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规范化操作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年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规范化操作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年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规范化操作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年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规范化操作中国专家共识

(完整版)

复杂腹壁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困扰腹壁外科医师的难题,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仅是要恢复腹壁的解剖完整性与外观,更要恢复腹壁的功能,通过腹壁重建达到治疗腹壁缺损的目的。腹壁重建的核心是关闭腹壁缺损,而如何关闭各种大或巨大腹壁缺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腹壁缺损的修复重建是腹壁外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基于对腹壁解剖、生理及功能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出现的组织结构分离(component separation,CS)技术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案,由于其能够帮助实现各种大或巨大腹壁缺损的关闭,因此,该术式及其各种改进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推广[2-3]。我国于2010年左右开始应用CS技术治疗各种大或巨大腹壁缺损[4],目前开展此技术的医院和例数明显增多,但尚缺乏相应的手术操作规范。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与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实用技术分会腹壁修复与重建外科学组在参照国内外最新技术进展与指南基础上,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经过多次深入讨论并广泛听取意见,组织编写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师规范化实施CS技术提供帮助。

1 CS技术原理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肌肉及其腱膜组织的存在是保证腹壁解剖与功能完整的重要条件,采用具有收缩性的肌组织及其腱膜对腹壁缺损进行功能性修复是腹壁重建的理想选择[2]。腹壁的肌腱膜结构主要是由中央两条纵行的腹直

肌和两侧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其腱膜构成,肌肉间的筋膜与腱膜相互交叉融合形成腹白线和半月线,共同构成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复合体,在保护腹腔内容物,发挥正常呼吸、消化、分娩等功能及在维持姿势、站立、弯腰等运动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对复合体某一层肌肉或腱膜的松解,可使肌肉或腱膜层相互间产生滑移、延伸,进而达到降低腹壁缺损关闭时的张力,实现腹腔重新由具有正常神经血管所支配的肌腱膜组织所包绕,即腹壁重建的目的[2,5-6]。

CS技术根据入路的不同可分为前入路CS(anterior component separation,ACS)与后入路CS(posterior component separation,PCS)两种方式,传统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component separation technique,CST)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endoscopic component separation technique,ECST)均属于ACS技术,而腹横肌分离(transversus abdominis release,TAR)技术属PCS技术,CS技术可通过开放、腹腔镜、机器人辅助等方式实施[7]。化学性组织结构分离(chemical component separation,CCS)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botulinum toxin A,BTA)产生暂时性、可逆性的肌肉驰缓,达到类似机械性CS效果的一种技术[8]。本共识主要介绍目前临床常用的针对各种大或巨大腹壁疝的双侧CST、ECST、TAR技术及CCS技术。

2 传统开放CST

2.1 主要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2-3,9-10]

2.1.1 适应证(1)缺损位于前腹壁中央区域,即M区。(2)缺损宽度>8 cm,预判缺损不能在生理张力情况下关闭或关闭后张力过高。(3)侧腹壁肌筋膜结构相对完整。

2.1.2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严重基础疾病尚未控制,或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法耐受全身麻醉的病人。(2)既往曾行延伸至侧腹壁的横切口、侧腹壁结构破坏或已实施过开放CST或ECST的病人。(3)术前预判腹壁缺损过于巨大,CST实施不能解决腹壁缺损的关闭。

2.2 麻醉与手术步骤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仰卧位,术前标记腹壁解剖标志与腹壁缺损范围,常规腹部消毒铺巾。

2.2.1 显露与探查疝环沿原切口梭形切除手术瘢痕组织至皮下,分离疝囊,充分暴露疝环,准确测量腹壁缺损大小,见图1。松解腹腔内粘连,注意保护肠管。

2.2.2 分离皮下组织自缺损边缘沿腹直肌前鞘及腹外斜肌表面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分别向腹壁外侧分离,根据需要达腋前线或腋中、后线,充分显露腹直肌前鞘与腹外斜肌及其腱膜。术中应仔细辨识并尽可能保护供应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经腹直肌肌皮穿支血管的完整性,其分布范围主要在脐周3 cm的区域内。

2.2.3 腹外斜肌及腱膜切开分别于腹直肌前鞘半月线外侧1~2 cm处纵行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外斜肌,上可至肋缘上3~5 cm,下可达腹股沟韧带。显露腹外斜肌及其腱膜与其下方的腹内斜肌间的间隙,使两层组织充分分离,向外侧达腋前线以外,充分松解侧腹壁肌筋膜组织。此操作过程中须注意避免切开过深而伤及下方的腹内斜肌等组织,见图2。术中如发现腹

壁缺损仍不能拉拢关闭,还可将腹直肌后鞘纵行切开,通过进一步松解后鞘帮助关闭腹壁缺损。

2.2.4 关闭腹壁缺损在维持生理张力的情况下将腹壁缺损两侧肌筋膜拉拢,用单股缓慢吸收或不吸收线缝合,重建腹白线,见图3、4。根据腹壁缺损的分级选择补片,采用Onlay、Subaly或腹腔内补片修补(IPOM)方式加强修补腹壁缺损。若行IPOM加强修补,应选择防粘连或组织隔离复合补片、可吸收生物合成补片或生物补片[3]。另外,须注意确保补片覆盖范围的足够及放置的可靠与平整,并监测术中腹腔压力变化。最后,皮下放置闭式引流,逐层缝合至皮肤。

2.3 优点与不足开放前入路CST为关闭各种大或巨大腹壁缺损提供了可能。理论上,单侧CST可使一侧腹直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复合体向内侧推进5 cm(M1区)、8~10 cm(M2区)和3 cm(M3区)[2],即在脐水平横径达20 cm的腹壁缺损也有可能获得关闭。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CST 需要进行广泛的腹壁皮下组织分离,这将破坏供应腹壁皮肤与皮下组织的腹壁穿支血管,造成切口血清肿、血肿、感染、切口裂开等发生率增高,其切口不良事件(surgical site occurrence, SSO)的发生率可达30%~50%。且腹外斜肌及其腱膜切开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创伤,有可能导致该部位出现疝、膨出,甚至破裂。由于单纯采用CST修复腹壁缺损的术后复发率可达

7%~30%,因此,若无特殊情况,在CST的实施中应尽可能保护穿支血管并同时采用补片加强修复腹壁缺损和薄弱区域[4,10]。

3 ECST

3.1 主要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9,11]同传统开放CST。

3.2 麻醉与手术步骤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仰卧位,术前确定并准确标记腹壁解剖标志(特别是腹直肌外缘)与腹壁缺损边缘,见图5。常规腹部消毒铺巾。

3.2.1 戳孔穿刺器放置经典ECST手术需要在侧腹壁放置3枚戳孔穿刺器。首先在肋缘下约1.5 cm腋前线与腹直肌外缘间做一小切口,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其下方的腹外斜肌并予切开,建立至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间的通道,放置第1枚10~12 mm戳孔穿刺器,连接气腹管,充气建腔,压力设置为12~15 mmHg(1 mmHg=0.133 kPa),见图6。直视下在腋前线与髂棘至肋缘连线间平脐水平置入第2枚戳孔穿刺器,在腋前线与腹直肌外缘间髂棘水平置入第3枚戳孔穿刺器,见图7。戳孔穿刺器的放置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需要采用“双孔法”等改进方式。手术过程中,操作器械和内镜可以互相交换位置,便于观察和分离,达到方便手术实施目的即可。

3.2.2 建立肌层组织间操作空间有条件者可以用气囊扩张器分离,也可采用镜推法直接进行分离来建立腹外、腹内斜肌间的操作空间。在向下分离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间隙时,可采用钝锐性相结合方法进行分离,此间隙基本为无血管区域,内镜直视下所见为白色透亮絮状海绵样结构,如出现红色肌纤维结构则表明进入了错误层次,需要确定进入正确层次后再进一步拓展空间范围。建立的操作空间呈平行于腹直肌鞘外侧的头尾向隧道状,范围向上可至肋缘上,向下达腹股沟韧带,上方为腹外斜肌及其腱膜,下方为腹内斜肌,内侧为腹直肌外缘的半月线,外侧可达腋后线,见图8。

3.2.3 切开腹外斜肌及其腱膜建立操作空间后,准确辨识并保护半月线不受损伤,以电凝钩或超声刀于半月线外1~2 cm处切开“天花板”处的腹外斜肌及其腱膜。一般可先从中间部位向腹股沟韧带方向切开,然后将内镜移至下方观察孔,再向肋缘方向切开腹外斜肌及其腱膜,向上切开范围可达肋缘上3~5 cm。腹外斜肌及其腱膜切开成功的标志是见到“天花板”上黄色的皮下脂肪组织,适当分离皮下组织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腹壁缺损关闭时的张力,见图9。一侧操作完成后可以同样方法施行另一侧手术,即可完成双侧ECST。

3.2.4 腹壁缺损关闭与补片加强修复腹壁缺损的关闭方式可以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可采用全腹腔镜或开放、腹腔镜杂交方法以单股缓慢吸收或不吸收线关闭腹壁缺损的肌筋膜层,重建腹白线。腹壁缺损的加强修补一般多采用IPOM方式进行,同样可选择各种防粘连或组织隔离复合补片、可吸收生物合成补片或生物补片。术中须注意腹腔压力的控制与监测。最后,撤除器械、排气、拔出戳孔器,逐层缝合至皮肤。

3.3 优点与不足ECST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其可以更小的创伤实现开放CST的目的,由于保护了腹壁穿支血管,其术后SSO发生率显著下降。另外,由于ECST操作可避免累及中线部位及经腹直肌肠造口处腹壁,因此,可用于同时伴有经腹直肌肠造口及中线部位伴污染或感染病人的腹壁缺损修复重建。但ECST也存在不足:ECST对腹壁的松解程度约为CST的86%,且同样存在腹外斜肌及其腱膜切开后由于腹壁局部薄弱而导致复发、膨出、甚至破裂的风险[9,11-12]。特别是由于其手术操作不是在自然间隙中,故寻找

并进入正确的组织层次非常重要,因此,手术复杂程度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与广泛应用。

4 TAR技术

4.1 主要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9,13]

4.1.1 适应证(1)前腹壁中央区域(M区)及非中央区域(U、L区)的各种切口疝、造口旁疝、多部位疝、多次复发疝、ACST术后复发疝等各种复杂腹壁缺损。(2)腹壁缺损横径>8 cm,预判缺损不能在生理张力情况下关闭或强行关闭后张力过高。

4.1.2 禁忌证(1)伴有尚未控制的全身性严重基础疾病,或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法耐受全身麻醉的病人。(2)术前预判腹壁缺损过于巨大,行TAR不能解决腹壁缺损的关闭。

4.2 麻醉与手术步骤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仰卧位,术前标记腹壁解剖标志与腹壁缺损范围,常规腹部消毒铺巾。

4.2.1 疝环显露与探查沿原切口梭形切除手术瘢痕组织至皮下,分离疝囊,充分暴露疝环,准确测量腹壁缺损大小。可适当分离腹腔内容物与腹膜之间的粘连,以避免分离腹膜外间隙时由于分破腹膜而误伤肠管。

4.2.2 腹直肌后鞘切开距腹直肌内侧缘0.5~1.0 cm纵行切开腹直肌后鞘,向外侧分离腹直肌与腹直肌后鞘间隙至半月线,在腹直肌前后鞘交汇处,仔细显露并保护穿过腹直肌后鞘外侧进入腹直肌的穿支血管与神经束,避免损伤,见图10、11。

4.2.3 腹横肌离断与松解在距腹直肌前后鞘交汇处内侧0.5~1.0 cm纵行切开腹直肌后鞘,注意腹直肌后鞘的切缘一定要在穿支血管与神经束的内侧并给予保护,暴露其下方的腹横肌并予以纵行离断。由于腹横肌纤维在上腹部最为明显,因此,腹横肌的切开一般均由上至下进行。切断腹横肌后,行腹横肌与腹膜之间间隙的分离与拓展,见图12、13。此间隙与腹膜后间隙相通,向外侧可达腰大肌,向上可至肋缘下与剑突胸骨后间隙,向内下进入Retzius间隙。缺损对侧以同样方法施行相同操作。

4.2.4 关闭腹壁缺损与补片加强修复完成双侧腹横肌松解后,即可实现腹直肌后鞘的对拢缝合并关闭腹腔,见图14。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行腹壁缺损的Sublay补片加强修补,补片须足够大,应覆盖腹壁缺损并超过腹横肌切开外缘,适当固定,补片上方放置闭式负压引流。单股缓慢吸收或不吸收线关闭腹直肌前鞘,重建腹白线,术中注意监测腹腔压力变化。最后,逐层缝合至皮肤。

4.3 优点与不足TAR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对Rives-Stoppa技术的拓展应用,切开腹横肌在一侧腹壁可实现约8~

12 cm的松解[14],但在不同种族与体形人群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其所创建的肌后间隙可以向侧方极大扩展,克服了Rives-Stoppa技术肌后空间受限的不足,为Sublay放置大张补片提供了足够空间,可加强几乎整个内脏囊,因此,适用于各种大或巨大腹壁缺损的治疗,同时也有利于预防新疝的出现,与CST相比,复发率显著降低。此外,TAR技术保护了支配腹直肌与前腹壁的血管神经束使缺损重建后腹壁的功能得到更显著改善。补片置于肌后腹膜

前间隙,不仅可避免使用价格昂贵的组织隔离补片,同时由于避免了大范围皮下组织的分离,减少了表浅感染或腹腔内感染累及补片的机会,因此,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9,14-15]。但TAR的实施相对复杂,存在学习曲线,Sublay是其基础,需要由手术经验丰富的疝和腹壁专科医师实施。目前,TAR技术仍在发展完善中,尚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其临床疗效。

5 CCS技术

5.1 主要适应证与禁忌证[8]

5.1.1 适应证(1)位于前腹壁中央区域、缺损横径>8 cm的切口疝,预判缺损不能关闭或强行关闭后张力过高。(2)计划性大或巨大切口疝。(3)大量疝出的腹腔内容物回纳并修补缺损后可能造成腹腔高压的腹壁疝。(4)大量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的膈疝[9]。

5.1.2 禁忌证(1)处于妊娠、哺乳期。(2)对BTA及配方中任一成分过敏者。(3)同时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4)伴有全身性严重基础疾病尚未控制或不稳定状态,或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的病人。(5)神经肌肉传导受损性疾病(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综合征)。(6)伴有麻痹性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肌病、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变)。(7)侧腹壁肌肉感染、坏死或纤维化。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CCS相对禁忌证。

5.2 麻醉与操作步骤

5.2.1 操作前应常规腹部CT检查,测量腹壁缺损宽度、腹壁各扁平肌的厚度、水平长度及腹腔内径。

5.2.2 体表定位标记注射点一般在腋后线与锁骨中线、肋缘下与髂前上棘之间的范围内,每侧3个点共6个注射点(左右肋缘下、腋后线、近髂前上棘),其原则为能够完成三层扁平肌内均匀浸润性注射BTA,见图15。

5.2.3 BTA药物配制根据病人的体重和腹壁肌肉强度,使用的BTA总剂量300~400U。采用0.9%生理盐水与BTA混合,轻微摇晃,否则会引起效价降低。生理盐水溶解稀释的最佳浓度目前尚无统一,一般稀释至2kU/L。配置后须即刻使用,或低温保存(2~8 ℃)并在4 h内使用。不同厂家的BTA单位剂量效价不完全相同。

5.2.4 局部浸润麻醉用1%利多卡因分别于各定位标记注射点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2.5 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BTA B超显示腹横肌、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见图16。B超引导下在各定位标记注射点穿刺至肌层,见图17。建议从腹横肌开始,逐层退针至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分别等量注射,使BTA稀释液在各三层扁平肌内充分浸润,见图18,每个注射点每层肌肉注射BTA稀释液8~11 mL(BTA 16~22 U),每侧腹壁注射BTA 150~200 U,勿注入血管。

5.2.6 BTA注射后效应BTA注射后3 d左右产生肌肉麻痹效果,3周左右达到最佳效果,11~12周后作用下降,24周后作用基本消失。故通常注射BTA 3周后行切口疝修补重建手术。手术前应再次复查腹部CT,测量腹壁缺损宽度、腹壁各扁平肌水平长度、厚度及腹腔内径的变化,以评估CCS 的效果。

5.3 优点与不足CCS可使腹部肌肉产生暂时性、可逆性麻痹松弛,有效减少侧腹壁扁平肌的向外收缩力,降低关闭腹壁缺损的难度,并减少术后发生腹腔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的风险。由于BTA作用维持时间为4~6个月,而切口愈合最关键的时间段是在术后3个月内,因而BTA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切口愈合不良、裂开及疝复发的风险,并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和缩短疼痛时间[16-17]。注射BTA获得的腹壁松驰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时须结合开放或腹腔镜CS技术以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注射BTA后须特别注意局部或全身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无局部穿刺部位出血、肝功能损害、腹壁肌肉无力(腹胀、咳嗽和打喷嚏无力)、全身肌肉无力(全身疲乏感,严重时出现吞咽和呼吸困难)及出现过敏反应等,应给予及时的相应处理。BTA属特殊管理类药品,须经医院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使用[4]。

总之,虽然临床治疗复杂腹壁缺损,特别是大或巨大腹壁缺损困难,但基于补片加强的CS技术已成为其有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CS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相信随着新的理念与医疗技术的进步,作为腹壁重建重要手段的CS技术还将会得到改进,并获得更广泛的推广与普及。

(整理)包涵体的分离纯化.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 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 一、菌体的裂解 1、怎样裂解细菌? 细胞的破碎方法 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 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变清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对超声波及热敏感的蛋白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我用的浓度一般为1mg/ml。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这是标准配方: 裂解液:50mM Tris-HCl(pH8.5~9.0), 2mM EDTA, 100mM NaCl, 0.5% Triton X-1 00, 1mg/ml溶菌酶。(溶菌酶在这个pH范围内比较好发挥作用) 但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你裂解细菌是为了提取蛋白的话,而且蛋白的分子量又小于20kd的话,尽量减少溶菌酶的用量,会引入溶菌酶这种杂蛋白.一般配60ml裂解液用药匙匙柄盛一点就够.判断裂解好坏的标准是,溶液很粘. protocol是10ml-50ml缓冲液(菌体洗涤液,裂解液等)/1g湿菌体. 如果只做一个鉴定,我觉得100-200ml菌就够了. 但凡超声,我都用60ml裂解液,因为我们的超声仪(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录象里的那种)很适合用100ml小烧杯,装60ml裂解液,这样能让超声头离液面不高不低,不会冒泡泡,也不会洒出来.菌多我就延长超声时间. 沉淀,也就是包涵体沉淀了,如果要上柱纯化,一定要先用4M尿素洗涤一下再用8M尿素溶解.如果不上柱,只是跑跑电泳,可以直接用8M尿素溶解以后,离心取上清,加入适量体积的load ing buffer.loading buffer对于包涵体的溶解能力是较弱的. "取200微升菌液,离心后直接加上样buffer,100度3分钟后上样,然后SDSPAGE. 这个方法到底能不能溶解细菌中的包涵体? " 而楼主的问题,虽然loading buffer对于包涵体的溶解能力是较弱的,但是我觉得你的做法只是在鉴定有无表达,用loading buffer是没有问题的.

固液分离

固液分离的原理及其在石油工业的应用 固液分离的最终目的,从理论上说,应是将固液两相完全分开,获得各自纯净的成分:固体及液体。根据目前的发展,固液分离基本上是两种方法,即沉降分离与过滤。而沉降分离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即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 一. 固液分离的方法 固液悬浮系中固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从分离过程来看,固体是从高度分散状态向浓缩状态过度。在沉降分离中需要靠固体颗粒的运动,固体浓度越低,越有利于此一过程的进行。而过滤则相反,在过滤中运动的是液相,所以含液相少即固体浓度高时对分离有利。 1. 沉降 在沉降分离,过滤的效果不理想时,往往可以加助滤剂以提高效率。这些助滤剂多系刚性、多孔、高渗透性粉粒,加入浆料后以提高其过滤性能。 重力沉降原理: 利用重力沉降性质进行间液分离,出于借助的是地心引力而无须外加能量,理论上讲是最经济的方法。当然若欲达到有效的分离,首先须提供足够的沉降面积,其次为了加快固体颗粒的终端沉降速度,需采用凝聚与絮凝技术。通常要加入絮凝剂。而对于由更小的颗粒而黏度较高的溶液构成的悬浮液,仅靠絮凝技术仍难以达到固液分离的要求时,则需要人为引入离心力以增强固体颗粒沉降的推动力,即为离心沉降。 离心沉降原理: 离心技术是利用物体高速旋转时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使置于旋转体中的悬浮颗粒发生沉降或漂浮,从而使某些颗粒达到浓缩或与其他颗粒分离之目的。这里的悬浮颗粒往往是指制成悬浮状态的细胞、细胞器、病毒和生物大分子等。离心机转子高速旋转时,当悬浮颗粒密度大于周围介质密度时,颗粒离开轴心方向移动,发生沉降;如果颗粒密度低于周围介质的密度时,则颗粒朝向轴心方向移动而发生漂浮。 (1)离心力;固液悬浮物若处在离心力场中,固体颗粒将受到比重力大很多倍的沉降力,使其沿离心力场的方向加速沉降。悬浮在液体中的质量为m 的固体颗粒处于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沿径向所受的力为: 式中 F r ——颗粒所处的回转个径,m ; ω——旋转角速度,s -1; n ——转速,s -1。 式子表明,离心力与转速或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颗粒离轴心的距离r 成正比ω。 (2)分离因数。固体颗粒在离心力场中所受的离心力与重力场所受力之比称为分离因数。 222(4)r F mr mr n ωπ==

固液分离设备的述评

固液分离设备的述评 摘要:固液分离技术是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固液分离设备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工业产品。本文概述了固液分离设备的情况。简要评述了固液分离设备的制造业现状和固液分离设备研究与发展的概况。根据当今工业发展的特点,对几种不同液固分离设备的优缺点做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固液分离;技术;设备 前言 随着固液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固液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选矿、造纸、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和食品等。传统的固液分离设备主要集中在过滤、压滤、重力沉降和浮选等方面。随着矿物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矿石日趋“贫、细、杂”,有用矿物经选别作业的后期处理日渐困难;在选矿所有领域中超细悬浮液的脱水是一个日趋重要的问题。于是,人们对固液分离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倾注了很多心血去研究开发新的分离技术与分离设备。 1 固液分离设备介绍 1.1 固液分离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固液分离设备在结构形式、分离效率、自动化水平、功能集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发展迅速,与欧洲发达国家产品性能差距越来越小,近年来其在制药行业应用不断广泛。很多要求固液分离设备的浆体中的固形物颗粒粒度都很细.且有越来越细之势,而且总的发展趋势是要求滤液的高澄清度和滤渣的低含湿量,以减少干燥和进一步处理的工作量、降低固液分离成本.突出的对象是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和污泥的脱水,这种料浆的浓度很稀(0.3%~1.0%),要先浓缩至3%~10%,而后进行预脱水,可由1%~5%浓缩至18%~40%,再用真空过滤、压滤、离心机等进行二次脱水.这就使得固液分离设备技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就促使整个固液分离设备技术和设备围绕这些挑战而迅速发展。 同时固液分离设备在研究、消化、吸收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基础上,针对目前该类产品出现的普遍问题和结合国内污泥脱水的特点和要求,自行设计制造的具有当今先进水平的新型高效、连续作业的压力式固液分离设备,在印染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政府组织结构及法律体系结构

中国政府组织结构及法律体系结构 中国政府组织结构 法院与上级法院之间是审判监督关系,不是检察院之间的领导关系。法院与检察院的主要联系是检察院有权依法监督法院的审判过程,并对法 院的违法审判有权提出纠纷意见与提 出抗诉等。 另外在刑事公诉案件中,检察院和法院以及公安是分工协作,互相配合, 互相监督的关系。 中国法律体系结构 宪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戒严法立法法 缔结条约程序法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外交部发布《对外使用国徽图案的办法》集会游行示威法 领海及毗连区法引渡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工会法 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五人大国歌的决议 国务院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批复通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 民法物权人身权侵权行为法 所有权及相关财产权 知识产权债权 婚姻家庭继承市场经济主体 公司法破产法企业法 证券、期货、债券 海商保险票据租赁 1.外交外事 2.民政 3.司法法律制度与体系 4.公安 5.人事、公务员制度 6.纪检 7.监察 8.档案 9.民族事务10.宗教 11.侨务 12.港澳事务13.台湾事务14.教育 15.科技 16.文化 17.新闻出版 18.广播电影电视 19.体育 20.医药卫生 21.人口与计划生育22.城乡建设23.环境保护24.海关25.旅游26.气象 27.地震与地质灾害28.测绘 1.刑法综合规定与解释 2.犯罪和刑事责任 3.刑罚 4.量刑 5.自首 6.数罪并罚 7.缓刑 8.减刑 9.假释 10.危害国家安全罪11.危害公共安全罪 1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3.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14.侵犯财产罪 1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6.妨害婚姻家庭罪17.危害国防利益罪18.贪污贿赂罪19.渎职罪 20.军人违反职责罪21.反革命罪(废) 1.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2.计划、投资 3.财政 4.税收 5.金融 6.基本建设 7.标准化、计量8.质量管理9.统计 10.资源与资源利用11.能源与能源工业12.交通运输13.邮政电讯14.农牧业15.工业 16.商贸物资仓储17.工商管理18.物价管理 19.市场中介机构20.对外经济合作与三资企业21.对外贸易 22、反不正当竞争法 1.劳动 2.社会保障诉讼及非诉讼程序1.民事诉讼2.刑事诉讼 3.行政诉讼 4.知识产权诉讼 5.海事诉讼 6.告诉申诉 7.仲裁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 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 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 治沙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影响评价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 环经济促进法

中国政府机构组成与政府职能划分

中国政府机构组成与政府职能划分 解决问题:中国政府的职能是如何划分的 关键词:基础理论、政府机构、机构组成与职能划分 学习描述:我国的政府机构组成包括一级政府及其所属的政府机构,即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我国政府机构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式结构。我国政府划分为中央(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四个层次,在试行市领导县体制的地方则为五个层次,在省与县之间增加了地级市这个层次。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长、国务院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工作机构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28个)、国务院直属机构(17个)、国务院工作机构(4)、国务院办事机构(6个)、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9个)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19个)和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9个);地方政府机构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分别由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和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由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等组成。 在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划分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经济调节职能是政府为弥补市场不足,纠正市场的失灵,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充分就业、币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市场监管职能是指政府为确保市场经济所需的健全的市场规则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所扮演的市场培育和市场秩序维护者角色;社会管理职能包括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调节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保护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指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和其他非政府公共部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社会公共

团队建设与组织结构重整

团队建设与组织结构重整 对于企业而言,组织与人都是影响企业运作绩效的重要因素。所有的良法美意、策略方案,都要通过组织和人去实现。企业的许多构想在推动时遭到的阻力,大半是组织和人所造成的。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充,组织问题也日益值得我们去重视。因此,如何强化我们的组织、如何建立彼此的沟通、如何建立团队等问题,也就成了日益重要的课题。 我们要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我们就必须回顾一下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传统组织理论。它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传统经验管理阶段中的有关理论。这时企业的重点是生产,品种较为单一,要求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主要代表理论有: ㈠泰勒提出的职能化组织管理理论。他提出将企业中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同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它的理论打破了传统的直线组织形式,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 ㈡法约尔的组织理论。他提出将企业或公司的高层管理与一般管理相分离,并在职责加以划分。他强调组织的结构形式和参谋部作用,提出了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 ㈢微薄的理想组织形式的理论。这些专家认为,在企业组织中应严格按照职位分工和等级来确定权力和责任。组织中的人员完全应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否定个人感情的影响,应此在组织中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 二、现代组织理论。二战以后,企业的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组织也必须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变革,从而出现了现代组织理论。它认为:企业组织必须是适合外部环境大系统的开放型系统;为迎合竞争,必须经常调整经营内容,下放权力,变高度集权制为分权制组织。 ㈠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该流派以系统思想看待和处理企业的组织问题。它认为企业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开放子系统,它具有物质技术、社会文化和人三方面的内涵。从系统角度看待管理组织,可以分为相互作用和功能不同的四方面的子系统,即决策、指挥、参谋、和控制。 ㈡行为学派的组织理论:以人为中心开展组织管理是该理论的核心。无论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以及组织行为都要以企业中员工的合理要求和行为出发加以考虑,组织行为应渗透“参与管理”的意识,并认为这是企业组织效率的源泉。这种理论是组织行为学派在管理组织中的具体应用,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及其规律。 ㈢权变组织理论:该组织理论源于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在组织管理方面不存在一成不变模式,必须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及多种因素的变化采取合适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组织要考虑各种权变因素的具体内容,包括外部环境、企业战略、技术和组织结构四方面。另外有人又提出“7S”因素理论,它包括战略、结构、制度、共同价值观、技能、人员和作风七方面。企业的组织必须考虑这些权变因素的影响和要求。20世纪80年代又有学者提出了“未来组织模式”的概念,认为理想的企业组织必须适应三种基本需要:⑴组织一般行为的效率要求;⑵经常革新的需要;⑶面临重大威胁时保持应变能力的需要。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全)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 1.直线型组织结构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是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其特点是组织系统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上下级关系是直线关系,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优点:①结构简单,命令统一;②责权明确;③联系便捷,易于适应环境变化;④管理成本低。 缺点:①有违专业化分工的原则;②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2.职能型组织结构又称多线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在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指挥下属。 优点:①管理工作分工较细;②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可减轻上层管理者的负担。 缺点:①多头领导,不利于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②各职能机构往往不能很好配合;③过分强调专业化。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即在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了参谋机构。 优点: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 缺点: 1.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 2.若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 3.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4.可能增加管理费用。 5.注意:直线职能制仍被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图 4、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是欧美、日本大型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有时也称之为“联邦分权化”,因为它是一种分权制的组织形式。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图 利弊:事业部制事在一个企业内对具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 优点:责权利划分比较明确,能较好地调动经营管理人员地积极性;1)事业部制以利润责任为核心,能够保证公司获得稳定地利润;2)通过事业部门独立生产经营活动,能为公司不断培养出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缺点:1)需要较多素质较高地专业人员来管理事业部;2)管理机构多,管理人员比重大,对事业部经理要求高;3)分权可能架空公司领导,削弱对事业部地控制;4)事业部间竞争激烈,可能发生内耗,协调也较困难。 条件:1、具备专业化原则划分的条件,并能确保独立性,以便承担利润责任; 2、事业部间相互依存,不硬性拼凑; 3、保持事业部之间适度竞争; 4、公司有管理的经济机制,尽量避免单纯使用行政手段; 5、适时而动:1)外部环境好:有利于事业部制; 2)外部环境不好,应收缩,集中力量度过难关。

固液分离技术概述与研究趋势

固液分离技术概述与研究趋势 摘要:固液分离技术是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固液分离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工业产品。本文概述了固液分离在主要工业领域应用的情况。简要评述了我国固液分离设备的制造业现状和国内外固液分离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概况。根据当今工业发展的特点,作者对液固分离技术的今后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固液分离、技术、设备、应用与研究趋势 1、前言 液固分离是重要的单元操作,是非均相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化工、轻工、制药、矿山、冶金、能源、环境保护等应用非常广泛。在许多生产过程中,过滤与分离机构是关键设备之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许多过程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可能性、工艺过程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制品质量、和能耗、环境保护等经济和社会效益。 2、固液分离的基本技术与选型设备 从原理上讲,固液分离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沉降分离,一是过滤分离。固液分离设备也可以相应地分为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根据推动力和操作特征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种固液分离设备,如表1所示。品种繁多的固液分离设备使得用户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对于任意的固液分离向题,一般总可以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固液分离设备。但是,正由于固液分离设备种类很多,而一般用户对各种设备的性能又缺乏深入了解,所以要在各种分离设备中找出最为合适的设备总是存在不少困难。因设备选型不当而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的并不少见。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固液分离设备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在最近四十多年时间里国外发表了大量有关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文献。详细论述了各种固液分离设备的选型,以及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一般方法。在论述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一般方法中,以及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方法。

微生物培养与分离方法

微生物培养与分离方法 大多数细菌均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培养,而衣原体和病毒的分离培养往往需要活组织、鸡胚、特殊细胞株及动物接种。只有将微生物培养出来才能对它进行研究、鉴定和应用。 一、接种与分离方法 根据待检标本的性质、培养目的和所用培养基的种类,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 1.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 对混有多种细菌的临床标本,采用划线分离和培养,使原来混杂在一起的细菌沿划线在琼脂平板表面分离,得到分散的单个菌落,以获得纯种。临床送检的标本如痰、咽试子、泌尿生殖道的分泌物和粪便等细菌检验均需要借助琼脂平板划线分离目的菌。平板划线分离法通常有两种方法: (1)分区划线分离法:此法常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如痰、泌尿生殖道的分泌物和粪便或混合细菌的分离。先用接种环挑取标本涂布于琼脂平板1区(占培养基总面积的1/4)并作数条划线,再于2、3、4区依次划线。每划完一个区域,均将接种环烧灼灭菌1次,冷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区域的划线均与上一区域的划线交接1~3次。一个成功分区划线的平板,培养后分别观察1区形成菌苔,2区菌落连成线,3区和4区可分离到单个菌落。 (2)连续划线分离法:此法常用于含菌量不多的标本或培养物中的细菌分离培养。方法是先将接种物在琼脂平板上1/5处轻轻涂抹,然后再用接种环或拭子在平板表面曲线连续划线接种,直至划满琼脂平板表面。 琼脂斜面接种法 主要用于菌落的移种,以获得纯种进行鉴定和保存菌种等。用接种环(针)挑取单个菌落或培养物,从培养基斜面底部向上划一条直线,然后再从底部沿直线向上曲折连续划线,直至斜面近顶端处止。生化鉴定培养基斜面接种,用接种针挑取待鉴定细菌的菌落,从斜面中央垂直刺入底部,抽出后在斜面上由下至上曲折划线接种。 3.穿刺接种法 此法多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或双糖铁、明胶等具有高层的培养基接种,半固体培养基的穿刺接种可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接种时用接种针挑取菌落,由培养基中央垂直刺入至距管底0.4cm处,再沿穿刺线退出接种针。双糖铁等有高层及斜面之分的培养基,穿刺高层部分,退出接种针后直接划线接种斜面部分。 4.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用于各种液体培养基如肉汤、蛋白胨水、糖发酵管等的接种。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倾斜液体培养管,在液面与管壁交界处研磨接种物(以试管直立后液体淹没接种物为准)。此接种法应避免接种环与液体过多接触,更不应在液体中混匀、搅拌,以免形成气溶胶,造成实验室污染。 5.倾注平板法 本法主要用于饮水、饮料、牛乳和尿液等标本中的细菌计数。取纯培养物的稀释或原标本1ml至无菌培养皿内,再将已融化并冷却至45~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15~20ml倾注入该无菌培养皿内,混匀,待凝固后置37℃培养,长出菌落后进行菌落计数,以求出每毫升标本中所含菌数。先数6个方格(每格为1cm2)中菌落数,求出每格的平均菌落数,并算出平皿直径,然后按下列公式计数,求出每毫升标本中的细菌数。 全平板菌落数=每方格的平均菌落数×лr2 每ml标本中的细菌数=全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 6.涂布接种法 本法多用于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的细菌接种。将一定量或适量的菌液加到琼脂培养基表面,

中国政府组织结构及法律体系结构【经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结构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中华人民共和 国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共中央 军事委员会 寺主各级人民政 府及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 的自治机构 人民法院和人 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四十五周岁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 组成。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事委 员会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负责。 对人大和人大常委负 责。法院是审判机 关,检察院是检察院 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 关,同时也是公诉案 件的审查起诉机关。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审 查批准逮捕,其自侦 案件的侦查,以及审 查起诉,和所有公诉 案件的提起公诉与出 庭作控方。 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 关,其主要职责是依 法行使审判权,包括 民事案件,刑事案件 和行政案件的审判。 法院与上级法院之间 是审判监督关系,不 是检察院之间的领导 关系。 法院与检察院的主要 联系是检察院有权依 法监督法院的审判过 程,并对法院的违法 审判有权提出纠纷意 见与提出抗诉等。 另外在刑事公诉案件 中,检察院和法院以 及公安是分工协作, 互相配合,互相监督 的关系。

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 总复习

生物分离技术总复习 一、生物分离工程(Bioseparation): 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又称为下游加工过程(Downstream Processing)。 1.微生物发酵液的特性 ◆发酵产物浓度较低,处理体积量大; ◆各类细胞的颗粒小,相对密度与液相相差不大; ◆细胞含等固型物含水量大,可压缩性大; ◆液相粘度大,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 ◆产品生物活性不稳定; ◆动植物细胞不耐剪切。 2.预处理的目的 ◆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器的效 率; ◆去除发酵液中的部分杂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一相中。 3.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 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改变 ①降低液体粘度 ②调节悬浮液的pH值 ③凝聚和絮凝

凝聚作用: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使扩散双电层的排斥电位降低,使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絮凝作用: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而使脚力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④ 使用助滤剂 ⑤ 加入反应剂 初步纯化 ⑥ 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 ⑦ 杂蛋白的去除 二、 固液分离工程及设备 1、过滤 2、离心与沉降 3、双水相萃取 4、扩张床吸附 1. 离心分离 离心过滤:转鼓周壁开孔,为过滤式转鼓,适合于固相含量较多,颗粒较粗 的悬浮液分离 离心沉降:转鼓周壁无孔,为沉降式转鼓,适合于固相含量较少,颗粒较 细的悬浮液 离心分离:转鼓周壁无孔,转数最高,适合于乳浊液的分离。 2. 碟片式离心机 g ctg R R g n Q υθωπ])(32[31302 -= 3. 管式离心机 见计算题 三、 细胞破碎 细胞破碎(cell rupture )技术是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见计算题,渗透压, p39) 细胞破碎方法分类 ) /ln()(1022120R R g l R R Q g ωυπ-=

固液分离固液分离的方法有倾析法过滤法和离心分离法三种倾

固液分离 固液分离的方法有倾析法、过滤法和离心分离法三种。 一、倾析法 如果沉淀的相对密度较大或晶体颗粒较大,静置后能较快沉降的,常用倾析法分离和洗涤沉淀。操作时将沉淀上部的清液缓慢沿玻璃棒倾入另一容器中,如图1。然后在盛沉淀的容器中加入少量洗涤液(如蒸溜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待沉淀沉降后倾去洗涤液,重复2~3次既可将沉淀洗净。 二、过滤法 最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是过滤法。 当溶液和固体的混合物通过过滤器(如滤纸或玻璃砂芯)时,沉淀留在过滤器上,溶液通过过滤器流入另一容器中。过滤后的溶液称滤液。 图1. 倾析法过滤图2. 普通滤纸的折叠 1. 滤纸的选择 实验时应根据具体要求选用合适类型和规格的滤纸,如BaSO4、CaC2O4·2H2O等细晶形沉淀,应选用“慢速”滤纸过滤;Fe2O3·n H2O为胶状沉淀.,应选用“快速”滤纸过滤;MgNH4PO4等粗晶形沉淀,应选用“中速”滤纸过滤。 2. 过滤方法选择 过滤方法又分常压过滤、减压过滤和热过滤三种。 (1) 常压过滤(普通过滤) 在大气压下使用普通玻璃漏斗过滤的方法。沉淀物为胶体或微细晶体时,用此法过滤较好。 根据沉淀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滤纸和漏斗。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成扇形,展开成圆锥形,一边为三层,一边为一层(图2),用水润湿滤纸,使滤纸漏斗内壁紧贴。 漏斗应放在漏斗架上,下面用一个洁净的烧杯承接滤液,将漏斗颈出口斜口长的一侧贴紧烧杯内壁,以加快过滤速度,并防止滤液外溅。 过滤时,为了避免沉淀堵塞滤纸的空隙,影响过滤速度,一般多采用倾泻法过滤。首先倾斜静置烧杯,待沉淀下降后,先采用倾泻法先滤去尽可能多的清液,如果需要洗涤沉淀,可在溶液转移后,往盛沉淀的容器中加入洗涤液充分搅匀,待沉淀沉降后按倾斜法倾出溶液,如此洗涤沉淀2~3次;然后把沉淀转移到漏斗上;最后清洗烧杯和洗涤漏斗上的沉淀。而不是一开始过滤就将沉淀和溶液搅混后过滤。 操作中注意让溶液沿玻璃棒在三层滤纸一侧倾入漏斗中,液面高度应低于滤纸

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细胞分离技术

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细胞分离技术 细胞分离技术 一、从原代组织中分离细胞将组织块分离(散)成细胞悬液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机 械解离细胞法、酶学解离细胞法以及螯合剂解离细胞法。 从原代组织中获得单细胞悬液的一般方法是酶解聚。细胞暴露在酶中的时间要尽可能的短, 以保持最大的活性。下列步骤可以解聚整个组织,获得较高产量的有活性细胞。 1. 胰蛋白酶(Trypsin) ?在去除不需要的组织后,使用无菌的解剖刀和剪子把剩余的组织切成3~4mn小片,通过悬 浮在无钙镁的平衡盐溶液中清洗组织碎片。让组织碎片沉淀,去除上清液。重复清洗2到3次。 ?将盛有组织碎片的容器置于冰上,去除残留的上清液。加入0.25 %溶解在无钙镁的平衡盐 溶液中的胰蛋白酶(100mg组织加入1ml胰蛋白酶)。 ?在4C孵育6到18小时,使几乎没有胰蛋白酶活性的酶尽可能渗透进去。 ?移弃组织碎片中的胰蛋白酶,在37C孵育包含残留胰蛋白酶的组织碎片20到30分钟。 ?在组织碎片加入热的完全培养基,用移液管轻轻地分散组织。如果使用无血清培养基,要 加入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通过无菌不锈钢丝网(100?200mm过滤,分散所有剩余组织。计数和接种细胞,进行培养。 2. 胶原酶(Collagenase) ?用无菌解剖刀和剪子把剩余组织切成3~4mm」、片,用Hanks'平衡液(HBSS清洗组织碎片 几次。 ?加入胶原酶(50?200单位/ml,溶解在HBSS中)。 ?在37C孵育4到18小时。加入3mM CaCI2增加解离效率。 ?通过无菌不锈钢丝网或尼龙网过滤细胞悬液,以分离分散细胞、组织碎片和较大的碎片。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解聚,在碎片中加入新鲜的胶原酶。 ?通过离心在HBSS中清洗悬液几次。 ?再一次在培养基中悬浮细胞,计数和接种细胞,进行培养。 3. Dis pase ?用无菌解剖刀和剪子把剩余组织切成3~4mn小片,用不含钙镁的平衡盐溶液清洗组织碎片 几次。 ?加入Dispase (0.6?2.4单位/ml溶解在无钙镁的平衡盐溶液) ?在37C孵育20分钟到几个小时。 ?通过无菌不锈钢丝网或尼龙网过滤细胞悬液,以分离分散细胞、组织碎片和较大的碎片。如果需要进一步的

亚细胞结构分离的技术

亚细胞结构分离的技术 分离亚细胞组分的第一步是制备组织匀浆或细胞匀浆。匀浆(Homogenization)是在低温条件下,将组织或细胞放在匀浆器中加入等渗匀浆介质(即0.25moL/L蔗糖一0.003mol/L氯化钙溶液)研磨,使细胞被机械地研碎成为各种亚细胞组分和包含物的混合物。 分离亚细胞组分的第二步是分级分离。它通过由低速到高速离心技术,使非均一混合体中的颗粒按其大小轻重分批沉降到离心管的不同部位,再分部收集,即可得到各种亚细胞组分。由于样品中各种大小和密度不同的颗粒在离心开始时是均匀分布于整个离心管中,故每级分离得到的第一次沉淀必然不是纯的最重的颗粒,须经反复悬浮和离心加以纯化。分离亚细胞组分主要离心技术是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 差速离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是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由低速到高速逐级离心,用于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和细胞器。在差速离心中细胞器沉降的顺序依次为: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最后为核糖体。由于各种细胞器在大小和密度上相互重叠,一般重复2~3次效果会好一些。通过差速离心可将细胞器初步分离,但常需进一步通过密度梯离心再行分离纯化。 密度梯度离心(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是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这类分离又可分为速度沉降和等密度沉降两种。 密度梯度离心常用的介质为氯化铯,蔗糖和多聚蔗糖。分离活细胞的介质要求:能产生密度梯度,且密度高时,粘度不高; pH中性或易调为中性;浓度大时渗透压不大;对细胞无毒。 ①速度沉降(velocity sedimentation)主要用于分离密度相近而大小不等的细胞或细胞器。这种方法所采用的介质密度较低,介质的最大密度应小于被分离生物颗粒的最小密度。生物颗粒(细胞或细器)在十分平缓的密度梯度介质中按各自的沉降系数以不同的速度沉降而达到分离; ②等密度沉降(isopycnic sedimentation)适用于分离密度不等的颗粒。细胞或细胞器在连续梯度的介质中经足够大离心力和足够长时间则沉降或漂浮到与自身密度相等的介质处,并停留在那里达到平衡,从而将不同密度的细胞或细胞器分离。等密度沉降通常在较高密度的介质中进行。介质的最高密度应大于被 100分离组分的最大密度。再者,这种方法所需要的力场通常比速度沉降法大10 ~倍,故往往需要高速或超速离心,离心时间也较长。大的离心力、长的离心时间都对细胞不利。因此,这种方法适于分离细胞器,而不太适于分离和纯化细胞。

最新完整固液分离技术知识

职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离子膜烧碱生 产操作》课程教学方案 淄博职业学院《离子膜烧碱生产操作》课程教学方案 教师:序号: 讨论提问法、任务教学法——理论+实训

P 自来水 压缩空气 固 体 泥去配水罐 来自凯膜过滤器 来自浮上澄清桶 V0111 洗泥池 P0112 泥浆泵 M0101 板框压滤机 V0122 压滤盐水罐 P0114 压滤盐水泵 图1-65盐泥压滤操作工艺流程示意图 沉降空气中的尘粒会受重力作用逐渐降落到地面,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这种现象称为沉降。 重力沉降首先以简单的刚性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为例,讨论沉降速度的计算、分析影响沉降的因素,简要介绍沉降设备的结构或操作原理。 ⑴自由沉降与沉降速度(重点) ①沉降速度 图1-66 颗粒在静止介质中降落时所受的作用力 一个球形颗粒在介质中作重力沉降运动所受到的力为: 重力g d mg F s g ρ π 3 6 = =(1-65) 浮力g d g V F s b ρ π ρ3 6 = =(1-66) 阻力 2 2 u A F d ρ ζ =(1-67)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原盐 ma F F F b d g =-- (1-68) 可得 ()ζρ ρρ34-= s t gd u (m/s ) (1-69) ② 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 a 颗粒的体积浓度 当颗粒的体积浓度小于0.2%时,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在1%以内。当颗粒浓度较高时,发生干扰沉降。 b 器壁效应 当器壁尺寸远远大于颗粒尺寸时(例如在100倍以上),器壁效应可忽略,否则应加以考虑颗粒形状的影响 c 同一种固体物质,非球形的颗粒的形状及其投影面积A 均影响沉降速度。颗粒形状与球形的差异程度,可用它的球形度来表征。 ⑵ 重力沉降设备 ① 降尘室 通过重力沉降从气流中分离出尘粒的设备称为沉降室如图1-67所示。其工作原理为:含尘气体进入降尘室后,因流道截面积扩大而速度减慢,只要颗粒能够在气体通过的时间内降至室底,便可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如图1-68所示。 设颗粒沉降至室底所需时间为t θ,则 t t u H = θ (1-73) 设气体通过降尘室的时间为θ,则 u L = θ (1-74) 尘粒被分离出来的条件为 t θθ≥或t u H u L ≥ (1-75) 图1-67 降尘室 图1-68颗粒在降尘室内沉降情况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进展及其相关并发症

·专家论坛·80?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7年4月第11卷第2期Chin Arch Gen Surg (Electronic Edition), April 2017, Vol. 11, No.2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进展及其相关并发症 陈思梦 腹部再次手术的原因中,腹壁切口疝一直位居前列,近期Strik等[1]分析一组择期腹部再手术病例中,18 %为切口疝。剖腹手术后腹壁切口疝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异很大,最新一篇荟萃分析显示腹壁中线切口疝2年发生率为12.8%[2]。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腹壁切口疝唯一、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腹壁疝修补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缝合关闭肌筋膜层缺损以恢复重建腹壁结构的完整。除了较小的腹壁切口疝,通常疝修补术中这个重建过程多少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腹腔内压增高,这是腹壁缺损边缘对合后腹腔容积绝对值减小和第二腹腔内容回纳后腹腔内容物体积绝对值增大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是疝囊巨大或是缺损巨大者,疝内容回纳后关闭肌筋膜层缺损很可能导致腹腔高压症(intra- 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严重者可发展成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而有致命危险。治疗IAH的外科方式主要是腹腔开放术(open abdomen),而疝修补术的实质正好相反,是将开放状态的腹腔筋膜层关闭(closure of fascia),因此,预防IAH发生是疝外科医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应用组织结构分离技术(components separation technique, CST)应对IAH发生的策略已成为疝外科的主流趋势。 一、CST时代前疝修补术预防IAH的措施 腹壁疝修补术恢复腹壁肌筋膜层连续性的过程使每一个病例在术中和术后都面临IAH的风险,尤其是合并肥胖、缺损巨大的病例。但是直到现在,外科医师术前预测术后是否会出现IAH,大多也只是凭借经验。术前评判相对客观的方法是借助CT扫描和三维重建计算方法,测量出肌筋膜层缺损面积和第二腹腔容积,从而进行粗略的预估。 应对术后IAH,既往一直沿用疝内容物回纳腹带加压的方法,术前气腹准备使用者不多[3-4],原因主要是腹腔置管为有创操作,有潜在损伤的风险,加上住院时间可能延长,社会经济学因素也不强力支持这个实惠、有效的预防措施。术中视情况切除网膜组织减容早已被大家所认可,但是,疝修补术中主动切除腹腔内脏器,尤其是大量肠管必会改变消化道功能[5],有导致短肠综合征可能,有人甚至认为这涉及医学伦理,加上术野污染问题,应用这种减容技术其实是受限于非常严格的条件的。 补片技术应用于腹壁重建早于CST。补片替代腹壁缺损区的抗张强度完全胜过腹壁肌筋膜层的抗张强度,这使得桥接修补一方面解决了腹壁解剖结构上的缺陷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替代方式加长腹壁,用所谓的补片成形术(meshplasty)抵消了缺损关闭带来的腹腔容积绝对值减少的问题,补片成形术甚至可以扩大/调控腹腔容积[6];加上术后早期创伤疼痛减轻,这种“无张力修补”技术得以流行,术后IAH 问题一度有所缓解甚至似乎可以忽略。但是,随着补片疝修补术的远期随访结果出来,包括腹腔镜和开放两种方式,单从复发考虑,9%~28%的复发率就不像近期结果那样令人满意[7-9]。为此,疝外科医师不得不开始重新认识CST技术在腹壁重建和预防 IAH中的重要作用,手术渐渐开始从单纯的腹壁解剖重建转向了功能腹壁重建。 二、开放式前入路CST CST得到广泛认可的同时,各种不同术式的探讨和摸索也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中。依据腹壁肌筋膜层离断的手术路径,CST手术被分为前入路组织结构分离术(anterior components separation technique, ACST)和后入路组织结构分离术(posterior components separation technique, PCST)。区别ACST 与PCST的解剖标志是手术路径与腹直肌的关系。 最早提出CST概念的是整形外科医师Ramirez,1990年报道了利用组织松解、创建组织瓣,并用组织瓣推进技术使腹壁前内侧筋膜瓣向中线移位,用缝合中线的方式重建腹白线并关闭缺损,重建一个具有完整肌筋膜层屏障的密闭腹腔[10]。他们最初提出的技术重点是从背侧将腹直肌后鞘在前后鞘内侧汇合线旁2 cm处纵行剖开,再将后鞘内侧叶游离、 DOI: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7.02.003 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细胞分离常用方法

细胞分离常用方法 一、悬浮细胞的分离方法 组织材料若来自血液、羊水、胸水或腹水的悬液材料,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1000r/min的TD4A低速离心机离心10分钟,若悬液量大,可适当延长离心时间,但速度不能太高,延时也不能太长,以避免挤压或机械损伤细胞,离心沉淀用无钙、镁PBS洗两次,用培养基洗一次后,调整适当细胞浓度后再分瓶培养,若选用悬液中某些细胞,常采用离心后的细胞分层液,因为,经离心后由于各种细胞的比重不同可在分层液中形成不同层,这样可根据需要收获目的细胞。不同比重的分层液的配制和具体分离方法详见淋巴细胞分离培养的章节。 二、实体组织材料的细胞分离方法 对于实体组织材料,由于细胞间结合紧密,为了使组织中的细胞充分分散,形成细胞悬液,可采用机械分散法(物理裂解)和消化分离法。 (一)机械分散法 所取材料若纤维成分很少,如脑组织,部分胚胎组织可采用剪刀剪切、用吸管吹打分散组织细胞或将已充分剪碎分散的组织放在注射器内(用九号针),使细胞通过针头压出,或在不锈钢纱网内用钝物压挤(常用注射器钝端)使细胞从网孔中压挤出。此法分离细胞虽然简便、快速,但对组织机械损伤大,而且细胞分散效果差。此法仅适用于处理纤维成分少的软组织。 (二)消化分离法 组织消化法是把组织剪切成较小团块(或糊状),应用酶的生化作用和非酶的化学作用进一步使细胞间的桥连结构松动,使团块膨松,由块状变成絮状,此时再采用机械法,用吸管吹打分散或电磁搅拌或在摇珠瓶中振荡,使细胞团块得以较充分的分散,制成少量细胞群团和大量单个细胞的细胞悬液,接种培养后,细胞容易贴壁生长。 1、酶消化分离法 酶消化分离法常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其分离方法如下: (1)胰蛋白酶分散技术 胰蛋白酶(简称胰酶)是广泛应用的消化剂。胰蛋白酶是一种胰脏制品,对蛋白质有水介作用,主要作用于赖氨酸或精氨酸相连接的肽键,使细胞间质中的蛋白质水介而使细胞分散开,在常用的蛋白酶中由于产品的活力和纯度不同,对细胞的消化能力也不同,胰蛋白酶对细胞的作用,取决于细胞类型、酶的活力、配制的浓度、消化的温度、无机盐离子、pH以及消化时间的长短等。 ①细胞类型胰蛋白酶适于消化细胞间质较少的软组织,能有效地分离肝、肾、甲状腺、羊膜、胚胎组织、上皮组织等。而对含结缔组织较丰富的组织,如乳腺、滑膜、子宫、纤维肉瘤、肿瘤组织等就无效,但若与胶原酶合用,就能增加其对组织的分离作用。 ②酶的活力市售的胰蛋白酶,其活力都经过测定而有效,但配制时必须新鲜,需保存在低温冰箱中,消化时的pH 和温度都要适宜,否则会影响活力,细胞的分散直接与酶的活力有关,最终使用活力为1:200或1:250,56℃pH8.0时活力最强。 该酶为粉剂,保藏时要防潮,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保存时间不能太长,若粉剂结团块,说明该部分受潮或失效。 ③酶的浓度胰蛋白酶一般采用的浓度为0.1%-0.25%(活力1:200或1:250),但遇到难消化的组织时,浓度可适当提高,消化时间适当延长。浓度高对细胞有毒性,而较低浓度的胰蛋白酶在培养液中可促进细胞的增殖,若培养液中加入血清,其少量胰蛋白酶可被血清中抗胰蛋白酶因子所清除。 ④温度一般认为胰蛋白酶在56℃时活性最强,但由于对细胞有损害而不能被采用,常使用的温度为37℃,通常在37℃进行消化比室温作用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