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宋代燕乐的变化对宋词的影响

试论宋代燕乐的变化对宋词的影响
试论宋代燕乐的变化对宋词的影响

序》中言“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绮筵公子”为“绣幌佳人”作词,以助其“娇娆之态”,及至宋代更是“独重女音,不复问能否,而士大夫所作歌词亦尚婉媚。”(王灼《碧鸡漫志》卷一)演唱者为清一色的女性,词人写词时必然顾及到这一点,必然经常以演唱者(女子)的口吻来填词,从而有了“若词,则男子而作闺音”(清田同之《西圃词说》)的说法,从而形成了宋词的女性化特质。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观念深入人心,词多表现男女之间香艳的情感,慢——音乐旋律之舒缓中透出的柔性抒情气息,更能将情爱“剪不断,理还乱”欲说还休的特点表现出来,所谓“慢处声迟情更多”(卢纶《赋姚美人拍筝歌》),更符合情爱的特点。

宋代燕乐不同于唐燕乐,它更多地是受西蜀和南唐音乐的影响,吸收了这两大词曲中心的音乐,从而创制出许多“流丽”动听的新声慢词。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宋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政权,建立宋朝。以后二十年间,先后讨平各个割据政权,结束了晚唐五代的分裂局面。北宋统一中国后,集中了全国各地优秀的音乐人才,《宋史·乐十七》记载“宋初循旧制,置教坊,凡四部。其后平荆南,得乐工三十二人;平西川,得一百三十九人;平江南,得十六人;平太原,得十九人;余藩臣所贡者八十三人;又太宗藩邸有七十一人。由是,四方执艺之精者皆在籍中。”(P3347)尤其是来自西蜀、南唐两个词曲中心的乐工,重新创建了音乐体制。

唐末及后梁时期,大批乐工伶人避乱入蜀,为西蜀词乐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十国春秋·前蜀高祖本纪》言“是时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帝礼而用焉,使修举政事,故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西蜀词乐之发达,并且“有条件保留唐代乐制”[8]P41,使得北宋教坊大量吸收了西蜀的乐工以完善宋朝的教坊制。但北宋统治者对西蜀的“亡国之音”是持排斥态度的,《宋史·前蜀世家》即载欧阳炯从孟昶归朝为散骑常侍,雅善长笛,“太祖常召于偏殿,令奏数曲。御史中丞刘温叟谏曰:‘禁署之职,典司诰命,不可作伶人之事。’上曰:‘朕尝闻孟昶君臣溺于声乐,迥至宰司,尚习此技,故为我所擒,所以召迥,欲验言者之不诬也’。自是不复召。”南唐乐工虽然只有十六人吸收进教坊,但南唐音乐对北宋影响很大,《宋史·乐十七》记载“宋初置教坊,得江南乐,已汰其坐部不

用,自后因旧曲创新声,转加流丽。”(P3345)

李煜亡国之后幽囚北宋,仍作有几十首血泪

凝成的词作,可谓南唐音乐在北宋的复生,

陈霆《唐余纪传》卷十八《徐铉别传》记载“是

岁(太平兴国三年)七夕,值后主生辰,因命故

妓作乐侑饮,声彻第外,太宗闻之,怒。又闻其

‘故国不堪回首’之词,加怒焉。遂命秦王移

具过饮,竟有牵机药之赐,庭前反却数十回,

首足相就,俄仆而卒。”王銍《默记》、陆游《避

暑漫钞》也有类似的记载。加之南唐词文人

气息浓重,因此“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

宪章正中。”(冯煦《蒿庵词话》)

南唐之风在上层文人间盛行之前,民间

已经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宋史·乐十七》

载“太平兴国中,伶官蔚茂多侍大宴,闻鸡

唱,殿前都虞候崔翰问之曰:‘此可被管弦

乎?’茂多即法其声,制曲曰《鸡叫子》。又民

间作新声者甚众,而教坊不用也。”这件事发

生在北宋开国已近二十年内,从中可看到,

相对于宫廷教坊制作的新声,民间新声更

多,只是不被采用而已。后值柳永出,“变旧

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李

清照《词论》)。柳永常出入歌楼酒馆,十分熟

悉民间新声,教坊乐工每有新腔,也“必求永

为辞,始行于世。”(《避暑录话》卷三)所以《乐

章集》中十之六七都是新声慢词,柳永也成

为沟通民间词和文人词的桥梁,因为他的影

响,文人吸收了民间慢词新声的养分,逐渐

开始大量写作慢词。另一方面,北宋对南唐

音乐“汰其坐部不用”、“因旧曲创新声”,在

适当改造基础上创造出更加“流丽”的新声,

龙榆生先生即疑心“在江南乐中原已杂入江

南丝竹,不是全用琵琶;这些乐工一到汴梁,

便被采用它那有新的成分的一部分,而去掉

纯用唐燕乐的琵琶曲。所谓‘因旧曲创新声,

转加流丽’,恰为柳永《乐章集》中许多长调

慢词的创作准备条件,而把宋词的发展,推

向另一高峰。”[9] P26

北宋不仅新声慢词大盛,即便是小令

也发生了变化,柳永《甘州令》、《婆罗门令》、

《采莲令》、《六么令》,欧阳修《梁州令》等虽

仍为小令,但其字数不亚于长调,已有长调

慢词的体制,《碧鸡漫志》卷五言:“予考此曲

(《忆江南》),自唐至今。皆南吕宫,字句亦同,

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唐代

小令多为单遍,宋代单调少有,即使是“新创

的令曲也全是双调”[10] P142。对于宋词的

新变,有人认为是“由于国家统一,社会安

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壮大,短小的

令词已不能满足人们反映生活和进行文化

娱乐活动的需要了,人们欢迎出现更多的时

尚流行的歌曲”[11]41,也有人认为是文学

自身发展规律使然。诚然,时代和文学要素

的确是“新声”慢词繁盛的原因,但根本原因

实与作为宋词背景的宋乐的发展休戚相关。

沈曾植《菌阁琐谈》言:“五代之词促数,北宋

盛时嘽缓,皆由燕乐音节蜕变而然。即其词

句悬想其缠拍,《花间》之促碎,羯鼓之白雨

点也。《乐章》之嘽缓,玉笛之迟其声以媚之

也。”《燕乐三书》前言中也说:“词的唐五代、

北宋、南宋三大历史阶段的分期……与燕乐

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12] P19宋代燕乐的

新变为宋词的发展带来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岸边成雄、王小盾译.燕乐名义考.东洋音乐研

究:一卷二号.

[2]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

社,1989.

[3]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

人民出版社,1986.

[4]杨荫刘.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

社.

[5]凌廷堪.燕乐考原:序[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

出版社,1986.

[6]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

社,1989.

[7]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

社,1989.

[8]赵为民.试论蜀地音乐对宋初教坊乐之影响.

音乐研究[J]. 1992.(1).

[9]龙榆生.词曲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10]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

社,1989.

[11]诸葛忆兵、陶尔夫.北宋词史[M]. 黑龙江教

育出版社.2002.

[12]燕乐三书:前言.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作者简介:曲向红,1979年生,山东烟台人,现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04级古代文学博士研究

生,师从邓红梅教授从事中国诗词研究。

古代诗歌鉴赏整合

古代诗歌鉴赏 一、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一. 概念解析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诗人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象(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二. 鉴赏指导 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特征,分析思想感情,理解典型意义。 2、两条途径:(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题要素:(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课本实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补注背景:时值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天下暂时一统。但是,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 问: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答: 。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 。 二、特点归纳 (一)、点击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知识链接 1、咏史怀古诗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5)语言:含蓄蕴藉 (6)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7)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8)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9)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2、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

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白体:宋初文坛上的一个诗歌流派。从学习白居易清平浅易的诗风而得名。主要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而以王氏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有《对雪》、《感流亡》、《村行》等。 2、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包括:一是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二是林逋等隐逸诗人。惠崇《访杨云卿淮上别墅》、林逋《秋日西湖闲泛》。 3、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杨亿《武夷新集》。 5、江西诗派: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诗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改诗派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代表作家作品有黄庭坚《寄黄几复》、陈诗道《别三子》。 6、诚斋体:南宋中期杨万里的诗歌风格,因杨万里号诚斋,故名。其主要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如《晓行望云山》和《小池》其特点是①富有幽默诙谐的风格②丰富新颖的想象③自然活泼的语言。 7、“话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话本”,有小说、讲史、讲经,合声(生)四类。体制:入话诗、头回故事、正话、煞尾,代表作《碾玉观音》《错斩崔宁》《西湖三塔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简帖和尚》 8、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唐有韩愈,宋为欧阳修、三苏和曾巩、王安石) 9、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南戏的体制特点:(1)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2)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3)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 10、董西厢: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简称,《董西厢》的本事源于唐元稹的《会真记》。为了和王实甫的杂居《西厢记》区别,故称《董西厢》。他在情节、结局、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修改,最重要的是把原来张生对崔莺莺的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变为崔张二人私奔团聚的喜剧故事,是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重要关节,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1、王西厢:《王西厢》的本事源于唐稹的《会真记》,是元代王实甫所作的杂剧《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其题材更集中,反封建思想倾向更鲜明,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称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 小令:是散曲的一种形式,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只用一个曲牌,且一韵到底,调短字少,形式短小精悍。

古诗比较鉴赏

古诗比较鉴赏 一、真题速递 1.【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1)C(2)A (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C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

宋代诗词背诵赏析篇章总揽

宋代诗词背诵赏析篇目总揽 王禹偁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yan3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yong3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ren4凝愁!范仲淹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梅尧臣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欧阳修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完整版)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概念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二、题目特点: 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②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咏怀” 如:《咏怀古迹》 ③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览古”等。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三、咏史怀古诗的结构 《咏怀古迹·其三》临古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思古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忆其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抒己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四、常见意象 A.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 石城/ 南京)、台城(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姑苏(苏州)、洛阳、汴京、江都(今扬州) B.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乌江亭、隋宫、乌衣巷(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入唐后沦为废墟)、朱雀桥、淮水(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C.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庄园) D. 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 、常见的历史人物:屈原、贾谊、范蠡、诸葛亮、王昭君、孙权、周瑜、荆轲、项羽等 F、自然景物: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明月、江水、归燕(永恒不变的事物,见证历史沧桑);地上的青苔、孤寂的残垣、无名的断碑、荒松、古墓、落日、悲风、巢鸟(标示着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充满悲秋的色彩)

宋代牡丹诗词节选解析

宋代牡丹诗词选(下) 牡丹(宋·朱长文) 奇姿须待接花工,未必妖华限洛中。 应是春皇偏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 朱栏共约他年赏,翠幄休嗟数日空。 谁就东吴为品第,清晨仔细阅芳丛。 牡丹五首(宋·黄裳) 一 衮衮群芳已失真,超然奇秀始离伦。 晚得天真独有余,百花荣谢英相须。 二 夜游说与雕栏客,费尽天机老却春。 无穷春思包含尽,但问熏风有也无。 三 香色兼收三月尾,声名都压百花头。 东秦西洛累相望,只候花开是醉乡。 四 天真无处窥神化,栏畔新妆却自羞。 曾见玉香毬最好,樽前何独说姚黄? 五

夜对金莲犹婉,晓窥清照转精神。芳教更共人长久,岂待能言始恼人。 次韵牡丹四绝(宋·李之仪) 一 朝阳烁烁欲争流,已过群红盍日修。交尽妖妍犹未歇,天机终待几时休。 二 云低雨细静无风,似暮精神染异红。驛辇慈恩赏佳句,若论今日定谁工。 三 蓬莱宫阙有神仟,解释春风欲斗妍。不是殊犯曾迁物,肯将飞燕谓当前。 四 我老愈疎合灌园,强来乘障负初暄。多情似识伊川蓓,宛是韩公第一根。 庭下牡丹(宋·李复) 春晚午景迟,气暄因妍姿。 乘酣意纵放,霞裾半给披。 晨起露风情,肃肃争自持。 相对默无语,含羞畏人知。

观牡丹(宋·邹浩) 去年寒食已为客,今年寒食未还家。春前莫负一杯酒,山后聊观三朵花。 对牡丹(宋·邹浩) 轻云笼日雨收尘,天作奇花照眼明。莫道岭边无好况,吾今春在洛阳城。和蒋秀才牡丹次韵(宋·慕容彦)如霞如锦色何鲜,映日欹风特地妍。独占一春疑得势,平欺群卉若当权。自知丽艳能倾国,须放香苞趁禁烟。花市试询桃李价,从今不直半分钱。 打剥牡丹(宋·李新) 大芽如荫肥,小芽瘦如锥。 我今取去无厚薄,不欲气本多支离。绿尘堕地哪复数,存者屹立珊瑚枝。姚黄魏紫各王后,肯许闟冗相追随。姬周祧庙曾祖祢,主父强汉疏宗支。昔人立朝恶党盛,败群杂莠何可知。一母宜男竞衰弱,岂有如许宁馨儿。吾惧生蛇为龙祸,又畏百工无一师。故今披剥信老手,如与造化俱无私。

专题32 古诗比较鉴赏(解析版)

专题32 规范作答——古诗比较鉴赏 一、真题速递 1.【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1)C (2)A (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

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 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 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1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1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18.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19.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耒·春

日) 2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宋·李清照·渔家傲)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2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2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2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7.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秦观·春日) 2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

宋代诗词赋简析

宋代诗词赋简析 梅香深处的暗笛幽幽的响起,即便是苦月寒窗下无人的一夜,依旧吹不尽秦淮河畔的夜夜笙歌,说不完桃李春风的声声祝酒,忆不完凭栏十里的芰荷香气,理不清隔溪猿猱的声声哀啼。 在迤逦的锦罗绸缎与编钟的相击和鸣声里,宋代踩着拖地长裙向我们雍容华贵的走来,奢靡散漫的北宋和危机四伏的南宋前后浮浮沉沉三百多年,随着背着小皇帝的大臣陆秀夫的纵身一跃,宋代把它的背影深深的留在厓山之巅。欲说宋朝的诗歌之事,便让我们从宋代命运多舛的经历开始。 北宋建国初期的繁华与富饶让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的西昆体诗歌在北宋的初期占尽风华。《西昆酬唱集》收集了十七位作者的250首近体诗《西昆酬唱集》更是泼墨写尽了浮华冶艳与男女之情。 然而繁华的西昆体并未用它的艳媚之分在宋朝站住脚跟。前后总共三个阶段的文学革新运动把西昆体硬生生的拉下了马,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苏氏父子、王安石、曾巩、黄庭坚、秦观……无数的辞赋高手,如行云般纷至沓来。诗词歌赋的辞藻开始愈发平实自然,诗人们纷纷从苦苦追赶着绮丽的辞藻的马车下跳下,开始了竹杖芒鞋的步步从容的追寻诗赋之美。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 路至南宋的宋代,便再难以辨识出半分北宋的舒心与从容。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诗人们浪漫的眼光渐渐从轻盈似梦的自在飞花转向了黄沙漫漫中的金戈铁马。辛弃疾的一腔愁绪“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向子湮的满怀愤懑“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陆游的遗恨千古“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本是将领的男儿们也情不自禁的提起笔,写出满腔的愤懑难平。无数抗金志士以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无数悲壮沉郁难诉衷情。 若说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才子非李白莫属,那么我想林语堂先生与余秋雨先生的都赞口不绝的苏轼的作品集,读完也够将宋代的风华掠影稍稍看尽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轼才华横溢的少年时代便是在北宋安逸的环境中孕育。“落日绣帘卷,亭

浅谈宋词

浅析宋词的美学特质 词在宋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成就,成为宋代独树一帜的文学形式。从而得到与唐诗并峙的崇高地位。宋词作为中国文学一个阶段的高峰,蕴藏了无尽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在宋词中浅唱低吟,感受生活的韵味,美学的韵味。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婉约清新、奇艳俊秀、典丽精工、豪迈奔放、骚雅清劲,异彩纷呈。在众多文学巨匠们的笔下,清雅脱俗的灵感把境界由隐性过渡到显性,营造出高妙绝伦的意境,以一种跨时间、空间的方式塑造词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三座并峙的高峰。宋词,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说,虽不及唐诗,但其价值却不在唐诗之下。我们认为,在文学领域的更新浪潮重,人们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是希求用一种最佳的审视角度,来寻觅一种最美的文学样式,以反映他们的精神状态。众所周知,唐代是诗国,但是到了宋代,人们并没有积极地弘扬唐代遗风,而是更多地选用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来表达他们地情感,使词在本朝代蔚然大观,成为一代代表文学,能与唐诗相提并论,这肯定有宋代文人特定的审美观念的原因。不仅如此,这里面也肯定有某种历史的契机,历史的需要和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因素在内,因此,也就不乏其美的价值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传统的观念,透过现像看本质,比较全面的看待宋词。 词应时代的需要,跻身于文学的“大雅之堂”,首先反映文人活跃的思想心态为特色,优于诗而显示它独有的美学特质。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宋词逐步形成豪放和婉约两个流派,即美学上的“刚性美与柔性美”。自然界有两种美,提到“骏马秋风冀北”,大家会想到“雄浑”、“劲健”;提到“杏花春雨江南”,大家会想到“秀丽”、“纤浓”。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 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历史上词风初始婉约,经苏轼等人的进一步发展才得来豪放词。正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最能体现豪放的特征。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等词给人以雄浑之感。而词中所抒发的感怀身世的无奈与苍凉更给予人们深沉之感。同一个词人可以既写出豪放词又写出婉约词,而在同一首词中也可以既见豪放又见婉约。譬如,晏殊的《蝶恋花》——“楹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首词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词人用拟人手法刻画菊花、兰花、等意象,而这些意象正体现出婉约词的特征。而下阙“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开始词境陡转,“山长水阔”最能体现从上阙的深婉变化为下阙的宏阔,一首词中同时具有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给人以多重的艺

中国宋代10首气势如虹的古诗词

中国宋代10首气势如虹的古诗词,读着让人心血澎湃,斗志昂扬 一,满江红·写怀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宋代: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四,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五,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八,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喀左高中2016高考诗歌鉴赏之 比较阅读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的: 1、关注学情,运用比较的探究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2、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 1、依据学情,促成学生的学习生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2、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2014年的14年新课标卷II卷、山东卷、湖北卷、天津卷、江苏卷,再到2015年北京卷、浙江卷、湖北卷等,都有诗歌比较鉴赏题。因此,诗歌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课前探究: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具体有以下几个角度:诗歌比较鉴赏题五大题型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三)、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景象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四)、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所用表现手法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五)、不同诗歌选取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1。对古诗中某一字词的比较鉴赏 典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绕”字好,围绕。具体地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村民安静生活的场景。此词使之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拂晓。清晨,燕子自由自在飞翔,绿水缓缓流淌。它既点明了时间,

诗词鉴赏:【宋代】赵令畤《乌夜啼·春思》

诗词鉴赏: 《乌夜啼·春思》 【宋代】赵令畤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注释】 1.乌夜啼: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圣无忧”等,平韵四十七字。 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一作“锦堂春”。 2.萦(yíng)帘弱絮(xù):回旋牵缠在帘上的飞絮。弱絮,零落的柳絮。 3.碍月低花:指墙头上矮矮的花丛遮挡住月亮。低,覆盖,遮挡。 4.春事:这里指男女欢爱。沈仕《偶见》曲:“交鸾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 牡丹芽。” 5.关:牵涉,涉及。辛弃疾《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且要黄花入手, 诗兴未关梅。” 6.心事:心情,情怀。高适《闲居》:“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7.肠断:形容悲痛之极。 8.欲:时间副词,表动作正在进行。 9.栖(xī)鸦:想要栖息的乌鸦。陆游《赤壁词·招韩无咎游金山》:“素壁栖 鸦应好在,残梦不堪重续。” 10.舞镜鸾衾(luán qīn):指被子面上绘有鸾鸟照妆镜的图案。舞镜, 鸾镜。据范泰《鸾鸟诗序》,罽宾王(汉时西域一国君)捕到一只鸾鸟,三年不鸣。其夫人说鸟见同类才鸣。于是用镜子照它。鸾鸟睹影后因思同伴而死。这里指鸾凤照铜镜的图案。鸳衾,绣着鸳鸯鸟图案的被子。 11.翠减:翠色已经褪去。

12.啼珠凤蜡:指凤形的蜡烛流着蜡油的珠滴。啼珠,原指水点,这里指 蜡烛滴下来的蜡珠,因状似流泪,所以有“啼珠”之称。元稹《生春二十首》有“柳误啼珠密,梅惊粉汗融”,其《月临花》有“夜久清露多,啼珠坠还结”。 13.重(chóng)门:指屋内的门。张元干《怨王孙·小院春昼》:“红潮 醉脸,半掩花底重门。” 14.锁:封闭,幽闭。 15.随意:一任,任凭。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作“依旧”。 16.天涯:天的边际,指极远的地方。江淹《古离别》:“君行在天涯, 妾身长别离。” 【译文】 闺楼上柳絮飞萦绕竹帘,院墙头花儿低挡住月光。每一年逢春时愁涌心头,凝望那欲栖鸦令人断肠。 妆镜照鸾被上翠色褪减,风烛燃蜡泪垂红影斜斜。重重门锁不住相思魂梦,随心意任自由绕遍天涯。 【赏析】 此词开篇写景,上片由写外景步步侵入内心,引发连绵不断的春思。“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两句对起以“萦”、“弱”、“碍”、“低”四字隐隐点出人物思致,所写的“帘幕”、“柳絮”、“月亮”、“花朵”均是客观景物,但在思妇眼中看来,帘幕有如思绪一般萦回,柳絮随风扶摇,仿佛不胜孱弱,月亮被云层或楼台遮蔽,若隐若现,看起来朦胧而迷离,墙角的花或开得极低,或已然凋落,安静而黯淡。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首先点明地点和时间,又以从“萦帘、”碍月“的细致心理反应和”弱絮“、”低花“的视觉观察所见来衬映出芳

2020-2021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1)“矫健”指强壮有力,“矫”应该读三声;“堤岸”指沿江河或海边防水的建筑物,“堤”应该读dī;“庞然”形容高大的样子,“庞”的偏旁不要写错;“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注意“锵”右半部分的字形。(2)朗读语气指朗读时用不同的声音和气息表达不同的感情。从“轻快”“矫健”“沉醉”等词语可知,第一小节表达了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应该读出欢快的语气,故选C。(3)解答这类补写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从下文的“你的理解很正确”可知,补写的内容应该是对“斧斤的声音”的理解,然后询问王家新先生的意见即可。(4)“20世纪30年代初下雪的一个早上”语序不当,应该把数量词“一个”移到“下雪的早上”前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应该是普希金。补写时应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艾青诗选》的理解,可以从表现手法和作者情感等角度来分析。 【点睛】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阅读北宋诗人贺铸①的《青玉案》,回答问题。 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⑤。 (注)①贺铸:为人正直,才兼文武,可官职低微,此词作于晚年退居苏州时;②凌波:美人步履轻盈;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④江南地区旧历四、五月间多雨,正值梅子成熟,俗称梅雨。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妙处。 【答案】(1)词中明写相思之情,实则借怀思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惘心境。(2)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新颖别致,(或者答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借烟草、风絮、梅雨等意象寄托自己的“闲愁”之多之重之广。真切地表现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情深不断,相思难寄;下片写由情生愁,愁思纷纷。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据此理解作答。

宋朝于谦诗词10篇

宋朝于谦诗词10篇 于谦(于忠肃,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兵部尚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宋朝于谦诗词,来欣赏一下吧。 偶题三首·其三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薰风何处来,吹我庭前树。啼鸟爱繁阴,飞来不飞去。 春归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红芳老尽绿阴肥,到处杨花作雪飞。塞北从来无杜宇,不知何物动春归。 喜高佥宪病痊口号戏之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闻君何事病恹恹,镇日焚香不捲帘。莫怪药囊尝处苦,还知蔗境老时甜。 一团清气难随俗,百瓮黄齑足养廉。造化小儿从此遁,吉人天相不须占。 悼内六首·其三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缥缈音容何处寻,乱山重叠暮云深。四千里外还家梦,二十年前结发心。 寂寞青灯形对影,萧疏白发泪沾襟。箧中空有遗书在,把玩不堪成古今。 凭阑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晚晴公馆有馀閒,独上危楼望远山。散尽白云收尽雨,归鸦背得夕阳还。 冻鹊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独占高枝立,天寒伴侣稀。明朝春意动,好向上林飞。 过招抚冈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重嘘炎烬肇中兴,此地曾经募义兵。古庙数椽谁下马,崇冈千古尚留名。 飘风入树林鸦散,宿雨沾泥野草生。触景兴怀无限意,不堪回首裕州城。 喜雪三首·其二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天时人事两相关,和气絪缊覆载间。涌地银堆千尺浪,攒空玉立万重山。 中郎持节吞毡卧,大将平淮奏凯还。往事悠悠何足论,且祈

丰稔解愁颜。 别四川方伯邢景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十年佐政向中州,一旦超迁宠数优。全蜀行沾张咏化,两河未许寇恂留。 月明巫峡猿争啸,雨过瞿塘水乱流。还惜故人成远别,客中无日不登楼。 春昼曲 朝代:明朝|作者:于谦 东风吹花花不定,红雨纷纷落芳径。唤人啼鸟隔纱窗,巧语关情谁忍听。 柔肠百结苦萦回,却似丁香花未开。花开花谢年年事,可惜流光如箭催。 门外红尘飞紫陌,陌上垂杨弄春色。垂杨只解送行人,不管行人归未得。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大臣。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对比诗词鉴赏方法

对比诗词鉴赏方法 对比诗词鉴赏方法 近年来,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比较鉴赏古诗词。要解答好这类题目, 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 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 仔细地分析其异同, 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 做到 知人论世。比较鉴赏古诗词的命题角度总体上大致有如下几种: 1 比较意象、意境 【答题思路】 通过粗略翻译读懂诗歌后,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要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去考察。 1、自然属性不外乎从三个角度去鉴赏, (1)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 (2)意象间的动静关系,品味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是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 (3)意象间的色彩情况。 2、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涵的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这四个角度便构成了意象的四品。 答题时, 第一步,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找出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诗句,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所表现的内容。 第三步,分析这些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最后,紧扣题目要求,整理出简练的答案。 【真题练习】 (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题思路] 首先要读懂诗歌。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层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

论宋代诗词功能的分合

论宋代诗词功能的分合 [摘要]宋诗特殊风格的形成,应从诗歌创作的内部发展规律和诗人的创作实践来深入探索。仅仅模仿唐诗是没有出路的,而必须走创新之路。宋代文坛诗歌功能的分工,标志着诗歌抒情性由诗而向词的转移,而诗词由分工而合流则是中国文学注重社会功利性的民族特点所决定的。 关键词:宋诗;宋词;风格;功能 唐诗、宋词在诗歌史上历来双峰并峙。而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唐诗的宋诗,后人的评价却毁誉不一:明朝的前后七子标榜?诗必盛唐?,对宋诗采取了完全忽视的态度;而清朝却又一度出现了?举世皆宋?的局面。对宋诗持贬抑观点的人,认为宋诗缺乏唐诗的情辞、风韵,是《沧浪诗话》所谓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1]。肯定宋诗的人,则认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也并非是诗歌创作上的停滞。钱钟书先生则在《谈艺录》中指出:?唐诗、宋诗,并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2]。钱氏所论比较客观地概述了唐诗、宋诗的不同风格特点。 探究唐诗、宋诗的优劣,不是本文的目的。但宋诗何以会?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从而出现与唐诗不同的?体格?和?性分??何以会从唐诗的?以丰神情韵擅长?而一变为?以筋骨思理见胜??严羽首倡断代言诗,所谓?尚理?、?尚意兴?[1];钱钟书注重作者的气质禀赋,所谓?高明者近唐,沉潜者近宋?[2],其实都是肯定了唐诗、宋诗风格上的不同首先是诗人因有不同的时代风貌而形成的。这一点如今已为大家所公认。从唐诗到宋诗,由浑融到精深,由重感悟到重理趣,与宋代文人好读书、好思辨、重学问、重探索的特点分不开。而宋代文人的这些特点又恰与宋代政治、文化的特点相关联。崇文抑武的宋王朝给了宋代文人的种种优渥,却给不了他们?天朝?的自信和骄傲。大唐帝国

宋代诗词人的字名号

1、晏殊,字同叔。 2、范仲淹,字希文。 3、张先,字子野。 4、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欧阳文忠) 5、梅尧臣,字圣俞。(宛陵先生) 6、苏舜钦,字子美。 7、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半山老人、王文公、王荆公) 8、曾巩,字子固。 9、王令,字逢原。 10、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词论:“自是一家”,诗词同 源) 11、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姚补之、秦观。 12、苏门六君子: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李* 13、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14、晁补之,字无咎,晚号归来子。 15、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 1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17、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诗俊) 18、吕本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 19、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 20、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八子) 21、秦观,字太虚,后改为少游,号淮南。(女郎诗)

22、贺铸,贺梅子,贺鬼头。 23、周邦彦,字子美,号清真。 24、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词论:“别是一家”) 25、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 26、朱敦儒,字希真,号岩壑。(词俊) 2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小太白”) 28、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褒。 29、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诚斋体) 30、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3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隆中诸葛亮”) 32、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先生。 33、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34、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35、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 36、周密,字公瑾,号草窗。 37、张炎,字叔夏,号玉田。 38、蒋捷,字胜欲,号竹山。 39、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 40、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 41、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 42、文天祥,字履善,后改字宋瑞,号文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