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公顷说课稿1

认识公顷说课稿1
认识公顷说课稿1

?认识公顷?说课稿

城关小学马海英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公顷》它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课程。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认识公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主旨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 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 公顷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1、探究体验教学法。

对于“公顷”计量单位概念的形成,应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教学中,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创造性的使用生活中事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对于“公顷”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因此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的大小。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精选了几种现实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教学设计应主动走向学生,向学生靠近。我将教学思路设定为: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提高、课堂总结四个环节,努力构建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首先以谈话引入;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 请你从小到大说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 你能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吗?它们大约有多大?

3.你能说出单位换算的方法吗?

4.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面积单位。

4. “鸟巢”的面积应该用什么单位呢?它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在此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第一步以课件出示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

通过让学生看图片,认识测量较大的面积时要用面积单位——公顷。然后用: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有关公顷,你想了解什么?这两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公顷。

第二步唤起经验,认识公顷的含义

让学生回忆并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引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公顷可以用符号km2表示。

第三步探索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

引导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

第四部实践活动,形成表象,感知一公顷的实际大小

学生已经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观看课件图片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 1 公顷的大小。然后算一算:【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足球场长105米,宽68米,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有1公顷吗?1公顷大约是几个足球场的面积呢?】进一步感受一公顷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通过练习,才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并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因此我在探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填空、判断、解决问题等三个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理解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知识总结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教学和学生反映来看,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知识。但由于本

人教学能力有限,再加之对多媒体运用不够熟悉,致使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