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55)浙江嘉兴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55)浙江嘉兴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55)浙江嘉兴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55)浙江嘉兴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江南名城。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沿革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

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

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

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嘉兴从此自苏州分离出去,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吴越王钱元瓘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

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

明宣德四年(1429)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

府下辖7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魏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

明末清初,清军攻破此处进行后进行了屠杀,使嘉兴损失惨重,不复当年繁华。

清朝中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才逐渐好转,市镇恢复繁荣。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

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分设嘉兴县、嘉兴市,后撤并频繁。1983年8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

湖州市,嘉兴市设城区和郊区,下辖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5县。1985年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5县均被列为经济开放区。1993年11月,嘉兴城区更名为秀城区;1999年6月21日,郊区更名为秀洲区,2005年嘉兴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

历史文化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

嘉兴市境地处太湖流域,水乡泽国,为古越人聚居地。春秋战国时期。从前,嘉兴城的北门叫“望吴门”,意思是登城楼即可望见吴地。大运河从杭州逶迤北上,到嘉兴范蠡湖公园处分叉成绕嘉兴而过的城河,到望吴门外又合为一河继续向北。独特的“吴根越角”地理位置形成了嘉兴“吴风越韵”的民俗特色。是吴越争战之地,因此兼有吴“泰伯辞让之遗风”与越“夏禹勤俭之余习”。楚并越后,又接受了百余年楚文化的影响。秦时置县,称由拳。自秦(前222)

实行郡县制至五代(907-960)以前,嘉兴一直归属会稽吴郡,语言亦属吴方言区,故民间习俗以吴俗为主流,江南水乡特色鲜明,有别于省内山区、半山区。三国吴时,喜见“野稻自生”,更名为禾兴,后改称嘉兴。西晋末与北宋末,国家二次动乱,北方衣冠之族多渡江而南,带来了中原文化,优势互补,使嘉兴民风融合了中原风俗的成份,独特性与多元性并存。

嘉兴在两汉、三国、六朝时盛产盐粮,“嘉禾之区”便名扬四方;元明清历朝则一直是浙北重镇,为“国家财赋”之区,以粮食丝绸集中产地蜚声中外,“浙西首藩”的匾额,正是嘉兴历史地位的真实表述,故而嘉兴方能独得“江东第一都会”的美誉。

嘉兴因地处两省交界,且多移民,具有包容并蓄的特质,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适应潮流,开通风气。南宋时嘉兴成为畿辅之地及“龙兴之地”,嘉兴人抓住这个机遇“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开宗立派,也是这种进取求新传统的延续。

嘉兴民间习俗与当自然地理条件和民风民性有着巨大

的关系,是当地民风的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的特定表

现形式,也是地方文化、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载体。这些风俗习惯有的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有些是官方推行、约定俗成的。嘉兴民俗大致可以分为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礼仪习俗、岁时习俗、庙会习俗等几大类。由于嘉兴古代农业发达,稻作习俗和蚕桑习俗最为普遍且最具特色。

2010年,浙江省嘉兴市申报的“嘉兴灶头画”,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嘉兴自古文化深厚,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的全国名人有1800人,其中嘉兴就占了80余人;明清两代江浙共出进士2000多人,其中嘉兴就有600

多人;现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中,嘉兴籍的有39位。古今名人中,有唐代著名诗人顾况、刘禹锡,中国十大名相之一陆贽,晚清大儒沈曾植,国学大师王国维,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的沈钧儒,文坛巨匠茅盾,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皑和张乐平,著名物理学家黄昆,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都享有崇高的声望。嘉兴还有很多丝绸古镇,如:嘉善的西塘、桐乡的乌镇等,置身这些古镇老街,你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嘉兴旅游

嘉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嘉兴因南湖而出名,这里风景旖旎、民风淳厚、物产丰富、名人荟萃,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嘉兴在中央”。境内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嘉兴的自然风光及南湖革命文化、蚕桑丝绸文化、硖石灯彩文化等,构成了嘉兴以历史文化为依托的潮、湖、河、海水文化旅游特色。境内有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江南水乡古镇”嘉善西塘和桐乡乌镇,以及海盐一片真山水”的南北湖、东南沿海“北戴河”平湖九龙山等一批著名景点,构成了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色。全市拥有国家AAAAA 级景区2个,国家AAAA级景区3个,AAA级景区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南湖景区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桐乡乌镇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海盐百步被评为2005年世界100大旅行必到之地。

嘉兴的自然风光,以水乡古镇名,以山海涌潮胜。嘉兴市境内大部分地区河湖交错,密如蛛网。埠头系舟,石桥跨渡,人家尽枕河。凡是与水有关的字如汇、埭、圩、浜、港、溪等,城乡用作地名的随处可见。

嘉兴一地的山虽不甚多,也不甚高,但却亦可称佳秀。海

宁、海盐、平湖诸山,大小二百余座,多为百米来高,海宁与海盐接壤处的高阳山,主峰二百余米,为群山之冠。海宁紫微山,海盐秦望山、鹰窠顶、谭仙岭,平湖九龙山,或一山独秀,或层峦叠嶂,虽不足称雄峻,但均翠碧灵秀,登眺之余,胸襟为之一畅。山之外是海。自平湖金丝娘桥起至海盐高阳山,海岸凡80余公里,海面阔大无际,水天一色,而其间多有山丘高崖为屏障,使山川于秀色之外平添了壮美。

嘉兴盐官的海宁潮更可称得天下独绝。海宁观潮之风,因乾隆中期后江道稳定在北大门,观潮地由杭州移至盐官而大盛,历二百余年至今不衰。农历每月朔望为大潮日。农历的8月15至20日则为“观潮节”。潮来,浪花并举,汹涌澎湃,犹如战场上奔袭的万千骑兵,以迅雷之速、骇人之势、震撼之声,怀揣气吞山河的势态而成为了自然壮观。

此外,嘉兴市境旧时多名胜古迹,嘉兴城内旧有“七塔八寺”之说。市区的烟雨楼,为传统游览胜迹,向以烟雨疏漂、楼台玲珑的胜景享名古今,“闻道南湖雨,美蓉似锦帐。如何一夜雨,空见水茫茫”的江南风韵着实惹人怜爱。同时,海盐城内的绮园,园林绮丽,有“浙北名园属第一”之誉;平湖城内的莫氏庄园,屋舍严整,展现旧时封建大户的场景。每个景观都不无展现悠悠水乡所传承的千载文化,令人在享

受优美风光的同时把握到江南文化的一丝脉搏。

乌篷船上摇荡,雨中水阁的邂逅,江南的娉婷,水乡的风韵,斑驳的墙粉,迷醉在那柔柔的灯光。嘉兴,烟雨楼中,邂逅江南姑娘。衍延2600多年的古朴与舒缓成为历史赋予嘉兴的独特个性。

南湖风景区

南湖与杭州西湖、绍兴东湖一起并称为浙江三大名湖,坐落于嘉兴以南,古代名滮湖、马场湖,近代雅称鸳鸯湖,有东西两湖,相连似鸳鸯交颈,故有“鸳鸯湖”之雅称。湖南北长,东西狭,整个南湖风景区总面积200.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90.83公顷,水深2-5米。是个生态环境良好,景观特色鲜明,游憩景点丰富,服务设施完备的旅游风景名胜区。于2011年被正式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有国家、省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七处。其中,中共“一大”会址纪念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雨楼和沈钧儒纪念馆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业

我最想去的五个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个当然是首都北京。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最想旅游的地方:紫禁城、明十三陵、圆明园、八达岭长城、天坛等历史文化名域。最想见到的是紫禁城雄健、宏伟以及一些独特的景色。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

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圆明园的建造艺术(虽然经八国联军抢掠,保存无几。)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巨,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杭州文化特色 1、杭州文化特色的表述 杭州城市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人们提到杭州,往往首先想到西湖,西湖作为杭州的象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杭州城市文化的特色。围绕西湖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影响并渗透到整个杭州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杭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地称之为“西湖文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开放兼容,形态丰富;(3)雅俗相融,自然和谐;(4)优美秀丽,现代风范。 2、杭州文化特色的论证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历史,据考古记载已有10万年以上。自秦建县,杭州已有2200年历史,自隋置州有1400年历史,自元为省会已有700多年历史,其中吴越和南宋定都杭州,历时230多年。杭州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开始,已有五千年历史,在当时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春秋时期,杭州的物质文化,尤其在青铜冶炼、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较先进。五代至宋元,为杭州文化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号称“东南第一都会”成为当时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之一。至明清,“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杭州文化发展在全国已是首屈一指。到近现代,作为国务院首批确认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之一的杭州,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其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也占有重要一席。 杭州文化,历史的沉淀非常丰厚,古迹繁多,文物丰盛,人文渊薮,人才辈出,素有“人物都会”、“文献之邦”、“文物之地”、“宗教圣地”、“东南诗国”、“书画之邦”等许多美誉。 “人物都会”。杭州历来人才荟萃,特别自宋以来,杭州籍文化名人辈出,如沈括、毕升、喻皓等,更有许多非杭州籍的名人如苏东坡、岳飞、于谦以及章太炎、张苍水、马一浮、李叔同、潘天寿等在杭从政、居住和活动。 “文献之邦”。杭州是我国古代印刷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南宋和元时为全国最大刻书中心,出版印刷为全国之冠。杭州又是著名藏书家和藏书楼集中之地。至明清时,杭州著名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录(2012年6月28日最新版)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并公布,是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先生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被列入名单的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目前中国已公布了12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海口市琼山区与海口市根据国务院意见分计为2处。 第一批:1982年2月8日公布,共24处 第二批:1986年12月8日公布,共38处 第三批:1994年1月4日公布,共37处 增补a:2001年8月10日公布,共1处 增补b:2001年12月17日公布,共1处 增补c:2004年10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d:2005年4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e:2007年3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f:2007年3月13日公布,共1处 增补g:2007年3月18日公布,共2处 增补h:2007年4月27日公布,共1处 增补i:2007年5月6日公布,共1处 增补j:2007年9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k:2009年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l:2010年11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m:2011年1月24日公布,共2处 增补n:2011年3月12日公布,共1处 增补o:2011年3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p:2011年5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q:2011年1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r:2012年3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s:2012年6月28日公布,共1处 分类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 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 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 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列表括号内数字为城市数。 北京(1)天津(1)河北(5)山西(6)内蒙古(1) 辽宁(1)吉林(2)黑龙江(1) 上海(1)江苏(10)浙江(7)安徽(5)福建(4)江西(3)山东(8) 河南(8)湖北(5)湖南(3)广东(7)广西(3)海南(2) 重庆(1)四川(8)贵州(2)云南(5)西藏(3) 陕西(6)甘肃(4)青海(1)宁夏(1)新疆(5) 下文括号内数字为入选批次。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第九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城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确定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目录(2013)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区) 我国已有12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名单):国务院曾于1982年、1986年、1994年先后批准了三批共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2001年起开始单独批复增补,至2013年7月烟台列入为止, 先后增补了24个,总数达到123个。其中2007年增补的海口市与第三批中的海口市琼山区有时合并算为一个,所以也可以说总计122个。122个文化名城按省域分布,最多的是江苏,有11个;其次是山东9个;河南和四川则分别有8个;广东有7个。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这些村镇分布在全国二十五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市

金华市 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八咏老街夜景图片来源:住建部 一、城市概况 金华市地处浙江省中部,“南扼括苍,西控赣湘,北唇严杭,东屏杭绍。”为浙江之心,两浙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古属越国地,秦入会稽郡。历名东阳、婺州,或设郡、州、路、府,或设道、区、专区和地区。金华市现辖金东、婺城2区,兰溪、东阳、义乌、永康4市和武义、浦江、磐安3县。 2007年3月18日,国务院批准列金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保宁门广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全景图片来源:住建部 二、历史沿革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分吴越地置会稽郡领县二十四,而乌伤隶焉(乌伤因颜孝子而名)。西汉兴封刘濞王吴地,(乌伤县)在封內。濞诛,(乌伤县)仍隶会稽郡。新莽时,改乌伤曰乌孝。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分乌伤县西南置长山县(以县东北长山为名)。设西部都尉治所。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始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而长山为附郭之县。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年)为金华郡(郡以山名),郡治长山。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东阳郡,又分吴州置婺州。唐天宝元年(742年)复曰东阳郡,领金华、义乌、兰溪、武成六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东阳郡为婺州。五代、吴越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婺州为武胜军。北宋淳化元年(990年)改武胜军为保宁军。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宁越府,设江南行中书省分省与此。至正二十二年又改宁越为金华府领县七。明成化七年(1471年),又割县西南界白沙乡五都之地属于汤溪,金华府

辖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清沿明制。1912年废府。1914年置金华道,辖区扩及原衢州、严州府。1927年废道,各县仍直属于省。 1949年5月7日,金华解放,设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区。10月,改名金华专区。1955年3月,衢州专区撤销并入。1968年4月,改为金华地区。1985年5月,撤销金华地区,原金华、衢州两县级市分别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并于金华城区设立婺城区,郊区设立金华县。原金华地区的龙游、开化、常山、江山县划归衢州市管辖。2000年12月31日,撤销金华县,设立金华市金东区。 历史建筑-老火车站图片来源:住建部 三、历史文化价值 金华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及困境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及困境 一由南京“老城南历史保护事件”引发的思考 1 南京老城南历史保护事件起因(2006年) 2006年6月某日:南京城南某区政府召开“建设新城南”高层论坛,区政府有关领导向媒体透露“将投资40亿元打造新城南,改善近2万户居民居住环境”。6月29日《南京晨报》以“40亿元让城南‘大变脸’为题,以正面支持的态度报到了这一高层论坛”。 8月3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姚远在《南方周末》发表了《南京的“历史”关头》文章; 8月中旬:全国16位建筑、规划、文物、考古界的著名专家联名紧急呼吁保护南京老城南。 8月21日:《现代快报》用11个版面推出《老城南》特刊,指出“今天,一个猩红的“拆”字,将一笔抹去老城南五大片区这23条散发出古城气息的街巷,刹那间变成历史”。 8月30日:《新民周刊》推出封面报到《秦淮河,正在消失的历史》,文章在采访多位老居民的陈年往事和情感,并陈述了多位学者、专家的意见之后,指出“这些未经整合的民间的情感、智慧需求,是否与政府的决策走在同一条路上呢?” 9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媒体广场”报到说:“城市改造一方面要保留文化,另一方面要改善人民环境。如何能够找到一个点,兼顾这两者?它是困扰着全世界有悠久文化的城市的通病,同样也困扰着南京”。 10月2号:《瞭望·新闻周刊》发表了题为《老南京最后的纠葛》的文章,记录了多名专家、市民和区政府等部门对老城南不同声音,分析了目前老城南历史保护现状的社会背景,如物权法、政府角色和公众参与等。 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专家来信上作出重要的批示。随后一场包括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市民百姓在内的社会大讨论广泛展开,一时间老城南保护成为南京媒体的热点话题,成为南京城市规划建设、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聚焦点。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单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24座城市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和1994年又相继公布了第二批38座城市、第三批37座城市及10座增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将109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它们进行了重点保护。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这些名城,是我国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橱窗,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近现代史迹型:湖北武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近现代史迹型:湖北武汉 武汉文化底蕴深厚,楚国时期诞生的一首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十大古琴曲之首,也带来了知音文化;唐宋年间,武昌黄鹤楼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场所,也使武汉成为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市,简称汉,因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合称而得名,是一座现代化滨江国际性港口城市。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简介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重要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国家重要的科技、信息、产业、通信中心,内陆地区的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开启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经济发展的“立交桥”,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 条国道在此交汇,水运已形

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武汉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118.33万人,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武汉由中华民国的诞生地武昌、近代中国的国际大都市汉口、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汉阳三地合并为组建,下辖7个中心城区和6个新城区。是楚辞浪漫、黄鹤飘逸的历史文化名城,震撼世界、彪炳千秋的首义胜地,又是青山碧水、生态宜居的滨江之城,商贸繁荣、百业昌隆的现代都市。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除长江、汉水在城中交汇外,市辖区内有166个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水域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构成了武汉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武汉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更是预测武汉将在21世纪成为仅次于加尔各答的全球第二大超级城市。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研究报告中,将武汉(光电)与北京(IT与软件服务)、上海(金融与工程服务)、深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生、变动,“充满了历史意义,是一个历史现象辩证的发展的卓越标本”,“至于它的朴实雄厚的壁垒,宏丽的城门楼、箭楼、角楼也正是北京体形环境中不可分离的艺术构成部分”。北京城墙的消失,令人惋惜,而今天,比北京城墙更大的历史遗迹毁坏现象却在普遍发生。如作为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在近几年旧城改造和西湖沿线改造工程的启动中,不少散落在西子湖畔、街市中间的名人故居在人们的视线中被损毁,乃至消失。而在北京,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成片的灰砖灰瓦胡同和四合院被拆毁和迁址,得以幸免的也被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所淹没。据统计,近年来随着北京旧城改造速度的加快,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上海的石库门、云南丽江古城,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在今天的中国,许多城市建设,都毫不顾及这个城市与历史的联系,一个全新的城市建设,常常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的切断,意味着这个城市历史内涵的消失。而这一点,与欧洲的许多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对历史文脉的延续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2.2地域文化特征的缺失 地域文化常常反映一个城市最真实的面貌。中国传统的城市建筑大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北京位于平原地区,是几代封建王朝的都城,古代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的河湖水面、人工堆筑的山丘,并把它与宫殿、庭院、城楼、塔楼建筑结合起来,形成错落有致、有皇家气派的建筑群落和空间,同时又不失自然的美丽和地域风情。又如古代苏州、杭州等城市的建设,也是在充分考虑吴越文化特色和江南秀山美水的地域特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今天,这种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建设却日见稀少。如浙江绍兴原是一个规模并不大、河网纵横、保存得也相当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苏州分庭抗礼,分别是越文化与吴文化的代表,而如今大拆大改,建大高楼、广场、草地等,使绍兴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色和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一览表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一览表

最新中国历史文化名称名单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 山西: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哈尔滨市 吉林: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沈阳市 江苏: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 浙江: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 福建: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亳州市、歙县、寿县 山东: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淄博市 河南: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 湖北:武汉市、荆州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雷州市 广西:桂林市、柳州市 海南:琼山市 四川: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云南: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 贵州: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同仁县 宁夏:银川市 新疆:喀什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目前已公布三批及10座增补城市,共计109座 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

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毫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 增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增补城市10处(2001-2007): 山海关区(秦皇岛)、凤凰县、濮阳、安庆、泰安、海口、金华、绩溪、吐鲁番、特克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问题 摘要: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着价值观、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价值观;全球化;城市化;历史名城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历程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长久以来,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城市,不但经受着历代风雨的侵蚀,而且不断遭到人为的破坏和摧毁。直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才真正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延伸和拓展:从文物史迹,到历史街区、历史地段乃至整个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从单纯物质实体的保护,发展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色的保护。目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学术研究、立法、管理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面对世界全球化的热潮,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在经受着全球化的影响。可以说全球化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影响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与发展。全球化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进而影响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物质环境。中国的城市文化正在被外来的强势文化所同化,很多城市处于多元文化并存、本土文化削弱的境地。全球化将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推向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外国的规划师、建筑师带着“先进”的思想、理念纷纷来到中国,淡化了中国建筑和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中国的权势、业主们也都唯“洋”是从。结果,由于对历史城市的文脉缺乏理解,洋大师们做出的设计方案,往往是在一张空白纸上来规划历史城市,不免打上“他方”文化的烙印,同时也否定了对历史城市本土文化的认可。这些设计方案的新奇、夸张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恰恰迎合了业主和权势们的口味,一个个“洋垃圾”就这样诞生了,而历史城市的城市肌理、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全被搁置到了一边。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建筑,就会决定人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历史文化名城。因此,首先要改变拜金、拜权、非农的建筑价值观。这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彻底改变遗留在每一个人骨子里的封建长官意识。建筑师有责任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角度出发,解读城市的文化内涵,做出具有名城特色的作品来。建筑师还应该成为新观念、新潮流、新生活得倡导者,价值观和社会进步的推动着。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能真正代表一个建筑师的价值观。 无论在哪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有其自己发展的轨迹,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特别是世界历史名城、文化古都,不仅没有彼此雷同的,而且都是各自民族传统文化在城市计划与建筑中的卓越体现,其个性特色强烈、突出。它们都按照各自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沿着历史文脉构成不同

杭州历史名城特色分析

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 一、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特色构成要素 1.自然环境 山脉:吴山、天目山、宝石山、凤凰山,玉皇山、五云山、天竺山、虎跑山 江湖:钱塘江、西湖、京杭大运河、湘湖 气候: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夏季气候炎热,湿润,有小火炉之称,相反,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特产:杭白菊、天竺筷、都锦生织锦、西湖绸伞、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 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庐瑶琳森林公园2.人工环境 历史遗构:灵隐寺、雷峰塔、岳王庙、南宋御庙、回春堂药店、保俶塔、西泠印社、大慈岩悬空寺、天竺三寺、六和塔、杭州孔庙、燕南寄庐、秋雪庵、城隍阁、黄公望隐居地、杭州鼓楼 文化古迹:苏堤、苏小小墓、苏白二公祠、福堤、绿堤、寿堤 居民街巷:胡雪岩故居、南宋御街、请河坊街、清泰街、河渚古街 商业街区:湖滨路国际名品街、南山路、吴山夜市、武林路女装一条街、利星名品广场 城市格局: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实施“南拓、北调、东扩、西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形成“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格局。 博物展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中药博物馆(胡庆余堂)、中国西药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中国财税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中国围棋博物馆、杭州古城墙陈列馆、杭州碑林(杭州孔庙)、浙江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黄宾虹纪念馆、章太炎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潘天寿纪念馆、西湖博物馆、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都锦生织锦博物馆、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陈列馆、浙江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江南铜屋) 3.人文环境 历史人物:古代:孙权、许敬宗、毛文龙、于谦、张煌言、宋应昌、葛云飞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考试重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考试重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期末重点 第一章: 1. 历史文化名城的含义: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2. 历史文化名城的四个基本点 历史悠久文化遗存文化传统继续使用和发展 3. 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经济根基深厚文化底蕴丰富文明传承久远辐射范围广泛 4.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作用 增添城市政治形象,增强城市经济动力;铸造产品特色,拓展企业文化;促进名城所在地,文明程度的提高;旅游产业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5.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 24个第二批 38个第三批 37个第一批: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 6.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分布的地区:华北地区北京 河北:承德山西:大同华中地区河南:洛阳、开封湖北:江陵湖南:长沙西南地区四川:成都贵州:遵义云南:昆明、大理西藏:拉萨华东地区江苏:南京、苏州、扬州浙

江:杭州、绍兴福建:泉州江西:景德镇山东:曲阜华南地区广东:广州广西:桂林西北地区陕西:西安、延安 第二章: 绍兴广州延安 1.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构成: 古城墙古城遗址宫殿、宫殿遗址、衙署钟鼓楼坛庙、纪念建筑宗教建筑 陵墓会馆、古民居园林历史街区 2.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构成: 历史事件名人轶事学术文化文学艺术工艺特产民俗节庆 3.故宫的建筑思想:中轴布局、左右对称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儒家礼仪、等级制度天人合一、阴阳五行 4.故宫的前三殿、后三宫 5.注意:中国五千年的封建建筑在儒家礼仪上如何体现? 6.民居建筑的特点: (1)地域性时代性科学性艺术性 7.中国现存著名的陵墓 秦始皇陵汉茂陵 乾陵北宋陵 明十三陵长陵 清朝东陵、西陵 8.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9.佛塔类型: 楼阁式塔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地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

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南京:公元前472年迄今建城史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

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此,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大都市。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空间结构转变的必然性_张静

文章编号:1000-8462(2007)04-0603-04 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空间结构转变的必然性 张静1,2,3 (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浙江杭州310029;2.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中国浙江杭州310035; 3.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伴随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城市化进程加剧的特点。在新一轮现代化建设高潮中,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名城都将重新审视如何实现更为有效的保护问题。文章以杭州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比以苏州和杭州为代表的两种不同形式的保护途径,分析杭州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曾经走过的弯路和教训,针对城市空间结构转变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实意义,分层次讨论杭州通过借助新城发展得以保护老城现状的城市/理性增长0必然性,最终提出依托休闲经济发展实现杭州/以老城养老城0良性循环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经济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理性增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1982年8月,国务院公布24座城市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和1994年1月,又公布了第二批和第三批名城名单,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加到99座。后加上河北的山海关和湖南的凤凰城,现在全国共有10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化的关系的理念是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也是不同国度在迈向发达社会时的共同经历。如果回顾一下历史,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各国都经历了一个由个体到整体、由局部到全局、由个别国家立法到国际立法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伴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展开的。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期,各大中小城市建设开展得轰轰烈烈,于现代化进程中妥善解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变得刻不容缓。 1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途径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通常有两个基本途径:1在老城基础上就地发展,将老城区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o新旧分开,原貌保留老城,易地发展新城。在此,我们对比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0中所提及的两座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和杭州在各自保护过程中的现实做法。 1.1斩钉截铁的异地发展战略 苏州从1990年代就开始建设新区、工业园区,至今古城保护的探索和实践已进行了20多年。显然,苏州古城采取的是后一种保护途径即另建新区,古城向东是新加坡工业园,向西建了高新技术园区。为了缓解城市发展的压力以及保护古城的需要,同时带动新建开发区的建设,苏州的行政中心于1996年从原古城的中心迁建至高新技术园区。然后,苏州在古城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疏散人口及古城保护工作。 在这个保护前提下,苏州全城的古城风貌没有受到重大的改变,水系系统基本上没动。2005年,最新编制的5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6(纲要)指出:未来15年苏州总面积将达2597km2,比现有苏州市区(1649.72km2)多了近1 000km2。昆山、常熟、吴江境内各一部分地区被纳入规划,苏州城市重心将进一步东移接轨上海。根据最新一次规划的城市蓝图,未来苏州城市布局将更加合理,古城发展有了更新的理念。由此,苏州在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起始阶段明确选择的战略/通过发展新城以期保护古城面貌0的原则指引下,不断坚定地前行。 1.2积重难返的就地保护战略 同样作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却在古城保护方面走过了一段很长的弯路。杭州古城的破坏开始于民国初,到1979年进入了最后消亡时期,杭州一度被描述为/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0。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理顺保护原生物态、传统风貌与现代化改造之间的关系;对杭州历史文化遗产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对历史文化保护的意识以及大规模改造可能会造成的负面后果认识不足;加之经济利益驱动、改善市民生活条件的压力和希望短期内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效果等原因,导致杭州一直踯躅于前一种保护途径,即在老城的狭窄范围内不断谋求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和平共处0。 然而,从地理环境看,杭州三面群山环绕,城市发展自古以来围绕西湖向东外延,但又受钱塘江制约,市区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在市区仅有的683k m2的土地上,旧城改造工作举步为艰。1986年杭州提出/住宅建设实行改造旧城与建设新区相结合,以改造旧城为主0的城市建设方针,住宅建设进入了仅存的历史街区;1993年,杭州决定用8年时间基本完成市区旧城改造任务,旧城改造全面启动。从1993年起,杭州 第27卷第4期2007年7月经济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27,No.4 Jul.,2007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55)浙江嘉兴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55)浙江嘉兴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江南名城。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沿革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 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 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

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嘉兴从此自苏州分离出去,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吴越王钱元瓘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 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 明宣德四年(1429)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英文名称:The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of China 课程类别:学科选修课 适用专业:博物馆学、旅游管理 开课学期:春、秋 总学时:36学时(课堂讲授28学时、学生上讲台4学时、校外现场教学4学时 总学分:2 预修课程(编号):无 并修课程(编号):无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博物馆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六大古都及天津、苏州、曲阜、成都、潮州等十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发展过程、主要名胜,揭示名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学生既能了解这些名城的基本情况,又能掌握认识历史文化名城的方法。 建议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 [1]陈桥驿:《中国六大古都》,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2]葛晓音:《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3]高永青:《中国文化名城》,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9年出版 [4]罗亚蒙:《中国名城》,白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5]陈桥驿:《中国历史名城》,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既能掌握课程所介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情况,又能掌握一种认识历史文化名城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对人类历史足迹的思考,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 三、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总28学时) 1、绪论(2学时)

从历史文化说起——你从哪里来,历史的长河,文化是什么; 名城的魅力——历史文明凝名城;解读名城——历史的精神、文化的情怀;选择名城——六大名都有侧重其他名城亦点睛。 要求: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掌握学习历史文化名城的方法。 2、西安——一部无字的中国通史书(4学时) 历史的足迹:四塞以为固,八水绕长安;走过蓝田人;半坡遗址存;十二王朝建都地,西安事变天下闻。 名胜解读:周公庙里思无穷;千年演进长安城;巍巍宫殿今何在;大小雁塔城中立;长安城外帝陵多;关中塔祖法门寺;史家建庙世无双;丞相祠堂五丈寻。 文化之旅——汉文雄天下,百学集长安;唐诗有先圣,千家竞人间。 要求:了解十二王朝建都史;识记半坡遗址、长安城、大小雁塔、秦始皇陵、乾陵、阿房宫遗址;掌握西安历史文化名人的主要著述和活动。 3、洛阳——天下之中九朝都(2学时) 历史的足迹:周公营成周,平王迁都洛邑;汉至五代八朝都;今日洛阳呈辉煌。 名胜解读:“释源”“祖庭”“白马寺”;“伊阙”“龙门”有石窟。 文化之旅:文坛多名流(建安七子、“陆海潘江”、“洛阳纸贵”)。良史良著留;二程兴洛学;书法传千秋;三彩色艳浓。 要求:了解洛阳的历史;识记白马寺、龙门石窟;建安七子、“陆海潘江”、“洛阳纸贵”;掌握班固、司马光的历史著作的主要内容;理解二程哲学思想的特点。 4、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2学时) 历史的足迹:天然造就龙虎地;鼓楼岗下古文明;吴国建业始定都;东晋南朝都建康;隋文下令化为田;明建应天府,洪武重筑城;清设“江宁织造署”;勿忘“南京大屠杀”。 名胜解读: 石头城遗址;南京城墙;明孝陵;中山陵。 文化之旅: 历史名葩出南京;金陵诗词传千古。 要求:掌握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及主要历史;识记石头城遗址、南京城墙、明孝陵;中山陵;了解《文心雕龙》、《永乐大典》、金陵怀古诗作。 5、开封——千年开封盛于宋(2学时) 历史足迹:郑庄公命名,魏惠公建城;柴荣扩城通水路;北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