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现状浅析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现状浅析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现状浅析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现状浅析

通过对滨州市各个区、县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的调查发现,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

下几个问题(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说明)

(1)课程按学科系统设置,缺乏融合性。机电技术应用是一门综合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

其精髓是机、电功能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机、电相加。如果简单相加,势必将导致教

材重复交叉,内容过多、过杂、过深。没有根据机、电结合点进行的课程设置,将不利于培

养机电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职业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属于单一技能型的拼凑,不具备复合性。而且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不具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办学条件。

(3)课程设置缺乏弹性。没有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

的需求。

(4)课程开设门数较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设置比例不理想,专业课特别是专业实践课偏少;并且专业教师的

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6)缺乏与时俱进的前瞻意识,不能随市场的变化而调整课程设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

积极性、主动性有待加强。

(7)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而现有教材内容仍包含有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应用较少的难记的公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2.导致的就业后果

通过对滨州市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就业情况的调查总结发现,表面上该专业就业面宽,实为狭窄,到企业里从事的工种五花八门,真正从事技术类的只有14%(见下表)。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首先应强调职业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还应重视对受教育者

需求分析。受教育者需求分析包括生源需求分析和在校生需求分析,这些分析和其他分析一样,是职教课程设计及其调整的重要依据。建立以技术体系为主的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体系

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

专业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由三类模块课程组成:

专业基础理论类课程模块——综合化;

专业技术类课程模块——理实一体化(课题化或项目化);

技能训练类课程模块——项目化。

在部分课程或教学单元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即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

实训车间。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一般采用项目引导法,其实施要求见下表。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内涵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初稿) 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docx

洛阳理工学院 暑假社会实践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题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B1105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2013年8月28日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 一.研究背景与目 1.背景 帮助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目前职业学校所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由于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企事业用人制度的改革,以及市场化的冲击,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增就业人员和失业再就业人员产生。与之相比较,就业岗位的增加却相对不足,因此,就业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到政府,小到各个家庭所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直接面向市场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不仅成为了学校所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成为了社会及家庭所关注的问题。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准备以及市场对学生的要求,不仅可以为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必要事实依据,也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事实基础。 2.目的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了解北京市初中毕业生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比例,原因,毕业后的技术素质和收入状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及合理化建议。2013年8月20日-25日,我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民学校和北京工业职业学院针对中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二.2013毕业生中职比例及调查对象 北京市2013年安排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约5.28万人,比去年减少0 .44万人。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约3.52万人,比去年增加0.44万人,其中,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0.45万人,比去年增加0.03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模1.42万人,比去年增加0.22万人;职业高中招生规模0.88万人,比去年增加0.1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规模0.77万人,比去年增加0.09万人。 妙峰山民族学校坐落于陇驾庄村,毗邻永定河,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8765平方米,建筑面积6748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477人,21个教学班。在岗教职工总数109人,专任教师69人。多年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管理规范、质量提升、校风良好、和谐发展”为办学目标,以“和谐共进、勤勉创新”为校训,倡导“风气正、团结好、干劲足、实效强”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实干、探索”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刻苦、善思、乐学”的学风。学校先后被评为门头沟中学生“知礼仪、展风采”优秀组织奖、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城乡携手迎奥运,共建文明京郊行”示范学校、北京市美化绿化花园式学校、国家级优秀(示范)家长学校等。妙峰山民族学校初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17人。根据调查情况,作出如下表格: 表1-1妙峰山民族学校初三年级毕业生调查表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的设置 根据《教育部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的通知》(教考试函〔2006〕2号,以下简称2号文)文件精神,从2008年10月开始,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有关规定如下: 一、调整后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统称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根据2号文件要求,从2008年10月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再安排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5门公共政治课课程的考试。只按全国考办的考试时间安排表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 三、2008年7月前(含2008年7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已取得高等教育自学

考试现行的公共政治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一门合格成绩的,其成绩继续有效。2008年7月后尚未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本科(基础科段)或本科(独立本科段、本科段)专业全部公共政治课课程合格成绩的考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的规定详见附件二。 四、2008年6月申请办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的考生,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调整前的考试计划执行。从2008年12月开始,申请办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的考生,已取得本专业2门以上现行公共政治课课程合格成绩的,可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调整前的考试计划执行,否则,一律按调整后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 一、教育部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的通知

浅谈中职学校动漫专业的课程设置

浅谈中职学校动漫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市场对于中职学校动漫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现在市场上需要的动漫行业人才有两类,动漫美术人才和动漫技术人才。这两种人才并不是绝对分离的,搞技术的人要懂美术,搞艺术创作的人也要懂技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动漫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也将是市场需求最大的人才。结合当前企业需求来看,有6类动漫人才紧缺,即: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网络和手机游戏开发人才和动画游戏营销人才。从市场的需要来看,中职学校不能单一的强化技能方面,而忽略艺术素养的提高,应该在设臵课程和教学方面,双管齐下,让艺术和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为市场上单有故事情节和单有特技和技术的影视动画等作品,其社会收益大家是可以想象的。 要一个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就能成为动漫的专业人才,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根据中职学校以培养中初级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毕业生除了应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中职学校学生可能面对两种可能选择:就业和进入升大班,所以课程设计和能力要求,一定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作为动漫专业的学生,基本功首先要扎实,不

管是专业课程还是文化课程,都必须兼顾,同时发展自己的特长方向,对学生自己本身很有益处,因为出到社会,要的人才除了要会“精”,在某一技能有独特的一面以外,还需要是一个“多才”的人,就是有一定综合素质的人。不可能让学生面面俱到,特别是相对于一个职业高中生而言,难度就更大了。所以,根据中职学校发展特点,在能力要求方面,要结合社会的需要,在重点巩固基本功的同时,特别是基础艺术和技能方面要掌握好,再设立好自我发展方向,努力向动漫的一个方向发展。 二、中职学生学习动漫专业的学习特点 中职学校学生本身就是学习积极性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发展和学习特点,是很有必要的。在课程开始的时候,一定要适量地进行一些直观、动手机会比较多,能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兴趣的课程。因为动漫专业,不是单一的艺术专业,也不是单一的动画技巧人才的培养。如果在课程初期就单纯进行绘画和平面构成等一系列,有重复性质的艺术类教育,本身不单扼杀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而且会误导学生单纯从艺术类角度去考虑本专业的发展。 动漫专业本身是新发展专业,跟其他的专业,存在一定的区别,有它自身的特点,课程设计可以使用学分制(修满足够的学分,才可以让学生顺利毕业或者取得相应的证书),

试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原则及调整的策略

试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原则及调整的策略 ◇胡卫珍 [摘要] 通过对本校1999级与2002级学生两年半在校学习的课程设置调查,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就业目标调整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了在就业导向背景下课程设置的一般原则,课程调整的策略,意在优化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既有文化基础知识、又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有职业道德的合格劳动者。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现状课程设置原则调整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职业类学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中等职业学校为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增删课程内容。 一、课程现状调查分析 浙江省平湖市是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浙江光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平湖职业中专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也是一所国家级先进职业学校,就规模而言,可称得上是浙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职业学校之一。学校在“办社会欢迎的职业教育,建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宗旨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在社会上的信誉越来越高,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日趋看好。之所以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与这几年学校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正确的专业定位和合理的专业设置分不开的。 本人就平湖职业中专两大省级示范专业——服装专业与机电专业1999级和2002级学生

(统计说明:以上统计以就业班为例,由于高三下学期学生参加就业生产实习,故统计以两年半计算,每学期以18周累计。) 从以上1999级及2002级两届学生在两年半内所学到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训练统计情况可以看出: 1、专业设置由大专业向小方向发展。99级服装专业和机电专业只是单纯的两个专业,没有进一步细化。而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2002级服装专业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走大专业、小方向的路子,将服装专业分成两个小专业,即服装设计与营销、服装设计有工艺。对于机电专业而言,从99级单一的机电专业改变为2002级的数控专业和电子电工专业,而电子电工专业又进一步分成电工技能和家电维修两个小专业,使毕业生就业更适应本地经济要求。 2、课程设置由简单型向复杂型转变。就99级而言,无论服装还是机电专业,都开设了16门学科,除了6门文化基础课外,专业基础和技能课各为10门学科。2002级,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开设22门学科,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有19门学科,数控专业共设18门学科,电工技能与家电维修各为17与22门学科。2002级服装专业中的文化课占22分之5,专业基础和技能占22分之17,明显增加了技能学科的数量。数控专业和机电专业文化基础课各有7门,其中的日语是新增学科,这与日资光机电企业纷纷落户本地有着直接的关系。 3、学科课时数因时因势而发生调整。同样的学科,两届中几乎没有一门学科所开设的课时数是相同的,而且变化幅度相当大,2002级增设了多门学科,如服装专业中的服装英语、考证与考级训练等,以及机电专业中的数控机床及其编程、电机与变压器、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是根据就业需求、硬件设施、师资条件而改变调整的。 4、专业学科朝实用性和能力本位靠近。从两大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学科和课时数明显增多,比如,服装工艺由504课时增加到684课时,增设的数控机床及其编程、数控机床控制、零件造型技术以及电机与变压器、模具制造技术以及内外线施工、家用电器维修等都为培养学生实用能力而设置的。 尽管学校的课程设置总体上满足了就业的一般要求(从就业人员供不应求可以看出)。课程设置也基本符合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比例规定,即按照理论构建的要求,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比例应该是文化课与专业课课时比为4.5∶5.5。但就2002级两年半总课时的课程设置看,文化课与专业课和技能课时之比略有不符合规定的指标要求,分别为:服装两大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 调研报告 以发展理念促中职生人人成才 ——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通过努力,我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让我高兴的是,学校将我推荐到企业,当上了出纳。”在《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课题组对中职学生进行访谈时,不少学生对学校培育自己成才、帮助自己就业充满了感激之情。 本次调查在湖北省10所中职学校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座谈、访谈为辅。 中职校生源及就业情况 湖北省的中职学校生源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其他生源为辅,其中58.4%为应届初中毕业生,近两成为高中生源,两成多为往届初中毕业生,其中,往届生多为打工后又回到中职学习的。 多数中职学生家庭社会地位较低,家庭状况复杂,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缺位。中职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不高;工资待遇较低,满意度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就业率达96.2%。中职毕业生多在普通岗位工作,其中普通工人、专业技术岗位、一般管理岗位占92.5%;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率达42.5%。80.1%毕业生月薪在1500

元以上。访谈中,多数中职毕业生满意度和幸福感高于本、专科毕业生。 中职生学习生活状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选择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专业技能和就业。 中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效果欠佳。中职学生已认识到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认为除了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等。 网络是中职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利用网络聊天和交友占36.4%,学习、查阅资料占16.0%,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的仅占1.3%。 中职学生对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的整体评价较高,但对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较低;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非常好,但不少学生对此体会不够或者评价不高,说明校企合作等开展不足,这在一些县级职教中心比较明显。 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 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体现出如下特征:具备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力,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知行脱节。中职学生普遍认识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但赞成“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因素”观点的达48%;不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观点的达45%;在“国家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大纲

《纲要》自2002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经验。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已经施行《纲要》的学校即不再施行教体〔1992〕11号文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摘要】通过对我国中职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背景的简要分析,概括出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办出质量”和“办出特色”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中职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如何与时俱进壮大自己,已成为学校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新形势下充分认清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宏观背景,客观分析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选择和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并付诸实施,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自身改革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宏观背景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形势喜人。在全国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认清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客观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努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下降,招生混乱 过去家长送子女读职业学校是为了争取一个分配工作的指标,让子女早日抱上个“铁饭碗”,因此,过去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十分充足,生源质量较高。然而,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原来的“铁饭碗”被打破,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与此同时,用人单位过度追求实用高学历人才,使处于较低学历的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大大减弱。目前职业教育招收的都是普高的淘汰生,生源总体素质大大下降,这给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都增加了困难。 (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专业知识、新的加工工艺,如果教师平时不注意学习,自身的知识结构过于陈旧,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有些教师只习惯教一门课,而对相近或相关的课程知识不加以学习,有的专业课教师只注重学习专业理论,对专业技能学习不够。有些职校在开设课程时,多开文化课,少开专业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导致学生最终什么技能都学不到。师资水平的不足严重限制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实训经费少,实习设备落后 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同于普教,在给学生传授基本专业理论的同时,还应培养其动手能力。学生有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靠强大实训设备的支持。一些职校一台数控车床都没有却招收数控专业,电子专业的学生只进行简单焊接实习。这样的实训条件,学生的动手能力怎么能培养起来?如何确保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呢?只有有了强大的实训条件,学校才能真正实现产、教、研相结合,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其一,前几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学科:两种内涵,一种是指学术的分类(广义)。另一种是教学科目的简称(狭义)。 ●专业:指专门职业(广义)。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 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专业的(狭义讲)三层涵义: 1、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或教学形式。 2、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 3、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的。 ●课程(斯宾塞——最早提出使用课程这一概念): (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即:隐性课程)。 ●课程的分类: 1、按侧重点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按分科型或综合型分为课程和核心课程。 3、按层次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4、按选课形式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5、按课时多少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按内容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7、按计划和目的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是课程的来源;专业是社会分工、 学科知识和课程授受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课程是学科划分和专业差异的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专业的形成: 1、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3、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 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的重复建设; 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 ●课程编制的工作包括:确定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 教科书。 ●教学计划:由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学时(学 分)的分学期分配。 ●学分制教学计划:由普通教育、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三大板块构成。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编写原则(或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前 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 量的重要保障。 ●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要为学生服务,便于他们独立钻研; 2、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要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技术必需的应用、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 设置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我部2001年发布《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我部对《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对不达 标的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加强建设、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等措施,限期达标,切实改 变部分地方中等职业学校散、小、差的状况,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附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年七月六日

附件: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第一条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促进学校建设, 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置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符合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达到《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法人登记。 第五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具有学校章程。学校章 程包括: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职工管理、学生 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产和财务管理、学校章程的修订等内容。 第六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其中, 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 第七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 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适当。 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专任教 师学历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汇总表

附件1: _________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汇总表主管部门:(盖章)填表时期:年月日 序号学校名称(全 称)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全称) 修业 年限 学位 授予 门类 师范 专业 标识 所在院、系 名称 专业设置 评议委员 会意见 主管 部门 意见 备注 注:⒈师范专业须在“师范专业标识”栏中注明。师范性质的专业标注“S”,师范兼非师范性质的专业标注“J”。 ⒉撤销专业、调整专业、须教育部审批专业请在备注栏中注明。 ⒊若申请增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可授两种(或以上)学位的专业,须选择一种填入学位授予门类栏中。 1 / 16

2 / 16

附件2: 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试行) 学校名称(盖章): 学校主管部门: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 学位授予门类: 修业年限: 申请时间: 专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教育部制

目录 1.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6.教师基本情况表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8.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及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表⒑申请增设目录外专业的论证报告 ⒒医学类、中医学类、公安类专业相关部门意见

填表说明 1.申请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各专业应分别装订成册,须教育部审批专业需报材料一式两份)。 2.若为新的目录外专业(无专业代码者),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按专业的学科属性填写建议代码。 3.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4. 所有表格均可另加页。 5.本表内容应真实、准确。

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摘要: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中,中职学校要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并以需求导向为原则,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还要实施“双证教育”。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0 引言 社会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有关专家以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为标准,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操作型(技能型)等四种,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程型人才主要是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与运行决策,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成物质形态,如工段长、施工工程师等,操作型人才主要是依赖技能进行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操作型人才。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课程设置。 1 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普通院校是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以会计专业为例,按学科体系应设置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会计计制度设计、会计发展简史等课程,这种课程模式没有考虑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在该课程模式下,理论教学占支配地位,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按这种模式设置课程,就很难办出特色,达到培养目标。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企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从而确定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三个模块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四个模块甚至五个模块的形式,如采用五个模块的形式,可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笔者认为采用四个模块的形式较好,即可设置公共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合二为一,设置一些综合课程,从而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如可会计原理与财务会计合并为企业会计。同时,应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 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和能力,而且,要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因为: 第一,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就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全部知识,根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发达国家平均每人一生要转换4-5次职业,美国转换次数更多,平均每人达11次; 第二,就教育所传授知识的适用期来看,基础教育可用15年,普高教育可用10年,而职业教育只能用5年; 第三,目前,面对中专生就业率不高的现实,中职毕业生除了就业外还有升专升本的需求,尽管我们反对把升学作为中职的主要职能,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学生升学的现实。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升学的需求。

中职行业学校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摘要】对各类中职行业学校所处宏观环境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发展地道路. 【关键词】中职行业学校宏观环境现状发展之路 由于历史地原因,我国诸多行业和系统大多开设有自己地职业培训学校,如税务系统下设有税务学校,工商系统下设有工商学校,铁路系统下设有铁路学校,邮电系统下设有邮电学校,等等.这些学校在成立之初多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技工学校,它们担负起为本行业和本系统培训和输送人才地重任,为国家地改革开放事业培养了众多人才,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地重要力量.然而,随着招生形势地日益严峻,在竞争日益激烈地市场环境中,中职生地生源渠道在不断缩减,这就直接影响到学校地生存发展.如何突破困境,成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别是各行业学校不得不面对和思考地重大课题.本文对各类中职行业学校所处环境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地道路. 一、中职行业学校所处宏观环境 (一)面临我国人口结构地瓶颈期 从人口层面上看,我国在新世纪地前十年步人人口红利时代.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仍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人口结构已发生变化,其中劳动力人口地比重与人口红利时代比较已大幅下降,老龄化人口占比逐年增大,~岁人口占比逐年减少,甚至有专家指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少子化”时代,我国地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结束.我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老年人口大量增长而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地巨大社会压力.伴随着经济地发展,人们地生育观念也会发生变化,较之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地人们生育地意愿更低.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地发展,女性普遍参加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子女养老地需求大大降低,这些都会影响到生育观念.同时,由于地球环境地持续恶化、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上地不重视、食品安全方面监督机制地不完善、青少年性观念地开放和随意,人们地生育能力也在逐步下降.纵观发达国家地发展历程,越是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地增长越低,如美欧各国,其人口增长率已连续多年呈负增长.我国地人口专家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预测,到年,我国地人口增长率将为零.在此种背景下,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由于家庭人口地减少,家庭经济环境地好转,愿意读中职学校地孩子将越来越少,父母往往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地教育,能去完成大学地学习,于是,学习好地孩子被送往大学,学习欠佳地孩子被送去高职高专院校,极少数人会考虑读中职学校.这样,中职行业学校地生源日益减少,招生将变得更为困难. (二)面临我国产业转型期 目前我国正进入产业转型地关键时期,而人口结构地“少子化”也将倒逼经济结构转型.目前劳动力短缺、劳动力工资上涨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迫使企业更多地用机器技术来替代人力,促使企业完成生产技术地升级换代,提升产业层次.传统意义上地产业如制造业,已是产能大量过剩,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高耗能、低效率,成为资源消耗地大户.我国地“制造大国”这一称号可说是以大量透支自然资源和压榨人力资本为代价获得地.大多数地制造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整个价值链地末端,只能赚取微薄地利润,需要地是大量地普通产业工人,他们只需具备一般劳动技能、遵纪守法就可以了.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培养出来地毕业生尚能满足这一需求,各类中职、技校形成建制地“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有地已变为“成建制地廉价劳动力”.职业教育培养地应是高端技能人才,而非廉价劳动力,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高水平地职业教育和高技能地人才.要使中国在全世界产业链中从低端走向高端,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依靠少数地创新人才是做不到地.需要更多地高技能人才.若要顺利实现产业转型,这些产能过剩、高耗低能地地企业将被逐渐淘汰掉,制造业将向集约化、机械化、低能耗地方向发展,届时,所需要地产业工人将是高技能地人才.照此发展趋势中职行业学校毕业生将难以满足新时期现代化企业地用人需求,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未来潜在劳动人口地人力资本内涵是大势所趋.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盲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大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课程的内容。大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大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因素:一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三是满足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虑社会要求这一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一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大学课程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提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这样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成为新的教材。

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中,中职学校要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并以需求导向为原则,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还要实施“双证教育”。 标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0引言 社会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有关专家以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为标准,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操作型(技能型)等四种,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程型人才主要是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与运行决策,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成物质形态,如工段长、施工工程师等,操作型人才主要是依赖技能进行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操作型人才。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课程设置。 1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普通院校是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以会计专业为例,按学科体系应设置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会计计制度设计、会计发展简史等课程,这种课程模式没有考虑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在该课程模式下,理论教学占支配地位,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按这种模式设置课程,就很难办出特色,达到培养目标。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企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从而确定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三个模块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四个模块甚至五个模块的形式,如采用五个模块的形式,可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笔者认为采用四个模块的形式较好,即可设置公共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合二为一,设置一些综合课程,从而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如可会计原理与财务会计合并为企业会计。同时,应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和能力,而且,要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因为: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体育与健康作为高中学历阶段一门综合类公共必修课程,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力求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的内容、方法、原理等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的主旨功能,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劳动者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传授最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文化知识、运动技能、技术和方法,以及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帮助学生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和品位,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 (一)课程理念 1.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立足于“大健康”观,并通过科学锻炼和传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使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为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体魄,以及养成终生体育锻炼习惯服务。 2.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本课程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体育与健康教育与人的成长、人的价值观、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并通过构建自主、探究和合作等新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提升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服务。

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 本课程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通过对“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法则的认识和体验,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符合职业道德的文化态度、法制观念,以及艰苦创业的竞争意识,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服务。 4.适应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本课程要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力求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除需要做到课程设置模块化、优化课程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均衡选择基础性、传统性、实用性、健身类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还应采取课内外结合的办法,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促使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 (二)课程设计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必修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等七个方面,构建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三要素在内,且能够体现素质教育和职业特点的目标体系。为了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将通过课程设置模块化,来设定基础模块中的必选内容,选择拓展模块A中有利于健身娱乐和便于开展的选项内容,以及拓展模块B中对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有利的限选内容。 三、课程目标与体系 (一)课程的总目标 通过为本课程安排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与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促进健康、调节心理、团队合作、学会生存、美化生活、职业生涯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学会组织运动竞赛、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和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增强对个人职业健康水平和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具有维护公众健康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养成经常性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