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光学部分

建筑物理光学部分
建筑物理光学部分

在光亮环境中人眼对555nm的黄绿光最敏感;在较暗的环境中对507nm的蓝绿光最敏感。光谱光视效率V(λ):表示波长λm和波长λ的单色辐射,在特定光度条件下,获得相同视觉感觉(光通量相同)时,该两个单色辐射通量之比。

λ m选在视感觉最大处(明视觉555nm,暗视觉507nm视感度683lm/W其他波长的单色光的视感度都小于683lm/W,或者说其他波长的单色光要达到683 lm的光通量,其辐射通量要大于1W)

辐射通量———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能量,单位为瓦(W)

光通量(lm):能使观察者获得视觉光亮感的辐射通量,等于各波长的光谱辐射通量与光谱光视效率之积的总和。(参见教材P136 例题2.1-1.2)

发光强度(cd):光源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密度

照度(lx):被照面接收的光通量密度

亮度: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发出的发光强度

发光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像,视觉感觉和视网膜上的照度成正比,物像的照度愈大,我们觉得被看的发光物体愈亮。

3、发光强度与照度关系、照度与亮度关系

发光强度和照度的关系(距离平方反比定律)

用于已知点光源的发光强度求所产生的照度

4、照度与亮度的关系

所谓照度与亮度的关系,指的是光源亮度和它所形成的照度间的关系。

E=LαΩcosα

4、各种材料的光学性质。

光的反射、吸收和透射比

反射比ρ = Фρ/ Ф

吸收比α = Фα/ Ф

透射比τ = Фτ/ Ф

Ф= Фρ+ Фα+Фτ

ρ+ α+ τ=1

5、视度就是观看物体时的清晰程度。

影响视度的主要因素有:

(1)、被看物体上的照度或亮度。

(2)、被看物体的尺寸大小。

(3)、被看物体的亮度与它的背景亮度(或颜色)的对比。

(4)、实验表明,观看小尺寸物体,天然光照明比人工光照明的视度高。

(5)、观看时间的长短。

(6)、眩光。(在视野内由于亮度的颁或范围不适宜,或在空间或在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起不舒适和降低目标可见度的视觉条件)

第二章天然采光

天然光组成:太阳直射光(照度高、方向性、阴影。)天空扩散光(照度低、无方向无阴影。)采光系数: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产生的照度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全阴天漫射光产生的照度之比。

我国规定的临界照度(开始需要使用人工照明的照度)值为5000lx。采光系数标准值

采光系数标准值高低根据视看对象大小和采光口类型而定。顶部采光时,采光系数采用平均值,侧面采光时采用最低值。标准值是按3类光气候区制定的,非3类在计算中加以修正,所在地区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应乘以相应地区的光气候系数K。

我国光气候分为五区,北京为Ш类光气候区,重庆为V类光气候区。北京的光气候系数为1.0。要取得同样照度,?类光气候区开窗面积最小,V类光气候区开窗面积最大。

侧窗采光的优点:构造简单、布置方便、造价低廉、光线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有利于形成阴影,适于观看立体感强的物体,并可观看室外景观。缺点:照度分布不均匀,(近窗处照度高,离窗远处水平照度下降很快。)

(当采光面积相等且窗底标高相同时,正方形窗口采光量(指室内各点照度总和)最大,竖长方形次之,横长方形最小。但从照度均匀性看,竖长方形沿进深方向均匀性最好,横长方形沿宽度方向较均匀。)

影响室内横向采光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窗间墙。窗间墙愈宽,横向均匀性愈差。

改善措施:1减少遮挡,将靠窗墙做成喇叭口1改善照度变化剧烈:提高窗位,采用乳白色玻璃、玻璃砖等扩散透光材料

2改善眩光:加水平挡板、窗帘、绿化、百叶

天窗最大优点是有利于采人光量并使照度均匀分布。

天窗形式:(1)矩形天窗:这种天窗位置较高,不易形成眩光。为避免直射阳光射人室内,天窗的玻璃最好朝南北向。

(2)横向天窗(横向矩形天窗):这种天窗的玻璃也宜朝南北向。

(3)锯齿形天窗:这种天窗有倾斜的顶棚做反射面,增加了反射光,采光效率比矩形天窗高,窗口一般朝北。

(4)平天窗:特点是采光效率高,但易污染。但设计时应注意采取防止光污染、防直射阳光影响和防止结露的措施。分散布置,平天窗所需面积最小。矩形最大

(5)井式天窗:这种窗主要用于通风兼采光。

采光设计的计算步骤及方法:

(1)搜集资料:1对象对采光的要求(房间的工作特点及精密度,工作面位置,工作对象的表面状况,工作中是否允许阳光直射,工作区域),2对象对采光的其他要求

(采暖,通风,泄爆),3房间及其周围概况(房间平剖面尺寸位置、影响开窗的

构件、周围建筑物构筑物高度等)

(2)选择采光口形式

(3)确定采光口位置及可能开设的窗口面积:1侧窗2天窗3混合

(4)估算采光口尺寸(用窗地比和室内地面面积相乘估算。当既有侧窗又有天窗时,先根据墙面实际开窗的可能布置侧窗,不足再用天窗补):侧窗面积宜占外墙面积的

20%-30%;窗宽与窗间墙比宜在1.2-3.0:1;窗台高度不宜超过0.9

(5)布置采光口

中小学教室采光设计注意的问题:1采光要求和标准:有足够的照度且均匀分布,无眩光和阴影2教室的平面组合3建筑结构对采光的影响:砖混限制大考虑用框架或无梁楼板4室内装修对采光的影响:用材反射系数(使天棚>侧墙>后墙>前墙>地面>黑板)用材颜色选浅色5侧窗形式、朝向、亮度(单侧改为双侧,南、西、东应有遮阳,窗高由1.0提到1.2)美术展览馆采光要求:1适宜照度(陈列室采光系数不大于2%)

2合理的照度分布(一幅画上最大最小照度比值在3:1以内,一面墙10:1以内)

3避免在观看展品时明亮的窗口处于视野范围内(眼睛和窗口下沿、画面边沿形成的角度超过14度时光源处于视线30度以外)4避免一、二次反射眩光(将窗口位置提高或将画面稍加倾斜避免一次反光;减弱二次反射形象亮度避免二次反光)5环境亮度和色彩(墙面亮度宜选中性,亮度低于展品。光反射比取0.3)6避免阳光直射展品7采光口不占或少占展出的墙面

美术展览馆采光形式:侧窗、高侧窗、顶窗

侧窗:缺点:照度不均匀、占墙面积、一二次反射难避免。故只用于进深不大小型展示。高侧窗:可降低建筑高度高达30%节约造价

6、建筑照明

热辐射光源:(1) 白炽灯(2) 卤钨灯

气体放电光源:(1)荧光灯(2) 荧光高压汞灯(3)金属卤化物灯(4)钠灯(5) 氙灯(6)节能型荧光灯(7)无电极荧光灯

了解各种光源的主要特性(参见教材P202~

热辐射光源:普通白炽灯:

气体放电光源:

荧光灯:

2、了解各类灯具的光的特性和分类。

(1)配光曲线(定义参见教材P200) 配光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灯具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2)遮光角:光源最边缘的一点和灯具出口的连线与通过裸光源发光中心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3)灯具效率: 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灯具发射光通(流明)与灯具内的全部光源按规定条件点燃时发射的总光通之比。

灯具分类:国际照明委员会按光通量在上、下半球的分布将灯具划分为五类:(1)直接型灯具(2)半直接型灯具(3)扩散型灯具(4)半间接型灯具(5)间接型灯具

3、掌握照明方式的种类及选择,了解各类建筑室内照明设计标准。

分类:一般照明:不考虑特殊部位的需要,为照亮整个场地而设置的照明方式。

分区一般照明:根据需要,提高特定区域照度的一般照明方式。

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如工作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方式。

混合照明:由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组成的照明。

了解各类建筑室内照明设计标准。??

4、了解影响照明质量的因素。

眩光(直接眩光、反射眩光、光幕反射)颜色照明的均匀度阴影环境因素

5、掌握“利用系数法”的照明计算方法。

式中CU ——利用系数,无量钢;(掌握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参见教材P224)

FU ——投射到工作面上的有效光通量,lm;

N ——照明设施(灯具)数量;

F ——一个照明设施(灯具)内光源发出的光源量,lm。

式中:

F ——一个照明设施(灯具)内光源发出的光通量,lm;

Eav——照明设计标准规定的照度标准值(参考平面上的平均照度值),lx

A ——工作面面积,m2,A=L×W,其中L为房间的长度,W为房间的宽度;

N ——照明设施(灯具)数量;

CU ——利用系数,无量纲,查选用的灯具光度数据表;

K ——维护系数,查照明设计标准中的表2.3-27,如白炽灯、荧光灯用于卧室、办公室、餐厅、阅览室、绘图室为0.75。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光学实验: 1.采光系数测量 2.教室亮度测量 3.测定材料光反射系数 4.测定材料光透射系数 小组成员:王林 2011301569 范俊文 2011303156 肖求波 2011301549 沈杰 2011301544 指导教师:刘京华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2013年11月3日

一 实验目的 室内光环境对于室内生产,生活,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光环境能够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保障人身安全和视力。天然采光效果的好坏及合理与否,可以通过天然采光实测作出评价。采光系数是评价室内自然光环境,室内开口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实验了解室内自然光环境测量方法及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并对该实测房间的光环境作出评价。 二 实验原理及仪器 1.原理: 室内采光测量最主要的工作是同时测量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室内工作面上的照度和室外水平面的照度值。室外照度是经常变化的,必然引起室内照度的相应变化,不会是固定值。因此对采光系数量的指标,采用相对值,这一相对值称为采光系数(C ),即室内某一点的天然光照度(E n ),和同一时间的室外全云天的天然光照度(E w )的比值。 w n E E C 2.仪器:照度计2台/组 卷尺 两台照度计为同型号,分别用于室内和室外的照度测量。 三 实验时间及,地点及天气状况

时间: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 地点:教学东楼D座 四实验要求 1测量数据记录(不少于5个测点) 2.附加测量项目: (1).采光系数最低值C min 采光系数最低值取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交线上各测点中采光系数值中最低的一个,作为该房间的评价值。 (2). 采光系数平均值C av 采光系数平均值取典型剖面与假定工作面交线上各测点的采光系数算术平均值。 当室内有两条或以上典型剖面时,各条典型剖面上的采光系数应分别计算。取其中最低的一个平均值作为房间的采光系数平均值。(3).采光均匀度U c 采光系数最低值与平均值之比,即U c=C min/C av 国家规范规定,对于侧窗和顶部采光要求为I-IV级的房间,其工作面上的采光均匀度不应低于0.7。采光均匀度应按各个不同剖面计算,取其中均匀度最低的一个值作为该房间的评价值。 五实验方法 1.测点布置 室内采光测点的布置反映各工作面上照度值的变化和光的分布情况,因此采光实测时要在待测建筑物内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室内采光质量的典型剖面,然后在剖面与工作面交线布置一组测点。侧面采光的房间有两个代表性的横剖面,一个通过侧窗中心线,一个通过侧墙中心线;剖面图上布置测点的间距2m;测点距墙或柱的距离为0.5~1m,中间测点等距布置。 2.测量条件 我国采光设计标准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标准天空,即全云天作为天空亮度分布规律的标准。因此采光系数测量的天空应该选取全云天(云量8~10级),天空中看不到太阳的位置。不应在晴天和多云天测量,也不宜在雨雪天测量。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建筑112 姓名:刘伟 学号: 01111218 指导教师:周洪涛 建筑物理实验室 2014年10月15日 小组成员:张思俣;郭祉良;李照南;刘伟;王可为;

第三篇建筑热工实验 一、实验一建筑热工参数测定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热工参数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温度、湿度、风速的测试方法,达到独立操作水平; 3、利用仪器测量建筑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场分布,检验保温设计效果; 4、测定建筑室内外地面温度场分布; 5、可通过对室外环境的观测,针对住宅小区或校园内地形、地貌、生物生活对气候 的影响,进而研究在这个区域内的建筑如何应用有力的气候因素和避免不利的气 候影响。 三、实验仪器概述 I.WNY —150 数字温度仪 ●用途:用于对各种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温度测量。 ●特点:采用先进的半导体材料为感温元件,体积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温度值 数字显示,清晰易读,测温范围:-50℃~150℃,分辨力:0.1℃。 ●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1.取下电池盖将6F22,9V叠层电池装入电池仓。 2.按ON键接通电源,显示屏应有数字显示。 3.插上传感器,显示屏应显示被测温度的数值。 4.显示屏左上方显示LOBAT时,应更换电池。 5.仪器长期不用时,应将电池取出,以免损坏仪表。 II.EY3-2A型电子微风仪 ●用途:本产品是集成电子化的精密仪器,适用于工厂企业通风空调,环境污染监测, 空气动力学试验,土木建筑,农林气象观测及其它科研等部门的风速测量,用途十分广泛。 ●特点: 1.测量范围宽,微风速灵敏度高,最小分度值为0.01m/s。 2.高精度,高稳定度,使用时可连续测量,不须频繁校准 3.仪器热敏感部件,最高工作温度低于200℃,使用安全可靠,在环境温度为 -10℃~40℃内可自动温度补偿。 4.电源电压适用范围宽:4.5V~10V功耗低。 ●主要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0.05~1m/s 1~30m/s(A型) 2.准确度:≤±2﹪F.S。 3.工作环境条件:温度-10℃~+40℃相对湿度≤85%RH。 4.电源:R14型(2#)电池4节 ●工作原理:本仪器根据加热物体在气流中被冷却,其工作温度为风速函数这一原理设 计。仪器由风速探头及测量指示仪表两部分组成。 ●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习题及选解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习题及选解 第一章 习题 1-1. 一个线偏振光在玻璃中传播时,表示为:i E ))65.0(10cos(10152t c z -??=π,试求该光的频率、波长,玻璃的折射率。 1-2. 已知单色平面光波的频率为z H 10 14 =ν,在 z = 0 平面上相位线性增加的情况如图所示。求f x , f y , f z 。 1-3. 试确定下列各组光波表示式所代表的偏振态: (1))sin(0kz t E E x -=ω,)cos(0kz t E E y -=ω; (2) )cos(0kz t E E x -=ω, )4cos(0πω+-=kz t E E y ; (3) )sin(0kz t E E x -=ω,)sin(0kz t E E y --=ω。 1-4. 在椭圆偏振光中,设椭圆的长轴与x 轴的夹角 为α,椭圆的长、短轴各为2a 1、2a 2,E x 、E y 的相位差为?。求证:?αcos 22tan 220 000y x y x E E E E -= 。 1-5.已知冕牌玻璃对0.3988μm 波长光的折射率为n = 1.52546,11m 1026.1/--?-=μλd dn ,求光在该玻璃中的相速和群速。 1-6. 试计算下面两种色散规律的群速度(表示式中的v 表示是相速度): (1)电离层中的电磁波,222λb c v +=,其中c 是真空中的光速,λ是介质中的电磁波波长,b 是常数。 (2)充满色散介质()(ωεε=,)(ωμμ=)的直波导管中的电磁波,222/a c c v p -=εμωω,其中c 真空中的光速,a 是与波导管截面有关的常数。 1-7. 求从折射率n = 1.52的玻璃平板反射和折射的光的偏振度。入射光是自然光,入射角分别为?0,?20,?45,0456'?,?90。 1-8. 若入射光是线偏振的,在全反射的情况下,入射角应为多大方能使在入射面内振动和垂直入射面振动的两反射光间的相位差为极大?这个极大值等于多少? 1-9. 电矢量振动方向与入射面成45°的线偏振光,入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分界面上,若入射角 ?=501θ,n 1 = 1,n 2 = 1.5,则反射光的光矢量与入射面成多大的角度?若?=601θ时,该角度又为多 1-2题用图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建筑热工、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实验] XXX XXXX XXXXXXX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建筑热工学实验 (一)温度、相对湿度 1、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了解室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量的目的;进一步感受和了解室外气象参数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 2、实验设备:TESTO 175H1温湿度计 3、实验方法:` (1)在测定前10min左右,把湿球温度计感应端的纱布用洁净水润湿。 (2)若为手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用钥匙上紧上部的发条,并把它悬挂于测点。待3~4min,当温度计数值稳定后,即可分别读取干、湿球温度计的指示值。读数时,视平线应与温度计水银面平齐。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3)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获得测点空气温度。 (4)根据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值查表,即可得到被测点空气的相对湿度。

4、实验结论和分析 室内温湿度 仪器:TESTO 175H1 位置湿度(%)温度(℃) 暖气上方A 24.5 17.5 桌面上方B 25.6 17.0 南边靠墙柜子C 25.5 16.8 室内门口处D 25.1 16.5 5.对测量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 根据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室内各处的温度及湿度较为平均。暖气上方的区域温度较高而导致相对湿度较低。桌子由于靠近暖气,所以温度较高。柜子由于距离暖气较远,温度相对较低,较为接近室内的平均气温。门口处由于通风较好,温度较低,湿度相对较高。

(二)室内风向、风速 1、实验原理:QDF型热球式电风速计的头部有一直径约0.8mm的玻璃球,球内绕有镍镉丝线圈和两个串联的热电偶。热电偶的两端连接在支柱上并直接暴露于气流中。当一定大小的电流通过镍镉丝线圈时,玻璃球的温度升高,其升高的程度和气流速度有关。当流速大时,玻璃球温度升高的程度小;反之,则升高的程度大。温度升高的程度反映在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经校正后用气流速度在电表上表示出来,就可用它直接来测量气流速度。 2、实验设备:TESTO 425 3、实验方法: (1)把仪器杆放直,测点朝上,滑套向下压紧,保证测头在零风速下校准仪器。 (2)把校正开关置于“满度”位置,慢慢调整“满度调节”旋钮,使电表指针在满刻度的位置。再把校正开关置于“零位”的位置,用“粗调”、“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指针在零点的位置。 (3)轻轻拉动滑套,使侧头露出相当长度,让侧头上的红点对准迎风面,待指针较稳定时,即可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大小。若指针摇摆不定,可读取中间示值。 (4)风向可采用放烟或悬挂丝的方法测定。

建筑物理光学选择题60道

建筑物理光学选择题60道 1.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D )光最明亮。 A、70Onin 红光 B、OIOnln蓝绿光 C、□80nm 黄光 D、553nm黃绿光 2.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B)是错误的, A、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都取决于光辐射的光谱组成 B、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尽管光谱组成不同,也会有完全相同显色性 C、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光谱组成不同,显色性有很大差异 D、色标有明显区别的两个光源,显色性不可能相等 3.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C)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 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4.下列(D )是亮度的单位 A、IX B、Cd C、 Inl D、Cd∕m2 5.下列材料中(C )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 C、石膏 D、乳白玻璃 6.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D)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7下列材料中,(C)是漫透射材料 A、透明平板玻璃 B、茶色平板玻璃 C、乳白玻璃 D、中空透明玻璃 8.光源显色的优劣,用(C )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 B、光源的亮度 C、光源的显色性 D、识别时间 9?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A) A、灯的光通量 B、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桌子表面亮

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 ——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 实验三:室内照明实测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日星期二3月12年2013日期: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室内表面的反射性能和采光口中窗玻璃的透光性能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室内光环境的好坏,因此,在试验现场采光实测时,有必要对室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比,采光口中透光材料的过透射比进行实测。 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 (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 光反射比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光反射比仪直接得出光反射比;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照度和亮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光反射比。下面是间接测量法。 1.实验原理 (1)用照度计测量: P是投射到某一材料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与被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根据光反射比的定义:光反射比即: φφP=P/因为测量时将使用同一照度计,其受光面积相等, 且,所以对于定向反射的表面,我们可以用上述代入式,整理后得: P=EE P/对于均匀扩散材料也可以近似的用上述式。 可知只要测出材料表面入射光照度E和材料反射光照度Ep,即可计算出其反射比。 (2)用照度计和亮度计测量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量被测表面的照度E和亮度L后按下式计算 πL/EP= 2;被测表面的亮度,cd/m式中:L---E—被测表面的照度,lx 。 2.测量内容 要求测量室内桌面、墙面、墙裙、黑板、地面的光反射比。每种材料面随机取3个点测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测量方法 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样,则需要换电池; ②将光接收器盖取下,将其光敏表面放在待测处,再将量程(RANGE)开关拨至适当位置,例如,拨在×1挡,测量的仪器显示值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另有一种自动量程照度计,数字显示中的小数点随照度的大小不同而自动移位,只需将所显示的数字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单位:lx)。有的照度计为自动量程,直接读取照度计数字即为测量结果。 ③在稳定光源下,将光接收器背面紧贴被测表面,测其入射照度E;然后将光接收器感光面对准被测表面的同一位置,逐渐平移光接收器平行离开测点,照度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约300mm左右),读;ρ,即可计算出光反射比Ep取反射照度值 ④测量时尽量缩短入射照度和反光照度间的时间间隔,并尽可能的保持周围光环境的一致性。

物理光学计算题

1-2 一个线偏振光在玻璃中传播时的表示式为21510cos 100.65z t c π??? ?=??- ?????? ?E i 求该光的频率、波长,玻璃的折射率。 解:由题意知:1510,0.65c ωπυ=?=,则有光的频率 15 141051022Hz ωπνππ ?= ==?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8 614 310/0.6100.6510 cT c m m λνμ-?=== =?=?玻璃的折射率 1.540.65c c n c υ== = 1-9 求从折射率n=1.52的玻璃平板反射和折射的光的偏振度。入射光是自然光,入射角分别为0°,45°,90°。 解:自然光入射,反射光的偏振度 p s r p s = R R P R R -+,其中 222 2 1212s r p p 221212sin ()tan ()=,= sin ()tan () R r R r θθθθθθθθ--==++ 透射光的偏振度p s p s = t T T P T T -+其中 22212 2 11122 22122211 1212cos sin 2sin 2cos sin ()cos sin 2sin 2cos sin ()cos () s s p p n T t n n T t n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 +- ① 当1 0θ= 时,垂直入射, 0,0.2,0.2 p s p s t t r r =>==- ,s p p s R R T T == ∴ 0r t P P == ②当1 45θ= 时,可计算出具体的 ,,,s p p s R R T T ,最后可得出,r t P P (此处计算过程略去,直接套用公式即可) ③当190θ= 时,掠入射 1, ,s p p s R R T T ==无意义 ∴0,r t P P =不存在 1-11 一左旋圆偏振光以50度角入射到空气---玻璃分界面上,试求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偏振态 解:入射的左旋圆偏振光可以写为 () cos 2cos s p E a t E a t πωω? ?=- ?? ?= 入射角小于布儒斯特角,① r p >0,r s <0,反射光的电矢量分量为: () 3cos cos 22cos s s s p p E r a t r a t E r a t ππωωω??? ?'=--=- ? ? ????= 相位差:32 π?=- 右旋椭圆偏振光 ② t p >0,t s >0,透射光的电矢量分 别为:() c o s 2c o s s s p p E t a t E t a t πωω?? ''=- ?? ? ''=相位差: 2 π?=- 左旋椭圆偏振光 1-16 若要使光经红宝石(n=1.76)表 面反射后成为完全偏振光,入射角应等于多少?求在此入射角的情况下,折射光的偏振度t P 。 解:若要使表面反射后成为完全偏振光,则入射角应为布儒斯特角 即:021B 1 1.76 arctan arctan()60.41n n θθ??==== ??? ∴ 透射角 21909060.429.6θθ=-=-= (反射光线与透射光线垂直) 22212 2 111222212 2 2111212cos sin 2sin 20.738cos sin ()cos sin 2sin 21cos sin ()cos ()s s p p n T t n n T t n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透射光的偏振度 p s p s 10.738= = 1510.738 t T T P T T = --++ 1-22如图所示,玻璃块周围介质(水)的折射率为1.33。若光束射向玻璃块的入射角为45°,问玻璃块的折射率至少 应为多大才能使透入光束发生全反射。 解:由折射定律有1sin 45sin n n θ= 又由于发生全 反射有1sin c n n θ≥ 而 90c θθ+= ,则可得出 1.63 n ≥ ∴玻璃的折射率至少为1.63才能 发生全反射。 2-5 在杨氏实验装置中,两小孔的间距为0.5mm ,光屏离小孔的距离为50cm 。当以折射率为1.6的透明薄片贴住小孔S2时,发现屏上的条纹移动了1cm ,试确定改薄片的厚度。 解:小孔未贴上薄片时,由两小孔到屏 上P 0点的光程差为零,当小孔贴上薄片时,零程差点由P 0移动到与P 0相距为1cm 的P 点,显然有下式成立: ()=1yd n t D δ?-= 将n=1.6,y=1cm ,d=0.5mm ,D=50cm 带入上式,即可得出薄片的厚度 21.6710t mm -=? 2-10 试求能产生红光(0.7m λ μ=) 的二级反射干涉条纹的肥皂薄膜厚度。 已知肥皂的折射率为1.33,且平行光与法向成30°角入射。 解:依题意有 22 m λ λ?== ∴ 1 m h - (其中 01,2n m ==) 将 1.33,0.7n m λμ==代入上式, 即可得出肥皂薄膜厚度 0.426h m μ= 2-19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个臂中引 入100.0mm 长、充一个大气压空气 的玻璃管,用0.5850m λ μ=的 光照射。如果将玻璃管内逐渐抽成 真空,发现有100条干涉条纹移动,求空气的折射率。 解:迈克尔逊干涉仪产生的等倾圆条纹 可视为由虚平板M 1M 2′所产生, 光程差变化λ/2时,干涉级移动一个,所以当干涉条纹移动100条时,有()11002 n d λ-=? 代入数据,可得出 1.0002925n = 2-32 有一干涉滤光片间隔层厚度为2 ×10-4 mm ,折射率n=1.5,试求: (1)正入射情况下,滤光片在可见区 内的中心波长 (2)透射带的波长半宽度(设高反射 膜的反射率R=0.9) (3)倾斜入射时,入射角分别为10° 和30°的透射光波长。 解:(1)正入射时,中心波长为2nh m λ= 在可见光范围内,m=1,可得600nm λ= (2)透射带波长半宽度 为 1/2λ?= (3 )倾斜入射时,透射光波长为 λ 当10θ = 时,596nm λ= 当30θ= 时,565.6nm λ= 3-11 今测得一细丝的夫朗和费零级 衍射条纹的宽度为1cm ,已知入射光波长为0.63um,透镜焦距为50cm ,求细丝的直径。 解:根据巴俾涅原理,细丝可看作一宽度为D 的单缝,由单缝衍射的零级衍射条纹的宽度为2y f D λ=,将 1,0.63,5y c m m f c m λμ===代入上式,可得63D m μ=---即细 丝直径 3-13,在双缝夫朗和费衍射实验中,所用波长λ=632.8nm ,透镜焦距为分f =50cm ,观察到两相邻亮条纹之间的距离e =1.5mm ,并且第4级缺级,试求: 1、双缝的缝距和缝宽2、第1、2、3级亮纹的相对强度 解:(1)由双缝夫朗和费衍射可知,相 邻两亮条纹之间的距离满足下列关 系式:e f d λ = 将 1.5,63 2.8,50e mm nm f cm λ===代入上式可得 0.21d mm =――即双缝缝宽 又第四级缺级,则由缺级条件有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二2015年秋季学期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2013102222 姓名:胡金鸿 组别: 8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建筑物理实验室

目录 一、说明 二、实验项目 实验[一] 玻璃透射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二] 地面反射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三] 房间模型采光系数的测定实验实验[四] 室内照明效果实测实验

说明 一、按照《建筑物理实验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建筑物理》教材内容,安排六项实验:玻璃透射系数测定;地面反射系数测定;房间模型采光系数的测定;室内照明效果实测;教室亮度分布情况测定;混响时间的测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以上全部实验项目,以此作为学生考核的依据,成绩以10分制,计入建筑物理理论课成绩,未完成实验项目达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建筑物理理论课考试。 二、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物理声、光学相关实验的原理、目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加深对相关建筑物理学参数的理解。 三、实验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及作业指导书的相关内容。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完成实验报告。 四、在实验室内,学生须遵守相关实验室规则。爱护仪器,使用后须由组长归还到教师处,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方能离开实验室,若有损坏、丢失应酌情赔偿。

实验一玻璃透射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日期2015 年 11月2日 1、实验原理 当光线从玻璃的一侧入射,经玻璃透射后,入射光线与透射光线的光通量必然有所改变,这个改变值的大小表征了该玻璃的透射能力的大小。我们把透射光线的光通值与入射光线的光通值的比值称为该玻璃的透射系数。在实际测试中,我们通常用入射光线在玻璃一侧形成的照度值与该玻璃的另一侧透射光线形成的照度值的比值作为该玻璃的透射系数。 2、实验目的 通过本试验,要求学生对透射系数概念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并能对其形成理性概念,同时能够明白透射系数和玻璃本身之间的关系,理清照度和光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了解照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3、实验设备 照度计1台,直尺 4、实验方法及步骤 (1)、选择测量点:选择一块被测玻璃,标明待测点的具体位置。每片玻璃测点数量不得少于3个。 (2)、测量点编号:将所选的测点进行编号,以便以后处理。 (3)、将待测玻璃放置于有直射光线的地方,为了保持测量过程中的入射光线的稳定性,最好选择扩散光线作为光源。亦可以选择在全云天进行,如果以上条件不能满足,也可以在人工照明的环境下进行,要求房间里要有较好的开窗条件,以满足光线的方向性。 (4)、将照度计的采光传感器置于所选择的某一测点的入射光线的一侧,待读数稳定后读出入射光线所形成的照度值。 (5)、将照度计的观光传感器紧贴该测点的另一侧,如图所示,待读数稳定后读出照度计所显示的读数。

建筑物理光学选择题60道

建筑物理光学选择题60道 1. 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D )光最明亮。 A、700nm红光 B、510nm蓝绿光 C、580nm黄光 D、555nm黄绿光 2.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B )是错误的, A、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都取决于光辐射的光谱组成 B、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尽管光谱组成不同,也会有完全相同显色性 C、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光谱组成不同,显色性有很大差异 D、色标有明显区别的两个光源,显色性不可能相等 3.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C )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 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4.下列(D )是亮度的单位 A、Ix B、Cd C 、Im D、Cd/m2 5.下列材料中(C )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 C、石膏 D、乳白玻璃 6. 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7下列材料中,(C )是漫透射材料 A、透明平板玻璃 B、茶色平板玻璃 C、乳白玻璃 D、中空透明玻璃 8.光源显色的优劣,用(C )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 B、光源的亮度 C、光源的显色性 D、识别时间 9.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A ) A、灯的光通量 B、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桌子表面亮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习题解第三章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习题解第三章

第三章 习题 3-1. 由氩离子激光器发出波长λ= 488 nm的蓝色平面光,垂直照射在一不透明屏的水平矩形孔上,此矩形孔尺寸为0.75 mm×0.25 mm。在位于矩形孔附近正透镜(f = 2.5 m)焦平面处的屏上观察衍射图样。试描绘出所形成的中央最大值。 3-2. 由于衍射效应的限制,人眼能分辨某汽车两前灯时,人离汽车的最远距离l = ?(假定两车灯相距1.22 m。) 3-3. 一准直的单色光束(λ= 600 nm)垂直入射在直径为1.2 cm、焦距为50 cm的汇聚透镜上,试计算在该透镜焦平面上的衍射图样中心亮斑的角宽度和线宽度。 3-4. (1)显微镜用紫外光(λ= 275 nm)照明比用可见光(λ= 550 nm)照明的分辨本领约大多少倍?

(2)它的物镜在空气中的数值孔径为0.9,用用紫外光照明时能分辨的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用油浸系统(n= 1.6)时,这最小距离又是多少? 3-5. 一照相物镜的相对孔径为1:3.5,用λ= 546 nm的汞绿光照明。问用分辨本领为500线/ mm的底片来记录物镜的像是否合适? 3-6. 用波长λ= 0.63mμ的激光粗测一单缝的缝宽。若观察屏上衍射条纹左右两个第五级极小的间距是6.3cm,屏和缝之间的距离是5 m,求缝宽。 3-7. 今测得一细丝的夫琅和费零级衍射条纹的宽度为1 cm,已知入射光波长为0.63mμ,透镜焦距为50 cm,求细丝的直径。 3-8. 考察缝宽b = 8.8×10-3 cm,双缝间隔d = 7.0×10-2 cm、波长为0.6328mμ时的双缝衍射,在中央极大值两侧的两个衍射极小值间,将出现多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光学实验报告 08建筑学2班 2012-12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理科教学北楼08建筑学2班专业课室(619课室) 一、实验目的 1.测量和评估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情况 2.学习各光学测量工具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 激光测距仪、直尺、亮度计、照度计 三.实验原理 见各部分 四.实验步骤 一.教室基本情况测量 1.教室窗尺寸

2.教室各界面均匀光学材料的反光系数P和透光系数i: 反光系数P: 理论依据:p=E(反)/E(入) 透光系数i: 理论依据:i=E(透)/E(f入)

二.教室眩光分布图 首先把课室分成按左、中、右;前、中、后;分成9个区测量眩光分布情况: 讲台 A3B3C3 A2B2C2 A1B1C1 然后在各区域内测量视野范围内的目标灯具的发光亮度和背景亮度,当目标与背景亮度比超过10判定为眩光。(单位:lx) A1区: 目标背景目标/背景是否 眩光 ①3002611.5是 ②4030 1.3否 ③2724 1.1否 ④2720 1.4否

目标背景目标/背景是否 眩光 ①6002227.2是 ②4320 2.2否 ③2619 1.4否 C1区: 目标背景目标/背景是否 眩光 ①9502047.5是 ②6002030是 ③40202否 ④3018 1.7否

目标背景目标/背景是否 眩光 ①1780 17.8 100是 ②29.5 18 1.6否 ③24.7 18.4 1.3否 ④32 17 1.9否 ⑤94 17.6 5.3否 B2区: 目标背景目标/背景是否 眩光 ①4523 2.0否 ②2018 1.1否 ③2914 2.1否

建筑物理名词解释

建筑光学 1.光气候——光气候就是由太阳直射光、天空漫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2.流明——光通量的单位。发光强度为1坎德拉(cd)的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1sr)内发出的光通量为“1流明”,英文缩写(lm)。 3.光污染——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造成的污染。 4.显色性——光源的显色性指的是与参考标准光源相比较时,光源显现物体颜色的特性。 5.勒克斯——照度的国际单位。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照度,就是一勒克斯(1lx)。 6.泛光照明——泛光照明是一种使室外的目标或场地比周围环境明亮的照明,是在夜晚投光照射建筑物外部的一种照明方式。 7.发光强度——发光强度就是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常用符号Iα来表示,单位为坎德拉(cd)。 8.显色指数—在被测光源和标准光源照明下,在适当考虑色适应状态下,物体的心理物理色符合程度的度量。并用一般显色指数(符号Ra)和特殊显色指数(符)表示。 号R i 9.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0.亮度对比——亮度对比即观看对象和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异,常用亮度对比系数C来表示亮度对比,它等于视野中目标和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或目标)亮度之比。 11.色温——通常把某一种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的色品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作为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为光源的色温,并用符号Tc表示,单位是绝对温度(K)。 12.光源的发光效能——光源发出的光通量除以光源功率所得之商,简称光源的光效,单位为流明每瓦特(lm/W)。 13.照度——对于被照面而言,常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这就是常用的照度,符号为E,它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单位为勒克斯(lx)。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教学大纲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1、本课程设置目的和任务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是光电子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光学工程专业等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光的电磁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物理光学和应用光学为主体内容,着重讲授光在各向同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特性,光的吸收、色散、散射等现象,以及几何光学基础知识和光在光学仪器中的传播、成像特性。在内容上,既要保持光学学科的理论完整性,又要突出它在光电子技术中的特色。考虑到激光技术的发展,光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应加强有关光的相干性的内容,特别注意光学原理在光电技术中的应用,并尽量反映最新科技成果。 2、基本要求 (1)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是普通物理中的一门课程,应保持普通物理的特点,要重视现象的观察、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要通过对各种光学现象发生的特殊条件、实验定律的分析和归纳,认识到光是电磁波——本质上遵守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2)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是基础课,应致力于对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运动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阐述的正确、严格。对某些难点作较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要使学生了解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现及发现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学时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数:72学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篇物理光学(48学时) 第一章光的本质(8学时) 1、波是振动的传播。 2、波函数与波动方程。 3、光是电磁波。 4、光电效应与光量子。 5、热辐射与光束的统计性质。 基本要求: (1)让学生理解波是能量的传递,是振动状态的传递。 (2)重点讨论平面波,球面波和近轴求面波的波动方程及其运动状态与状态参量。 (3)强调相位概念在波动中的重要地位及意义。 第二章光波的干涉(8学时) 1、干涉的本质是振动的叠加。 2、分振幅干涉。 3、杨氏干涉仪。 4、两个球面波的干涉。 5、光束时间相干性。 6、光束空间相干性。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建筑热工、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实验] XXX XXXX XXXXXXX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建筑热工学实验 (一)温度、相对湿度 1、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了解室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量的目的;进一步感受和了解室外气象参数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 2、实验设备:TESTO 175H1温湿度计 3、实验方法:` (1)在测定前10min左右,把湿球温度计感应端的纱布用洁净水润湿。 (2)若为手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用钥匙上紧上部的发条,并把它悬挂于测点。待3~4min,当温度计数值稳定后,即可分别读取干、湿球温度计的指示值。读数时,视平线应与温度计水银面平齐。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3)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获得测点空气温度。 (4)根据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值查表,即可得到被测点空气的相对湿度。

4、实验结论和分析 室内温湿度 仪器:TESTO 17 5H1 5.对测量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 根据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室内各处的温度及湿度较为平均。暖气上方的区域温度较高而导致相对湿度较低。桌子由于靠近暖气,所以温度较高。柜子由于距离暖气较远,温度相对较低,较为接近室内的平均气温。门口处由于通风较好,温度较低,湿度相对较高。 位置 湿度(%) 温度(℃) 暖气上方A 24.5 17.5 桌面上方B 25.6 17.0 南边靠墙柜子C 25.5 16.8 室内门口处D 25.1 16.5

建筑物理光学习题

建筑物理光学习题 1.建筑照明一般属于以下哪种视觉? A.暗视觉 B.明视觉 C.中间视觉 D.介于暗视觉和明视觉之间 2.发光强度是指发光体射向: A.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 B.被照空间的光通量密度 C.被照空间内光通量的量 D.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发光强度 3.亮度的单位名称是: A.流明 B.坎德拉 C.勒克斯 D.坎德拉每平米 4.一个点光源垂直入射到被照面上所形成的照度与光源距被照面的距离的几次方成反比? A.一次方 B.二次方C.三次方D.四次方 5.当点光源垂直照射在1m距离的被照面时的照度值为E1时,若至被照面的距离增加到3m时的照度E2为原E1照度的多少?A.1/3 B.1/6 C.1/9 D.1/12 6.下列哪种材料为漫反射(均匀扩散反射)材料? A.大白粉刷表面 B.较粗糙的金属表面 C.金属表面 D.光滑的纸面 7.下列哪一种材料属于较理想的均匀漫透射(均匀扩散透射)材料? A.茶色玻璃 B.透明玻璃 C.压花玻璃 D.乳白玻璃 8.人眼的明适应时间比暗适应时间为: A.长 B.短 C.相同 D.差别不大 9.乌鲁木齐(?类光气候区)的光气候系数为: A.0.90 B.1.00 C.1.10 D.1.20 10.下列哪个地区的光气候系数为最小? A.拉萨地区 B.重庆地区 C.北京地区 D.上海地区 11.在保持相同的光系数条件下,哈尔滨地区(?类光气候区)比北京地区(?类光气候区)的采光窗面积:

A.小20% B.大20% C.小0% D.大0% 12.在保持相同的光系数条件下,上海地区(?类光气候区)比北京地区(?类光气候区)的采光窗面积: A.小20% B.大20% C.小0% D.大0% 13.在采光口面积和窗底标高相同条件下,下列哪种形状侧窗的室内各点照度总和为最大? A.正方形 B.竖长方形 C.竖长方形 D.圆形 14.下列哪种采光方式只采用采光系数的最低值做为评价值? A.单侧采光 B.顶部采光+双侧采光 C.顶部采光 D.顶部采光+单侧采光 15.住宅起居室的采光系数标准值为:A.0.5% B..0% C..5% D.2.0% 16.医院病房的窗地面积比宜为:A./5 B./6 C./7 D./8 17.下列哪种采光窗的计算点是错误的? A.单侧窗:在距侧窗对面内墙m处 B.对称双侧窗:在双侧窗间距离的中点处 C.锯齿型天窗:在跨中点处 D.矩形天窗:在距跨端m处 18.下列哪种窗朝向的晴天方向系数为最大? A.水平窗 B.东向垂直窗 C.南向垂直窗 D.北向垂直窗 19.在高侧窗采光的展室中,当展品的上边沿与窗口的下边沿所形成的下列哪种角度可避免窗对观众的直接眩光? A.>0?时 B.>4?时 C.<4?时 D.<0?时 20.下列哪种光源的寿命长? A.白炽灯 B.卤钨灯 C.荧光灯 D.高压钠灯 21. 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D )光最明亮。 A、700nm 红光 B、510nm 蓝绿光 C、580nm 黄光 D、555nm 黄绿光、 22.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B )是错误的,

立式光学仪实验报告doc

立式光学仪实验报告 篇一: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 ——光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 实验三:室内照明实测实验小组成员:指导老师:日期:XX年12月3日星期二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室内表面的反射性能和采光口中窗玻璃的透光性能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室内光环境的好坏,因此,在试验现场采光实测时,有必要对室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比,采光口中透光 材料的过透射比进行实测。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 (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光反射比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光反 射比仪直接得出光反射比;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照度和亮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光反射比。 下面是间接测量法。

1. 实验原理 (1)用照度计测量:根据光反射比的定义:光反射比p是投射到某一材料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与被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即: p=φp/φ 因为测量时将使用同一照度计,其受光面积相等,且,所以对于定向反射的表面,我们 可以用上述代入式,整理后得:p=ep/e 对于均匀扩散材料也可以近似的用上述式。可知只要测出材料表面入射光照度e和材料反射光照度ep,即可计算出其反射比。(2)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测量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量被测表面的照度e和亮度l 后按下式计算 p=πl/e 式中:l---被测表面的亮度,cd/m2; e—被测表面的照度,lx 。 2.测量内容要求测量室内桌面、墙面、墙裙、黑板、地面的光反射比。每种材料面随机取3个点测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测量方法 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 样,则需要换电池;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

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建筑113班 姓名:刘凯 学号:01111318 实验题目:绘图室照度实测 指导教师:郑秋玲 实验日期:小组成员刘凯,王志成,刘醒实,蒋劲锋学生成绩:

2014年5月9日 实验一采光实测 实验日期: 小组成员:刘凯,王志成,刘醒实,蒋劲锋 实验题目:绘图室采光实测 实验目的:1.掌握照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测定绘图室内工作面照度分布。 3.检验实际采光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4.了解不同光环境实况,分析比较设计经验。 5.确定是否需要对采光进行改造或补充。 实验内容:

(一)采光系数测定 (二)检验绘图室内亮度分布状况 (三)测量不同表面的光反射比 (四)测量窗玻璃的光透射比 实验步骤: (一)采光系数测定 实验步骤及原理 实验原理:根据采光系数定义: 室内某一点的天然光照度(En)和同一时间的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的天空扩散光照度(Ew)的比值,即C=(En /Ew)×100%。所以测量采光系数需要两个照度计,一个测室内照度,同时另一个测室外照度。 测试仪器:两台照度计 1.场所和布点:选一侧窗采光房间,在窗、窗间墙中间,垂直于窗面布置两条测量线,离地高度与工作面相同,间隔布置一测点,第一个与最后一个测点分别距离外墙与侧墙。 2.天气条件:阴天(并非绝对全阴天)。时间在13:00-14:00之间,因这一时段室外照度变化不大。 3.室外照度:选择周围无遮挡的建筑物屋顶上进行测量。光接收器与周围建筑物或其他遮挡物的距离大于遮挡物高度(自光接收器所处水平位置算起)的6倍以上。读数时与室内照度读数时间一致。 3.室内照度:光接收器放在与实际工作面等高的水平面处测量照度。测量时熄灭人工照明灯。测量者避开光的入射方向,以防止对光接收器的遮挡。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每一测点反复进行2~3次读数,然后取读数的均值。 4.准确填写采光实测记录表(见附表) 5.整理数据,绘出典型剖面的采光系数曲线图, 并进行分析。 测点分布图

建筑物理光学声学部分复习参考题

二、《建筑光学》部分 1.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 c )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2.辐射功率相同,波长不同的单色光感觉明亮程度不同,下列光中( b )最明亮。 A.红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紫色 3.下列( d )不是亮度的单位。 A. Cd/m2 B. nt C. sb D. Cd 4.某灯电功率40W,光辐射通量10W,所发单色光光谱光效率值0.29,它的光通量( b )流明。 A.7923 B. 1981 C. 11.6 D. 2.9 5.某直接型灯具,发2200Lm光通量,光通均匀分布于下半空间,则与竖直方向成300夹角方向上光强为( a )Cd。 A.350 B. 175 C. 367 D. 303 6.离P点2m远有一个点光源,测出光强为100Cd,当将光源顺原方位移动到4m 远时,光强为( c)Cd。 A.25 B. 50 C. 100 D. 200 7.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a )。 A.灯的光通量 B. 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 桌面的水平面照度 D. 桌子表面亮度 8.关于照度的概念,下列( c )的常见照度数字有误。 A.在40W白炽灯下1 m处的照度约为30Lx

B.加一搪瓷伞形罩后,在40W白炽灯下1m处的照度约为73Lx C.阴天中午室外照度为5000~8000Lx D.晴天中午在阳光下的室外照度可达80000~120000Lx 9.40W白炽灯与40W日光色荧灯发出的光通量下列( b )是错误的。 A.不一样 B. 一样 A.40W白炽灯发出的光通量为0.5光瓦 D.0W日光色荧灯发出2200Lm 10.一块20cm2平板乳白玻璃受到光的均匀照射,其反光系数0.3,吸收系数0.1,若已测出投射光通量为0.12 Lm,则其所受照度为( b )Lx。 A.0.01 B. 100 C. 0.006 D. 600 11.下列材料中( c)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 搪瓷 C. 石膏 D. 乳白玻璃 12.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 d)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13.下列材料中,( c )是漫投射材料。 A.透明平板玻璃 B. 茶色平板玻璃 C. 乳白玻璃 D. 中空透明玻璃 14.以下有关色彩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c )? A.美术馆的画展厅需选用高演色性的光源,为了自然而正确地表现物体色彩B.暖色使人感到距离近,冷色使人感到距离远 C.色相,彩度与明度均相同的材料,面积越小,看起来越明亮 D.色彩的鲜艳程度称之为彩度 15.人要看到一个物体的最基本条件是(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