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全册数学公式汇总

六年级全册数学公式汇总
六年级全册数学公式汇总

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汇总

班级:

姓名:

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汇总 一、454?表示的意义是(求4个54的和是多少);5332?表示的意义是(求32的5

3是多少) 5321?表示的意义是(已知两个数的积是21与其中一个因数5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找单位“1”的量方法

(1)、单位“1” 的量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2)、单位“1” 的量在“是”、“占”“相当于”的后面

(3)、单位“1” 的量在“比……多”、“比……少”之间

三、用单位“1”的量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1)、分率前是“的”字(即单位“1” 的量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句型:一个数(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分率)是另一个数(具体量)

①、具体量=单位“1”的量×分率 即:另一个数=一个数×几分之几

②、单位“1”的量=具体量÷分率 即: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分之几

③、分率=具体量÷单位“1”的量 即 :几分之几=另一个数÷一个数

(2)、单位“1”的量在“是”、“占”、相当于后面

句型:一个数(具体量)是(占、相当于)另一个数(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分率)

①、具体量=单位“1”的量×分率 (是(占)前=是(占)后×分率)

即: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分之几

②、单位“1”的量=具体量÷分率 (是(占)后=是(占)前÷分率)

即:另一个数=一个数÷几分之几

③、分率=具体量÷单位“1”的量 (分率=是(占)前÷是(占)后)

即 :几分之几=另一个数÷一个数

(3)、单位“1” 的量在“比……多”、“比……少”之间

句型1:一个数(单位“1(分率)

①、具体量=单位“1”的量×(1+分率)即:比前=比后×(1+分率)

即:一个数=另一个数×(1+几分之几)

②、单位“1”的量=具体量÷(1+分率) 即:比后=比前÷(1+分率)

即:另一个数=一个数÷(1+几分之几) ③、分率=(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 (分率=(比前—比后)÷比后)

即 :几分之几=

句型2:一个数(单位“1(分率)

①、具体量=单位“1”的量×(1-分率)即:比前=比后×(1-分率)

即:一个数=另一个数×(1-几分之几)

②、单位“1”的量=具体量÷(1-分率) 即:比后=比前÷(1-分率)

即:另一个数=一个数÷(1-几分之几) ③、分率=(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 (分率=(比后—比前)÷比后)

即 :几分之几=

句型3:已知一个部分是总量(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部分的量(具体量)

具体量=单位“1”的量×(1-分率)即:另一个部分的量=总量×(1-几分之几)

一个部分的量=总量×分率

四、工程问题: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合作多长时间完成一项工程用1÷效率和

即:合作完成时间=1÷(

2

111时间时间 )

五、按比分配问题: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法。

解题方法1(单位“1”)

句型1:已知甲、乙两数之和,甲数与乙数的比是a :b ,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甲数=甲、乙两数之和×b a a + 乙数=甲、乙两数之和×b

a b + 句型2:已知甲数,甲数与乙数的比是a :b ,求甲、乙两数之和是多少?

甲、乙两数之和=甲数÷b

a a + 乙数=甲数÷a ×

b 解题方法2:用份数解: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各自的量。 句型1:已知甲、乙两数之和,甲数与乙数的比是a :b ,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总份数=a+b ; 每一份=甲、乙两数之和÷(a+b );

甲数=甲、乙两数之和÷(a+b )×a ;

乙数=甲、乙两数之和÷(a+b )×b

句型2:已知甲数,甲数与乙数的比是a :b ,求甲、乙两数之和是多少?

甲、乙两数之和=甲数÷a ×(a+b ) 乙数=甲数÷a ×b

六、用单位“1”的量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1)、分率前是“的”字(即单位“1” 的量在分率句中百分率的前面)。

句型:一个数(单位“1”的量)的百分之几(百分率)是另一个数(具体量)

①、具体量=单位“1”的量×百分率 即:另一个数=一个数×百分之几

②、单位“1”的量=具体量÷百分率 即:一个数=另一个数÷百分之几

③、百分率=具体量÷单位“1”的量×100% 即 :百分之几=另一个数÷一个数×100%

(2)、单位“1”的量在“是”、“占”、相当于后面

句型:一个数(具体量)是(占、相当于)另一个数(单位“1”的量)的百分之几(百

分率)

①、具体量=单位“1”的量×百分率(是(占)前=是(占)后×百分率)

即:一个数=另一个数×百分之几

②、单位“1”的量=具体量÷百分率(是(占)后=是(占)前÷百分率)

即:另一个数=一个数÷百分之几

③、百分率=具体量÷单位“1”的量×100%(百分率=是(占)前÷是(占)后×100%)

即:百分之几=另一个数÷一个数×100%

(3)、单位“1”的量在“比……多”、“比……少”之间

句型1: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①、具体量=单位“1”的量×(1+百分率)即:比前=比后×(1+百分率)

即:一个数=另一个数×(1+百分之几)

②、单位“1”的量=具体量÷(1+百分率)即:比后=比前÷(1+百分率)

即:另一个数=一个数÷(1+百分之几)

③、百分率=(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100%

分率=(比前—比后)÷比后×100%)

即:百分之几=×100%

句型2: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①、具体量=单位“1”的量×(1-百分率)即:比前=比后×(1-百分率)

即:一个数=另一个数×(1-百分之几)

②、单位“1”的量=具体量÷(1-百分率)即:比后=比前÷(1-百分率)

即:另一个数=一个数÷(1-百分之几)

③、分率=(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100%

(分率=(比后—比前)÷比后×100%)

即 :几分之几=×100%

句型3:已知一个部分是总量(单位“1”的量)的百分之几,求另一部分的量(具体量)

具体量=单位“1”的量×(1-百分率)即:另一个部分的量=总量×(1-百分之几)

一个部分的量=总量×百分率

七、增幅问题:假设原来的价格为“1”

(1)、先“增a%”后又“增a%”后的百分率=(1+a%)×(1+a%)×100%

(2)先“增a%”后又“降a%”后的百分率=(1+a%)×(1-a%)×100%

(3)先“降a%”后又“增a%”后的百分率=(1-a%)×(1+a%)×100%

(4)先“降a%”后又“降a%”后的百分率=(1-a%)×(1-a%)×100%

上升变化幅度=变化后的百分率-1; 下降变化幅度=1-变化后的百分率

常见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21=0.5=50% 5

1=0.2=20% 85=0.625=62.5% 41=0.25=25% 5

2=0.4=40% 81=0.125=12.5% 31=0.333=33.3% 3

2=0.667=66.7% 61=0.167=16.7% 43=0.75=75% 5

3=0.6=60% 83=0.375=37.5% 161=0.0625=6.25% 5

4=0.8=80% 87=0.875=87.5% 251=0.04=4% 252=0.08=8% 25

4=0.16=16% 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合格率=

产品总数合格产品×100% 发芽率=种子总数发芽种子数×100% 出勤率=

总人数出勤人数×100% 达标率=总人数

达标人数×100%

成活率=

总数量成活数量×100% 出粉率=出粉物总重量粉的重量×100% 烘干率=烘干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100% 含水率=烘干前的重量

烘干后的重量烘干前的重量-×100% 含水率=1-烘干率

一般情况下,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

八、圆的相关计算公式

大半径:R 小半径:r 大直径:D 小直径:d 周长:C

面积:S 圆周率:π=3.14

1、直径与半径的关系:D=2r r=d ÷2

圆的周长公式:

圆的周长比=半径比=直径比

C=2πr C=πd r=C ÷2π d=C ÷π

2、半圆的周长公式:

C=(π+2)r=5.14r C=(π21

+1)d=2.57d

r= C ÷(π+2)=C ÷5.14 d= C ÷(π21

+1)= C ÷2.57

3、时针所走路程:C=12a

×2πr (a 表示时针所走的时间)

4、分针所走路程:C=60A

×2πr

5、圆的面积公式:

圆的面积比=半径平方比=直径平方比=周长平方比

S=π2r 2r = S ÷π S=41

π2d =0.785 2d 半圆S =21

π2

r

6、圆环面积公式:

S=π(2R -2r ) S=

41π(2D -2d ) 半环S =21π(2R -2r ) 半环S =81π(2D -2d ) 7、扇形面积公式: S=360n π2r (n 表示圆心角) 090扇形面积S=41π2r

8、扇环面积公式: S=360n π(2R -2r )(n 表示圆心角) 0180扇环面积S=2

1π(2R -2r )

090扇环面积=41π(2R -2r ) 9、一个圆、半径扩大(或缩小)几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几倍,而面积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是几倍的平方。

10、当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正方形的面积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反之,面积相同时,长方形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的周长最短。

11、任意一个正方形与它内切圆的面积之比都是4:π

12、外方内圆公式:S=0.862r S=0.2152d

13、外圆内方公式:S=1.142r S=0.2852d

14、常见的半径与直径的结果

π21=1.57 π4

1=0.785 π51=0.628 π81=0.3925 1π= 3.14 2π= 6.28 3π= 9.42 4π= 12.56 5π= 15.7 6π= 18.84

7π= 21.98 8π= 25.12 9π= 28.26 10π= 31.4 11π= 34.54 12π= 37.68

13π= 40.82 14π= 43.96 15π= 47.1 16π= 50.24 17π= 53.38 18π= 56.52

19π= 59.66 20π= 62.8 21π= 65.94 22π= 69.08 23π= 72.22 24π= 75.36

25π= 78.5 26π= 81.64 27π= 84.78 28π= 87.92 29π= 91.06 30π= 94.2

31π= 97.34 32π= 100.48 33π= 103.62 34π= 106.76 35π= 109.9

36π= 113.04 37π= 116.18 38π= 119.32 39π= 122.46 40π= 125.6

41π= 128.74 42π= 131.88 43π= 135.02 44π= 138.16 45π= 141.3

46π= 144.4447π= 147.58 48π= 150.7249π= 153.8650π= 157

51π= 160.1452π= 163.2853π= 166.4254π= 169.5655π= 172.7

56π= 175.8457π= 178.9858π= 182.1259π= 185.2660π= 188.4

61π= 191.5462π= 194.6863π= 197.8264π= 200.9665π= 204.1

66π= 207.2467π= 210.38 68π= 213.5269π= 216.6670π= 219.8

71π= 222.9472π= 226.0873π= 229.2274π= 232.3675π= 235.5

76π= 238.6477π= 241.7878π= 244.9279π= 248.0680π= 251.2

81π= 254.3482π= 257.4883π= 260.6284π= 263.7685π= 266.9

86π= 270.0487π= 273.1888π= 276.3289π= 279.4690π= 282.6

91π= 285.7492π= 288.8893π= 292.0294π= 295.1695π= 298.3

96π= 301.4497π= 304.5898π= 307.7299π= 310.86100π= 314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负数

1、负数:负数是数学术语,指小于0的实数,如-3。

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

5等。

比自然数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45,-0.6,-

2

2、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

若一个数大于零(>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的前面可以加上正号“+”来表示。

正数有无数个,其中分正整数,正分数和正无理数。

3、正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4、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负数的界限。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5、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数轴

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

6、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7、同号:温差=大数(数字)-小数(数字)

异号:温差=大数(数字)+小数(数字)

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

1.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其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

2.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当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

沿高展开图是正方形;当不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

4.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 侧=Ch 。

S 侧=2πrh S 侧=πdh

5.圆往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即S 表= S 侧+2 S 底。 S 表=2πrh+2π2r S 表=πdh+2

1π2d

有底无盖圆柱表面积

S 表=2πrh+π2r S 表=πdh+41π2d 6.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V=Sh V=π2r h V=41π2d h

底面为圆环的圆柱体

V=πh (2R -2r ) V=41πh (2D -2d )

7.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

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该直角边叫圆锥的轴。

8.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9.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图是扇形。

(3)高的特征:圆锥只有一条高。

10.圆锥的母线:即圆锥的侧面展开形成的扇形的半径,底面圆周上点到顶点的距离。

圆锥有无数条母线。

11.圆锥的侧面:将圆锥的侧面沿母线展开,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

底面的周长,而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的长。

12.圆锥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展开图弧长)×母线÷2;

13.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

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 根据圆柱体积公式V=Sh (V=πr 2h ),得出圆锥体积公式:

V=13 Sh V=31π2r h V=121π2d h V 球=3

4π3r 把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求削去部分的体积 V=32Sh V=3

2π2r h

14.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1V柱),反之圆柱体积(1)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V锥=

3

是圆锥体积的3倍(V柱=3V锥)。

(2)体积和高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即S 锥=3S柱),

1S锥)。

反之圆柱底面积是圆锥的三分之一(S柱=

3

(3)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高是圆柱的三倍(h锥=3h柱),反

1h锥)。

之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三分之一(h柱=

3

15.生活中的圆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锥有:沙堆、漏斗、帽子。

第四单元:比例

1、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

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

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比例尺的分类: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6、应用比例尺画图:

(1)写出图的名称、

(2)确定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

(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

(6)标出比例尺

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相似图形)

8、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9、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10、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11、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

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12、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3、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

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

x

=k(一定)

14、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

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5、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6、用比例解决问题:

第一步: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步: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第三步: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第五单元:统计

1、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

计表。

2、统计组成部分: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

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3、统计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4、统计表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正式制表: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5、统计图: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6、条形统计图: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3)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4)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5)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b)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c)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d)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7、折线统计图: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2)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3)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b)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折线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c)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d)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8、扇形统计图:

(1)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2)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b)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c)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d)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第六单元数学广角

1、抽屉原理(一):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的东西不少于两件。

例如:

把八个苹果任意地放进七个抽屉里,不论怎样放,至少有一个抽屉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这种现象叫着抽屉原理。抽屉原理也被称为鸽巢原理。

2、抽屉原理(二):把多于m n(m乘以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不少于m + 1的物体。

3、应用抽屉原理解题的步骤:

第一步:分析题意:正确地判断什么是“东西”,什么是“抽屉”,也就是什么作“东西”,什么可作“抽屉”。

第二步:制造抽屉:这个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就是如何设计抽屉。根据题目条件和结论,结合

有关的数学知识,抓住最基本的数量关系,设计和确定解决问题所需的抽屉

及其个数,为使用抽屉铺平道路。

例如:从2、4、6、…、30这15个偶数中,任取9个数,证明其中一定有两个数之和是

34。

分析与解答我们用题目中的15个偶数制造8个抽屉:

此抽屉特点:凡是抽屉中有两个数的,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两个数的和是34。现

从题目中的15个偶数中任取9个数,由抽屉原理(因为抽屉只有8个),必有两个数可

以在同一个抽屉中(符合上述特点)。由制造的抽屉的特点,这两个数的和是34。

第三步:运用抽屉原理:观察题意设条件,结合第二步,恰当应用各个原则或综合运用几个原则,

以求问题之解决。

4、抽屉原理的计算公式: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1

5、摸2个同色球计算方法。

(1)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数多1。

物体数=颜色数×(至少数-1)+1

(2)极端思想:

用最不利的摸法先摸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再无论摸出一个什么颜色的球,都能保证一定有两个球是同色的。

(3)公式:

①两种颜色:2+1=3(个)

②三种颜色:3+1=4(个)

③四种颜色:4+1=5(个)

……

6、节约用水。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

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会解学过的方程;

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2、空间与图形:

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

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

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3、统计与可能性:

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

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能够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4、综合应用:

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6年级重点公式汇总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假设法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适用用“鸡兔问题”及类似问题)

例:鸡和兔共有49只,100只爪子,问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

解:假设全是某一个量解:假设全是兔子

①求出假设总量---------乘:49 ×4 = 196(个)

②求出相差总量---------减:196-100 = 96(个)

③求出相差量---------减:4 - 2 = 2 (个)

④求出另一个量---------除:96÷2 =48(只)鸡

⑤求出假设的量---------减:49-48 = 1(只)兔

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6、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7、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棱长总和:

长方体棱长和=4(长+宽+高)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常用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面积单产量=总产量÷面积

面积=总产量÷单产量

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1公里=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公亩1公亩=1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六年级的数学下册必背公式.doc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式 1、圆的周长公式: (1)已知直径求周长: C = (3)半圆的周长公式: C= r ( πd π+2) (2)已知半径求周长: C = 2 πr 2、圆的面积公式: (1) 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 S = πr 2 (2) 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 S = π( d )2 2 (3) 已知周长求圆的面积: S = π( c ) 2 6.28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 S = c h (2)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 S = 2 πr h (3)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 S = πd h 4、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S = S 侧 + 2 S 底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 S = 2 π r h+ 2 π2r (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 S = π d h+ 2 π( d )2 2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 S = c h + 2 π ( c ) 2 6.28 5、圆柱的体积公式: V = s h (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V = π r 2 h (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V =π( d )2 h 2 (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V = π ( c ) 2 h 6.28 6、圆锥的体积公式: V = 1 s h 3 (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V = 1 π 2 h 3 r (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 π d ) 2 V = ( h 3 2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V = 1 π ( c ) 2 h 3 6.28 7、复习要用公式: (1)长方体 表面积公式: S=2(ab+bh+ah) 体积公式: V = a b h = s h 棱长和公式: L= 4(a+b+h ) (2)正方体 表面积公式: S=6 a 2 体积公式: V = a 3 棱长和公式: L=12a (3)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C = ( a + b )× 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S=ab (4)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 = 4 a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S= a 2 (5)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S = a h (6) 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1 a h 2 (7)梯形面积公式: S = 1 ( a + b )×h 2 ( 8)环形面积公式: S = π(R 2- r 2)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必背概念与公式

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与公式汇总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当b >1时;a×b >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当b <1时;a×b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概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概念 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2.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4.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 5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6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在同一个 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d=2r r=d÷2 . 7.圆的周长公式: c=πd c=2πr 8.知周长求直径: d=c÷π 9.知周长求半径: r =c÷π÷2 10.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通常用字母π表示. 1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π)倍. 12.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 数条对称轴. 13.圆的面积公式:S=πr2 14.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15.本金=利息÷利率÷时间 16.利率=利息÷本金÷时间 17.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应纳税,这就是利息税。 18.图形的变换方法有:(平移 )( 旋转)( 轴对称.)

19.环形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20.环形面积= 2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2.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3.比的后项不能为0. 24.如果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25.分数应用题部分的: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方法:用两数相差的量÷单位1 (2).知单位1用乘法. (3).求单位1用除法. (4)对应的数÷对应的分率=单位1 26.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7.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是: (π:1) ,比值是π,这个比值表示的是(圆周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负数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2/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 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 例如:-2,-5.33,-45,-2/5 正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2,5.33,+45,2/5 4、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比正数小,正数都比负数大 5、数轴:

6、比较两数的大小: ①利用数轴: 负数<0<正数或左边<右边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1/3>1/6 -1/3<-1/6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10=80﹪, 六折五=6.5/10=65/100=65﹪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2、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一成=1/10=10﹪ 八成五=8.5/10=85/100=80﹪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单元重点公式

1.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周率 2.半圆形周长=πr+2r=(π+2)r=5.14r(注意:半圆形周长不同于圆周长的一半,前者要加直径) 3.圆面积=半径2×圆周率=(直径÷2)2×圆周率=(周长÷圆周率÷2)2×圆周率 4.圆环面积=(R2-r2)×圆周率 5.外圆内方阴影面积=1.14r2 6.外方内圆阴影面积=0.86r2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42=50.24 3.14×52=78.5 3.14×62=113.04 1.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周率 2.半圆形周长=πr+2r=(π+2)r=5.14r(注意:半圆形周长不同于圆周长的一半,前者要加直径) 3.圆面积=半径2×圆周率=(直径÷2)2×圆周率=(周长÷圆周率÷2)2×圆周率 4.圆环面积=(R2-r2)×圆周率 5.外圆内方阴影面积=1.14r2 6.外方内圆阴影面积=0.86r2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42=50.24 3.14×52=78.5 3.14×62=113.04 1.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周率 2.半圆形周长=πr+2r=(π+2)r=5.14r(注意:半圆形周长不同于圆周长的一半,前者要加直径) 3.圆面积=半径2×圆周率=(直径÷2)2×圆周率=(周长÷圆周率÷2)2×圆周率 4.圆环面积=(R2-r2)×圆周率 5.外圆内方阴影面积=1.14r2 6.外方内圆阴影面积=0.86r2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42=50.24 3.14×52=78.5 3.14×62=113.04 1.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周率 2.半圆形周长=πr+2r=(π+2)r=5.14r(注意:半圆形周长不同于圆周长的一半,前者要加直径) 3.圆面积=半径2×圆周率=(直径÷2)2×圆周率=(周长÷圆周率÷2)2×圆周率 4.圆环面积=(R2-r2)×圆周率 5.外圆内方阴影面积=1.14r2 6.外方内圆阴影面积=0.86r2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42=50.24 3.14×52=78.5 3.14×62=113.04 1.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周率 2.半圆形周长=πr+2r=(π+2)r=5.14r(注意:半圆形周长不同于圆周长的一半,前者要加直径) 3.圆面积=半径2×圆周率=(直径÷2)2×圆周率=(周长÷圆周率÷2)2×圆周率 4.圆环面积=(R2-r2)×圆周率 5.外圆内方阴影面积=1.14r2 6.外方内圆阴影面积=0.86r2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42=50.24 3.14×52=78.5 3.14×62=113.04 1.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周率 2.半圆形周长=πr+2r=(π+2)r=5.14r(注意:半圆形周长不同于圆周长的一半,前者要加直径) 3.圆面积=半径2×圆周率=(直径÷2)2×圆周率=(周长÷圆周率÷2)2×圆周率 4.圆环面积=(R2-r2)×圆周率 5.外圆内方阴影面积=1.14r2 6.外方内圆阴影面积=0.86r2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42=50.24 3.14×52=78.5 3.14×62=113.04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所有数学公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所有公式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公式大全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 三角形s面积a 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和差问题的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 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 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46724培训资料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第一单元负数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负数都小于0; 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正数都大于0。 第二单元百分数 1.折扣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现价=原价×折扣 原价=现价÷折扣 折扣=现价÷原价 2.成数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 3.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各种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本金=利息÷利率÷存期 利率=利息÷本金÷存期 存期=利息÷本金÷利率 本息和=本金+利息 本息和=本金×(1+利率×存期)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体 (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πdh=2πrh (2)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 ①圆柱侧面积 S侧=Ch=πdh=2πrh ②圆柱的底面积 S底=πr2=π(d÷2)2 ③圆柱表面积S表=S侧+2S底 (3)圆柱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柱=Sh=πr2h=π(d÷2)2h 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 h=V柱÷S底 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 S底=V柱÷h 2.圆锥体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3 1 V锥= 3 1V 柱=3 1Sh= 3 1πr2h 圆锥的高=体积÷底面积×3 h=V锥÷S底×3 圆锥的底面积=体积÷高×3 S底=V锥÷h×3 第四单元比例 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已知X×Y=Z, 如果X一定,则Z和Y成正比例,即Z÷Y=X(一定); 如果Y一定,则Z和X成正比例,即Z÷X=Y(一定); 如果Z一定,则X和Y成反比例,即X×Y=Z(一定)。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解方程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简便计算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c+b×c = (a+b)×c 减法的性质:a-b-c = 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常用分数、小数、百分数互换 1 2 = 0.5 = 50% 1 4 = 0.25=25% 3 4 = 0.75 = 75% 1 5 = 0.2 = 20% 2 5 = 0.4 = 40% 3 5 = 0.6 = 60% 4 5 = 0.8 = 80% 1 8 =0.125=12.5% 3 8 =0.375=37.5% 5 8 =0.625=62.5% 7 8 =0.875=87.5% 1 10 =0.1=10% 1 20 =0.05=5% 1 25 =0.04=4% 1 50 =0.02=2% 1 100 =0.01=1% 常用的3.14乘1到9结果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与公式汇总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与公式汇总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当 b >1时;a×b >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当 b <1时;a×b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所有公式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所 有公式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所 有公式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六年级上册所有公式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a长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目标的表述是具有层次结构的,即把课程目标分成“总目标”、“总目标的四个具体方面”以及“学段目标”三个部分展开。“总目标”带有全局性、方向性、指导性;“总目标的四个具体方面”,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也可以称为数学课程的四个具体目标;“学段目标”分三个学段叙述,每个学段也按照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具体目标展开。 一:第二学段课程目标(知识树附后)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巧;理解估算的意义;能解简单的方程。 2、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了解确定物体位置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在数学思考方面: 1、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与结果。 4、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在问题解决方面:

1、尝试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 解决。 2、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在情感态度方面: 1、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 值。 4、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 二:第十二册课程目标:(知识树附后)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每4年有一次闰年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 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六年级上册及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用的公式

六年级上册及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用的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h=S×2÷a 三角形底=面积×2÷高 a=S×2÷h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2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应用题中常用的公式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整理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第一单元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负数都小于0; 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正数都大于0。 第二单元百分数 1.折扣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现价=原价×折扣 原价=现价÷折扣 折扣=现价÷原价 2.成数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 3.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各种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本金=利息÷利率÷存期 利率=利息÷本金÷存期 存期=利息÷本金÷利率 本息和=本金+利息 本息和=本金×(1+利率×存期)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体 (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πdh=2πrh (2)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 ①圆柱侧面积 S 侧 =Ch=πdh=2πrh ②圆柱的底面积 S 底 =πr2 ③圆柱表面积S 表 =S 侧 +2S 底 (3)圆柱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柱 =Sh=π r2h

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 h=V 柱÷S 底 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 S 底=V 柱÷h 2.圆锥体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3 1 V 锥=3 1 V 柱=3 1Sh=3 1πr2h 圆锥的高=体积÷底面积×3 h=V 锥÷S 底×3 圆锥的底面积=体积÷高×3 S 底=V 锥 ÷h ×3 第四单元 比例 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已知X ×Y=Z , 如果X 一定,则Z 和Y 成正比例,即Z ÷Y=X(一定); 如果Y 一定,则Z 和X 成正比例,即Z ÷X=Y(一定); 如果Z 一定,则X 和Y 成反比例,即X ×Y=Z(一定)。 3.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第五单元 鸽巢问题(抽屉原理) 物品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 商+1

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概念及公式 一单元(位置):1 从左往右是竖列,从前往后是横行。先列,后行。 -二单元(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 1.2 1.3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解决问题]2.1 [倒数的认识]3.1 乘积是1 3.2(1)真分数的倒数一定是假分数。(2)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一定是整数。(3)大于1的假分数 的倒数,一定是真分数。(4)不为0的整数,它的倒数的分子一定是1。 3.3 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1.1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1.3 整数可以看成一个特殊的分数,所以不管被除数、除数是整数还是分数,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解决问题] 2.1 分数除法类常见解决问题公式:分数除法多为不知道单位“1”的情况,是分数乘法常见 [比和比的应用] (比的意义)-3.1.1有时我们会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 3.1.2 3.1.3 在两个数的比中,“:”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后项 不能为0)。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 (比的基本性质 3.2.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的应用)-部分量=总量(单位“1”)×部分量的分数÷总分数 四单元(圆):[认识圆

1.2 用圆规画圆:1、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作为圆心。2、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 距离作为半径。3、让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1.3 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性, [圆的周长]2.1 其实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pài)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 5358979 3238462…,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2.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C=πd(d=C÷π)或C=2πr(r=C÷2π)。 [圆的面积]3.1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3.2如果用S表示圆环的面积,R表示外圆半径,r表示内圆的半径,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 S环=π(R2-r2) 五单元(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1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 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 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1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反之, 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 2.2 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把百分数用分数表示,再化成最简分数;反之,分数化百分数,将分数用小 数表示,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1 百分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应用。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 题的方法,再乘上100%。 3.2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来表达增加、减 少的幅度。做这种题清楚单位“1”就好,通常“比”字后面就是单位“1”,如果,没有什么比什么,就自己变通一下,比如“降价了多少元”就可以看作“现价比原价少多少元”。知道单位“1”用乘法,不知道单位“1”用除法。 3.3.1.1(折扣)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 3.3.2.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 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 文化和国防等事业。||我国的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3.3.2.2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 3.3.3.1(利率)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 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3.3.2 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争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 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六年级上册数学定义与公式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长方体和正方体 定义与性质: 1、长方体(或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相对两个面完全相同 3、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4、长方体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5、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6、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7、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8、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9、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10、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用字母表示分别是cm3、dm3 和m3 11、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毫升,用字母表示分别是L、ml。 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和是:长×宽×2 长方体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和是:长×高×2 长方体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和是: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宽×2+长×高×2+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 0000立方厘米 分数乘法 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和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整数与分数的分子不能进行约分)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相乘。 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 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

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式 1、圆的周长公式: (1)已知直径求周长:C = π d (2)已知半径求周长:C = 2 π r 2、圆的面积公式: (1) 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S = π r 2 (2) 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S = π(d÷2)2 (3) 已知周长求圆的面积:S = π ( c÷π÷2 )2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S = c h (2)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S = 2 π r h (3)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S = π d h 4、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 = S侧+ 2 S底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S = 2 π r h + 2 π r2(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S = π d h + 2 π ( d÷2)2(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S = c h + 2 π ( c÷π÷2)2 5、圆柱的体积公式:V = s h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V = π r 2 h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V = π ( d÷2 )2h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体积:V = π ( c÷π÷2)2 h

1s h 6、圆锥的体积公式:V = 3 1π r 2 h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V = 3 1π ( d÷2 )2 h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V = 3 1π ( c÷π÷2 )2 h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V = 3 7、复习要用公式: (1)长方体体积公式:V = a b h V = s h (2)正方体体积公式:V = a 3 (3)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 = ( a + b )×2 (4)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 = 4 a (5)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 = a h 1a h (6) 三角形面积公式:S = 2 1( a + b )×h (7)梯形面积公式:S = 2 (8)环形面积公式:S = π R2-π r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