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其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各种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时,患者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时感觉到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表现为气促或气喘,严重时,患者只能端坐呼吸甚至伴有濒死感。主要原因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肺淤血所致。常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源性呼吸困难包括:①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的早期表现,常发生于夜间,患者于睡眠中突然憋醒,感到呼吸困难而被迫坐起或下床开窗通风后症状逐渐缓解;③端坐呼吸,常为严重心力衰竭的表现之一,患者休息平卧时感到呼吸困难,常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询问呼吸困难发生的时间及特点,评估呼吸困难的类型,了解引起呼吸困难的体力活动类型,有无咳嗽、咳痰等伴随症状,咳嗽的时间及特点,痰液的性状和量。既往有无类似发作,有无其他疾病。 2. 身心状况包括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尤其是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度;皮肤黏膜有无水肿、发绀;颈静脉充盈程度;体位、营养状况等。注意有无三凹征及哮鸣音。心脏检查注意心率、心律、心音的改变,有无奔马律。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及表情,评估患者是否有恐惧或焦虑心理。 3. 辅助检查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可动态评估患者缺氧程度;血气分析能更准确评估缺氧程度及酸碱平衡状况;胸部X线检查有利于判断肺淤血或肺水肿的严重程度。 【护理诊断】 1. 气体交换受损━━与各种原因引起肺淤血及肺水肿有关。 2. 焦虑/恐惧━━与呼吸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或呼吸困难引起的濒死感有关。 3. 活动无耐力━━与全身组织器官缺氧有关。 【护理目标】 1. 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或消失。 2. 患者恐惧心理消失,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 患者活动耐力逐渐增加,活动时无明显不适。 【护理措施】 1. 嘱患者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注意体位的舒适与安全。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着宽松衣服,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急性肺水肿时湿化瓶内加入适量乙醇。 3. 保持环境安静,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防止患者着凉。 4. 遵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呼吸困难、缺氧的程度及其改善情况。 6.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以消除其紧张心理。 7. 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计划,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逐步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 8. 患者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进行床上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定时翻身、按摩、拍背,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9. 适时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应对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护理评价【.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定义】由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病人呼吸时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异常。 【症状、体征】 1、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常为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系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房压力升高,加重了肺淤血。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病人在夜间已入睡后因突然感到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气喘、发绀、肺部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发生机制包括:睡眠平卧时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流量增加;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小支气管收缩等。 3、端坐呼吸:病人常因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而被迫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坐位。系因抬高上身能减少回心血量并使横隔下降,有利于缓解呼吸困难。 【护理措施】 1、休息:明显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恢复。 2、体位: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的类型和程度采取适当的体位,如给病人2~3个枕头、摇高床头。严重呼吸困难时,协助端坐位,

必要时双腿下垂。 3、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者,纠正缺氧对缓解呼吸困难、保护心脏功能、减少缺氧性器官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4.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20~30滴/分,防止急性肺水肿发生。 5、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心态,予以安慰和疏导,及时向患者解释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应迅速给予两腿下垂坐位、乙醇(30%~50%)湿化吸氧及其他对症措施。 二、心源性水肿 【定义】心源性水肿是指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体循环静脉淤血所引起的细胞外组织间隙的过量积液,最早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呈凹陷性。 【特点】 1.水肿逐渐形成,首先表现为尿量减少,肢体城中,体重增加,然后逐渐出现下肢及全身水肿。 2.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一般首先出现下肢可凹陷性水肿,以踝部最为明显。伴有右心衰竭和静脉压升高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喘,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甚至胸、腹水等。 【护理措施】 1、休息与体位休息有助于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滤,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及护理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及护理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王栋梅 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1、心源性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病人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到的呼吸异常。循环系统疾病引起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功能不全,也可见于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炎、心包压塞等。 ?(1)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也是病情较轻的一种。其特点是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引起呼吸困难的体力活动如快步行走、上楼、一般速度步行、穿衣、洗漱等。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憋醒,并被迫坐起或下床,开窗通风后症状才逐渐缓解。 ?(3)端坐呼吸:常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之一,病人平卧时有呼吸困难,常被迫采取坐位。 ?2、胸痛: ?许多循环系统疾病可产生胸痛,常见的有各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A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 ?典型心绞痛位于胸骨左,呈阵发性压榨样痛,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后可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多是持续性剧痛,呈濒死感,伴心律、血压改变; ?急性主A夹层动脉瘤病人可出现胸骨右或心前区撕裂样剧痛或烧灼痛. ?急性心包炎引起的疼痛可因呼吸或咳嗽而加剧; ?心脏神经官能症也可出现心尖部针刺样疼痛,但与劳累、休息无关,且活动后减轻,常伴有神经衰弱症状。 ?3、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感。 ?最常见的病因为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等。 ?也可因心脏搏动增强,如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心功能代偿期及全身性疾病,如甲亢、贫血、发热、低血糖反应等,以及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此外,生理性因素如健康人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过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 ?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类、阿托品、氨茶碱等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而致心悸。 ?心悸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病情成正比,初发、敏感性较强者,夜深人静或注意力集中时心悸明显,持续较久者适应后则减轻。心悸一般无危险性,但少数由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者可发生猝死。此时多有血压降低、大汗、神志改变或意识障碍,脉搏加速或微弱不能触及。另外,初发心悸时不适应感明显,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及护理 A1型题 1、下列循环系统疾病中,患者最常出现呼吸困难的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高血压性心脏病 C、急性右心衰竭 D、心包压塞 E、急性左心衰竭 2、下列哪项是关于端坐呼吸的正确描述★★ A、常发生在体力活动时,休息后可缓解 B、常出现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 C、体力活动时发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D、睡眠中憋醒,咳嗽、咳痰,坐起后缓解 E、休息时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被迫取坐位或半卧位 3、关于心源性晕厥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为可逆性意识丧失 B、由暂时性广泛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 C、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心律失常均为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D、如无脉搏,可立即叩击心前区1~2次 E、主动脉瓣狭窄可引起心源性晕厥 4、晕厥最常见的病因是★★ A、疼痛 B、直立性低血压 C、低血糖 D、心律失常 E、急性心排血受阻 5、由于心排血量突然下降出现的晕厥称为★★ A、预激综合征 B、病窦综合征 C、休克 D、抽搐 E、阿—斯综合征 6、引起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 A、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B、急性心包炎 C、结核性干性胸膜炎 D、心绞痛、心肌梗死 E、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7、心悸病人体检时发现下列哪项,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A、心率和脉搏加快 B、心律规则 C、心律不规则 D、心搏增强 E、心率增快且出现呼吸困难 8、关于心悸,正确的说法是★★ A、心悸越严重说明病情越严重 B、心功能失代偿期心悸感较明显 C、病人左侧卧位 D、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者有猝死的危险 E、心悸一般均有危险 9、护理心源性水肿病人,不正确的方法★★ A、测体重、腹围每日一次 B、给予低钠、高蛋白、少产气食物 C、每日进液量控制在500ml左右 D、下肢水肿时应抬高下肢 E、输液时滴速一般不超过20~30滴/分 10、鼓励长期卧床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床上作下肢活动,其目的主要是★★ A、减少回心血量 B、预防压疮 C、防止肌肉萎缩 D、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E、及早恢复体力 11、出现心源性呼吸困难时,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嘱病人平卧位,以减轻心脏负担 B、保持情绪稳定,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C、加强生活护理,减少体力活动 D、供给氧气 E、密切观察呼吸困难,心功能变化情况 1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 A、从身体疏松部位开始,如眼睑 B、久站者易有骶尾部、会阴部水肿 C、易伴胸水 D、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久站立者以踝内侧、胫前部明显 E、易伴腹水 13、心源性水肿常首先表现为★★ A、心前区水肿 B、眼睑水肿 C、足踝部、胫骨前水肿 D、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E、腹水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 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水肿 心悸 心前区疼痛 晕厥 1.心源性呼吸困难 概念 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病发生左心或右心衰时,使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出先紫绀,端坐呼吸,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率的异长。 病因 由于左心衰,肺淤血和肺顺应性降低而致肺活量减少的结果;肺淤血影响肺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妨碍肺的扩张和收缩,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肺泡内张力增高,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病人感觉呼吸费力。 由于体循环淤血并发淤血性肝肿大及胸水、腹水,使呼吸活动受限,同时右心房及上腔静脉压升高,血中氧含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积聚,均可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 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系体力活动使静脉回流量增多加重肺淤血的结果。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憋醒,并被迫坐起,轻者坐起数分钟可缓解;重者出现阵咳、咳泡沫痰、伴肺部哮鸣音,又称“心源性哮喘”,常为左心衰早期表现。 端坐呼吸 心功能不全后期,病人完全休息亦感呼吸困难,不能平 卧,迫使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可伴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悸等。随着心功能不全发展,呼吸困难逐步加重,出现窒息感,影响机体

活动能力,病人常精神紧张、焦躁不安。 常用护理诊断 心输出血量减少气体交换受损 活动无耐力潜在性并发症---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1.卧位: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吸氧:慢性心衰伴二氧化碳潴留者的吸氧原则,低浓度、低流 量、持续吸氧;急性心衰的吸氧原则,高浓度、高流量、短时间吸氧。 5.室内空气新鲜 6.活动与休息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休息与体位 (1)因病情不能平卧者给于半卧位,避免用力和不良刺激,以免发生心力衰竭或猝死。 (2)如发生心搏骤停,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2、饮食护理 (1)低脂清淡饮食、禁烟酒。 (2)有心力衰竭者限制钠盐及入水量。 (3)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病情观察 (1)测脉搏应数30秒,当脉搏不规则时连续测1分钟,同时注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变化。 (2)呼吸困难者给予氧吸入。如有肺水肿则按急性心力衰竭护理。 (3)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发绀、脉搏骤变、剧烈胸痛、腹痛、晕厥或意识障碍等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4、药物治疗护理应用洋地黄类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按时按量给予,静脉注射时间不应小于10分钟, 每次给药前及给药后30分钟必须监测心率,并注意观察有无耳鸣、恶心、呕吐、头晕、眼花、黄视等,脉 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发生改变,应及时告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5、皮肤护理全身水肿或长期卧床者,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6、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及时询问病人需要,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缓解病人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 二、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指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 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心功能分级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II 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的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Ⅲ级: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症状方可缓解。Ⅳ级: 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1、休息与体位根据心功能分级合理安排休息及活动,尽量减少活动中的疲劳,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协 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使病人舒适。 2、饮食护理 (1)遵医嘱给予少盐(3~5g/天),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 (2)少量多餐,忌饱餐。 3、病情观察 (1)观察早期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加重临床表现,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加重应通知医生处理。 (2)加强护理观察,—旦发生急性肺水肿立即抢救。 4、药物治疗的护理 (1)输液速度不超过40滴/分,血管扩张药物一般为8一l 2滴/分,不超过20滴/分。 (2)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准确,经稀释后缓慢注射(10~15分钟),使用前测脉搏或心率,若心率或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异常,或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3)应用扩血管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及有无头痛;应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并注意避光;应用ACEI 类药物时,应注意肾功能改变。 (4)应用利尿药时应观察用药效果,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5)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药,防止大便用力而加重心脏负荷。 5

主管护师 内科护理学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心脏 (1)结构:心房、心室、瓣膜。 (2)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2.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冲动传导的特殊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纤维网。其中窦房结具有最高的自律性。 3.心脏的血液供应心脏本身的血供主要来自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其大分支分布于心肌表面,小分支进入心肌,经毛细血管网汇集成心脏静脉,最后形成冠状静脉窦进入右心房。 二、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症状评估 1.心源性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指呼吸困难多在较重体力活动时出现,休息后可缓解。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病人呼吸困难在夜间熟睡后1~2小时发生,病人突然因严重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又称心源性哮喘。 (3)端坐呼吸:中、重度呼吸困难者常因卧位时呼吸困难加重而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 2.心悸: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3.发绀:观察部位:口唇、甲床、颊部。 4.胸痛:循环系统疾病时发生的胸痛常由心肌缺血、缺氧所致。 5.水肿:心源性水肿是右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 6.晕厥:指一时性广泛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突然的可逆性意识丧失。 【例题】 引起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疾病是 A.肺栓塞

B.心绞痛、心肌梗死 C.急性心包炎 D.心脏神经官能症 E.主动脉瓣病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引起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疾病是心绞痛、心肌梗死。 第二节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减少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使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1.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按其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按其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按其有无舒缩障碍分为舒张性和收缩性心力衰竭。 2.心功能分级(NYHA) Ⅰ级:病人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 Ⅱ级:心脏病病人,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的活动下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症状很快缓解。 重点解释一般体力活动 Ⅲ级:心脏病病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小于平时一般的活动即可出现上述症状,休

循环系统护理诊断

循环系统护理诊断 呼吸系统护理诊断 【常见护理诊断】 P1体温过高 P2体液不足 P3 舒适的改变 P4潜在的并发症 P5低效性呼吸困难 P6 清理呼吸道无效 P7 气体交换障碍 P8潜在的呼吸衰竭 P9有受伤的危险P10有感染的危险 P11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P12营养失调 P13有窒息的危险 P14焦虑 P15疼痛 P16有激发感染的危险 P17睡眠形态紊乱 P18咳嗽无力 P19心输出量减少(见于肺心病) P1 体温过高 护理诊断:与病毒或细菌感染形成致热源,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失调有关预期目标:解除高热,缓解躯体不适护理措施: 可给物理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退热出汗时应及时补充体液,并擦身换衣,防止虚脱和受凉。 P2体液不足 护理诊断:与退热后出汗,消化功能减退,呼吸加快的体液消耗有关、支气管哮喘【与液体摄入量减少消耗丢失过多有关】 预期目标:补充体液,维持机体代谢需要 护理措施:遵医嘱补液纠正脱水和降低痰的粘稠度,适当补充体液 P3 舒适的改变 护理诊断:与感染发热引起颅内血管扩张而致头痛有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身酸痛,乏力与支气管感染、毒血症有关、胸痛与炎症累及胸膜引起干性胸膜

炎有关、与咳嗽、呼吸困难有关【肺脓肿】、咳嗽、发热、盗汗、乏力与结核菌致全身中毒有关【肺结核】 护理措施: 缓解躯体不适,针对不同症状进行对症处理。(1)咽痛、声嘶用淡盐水漱口或含消炎片(2)鼻塞、流涕可用滴鼻净(3)头痛给予清热镇痛剂(4)胸痛剧烈者可取患侧卧位以减轻痛苦。 (5)盗汗注意室内通风,衣被勿太厚,及时用温毛巾帮助擦干躯体和更换衣服、被单等。同时要避免着凉。 (6)咳嗽适当给予镇咳祛痰剂。 (7)咯血取患侧卧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评价:患者焦虑情绪减轻,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P4潜在的并发症 护理诊断:如中耳炎、支气管炎、风湿病、心肌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窒息、与出血量有关【咯血】、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预期目标:预防并发症,增强体质 / 去除或减轻身心不适,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措施:1、观察体温变化,随时观察体温及其它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 2、咯血后检查肺部,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肺不张等并发症。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护理过程中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尿量及意识状态,观察有无尿量减少,下肢 浮肿、心悸、腹痛,腹胀等有心衰竭表现; (2)观察呼吸的频率、戒律、幅度及变化特点。如由深而慢的呼吸变为浅快的呼吸, 切出现点头、耸肩呼吸、提示有呼吸衰竭的可能,定时监测血气分析,观察病人有无烦躁、失眠、定向障碍,皮肤或粘膜有无紫绀等。 P5低效性呼吸形态

循环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环境:病室要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减少亲友的探视,预防受凉感冒和交叉感染。 2.休息与活动:心功能一级应适当休息,避免过重体力活动;心功能二级活动稍受限,应注意休息;心功能三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四级体力活动完全丧失,须绝对卧床休息。 3.做好基础护理,保持患者清洁舒适,预防感染。 二、饮食护理 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忌生、冷、酸、辣,禁烟、酒、咖啡、浓茶;多食新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水肿明显者应无盐或低盐饮食,必要时应限制摄水量。 三、症状护理 1.心源性呼吸困难观察病情,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卧床休息,指导有效呼吸;吸氧,严重缺氧:4-6L/min,中度缺氧3-4L/min,轻度缺氧1-2L/min,保持氧饱和度95%以上,预防便秘,遵医嘱予纠正心功能,做好心理护理,病情允许,鼓励适当下床活动。 2.心源性水肿嘱病人多卧床休息,伴胸腹水时宜取半卧位,低盐、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定期测体重,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腹水者每周测腹围,遵医嘱应用利尿剂,注意电解质变化;保持皮肤清洁,防烫伤、擦伤及压疮。3.心悸予心理护理,去除生理性诱因;适当休息与活动,若心功能四级,应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给合适体位,衣服宽松;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悸,应给予合理的营养.控制钠盐、少量多餐,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低钾;避免饱餐。适当氧疗;观察病情,注意心悸发生时间、性质、程度等;注意心率、心律变化。 4.心源性晕厥晕厥发生时急救措施: ①取平卧位,头放低,松解衣扣。 ②用手指按压人中、内关、涌泉等穴位。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胸外心脏按压。 ④血压低时,遵医嘱予对症处理。 ⑤病人意识恢复后,可给少量水或茶。 5.心绞痛详见心绞痛护理常规。 四、用药护理 ①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需观察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应严格掌握给药时间,给药前应听心率,如有心率突然变快、变慢(低于60次/分)或心律不齐时,应先停药并立即通知医师。 ②应用利尿剂后应观察24小时尿量及电解质的变化。 ③应用扩血管药应观察血压、心律、心率。 ④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时应注意血小板计数及有无出血现象。 ⑤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严密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时段、持续时间、用药效果等。 五、心理护理 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动态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良性沟通,做好心理护理,避免不良刺激,减轻病人的焦虑。做好健康指导。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精心整理 一、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忌吸烟、饮酒。 3、 遵医嘱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心率和心律、尿量的变化和特点,评估胸痛累及的部位、呼吸困难的 程度、皮肤有无水肿或发绀。 5、 准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洋地黄类及降压 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应。 6、 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做好患者健康指导。 7、 8、 9、 1、 2、 3、 4、 1、 2、 3、 4、 5、 6、 7、 1、 2、 3、 避免加重心脏负荷的因素。避免剧烈活动和劳累;指导育龄妇女妊娠,心功能Ⅲ级以上不宜妊娠,以免加重心脏 负担,造成生命危险。 三、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发热、呼吸困难等,警惕心衰并发症发生。 2、 评估患者的皮肤粘膜,有无瘀点、出血斑等。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呈苍白、贫血貌。 3、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患者宜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不疲劳为限,减轻心脏负荷。有并发症者,需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注意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和处理心力衰竭、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护理。 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4、遵医嘱正确、及时采取血培养标本。 5、严格按时按量使用抗生素,如施行拔牙、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前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毒副 反应。 6、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抚,消除紧张和恐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预防各种感染。 2、指导患者自我监测体温,定期门诊复查。 1、 2、 症。 3、 4、 1、 2、 3、 4、 1、 3、 1、 2、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变化。 3、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评估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充分保证足够的睡眠。心绞痛发作频繁时,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严 格控制探视;疼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2、合理饮食,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适量纤维素的饮食。进食不宜过饱,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食盐摄入 量﹤5g/d。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 3、患者胸痛时给予中等流量的间断吸氧。 4、心绞痛严重时,遵医嘱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等,用药时注意滴速和血压的变化。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 6、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指导患者放松,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一、心脏起搏治疗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及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 【起搏器的功能及类型】 1.起搏器命名代码为使日益增多的起搏器命名统一,目前多采用1987年 由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与英国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组专家委员会制 订的NASPE/BPEG起搏器代码,即NBG代码命名不同类型的起搏产品。 2.起搏器种类根据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分为:(1)单腔起搏器(2) 双腔起搏器(3)三腔起搏器 根据心脏起搏器应用的方式分为:(1)临时心脏起搏:采用体外携带式 起搏器;(2)植入式心脏起搏:起搏器一般埋植在病人胸部的皮下组织 内。 【适应症】 1.植入式心脏起搏 (1)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伴有症状的束支-分支水平阻滞,间歇性第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有明显临床症状或虽无症状, 但逸搏心律<40次/分或心脏停搏时间>3s (4)有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必须采用具有减慢心率 作用的药物治疗时,应该植入起搏器。 (5)反复发生的颈动脉窦性晕厥和血管迷走性晕厥,以心脏反应为主 者 (6)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顽固性心率衰竭(可行心脏再同步起搏治 疗) 2.临时心脏起搏适用于急需起搏、房室传导阻滞有可能恢复;超速抑 制治疗异位快速心率失常或需“保护性”应用的病人。 【方法】 1.临时心脏起搏采用电极导线经外周静脉送至右心室电极接触到心 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放置时间不能太久,一般不能超过一个月, 以免发生感染 2.植入式心脏起搏适用于所有需长期起搏的病人。单腔起搏:将电 极导线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跨越三尖瓣送入右心室内 嵌入肌小梁中,脉冲发生器多埋藏在胸壁胸大肌前皮下组织中。双 腔起搏:一般将心房起搏电极导线顶端置于右心房,心室起搏电极 置于右心室。三腔起搏时如行双房起搏则左房电极放置在冠状窦内, 如行心脏再同步治疗时,左室电极经过冠状窦放置在左室侧壁。 【护理】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等,采用适当的形式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手术的过程、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观察有 无并发症,如脑梗死、肺栓塞等。 2、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了解其对疾病的认识程 度和治疗方案的理解情况。 3、注意观察并评估病情变化,如心脏杂音、脾肿大、肺 部湿啰音等。 4、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口腔卫生情况,注意预防并发 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 1、严格执行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注意药物的剂 量和疗程。 2、给予适宜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蛋白,少食多餐,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3、保持患者的休息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 4、注意口腔和皮肤卫生,定时更换床单、衣物等,预防 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如心力衰竭、 肺栓塞等。 6、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慰,消除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如心脏超声、血培养等。 8、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健康指导】 1、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 叉感染。 2、指导患者坚持按时服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和疗程。 3、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4、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过多的 油脂。 5、提醒患者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悦,积极 配合治疗。 6、为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 可以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

7、在进行溶栓治疗时,需要监测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的 不良反应。 8、对于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需要按照介入治疗术的护 理常规进行护理。 9、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或淋浴等。 2、坚持服药,并定期进行复查。 3、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 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就医。 4、嘱咐无并发症的患者,在心肌梗死6~8周后若无胸痛 等不适,可适度恢复性生活。 七、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按照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

内科护理学部分填空、问答、病例分析解题补充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 一、常见症状及护理诊断(注:依据病史中主要症状,列出护理诊断) 1.呼吸困难(左心衰),护理诊断是: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肺淤血有关 2.水肿(右心衰),护理诊断是: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有关 3.乏力:护理诊断是:活动无耐力:与心输出量下降有关 3.胸痛(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4.晕厥(心源性晕厥,心输出量骤降,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短暂意识丧失) 有受伤的危险:与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脏病变,心输出量骤然下降,脑供血不足有关二、循环系统疾病特殊护理 (一)硝酸甘油应用护理 1.硝酸甘油护理: (1)发作时舌下含服,3-5分钟无效再服一次 (2)检测血压及心率变化 (3)出现面部潮红、头胀痛、心悸症状,应告知患者是由于药物扩张头面部血管所致,消除顾虑 (4)第1此用药,应避免站立体位,防止低血压,并剂量不宜过大 (5)硝酸甘油见光容易分解,应避光保存,最好6个月换一次。 (6)服用硝酸甘油后疼痛持续15分钟不缓解,考虑有心肌梗死可能,应及时送医院治疗。(二)冠心病健康教育 1.避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应低热量、低脂、低盐饮食,少食多餐,戒烟、戒酒,治疗三高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定期心电图、血糖、血脂、血压检查。2.适当运动断粮,步行、慢跑等。 3.避免心绞痛发作诱因: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诱因 4.遵医嘱用药:服抗心绞痛药物,携带硝酸甘油应急。 5.判断并发症发生:出现发作频繁、休息时出现发作等情况,特别是初发型、恶化性、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及时医院就诊。 (三)心梗护理 1.休息: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暂时禁食 3.心电监护 4.对症护理:疼痛用吗啡等止痛 5.排便护理: (1)评估患者排便情况 (2)勿用力排便 (3)应用开塞露或换血及 (四)心血管介入治疗:将诊断或治疗用的各种器材送入心脏或血管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方法。 1.术后护理 (1)动脉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压沙袋6-8小时,患者平卧6-12小时,避免手术侧下肢宛却,注意伤口出血及保持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继续服用常规药物。 (五)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护理 1.检测并发症的发生:定期检测血压,发现血压骤然升高、剧烈头痛、呕吐等表现及时告知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忌吸烟、饮酒; 3、遵医嘱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心率和心律、尿量的变化和特点,评估胸痛累 及的部位、呼吸困难的程度、皮肤有无水肿或发绀; 5、准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 应;使用洋地黄类及降压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应; 6、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做好患者健康指导; 7、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 8、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消除不良情绪; 9、保证抢救器械、药品及用物处于完好状态; 二、心脏瓣膜病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观察有无脑、肾、肺、脾栓塞等并发症; 2、评估有无风湿活动的征象,如发热、关节疼痛;

3、评估有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尿少、水肿及肺部湿啰 音等,提示心力衰竭发生;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合理休息和活动,减轻心脏负荷;无症状患者均应避免剧烈活动; 有风湿活动时应卧床休息;发生心力衰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在心功能代偿期应给予标准体重为标准的适宜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 食;少食多餐;心力衰竭者,应限制钠盐摄入; 3、注意观察和评估病情变化,以尽早发现并发症;高热、心力衰竭等患者按相应的护理常规 护理; 4、对于长期卧床者,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进行下肢主动 或被动活动,预防栓塞; 5、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抚,消除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对于特殊治疗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 7、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健康指导 1、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以防诱发风湿热反复发作; 2、嘱咐患者坚持遵医嘱服药,积极控制并发症;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节循环系统疾病一样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2、观察脉率、心率、心律、尿量、体重。 3、痛痛的评估:痛痛的部位、性质、有无向其他部位放射、有无其他伴随病症如大汗、恶心、乏力、头晕等,痛痛连续时间、缓解方法,有无诱因存在。 二、护理措施 1、测脉搏应数30秒,当脉搏不规章时连续测1分钟,同时注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改变。 2、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3、如显现呼吸困难加重、发绀、脉搏骤变、剧烈胸痛、腹痛、晕厥或意识障碍等马上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4、皮肤护理 全身水肿或长期卧床者,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5、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病人,准时询问病人需要,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缓解病人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 6、药物护理 应用洋地黄类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按时按量给予,静脉注射时间不应小于10分钟,每次给药前及给药后30分钟肯定监测心率,并注意观

察有无耳鸣、恶心、呕吐、头晕、眼花、黄视等,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发生改变,应准时告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因病情不能平卧者给予半卧位,幸免用力和不良刺激,以免发生心力衰竭或猝死。 2、如发生心搏骤停,应马上进行复苏抢救。 3、进吃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喝吃、禁烟酒。 4、有心力衰竭者限制钠盐及入水量。 5、多吃新奇水果及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四、本卷须知 1、不宜干重体力活动。 2、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形下洗澡。 3、注意劳逸结合,幸免受凉,情绪冲动等。 4、坚持服药,保持大便通畅。 第二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心绞痛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吸烟史、心绞痛发作史、用药医治情形、过敏史及家庭史。 2、评估患者发病前有无体力劳动、情绪冲动、饱餐、严寒、心动过速等。 3、评估患者心绞痛发作连续时间,以及发作时患者是否面色惨白、出冷汗、心律增快、血压升高。 4、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