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1)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1)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1)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

------课题中期检查报告我园申报并正在积极研究的课题是《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课题自2013年12月开题以来,在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小有一些成绩,但存在的是更多的不足和有待提升的地方,下面我就将我园开展科研活动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度、实际开展的工作、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困惑以及下一步计划向各位专家做一个汇报。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现今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品质。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便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在《课程指南》中也指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建立“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品质已然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

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善于与他人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未来社会成员存在和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在性格、行为、能力上远没有城市孩子发展的那么完善,特别是在合作能力方面很欠缺,如何将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渗透到一日活动中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园提出了有关《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践研究。

合作的定义:

(1)概念的界定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目标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在配合中实现目标,这就是合作。

(2)理念的思考

现代幼儿,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的过分宠爱包办导致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任性、自私、不会主动与人合作。基于对以上的思考和现代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我们立足于本课题的研究探讨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让幼儿学会在生活、游戏、学习中能主动与人合作,与人协商,顺利完成目标。

二、研究的进度:

在课题开题立项后,我园就根据开题论证书上的实施步骤和分工按部就班的进行研究活动,制定科研工作研究计划,全体课题组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熟知本课题的每一阶段的方案内容,明确研究的目的,掌握每个阶段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并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课题的研究而自主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通过上阶段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合作意识基本形成,和同伴有协商的能力,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研究,在各类活动中,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设计和指导,积极探索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就目前的研究进度,按照计划各个年龄组根据各自的研究子课题正在开展积极有效的研究活动,为进一步提升各年龄段幼儿的合作能力寻求新的坐标。前阶段研究过程的相关资料在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合作下,也都整理归档,为后阶段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实际开展的工作:

下面就我园实际开展的科研工作向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1、小班教研组的研究内容----《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所以让幼儿在自理能力的培养中要学会合作。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成年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要求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将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困难甚至无所适从。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那么,怎样让小班的孩子建立合作意识呢?如何培养小班的孩子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呢?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并积极开展研究活动:

(1.)认识合作,激发幼儿合作兴趣

“什么是合作?”“怎样才能合作?”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空白的概念。要学会合作,首先要了解合作的意义,所以在日常各种活动中注意对合作的认识感受。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孩子们会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抓住这一机会,就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蚂蚁来搬这块粮食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于是,我们抓住这个契机,给孩子们玩合作搬旧轮胎、网鱼等游戏,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知道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我们还选择了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散文,如:《蚂蚁

搬家》、《三只小猪》、《小熊请客》《智斗大灰狼》《大雁》等,让幼儿欣赏,从而使他们在听听、说说的过程中,了解合作的意义,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另外我们还通过组织幼儿观看多人合作体育比赛,如赛艇、接力赛、足球、篮球、乒乓球双打等录象,当孩子们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一个一个都非常激动、兴奋。我们便因势利导,告诉他们这就是合作的结果。而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带孩子到户外一起体验大家共同劳动努力的成果,如:看看农民伯伯们在一起种菜;一起在农田里丰收稻子;我们还适时地开展了《种大蒜》《包糖果》《搬椅子》等生活活动,让幼儿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合作,懂得合作起来力量大的道理。通过创造条件,提供合作机会,幼儿刚入园,从儿童最常见的、需几个伙伴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诸如穿衣服、脱裤子,放椅子等各种生活活动入手,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合作兴趣。

(2.)学习合作,提高幼儿合作技能

幼儿有了合作意识,还需要有很好的合作交往技能,但在活动中,我们常发现有些孩子争强好胜,不愿退让,虽有良好的合作愿望,却未取得满意的合作效果,针对出现的情况,我们注重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友好交往。语言是打开交往之门的一把钥匙。为了让孩子学会主动合作的技能,顺利完成游戏任务,以实现幼儿从被动到主动合作的过渡。我们通过教师参加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主动提出与幼儿合作,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一些语言交往方式,让幼儿学会沟通,从而打开与同伴合作之门。如:用“我们一起玩好吗?”“如果你和我合作玩,我会很开心的”,“你好,合作愉快!”等语句来邀请同伴。工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渐渐学会了这些通俗简便的交往方式。

合作是双向的,只有合作双方相互协调好,才能保证合作顺利进行。但在真正合作中,由于孩子们兴趣、意见不一致往往会发生许多矛盾、冲突,有时,因此而使合作中断。我会把刚才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小故事,给幼儿提问题——发

生了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做?组织幼儿讨论时,孩子们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互相让一让”有的说:“可以猜拳、黑白配”等等。以后,在开展合作游戏活动时,当幼儿出现矛盾时,教师就不急于介入,而是在旁观察事态的发展,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矛盾、冲突。这样,幼儿就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在遇到困难时就会主动找朋友商量,相互谦让或轮流着玩。孩子们正是在活动中,慢慢积累了一些合作经验,学会了运用一些好的方法来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纠纷,而不再一味地寻求老师的帮助。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与同伴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3.)强化合作,巩固幼儿合作习惯

当合作活动结束后,我们老师注意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引导儿童感受合作的成果,让他们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激发他们合作行为的再现,使幼儿今后的合作行为更加自觉、稳定和持久。这对于巩固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有着重要意义。

(4.)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合作发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幼儿除去在园的八、九个小时,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和家庭成员一起度过的,因此,我们紧紧抓住家长,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来,形成教育合力,最大范围的创造机会,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我们利用家访、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向家长介绍一些有趣的亲子游戏,指导家长在家中和幼儿一起开展合作游戏。许多家长都对反馈给教师说:“孩子一到家就缠着要玩亲子游戏,他可喜欢了。”“孩子现在在家,看见大人忙时,会主动帮忙做事。”“奶奶晾衣服时,孩子会帮忙呢!叫奶奶拿好竹竿,他则把衣服挂好。”……通过双方合力,孩子们现在不但能在集体中积极与人合作,在家庭生活中,也能主动与人合作。通过上阶段的研究实践,综合幼儿的能力表现,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合作的意识已经形成,研究中的基本目

标已达成。

2、中班教研组开展的研究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是让幼儿必须具备合作的精神,游戏又是一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能让幼儿感到愉快的活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分析,幼儿已经有了合作的愿望和意识,如何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快乐,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我们中班教研组的课题组成员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合作行为。

规则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的一种暗示。如在“糖果加工厂”里,我们设置了加工区、售卖区为一体的区域模式,并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再游戏。我们都是这个“糖果加工厂”里的一员,有什么事情要互相商量,精诚合作。”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群体”将他们之间的关系明确,暗示了他们在行为上要合作。

(2.)执行游戏规则

规则制订出来了,就应该认真地贯彻和坚持。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执行规则,教师可以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提醒、暗示幼儿的合作行为。如在理发店里,两位理发师都要抢着帮客人洗头,于是就发生了争执。这时教师就可以以顾客的身份参与进去,用语言来指导:"听说你们理发店为了使生意更好,为了让顾客更加满意,采取了新的规定。"接着,教师可以假装很认真、细致地看贴在区域中的标志图,还可以让幼儿讲一讲,提醒他们要分工合作。教师还可以请幼儿来扮演角色,监督大家的合作行为。如让幼儿扮演城管、检查员等,去每个区观察,把合作行为和不良行为都记录下来,还可以当场给予奖励,以此来提醒和诱发幼

儿的合作行为。

(3.)强化游戏规则

经常反复、始终如一地执行规则,能使规则得到强化,使幼儿的合作行为提升为良好习惯。在这里,教师要做到的就是认真地开展每一次游戏,严格地执行每一条规则,反复地进行提醒和督促,以自身的严谨和踏实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合作态度。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强化已经形成的游戏规则,如在游戏评价的时候表扬和奖励合作好的幼儿、用良好的合作榜样来激励幼儿、用情境表演再现各种合作行为、用摄像机现场拍摄幼儿的游戏交往情况、用评选"文明顾客"和"服务明星"等方式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4.)环境上营造合作氛围,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环境能美化、装饰幼儿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发挥出教育功能。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应有目的地营造合作的环境,使幼儿身处其中,受其熏陶,感受到合作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比如:在音乐区,我们选择热闹的“音乐伴舞”场面:小动物为小朋友敲鼓,打锣;小朋友们则在有节奏地音乐声中唱歌跳舞,合作的非常快乐!这样的环境使幼儿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他们相互协商,有的当小乐手,有的当小舞蹈演员,有的当歌星,在有伴奏有歌曲有舞蹈的快乐氛围中,融入了他们相互合作的眼神与行为,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相互合作的意识。

(5.)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是调动幼儿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巩固幼儿合作行为的关键。

幼儿游戏时,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尊重幼儿的活动意图指导幼儿,鼓励幼儿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活动后的肯定性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欲望,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

①认真观察,发现幼儿合作的火花,给予及时引导。

教师加入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游戏,是一种最有效、最自然、幼儿最欢迎的指导方法。如:在建构区,听到一幼儿对另一幼儿说,“你帮我搭个弓形门吧!”老师仔细一看,此幼儿面前摆着“转盘、”“攀登架”、“木马”……全是幼儿园的大型玩具,于是老师很高兴的说:“呀,这么多的好玩具,孩子们肯定很喜欢,我们幼儿园想全部买下来,好吗?……怎么运到我们幼儿园呀?”教师积极的投入的指导,激发了孩子搭建的兴趣。于是一幼儿拿起了积木插起了汽车,有的幼儿搭起了公路,有的搭起了交通岗,有的继续当玩具制造商……,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顺利完成了合作,而且合作得很愉快!

②幼儿无合作意识的情况下,教师及时介入,按照事情的常理常规,有意识地引导。

幼儿在活动中,有需要合作的时候,但却往往意识不到,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按照事情的常理常规有意识的引导,效果是很好的。如:在美工区,五彩缤纷的染纸作品吸引着幼儿,他们玩的很投入。但老师在指导时发现,幼儿在剪纸后要收拾好纸屑,放下剪刀,又要去拿笔来蘸色染纸,经常会出现一些小问题:笔滚下桌,拿剪刀时碰翻碟子,染料洒一桌子;染纸时把未折的正方形纸片全都渗透……于是老师就主动介入,对一刚剪完纸的幼儿说:“你剪的真棒,我帮你染吧!…..我俩合伙办个剪染纸厂,怎样?你是剪纸师,我是染纸师,好吗?”教师的介入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剪染纸的兴趣,他们也学着样,有的专剪,有的专染,忙得不易乐乎!

③公正及时的评价,巩固幼儿的合作行为。

为培养孩子的合作行为,中班教研组还开展了“分享活动”,请大家把自己的心爱的物品与大家一起玩。每次分享活动后,我都会引导幼儿说:“今天你带了什么玩具?你和谁一起玩啦?玩的高兴吗?为什么?”给幼儿更多的机会把

自己在分享活动中的合作行为和合作后产生的愉快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对于一些好的做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巩固了幼儿的合作行为。又激发了幼儿再次合作的强烈愿望。

幼儿在活动时,有时会表现出一些不合作的做法,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讨论,通过讨论来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如:一次在表演区活动时,老师发现几个幼儿都争着当三只美丽的蝴蝶,都不想花儿,在整段区域活动时间里,他们始终在争角色,而没能去表演。这时与幼儿展开了讨论:“玩表演游戏时,怎样选角色,大家才会玩的高兴?”有的幼儿说:“剪子、包袱、锤,谁赢了谁当!”有的说:”每个小朋友都演一演,谁表演的好谁演!”有的说:“轮着演”……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出了不少好主意。通过这次评议活动,孩子们意识到了要想玩的好,玩的高兴,就必须相互协商、合作。果然,在以后的表演游戏过程中,他们再也没有争抢角色,相互协商角色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中班年龄段的研究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在区域游戏中让孩子学会合作,还体现在晨间游戏活动、户外游戏、民间游戏中,孩子在丰富多彩、他们最感兴趣、最喜欢的活动中快乐游戏的同时,合作的能力也得到快速地提高。

3、大班教研组的研究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处于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合作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应该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如何能更好的引导幼儿去合作,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大班科研组的老师根据研究的内容,在各个教学领域中对幼儿的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大部分孩子由于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分工与交流,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矛盾常以攻击性行为或者告状的形式来解决,遇到困难总是来求助老师,而不知道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所以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制造一些矛盾,教会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合作的能力。

如在大班手工《挂历的妙用》这个活动中,教师就把孩子们分成几个组,为他们提供的材料并不是每人一份,让他们商量自己组里准备做什么,把材料放在中间,这些材料单独无法做成一样东西。一开始幼儿都去抢东西了,拿到手后发现无法做,又不停的跑来打报告,这时教师就适时的介入,问他们组准备做什么,各自手里的材料做什么合适,在教师的帮助下,孩子们终于一同合作做出了衣服、面具、裙子等等东西,别提多高兴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了合作的意义,知道了如何分工、商讨,并真正的体验到了合作后的快乐。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大班科研组的课题组成员慢慢地已经将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渗透到日常工作中,自始至终的紧紧围绕《在教数学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来开展研究工作,在生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已经潜移默化的将这种理念灌输给孩子们,孩子的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充分的提高。优课展示中,曹琴老师的体育活动《好玩的布袋》、赵凤莲老师的科学活动《神奇的水管》、鞠云霞老师的语言活动《小猫钓鱼》、赵益君老师的社会活动《纸杯乐》等优秀的教学活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对幼儿合作能力陪养的探索研究,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科研的前进方向。

四、研究的成果:

目前,我园幼儿合作意识有了显著的提升,合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增进,对于那些胆小、内向的幼儿,他们不再向困难低头,而是大胆的求助于集体、同伴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合作目的。通过教研组开展的各类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合作能力的进行培养,从近两年的研究情况来看,基本目标已达成。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

1.为了使科研活动落实的更生动、更具体,更有实效,业务园长把关,切实制定好科研计划,再由业务组长负责将计划分解后安排到年级组计划、班务计划之中,并对照计划开展一系列的科研活动。

2.近两年中,我们还积累了大量的文本资料,其中有:课题研究的计划、总结,幼儿的观察记录,教育随笔,教师的优课精品教案集,教学反思,课题实践小结,科研活动、会议记录,课题组教师的论文集。影像资料有:幼儿游戏、开展的科研活动集锦。

五、课题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一)研究中的困惑:

1.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研究思路比较单一,研究的方法也不能有所突破。2.在研究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已经出现了为了研究而研究的状态,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单单体现在生活,游戏、学习中,而是要让孩子在一日生活中自主的形成合作的意识。

3、教师对课题研究时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对研究工作的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

4.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见成效的,需要我们的教师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的一项工作,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力求将我们的科研活动研究的精益求精。

(二)下一步的计划:

1.后阶段的研究我们将参照前阶段的经验和研究方法,继续围绕课题研究的宗旨目的,对各年龄段的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为顺利结题打下良好的基础。2、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将邀请教育行家来园讲座、听课,教研,使全体老师都能受益,使课题研究顺利有效开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