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

夏约前2070—前1600 安邑山西夏县阳翟河南禹县

商前1600—前1046 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

周西周前1046—前771 镐京陕西西安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①

前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洛邑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6 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东晋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

十六国十六国③304-439 ——

南北朝南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

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

【强烈推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的试题共有五个大题,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本次考试题型丰富,便于学生解答,符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本学期前三单元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当中,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 二、学生答卷总体情况: 通过本次检测,学生的总体发挥挺好,能够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尽数掌握,综合运用力较强。说明学生在科学概念、科学兴趣以及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能力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大部分的学生在近半学期的学习中,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能力的提高,都是可喜的。 三、具体分析 第一题,对号入座。主要从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出发来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该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出错,出错主要是在第2小题:生物的进化。 第二题,我会选择。主要考察教材中易混淆的知识点,全班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出错,出错在第1、4小题,这些题在讲课时强调过,我觉得出错一是由于审题不细心而导致出错,二是有的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第三题、分析说明题。出错的同学很少,因为这个题在平时

讲课中让学生背过。出错的同学应该是平时没有认真背题。 第四题、写出相对应的恐龙化石模型。此题没有出错的同学。第五题、动手探究。只有个别学生失分。 四、今后措施: 1.在重视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教活。 2.重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分析、理解和归纳的能力。 3.优化教材,用教材教,加强方法指导。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4、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科学事实)之间的联系性,提高科学概念的理解力。 5.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6、加强复习,使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性,提高理解力。 2015年5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上学期 六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分析 一、总的情况 这次全县质量监测小学六年级数学检测试题,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紧扣教材内容,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新课程理念。结合我县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检测试题覆盖知识面大,特别就是对新教材新增加的知识概念,注重基础知识,重视应用能力,难易适度,题量适当。试题内容比较丰富,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试题,有检测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试题,还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试题。试题内容编排图文结合,生动活泼。试题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的特点。现将我校检测情况作如下汇报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三、答题情况简析 计算题 这部分试题包括口算、求未知数X、简便方法计算、递等式计算、列式计算等内容。从答题情况瞧,大部分学生计算准确率较高,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能正确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未知数X的值,对四则运算的算理、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掌握得比较好。但也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算理不清。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算理理解不深透所致。②基本口算不熟练。③无

法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④运算法则掌握不牢固。⑤感知粗略,思维不精细。所有这些问题,反映了还有一些学生的计算技能、技巧不够熟练,对一些运算定律还未理解与掌握,缺乏良好的学习心理等现象。概念题 这部分试题包括填空、判断与选择题三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填空题从答题情况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还就是掌握得比较好,而且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概念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思维不精细,遗忘快。数的改写出错较多。 ②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差错多。究其原因,一就是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清楚,二就是计量之间的进率不熟悉。③概念意义理解不透彻。 ④数学推理能力弱。部分学生无法根据“一个圆的周长与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这一关系,推理求出圆的半径,进而求出圆的面积。⑤数学应用意识薄弱。 判断题:及表面积与体积等相关、相似概念的判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有的学生数学概念本质理解不透彻,如对反正例、合格率等概念的本质揭示不清,导致概念出错。②有的学生对相似数学概念辨析不清,如不少学生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相互混淆,:将质数与奇数,偶数与合数等相关概念认识模糊,将“所有的奇数与质数,所有的偶数都就是合数”这一命题判断为正确。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 选择题:这里主要涉及比、圆柱体、可能性及一些基本数学概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位置单元分析

第2单元位置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使学生养成用数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本张综合试卷全面考察了学生对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中能够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现针对此张试卷做对我班的成绩做综合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全班44人,最高分99,90及以上22人,80——89分14人, 60分——69分5人,不及格3人 本单元是《比例》,大多数学生掌握得较好,从答题情况看,判断题和解决问题做得比较好,但学生对于判断比较复杂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还掌握得不够好,有待以后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二、典型错误分析: 本次测试丢分最多的是以下各题: (一)填空题 1、第4题从0.4、4/5、5、1.5、8/3五个数中选取其中四个数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共有6人次错误,原因一是没有写原数,写了转化后的数,如4/5写成0.8,原因二不会解,如董林、黄楚璇。 2、第8题,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质数,其中一个内项是5,求另一个内项,有6人次错,可能是不理解题意,不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 (二)判断题 做得比较好,有3人第三题错误,两个齿轮咬合转动时,转速与齿数成反比例。(三)选择题 第5题,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有6个学生选择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 第6题, 3/x=2y,则x和y(),成什么比例,有7个学生选择不成比例,1人选择成正比例,主要是学生不会根据这个写比例式。 (四)填表、画图,主要是第二题,要求同学填写两种量成()关系,学生判断都正确,主要是由于前面的第一题要求填X和Y成()比例这个思维的定势,填成()关系,也只填一个字,只有2人审题认真,每人扣了2分。

六年级综合科试卷分析

六年级综合科试卷分析 王店镇四张中心小学 一、试卷概况 六年级综合科试卷分析为100分;共4页;答题时间为60六年级综合科试卷分析:把一幅图补充完整.本试卷命题机制体现内容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以达到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目的. 二、试题分析: 本分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知识面较广;知识点基本上覆盖了每个章节;各章节所占的比例分配较合理;重点、难点较突出;基本上把知识点融在试卷中.②试题基本上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实用性;最突出的优点是突出了综合科的学科特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考查.③题型基本上是按照综合科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进行命题的. 三、答题情况分析: 品德与社会答题情况 1、从学生的答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这主要的是由于学生很认真的对待这门学科;在课后进行循环复习的;作业能独立的完成. 2、学生普遍在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十分薄弱;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不强;学以致用的能力比较差;说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科学答题情况

1、基本知识掌握不太牢固.如螺丝刀是云用了()原理.这样简单的题都选不对;可想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如何. 2、探究题是学生做题的薄弱环节;学生回答问题表述不够确切. 3、另外;学生画图能力偏差;主要是知识掌握不确切. 美术答题情况 1、学生审题不清;题目要求在图的左边补画树木;大部分同学没有补充. 2、画图技巧太差;好多学生连树干、枝叶的轮廓都画不清楚. 3、学生美术知识掌握很差.题目要求运用透视规律做题;很少有学生会运用. 三、改进措施: 品德与社会改进的措施 1、联系社会;多进行社会实践. 2、多积累各种常识;关注社会、关注环保. 3、平时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改进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多做试验;向课堂上要质量;精讲多练;抓基础知识. 2、平时加强实验指导;对学生进行专题性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对待学习.注意培优转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㈡教学内容: 教材第 22 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1 / 4

)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位置与方向(二) ] 二、自主设疑 1、如何根据路线图确定位置? 2、如何根据描述画出示意图?三、探究交流㈠教学例题 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大屏出示)(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 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教学札记: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 540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 30 度方向移动了 600km,到达A市。 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北偏西 30 度方向移动了 200 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六年级上册阅读试卷分析

霸王河园区小学 五年级 2 班语文阅读质量调研分析分析人:衡小梅时间:2019 年 7 月 11日 一、试题特点 1、调研范围: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阅读。 2、难易构成: 积累城堡一题共有四个大题,整体难度适中,考查面广,检测了学生平时对课外知识的积累情况。 3、目标达成: 有待提升 二、成绩分析 1.一分两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及成绩分段分 2.各题得分情况及主要失分点分析

积累城堡:第15题填空,共5个题,总分10分。由于这五句都是出自课本,所以得分率高,失分较少。 第16题选择共10题总分10分。平均得分6分。错误集中在第4题:“谁羡参鸾,人在舟中便是仙。”是唐宋八大家谁的作品?第5小题:“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这里的“城”指的是?第7小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下面那位诗人的作品?第8小题: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被称为站着写作的硬汉,他是?这几个题都是由于学生平时阅读面狭窄、积累过少导致失分。 第10小题:在古罗马斗兽场里,角斗士英勇拼杀的原因是?这一题是课本中的一篇阅读,由于学生对课文不熟悉导致失分。 第17题从下面故事中选出一个说说它的出处和作者,并用几句话概括内容。分别是杨志卖刀、三顾茅庐、智取生辰纲、闯龙宫夺取金箍棒。总分5 分平均得分3分。由于学生审题不严导致没写出出处和作者,直接叙述内容导致失去2分,概况内容抓不住重点导致失分。 第18题写出五句关于月亮的诗句。总分五分,平均得分3分。由于学生平时古诗积累太少,不善于分类记忆,导致失分。 三、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审题不仔细,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缺乏正确分析题目能力。 2、平时对于学生的课外积累重视程度不够,临时抱佛脚,没有落实到平时的一点一滴的教学中。 3、有一半学生不爱读书,不读好书,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甚至没有读过四大名著。 4、老师对于课外阅读经验不足,对学生指导不足,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导致对课外阅读存在盲目性,不知所措。 5、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平时不能从语文知识集锦中主动积累课外常识。 四、今后教与学的策略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做题习惯,杜绝因审题不严导致的失分。 2、善于和语文老师交流关于课外阅读方面的经验,学习好的方法,及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3、重视对学生课外常识的指导,并且渗透到平时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去,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4、从经典书目中选择合适书目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 5、加大学生古诗词的诵读量。首先熟诵小学必背的75首古诗,有余力的

最新六年级综合科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六年级综合科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王店镇四张中心小学 一、试卷概况 此次六年级综合科试卷满分为100分,共4页,答题时间为60分钟。全卷共分三大部分:品德与社会、科学、美术。品德部分共两大题:选择题、判断题;科学部分也两大题:选择题、探究题;美术一大题:把一幅图补充完整。本试卷命题机制体现内容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以达到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目的。 二、试题分析: 本分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知识面较广,知识点基本上覆盖了每个章节,各章节所占的比例分配较合理,重点、难点较突出,基本上把知识点融在试卷中。②试题基本上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实用性,最突出的优点是突出了综合科的学科特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考查。③题型基本上是按照综合科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进行命题的。 三、答题情况分析: 品德与社会答题情况 1、从学生的答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这主要的是由于学生很认真的对待这门学科,在课后进行循环复习的,作业能独立的完成。 2、学生普遍在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十分薄弱,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不强,学以致用的能力比较

差,说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科学答题情况 1、基本知识掌握不太牢固。如螺丝刀是云用了()原理。这样简单的题都选不对,可想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如何。 2、探究题是学生做题的薄弱环节,学生回答问题表述不够确切。 3、另外,学生画图能力偏差,主要是知识掌握不确切。 美术答题情况 1、学生审题不清,题目要求在图的左边补画树木,大部分同学没有补充。 2、画图技巧太差,好多学生连树干、枝叶的轮廓都画不清楚。 3、学生美术知识掌握很差。题目要求运用透视规律做题,很少有学生会运用。 三、改进措施: 品德与社会改进的措施 1、联系社会,多进行社会实践。 2、多积累各种常识,关注社会、关注环保。 3、平时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改进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多做试验,向课堂上要质量,精讲多练,抓基础知识。 2、平时加强实验指导,对学生进行专题性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练习题

, (位,置)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__________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__________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________列第________行。 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 (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表明王兵坐在第_________列第________行。 3、如下图(左)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西瓜的位置记为____________。 4、如下图(右):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_____________,C点用数对表示为 _____________,三角形ABC是____________三角形。 3题图4题图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5,4) D、(3,3) 1题图 2、如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 B、(1,1) C、(7,1) D、(3,3) 2题图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5,2) B、(4,3) C、(3,2) D、(4,1) 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一、整体情况分析 通过本次考试能体现出我班学生的特点。本班学生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数学非常薄弱的有5人左右,不及格的有4人。75—80分的有2人,85—90分的有3人,95—99分的有7人,100分的有4人,及格率是81%,优秀率是52%,平均分是82分。 二、学困生分析 本班的学困生已成现实,难以改变,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实在不行,教师根本没有精力和耐心去精心辅导,所以尽可能让他们理解简单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切实掌握。14.2%的学生基本不具备学数学的能力和方法了,只能靠模仿做几道简单的习题。19.0%的学生思维水平不是特别高,相对于优等生来说理解会慢点,不够灵活,但耐心讲解,他们也能掌握好,这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挽救的。 三、试题具体分析 1、学生答卷整体情况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开看,还算可以。每个大题的答题率都在60——70%之间,只有解决问题的第2个题目,在44.8%不大理想。而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习题正确率在100%,难能可贵。其余较好的有文字题的第2小题,让学生用方程解答,刚好有复习到。本次的解决问题比上学期要好,答题率都在70%左右,有关计算的习题也算可以,都在75%左右。答题情况较弱的是填空题、选择题、问题解决等这些认知水平较高、需一定解决能力的习题。 2、细化分析:从试卷安排顺序逐步进行分析,以便科学合理的反映本班答题情况。 项目一:认真思考,准确填空。(19%) ⒈考点:有1个小题,侧重于倒数、化聚、分数乘除法、扇形统计图、圆环面积、圆面积的推导公式等。 ⒉答题情况:本题的得分率在67.5%,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算可以,全班只有1位学生全对,而错误率最高是第7小题,将圆展开后,拼长的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还有圆环小路的面积计算。部分同学对():8=10/()=()÷20=0.25=()%类型的题目掌握不够好,更需强调“谁在前,谁在后”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 ⒊失分原因:一是知识点记忆不深刻,如最小的合数;二是转化意识不强,如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理解不透;三是对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到位。 ⒋今后教学要加强:一是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学;二是基础知识的回忆和理解;三是讲究策略和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确定位置》

2016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中心校新主完小杨向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听游戏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 2.我们做的动作跟什么有关系?指名提问。 3.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演示PPT课件)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 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PPT课件) (二)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1)讲述: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 (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预设:预设学生回答:第3行第2列;第3行第5列;第5列第3行;第2列第3行。(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样数的?) 2.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 (1)设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张亮的位置在第3行,但有的同学是从前往后数的,还有的同学是从后往前数的;在说张亮的位置是第几列时,有同学说是第2列,也有同学说是第5列,张亮的位置到底是第几列呢? (2)归纳:看来还需要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在确定第几列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左往右数;在确定第几行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前往后数。 (三)在平面图上确定行与列

六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分析

六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试题质量分析: 1、题型比例分析: 2、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1)本次检测试卷共有五大题,题型分布广,份量适中,试题难易程度适合全体学生,教育的目的在于面对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注意了坡度的平缓,试题的低中难题分布恰当。是一份比较合理的试卷。满分100分。 (2)试题内容好,整份试卷分为填空、判断、选择、实验、综合,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能力;综合题是考察学生的研究计划设计能力,因此这份试卷基础中含有灵活,灵活中有考察基础,试题出的比较好。 (3)从题的形式上来看,灵活多样。如:填空,将枯燥的问答变成简单的填字,学生比较感兴趣,有利于记忆的调动,有趣。选择题,占得分数较多,但是有答案可选,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能够权衡做答。不过,其中的题也不白给,它充分考查了学生的认真性,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做对。探究题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生活性很强。还有填空也是这样,非常灵活轻巧。简答题,选用生活中的常见用电问题进行考察,使学生有充分的实践经验,这道题既简单又有知识含量。 从总体情况看,学生对本学期知识掌握的较好,本次检测卷主要是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去设计问卷的内容,尽量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去涵

” 盖我们想要发现的一些问题。面分为三大部分,各部分的设计理念是: 第一部分“学科学,我用心。 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第二部分是“用 科学,我最棒。 ”有方案设计、知识运用的实验题。第三部分 “运用知 识,解决问题。”是生活实践题。本次考试题型丰富,便于学生解答, 符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本学期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当 中,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 (二)今后命题建议 (1)可加大开放性内容的检测量,将课本知识巧妙地渗透到实践生活 中。 (2)注重对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考查与培养,可加大实验 探究内容考查的。 (3)可增加考查学生对具体生活事例的理解与感悟的试题 ,如制作、 设计的过程简述等,使试题开放性更强。 (4)命题范围可以适当扩展,题量可以适当增加,尽量减少每小题分 值,并注重考虑地区差异,提高偏远地区师生的学习兴趣。 二、试卷分析 通过本次检测学生的总体发挥较好,能够将本学期的知识点掌握,综 合运用能力较强。说明学生在科学概念、科学兴趣以及科学态度、科 学方法、科学能力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大部分的学生在近半年的学 习中,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能力的提高,都是可喜的。从卷面的得分 情况来看,总体成绩不错,答卷具体情况如下: (1)基础知识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2)考查内容广泛,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

部编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 教学资料

二位置 新知识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会看图确定方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1.在现实情境中教学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生已具备了从方位角度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也都有所提高。因此,根据主题图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学生有可能会产生有争议的描述,从而引出探索正确、简明地表示物体位置方法的必要性,并由此引出列和行的知识。因为数对是按列和行确定物体位置的,所以教学列、行的知识绝不能含糊,还要通过适当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列和行的认识。 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注意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它与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的次序是一致的;三是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用规定的书写格式。 2.应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在平面图中无论是找图形位置,还是找某一地点,都可以看成是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的思想。在呈现形式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各景点或建筑都画成一个点,点只反映景点或建筑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这些点分散在方格纸上,而且每个点都是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三是方格纸上的竖线表示列,从左往右依次标注了0,1,2……横线表示行,从下往上依次标注0,1,2……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这样就把确定景点位置等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了。 课时安排 位置...........................................................1课时 位置

(完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旧屋基完小王丽仙 一、整体情况分析: 从整体情况看,题量适当,题型较灵活,知识面较广,难易结合,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充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数据分析 参加考试44人,平均分52.49分,最高分59分,最低分18.5分,平均分与其他班级相差3分,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差距。 三、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第五小题有的同学答得不正确,没有读懂题意,审题不认真,有答错的现象。第十小题个别同学有答错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判断题,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正确率在90%以上,个别学生有失误。此题失分很少,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第二小题有个别同学答错的,知识掌握的太死。 3、选择题,此题学生掌握较好,失分较少,第五小题有个别学生答错,对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 4、简答题,此题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完整,个别学生答得不完整,有失分现象,概念没有搞清楚,知识掌握不牢。 实验题,大部分学生对实验方法掌握能够较好,但一部分学生不会总结,说明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需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四、主要存在问题 1、备课不充分,平常不善于观察、思考,判断力差。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 3、实验教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简答题好多学生答得不完整,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本学科不重视。 五、改进措施:

1、加强对差生的辅导,与家长密切配合,对差生进行适当地训练,使之不断巩固和提高。 2、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训练,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加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4、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学习《课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爱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x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分 析 此次六年级数学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综合 运用能力。命题内容紧扣新课程理念,重点突出,难易度适中,内容覆盖全部六年级数 学上册的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 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从考试 结果来看,优等生思维都比较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但整体上计 算准确率不高。中等生是由于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差生的主要原因是解题、分析思路不够清晰,不能很好联系实 际进行答卷。纵观这次考试,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 应出的各种问题上来。以下是对这次考试情况的具体分析一、试卷题型和得分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题 (20 分)。从整体上讲,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是较好的,比如 关于“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求圆环面积的内容学生都做得较好。不足的是 1、“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进率掌握不牢。 2、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不够灵活,对单位“ 1的”认识不够,体现在第 2、 5、 10 小题完成很差。 第二大题判断题(5 分)。侧重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的掌握、理解与应用。完 成情况相对较好,大部分学生能拿3--4 分,只有极个别学生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或粗心大意的原因拿到一两分。 第三大题选择题 (5 分)。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本册书中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学 生的得分情况不够理想,大部分学生只能拿2--3 分,错得较多的是第4、 5 小题。 第 4 小题主要是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对“成活率是80%~90%,如果要保证栽活720棵,至少要栽种( * )。”的题意理解不对,造成做错,第 5 小题,学生大都错在选了“ B,”原因是没有区分 A 和 B 的不同,造成混乱。 第四大题计算题 (32 分)。计算题分成三个部分内容,分别是直接写得数、简便运算、 解方程。从答题结果来看,“直接写得数”得分情况较好,学生的口算基础较好,但 有两道小题失分较多,分别是“”和“”,学生对整数和分数的减法掌握不好,还有 就是对运算的技能不够灵活。 “简便运算”得分情况也不够理想,第 1、4、6 小题做得还好,第 2、 3、 5 小题做得 较差,这三小题都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第 2 小题应该是会简便错在计算粗心,“3.+25.6 ×0.5+1.2 ×50%”和“”是学生不会简便运算或者对乘法分配律运用 不够灵活。比如,第二个试题没有分别乘两个数“9、17”。 “解方程”题学生做得较好,正确率在 40%左右,其中第 1 小题做得很好,第 2 小题做得差,原因是未知数是减数的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学生不容易理解,与未知数做被 减数相混淆,第 3 小题是分数与百分数的计算不熟练。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向(二)》单元检测 一、填空题。 1.如下图: 以雷达站为观测点。 (1)护卫舰在雷达站北偏()()度的方向上,距离()千米;(2)驱逐舰在雷达站()偏()()度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 (3)巡洋舰在雷达站()偏()()度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 (4)潜水艇在雷达站()偏()()度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 2.如下图: 以小熊家为观测点。 (1)小兔家在小熊家北偏()()度的方向上,距离()千米;(2)小猴家在小熊家()偏()()度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 (3)小象加在小熊家()偏()()度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 (4)小鹿家在小熊家()偏()()度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 (5)小松鼠家在小熊家正西方向400米的位置,请你在图上标出小松鼠的家;(6)小刺猬家在小熊家南偏东30°的方向上,距离是500米,请你在图上标出

小刺猬的家。 3.下面是篮球场的平面图,以球场的中心为观测点量一量。 (1)蓝队8号队员在球场中心的()方向上,到中心距离大约是()米; (2)白队8号队员在球场中心的()方向上,到中心的距离大约是()米; (3)蓝队2号队员在球场中心的()方向上,到中心的距离大约是()米; (4)白队6号队员在球场中心的()方向上,到中心的距离大约是()米; (5)说出其他队员的位置,和同伴交流一下。 4.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游乐园各个项目的位置。 (1)水上乐园在过山车的北偏西30°方向100米处; (2)旋转木马在过山车的北偏东60°方向80米处; (3)碰碰车在过山车的南偏东40°方向120米处; (4)过山车在海盗船的南偏西75°方向40米处。 5.如下图: (1)上海大约在北京的()偏()的方向上,北京大约在上海的()偏()的方向上; (2)香港大约在北京的()偏()的方向上,北京大约在香港的()偏()的方向上; (3)昆明大约在乌鲁木齐的()偏()的方向上,乌鲁木齐大约在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 试卷分析 一、卷面分析 (一)试卷总体情况概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试题覆盖范围较广,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都有兼顾,试题难度适中,既重视基础知识,又重视灵活应用的考查. (二)知识点归纳 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扇形等章节的内容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分数的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稍微复杂的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分数、比除法算式的关系,按比分配,圆的实践操作等相关知识.

由以上两表可得出: 此卷对于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全面,涵盖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扇形等章节的内容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分数的混合运算与简便运算,稍微复杂的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分数、比除法算式的关系,按比分配,圆的实践操作相关知识.对于第二单 元的位置与方向没有出现知识点. 3、分析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考查范围: 1、第一章《分数乘法》:考查的知识有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2、第三章《分数除法》:考查的知识有倒数的应用,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分数除法意义的应用易错题,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 3、第四章《比》:考查的知识有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求比值,按比例分配问题. 4、第五章《圆》:考查的知识有圆的认识,根据长方形的比例画圆,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第六章《百分数》:考查的知识有百分率的意义,百分数的解

六年级综合试卷分析

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科试卷分析 一、试卷概况 此次六年级综合科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全卷共分四大部分,分别是填空、选择、判断和简答。试卷涉及到品德与社会、科学,两门学科内容。试卷命制体现内容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以达到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目的。 二、试题分析 一.填空题中,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学科中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表现在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我国四大发明的内容及能量的不同形式有哪些等等。让学生对基本常识性的知识有着更好的记忆。学生在本题中失分率较高,反映出部分学生学科的理论学生记忆不好,实践内容不扎实,尤其是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很多学生记不住。 二.选择题中,题的内容涉及到概念的记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考查。命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同生活相联系,体现出用教学、命题指导生活实践的原则。学生答题情况良好。 三.判断题,考查内容突出了理论性和实用性,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维权意识和注重操作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答题情况较好,学生失分率较低。 四.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语言的组合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学生的答题效果较好,体现在部分学生对提议理解不透,没有抓住要点,语言的叙述也不完整。

三、由以上反应的问题 1.基础知识落实不够。各科课程的基础知识都是为学生在该门课程素养奠基的内容,因此抓住基础是第一要诀,只有关注了基础,学生的创新才有可能。然而通过学生答卷情况反映出学生对综合各科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学生的综合各科的基础还不够扎实。从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相对于主科而言学生不够重视综合学科的学习,在考前也没有进行认真的、系统的复习。 2.课堂课外衔接不够。我们的教学要考虑和生活进行链接,因此打通课堂和课外,是使教学得以深化的有效路径。但是学生答题看出我们的教学死死地定位在课堂教学中,视角没能向课外进行延伸,课堂教学没能引进课外“这池活水”,使课堂缺少生机和活力。 3、关注社会意识不够。学生的学习紧盯着课本而不去关注社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让社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 四、建议与对策 1、有效落实课程。教师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把综合学科的教学当作主干学科一样,要上足课、上好课,注重概念的记忆,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扭转教学中偏科的现状,为有效落实课程奠定基础。 2、加强链接,关注社会。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综合各科教师要树立起生活和社会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的意识,在努力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的基础上,尤其要加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本次六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分为认真想,仔细填、准确判断、仔细选择、计算、操作题、解决实际问题五个部分,通过分析,我发现本套试题具有三个特点: 1、在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2、注重对学生双向思维的考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3、注意了系统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质量分析如下: 从本次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来瞧,基本运算、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掌握得很好,学得比较扎实,同时,计算也比较准确。 1、认真想,仔细填。本题大部分学生都答得很好,出现错误最多的题目就是6题,多数学生能进行正确的计算,但就是都没有完整地写出单位名称,此题的正确率仅为35%,出错的主要原因:教材安排的课内练习都就是填表格形式的,直接填结果,淡化了单位名称的书写意识。 2、准确判断。这道题的正确率高,个别学生因为没有很好审题出现错误,

3、仔细选择。本题错误率较低,少数学生第5小题因缺乏推理能力而导致结果出错。 4、计算。本题中大部分的题正确率高,少数学生计算错误,主要原因:一就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二就是忽略了题目要求,应按简便计算的,按正常计算步骤进行计算了,导致整题覆没。 5、操作题 因为平时作了针对性的训练,所以本题学生解答的较为理想,学生在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后,准确画图,动手操作能力在题中得到了充分运用。 6、解决实际问题 本组题目能充分考查出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推理能力。其中1、2、3、4、5题答得较好。6题算理虽不复杂,但问题的出现形式灵活,学生缺乏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层次浅,造成部分学生理解出现偏差,跌入 智力陷阱,学生思维能力的层次浅,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审题不清,没有弄明白究竟求的就是什么。也有部分学生计算不准确,只能追悔莫及。6题虽然就是我们练习中的原题,但还就是有少部分学生出错。 总之,卷面基本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体现出了优、良、中、差四个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说明试卷出得比较客观、合理。通过试卷分析,我们也瞧到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高发禹于志琛 一.试题分析 这次科学试卷共有五大题,题型分布广,份量适中,难易适当,试题内容好,题型全面广泛,整份试卷分为判断、选择、填空、简答题,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因此这份试卷基础中含有灵活,灵活中有考察基础,试题出的比较好。试题难易程度适合全体学生,教育的目的在于面对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注意了坡度的平缓,试题的低中难题分布恰当。是一份比较合理的试卷。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二、学生答题情况说明 (一)、考试成绩的基本情况 本年级参加考试人数282人,最高分100分,平均分数89.7分,及格人数270人,及格率98%,优秀人数253人,优秀率90%。基本达到本次考试的预期目标。 (二)、这次考试反映出的问题(原因) (1)填空题:全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填空,仅有(3)失分现象,错误的原因是少数学生对该题目没有看清,马虎大意,导致失分。 (2)选择题:多数学生能准确作答,少数学生在做(2)小题四选二的答案时,只选了一个,造成失分。 (3)实验:在实验中丢分比较严重,其原因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与书面回答有些距离,语言叙述不够完整操作步骤有些混乱,实验的记录与结论总结的不够准确,是丢分的主要原因。 (4)简答题: 简答题来源与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学生掌握较好,除有些同学因为字迹书写不够工整出现个别错别字外,均能完整解答。

三、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答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2、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3、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与灵活应用。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1、教师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和实验材料,有效的指导学生“动手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亲历、体验学习探究过程。 2、教师要加强《课标》的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3、科学课教学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精神、科学行为、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