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把编办工作做实

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管理水平经验做法

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管理水平经验做法 3篇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管理水平经验做法为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监督管理,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水平,泰安市**县委编办以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精神为抓手,采取“宣传式”“联动式”“监控式”等多种监督形式,全力做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为打造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是开展“宣传式”监督。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及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相关法律法规展开宣传。一方面组织业务骨干编印机构编制政策法规PPT课件讲义,通过工作调研、 ___群、微信群等多种手段,广泛开展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工作纪律、审批范围等工作宣传,引导部门领导干部和政工科长切实增强机构编制法制意识,强化部门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知情权,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将机构编制政策和法规纳入编办党员干部日常学习与培训计划,通过开展专题讨论、“科长讲业务”专题党课等不同形式进行业务学习,同时利用工作之余学 ___和省、市机构编制有关政策法规文件,不断加强办内干部对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方面的熟悉度,提升编办内部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 二是开展“联动式”监督。健全与组织、人社部门联动,联合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印发《关于开展机构编制专项监督检查 ___》和

《关于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___》,三家联合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和干部人事纪律,严防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现象发生。健全与纪检巡察部门的联动,根据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巡查办联合下发的《关于选派优秀干部到县委巡查机构实践锻炼 ___ ___》,县委编办选派优秀干部全程参与巡视巡察,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融入纪检巡察工作,严肃查处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违纪违法问题。 三是开展“监控式”监督。加大网上实时监控力度,利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结合系统的月报校验预警功能,发挥“互联网+机构编制”的优势,实行机构编制监督信息月报送月检查制度,定期监控各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机构编制运转等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及时纳入机构编制问题台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争将机构编制违纪违法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 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管理水平经验做法为进一步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纪律性,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管理水平,**诸城市委编办坚持“三个结合”,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法定化、规范化、实效化,推动形成“动真格、见真章、出实效”的监督检查格局。

最新-2019年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总结 精品

2019年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委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条例》、《通知》和《暂行规定》,紧紧围绕“自身建设年”活动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完善编制实名制登记,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强化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简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积极开展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继续认真落实市批《方案》,整合机构、安置人员、解决存在问题,并制定评估方案,积极开展自查、检查,已经完成对县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工作,并按期上报了《宁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自查评估报告》。 二是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围绕推进乡镇职能转变、规范设置乡镇党政机构、优化乡镇事业机构设置、严格控制乡镇人员编制等四个方面要求展开调研,对全县18个乡镇的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人员状况、职责职能等进行了全面清理分析,了解了实情,掌握了现状,并对清理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归纳,已着手进行乡镇政府“三定”规定和乡镇事业单位“九定”方案的基础审核工作。 二、强化机构编制日常管理 一是始终对《条例》、《通知》等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常抓不懈。督促全办干部职工不断学习,提高依法履职水平,利用县广播电视台、《九龙周刊》、《九龙》杂志、“宁县机构编制信息”等宣传媒体,多途径、多形式对《办法》等政策规定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和学习。 二是严格审核编制和工资发放人数。始终把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和工资发放人数审核工作作为加强编制管理工作重点来抓,分类别、分单位建立了工资审核台帐,准确核对供养人员,坚持机构编制、人事、财政部门共同把关的联动机制,做到“三对口”,对调动、退休、死亡、供养到期等各类人员流动,及时

浙江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办法

浙江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党内法规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遵循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预防、教育与惩处相结合。 第三条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省委领导下,具体负责全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法定管理权限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并向同级党委、政府负责。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指导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必要时可以直接对下级机构编制事项实施监督检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依纪依法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 第四条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是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以及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事业单位。 第五条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省委、省政府有关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等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 (三)上级党委、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的机构改革及其他改革方案中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四)党政机构限额、市县局级机构总量控制、行政和事业编制总量控制的执行情况; (五)机关事业单位职能配量、机构设置、编制和领导职数配备等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六)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审核、市批程序的执行情况: (七)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执行情况; (八)机构编制管理评估规定的执行情况; (九)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十)机构编制统计规定的执行情况; (十一)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举报和查处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六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每年向同级党委、政府和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告下列事项: (一)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以及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等情况; (二)组织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活动的情况; (三)巡视(巡察)、审计等反馈及整改落实的情况; (四)查处造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情况;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遇有下列事项,应当及时向上一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告: (一)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交办、督办事项的办理结果; (二)上级业务部门造反规定干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编制和领导取数配备等情况; (三)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重大问题; (四)其他需要报告的重要事项。

提升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的五点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7037725.html, 提升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的五点建议 作者:明兴谱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1期 近年来,伴随机构编制管理“三个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实施,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已建立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为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形势下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在逐步呈现,一定程度影响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索。 一、县级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单位和部门机构编制意识不强。少数单位和部门对新形势下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个别领导编制意识不强,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不是在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上做文章,而只是片面强调工作任务重、人员少、困难多等客观因素,要求增设机构、增加人员编制、提高机构规格。如果要开展某一项工作,就要设立一个机构,而且最好是行政机构;如果不能设置行政机构,就要求设立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机构,并且配备相应的人员。 (二)部分行政部门对所属事业单位的事务包揽过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必须实行政企和政事分开。但是仍有一些行政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人、财、物、事实行统管统揽,用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管理本应由事业单位自主处理的繁杂事务,导致政事不分,人员编制不清,一旦工作任务较重时,就以工作任务多、编制少为由找领导,为事业单位升格、增加人员编制、调动工作人员等,致使机关工作政事不分,人员臃肿、混编混岗。 (三)进人用编管理程序执行不到位。一是随意借用人员,先借后调,“请神容易送神难”,借进来容易退回去难。特别是有下属事业单位的行政机关,一旦机关工作任务重时,就抽调下属事业单位的人员到机关工作,工作完成后,这批人员就留在机关,不愿再回原单位上班;二是少数单位不经机构编制部门同意,随意调动工作人员,致使人员编制混编混岗现象发生;三是用人程序不规范。个别单位领导机构编制政策意识淡薄,不事先征得编制部门的意见,就办理了调动、聘用手续。 (四)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不严密。虽然中办、国办《通知》明确规定: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组织、人社部门才能配备人员和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并核拨经费,社会保障部门才能办理有关社会保障手续,公安部门才能办理户口迁移等手续。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尚未形成严密的协调配合机制。

关于调整公司内设机构及其职能的通知-嘉兴公交

- 1 - 嘉公交〔2016〕87号 关于调整公司内设机构职能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 为配合公司内设机构的调整,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以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需要,使工作范围更加清晰、工作责任更加明确、工作关系更加协调、工作流程更加合理,经研究,决定调整部门(分公司)职能,具体如下: 一、办公室 负责公司行政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文秘、办公自动化建设、档案、保密工作;负责宣传、信息、后勤保障、法律事务管理工作;负责公司资产资源的综合开发管理工作;负责公司招投标文件审核、合同管理及履行监督工作。 二、党群人事部 负责公司党总支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公司党建和群团工作;负责文明创建工作;负责劳动人事管理工作;负责人力资源开发和

薪酬管理工作;负责驾驶员招聘及分配的牵头工作;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负责招投标、信访监督工作。 三、营运稽查部 负责公司营运日常管理工作;负责营运规划、发展等工作;负责政务热线、公交服务热线、GPS调度管理工作;负责公司驾驶员星级规范服务的教育、管理、稽查、考核工作。 四、安全机务部 负责公司安全生产、安保防恐、“三防”、消防工作;负责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车辆和燃料的采购、管理工作;负责汽配、维修设备采购过程的监督工作;负责公司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 五、财务管理部 负责公司日常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负责年度预决算编制工作;负责营运资金筹措保障工作;负责资金结算及涉税管理工作;负责资产监管工作;负责财务资料档案管理工作;负责各项审计的协调工作;负责公司数据的统计汇总工作;负责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及各类补贴的对接、落实工作;负责票房管理工作。 六、技术信息部 负责公司IC卡、GPS、电子站牌、监控等信息化系统及设备的采购、管理及维护工作;负责IC卡办理中心管理工作;负责智能公交相关产品的开发、应用工作。 七、营运分公司 - 2 -

机构编制实名制建设情况汇报

机构编制实名制建设情 况汇报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情况汇报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自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建设工作动员暨培训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市积极部署,严抓落实,将全市所有机构编制基本信息全部录入到了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中。目前,我办积极运用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不断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做到了机构底数清、编制底数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确保了编制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一、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一)高度重视,给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 我办根据省要求,及时向领导汇报,取得了领导的支持,拨付了相应的工作经费,明确了实名制数据库建设工作专门科室,选调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及时接通了内网平台。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将省编办实名制数据库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放入本办网站,对其他省市的实名制数据库建设工作好的做法、经验进行转载,并多次召开全市编办主任会议,进行安排和部署。 2、召开全市的动员大会。我市于及时召开全市《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并下发了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也相应召开了动员大会并进行了部署。 3、做好实名制数据库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我办组织了全市的培训工作,进行了三期培训,使市直副处以上单位及县市区编办从事机构编制统计、信息工作的人员能基本熟悉系统操作流程,熟练掌握并按规范要求填报实名制信息表格。 (二)严格审核,确保报送信息的准确、真实、及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