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分级

面瘫分级

House-Brackmann 面神经瘫痪分级

(最新版)

面瘫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周围性面瘫的分期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周围性面瘫的分期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12-03T13:45:31.97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作者:文建忠 [导读] 目的:探究将分期针灸治疗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宁乡市中医医院宁乡市 410600 【摘要】目的:探究将分期针灸治疗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间收入的所有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作为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分析针灸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0(96.7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4(77.42%),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分期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面瘫症状,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灸;面瘫;临床治疗价值;中医疗法 面瘫是由于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一种中枢性运动障碍。患者在发病时,往往会出现面部肌群功能失调,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麻痹状况[1]。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会表现为面部神经炎,随即可能出现口眼歪斜无法正常说话的情况[2]。相关研究显示,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患者的年龄无明显关系,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的可能,而患者在发病后,其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应当采用相应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积极干预,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探究,探究将分期针灸治疗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获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间收入的所有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1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性别资料为男14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23-6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1.6±8.6)岁;实验组中患者性别资料为男15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24-61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2.9±7.2)岁。所有患者入院时经临床诊断经确诊为周围性面瘫,并且所有患者不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个体化细微差异,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可比性(P> 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具体用药方式和用药量按照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选择。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针灸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控制。 急性期针灸:对于患者患侧的牵正穴、地仓穴、下关穴和太阳穴等穴位进行选择,取患者双侧合谷穴。进针方式采用指切式,在进针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质状况,控制进针力度。 稳定期针灸:选穴与急性期相同,并且在针灸时配合艾灸对患者太阳穴、阳白穴、四白穴进行深刺,用平补平泻法进行留置,留针时间为30min。 恢复期:局部选穴与急性期相同,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太阳穴针灸时应当以温针灸为主,加选百会、印堂、足三里、合谷进行针灸,留针时间35min。 如果在进针时阻力较大,不可盲目进针,需要退出后缓慢送针,力度逐渐增强。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时,应当每隔1d针灸1次,每疗程10次。在患者治疗期间,应当禁止患者吸烟饮酒。 1.3 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在治疗完成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口眼歪斜完全改善,患者面部功能,恢复正常,能够进行正常言语沟通。有效:患者在治疗完成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但患者依旧存在一定的面部功能障碍,但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无效: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结果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在进行结果统计时,治疗总有效率的数据采用(%)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结果分析后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0(96.7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4(77.42%),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 3讨论 面瘫患者往往会存在口眼歪斜的情况,患者难以进行正常的进食和说话。而在中医理论中认为患者主要是由于经络空虚所导致的风邪入体,而风邪在人体循环中对患者的经络造成损害,导致患者面部肌肉收缩发声障碍患者面部气血不通,最终影响患者的面部表征[3]。

面瘫的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的中医治疗方案 面瘫又名口僻,多由于素体阴亏或体弱气虚引起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风寒上扰于面部而致,相当于西医的面神经炎。 诊断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风寒证 症候:起病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畏风恶寒,或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肌肉关节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化痰通络。 方药:三白五虫汤 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炒地龙15克、全蝎10克、蜈蚣(另包)2条、防风10克、川芎10克、钩藤20克、黄芪30克。上药除蜈蚣外,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2次用药汤冲服。 方中选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可祛风散寒,疏风通络、活血和营;用“五虫”(即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地龙)取其性能走窜,搜风通络之功;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黄芪益气扶正祛风。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风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乃愈。 2、风热证 症候:起病骤然,口眼歪斜,头痛面热或发热恶风,心烦口苦,耳后疼痛,口干咽痛,大便干,小便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加味牵正散 全蝎7g、白附子7g、僵蚕7g、蜈蚣2条、地龙7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防风10g、钩藤10g、连翘15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 方中选白附子辛温升散,祛风化痰通络,治头面之风,为君药;全蝎、白僵蚕、地龙祛风止痉,其中白僵蚕并有化痰作用,全蝎又善通络;蜈蚣、钩藤祛风通络;当归、白芍、川芎、

不同针灸方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疗效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2014年7月第33卷第7期 ·613·文章编号:1005-0957(2014)07-0613-03 ·临床研究· 不同针灸方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疗效观察 陈晓琴1,李瑛2,邙玲玲2 (1.彭州市中医医院,彭州 611930;2.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分期针灸方法治疗成都地区380例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372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65例、B组78例、C组75例、D组71例和E组83例。A组采用分期针刺治疗,B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C组采用分期电针治疗,D组采用分期经筋排刺治疗,E组采用不分期针刺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各组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及WHOQLO-BREF量表评分,并评价各组疗效。结果 5组治疗后H-B分级量表、FDI、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及WHOQLO-BREF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种治疗方案均对贝尔面瘫均有效。在医疗条件受限、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治疗贝尔面瘫推荐使用单纯针刺治疗。 【关键词】 针灸疗法;电针;贝尔面瘫;面神经麻痹;排刺 【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7.0613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ies of Different Staged Acupuncture Methods in Treating Bell’s Palsy CHEN Xiao-qin1, LI Ying2, MANG Ling-ling2. 1.Peng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engzhou611930,China; 2.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007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different staged acupuncture methods in treating 380 Bell’s palsy patients in Chengdu area. Methods A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carried out. Three hundred eighty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groups A, B, C, D and E, 76 cases each.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staged acupuncture; group B, with stage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group C, with staged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D, by staged muscle-region alignment needling; group E, with non-staged acupuncture. The House-Brackmann grading scale scores, the Facial Disability Index (FDI) scores, the Classification Scale of Facial Paralysis scores and the WHOQOL-BREF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after four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in every group.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House-Brackmann grading scale score, the FDI score, the Classification Scale of Facial Paralysis score and the WHOQOL-BREF score (P>0.05) and in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P>0.05) between the five groups. Conclusion All the five protocols are effective in treating Bell’s palsy. Under limited medical conditions and inadequate medical resources, using acupuncture alone is recommen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ell’s palsy. [Key words]Cupuncture therapy; Electroacupuncture; Bell’s palsy; Facial paralysis; Alignment needling 贝尔面瘫临床以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表现为眼睑闭合不全,或(和)泪液分泌减少;皱额、蹙眉均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或张口时被牵向健侧;病侧角膜反射消失;示齿、鼓腮、噘嘴、吹哨任意一项不能或不全;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或听觉障碍。 由于该病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因为缺乏足够强的Ⅰ类研究,目前仍不能明确肯定药物(如类固醇激素和阿昔洛韦)对贝尔面瘫的疗效。对于手术治疗,目前普遍认为疗效尚难肯定,只宜在严重患者试用, ,偏倚的危险度较高,因而不能支持循证结论。中医学认为贝尔面瘫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是不一样的,且针灸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本研究主要采用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成都地区380例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成都地区380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65例、B组78例、C组75例、D 组71例和E组83例。5组性别、年龄、病程、分期、神经定位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2],确立诊断标准。 作者简介:陈晓琴(1980 - ),女,主治医师 通信作者:李瑛(1964 - ),女,教授,E-mail:jialee@mail.sc. https://www.360docs.net/doc/af2662272.html,

面瘫病临床路径优选稿

面瘫病临床路径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 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刺治疗: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法。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选风池、地仓透颊车、翳风、阿是穴,用泻法。电针疏密波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2)闪罐:选用小口径火罐,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为中心处,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贴敷:采用我院离子导入法贴敷于患侧颊车、下关、地仓等穴,每日2次,10日一疗程。

周围性面瘫针药分期分型论治

周围性面瘫针药分期分型论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辨证论治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面部肌肉瘫痪,常发生于一侧。本病临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为多,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而以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本病属中医“口眼喎斜”、“吊线风”、“口僻”范畴。中医针药结合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根据病程和病证的不同,笔者对本病进行分期分型、针药结合论治以疏通面颊部经气。治疗一般分4期,即急性期、平稳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现介绍如下。 1 辨证选穴,分期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营卫失调,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入太阳、少阳、阳明经脉与经筋,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灵枢·岁露》云:“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也深。”《灵枢·经筋》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又云:“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

缓不胜收,故僻。”辨证选穴以局部取穴、临近取穴、循经远端取穴。针刺手法用平补平泻法,或虚补实泻。根据病情采用浅刺、横刺、透穴刺或斜刺、直刺。治疗原则以疏通面颊部经气为主。 1.1 急性期 发病后1~7 d为急性期。此期症状有加重趋势,病情不稳定。因正气亏虚,外受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面部手、足阳明、少阳经脉,邪气亢盛,阻于经脉,导致面部气血瘀滞而发病。《诸病源候论》曰:“风邪入足阳明、手太阴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治法以温经通络、祛邪牵正为主,针刺手法宜浅刺、轻刺激(手法过重有伤正之弊),发病3~5 d内最好不在面部直接针刺。手法以泻法为主,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与少阳经穴为主,而以远部取穴、邻近取穴为辅。如取太阳、下关、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太冲、迎香、风池、阳白、攒竹、足三里等。局部穴可取健侧,如合谷取健侧或双侧,余穴取患侧。辨证取穴:风寒阻络者,面部有拘紧感,患侧耳后发凉或伴疼痛,畏风畏寒,得暖则舒,宜针泻合谷;风热外袭者,伴见面赤、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宜针泻合谷、曲池;肝胆火逆者,伴有患侧耳后痛、侧头痛、口苦、急躁易怒等,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针泻太冲、丘墟;阳明热盛者,面部觉热,或先有轻度疼痛,或见耳下腮部疼痛、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洪数,宜针泻合谷、内庭。 1.2 平稳期 发病后7~20 d为平稳期。此期症状逐渐稳定,为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以疏通面颊部经气为主。取穴以头面部阳明、少阳经局部穴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 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 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 1.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 风痰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作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 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主穴:攒竹四白阳白太阳颊车承浆地仓翳风合谷 ( 面部穴位取患侧,循经取穴取双侧) 配穴:风寒证者,配风池;风热证者,配曲池;风痰证者,配丰隆。 操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面瘫早期治疗以浅刺轻刺为主,不宜使用电针,针刺量不宜过强。肢体远端的穴位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发病当日即可采用针灸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

面瘫诊疗方案的优化、评估(2014-2016)

面瘫2014—2016年

目录 2014年 (3) 诊断 (3) 治疗 (3) 难点及解决措施 (4) 中医药特色 (4) 分析评估 (5) 2015年 (6) 诊断 (6) 治疗 (6) 难点及解决措施 (9) 中医药特色 (9) 分析评估 (9) 2016年 (11) 诊断 (11) 治疗 (13) 中医药特色 (17) 优化总结 (18)

面瘫(2014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

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14天; 2.中期(恢复期):15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 (1)风寒证 治法:疏风散寒,舒筋通络。 针灸处方:①急性期:风池、翳风、太阳、阳白、颊车、合谷、太冲,面部浅刺,针用泻法,留针15分钟。 ②恢复期:阳白、四白、下关、人中、头维、地仓、颊车、风池、牵正、合谷、足三里、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③联动期和痉挛期:阳白、四白、承浆、迎香、地仓、颊车、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长针透刺,留针30分钟,针用平补平泻法。 (2)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舒筋通络。 针灸处方:①急性期:风池、太阳、颊车、阳白、曲池、外关、合谷、太冲,面部浅刺,留针15分钟,针用泻法。 ②恢复期:阳白、太阳、四白、头维、地仓、颊车、牵正、合谷、足三里、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风寒袭络证: 2. 风热袭络证: 3.风痰阻络证: 4.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颅脑损伤者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脑CT、MRI检查正常。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

中风面瘫的治疗方法

中风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的治疗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很多的患者还会因患上面瘫后感到一筹莫展,其实不用那么担心害怕,面瘫是能治好的,有效的治疗面瘫的方法是有的,患者再结合自我按摩方法就可以使面瘫很好的治疗,患者可以适当的对面部进行按摩,可以有效的缓解面| 中风面瘫的治疗方法 的哥王先生受一位朋友的委托,送一位客人回湖南,出价挺高的,王先生心想跑一趟挣的钱可以顶上平时一周跑的钱了,就答应了,谁知回来的路上竟患面瘫。 在从湖南回来的路上,遇到强降温,广东出来了35年最低气温,粤北地区路面都结了厚厚的冰,在京珠高速上车流已塞得水泄不通。王先生自幼生长在深圳,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冷的天气,也是第一次看路面结冰,虽然已有10几年的驾龄,在这冰面上驾车还是心里没底。停在冰面路上等了几个小时后,王先生感觉车内的温度越来越底,随着夜色的临近,越来越冷,感觉面、臂部位有点麻痹,添加衣服后继续在车里等待,谁知一觉醒来后,王先生在后视镜里了面自

己的嘴歪了,怎么弄都弄不正。 之前王先生听说面瘫就是嘴歪歪的,心想不会是得了面瘫了吧?车辆通行后,王先生驾车回到深圳,第一时间把车开到离家最近的医院,导诊带王先生来到中医康复科,中医康复科主任听王先生说明了一个原由,跟他说这是最典型的面瘫,建议他针灸治疗,但是治疗了一个月也没见什么效果,就放弃了治疗,后来上网时看到了乾正康,看着评价还不错,王先生心想着试试看吧,不能一直嘴歪着生活吧,于是就在网上订购了两个疗程 很快的王先生就收到了这个产品,当天就按照上面的说明贴了上去,没想到一个疗程用完,就已经恢复了,又咨询了一下专家,专家建议再使用一个疗程巩固下效果,之后王先生见人就说乾正康效果好 中风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瘫的饮食应多食新鲜蔬菜,粗粮如豆类,黄豆制品,南瓜,玉米,洋葱,瘦肉,山楂,紫匣,海带,大枣,苦瓜,丝瓜,冬瓜,黄瓜,甜瓜,香蕉,桑棋。忌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热性补药。

面瘫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面神 经 炎 )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 TCD 编码: 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 ICD-10 编码: 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疾病分期 ( 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 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 (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 (面神经炎)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 瘫(面神经炎) 。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治疗日为W 60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 G51.802)。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 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 听神经瘤、 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或各种原因导 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 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 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 2)神经系统检查 ( 3)面肌电图( EMG ) 中医临床路径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石 2007 年)。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2004 年)。

面瘫诊疗规范(修订版)

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2016年 一、概述: 面瘫(面神经炎)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目不能闭合等。中医称面瘫病,亦名口歪(?)、口?僻、俗称吊线风,与现代医学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相合。 《灵枢·经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张介宾《类经十七卷·疾病类六十九》注:“僻,歪斜也。” 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风口?候》云:“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中医观点:主要是指面部脉络受损或痹阻所致以口眼?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中络,或气血痹阻,或痰浊阻滞经络,筋脉松弛而发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西医观点: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本病好发于成年人,以单 侧患病多见。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 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一)中医鉴别诊断 1.中风病:可有口舌歪斜,同时伴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麻木。 2.面痛病:面部如刀割,火灼状疼痛,不能触碰。而无口角?斜,不能闭目等症。 (二)西医鉴别诊断

周围性面瘫的辨证选穴与辨病分期治疗

6思路与方法6 周围性面瘫的辨证选穴与辨病分期治疗 许荣正王美萍 1浙江省台州医院针灸科"浙江省临海市西门街*’2号",*32224 7关键词8周围性面瘫9辨证选穴9辨病分期治疗 从科学的层面来看"针灸及早地介入治疗"更有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面神经在面部分布浅表"发病后面神经水肿且脆性增高"急性期患侧面部深刺激;强刺激均不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反而会造成面神经的断裂:只有科学规范针灸治疗"采取少刺;浅刺;轻刺;远道刺;耳后三针刺等法"在辨证辨病"定性定位理论指导下"才能避免误治;失治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有资料表明"如果病程在*个月以上才实施针刺治疗"患者在,<+个月内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比例很少: *病因病机与辨证选穴 从中医临床学来看"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不外乎风寒;风热;风痰或痰血阻滞面部经络所致"急性期偏实"中;后期大多虚实夹杂: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急性期的扶正祛邪实属上工之法"故配足三里;三阴交以振奋阳明;太阴之经气"对疾病的愈后转归极为有利:1*4风寒型!穴选风池;足三里;合谷;太冲;列缺91=4风热型!加刺曲池"咽痛加鱼际"风热上扰少阳经致耳后疼痛加耳后三针1翳风;完骨;风池491,4风痰型!穴选风池;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合谷;列缺;中脘91>4气血亏虚型!穴选百会;风池;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太冲;关元"此型宜作温针灸:中医认为"针之不及"灸之所宜"经脉陷下者"宜灸法:急性期面部穴位可用细短毫针浅刺;少针;轻刺"不作捻转提插手法"恢复期宜透刺"后遗症期宜深刺: =辨病分期治疗 中医针灸的辨证治疗能增强疗效"这是不争的事实: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因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嗜神经感冒病毒;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而发"从中医经络学说来看"与手足阳明经;手足少阳经关系尤为密切:从现代医学定性定位的角度可分为!单纯型面瘫;贝尔面瘫;亨特面瘫:由于每型的愈后转归都不一样"故在分期治疗上就不能一概而论"应作科学客观的划分"根据各型的临床特点作出操作流程与质量控制标准"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客观性与可靠性: =?*单纯型面瘫 单纯型面瘫"其面神经的损伤平面较低"主要是茎乳孔出口以下的面神经受损:临床症状主要为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此型面瘫在发病后即作针灸治疗"多数患者可在*2<*’次达到完全治愈:民间的诸多疗法如中药贴敷法;挑刺放血法;火针法也只能是对此型有效:从治疗质控时间应定在=2天内:此型发病,天< *周为急性期"发病后*<,周为恢复期"绝少有后遗症期:从针灸操作流程来看"发病,天内面部穴位宜浅刺;少刺;轻刺"耳后翳风禁刺",天后加强耳后三针刺1翳风;完骨;风池4:中医认为"风邪所中"先侵入皮毛;浮络"故浅刺法更符合医理"邪在皮毛;浮络"深刺则伤良肉"引邪入里"反而会加重病情并发后遗症: =?=贝尔面瘫 贝尔面瘫其损伤平面较深"主要是茎乳孔的入口与出口间的骨管内的面神经受损:临床症状除了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外"影响鼓索神经分支"可出现舌前*@,味觉障碍"影响到蹬骨肌神经"可出现听觉过敏或耳后疼痛等症状:临床治疗得法可在针刺=2<,2次内"=个月间获得治愈:此型针灸临床治疗方法内容较丰富"而民间疗法及现代神经内科疗法对此型乏效:质控时间应控制在,2<>’天之内:发病,天内即到针灸科治疗的"应根据急性水肿期的特性"患者面部宜浅刺;少刺;轻刺"配合远道刺:此时选用耳后三针1翳风;完骨;风池4尤为重要"因贝尔面瘫病损平面在茎乳孔及面神经管内"病损平面较深"针刺翳风;完骨可直达病所:若感受风寒者可用温针灸法"若耳后疼痛者"耳后电针法更佳:*周<*个月内属恢复期"此期治疗得法均可获得痊愈:*<=个月属后遗症期"此期患者大多是虚实夹杂"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在各种疗法无效情况下求助于针灸治疗的"以患侧眼裂增大"口角严重歪邪"面部表情肌板滞僵硬为临床特征:若中医辨证为气 6 2 + , 6中医杂志=223年第>(卷第>期A/$%B C D/E F%C G H I H/B C D J K H B L M L NL G H.H B L"=223"O/D->("P/->万方数据 通讯作者!许荣正"#$%&’()*+,-./0"12’3+4’*55’5+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2017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

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刺治疗: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法。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选风池、地仓透颊车、翳风、阿是穴,用泻法。电针疏密波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2)闪罐:选用小口径火罐,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为中心处,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贴敷:采用我院离子导入法贴敷于患侧颊车、下关、地仓等穴,每日2次,10日一疗程。 (4)中药热敷治疗:可给予中药汤剂牵正散加减研沫封包热敷,1日1次。 (5)其他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激光治疗。 (6)药物治疗:口服甲钴胺片以营养神经,每次0.5mg,1日2次;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加注射用水3ml肌注,以营养神经,1日1次;静滴甘露醇注射液125ml以脱水、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天麻素注射液0.5g营养神经、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加银杏叶注射液20ml以活血化瘀、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病毒唑注射液0.4g以抗病毒。

面瘫的综合知识

面瘫的综合知识 1.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面瘫? 也许那天在不经意中,发现自己面部不听使唤了,也许清晨起床后洗脸、漱口时发现自己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这时候,你可能就患面瘫了,对着镜子观察: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自己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眼皮下睑内翻,常常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当然也许你是早期患者,症状较轻,上面的情况你可能不明显或者只出现部分症状,建议你有必要去医院就医了。当然上面只是面瘫患者的一种最常见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寒等引起,起还有一些面瘫是由于某些疾病感染(如带状疱疹,腮腺炎,耳源性疾病,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外伤,肿瘤,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原因导致的面瘫。 2.面瘫分为那些种类?什么是中枢性面瘫?什么是周围性面瘫? 面瘫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又称面神经麻痹,我们俗称"歪嘴巴"、“吊线风”、“吊斜风”、“歪嘴风”、“面神经炎”等。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的部位,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即是平时说的脑血管疾患(脑中风)、除了面部有面瘫的症状外、还伴随有肢体功能障碍,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其中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即贝尔面瘫,大约占整个面瘫的49%,另外常见的还有亨特氏面瘫也比较多见。与中枢性面瘫不同的是周围性面瘫没有肢体功能障碍。 3.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如何区别?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对于瘫痪明显者通过上面对二者的界定很容易区别,但是早期的患者或极轻者鉴别有一定的困难。可以从下几方面进行鉴别: 一、表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 二、掌颏反射,周围性面瘫时无或减弱,中枢性面瘫时有或亢进,但此法不太可靠。 三、将其它体征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判定。 4.引起周围性面瘫的原因有那些? 西医对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病变如耳部带状疱疹、局部感染、多发性颅神经炎、脑膜炎、腮腺炎、猩红热、疟疾等。 (2)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等。 (3)肿瘤如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颈静脉球肿瘤等。 (4)外伤如面部外伤、颅底骨折。 (5)中毒如酒精中毒,药物中毒,化学物品中毒等。 (6)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7)其他: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