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装配技术

继电器装配技术
继电器装配技术

继电器装配技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继电器装配技术一.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电磁继电器是常用的继电器之一,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通讯领域及家用电器中,其工作原理如下:(结构见图或实样)

当继电器线圈通电后,在轭铁、铁心、衔铁及工作气隙所组成的磁路内就产生磁通,由此而产生电磁吸力,吸引衔铁向铁心极靴面靠近。当线圈中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吸力足以克服复原弹簧或动簧片产生的反力时,衔铁被吸引到与极靴面贴紧的位置。装在衔铁上的绝缘推动块推动动簧片运动,使动簧片上的触点和静簧片上的触点互相接触,随之被控电路接通。线圈断电后,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动簧片的复原弹力作用下返回到初始位置,两触点也就断开,恢复原来的状态。完成一次继电器的工作过程。

常见的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电压有两种:一种是直流电压,另一种是交流电压。其继电器一般也就称为直流电磁继电器和交流电磁继电器。

二.继电器零部件的介绍

1.导磁类零件

A.名称:铁心、轭铁、衔铁是继电器中的导磁零件,几乎每个继电器者有这三种零件,是构成继电器磁路部分最基本的零件。

B.形状:见图(或实样)

C.功能:三种零件的功能基本一样,都是将线圈产生的磁力经过这三种零件导向后集聚到衔铁和铁心极靴面之间,形成有用的电磁吸力。

2.导电类零件

A.名称:触点、簧片、焊片、连接线等,是构成继电器被控回路的零件。

B.形状:见图(或实样)

C.动能:这几种零件是形成继电器被控制回路的零件,是继电器的功能体现的零件。

3.结构零件

A.名称:底座、推动块、螺丝钉、隔弧片、垫片、铆钉、盖片、框架等零件是继电器的结构零件。

B.形状:见图(或实样)

C.功能:这些零件主要是起到将继电器的触点接触部分和电磁部分及衔铁部分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继电器部件。

4.防护零件

A.名称:主要是外壳。

B.形状:见图(或实样)

C.功能:主要是保护继电器部分在运输和用户使用中其功能能够可靠稳定的实现。

5.线圈部件

A.各称:线圈由线圈架、引出端子和漆包线组成。

B.形状:见图(或实样)

C.由线圈中的漆包线通以电流而产生电磁场,是继电器的发动机,将电能转化为磁能。

三.继电器的装配方法

1.综述

继电器是由若干个零件和部件所组成的,继电器装配是根据产品的技术条件的要求将若干个零件组合成部件,再装若干个零、部件组合成成品的过程。前者为部件装配,后者为总装配。

零件是组成继电器的基本单元,它是由某一种规定的材料,按技术条件的要求制成一定的形状。如触点、簧片、铁心等。部件是由若干个零件组成,也可由零件和材料组装而成。实现零件和零件和部件和部件或零件的组装过程和方法叫做继电器的装配工艺。

2.继电器常用的装配方法

A.铆装

铆装工艺是继电器装配过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工艺方法,铆装应保证零件相互间的位置精度和零件的结合强度,铆接部分应符合技术要求,表面应美观、光滑、无裂纹、无压伤及缺块等。一般常用的铆装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压铆法:用机床的轴向压力或冲击力使零件被铆接部位变形,铆牢被铆装

的零件。其压铆零件见图或样件。

②旋铆法:用旋铆机的旋转挤压力使零件接触旋铆头部分变形,铆牢被铆接

的零件。其旋铆零件见图或样件。

③扩铆法:用机床压力使铆钉扩涨成形而铆紧组合零件,多用于空心、半空

心铆钉与支架的铆接。其扩铆零件见图或样件。

④花铆法:利用模头上的刃口,在机床压力下将铆接零件端部切裂并扩涨铆

紧被组合零件。切口有十字形、一字形,花形等。是继电器最常用的铆装

方法之一,多用于导磁零件铁心、轭铁的铆接。

B.校正

零部件装配成继电器部分后在套壳前必须进行继电器的机械参数和电气参数校正,校正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个产品的参数都能达到产品标准的要求。下面对继电器部分参数作以介绍。

①机械参数

触点间隙:动、静触点之间的距离即触点间隙。

静合触点压力:继电器在未激励时,动静触点之间接触的压力即静合触点压力。

动合触点压力:继电器在激励后,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两触点之间的压力即动合触点压力。(部分继电器由于测量

动合触点压力不方便,用衔铁超行程来衡量动合触点

压力。衔铁超行程即动触点接触静触点后,衔铁尚未

接触铁心极靴,极靴与衔铁之间的距离即衔铁超行

程。)

②电气参数

动作电压:在继电器线圈两引出端施压电压,随着电压升高,线圈磁场产生的吸力距大于继电器返力距时,继电器衔铁

被吸向铁心极靴面。此时的电压即继电器的动作电压。释放电压:当继电器继圈施压电压动作后,随着电压降低,线圈磁场产生的吸力距小于继电器返力距时,继电器衔铁脱离铁心极靴面。此时

的电压即继电器的释放电压。

接触电阻:继电器两触点相接触时,由于触点表面有机膜和收缩所产生的电阻叫接触电阻。

介质耐压:继电器各互不相连的引出端之间,在施加规定电压,其漏电流不大于1mA情况下介质的性能。

绝缘电阻:继电器各互不相连的引出端之间,在施加规定电压下,各引出脚之间的电阻。

3.塑封

继电器一般在整机设备中使用都要焊接到线路板上,为了适用于线路板波峰焊接和整体清洗,必须对继电器进行塑封。其作用是将继电器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保证继电器性能可靠。

一般塑封继电器用胶为环氧胶,其特点是粘接强度高,固化后收缩率小,尺寸稳定。其配方组成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和填料等。常用的胶有单组份胶和双组份胶,单组份胶在常温下不会固化,须加热后才能固化。双组份胶须按规定配比后才能进行塑封,配制后进行充分搅拌,在常温下可以固化,为了缩短胶的固化时间,一般也在高温下固化。

塑封工要接触化学品,如:香蕉水、酒精等,必须了解其性能和使用范围,塑封后产品须按规定温度和时间时行焙烘,按操作卡要求进行操作。

4.绕线

电磁继电器都少不了线圈,它的主要性能是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线圈主要由线圈架和引出脚和线圈绕组三部分组成,线圈参数有线圈电阻、绕阻匝数、线径等,在绕制前须针对具体参数和线圈架调整绕线节距、排线距离、漆包线张力。

要求绕制后的线圈应平整,无马鞍、腰鼓形、漆包线不应跑出架外,电阻值和匝数符合图纸要求。有的继电器线圈还须进行包扎,增强绝缘性能和固定末端引出线。

5.其它工艺方法

继电器的装配中还经常用到点焊、印字等其它工艺方法。

四.生产规范

继电器生产是大批量生产,每一个工序出现疏漏,都会造成批量返工或报废,要求新从事工序的人员,一定要先熟悉操作卡的内容,掌握本工序的要领,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报告班长或工艺员,绝对不能自作主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