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学案人教版

1.3有理数的加减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提升我们的数学应用能力的最佳途径.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有理

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体会数

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

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

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

中获益.

----------前置准备

计算

⑴8﹢(-3)+ (-5)

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2.符号的处理方法.

----------例题解析

小明的爸爸买了一种股票,每股8元.下表纪录了在一周内股票的涨跌情况.

则该股票本周中最高价格为____元

----------当堂训练

1.p73 练习

2.习题2.9 ①---⑥

-----------学习笔记

①你学习了那些知识.

②感受了哪些问题类型和方法. ----------课下训练

1.-(1\3)-(-3(1\2))+(-2(1\4))-(+5(1\6))

2.-|-(1\2)+|-(1\3)|-|-0|-(-(1\4))-(-1\9)

3.若摩托车厂T本周计划能生产450辆摩

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次上班人数不一定相等.实行每日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情况如下表(增加的辆数为正,减少的辆数为负)

①根据纪录可知,本周三生产了___辆.本周总生产量与计划辆数对比增减数为___辆.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了___辆.

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本周七天的生产情况

中考真题:

有理数的加法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熟练地运用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进行整数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三、教材分析

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行程问题和“数轴”讨论整理加法的几种情形,并借助数轴加深理解后由特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四、学情分析

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五、学法指导

在探讨导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行程问题时,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使加法运算简便。

六、学习准备

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七、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

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课上探究:

师播放一段世界杯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激情,再问“大家知道今年世界杯的冠军得主是谁?”学生回答后师给与评价,然后出示“净胜球”问题:凯旋足球队第一场比赛赢了1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1个球。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把赢1个球记为“+1”,输1个球记为“-1”,净胜球数应是(+1)+(-1) =0。师再问:如果该队第一场比赛输1个球,第二场比赛赢1个球.那么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为多少?师引导学生用(-1) +(+1) =0的式子说明。

活动一自主探究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具体问题: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

①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表示为(+5)+(+3)=+8

画出示意图: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

可以表示为:(-5)+(-3)=-8

③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

可以表示为:(+5)+(-3)=+2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

可以表示为:(-5)+(+3)=-2

⑤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结果呢?

可以表示为:(+5)+(-5)=0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

可以表示为:(-5)+(+5)=0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

活动二合作交流

先独立完成下面一组有理数加法的具体问题,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自己不能完成的小组合作交流)

从河岸现在水位线开始,规定上升为正,下降为负:

①上升8cm,再上升6cm,结果怎样?②下降8cm,再下降6cm,结果怎样?

③上升6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④下降6cm,再上升8cm,结果怎样?

⑤上升8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⑥下降8cm,再上升0cm,结果怎样?答案:①(+8)+(+6)=+14]

②(-8)+(-6)=-14

③(+6)+(-8)=-2

④(-6)+(+8)=+2

⑤(+8)+(-8)=0

⑥(-8)+0=-8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

活动三合作交流(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通过以上两组题目,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表演自己的观点,与本组同学交流。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两个数相加得0;

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精讲点拨(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

活动四有效训练

进行下列运算,并分析各题运算过程:

(1)(+8)+(+5);(2)(-8)+(-5);

(3)(+8)+(-5);

(4)(-8)+(+5);

(5)(-8)+(+8);

(6)(+8)+0;

(7)(-8)+0;

(8)(+5)+(+3);

(9)(-5)+(-3); (10)(+5)+(-3).

精讲点拨(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八、当堂检测

(1)符号相同的有理数相加的法则是______;符号相异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法则是_____.

(2)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

(3)-5+_______=0; (4)-5+_______=5;

(5)-5+_______=-5; (6)-5+_______=-10;

(7)+(+13)= _______+15; (8)(-13)+ _______=-15;

(9) _______+(+2)=+11; (10) _______+(+2)=-11;

(11)(-4)+(+8)=______3;

(12)(+5)+(-7)=______2.

九、典型习题

1.说出下列各式和的符号

(1) (+7)+(+3) (2) (-21)+3

1 (3) (-12)+(-4) (4) 12+(-5)

2.计算:

(1) 43+(-34) (2) (-10.5)+(-1.3)

(3) 631+(-3

5) (4) (+6)+(-16) 3. 某信用社办理了五笔储蓄业务,顺序如下:取出5万元,存进9.5万元,取

出3万元,存进15万元,存进80万元.问这个信用社存款增加了多少万元?

十、课后延伸

分别在右图的圆圈内填上彼此不相等的数,使得条线上的数之和为零,你有几种填法?

有理数的减法

学习一个新知识,其关键是探索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运用法则计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前置准备:

1、填空(1)4+()=6 6-4=()

(2)3+()=5 5-3=()

(3)-3+()=4 4-(-3)=()(4)4+()=-2 -2-4=()

2、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3 -5 -6 -2.4

3、实例情况:

4、p61《北京青年报》2001年4月9日天气预报

自主学习:计算下列各题

50-20=________

50+(-20)=____________

50-10=____________ 50+(-10)=____

50-0=________

50+0=______________

50-(-10)=_________ 50+10=_________ 50-(-20)=_________ 50+20=_________ 观察上面例子你能发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换一些数试试

一、知识应用

1、应用法则计算

2、(1)9-(-5)(2)-3-1 (3)0-8 (4)-5-0

随堂练习p63 1、口答

二、实例应用: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约为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大约是-155米,那么两处相差是多少米?

2、全班学生分成两个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是各组的分数如下:

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

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要求:仔细分析,积极思考,比比谁做的好当堂训练

一、填空题1、

3、2的相反数与-1/2的倒数的差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

4、0减去a的相反数其结果是;________

二、计算-(+0.5-)

三、一只小蚂蚁从某点A出发在一直线上爬

行,假设向右爬的路程记为正数,

爬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单位:cm)+5 +10 -6 -3 +12 -8 -10

(1)小蚂蚁最后回到出发点了吗?

(2)若在爬行过程中,它每爬行1cm就能得到一粒小米粒,则小蚂蚁可得到多

少小米粒

(3)小蚂蚁离开出发点最远是多少cm?

你本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难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习题

如图所示请你在圆圈内填上适当的数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数之和相等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基础训练]

1、计算

(1)100+(-20)(2)(-65)+(+15)(3)(-20)+(-15)(4)(-8)+8

(5)(-2)+0 (6)16-47 (7)(-37)-(-85) (8)(-54)-14 (9).(-23)+(+58)+(-17)(10)(-4)+(-3)+4+3

(11)1

6+(- 2

7)+(-

5

6)+(+

5

7)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数相加,其和大于任何一个加数

B 、异号两数相加,其和小于任何一个加数

C 、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数的和为0

D 、两数相加,取较大的一个加数的的符号

3、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中午的气温比早晨上升了11℃,中午的气温是 ℃

4、甲乙两数的和是-8.1,乙数是-6.9,则甲数是 。

5、已知5,3==y x ,求y x +的值。

[例题推荐]

例1、现有10袋大米,以每袋30千克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称量的记录如下(单位:千克): +15,-4,+1,0,-3,-5,+4,-6,+2,+1 分析:可将记录数据相加,计算出超重或不足的总千克数,再与基准的总量相加即可得出结果

例2、用“>””<”或“=”号真空:

(1)若a>0,b<0,则a-b 0

(2)若a<0,b>0,则a-b 0

(3)若a<0,b>0,︱a ︱<︱b ︱,则a-b 0

(4)若a<0,b<0,︱a ︱<︱b ︱,则a-b 0

分析:利用减法法则以及减数与被减数的大小关系解决

例3、求出数轴上表示+3的点A 与表示-5点B 之间的距离

分析:求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实际上就是求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

例4、计算

(1)(-18)+15+(-21)+20

(2)(-15)-(-14)-(-36)-43-52

(3)75.25.125.0)412()218(432--+-+--

分析:(1)通常运用运算律把正数负数分别结合相加,(2)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再根据运算律进行计算,(3)先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根据运算律进行合理的运算

例5、某电力检修小组乘汽车从A 地出发沿公路检修线路,先向东走了3km 到达甲维修点,继续走了1.5km 到达乙维修点,然后走了

9.5km 到达丙维修点,最后回到A 地。

(1)以A 为原点,以向东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km ,你能在数轴上表示甲、乙、丙三个维修点的位置吗?

(2)甲、丙两个维修点相距多远?

(3)汽车最远离A地多少千米?

(4)若每千米路程耗油0.2升,问从A地出发到检修结束再回到A地共耗油多少升?[针对训练]

1、.判断题:在下列各题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不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

(1)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个加数.()(2)两个数相加,和小于任一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3)两数和大于一个加数而小于另一个加数,那么这两数一定是异号.()(4)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反时,它们差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和.()(5)两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6)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7)两个相反数相减得

0. ( )

(8)两个数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正数. ( )

2、比-3小2的数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2=0,那么“□”内应填的实数是________________.

4、计算:22-5×51+2-

5、若23(2)0m n -++=,则2m n +的值为( )

A .4-

B .1-

C .0

D .4

6、如果0=+b a ,那么a ,b 两个实数一定是( )

A .都等于0

B .一正一负

C .互为相反数

D .互为倒数

7、计算

(1)1.5+(-8.5) (2)(+6.5)+3.7

(3)0+(-5)

(4)(-6)+︱-12︱

(5)16-47; (6)8-(-74);

(7) 2+5-8; (8) 14-(-12)+(-25)-17 (9)

)

6(8)3(4)2(+----+---+

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7km ,休息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专题》

有理数的概念总结 1. 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 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负整数 正分数 有理数 有理数 0 (0不能忽视) 正分数 负整数 分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非负数(正数和零) 1、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中 ??+--+-12112111236100000307 22 82838.,,,,.,,,.,,π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自然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非负整数集合{ …} 2、数轴 (1)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点的移动左减右加) 【试卷p24,3题】例1、在数轴上,一点从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后到达终点,这个终点表示的数是( ) 变式1、试卷P9 9,10题 变式2、 将数轴上的点A 先向左移2个单位 ,再向右移5,此时A 点位于原点,则A开始时表示的数是_______

(2)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 = |a-b| (或大叔减小数) 例 2 数轴上表示数3.5与 – 1.5 的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 与数2的距离为3个单位的数是________, ①|x|的绝对值表示_______, | x-2 | 表示_______, | x + 2 | 表示______, ② 若 | x -2 | = 3 则 x =______ ③ 满足 | x – 2 | + | x+2 | = 4 的整数 x 有__________. ④ | x – 2 | + | x -2 | 的 最小值为_______ ⑤|x-3|+|x-1|+|x+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变式1、试卷p11 14(3)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性质 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 (2).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例3 .若某点表示的数 a = -a , 这个点位于何处______ 例4.已知a,b 互为相反数,|a-b|=6,求b-1的值 (3).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 如;5a+b 的相反数是 -(5a+b );a-b 的相反数等于_________ 5.多重符号的化简 “-”号的个数决定最后结果;即:个数是奇数,结果为负,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例4. )2 1 3(-- )]5([--- )]}2([{+-+- 6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⑴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⑶0的绝对值是0. 可归纳为①:|a|=a <═> a ≥0(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② |a|=-a <═> a ≤0(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 3.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即 |a|≥0。 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 或a=-b ;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1.3 有理数的加减法》导学案

《1.3有理数的加减法》导学案 一、学什么 1.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3.初步的分类思想 二、怎样学 (一)有理数加法的探索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据下列情况,分别列算式,并回答:汽车两次运动后方 向怎样?离出发点多远? (1)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东行驶2千米, (2)向西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2千米, (3)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2千米, (4)向西行驶5千米后,又向东行驶2千米, (5)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5千米, (6)向西行驶5千米后,静止不动, 2.探索: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及绝对值怎样确定?你能找到有理数相加的一般方法吗?说一说: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 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1.计算 (1)(+8)+(+5) (2)(-8)+(-5) (3)(+8)+(-5) (4)(-8)+(+5) (5)(-8)+(+8) (6)(+8)+0; 例2 三、学怎样: 计算: (1)(+21)+(-31)(2)(-3.125)+(+31 8 )(3)(- 1 3 )+(+ 1 2 ) (4)(-31 3 )+0.3 (5)(-22 9 14 )+0 (6)│-7│+│-9 7 15 │

有理数的加减法(2) 一、学什么: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 3.通过操作、演算、讨论等数学活动,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怎么学: 1.在小学里我们知道,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例如有7+8=8+7,还满足结合律,例如有(7+8)+92=7+(8+92),引进了负数后这些运算律是否还成立呢?先计算下列各题: (1)(-8)+(-9)和(-9)+(-8) (2)4+(-7)和(-7)+4 (3)〔2+(-3)〕+(-8)和2+〔(-3)+(-8)〕 (4)10+〔(-10)+(-5)〕和〔10+(-10)〕+(-5) 小学已经学过的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 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例1 (1)(-23)+(+58)+(-17);(2)(-2.8)+(-3.6)+(-1.5)+3.6 (3)16 +(- 27 )+(-56 )+(+5 7 ) 例2 ) 的差为 3 思考:简化加法运算一般方法: 三、学怎样: 1.计算:(要求注理由) (1)23+(-17)+6+(-22);(2)(-8)+10+2+(-2);(3)(-4)+(-3)+4+3 (4) (-8)+10+2+(-1) (5) 5+(-6)+3+9+(-4)+(-7) 2.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解下列各题 (1)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000米,上升300米,又下降500米,这时飞行高度是多少?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 知识点整理

有理数的运算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有理数的运算和我们小学学习的四则运算很相似,运算规律也一样,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中有负数参与,所以相对要复杂一些,本节要多加练习。 二、知识要点 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加法计算步骤: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① 加法的交换律:a+b=b+a; ②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4)、为了计算简便 ,往往会采取以下方法: 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 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

(-b)。(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两“变”:①减法变加法;②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注:有理数的减法实质就是把减法变加法。 3、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2)、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的相反数。 (3)、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a、b互为倒数。 (4)、几个不是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是,积是负数。 (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① 乘法的交换律:ab=ba; ②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③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 (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有理数除法符号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3)、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①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②确定积的符号; ③运用乘法运算律和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5、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

初一数学——有理数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有理数练习题及答案 一、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太平洋最深处低于海平面11034米,记作-11034米,则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记作______。 2、+10千米表示王玲同学向南走了10千米,那么-9千米表示_______;0千米表示_____。 3、在月球表面上,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那么-183℃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 4、七(8)班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数学智力大比拼的竞赛中的平均分数为90分,张红得了85分,记作-5分,则小明同学行92分,可记为____,李聪得90分可记为____,程佳+8分,表示______。 5、有理数中,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 6、数轴上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的___,原点左边的数表示___,____点表示零。 7、数轴上示-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___个单位长度,数轴上离开原点6个单位长度的点有____个,它们表示的数是____ 8、数轴上表示2 1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 9、在1.5-7.5之间的整数有_____,在-7.5与-1.5之间的整数有_____ 10388.21.0 .、+、 、 、  ,其中正整_________。 ( ) 3米 3米,也可记作向西运动-3米。 ( ) +4℃ 5.8米 5% 5元。 D 、零不是整数 、不存在 D 、0 是有理数 6、正整数集合与负整数集合合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是( ) A 、整数集合 B 、有理数集合 C 、自然数集合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 0是取小的自然数;②0是最小的正数;③0是最小的非负数;④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 偶数;⑤0表示没有温度。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8、若字母a 表示任意一个数,则它表

有理数加减法导学案.doc

《1.3有理数的加减法》导学案(三)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加减法混 合运算。 学习的重点、难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把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直 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运算。 知识回顾: 1、回忆有理数加减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一个数同0相加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用字母表示: 2、计算 (—1.5)—(—1.4) —(—3.6) —(+4.3) (—20)+(+3) —(—5) +(—7) 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1、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的 转化为 ,然后省略 和 ; 2、运用加法 律、加法 律,使运算简便。 当堂练习: 1、计算: (1)(-23)+(+58)+(-17) (2)(-2.8)+(-3.6)+(-1.5) +3.6 (3) 61+(-72)+(-65)+(+7 5) (4) 12+(-8)+11+(-2)+(-12) 2、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 3、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表示数10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3)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 4、列式计算: (1)-13.75比543 少多少? (2)从-1中减去-12 5 与 -87的和,差是多少?

(3)(-2 .4)-(+1.6)-(-7.6)-(-9.4) (4) (-72)-(-28)-22 (5)(-4)-|-7| (6)(5-7 43)-(9-64 1) (7) )312(314)14(23------- 5、桥面比年平均水位高12.5米,年平均水位为1米,现在水位为-3分米。此时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点,,,是数轴上的四个点,其中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1)请在数轴上确定原点“O”的位置,并用点表示; (2)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 (3)将点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在数轴上距离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答案】(1)解:距离A点和B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即AB的中点,点 .如图所示,点即为所求. (2);5;9 (3);或1 【解析】【解答】解:(2)点表示的数是,点表示的数是5,所以,两点间的距离是 . 故答案为9. ( 3 )如图,将点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是0,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得点表示的数是 . 到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3= 或-2+3=1. 故答案为,或1. 【分析】(1)由点A和点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因此原点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可得到原点的位置。 (2)先再数轴上标出数,可得到点M和点N表示的数,再求出点M,N之间的距离。(3)利用数轴上点的平移规律:左减右加,可得到点C表示的数,与点C距离3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为-2±3,计算可求解。 2.列方程解应用题 如图,在数轴上的点A表示,点B表示5,若有两只电子蜗牛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保持匀速运动,甲的平均速度为2单位长度秒,乙的平均速度为1单位长度秒请问: (1)两只蜗牛相向而行,经过________秒相遇,此时对应点上的数是________.

有理数减法1导学案

导学案 科目数学执笔人审核人 1.3 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 一、预设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体验由减法法则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划为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数学转化 思想。 二、自主学习(教材P21-22) 1、〔知识回顾〕 1)、计算 (1)(-3)+(-5)=___;(2)3+(-5)=___;(3)0+(-6)=___ (4)7+(-7)=___;(5)(-8)+(-3)=___;(6)-4+1=___; 2)、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是:被减数—减数=______ 差+减数=______ 2、预习教材P21—22后,完成天下通第15页的1至8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某地的最高温度为4℃,最低温度为-3℃,这天此地的温差为多少?你是怎么列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比-3℃高多少摄氏度吗? (温馨提示:可以借助数轴) 问题2:对于有理数的减法我们不能总是依赖数轴去求值,如何计算4-(-3)呢? 请你与同桌伙伴一起探究、交流: 解法指导:要计算4―(―3)=?,实际上也就是要求:?+(—3)=4,所以这个数(差)应该是 也就是4―(―3)= ______ 再看看,4+3=______。所以4―(―3) ______4+3; 由上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得出: 有理数减法法则:

3、知识运用: 1)、(1) (-3)―(―5); (2)0-7; (3) 7.2―(―4.8); (4) ? ? ? ? ? - - ? ? ? ? ? - 4 3 4 1 ; (5)(-6-6)-7;(6)(1-5)-(2-8). 2)、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 四、总结反思 五、巩固提高,熟练技能 天下通第15页9至18题。

初一数学上册 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一.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 -a-b;(3)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二.有理数法则及运算规律。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4.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 7.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三.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经典题型专题训练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经典题型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数,和也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A)同号,且均为负数 (B)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比负数的绝对值大 (C)同号,且均为正数 (D)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比正数的绝对值大 2、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⑵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 ⑶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可能是负数 ⑷每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A、1 B、2 C、3 D、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几个有理数相乘,当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B、几个有理数相乘,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C、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D、几个有理数相乘,当积为负数时,负因数有奇数个; 4、在有理数中,有() A.绝对值最大的数B.绝对值最小的数 C.最大的数D.最小的数 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数轴上表示6的点与表示4的点相距10 B.数轴上表示+6的点与表示-4的点相距10 C.数轴上表示-4的点与表示4的点相距10 D.数轴上表示-6的点与表示-4的点相距10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理数就是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 (B)最小的有理数是0 (C)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表示它的一个点 (D)整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数没有倒数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D.﹣1的倒数是﹣1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②相反数大于本身的数是负数 ③数轴上原点两侧的数互为相反数 ④两个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负数一定是正数。B.有最小的正整数,有最小的正有理数。C.-a一定是负数D.正整数和正分数统称正有理数 a是() 10、有理数a 等于它的倒数,则2016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 2 有理数的减法 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1、能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算式写成几个有理数的和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学习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3.(-8)-(-10)+(-6)-(+4), 这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题,你会做吗?请同学们思考练习。 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二、探索新知 1.加法、减法统一成加法 由于减法可以改写成加法进行运算,因此所有加法、减法的运算在有理数范围内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如: (-12)+(-5)-(-8)-(+9)可以改写成(-12)+(-5)+(+8)+(-9) 做一做:(1)(-9)-(+5)-(-15)-(+9) (2)2+5-8 (3)14-(-12)+(-25)-17 2.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可以省略 如:12+(-8)=12-8;(-12)+(-8)=(-12)-(+8)=(-12)-8 (-9)+(-5)+(+15)+(-20)= -9-5+15-20 练一练:将(-15)-(+63)-(-35)-(+24)+(-12)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3.加、减混合运算中“+”“—”号的理解 (1)可以看作是运算符号(第一个数除外) 如:-5-3+8-7可读作负5减去3加上8减去7 (2)可以看作是一个数的本身的符号 如:-5-3+8-7可以看作是(-5)+(-3)+(+8)+(-7),可读作负5、负3、正8、负7的和 4.省略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 练一练: (1)-3-5+4 (2)-26+43-24+13-46 三、 问题 问题1.计算 (1)(-4)+9-(-7)-13 (2)11-39.5+10-2.5-4+19 (3)5 4)1.3()53(4.2+ -+-- 练习:课本33P 练一练; 34P 4、5 问题2.寻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进行巡视维护。他从住地出发,先向东行走了7km ,休息之后继续向东行走了3km ;然后折返向西行走了11.5km ,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住地的距离是多少? 课堂反馈:在抗洪抢险中,人民解放军的冲锋舟沿东西方向的河流抢救灾民,早晨从A 处出发,晚上到达B 处,记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当天航行路程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14,-9,+8,-7,13,-6,+10,-5 (1) B 在A 何处? (2) 若冲锋舟每千米耗油0.5升,油箱容量为29升,球途中还需补充多少升油? 四、归纳总结 1.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2.解题时要注意解题技巧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 全章概念汇总

有理数 全章概念汇总 考点、热点回顾 一、学习目标 1、有理数的灵活运用。 2、有理数的概念及巧算。 3、有理数的绝对值、奇、偶数的规律的掌握。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是无限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0,-2,-4,-6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0也是整数,它可以看成分母是1,分子是0的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 1、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向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向下)为负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数轴三要素:原点、方向、单位长度。 2、数轴的画法

3.相反数: (1)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且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相等,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举例,向东向西走,绝对值则表示距离。 绝对值的意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2)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绝对值的性质: 1、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00=?=a a 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即:;0||≥a 3、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即:;a a ≥ 4、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0(>=a a x 则;a x ±= 5、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 a =-或若,0=+b a 则;b a = 6、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b a =则b a =或;b a -=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汇总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有理数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有理数是由数学网整理的,供大家参考,下面来看一下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有理数吧!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4.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5.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 二、重点 正、负数的概念;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除法法则和除法运算。 三、难点 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除法法则及商的符号的确定。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正数:比0大的数叫正数。 2.负数:比0小的数叫负数。 3.有理数: (1)凡能写成q/p(p,q为整数且p不等于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4.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5.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等价于a+b=0等价于a、b互为相反数。 6.绝对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3有理数的加减法》导学案

有理数的加减法(1) 一、学什么 1. 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3. 初步的分类思想 二、怎样学 (一)有理数加法的探索 1.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据下列情况,分别列算式,并回答:汽车两次运动后方 向怎样?离出发点多远? (1) 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东行驶 (2) 向西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 (3) 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 (4) 向西行驶5千米后,又向东行驶 (5) 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 (6) 向西行驶5千米后,静止不动, 2 ?探索: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及绝对值怎样确定?你能找到有理数相加的一般方法吗?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 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 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1.计算 (1) ( + 8) + (+ 5)(2)( —8) + ( —5)(3)(+ 8) + ( — 5) (4)( —8) + ( + 5)(5)(—8) + ( + 8)(6)(+ 8) + 0; 例2 (2019?天津)计算(-3) + (- 9)的结果等于( ) A. 12 B.-12 C. 6 D. - 6 三、学怎样: 计算: (1) (+21 ) + (-31 ) (2) 1 (-3.125 ) + (+3—) (3) 1 1 (-—)+ (+ 一 ) 8 3 2 2千米,_________________ 2千米,_________________ 2千米,_________________ 2千米,_________________ 5千米,_________________ 说一说: 较大的 (4) (-3 1) +0.3 3 9 (5) (-22 ) +0 14 -7 | + | -9 —| 15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测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999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1377亿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为( )亿元 (A )4101.1? (B )5101.1? (C )3104.11? (D )3103.11? 2、大于–3.5,小于2.5的整数共有( )个。 (A )6 (B )5 (C )4 (D )3 3、已知数b 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在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位置相等;数y x ,是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的值等于( ) (A )2 (B )–2 (C )1 (D )–1 4、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数,和也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 )同号,且均为负数 (B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比负数的绝对值大 (C )同号,且均为正数 (D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比正数的绝对值大 5、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⑵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 ⑶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可能是负数 ⑷每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A 、1 B 、2 C 、3 D 、4 6、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比它本身大,那么这个数为( ) A 、正数 B 、负数 C 、整数 D 、不等于零的有理数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B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C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D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积为负数时,负因数有奇数个; 8、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A.1个 B.2个 C. 3个 D.无穷多个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2=-4 B.-(-2)2=4 C.(-3)2=6 D.(-1)3=1 10、如果a <0,那么a 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等于( ) A.a B.0 C.-a D.-2a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2分) 1、()642=。 2、小明与小刚规定了一种新运算*:若a 、b 是有理数,则a*b = b a 23-。小明计算出2*5=-4,请你帮小刚计算2*(-5)= 。 3、若056=++-y x ,则y x -= ;

初一数学有理数练习题(附答案)

初一数学有理数练习题(附答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一数学有理数练习题(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练习 一、判断 1、自然数是整数。﹝﹞ 2、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 3、有理数只有正数和负数。﹝﹞ 4、零是自然数。﹝﹞ 5、正整数包括零和自然数。﹝﹞ 6、正整数是自然数,﹝﹞ 7、任何分数都是有理数。﹝﹞ 8、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9、有最小的有理数。﹝﹞ 二、填空 1、某日,泰山的气温中午12点为5℃,到晚上8点下降了6℃.那么这天晚上8 点的气温为。 2 、如果零上28度记作280C,那么零下5度记作 3、若上升 10m记作10m,那么-3m表示 4、比海平面低2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 三、选择题 5、在-3,-1 ,0,- ,2019各数中,是正数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下列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是( ) A、-1 B、+3 C、0.12 D、0 7、飞机上升-30米,实际上就是( ) A、上升30米 B、下降30米 C、下降- 30米 D、先上升30米,再下降30米。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C、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 D、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9、下列一定是有理数的是( ) A、 B、a C、a+2 D、 四、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集合的相应大括号中: +6,-8,-0.4,25,0,- ,9. 15,1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非负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五、解答题 1 、博然的父母6月共收入4800元,可以将这笔收入记作+4800元;由于天气炎热,博然家用其中的1600元钱买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吧 斗 Assistant teacher 为 梦 想 奋

2.1有理数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 学校组织足球比赛,猛虎队和蛟龙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豆豆所在的猛虎队踢进4个球,失3个球,你能用数学的方式帮助豆豆表示他们队的进失球情况吗?学了有理数的有关知识后,问题不难解决.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类型一】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某河的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那么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记作() A.0m B.0.5m C.-0.8m D.-0.5m 解析:由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根据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则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就记作-0.5m,故选D. 方法总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另外通常把“零上、上升、前进、收入、运进、增产”等规定为正,与它们意义相反的量表示为负. 【类型二】用正、负数表示误差的范围 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部门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问抽查的产品是否合格? 解析:+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多30mL,-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少30mL.则合格范围是指容量在470~530(mL)之间. 解:“500±30(mL)”表示470~530(mL)是合格范围,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都在合格范围内,故抽查的产品都是合格的.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500±30(mL)”的含义,即500是标准,“+”表示比标准多,“-”表示比标准少. 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分类 【类型一】有理数的分类 把下列各数填到相应的大括号里.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练习题

2.3 数轴(1) 一、选择 1.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4<0 B.-4.7 5>-41 2 C.-5>8 D. 1 5 < 1 3 2.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表示如图,现比较a,b,-a,-b的大小,正确的是( ) A.-a<-b”或“<”填空: (1) -1.2 0;(2) -3.1-3;(3) 3 -4;(4)3 5 -1. 10.在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是5的点有2个,它们表示的数是2和-8,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11.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1厘米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2个整点;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厘米的线段AB,则线段AB 盖住个整点;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11厘米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个整点. 12.如图,A点的初始位置位于数轴上的原点,现对A点做如下移动:第1次从原点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至B 点,第2次从B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C点,第3次从C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D点,第4次从D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E点……以此类推,这样至少移动次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不小于41.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练习题(附答案)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练习题(附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练习题(附答案) 一、判断 1、自然数是整数。﹝﹞ 2、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 3、有理数只有正数和负数。﹝﹞ 4、零是自然数。﹝﹞ 5、正整数包括零和自然数。﹝﹞ 6、正整数是自然数,﹝﹞ 7、任何分数都是有理数。﹝﹞ 8、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9、有最小的有理数。﹝﹞ 二、填空 1、某日,泰山的气温中午12点为5℃,到晚上8点下降了6℃.那么这天晚上8 点的气温为。 2 、如果零上28度记作280C,那么零下5度记作 3、若上升10m记作10m,那么-3m表示 4、比海平面低2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 三、选择题 5、在-3,-1 ,0,- ,2019各数中,是正数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下列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是( ) A、-1 B、+3 C、0.12 D、0 7、飞机上升-30米,实际上就是( ) A、上升30米 B、下降30米 C、下降- 30米 D、先上升30米,再下降30米。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C、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 D、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9、下列一定是有理数的是( ) A、B、a C、a+2 D、 四、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集合的相应大括号中: +6,-8,-0.4,25,0,- ,9. 15,1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非负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五、解答题 1 、博然的父母6月共收入4800元,可以将这笔收入记作+4800元;由于天气炎热,博然家用其中的1600元钱买了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一、正数和负数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强调:带正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带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习惯把“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二、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2)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正方向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负方向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2)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和为0,即: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3)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得到了这个数的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 (4)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定义: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