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图形的面积》

这一课时,安排了三个主要活动。教材分析:活动一,通过师生观察教室内物品的对话,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教材设计了“室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这个问题和观察身边事物的活动,以及指出课本封面和铅笔盒表面哪个大、哪个小的问题讨论。上面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知识的背景下,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活动二,把两个不同但容易比较的长方形纸进行大小比较,在学生操作、比较、交流的基础上,通过黄色的纸比蓝色的纸大,就是黄色纸的面积比蓝色纸的面积大;引出“面积”的概念。

活动三,比较物品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操作活动。

1.比较物品表面的大小。教材呈现了两组实物,即不同形状的两片树叶的图片,手帕和方巾的图片,让学生在直观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对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操作、探索活动,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材呈现了用透明纸描下来,把图形剪下来等比较方法。在学生亲身感受到,用直观的比较图形的方法很难判断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的情引导学生“把两个图形分别划分成许多同样大小的方格”来试,况下

着比较。在学生交流不同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喜欢

哪种方法,为什么。使学生了解划成同样的方格对两个图形进行比较的方法很科学,对任意图形都适用。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目标确立分析:

这一课是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经历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运用观察、交流、操作等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同学们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知识背景下,开始新知识的学习。我力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观察、交流、思考时间,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做到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思路,并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同学们,新校舍正在建造之中,老师想请你当一名小小的美化师,为

我们新校舍的草坪添上亮丽的一笔。(出示两块大小差异较大的草坪

形状),哪位美化师愿为它们涂上美丽的颜色?

要求给草坪涂满色,并比一比谁第一个涂完,其余同学分成两组为他们加油。

(学生对比赛结果产生异议)

为什么不公平?看来比赛结果和草坪面的大小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探究“面积”概念。

二、物体表面的面积。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表面一样大吗?并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说一说哪个物体的表面大,哪个物体的表面小?

师小结:我们观察到的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桌子表面的大小是桌子表面的

面积;凳子表面的大小是凳子表面的面积。.

指出你的数学课本的封面和铅笔盒盖的表面,说出哪个面的面积大些,哪个面的面积小些?重点说出是怎样知道的,同桌互说。而后全班交流。

师小结: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平面图形的面积。

1.出示教科书附页中两个长方形纸片,现在请你观察一下,手中的两

个长方形纸片,哪一个纸片大,哪一个纸片小?

学生独立操作,比一比。

交流:(学生将两个纸片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

黄色的长方形纸片比蓝色纸片大。

2.师: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什么比较大?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师小结: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黄色长方形纸的面积比蓝色长方形纸的面积大。

3.总结“面积”的含义。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直观比较面积的大小。

1.出示孙悟空扛着芭蕉扇的图片,比较两把芭蕉扇的表面哪个大?

2.出示实物:手绢和方巾哪个面积小?

学生演示,进行比较。

操作比较图形的大小。

最近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老师家的小孩要上幼儿园了,我想为他选一个运动场地面积大一些的幼儿园。(出示两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运动场地的图片)

你能用眼睛直观看出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吗?

老师也观察不出哪个幼儿园的运动场地的面积大些,你能帮老师想个

办法吗?

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比较。

组织方式:先独立操作,再在小组里交流。

方法:

1.剪下重叠。

用同一张纸条量。2.

3.用小正方形摆。

4.用格子纸摆后数。(有顺序地数,不重复,不漏,不满格算半格。)重点交流平均分成小方格的比较方法。

交流教材中“说一说”的问题:这几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师总结:当两个面的面积大小一眼就能看出时,可以用观察的方法,当两个面的面积比较接近时用眼睛观察面积的大小,有时就不太准确了,我们可以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四、巩固拓展应用。

(一)下面三个图形,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做“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尝试解决,反馈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数格子比大小。

2.使用数格子比大小方法的条件——图形上的方格大小必须统一。)(二)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1.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计算结果,引导其他学生通过质疑掌握不满一格情况的处理方法。

五、师生总结概括。

学生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谈谈自己对面积的认识。

教学个案:

充分感知,理解面积含义。

1.摸一摸,看一看。

摸一摸你的数学课本的封面和铅笔盒盖的表面,看一看哪个大些,哪个小些?

师小结并渗透观察法。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看一看,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2.做一做、比一比。

(1)师: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再和同桌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你们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同学们的手掌面的大小比较接近,可以重叠在一起比较大小。.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下面的重叠法做铺垫。比较自己和别人手的大小,学生会很认真,很积极。)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剪下的附页中的两个长方形,比一比哪个大?

同桌合作:把蓝色的长方形放在黄色的上面。比较得出黄色长方形大。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什么比较大?

总结“面积”含义。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一比,让学生再次感知面积的含义。这其中也渗透了另一种比较的方法——重叠法。)

教学反思:

回顾《面积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对此,我有如下启发:强化感知,主动参与。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的感知较弱,不像对时间、长度等有很多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以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较好地完成新知识的建,习过程创造条件.

构过程。在教学中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培养了其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这样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变化,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果。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面积,在回答交流中经常会说出“桌子比书大”、“左边这个大”等类似不准确的语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纠正,强化面积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不断激趣,引导探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