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战历史地位

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战历史地位
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战历史地位

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战历史地位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黑龙江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7年03月21日12:12 来源:黑龙江日报

毛泽东手迹:“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根据毛泽东1949年5月14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致东北局并告有关负责同志及中原局电手稿复制,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赵一曼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部主任。

冷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部分指战员。

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司令部部分人员。

东北抗日联军女战士。

东北抗日联军战士的露营生活。

最近,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对1931年至1937年的6年局部抗战研究和宣传不够,以致很多人习惯于“八年抗战”的提法,而对“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不甚了了。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东北抗战是6年局部抗战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军民,反日寇反奴役争取民族解放,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利于人们全面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发生、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进而有利于认清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要环节。

一、东北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认识东北抗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必须把它放到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去考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先后粉墨登场,把世界一步步拖进战争的深渊。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先河。1935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1936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同年,日本偷袭珍珠港。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苏联对日本采取姑息、妥协政策。美国表面上保持中立,暗地里继续向日本销售军火和废钢铁等战略物资。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底,美国向日本供应了1.81亿美元的军火。对于“美国为什么继续向日本输送废钢铁”的疑问,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回答是:“我们当然知道,给日本一块废钢铁就等于帮助日本杀死一堆中国人。可是事实上,包括那些议员,我们都是在讨好日本。我们讨好日本为的是争取时间,来建设一个头等的海军、头等的陆军和头等的空军。”苏联也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些都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从“九一八事变”的第一天起,东北的军民就进行了英勇的武装抵抗。在仅仅半年的时间里,由东北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直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就发展到30多万人。在东北154个县中,有义勇军活动的达到93个。而1931年11月初发生

的齐齐哈尔江桥保卫战,是东北抗日有组织具规模的第一战,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东北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它比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战争早4年,比西班牙反对德、意法西斯战争早5年,比波兰反对德国法西斯战争早8年,比苏联卫国战争和美日太平洋战争早10年,表明中国率先打起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大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对此,罗斯福曾公正地指出:“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东北抗战不仅开展时间最早,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序幕,而且坚持时间也最长,直至抗战的完全胜利。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东北军民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用简陋的武器同装备精良的日伪军苦斗,消灭了敌人大批有生力量。仅据日方的统计,从“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末,日本关东军的伤亡人数为:战殁者4200人,伤病者17.13万人。1936年至1937年9月,日军死伤2662人。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抗联各部开展了积极的游击战争,破坏了敌人的经济、军事设施,扰乱了日军侵华的后方基地,使数十万日军滞留东北,不能入关南下,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对此,毛泽东予以了高度评价:“我们东北抗日义勇军能够进行继续英勇的抗日斗争。敌人的报纸都承认东北义勇军已使敌人损失‘十万以上的生命和几万万的金钱’,并使日本帝国主义不能很快地侵入中国内地。虽然他们还未取得彻底的胜利,可是对于国家、民族已有了巨大的帮助。”东北抗战对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有重要影响。

二、东北抗战促进了全民族抗战精神的形成

“九一八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击侵略、救亡图存迅速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共同意志,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开始形成。

1931年10月,在辽宁省清源县成立的抗日武装“血盟救国军”的“军歌”唱道:“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战斗!”另外两支抗日武装“东北国民救国军”和“辽宁民众自卫军”的布告和誓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哪能甘心做亡国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歌曲和誓词道出了东北爱国民众的共同心声,也同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非常相近。正是东北抗日武装和“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将士的誓言和壮举,激发了田汉、聂耳的创作热情,于1935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义勇军进行曲》。歌曲在当时城市乡村、国内国外,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到处传唱。

抗联老战士李敏回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著名的歌曲,很早就在抗联队伍中传唱,激励着千千万万抗联战士。记得1939年农历正月初一黎明前夕,在宝清县锅盔山,我们被敌人重重包围,激烈的战斗开始了。当时,苗司务长等同志牺牲。在这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弹尽粮绝的危险时刻,杜指导员、黄成植同志领我们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声震撼了敌人,增添了我们的力量。唱起它忘记了我们远离党中央在这里孤军奋战的处境,眼前浮现的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日军进行殊死战斗的场面,我们感到完达山脉锅盔峰就像万里长城的一座堡垒,要坚守着祖国的碉堡,绝不后退。抗联队伍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是数不胜数的。在战斗和行军中,我们都吟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前进!前进!’它陪伴和激励我们,直到抗战的最后胜利。”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即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说到底,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即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的精神,给了全体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抗日战争所形成的全民族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前所未有的升华,东北抗战对抗战精神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东北抗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大批东北军和国民党军政要员撤入关内,国民党政权继续坚持“攘外必须安内”的误国方针。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首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大旗,肩负起民族解放先锋的历史重任。在“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发表了《为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从全国各地奔赴东北,中共满洲省委也由已被日军占领的沈阳迁到哈尔滨开展工作。省委对抗日义勇军的斗争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援助,仅从1931年末到1933年初,派往义勇军工作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互济会和反日会成员就有100人以上,同时着手创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1933年,中共满洲省委积极贯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的“一二六指示信”精神,在东三省组织反日统一战线。到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地游击队已经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1个军,3万余人,同日伪军进行了大小数千次的战斗,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在残酷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大半战死,其中军以上干部数十人,师以上干部150多人。在东三省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出现了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李延禄、魏拯民、王德泰、宋铁岩、许亨植、李延平、陈荣久、汪雅臣、陈翰章、赵一曼、冷云等民族英雄,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成为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其行为和精神彪炳史册,光耀中华。

四、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还原抗日战争全过程

1949年5月,毛泽东在亲笔手书的电文中指出:“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确立“抗战十四年”概念,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6年局部抗战历史的尊重,对在6年局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的尊重。进一步认识东北抗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深刻认识“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客观依据和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东北抗战和抗联精神的特殊历史地位和作用。宣传教育要重点抓好“四进”,一是进党校,让干部知道;二是进学校,让学生知道;三是进媒体,让社会知道;四是进革命老区,让老区人民自己知道。特别是首先抓好对干部的教育和宣传。

要把抗联精神同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共同作为黑龙江精神的主要代表。以往谈及黑龙江精神,通常只提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而很少把抗联精神同这三大精神共同作为黑龙江精神的主要代表提出。这不利于抗联精神的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东北抗联的历史作用和抗联精神的弘扬。早在2009年他任国家副主席到黑龙江考察工作时,就曾专程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观和了解情况。2016年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他又明确提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秀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如前所述,东北抗联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重要意义,则可以从基辛格的一段话中看出来: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因此,把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作为黑龙江精神的主要代表,更能体现黑龙江精神的典型性和先进性,更能凸显黑龙江精神的历史价值和全局性意义,更能提振全省人民的精神风貌。

要加强东北抗联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抗联老战士和熟悉抗联老区的群众年龄越来越大,一些抗联的遗址、遗迹保护不力,已经或正在消失。全省抗联研究人员数量不足且分属不同单位,难成合力。东北抗日联军共建11个军,其中除第1军、第2军活动在吉林、辽宁外,其他9个军,还包括抗联第2军的一部分,都在今黑龙江省境内组建战斗。从这一点上可以说,黑龙江省是东北抗联的主战场,理应在东北抗联的历史研究中担负起重要的责任。要加强抗联研究的计划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加强对相关历史档案的发掘和整理,特别要抓紧做好抗联老战士和老区群众的口述历史的整理。建立有关抗联历史的资料库,对抗联的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作出规划,加强维修管理。加强有关抗联的博物馆、纪念馆建设,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保证,提升基本陈列水平,增强科学性和观赏性。对一些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有关抗联的博物馆、纪念馆,亦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表彰和奖励。

《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_应用文作文

《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 东北抗日联军 暑假,我在家里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东北抗日联军》,里面的主人公杨靖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当杨靖宇和他的部队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他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他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他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杨靖宇鼓励大家:“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

能烧红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杨靖宇牺牲前几天,他都没有吃到一粒粮食,饿了就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40年2月23日下午,敌人包围了杨靖宇。讨伐队已经向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连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我党在东北没有武装力量。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余部、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基础上产生和建立的。以马占山为首的东北义勇军率先于1931年11月与日本关东军主力多门师团和张海鹏伪军进行战斗,毙敌甚多,成为一时的抗日民族英雄。从义勇军兴起,到1932年夏季,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发展到三十余万人。从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1928年成立)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等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珠河;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到汤原,进行创建抗日武装的工作,先后建立起十几支游击队等抗日组织。 从1933年9月到1936年2月,抗日游击队相继改编成6个军。1934年2月21日,17支抗日义勇军代表参加会议,通过了《东北抗日联合军宣言》,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选举杨靖宇为总指挥,以第1军独立师为中心,领导对日作战,参加联合作战的义勇军部队达5000余人。1934年3月,由珠河游击队发起,召集了以“爱民”、“北来”、“好友”、“七省”为名的义勇军、山林队首脑会议,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推选赵尚志为总司令。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与东北党组织彻底失去了联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手东北党组织的指导工作。抗联实际上受驻在共产国际的王明及康生指挥。1937年冬,王明等人回到延安,抗联与党组织的联系彻底中断了。更为严重的是,此前的1936年,

中共满洲省委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撤销,东北党组织和抗联各部长期处于分割状态,各自为战。在此期间,王明等人给抗联各部的指示,由于领导机制的不畅,还在北满和吉东党委间造成了严重误解和矛盾。 实际上,抗联各部始终没有放弃与党中央恢复联络的努力。1936 年底,杨靖宇派出三师西征,最大的任务就是突入关内寻找党中央,可惜功败垂成。1936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中共满洲省委传达了关于撤销满洲省委,建立吉东、松江、东满、南满等四个省委和哈尔滨特委的指示。同年6月18日,中共满洲省委的工作全部结束。在这期间,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中共东南满、吉东和北满省委。为适应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需要,东北抗日联军各军按照其活动区域,先后组成3个路军,划分为新成立的各省委领导。新组建的3个路军即: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1、2军,于1936年7月组成。杨靖宇任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共6000余人,归南满省委;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4、5、7、8、10军,以及救世军王荫武部、义勇军姚振山部,于1937年10月组成并成立总指挥部。周保中任总指挥,崔石泉(崔庸健、朝鲜国籍)任参谋长,归吉东省委;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3、6、9、11军,于1939年5月组成并成立总指挥部。张寿篯(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委(1940年4月任),许亨植(李熙山、朝鲜国籍)任总参谋长,归北满临时省委。 1936年至1937年,

部编8年级上册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部编8年级上册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课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为: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相关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学法指导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观看图片资料及讨论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在设计本课时,我本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理念,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再现历史情景,观看图片及设疑等方法点拨课堂重点,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振奋人心的一件重大事件。 接着设疑“全国人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将学生引入思考,然后出示子目:全民族坚持抗战,使学生确切理解中共正确的作战策略与全民参战的的结果,也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及时而必要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铭记历史

摘要: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它的规模之广泛,区域之辽阔,斗争之英勇,场面之悲壮,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世纪之初,面对民族纷争此起彼伏的国际社会,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卫国力量,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独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但是,这些英勇的革命斗争最后都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这一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

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二)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在抗日战争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伟大的整风运动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进一步结合进来,提出了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和政策,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人民革命力量在艰苦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得到了重大的发展。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战争也锻炼与教育了人民,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人民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进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

东北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东北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还记得上小学,每学期的语文课本里都会有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爱国二字早已渗透进我们的思想,然而渗透地却并不深。还记得上这些课,老师无外乎放放火烧圆明园之类的爱国电影,划划段落大意,然后我们的任务就是谢谢读后感,背背中心思想应付考试。这样的形式只是加深了我们对于真正历史的麻木感。甚至对于我来说,抗战第一次对我有切实触动感还是和爸爸一起看亮剑的时候。个人认为烈士用鲜血换来的珍贵和平不应仅仅成为考试的选项,而应成为同学们的共识,成为整个名族的凝聚感。与其通过考试强迫同学接受,不如所带他们去直面史实,直面那些残酷来的真切。 大学报志愿来到了哈尔滨上学,一到哈尔滨,就和爸爸妈妈去了周边的景点,虽然太阳岛中央大街轻松有趣的多,但给我影响最深的还是东北烈士纪念馆。 东北烈士纪念馆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性博物馆之一,这座西欧古典主义建筑是日伪时期伪满警察厅旧址,许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曾在此被关押和刑讯,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就曾在这里受到敌人的酷刑摧残。该馆藏品7000余件,历史资料5000余份,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展出文物、图片和资料1000余件。馆内“黑土英魂”展览包括《伪满州国哈尔滨警察厅遗址与罪恶展》和《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两大部分。展览品中包括许多东北抗日战争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政权下的警察厅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还有许多在东北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烈们留下的遗物以及文字图片材料。 展览中,一件件珍贵的烈士遗物,一段段翔实的史料记载,将我带回到那烽火连天的黑土地,那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在其中我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和纯粹生命的感动。在纪念馆里面我真正见识到了东北人民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以及日军在东北的残暴统治。那些逝去的生命,那些无助的哀嚎,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穿越那些历史的伤痕来到我的面前,心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太原会战 1.淞沪会战 简介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1]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战果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 这次战役,日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军团级干部损失过半,导致我军中下层出现断层,致使我军战力在后续出现下滑。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2.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背景 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日军积极进行渡河及夜战演习,并有侵华日空军第3飞行团主力先后飞抵南昌机场。日军拟兵分三路,总兵力约6.5万人,配有战车40辆,飞机150架,以第11军团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为总指挥。 战斗过程 1941年3月15日,圆部和一郎指挥2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由安义、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区进攻,企图攻歼国民党军第9战区第19集团军主力。 安义;中路日军第34师团占领高安后,向官桥、泗溪等地继续攻击;南路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一部在独城、经楼地区被国民党军第49军阻击,主力被阻止在灰埠,被迫渡江北上与第34师团会合。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秀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 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

【军史知识】十四年苦战北山黑水,东北抗联重大事件

【军史知识】十四年苦战北山黑水,东北抗联重大事件 岁月的车轮,穿越世界大战的硝烟,跨过新世纪的门槛,和平与发展已成世界浩荡潮流。70多年前,东北抗日联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在白山黑水间进行了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他们的抗战历史,波澜壮阔,可歌可泣﹔他们的英雄事迹,慷慨悲壮,感天动地,他们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追求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勇敢顽强、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历史不容忘却,就让我们通过纪念东北抗日联军的光辉历程,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东北抗日联军史大事年表1931年4月本月日本关东军驻扎师团换防。日本军部把驻辽阳的第十六师团调回日本,由塬驻日本仙台适于在寒冷地区作战的第二师团接防。 7月1日日本右翼分子制造万宝山事件,挑拨中朝民族关系,借机在日本国内和朝鲜大造反华舆论。本月日本军部借日军间谍、中村大尉失踪事件,大肆叫嚣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本月日本关东军组织“参谋旅行”,对东北要地进行军事侦察,制定佔领东北的“作战方案”。本月日本军部拟定《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将佔领中国东北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8月20日日本关东军新任司令官本庄繁到达旅顺。9月7日至18日日本

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巡视“南满铁路”沿线日本驻军,检查应 变准备,指示各地日军部队在万一事端发生时,要“积极行动”,不可有半点失误。18日夜,驻沈阳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叁中队工兵中尉河本末守率6名士兵将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炸毁,并诬称是中国士兵所为。日军向中国军 队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九一八事变爆发。19日日军佔领沈阳及南满铁路、安(东) 奉(沈阳) 铁路沿线各地。同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佔领满洲宣言》, 指出,日本要变东北为其殖民地,号召东北人民奋起抵抗,赶走日本侵略者。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佔领东叁省事件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中央工农革命委员会发表《满洲事变宣言》。同日中共满洲省委、共青团满洲省委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佔领满洲告朝鲜工人、农民、学生及一切劳苦群众书》。21 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佔领满洲与 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号召广大群众展开斗争,反抗 日本的侵略。22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佔满洲事变的决议》,要求在满洲更应该加紧地组织群众 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组织兵变与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的打击。23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对士兵工作的紧急决议》,发出党要组织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游击战争的号召。同日东北边防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 历史意义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正式投降,9月3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在这个附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可以说,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历经14年的历史任务,使中国人民在世界中站了起来,不再软弱,不再受压迫,真正有了立足之地。在胜利后的这50多年中,我们没有忘记先辈们的艰难困苦,没有忘记是因为他们才有现在的生活,如今,战争没有了,艰难的日子没有了,可是我们仍然要学习战争,学习其中的道理、经验、原因和意义,下面就简单剖析一下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在14年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广泛的民众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真正的人民战争,决定了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首先,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有多少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有多少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动人场面,到处是汹涌澎湃的救亡图存浪潮,到处是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景象。这样,日本帝国主义面对的不再是少数人,而是拥有四亿五

千万人民的整个中华民族,是四亿五千万人民用血肉筑起的新的长城!正如毛泽东所说,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能遭到失败的命运。 其次,国共两党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自1927年以后,国共两党进行了持续10年的内战。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关键时刻,如果两党不能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就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鉴于此,中国共产党首先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中国国民党也顺应历史潮流,放弃内战政策,从而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人民有了团结的核心。 第三,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根据敌强我弱、敌宜速决我宜持久的客观形势,广泛开展人民战争,充分采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战场,使敌人无时不受到惊扰,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人民战争,敌后战场有力地消耗了敌人,壮大了自己,逐渐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并且积极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抗日战争中,中国民众的动员和参与是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最深入、最广泛的。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很多,以上三条是比较主要的,其他的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以上论证,可以看出中国广大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他们是主力中的主力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我们军队的力量更加强大。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正式投降,9月3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在这个附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可以说,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历经14年的历史任务,使中国人民在世界中站了起来,不再软弱,不再受压迫,真正有了立足之地。在胜利后的这50多年中,我们没有忘记先辈们的艰难困苦,没有忘记是因为他们才有现在的生活,如今,战争没有了,艰难的日子没有了,可是我们仍然要学习战争,学习其中的道理、经验、原因和意义,下面就简单剖析一下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在14年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广泛的民众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真正的人民战争,决定了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首先,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有多少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有多少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动人场面,到处是汹涌澎湃的救亡图存浪潮,到处是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景象。这样,日本帝国主义面对的不再是少数人,而是拥有四亿五千万人民的整个中华民族,是四亿五千万人民用血肉筑起的新的长城!正如毛泽东所说,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能遭到失败的命运。 其次,国共两党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自1927年以后,国共两党进行了持续10年的内战。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关键时刻,如果两党不能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就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鉴于此,中国共产党首先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中国国民党也顺应历史潮流,放弃内战政策,从而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人民有了团结的核心。 第三,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根据敌强我弱、敌宜速决我宜持久的客观形势,广泛开展人民战争,充分采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战场,使敌人无时不受到惊扰,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人民战争,敌后战场有力地消耗了敌人,壮大了自己,逐渐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并且积极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抗日战争中,中国民众的动员和参与是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最深入、最广泛的。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很多,以上三条是比较主要的,其他的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以上论证,可以看出中国广大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他们是主力中的主力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我们军队的力量更加强大。抗日战争胜利了,虽然我们付出很大代价,但它也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下面则简单说一说。 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废弃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抗日

九一八事变观后感作文:“九一八事变”纪录片观后感

九一八事变观后感作文:“九一八事变”纪录片观后感 今天是9月18日,当年的九一八事变仍然历历在目,文章九一八事变观后感作文描述了作者看完九一八事变纪录片后的感想。 九一八事变观后感作文:“九一八事变”纪录片观后感 2011年10月30日,我们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的实践课上,观看了“九一八事变”的纪录片。从之前对九一八大案略有所知到深入了解,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血泪史,一个国家的永远无法磨灭的耻辱!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而这一阴谋在日本的大地震以及经济危机造成的国内

恐慌和混乱的引导下,终于爆发了。日本希望通过霸占东北来转移国内人民的注意力,缓和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日本妄图利用张作霖侵占东北的计划失败后,日本炸毁了张作霖所乘坐的列车,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他的儿子张学良接替他的职位后,于1928年12月宣布易帜。张家父子爱国的愿望却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破灭。正是因为南京政府的一味退让,帮助日军用极少的人力物力轻易地攻陷沈阳,继而导致了整个东北的沦陷。 日本占领东北后,在我国的土地上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制造了无数惨案,千千万万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无家可归。东北大量资金、武器、木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运到日本,帮助他们再去杀害更多的中国人。日军在东北建设了731细菌部队,用几千名中国人做活体实验,制造出的生化武器更是对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日军为了抵抗苏联建设了军事防线,在建设时抓捕了大量中国人做劳工,在非人的待遇下强迫他们高强度地工作,有人反抗就进行杀害,用活人喂狼狗,为了保密,他们将剩余的3000多名劳工赶入山洞,将洞口封死,至今还未找到他们的尸骨。无数的妇女被日军蹂躏,连孩子和孕妇也被无情杀害······他们的恶行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和伤害。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抗日战争练习题

考点14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说明全解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九·一八”事变:1931、9、18,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接着进攻 沈阳;东北三省沦陷;中国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二.西安事变 1.概况: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中国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2.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10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三.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7、7,日军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 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 2.南京大屠杀:1937、12 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3.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徐州会战组成部分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5.百团大战:彭德怀、朱德指挥八路军取得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6.抗日战争胜利意义:1945、8、15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 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四.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 内容:(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 主主义的中国。(2)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备考建议 本考点注意对西安事变的概况以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抗战精神,揭露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高频考点标准解题 ——知道怎么考 15,(2005重庆)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本就占领了中国() A西南三省B西北五省 C华东五省D东北三省 考点:九.一八事变。本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经分析可知只有D项符合提干。 答岸:D 评注:对于此类问题应注意抓住提干的关键词“九.一八事变”,再对选项进行分析排除

论东北抗日联军

论东北抗日联军 ----历史地位和斗争精神 题目:论东北抗日联军 姓名: 2015年12月10日

摘要:1931 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对我国东北大肆侵略,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的对日政策,致使东北沦陷。中国共产党在事变发生后迅速行动,号召全国人民群众行动起来,联合发动一切力量给予日本列强以沉重的打击。我国东北地区的各界爱国人士反日热情高涨,在当地党组织的鼓舞与领导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克服重重困难,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之下,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东北抗联是抗日战场上开始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所处环境最恶劣的抗战部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们是抗日战争的首义者,拉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他们不怕苦、不怕难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尘贵财富,值得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发扬光大。 关键词:东北抗联决策高明、历史地位、重要意义、抗联精神 一、东北抗联概况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游击队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是中国年抗战中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支部队。由东北各阶层人民和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组织起来并得到中国共产党支持和协助的东北抗义勇军(人数最多时达到三十万),是最早奋起从事抗日战争的先驱。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在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成立了十几支反游击队,配合义勇军进行对円抗战。抗义勇军的斗争由于遭到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政府的反对和限制以及自身存在的弱点,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至1933年春基本上遭到失败。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继续坚持抗日武装斗争,并联合抗日义勇军的余部和抗山林队共同对円作战,组成了东北人民革命军。到年,统一改编为东北抗联军。东北抗联军共个军,人数最多时有万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军是在反日游击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円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九、十、十一军也都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二、东北抗联的形成特点 东北抗联军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成长壮大起来的,由于东北地区特有的 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以及其所处的时代特征,使东北抗日联军的形成具有不同于其它部队的特点。

抗日战争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受害最深,牺牲最烈,斗争持续时间最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它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进行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改变了屈辱挨打的状况。终于摆脱了“恐洋症”,全中国人民找回了自信与自尊。从此感到自己作为世界上一个有能力自立的民族,能够打败侵略者,这对整个民族精神非常重要,也就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能够有地位,不再受人欺压,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抗战中形成的团结一致、英勇不屈、奋发图强、百折不挠的精神已深深地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中华民族继续前进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

中国的抗日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 一、《课标》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象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生对抗日战争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但是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教学要在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历史地位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性思考。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回顾—讨论—探究—反思”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六、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什么?(日本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 1、侵华事变:

中国抗战史概述

中国抗战史概述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 ———励中华志,传中华魂在这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纪念日将要来临的时候,一部抗日战争的历史诗《东北抗日联军》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这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战史实,真实表现了东北抗日联军14 年艰苦卓越的斗争史,堪称抗日剧的新标杆。《东北抗日联军》让我们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面对残忍暴虐、穷凶极恶的日寇,为了救亡图存,展开的艰苦卓绝斗争。可以说,《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在我们党领导下,献身反法西斯战争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我们民族先烈抗击日寇彪炳史册的英雄伟绩,他们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表现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英勇的牺牲精神。观之,令人动容,激荡灵魂,坚定信仰,倍增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实干创业的精神动力。 《东北抗日联军》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军队采取不抵抗政策、退出东北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残酷、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团结一心、驱除日寇、光复河山的史实,是一部生动感人的历史教材。抗联队伍中的共产党员,以身先士卒、无私无畏的过硬作风和人格魅力凝聚人心,赢得拥戴,在14 年间对日寇作战10 余万次,牵制日军60 余万人。正如杨靖宇将军所说,"抗联斗争,使侵华日军抽不出兵力派往关内,就是支援了全国抗日战争".应当说,《东

北抗日联军》有力驳斥了一些宣称国民党军队才是抗战主力,是最大功臣的"杂音".如果不是国民党的不抵抗,日寇不可能轻松侵占我们东北,也不可能建成所谓的.如果不是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牵制日军,将使后来的抗日正面战场承受更多攻击而溃败更甚。因此,个别人以消灭日寇人数来评判抗战主力和功臣的言论,既违背客观事实,歪曲史实,更影响团结,忘记了民族团结奋进才是赢得胜利之本,实不应该。 事实上,《东北抗日联军》真实展示了抗联的生活战斗全貌,着力刻画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等一批抗日英雄,这些抗日英雄在身后无援、粮弹两无、恶劣天气下,爬冰卧雪,竭尽忠诚,进行的既是为民族解放的信念之战,也是为后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更是表现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尊严之战。赵尚志在战场上机智灵活英勇杀敌;赵一曼在狱中坚贞不屈慷慨就义;杨靖宇以棉絮枯草为食战至最后一人,这些抗联英魂与与山河同在、与日月齐辉,永远值得我们后人缅怀纪念。然而,一些人鼓噪历史虚无主义,抹黑、诋毁民族英雄,以及个别无底线营销事件着实让人愤慨,这些人以娱乐心态,猎奇心理,消解、恶搞我们英雄,其目的就是想搞乱我们思想,污染我们心灵,妄图损坏我们民族精神这一"主心骨".这种卑劣行径不仅仅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恶俗趣味影响,就到底是没有民族血性气质,一心向钱的物欲膨胀,与我们弥足珍贵的民族精神渐行渐远,是在思想领域、灵魂领域的溃散溃败,需要深刻警觉、警醒、警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