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学生:科目:年级:

教师:时间:20 13 年月日课题

教学目标

) 1.初步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的方程;

2.初步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能够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4.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5.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降次”的数学方法,进一步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认识。

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重点、难点分析

(1)熟练掌握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种是直接开平方法,另一种是配方法。

"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未知数的平方或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数,或完全平方式,如方程,和方程

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在开平方时注意取正、负两个平方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形式来求解。配方时要注意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和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两个关键步骤。

(2)熟记求根公式()和公式中字母的意义在使用求根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做到、、之间没有公因数,且二次项系数为正整数,这样代入公式计算较为简便。

2)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代入公式时,注意它们的符号。

3)当时,才能求出方程的两根。

(3)抓住方程特点,选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零,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时,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求解。这时只要使每个一次因式等于零,分别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两个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

我们共学习了四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时,要认真观察方程的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求解。

二、教法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采用启发引导,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一系列思维活动完成,启发诱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严谨、深刻等良好思维品质.

2. 注意培养应用意识.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一复习

1.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样的(注意a≠0)

2.不完全一元二次方程的哪几种形式

(答:只有三种ax2=0,ax2+c=0,ax2+bx=0(a≠0))

3.对于前两种不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ax2=0 (a≠0)和ax2+c=0 (a≠0),我们已经学会了它们的解法。

特别是结合换元法,我们还会解形如(x+m) 2=n(n≥0)的方程。

例解方程:(x-3) 2=4 (让学生说出过程)。

解:方程两边开方,得x-3=±2,移项,得x=3±2。

所以x1=5,x2=1. (并代回原方程检验,是不是根)

4.其实(x-3) 2=4是一个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我们把原方程展开、整理为一元二次方程。(把这个展开过程写在黑板上)

(x-3) 2=4,①

x2-6x+9=4, ②

x2-6x+5=0.③

二新课

1.逆向思维

我们把上述由方程①→方程②→方程③的变形逆转过来,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不妨试试把它转化为(x+m) 2=n的形式。这个转化的关键是在方程左端构造出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完全平方式(x+m) 2。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

>

问:在x2+2x上添加一个什么数,能成为一个完全平方(x+)2。(添一项+1)即(x2+2x+1)=(x+1) 2.

练习,填空:

x2+4x+( )=(x+ ) 2; y2+6y+( )=(y+ ) 2.

算理x2+4x=2x·2,所以添2的平方,y2+6y=y2+2y3,所以添3的平方。

总结规律:对于x2+px,再添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就能配出一个含未知数的一个次式的完全平方式。即.+()④

(让学生对④式的右边展开,体会括号内第一项与第二项乘积的2倍,恰是左边的一次

项,括号内第二项的平方,恰是配方时所添的常数项)

'

项固练习(填空配方)

总之,左边的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问:如果左边的一次项系数是负数,那么右边括号里第二项的正负号怎么取算理是什么

巩固练习(填空配方)

x2-bx+( )=(x- ) 2; x2-(m+n)x+( )=(x- ) 2.

扩展资料

配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河北省正定中学赵建勋

配方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解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例题谈谈它的一些应用.

一、应用于因式分解

例1 分解因式x4+4.

解配方,得

原式=x4+4x2+4-4x2=(x2+2)2-(2x)2

=(x2+2x+2)(x2-2x+2).

例2 分解因式a2-4ab+3b2-2bc-c2.

解原式=(a2-4ab+4b2)-(b2+2bc+c2)

=(a-2b)2-(b+c)2

=(a-b+c)(a-3b-c).

二、应用于解方程

例3 解方程3x2+4y2-12x-8y+16=0.

解分别对x、y配方,得

3(x2-4x+4)+4(y2-2y+1)=0,

3(x-2)2+4(y-1)2=0.

由非负数的性质,得

.

例4 解方程(x2+2)(y2+4)(z2+8)=64xyz(x、y、z均是正实数).解原方程变形,得

x2y2z2+4x2z2+2y2z2+8z2+8x2y2+32x2+16y2+64-64xyz=0

各自配方,得

(xyz-8)2+2(4x-yz)2+4(2y-xz)2+8(z-xy)2=0

由非负数的性质,得

>

运用配方法可为应用非负数的性质创造条件,解题中应注意掌握.

三、应用于求二次函数的最值

例5 已知x是实数,求y=x2-4x+5的最小值

解由配方,得

y=x2-4x+4-4+5=(x-2)2+1

∵x是实数,∴(x-2)2≥0,当x-2=0,即x=2时,y最小,y

=1.

最小例6 已知二次函数y=x2-6x+c的图象的顶点与坐标原点的距离等于5,求c 的值.

解因为y=x2-6x+c=x2-6x+9-9+c=(x-3)2+c-9,所以这个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3,c- 9),它与坐标原点的距离是

[

四、应用于求代数式的值

本题联合应用了倒数法和配方法使问题得解.倒数法是一种解题技巧,解题时注意应用.

解由已知条件,分别对a、b配方,得

(a2-4a+4)+(b2-2b+1)=0,

(a-2)2+(b-1)2=0.

由非负数的性质,得a-2=0,b-1=0.

∴a=2,b=1.

五、判定几何图形的形状

(

例9 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ca=0,判定△ABC是正三角形.

证明由已知等式两边乘以2,得

2a2+2b2+2c2-2ab-2bc-2ca=0,

拆项、配方,得

(a2-2ab+b2)+(b2-2bc+c2)+(c2-2ca+a2)=0,

(a-b)2+(b-c)2+(c-a)2=0.

由实数的性质,得

a-b=0,b-c=0,c-a=0,

'

∴a=b,b=c,c=a,a=b=c.

故△ABC是等边三角形.

习题精选

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选择题

1.方程的解为()

A.B.C.D.

2.方程的解为()

A. B.

C.D.

3.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无数个

4.方程的根是()

A.B.

C.D.

5.对于形如的方程,它的解的正确表达式为()

A.都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且

B.当时,

C.当时,

D.当时,

二、填空题

6.若,则的值是。

7.若方程有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

8.方程的解为。

答案:

1.B 2.D 3.C 由,得4.D ∵,∴,

5.C 当时,,∴

6.7.8.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2)

(3)(4)

2.用配方法将下列各式化成的形式

(1)(2)

(3)(4)

答案:

1.(1);(2);

(3);(4)。

2.(1)原式;(2)原式;

(3)原式;(4)原式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选择题

1.用公式法解方程,得到()

A.B.

C.D.

2.方程化简整理后,写成的形式,其中分别是()

A.B.

C.D.

二、解答题

3.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

(3);(4);(5);(6);(7)。

答案:

答案:

(

1.2.3.4.(1);(2);(3);(4). 5.(1);(2);(3);(4).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下列关于的方程

1.

2.

?

3.

4.

5.

6.

答案

1.(用直接开平方法)

2. (因式分解法)

3.

~

4.

5.

6.(提示:)

解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解关于的方程.

答案:

当=0时, =;

当且0时,,;

%

当>时,方程无实根.

典型例题1-5

例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分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要先将方程化成左边是含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非负常数的形式,再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解.

解:移项得:

将方程各项都除以4

得:

}

∵是64的平方根

例2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解:

>

∴,

点拨:对于无理数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同有理数一样,只不过应注意二次根式的化简。

例3 用配方法解方程

解:移项得:

配方得:

]

解这个方程

∴,

点拨: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方法,是导出求根公式的关键.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式是用配方法解题的基础. 对于二次项系数是1的方程, 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可完成配方.

例4 用配方法解方程:

分析因为二次项系数不为1, 所以要先将方程各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后,再配方.

!

解:方程两边同除以3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

点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绝对值一半的平方”这一步,是配方法的关键, “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是进行这一关键步骤的重要前提.

例1 用公式法解方程

解:移项得:

∴,

[

例5 用公式法解方程

移项得:

点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式;(2)确定出,,的值;(3)求出的值(或代数式);(4)若,则可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解,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计算. 另外,求根公式对于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 其中也包括不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

典型例题6-10

例6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解: 移项得:

把方程左边因式分解

得:

∴或

!

点拨: 在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定要注意,把方程整理为一般式,如果左边的代数式能够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而右边为零时,则可令每一个一次因式都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出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原方程的两个解了。

例7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解:把方程左边因式分解为:

∴或

点拨: 对于无理数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若左边可分解为一次因式积的形式,均可用因式分解法求出方程的解。

例8解下列方程:

(1);(2);(3);(4)

(5)(用配方法)

解:(1)移项,得

方程两边都除以2,得

\

解这个方程,得

(2)展开,整理,得

方程可变形为

<

或,

(3)展开,整理,得

方程可变形为

'

(4)∵,∴

∴,

(5)移项,得

方程各项都除以3,得

;

配方,得

解这个方程,得

,

点拨:当一元二次方程本身特征不明显时,需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若,a、c异号时,可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如(l)题.若,,时,可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如(2)题.若a、b、c 均不为零,有的可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如(3)题;有的可用公式法求解,如(4)题.配方法做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应掌握,如(5)题.

而有些一元二次方程有较明显特征时,不一定都要化成一般形式,如方程可用直接开平方法或因式分解法求解.又如方程

也不必展开整理成一般形式,因为方程两边都有,移项后提取公因式,得,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得

,对于这样的方程,一定注意不能把方程两边都除以,这会丢掉一个根.也就是方程两边不能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整式.

例9 解关于的方程()

解法一:原方程可变形为

∵,

解法二:∵,,,

又,

点拔解字母系数方程时,除了要分清已知数和未知数,还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要根据条件说明方程两边除以的代数式的值不等于零.

对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同样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法,也要根据题目的特点选用较简单的解法,本题的解法一显然比解法二要简单.

例10 已知,试解关于的方程

分析由,容易得到或.整理关干x的方程,得

.题目中没有指明这个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因此对二次项系数要进行讨论,当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当时,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解:由,得

,

整理,得

当时,原方程为,

解得

当时,原方程为,

解得

∴当时,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教案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知识与技能】 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辨别各项系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个角分别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问题2: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你能设出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教学说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回忆、思考的情境,又是本课一种很自然的引入,为本课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你能通过观察下列方程得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1)(100-2x)(50-2x)=3600 (2)(x+6)2+72=102 【教学说明】 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后交流小组的结论,可以发现上述方程都不是所学过的方程,特点是两边都是整式,且整式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结论】方程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 这种形式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的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出的两个方程的特点; (2)让学生类比前面复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定义; (3)强调定义中体现的3个特征: ①整式;②一元;③2次. 【教学说明】 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1)x2+1/x-5=0(2)x2-3xy+7=0 (3)=4(4)m3-2m+3=0 x2-5=0(6)ax2-bx=4 (5) 2 解答:(5) 2.已知方程(m+2)x2+(m+1)x-m=0,当m满足_______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m满足_______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当m+2=0,即m=-2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当m+2≠0,即m≠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四川省旺苍县英萃中学校何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能对具体情景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体验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经历探索等量关系式,列方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互动式、合作探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回顾概念 1、求课桌的长和宽 教师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你的课桌面积为0.24m 2,已知长比宽多20cm ,求课桌的长和宽是多少?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信息,寻找正确答案。 老师提问:你是怎样求出课桌的长和宽的? 运用方程: 设课桌的宽为xm ,长比宽多0.2m ,则长应为(x+0.2)m ,要求课桌的面积,就要用到矩形面积公式:长×宽=面积,就可以得到方程:x(x+0.2)=0.24,解出方程就可以求得宽。 2、求握手的人数。 游戏:请4个同学上讲台,每两人握一次手,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根据握手的次数,很容易得到答案是6次。 变式训练:一个小组的女生,每两人握一次手,共握了15次,求这个小组有女生多少人。 运用方程:设有x 个女生,每个女生要与其他剩下的(x-1)个女生握手,所以一共要握x(x-1)次,由于甲和乙握手后就不再需要乙和甲握手,所以共握手次数应为)1(2 1-x x 次,则方程为: 15)1(21=-x x ,整理得302=-x x 解出方程便得到女生人数。 请学生回顾: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优秀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清江中学钱旭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直接开平方等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探究和发现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究,初步养成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模式】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辅助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 不去,横着比门框多3尺,竖着比门框多1尺,另一 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杆,这个醉汉一试, 不多不少正好进去了。你能知道竹竿有多长吗? (学生思考)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门可以看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 生:矩形. 师:那么,醉汉三次摆放的竹竿中存在什么图形? 生:直角三角形. 师:我们可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将上述醉汉进门的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问题,如果我们设竹竿长为x 尺,你能得到相应的数量关系吗?请尝试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的成果. 生1 :我得到的是(x -1)2+(x -3)2=x 2 . 师:这个结果对不对,这是一元二次方程吗? 生:对!是一元二次方程. 师:能整理成一般形式吗?试一试. 学生很快完成,得到结果x 2-8x +10=0. 设计说明:以一个古代笑话“醉汉进门”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问题情境,生活气息浓厚,趣味性强,学生容易产生兴趣,能够很快进入状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该情境问题,简单易懂,起点低,且和本课所学内容密切相关,不同学生都可以进行探索,有所收获.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探究,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进而列出方程,为后面的深入探究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探索一:从简单开始 师:要求出醉汉的竹竿长度,我们必须要求出x 2-8x +10=0的解,这是解决前面问题时出现的新问题. 师:如果解方程x 2-8x +10=0感觉很难的话,我们可以退一步,先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谁能写出一个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生2:x 2=0. 多1尺多3尺1尺多3尺

一元二次方程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 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内容解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生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以及高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初中数学中,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计算技巧以及主要的数学思想,在本章教材中都有比较多的体现、应用和提升。我们从知识的横向联系上来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2)目标解析: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未知数相乘(或因面积问题)导致方程的次数升高,从而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实际背景,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 2.将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统一为一般形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概括出数学模型的简洁和必要,针对“二次”规定a≠0的条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准确的说出方程的各项系数,并能确定简单的字母系数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列出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关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整式、分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学生姓名:闫鹏飞郭 新 教师姓名:李双虎授课日期:7月27日授课科目:数学授课时间:8:30 第几课时:第十八课时 本 次 授 课 内 容 及 授 课 目 标 (教师填写)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 ──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 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教学过程: 1、1、)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 少? 2、)如图,如果 AC CB AB AC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3、)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3、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 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4.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 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5、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 二次方程.

新航线一线教师授课表 备注:请学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并签字确认,我们将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调整 学生签字: 学习管理师签字: 6、配方: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 (1)x 2+12x+ =(x+6)2 (2)x 2―12x+ =(x ― )2 (3)x 2+8x+ =(x+ )2 从上可知:常数项配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7、:解方程:x 2+8x ―9=0 8、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 ,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 2,?上口宽比 渠深多2m ,渠底比渠深多0.4m .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 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作 业 课 后 单元测试题1----8 思考题1 学生 评语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第1课时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编制:张媚 九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小组合作的意识。 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转化。 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实际问题为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交流讨论,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设计适当练习,加深对知识理解,发展学生的能力,突破重点,降低难点。但现有 学生运算能力较差,将一元二次方程的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a ≠0)有一定困 难,对实际问题列一元二次方程也会出现困难。 导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第1至4页,并完成预习内容.. 问题1 如图,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 为3 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 ,宽为 .得方程 , 整理得 化简,得 .① 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 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 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 ____ 场. 列方程_ ____ = . 化简整理得 .② 知识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 个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 次 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 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整式方程. 自学反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自学检测: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看课件) 二、合作探究(例题学习) 活动1小组讨论 例1将方程3x (x -1)=5(x +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05212 =+-x x )(

一元二次方程全教案

21.1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内容: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先以一个设计人体雕像的实际问题作为开篇,并在第一节又给出两个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方程,并引导学生思这些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在这个过程,通过归纳具体方程的共同特点,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研究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般形式也是对具体方程从“元”(未知数的个数)、“次数”和“项数”等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认知基础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平方根、因式分解等知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仅用这些知识是不能够解决的,因此迫切的需要一元二次方程这个解决问题的工具。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的.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七、学法指导 讲授指导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学学习过简易方程,上初中后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 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从这节课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先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课本问题2 分析: 1.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2.全部比赛场数是多少?若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如何用含x 的 代数式表示全部比赛场数? 整理所列方程后观察: 1.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各是多少? 2.下列方程中和上题的方程有共同特点的方程有哪些? 4x+3=0;0422=-+x x ;042=-+y x ;0350752=+-x x ;0621=-+x x

一元二次方程组教案

5.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教学思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理解。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个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例:下例哪些方程式一元一次方程? 2(1)35(2)16(3) 32(4)6(5) 3x x y x x xy x π=+==+==+ 注 : 一元:一个未知数 一次: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 整式:分母中不含字母 2.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x=5是方程3x+5=20的解吗?为什么? 3.方程2x+y=8是一元一次方程吗?若不是,那又什么呢? (二)新课讲授 1、老牛与小马 分析:审题 A :数量问题 B : 2= -小马老牛 C :设老牛驮了x 个包裹, 小马驮了 y 个包裹。 )(小马 老牛121-=+

想一想 2x y -= 12(1)x y +=- 上面所列方程各含有几个未知数? 2个未知数 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 次数是1 二元一次方程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 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判断点:1、未知数几个? 2个 判断点:2、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几次? 1次 判断点:3、整式 分母中不含未知数 练一练: 1.请判断下列各方程中,哪些是二元一次 方程,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1390; 232120; (3)20 1(4)315347; 62100. x y x y xy y x y a b x +-=-+=+=-=-=+= 2.如果方程12231m m n 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m =___________,n =______________ . 做一做 6,2x y ==适合方程 8x y +=吗?5,3x y ==呢? 4,4x y ==呢?你还能找到其他 x,y 的值适合方程8x y += 吗?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例如: 6,2x y ==是方程8x y +=的一个解,记作6,2.x y =??=? 练一练: 1.在下列四组数值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31x y -=的解? (A ) 2,3.x y =??=? (B ) 4,1.x y =??=? (C )10,3.x y =??=? (D )5,2.x y =-??=-?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判别公式;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由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 想. 2.结合的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3)德育目标 让学生体验到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能运用公式法去解,形成全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感受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设计 (1)教学的重点 1.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熟练地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的难点: 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判别公式的应用。 (3)教学设计要点 1.情境设计 上课开始,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利用昨天所学“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和总结配方法的一般步骤,为下一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做准备。 然后让学生思考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能否用配方法求出它的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处理 (1)回顾配方法的解题步骤,用配方法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2)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并补充理解判别公式的分类与应用。 (3)在小黑板上补充课后思考题:李强和萧晨刚学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看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1)=0, 李强说:“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而萧晨反驳说:“不一定,根的情况跟m的值有关”.那你们认为呢?并说明理由. 3.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由特殊的解法(配方法)引导探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形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为主线来完成。在教学中渗透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让学生充分观察、体验,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环保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欢迎查阅!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建模的分析、思考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并与校园绿化相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问题模型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 2。难点:通过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一:学校有一块面积为900平方米的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则列方程, 整理可得。 问题二:有一块矩形绿化带,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栽种一个同样的正方形花坛,如果去掉四周矩形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四周花坛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则列方程, 整理可得。

问题三:要组织一次环保竞赛,参加的每两个班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班参赛? 【设计意图】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同时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并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2 启发探究,获取新知 上面的三个方程这两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它们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 ) 共同特点:(1) (2) (3) (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情景分析,让学生小组合作,列出方程。在学生列出方程后,对所列方程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所列方程的特征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所以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尝试、自我分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内涵:(1)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三)例题解析,练习反馈 例题解析(投影展示)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在初中代数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对以前学习过的各种知识进行综合地应用,比如说整式、开平方、一元一次方程、一次方程组以及不等式的知识在这一章里都有应用,另一方面,一元二次方程又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它还是以后学习其他方程以及数学知识的基础,比如说,二次函数、高中要学习的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等等都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这节课是人教版第22章的第一节课时,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其根的概念。本节在引言方程的基础上,首先通过两个实际问题——面积问题和比赛问题,进一步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例子,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列出这三个具体方程,并发现它们在形式上的共同点,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学生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等,已经初步地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且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经验,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教师要在这基础上,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其根的概念。 3、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经历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 (3)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5、教学难点: 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6、教学思路: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组织学生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不唯一性。 二、课堂实录: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知道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师:在学习之前,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生1: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 生2:不是“式子”应该是整式方程。 师:对了,一定是整式方程才行,要不然有可能是分式方程,大家要记住哦。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9.2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接开平方法与平方根运算的联系,学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基本的运算能力; 2.知道形如(px+q)2=m(p≠0,m≥0)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体会解方程过程中所蕴涵的化归思想、整体思想和降次策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直接开平方法中的整体思想,懂得(px+q)2=m(p≠0,m≥0)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理解方法 看一看: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标 想一想: 在2006年的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筹备过程中制玩具节举办的更加隆重,XX学校将在运动场搭建一个舞台,其中一个方案是:在运动场正中间搭建一个面积为144平方米的正方形舞台,那么请问这个舞台的各边边长将会是多少米呢? 解:由题意得: x2=144

复习课《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公开课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复习课:《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开课时间: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第5节开课地点:初三4)班教室授课教师:何煃祥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的基本概念,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是一次方程、一次方程组和不等式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函数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确定 1、知识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的基本概念。理解配方法,会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渗透化归、整体的思想。 3、情感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力图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情景,鼓励学生探索解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观察,耐心细致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灵活使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针对初三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具备一定自我学习能力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分组讨论,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交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努力为学生创造知识环境,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 二)教学手段: 通过合理分组,学生经过小组探索合作交流,利用小黑板进行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及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学法指导: 教师注重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气氛通过探究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识、与一次方程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几种解法的相互联系与拓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学生课前准备: 认真阅读课本九上)第17页、第18页例题1、第19页例题2、第21页例题5、第23页、第24页例题6、第28页。 三、教学过程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面,学生学了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次方程组,上述内容都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式,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重点,难点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 "一元二次方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做为起始课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特别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化成一般形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材处理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概念背得很熟,但在准确和熟练应用方面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节课突出对教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采用探索发现的方法研究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入手,类比发现并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最后达到问题解决。 四、教学手段 采用投影仪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一元二次方程 获奖 公开课教案

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重点)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bx+c=0(a,b,c为常数,a≠0),能分清 二次项、一次项与常数项以及二次项系数、 一次项系数等,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 形式;(重点) 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 方程的模型.(难点) 一、情景导入 一个面积为120m2的矩形苗圃,它的长 比宽多2m,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设苗圃的宽为x m,则长为(x+2)m. 根据题意,得x(x+2)=120. 所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这个方程便是即将学习的一元二次方 程.)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类型一】判定一元二次方程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 是________(填入序号即可). ① y2 4-y=0;②2x 2-x-3=0;③1 x2=3; ④x2=2+3x;⑤x3-x +4=0;⑥t2=2; ⑦x2+3x- 3 x=0;⑧x 2-x=2. 解析:由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知③⑤⑦ ⑧不是,答案为①②④⑥.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 次方程,先看它是不是整式方程,若是,再 对它进行整理,若能整理为ax2+bx+c= 0(a,b,c为常数,a≠0)的形式,则这个方 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类型二】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求字母的值 a为何值时,下列方程为一元二次 方程? (1)ax2-x=2x2-ax-3; (2)(a-1)x|a|+1+2x-7=0. 解析:(1)将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得(a -2)x2+(a-1)x+3=0,所以当a-2≠0, 即a≠2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2)由 |a|+1=2,且a-1≠0知,当a=-1时, 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解:(1)当a≠2时,方程ax2-x=2x2- ax-3为一元二次方程; (2)因为|a|+1=2,所以a=±1.当a=1 时,a-1=0,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当a =-1时,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方法总结: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字 母的值的方法:根据未知数的最高次数等于 2,列出关于某个字母的方程,再排除使二 次项系数等于0的字母的值. 【类型三】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把下列方程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 数和常数项: (1)x(x-2)=4x2-3x; (2) x2 3- x+1 2= -x-1 2; (3)关于x的方程mx2-nx+mx+nx2=q -p(m+n≠0). 解析:首先对上述三个方程进行整理, 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等步骤将它们化为一般形式,再分别指出二 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解:(1)去括号,得x2-2x=4x2-3x.移 项、合并同类项,得3x2-x=0.二次项系数 为3,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0; (2)去分母,得2x2-3(x+1)=3(-x-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教学内容 1.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 3.因式分解的探究及其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配方法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2.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解题方法,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3.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会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难点关键 重点: 1.讲清配方法的解题步骤. 2.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3.应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与关键: 1.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后,两边加上的常数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法的推导. 3.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对方程左侧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x2-8x+7=0 (2)x2+4x+1=0 老师点评:我们前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解左边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不可以直接开方降次解方程的转化问题,那么这两道题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解题.解:(1)x2-8x+(-4)2+7-(-4)2=0 (x-4)2=9 x-4=±3即x1=7,x2=1 (2)x2+4x=-1 x2+4x+22=-1+22 (x+2)2=3即x+2

x12,x2-2 二、探索新知 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例:解下列方程: (1)x2=2 (2)4x2-1=0 分析:第1题直接用开平方法解;第2题可先将-1移项,再两边同时除以4化为x2=a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之. 例:解下列方程: (1)x2+6x+5=0 (2)2x2+6x-2=0 (3)(1+x)2+2(1+x)-4=0 分析:我们已经介绍了配方法,因此,我们解这些方程就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 解:(1)移项,得:x2+6x=-5 配方:x2+6x+32=-5+32(x+3)2=4 由此可得:x+3=±2,即x1=-1,x2=-5 (2)移项,得:2x2+6x=-2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3x=-1 配方x2+3x+(3 2 )2=-1+( 3 2 )2(x+ 3 2 )2= 5 4 由此可得x+3 2 =± 2 ,即x1= 2 - 3 2 ,x2=- 2 - 3 2 (3)去括号,整理得:x2+4x-1=0 移项,得x2+4x=1 配方,得(x+2)2=5 x+2x12,x22 三、应用拓展 用配方法解方程(6x+7)2(3x+4)(x+1)=6 分析:因为如果展开(6x+7)2,那么方程就变得很复杂,如果把(6x+7)看为一个数y,那 么(6x+7)2=y2,其它的3x+4=1 2 (6x+7)+ 1 2 ,x+1= 1 6 (6x+7)- 1 6 ,因此,方程就转化为y的方程, 像这样的转化,我们把它称为换元法.解:设6x+7=y 则3x+4=1 2 y+ 1 2 ,x+1= 1 6 y- 1 6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优质课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选择适当的解法。 2.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各种解法的比较、分析、综合,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元二次各种解法之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体验化归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明方法 复习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学过哪些方法?说明这几种方法的联系及其特点。 直接开平方法:适合于解形如(px+q )2=m (p ≠0,m ≥0),(a ,b ,c 为常数,a ≠0,c ≥0)的方程,是配方法的基础。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是公式法的基础,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较配方法简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方法。 因式分解法:是最简单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只适用于左边易分解而右边是零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都蕴含着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选方法 下列方程用什么方法解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小组合作) () 22222)1(4)2)(7(2 32)6() 4(2)4()5(1)3(4 1)4() 8(2)6()3(1 )5)(3)(2(0 13)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说明: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方法,四种方法各有千秋,究竟选择什么方法最适当是本节课的目标。在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的前提下,以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或者说是用简单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节课的目的。(1)、(5)符合可用因式分解法的基本特征,(4)符合开平方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而(2)、(3)、(6)必须化成一般式后才能确定合适的方法,(7)选择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单,但也可以选用因式分解法。 三、用方法 1.让学生笔答、板演、评价,教师引导,强调书写步骤。要求学生规范准确的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眼看、心算、口答,使学生练习眼、心、口的配合,提高解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速度和准确率。 3.用计算器求方程0122=--x x 的近似根。(精确到0.1) 说明:本题与计算器的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解题过程的基本表达。学生一次输入多个数据较易出错,可先算出ac b 42-的值再算方程的根,注意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勿忘添加必要的括号。 四、小结拓展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公式法是主要的、通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对解某些一元 二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据方程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 2.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中都蕴含着由二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转化的思想方法。由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的转化是解高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案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出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列式求解;由解给出根的概念;再由根的概念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根.同时应用以上的几个知识点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2.?难点关键: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那么梯子的底端距墙多少米? 10 8 设梯子底端距墙为xm,那么,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___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列表: 问题2.一个面积为120m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m,?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设苗圃的宽为xm,则长为_______m.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列表: 老师点评(略) 二、探索新知 提问:(1)问题1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问题2?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 (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其它解吗?问题2呢? 老师点评:(1)问题1中x=6是x2-36=0的解,问题2中,x=10是x2+2x-120=0的解.(3)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x=-6的解;问题2中还有x=-12的解.为了与以前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等只有一个解的区别,我们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