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汽回热系统及热网系统

抽汽回热系统及热网系统
抽汽回热系统及热网系统

抽汽回热系统及热网系统

概述

以水为工质的热力发电厂,汽轮机排汽凝结放热的损失最大,抽汽回热将部分做完功的蒸汽抽出,这部分蒸汽的汽化潜热被凝结水吸收保留在了系统内,减少了冷源损失,提高了电厂热经济性。回热作为一个最普遍、对提高机组和全厂热经济性最有效的手段,被当今所有火电厂的汽轮机所采用。另外,为保证机组正常运行,抽汽还提供轴封用汽、锅炉辅助用汽、采暖及制冷用汽等。

回热系统既是汽轮机热力系统的基础,也是电厂热力系统的核心,它对机组和电厂的热经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抽汽回热系统作用

抽汽回热系统是原则性热力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采用抽汽加热锅炉给水的目的在于减少冷源损失,一定抽汽量的蒸汽作了部分功后不再至凝汽器中向冷却水放热,既避免了蒸汽的热量被循环冷却水带走,使蒸汽热量得到充分利用,热耗率下降。同时由于利用了在汽轮机作过部分功的蒸汽来加热给水,提高了给水温度,减少了锅炉受热面的传热温差,从而减少了给水加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在锅炉中的吸热量也相应减少。综合以上原因说明抽汽回热系统提高了机组循环热效率,因此抽汽回热系统的正常投运对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抽汽系统组成

本机组汽轮机共设六段非调整抽汽和一段调整抽汽。其中,一、二、三段抽汽分别向三台高加和三号高加外置蒸汽冷却器供汽;四段抽汽向给水泵汽轮机和除氧器供汽,同时向辅助蒸汽联箱供汽。五段抽汽为调整抽汽,一部分至五号低加,另一部分至热网,同时还需具有提供不低于50t/h(暂定)厂用蒸汽的能力,五段抽汽共用2个抽汽口,并采用下排汽方案。;六、七段抽汽分别向六、七号低加供汽,除第六、七段抽汽外,各抽汽管道均装设有气动逆止阀和电动截止阀,前者作为防止汽轮机超速的一级保护,同时也作为防止汽轮机进

水的辅助保护措施;后者是作为防止汽轮机进水的隔离措施。在各抽汽管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装有热电偶,作为防进水保护的预报警,便于运行人员预先判断事故的可能性。由于四抽连接到辅汽联箱、除氧器和给水泵汽轮机等,用户多且管道容积大,管道上设置两道逆止阀。四段抽汽各用汽点的管道上亦设置了一个气动逆止阀和电动截止阀。

机组正常运行时,抽汽系统所有的抽汽隔离阀全开,而抽汽管上的疏水阀全关。当加热器出现高-高水位等故障时,相应的抽汽隔离阀和抽汽止回阀即自动关闭。而抽汽管上的疏水阀自动打开。机组负荷在降至一定负荷以下时,各抽汽隔离阀自动关闭,疏水阀全开,此时,除氧器所需的蒸汽由辅助蒸汽系统提供。

抽汽在表面式加热器中放热后的疏水,采用逐级自流方式。1号高加疏水借压力差自流入2号高加,2号高加的疏水自流入3号高加,3号高加的疏水流向除氧器。低压加热器逐级自流后,最后由7号低加流向凝汽器。由于各级加热器均设有疏水冷却段,可将抽汽的凝结水在疏水冷却段内进一步冷却,使疏水的温度低于其饱和温度,故可以防止疏水的汽化对下级加热器抽汽的排挤。

为防止因加热器故障引起事故扩大,每一加热器均设有保护系统,其基本功能是防止因加热器原因引起的汽轮机进水、加热器爆破和锅炉断水事故,具有异常水位保护、超压保护和给水旁路联动操作的功能。

汽轮机额定工况下各级抽汽参数

加热器的作用和分类

加热器有很多种类型,按其传热方式可分为表面式加热器和混合式加热器。混合式加热器与表面式加热器比较,加热效果较好,因此热经济性要高一些,另外混合式加热器的金属消耗量小,也不需要配置疏水设备,但是每一个加热器都需要配置一台水泵,将已被加热的水送入压力较高的加热器继续加热,使得系统复杂,运行可靠性低,故在电厂实际所采用的回热系统中除了除氧器因为要具备除氧功能非得用混合式加热器外,一般均采用表面式加热器。

高压加热器和低压加热器属于表面式加热器,是利用汽轮机抽汽加热锅炉给水的装置,它可以提高电厂热效率,节省燃料,并有助于机组安全运行。回热加热器简称加热器,是汽

轮发电机组热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它利用从汽轮机某些中间级后抽出的蒸汽来加热凝汽器的凝结水和锅炉的给水,其目的是提高锅炉的给水温度,从而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加热器的加热蒸汽是已在汽轮机中做过功后从汽轮机的中间级里抽出来的抽汽。它在汽轮机内已将其部分能量转化为机械功,而在加热器中放出热量并凝结为水,将其过热热量和汽化潜热传给被加热的凝结水或给水,因此回热抽汽在做功的过程中没有冷源损失,故采用这种回热加热的方法比直接将凝汽器的凝结水送入锅炉加热的经济性有明显的提高。

按水侧(即被加热水一侧)承受的压力不同,表面式加热器分为高压加热器和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位于给水泵出口和锅炉之间,其水侧承受主给水压力,而低压加热器位于凝结水泵与除氧器之间,故其水侧承受主凝结水的压力,前者水侧压力比后者要高的多。

高压加热器的结构

图4-5-1 管板—U形管束卧式高压加热器结构示意

1-U形管;2-拉杆和定距管;3-疏水冷却段端板;4-疏水冷却段进口;

5-疏水冷却段隔板;6-给水进口;7-人孔密封板;8-独立的分流隔板;9-给水出口;

10-管板;11-蒸汽冷却段遮热板;12-蒸汽进口;13-防冲板;14-管束保护环;

15-蒸汽冷却段隔板;16-隔板;17-疏水进口;18-防冲板;19-疏水出口

低压加热器结构

图4-6-1低压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1、凝结水入口

2、人孔

3、给水出口

4、事故疏水、

5、水室

6、管板

7、蒸汽入口

8、防冲板

9、凝结段10、管束11、上级疏水入口、12、管子支撑板13、疏水段

14、疏水冷却段密封件15、疏水出口

第一节除氧器

4.7.1概述

4.7.1.1 给水除氧的必要性

凝结水在流经负压系统时,在密闭不严处会有空气漏入凝结水中,加之凝结水补给水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空气,水中含有溶解的活性气体,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温度愈高这些气体就愈容易直接和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表面遭到腐蚀,而且使加热器及锅炉的换热能力降低。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氧气,对钢铁构成的热力设备及管道产生较强的氧腐蚀,而二氧化碳将加剧这种腐蚀。随着锅炉蒸汽参数的提高,对给水的品质要求愈高,尤其是对给水中溶解氧量的限制更严格。为了防止给水系统的腐蚀,主要的方法是减少给水中的溶解氧,或在一定条件下适当增加溶解氧,缓解氧腐蚀,并适当提高给水PH值,消除CO2腐蚀。

为达到良好的热力除氧效果,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有足够量的蒸汽将水加热到除氧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第二:及时排走析出的气体,防止水面的气体分压力增加,影响析出;第三:增大水与蒸汽接触的表面积,增加水与蒸汽接触的时间,蒸汽与水采用逆向流动,以维持足够大的传热面积和足够长的传热、传质时间。

图4-7-4 350MW超临界机组除氧器蒸汽连接系统

蒸汽平衡管与逆止阀

除氧器的两路汽源四抽和辅汽均引入底部,任一路均能满足除氧和加热的要求。(如图4-7-2)

图4-7-2 汽平衡管示意图

为避免蒸汽管内返水,在每个加热蒸汽管路上均设一路蒸汽平衡管,平衡管上装有逆止阀,正常运行时供汽管内的压力大于除氧器内部压力,逆止阀关闭,蒸汽经供汽管引入水面以下;当供汽压力突降使除氧器内部压力高于供汽管道内压力时,在此压差的作用下逆止阀打开,使除氧器内部压力降至供汽管内的压力,防止因除氧器的压力过高,使水箱内的给水返入蒸汽管内。

除氧器的“返氧”和“再生沸腾”

无论采用定压还是滑压运行的除氧器,在负荷发生变化时,均有可能产生“返氧”或“再沸腾”现象,尤其滑压运行的除氧器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当负荷上升时,除氧器内压力随之上升,而除氧器内的水温变化滞后于压力的变化,不能立即升高,而变成欠饱和水。由于气体在不饱和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饱和水中的溶解度,于是已经析出的气体又重新返回到给水中,使除氧效率下降,此即“返氧”现象。

返氧的发生不会造成给水泵发生汽蚀。在运行中除氧器的压力激增的可能性较小,而压力突降则经常发生,这时易发生除氧器的“再沸腾”现象。除氧器的再沸腾的机理在于不同压力下水的饱和温度不同,较高的压力对应较高的饱和温度。当除氧器的压力突降时,给水的饱和温度降低,而此时给水的温度几乎不不发生变化,即给水的焓值较此压力下饱和水的焓值高,使给水发生汽化,即“再沸腾”。根据热力除氧原理,给水发生再沸腾时,其除氧效果更好,但此时给水泵发生汽蚀的可能性增大,故滑压运行的除氧器应特别注意避免压力突降。

采暖抽汽系统

热网系统通过利用汽轮机的五段抽汽加热热网循环水,将水升温后送入热网提供给用户,回水通过热网循环水泵升压后继续受热进入下一个循环。

每台机组设置2台热网加热器,每台机组的2台热网加热器并联运行,两台机组的热网加热

器采用并联运行方式,当某台台机组故障时,可切除故障机组的2台热网加热器,另一台机组的2台热网加热器继续运行。热网加热器安装在汽机房固定端6.3m。

两台机组共设置4台热网循环水泵,3台运行,1台备用,当运行热网循环水泵故障跳闸时,备用泵自动投入运行。通过控制热网循环水泵的运行台数来粗调热网循环水流量,细调通过液力偶合器无级变速调节泵转速实现。4台热网循环水泵安装于综合控制楼0.00m。

热网系统共设置一台低压除氧器,正常热网补充水为经低压除氧器除氧的淡水;每台机组配置一套热网疏水冷却器,冷却器内冷却介质为机组凝结水,可使热网疏水预热得到充分利用。

汽机采暖抽汽用以加热热网循环水。采暖抽汽来自汽轮机五段抽汽,每台汽轮机额定抽汽量580t/h。最大供热抽汽量600t/h,额定抽汽压力0.4MPa.a。

热网循环水加热蒸汽系统采用并联加热方式,即每台机的供热抽汽与本机对应的热网加热器之间可以形成单元供汽方式,每台机组的热网加热器疏水也直接返回本机组的系统中。系统连接简洁,便于机组控制调节。

本工程要求的热网循环水供回水温度为130/70℃。热网供、回水采用母管制系统。配置4台热网加热器,每台机组2台;配置4台热网循环水泵,3台运行,一台备用。因热网循环泵的流量变化较为频繁的,而且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不能达到设计流量,为减少泵在流量较小或频繁变化造成的电能浪费,采用变速调节方式以节约电能消耗。4台热网循环水泵均采用液力耦合器变速调节。热网循环水采用并联加热方式,即热网循环水回水分别进入2台机组对应的热网加热器,由70℃直接加热至130℃后,再汇入供水母管对外供出。

热网疏水系统

由于超临界机组采用的是直流炉,对给水品质的要求高于亚临界机组,要求所有凝结水须100%进行精处理,以满足锅炉给水和蒸汽质量标准的要求。

本工程针对超临界机组这一特点,对传统的热网加热器疏水系统做了改进和优化,在热网水回收系统中设置了热网疏水冷却器,将热网加热器出来的热网疏水与主凝结水进行换热,根据本工程间接空冷机组凝汽器出口水温条件,热网疏水与凝结水换热冷却至约50℃送入凝汽器。这种系统改进方式不仅解决了热网疏水的水质保证问题,同时也能保证机组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每台机组设2台热网疏水冷却器,用于将热网加热器疏水冷却到52℃左右送至凝汽器。热网循环水补水系统

补水量按1%循环水量计算,正常补水约110t/h。热网补充水采用化学软化水。化学水车间来的软化水通过大气式除氧器除氧,除氧水经热网补充水泵、补水调节阀补入热网回水

管。设两台100%容量的热网补水泵,一运一备。

另设一路事故补水管路,水源来子厂内生水系统,用作热网事故时大量失水的情况下,当软化水补水量不足时的应急补充水源。

补水管路和事故补水管路上均设有流量测量装置(记录式流量计),以确认系统补充水量及严格控制补水量。

另设一台定压水泵,保证循环水泵故障时热网循环水系统压力,不发生循环水汽化情况。

4.1.1.1热网系统投运

(1)热网循环水系统补水:

1)开启化学除盐水至低压除氧器补水调节门,开启低压除氧器放水门进行水冲洗,待

水质化验合格后,关闭放水门。低压除氧器补水至正常水位,将补水调节门投入自

动。

2)开启除氧器运行排气门。

3)检查低压除氧器进汽调节门前、后手动门开启,旁路电动门关闭。稍开进汽调节门

进行管道暖管,暖管结束后,开启低压除氧器调节门,除氧器进行升温升压,注意

除氧器水温变化速率<3℃/min,检查除氧器水位、压力、温度、振动情况正常,

加热低压除氧器水温至60℃。

4)根据热网补水含氧量调整排汽门的开度。

5)检查热网循环水泵出、入口电动门及泵体排空门开启。

6)开启热网补水泵入口门、出口门。

7)开启热网供水、回水管路排空门,热网加热器水侧排空门。

8)启动热网补水泵向热网系统补水,热网系统各排空门连续见水后关闭。

9)稍开热网加热器入口电动门进行注水排空,见水后关闭排空门。

10)开启热网加热器入、出口电动门。

11)加热器注水过程中,注意检查加热器水位变化,如水位变化较大,停止注水,通知

化学化验汽侧水质,判断是否热网加热器泄漏。

12)当热网循环水回水压力>0.3MPa时,投入热网补水泵自动。

13)检查热网系统已注满水,开启热网供水、回水总电动门。

(2)热网循环水泵启动:

1)检查热网系统注满水,且冲洗合格后,方可启动热网循环水泵。

2)检查热网循环水泵已送电,冷却水已投入,轴承油位正常,液力耦合器勺管关至

2%以下。

3)检查热网循环水泵入口电动门开启,关闭出口电动门。

4)检查回水压力达到0.25MPa且稳定,热网循环水泵具备启动条件。

5)启动热网循环水泵,检查出口电动门联开。

6)检查电流返回时间正常,空负荷电流、振动、声音、出口压力正常。

7)增加热网循环水泵的出力,调整热网供水母管压力正常。

8)逐台启动热网循环水泵,记录供、回水压力,供、回水流量。

9)备用热网循环水泵投入联锁。

10)监视回水压力的变化,维持回水压力在0.3MPa以上,压力低时应及时补水。

(3)热网加热器投运:

1)热网循环水系统投入后,应对热网加热器的进汽电动门前供汽系统进行暖管。

2)开启供热抽汽管道上各疏水门。

3)检查热网加热器事故疏水调节门关闭;热网疏水至凝汽器正常疏水调门关闭,调门

前电动门、后手动门开启。

4)开启供热抽汽逆止阀、抽汽电动门,稍开液压调节门进行暖管(蒸汽供热管道务必

充分暖管,杜绝因暖管不充分造成水击现象,若管道较长时可采用分段暖管的操作

方式)。

5)待充分暖管后,开启热网加热器连续排气门、缓慢开启加热器的进汽门,对热网加

热器进行预暖、冲洗,并注意控制加热器出口热网循环水温升;待热网加热器出现

水位后,缓慢开启事故疏水调门,控制热网加热器水位在正常范围。

6)热网加热器暖管时疏水排至大气式扩容器,并定期化验疏水水质,在热网加热器暖

管时,严禁开启至凝汽器疏水调节门,防止漏真空。

7)热网加热器疏水水质合格后,开启热网疏水冷却器进、出口电动门,疏水冷却器出

口至凝汽器电动调节门前、后手动门,及管路上的疏水门,微开加热器正常疏水电

动门,进行疏水冷却器及管路暖管,暖管结束且化验水质合格后关闭疏水门。

8)根据热网加热器水位逐渐关小事故疏水阀,开大正常疏水阀,调整疏水冷却器出口

至凝汽器电动调节门开度,逐渐将疏水导至凝汽器,待加热器汽侧水位稳定后投入

调节门自动。

9)加热器汽侧投运时,控制加热器出口水温升<1.5℃/min(最大不超过2℃/min),

根据供、回水温度曲线确定供水温度,并调整供热抽汽压力在允许范围内。

10)检查疏水冷却器凝结水压力、温度正常,控制疏水冷却器疏水温度<50℃

11)调整热网供、回水压力在允许范围内,保持热网稳定运行。

在运行期间,如补水不能满足回水压力时,汇报值长后开启事故补水电动门,恢复回水压力正常。

系统停运

1通知供热外网及相关部门、岗位。

2热网加热器进汽调节门改为手动控制,逐渐关小进汽调节门,注意热网水温变化不超过0.5℃/min。

3关闭抽汽电动门、抽汽逆止门,抽汽调节门、加热器进汽电动门,开启抽汽管道疏水门。4根据热网循环水回水温度同步降低低压除氧器出口水温,当低压除氧器出口水温降至30℃后,停运低压除氧器。

5关闭热网疏水至凝汽器调节门及前电动门、后手动门、旁路电动门,注意监视热网加热器水位无升高。

6关闭疏水冷却器疏水侧出、入口电动门。

7检查热网加热器汽侧已停止运行,关闭凝结水至热网疏水冷却器调门及前、后电动门,关闭热网疏水冷却器凝结水侧出、入口电动门,注意监视凝结水流量无较大波动。

8停止热网补水泵、热网稳压泵运行。

9当热网循环水温度降至30℃左右时,解除备用热网循环水泵联锁,逐一将热网循环水泵液力耦合器勺管关至最低,关闭热网循环水泵出口电动门,停止热网循环水泵。

10关闭热网循环水泵机械密封及轴承冷却水门。

11关闭低压除氧器进汽调节门前、后手动门,化学除盐水至低压除氧器补水调节门及其前电动门、后手动门。

12开启低压除氧器排氧门泄压,根据需要是否进行低压除氧器放水。

13若系统全停,要求放水消压,停止全部运行设备,开启放水门、排空门,放尽热网系统存水。

14热网加热器长期停用时应对热网加热器汽水侧进行充氮保护。

汽轮机抽汽回热系统运行

汽轮机抽汽回热系统运行 抽汽回热系统的正常投运与否,对电厂的安全、负荷率、经济性影响很大。在实际运行中,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维护方法对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起重要作用。除氧器的运行和维护将在第六章中详细介绍,本节只介绍高、低压加热器的运行和维护。 1、启动 高、低加启动前必须先投入加热器水位保护,放尽加热器内积水,各抽汽管道上各疏水阀处于开启状态。启动时先投水侧,再投汽侧。低加汽侧的投入一般采用随机启动的方式;当机组负荷达20%-30%额定负荷时,按3号、2号、1号的顺序投入高加汽侧运行。在投入初期应注意预暖加热器,控制出口水的温升速度。若低加因故不能随机启动,而是在机组达到某负荷后逐个投入,应按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投入,抽汽管道应预先进行充分疏水暖管。 投入加热器运行时应先对水侧注水,待给水缓慢地充满加热器以后,将所有放气门和启动排气门关闭,然后缓慢投入蒸汽,同时开启连续排气阀,疏水品质经检验合格后可排回凝汽器(除氧器)。应该注意的是,在加热器刚启动时参数低,不能克服疏水系统阻力(包括疏水冷却段的阻力、上下级加热器的级间压差、管道阻力等),此时若打开正常疏水门进行疏水逐级自流是困难的,故当机组低负荷运行时需用事故疏水门来疏水,以保证疏水的畅通。 加热器投运基本操作过程如下: 1)启动前的检查和操作已完成。 2)关闭加热器水侧放水门,打开水侧所有排气门。 3)投入加热器的水位保护(疏水调门投自动),缓慢打开水侧进口阀向加热器注水。 注水的目的,一是排净水室侧的空气,二是使加热器金属温度缓慢加热到水温。注 水速度取决于水温和限定的升温率(≤2℃/min)。由于进入低压加热器的水来自凝 结水泵的低温水,因此启动时可直接投入低压加热器的水侧,但仍须缓慢投入,以 免造成较大的冲击,损坏换热管。 4)当水侧排气阀有水连续排出后,即可认为加热器水侧的气体已经排尽,关闭水侧的排气阀,完全打开给水进口阀。待压力升高稳定后观察汽侧水位是否上升,以判断 水侧与汽侧间是否存在泄漏。 5)检查抽汽逆止阀在自由状态,确认加热器已经具备投运条件。稍开抽汽电动阀,蒸汽逐渐进入管道和加热器,抽汽逆止阀自动开启,这时应进行充分的暖管、疏水; 逐渐开启抽汽电动阀,注意给水出口升温率在限制范围内。启动后,为了防止U 形管腐蚀,保证加热器的传热效果,须打开蒸汽侧的连续排气阀,连续不断将不凝 结气体排出。 6)当加热器水位上升后,加热器的正常疏水阀和紧急疏水阀动作情况应正常。 2、运行 正常运行中运行人员须随时对设备上的人孔法兰、管道法兰的密封状况及设备外观和阀门等进行检查,如发现泄漏、变形、异常声响等现象,须立即采取措施或检修。同时还应监视加热器、除氧器系统的各项参数,如除氧器的水位、工作水温及压力是否正常;加热器的水位、进出水温度和流量、蒸汽压力、端差、疏水阀自动控制是否正常,通过与相同负荷下运行工况的比较,判断加热器内部管束是否存在泄漏或其他缺陷,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供暖系统自动化控制方案

XXXXXX有限公司供热管网自动控制系统方案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6月

目录 1 大滞后控制对象自动化系统要点分析................................. 2分时、分温、分区供暖自动控制模式................................. 3供暖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 供热自动控制系统总体架构............................................ 节能自控系统的组成.................................................. 监控中心的主要功能.................................................. 设备配置....................................................... 监控管理软件................................................... 监控管理主机................................................... 系统组态功能................................................... 人机界面的特点................................................. 各换热站的设备功能.................................................. 数据采集....................................................... DDC智能控制器.................................................. 触摸式操作显示屏............................................... GPRS无线数据传输器............................................. 供暖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配置...................................... 4节能自动控制系统拟选设备简介..................................... DDC智能控制器....................................................... 一体化彩色液晶触摸屏(工控机)...................................... GPRS无线数据传输器.................................................. 5热网监控系统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效益...............................

600MW机组抽汽回热系统

600MW机组抽汽回热系统 一、综述 对于加热器的性能要求,可归结为尽可能地缩小进入加热器的蒸汽饱和温度与加热器出口给水温度之间的差值,我们称之为加热器端差。为实现这一目的,目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采用混合式加热器,从汽轮机抽来的蒸汽在加热器内和进入加热器的给水直接混合,蒸汽凝结成水,其汽化潜热释放到水中,压力温度相同,端差为0,但这种方式需设置水泵为给水提供压力,使其与相应段的抽汽压力一致,这就会消耗一定的能源,除氧器即是一种混合式加热器。另一种途径是采用表面式加热器,在结构上采取必要措施,尽量提高加热器的效果。 某600MW机组汽轮机共设八段非调整抽汽。 第一段抽汽引自高压缸,在全机第6级后,供1号高加;第二段抽汽引自高压缸排汽,在全机第8级后,供给2号高加、给水泵汽轮机及辅汽系统的备用汽源;第三段抽汽引自中压缸,在全机第11级后,供给3号高加;第四段抽汽引自中压缸排汽,在全机第14级后,供给除氧器、给水泵汽轮机、辅汽系统;第五至第八段抽汽均引自低压缸A和低压缸B, 第五段抽汽引自全机第16级后,供给5号低加;第六段抽汽引自全机第17级后,供6号低加;第七段抽汽引自全机第18级后,引自低压缸A的抽汽供给 7A号低加,引自低压缸B 的抽汽供给7B号低加;第八段抽汽引自全机第19级后,引自低压缸A的抽汽供给供给8A 号,引自低压缸B的抽汽供给8B号低加。 除第七、八段抽汽外,各抽汽管道均装设有气动逆止阀和电动截止阀,前者作为防止汽轮机超速的一级保护,同时也作为防止汽轮机进水的辅助保护措施;后者是作为防止汽轮机进水的隔离措施。由于四抽连接到辅汽联箱、除氧器和给水泵汽轮机等,用户多且管道容积大,管道上设置两道逆止阀。四段抽汽各用汽点的管道上亦设置了一个气动逆止阀和电动截止阀。抽汽在表面式加热器中放热后的疏水,采用逐级自流方式。1号高加疏水借压力差自流入2号高加,2号高加的疏水自流入3号高加,3号高加的疏水流向除氧器。低压加热器逐级 自流后,最后由8号低加流向凝汽器。由于各级加热器均设有疏水冷却段,可将抽汽的凝结水在疏水冷却段内进一步冷却,使疏水的温度低于其饱和温度,故可以防止疏水的汽化对下级加热器抽汽的排挤。 二、高加系统 为了减小端差,提高表面式加热器的热经济性,现代大型机组的高压加热器和少量低压加热器采用了联合式表面加热器。 某600MW机组高加为卧式、表面凝结、U型换热器,采用三台高压加热器大旁路配置。此类加热器一般由过热蒸汽冷却段、凝结段、疏水冷却段三部分组成:

热网自动控制系统的汽源改造

2012年5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M ay 2012  第9期总第259期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9T o tal N o .259 热网自动控制系统的汽源改造 白银峰,宋海霞,张美清 (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新丰热电厂,内蒙古丰镇 012100) 摘 要:一般的火力发电机组要想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改造为热电联产的热电机组,汽源的改造是热网控制系统第一步,文章介绍了如何选择热网汽源管道位置,热网汽源所增设阀门的自动控制原理,以及保障机组主蒸汽温度、压力不受影响的方法。 关键词:热网;汽源;自动控制;调节蝶阀;抽气止回阀;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T U995(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9—0099—02 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新丰热电厂热网系统主要由4台加热器、4台疏水泵、4台循环泵组成。首先通过循环泵把化学热网水箱的水打入加热器中,热网汽源在加热器中把水加热,供厂外热网用户使用。热交换后,加热器中的凝结水通过疏水泵打回凝结水箱,以便再次利用。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新丰热电厂原本是单纯发电机组,要想在原有火电厂的基础上实现既能发电又能利用锅炉产出的多余蒸汽供暖,首先需要改造出热网所需的汽源。这是改造项目的第一步。 热网汽源的压力、温度根据负荷要求决定,因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新丰热电厂热网是为整个丰镇市区供热,故压力、温度比较高,一般压力为1M Pa ,温度在400℃左右完全可以满足用户需求。那么,从机组管道中的何处分出一路作为汽源,即不影响机组运行,同时满足热网压力温度要求,是文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热网汽源改造的位置选择1.1 改造前系统概图 改造前的系统见图1 所示。 图1 改造前系统 从图1中可见,煤粉燃烧加热锅炉使锅炉中的水变为水蒸汽,通过过热器加热之后,过热蒸汽进入 高压缸,高压缸排气进入再热器进行二次加热,所产生出的再热汽冲转中压缸,中压缸排气进入低压缸,低压缸排汽到凝汽器。汽轮机旋转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1.2 热网汽源分支位置的选择方法 在单纯的发电机组中,过热器加热后的蒸汽,即为主蒸汽,它的温度、压力是运行时严格控制的,也是保障机组稳定运行的关键参数,它的波动将带来不可估量损失。温度、压力控制不好很有可能造成水冷壁爆管、汽轮机汽蚀等严重后果。如果从主蒸汽管道上分出一路供热网汽源,一定会造成主蒸汽的波动,加重了运行人员的调节负担,使操作变得更加复杂。所以,要想分出一路汽源供热网是坚决不能考虑在进入汽轮机之前的这部分。冲转中压缸的再热蒸汽,同样也面临和主蒸汽一样的境遇,其温度、压力同样是我们最复杂的调控的对象之一,通过中压主汽门、中压调门来控制负荷、转速,在此处最好不做任何改造,以保证机组稳定运行。 在整个系统中我们可见只有中压缸排汽到低压缸之间没有任何阀门,不需要调节,直接冲转低压缸。如果在此处分出一路汽源供热网系统,是不会改变原有系统的任何操作,而且温度、压力也完全可以满足热网系统的需求,所以在此处分出一路供热网汽源是最为理想的办法。 2 热网汽源改造中需解决的问题和办法 如果从中压缸排汽到低压缸的管路分出一路供热网汽源,面临以下难题:首先势必会影响到冲转低压缸的汽压和凝汽器的真空;同时,还需考虑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办法,当故障发生时以隔离热网系统,保障机组稳定运行为首要条件。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在分支后加装调节阀用来控制热网汽压,在热网汽源管道上加装快关阀用来保障故障时快速关闭,隔离热网系统的作用,再装一个止回阀用来防止汽或者冷凝水倒流。通过以上措施完全解决了汽源压力控制,和故障情况下的隔离热网系统的需求。 改造后的系统见图2所示。 ? 99? 收稿日期:2012-03-12

精编【OA自动化】长治市集中供热热网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

【OA自动化】长治市集中供热热网自动化控制系统 技术

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长治市集中供热热网自动化控制系统 招标文件 (技术部分) 招标编号:HT2016-186 项目名称:长治市集中供热热网自动化控制系统 招标人: 长治市惠城热力有限公司(盖章)

招标代理机构: 山西海通工程招标有限公司(盖章) 日期:二○一六年九月

目录 目录1 1总则-1- 1.1项目总体介绍-1- 1.2承包商的职责范围-5- 1.3承包商与业主的联系-7- 2投标商的资质要求以及制造商的要求-7- 2.1投标商须知-7- 2.2投标商的资质要求-8- 2.3制造商的要求-8- 3热网控制系统总体技术要求-9- 4控制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12- 4.1设备的安装、调试-12- 4.2设备的验收-12- 5设计联络与培训-13- 5.1设计联络会议-13- 5.2技术培训-13- 6承包商应提供的技术资料-14- 6.1硬件资料-14- 6.2软件资料-14- 7售后服务和备品备件-14- 7.1售后服务-14- 7.2备品备件-14- 8设备及软件技术要求-14- 8.1GPS校时系统-14- 8.2DLP大屏幕显示系统-15- 8.3.计算辅助设备以及附件-19- 8.4自动化检测仪表--技术要求-24- 8.5电视监控系统-31- 8.6热网计算机监控系统-34-

8.7现场控制系统技术要求-41- 8.8监控软件(SCADA软件)-45- 8.9工业实时数据库软件-51- 8.10水力仿真软件-53- 8.11热网控制软件技术要求-58- 8.12热力站控制要求-64- 8.13通信系统与通信软件-67- 8.14地理信息系统(GIS)-67- 8.15其他-67- 9设备清单(增加防火墙、杀毒软件,工业级)-68- 9.1热网调度室监控系统及辅助设备(设置在热力公司办公楼内)-68- 9.2热力站仪表及控制系统(一系统)-69- 9.3热力站仪表及控制系统(二系统)-70- 9.4热力站仪表及控制系统(三系统)-71- 9.5热力站仪表及控制系统(四系统)-71- 9.6生产报表系统-72-

抽气回热系统五六段抽气

课程设计报告 ( 2012-- 2013 年度第 1 学期) 名称: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课程设计题目:抽气回热系统的五,六段 院系:控制与计算机工程 班级:测控1001班 学号:1101160119 学生姓名:王亚为 指导教师:邱天 设计天数:一天半 成绩: 日期:2013 年 6 月27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为检测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专业《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专业课的综合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对抽气回热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掌握一定关于抽气回热系统创新与改进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正文 抽气回热系统的五六段抽气回热 1.抽气回热系统的现代背景 2. 简述系统的工作原理 3.介绍设备及参数 4.画出热工检测图 5.列出仪表设备清册 具体解答过程 1. 抽气回热系统的背景 抽气回热系统指与汽轮机回热抽汽有关的管道及设备,在蒸汽热力循环中,通常是从汽轮机数个中间级抽出一部分蒸汽,送到给水加热器中用于锅炉给水的加热(即抽汽回热系统)及各种厂用汽等。抽汽回热系统是原则性热力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采用蒸汽加热锅炉给水的目的在于减少冷源损失,一定量的蒸汽作了部分功后不再至凝汽器中向空气放热,即避免了蒸汽的热量被空气带走,使蒸汽热量得到充分利用,热好率下降,同时由于利用了在汽轮机作过部分功的蒸汽加热给水,提高了给水温度,减少了锅炉受热面的传热温差,从而减少了给水加热工程中不可逆损失,在锅炉中的吸热量也相应减少提高工质在锅炉内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综合以上原因说明,抽汽回热系的正常投运对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 简介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图7-1 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如图所示,在汽轮机高中低压气缸做完功的蒸汽凝结为水进入凝汽器,然后凝结水从凝汽器

浅析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

浅析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 为了提升供暖质量,减少资源能源浪费,热力公司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水平,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方面性能,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号召,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借助于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的功能,供热全过程实现了透明化管理,尤其在温度与热量控制方面,实现了一次达标、一次通过的愿景,用户满意率呈现出逐年升高态势。 一、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结构组成 换热站供热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PLC、现场液位计以工控机等结构组成。其中测量装置主要对换热站的运行状态以及各项运行参数进行测量,测量参数涵盖一次供温温度、二次供水温度、二次供水流量、用户暖气温度以及二次回水温度等参数。执行机构对供暖锅炉传输蒸汽管道的开关阀门进行有效控制。而PLC则是接收换热站控制系统传输来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运算和处理,然后借助于I/O模块,写入自动运行控制程序,进而完成变频器、电动调节阀以及补水泵的相关动作行为。现场液位计主要测量补水箱内的液位高低,工控机则是有效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果发现运行异常,工控机的报警装置会发出报警信号。 换热站的控制柜对循环水泵以及补水泵进行有效控制,运行模式包括手动、自动、工频以及变频。而保障换热器正常运转的独立运行程序则存储在PLC内,在运行时,无需借助于上位机的监控管理软件。换热站的中央控制室时时监测出口位置的暖气温度,如果温度不达标,可以及时进行智能化调整,使供暖温度能够满足终端用户需求。 (二)工作原理 从供暖锅炉内部出来的蒸汽借助于供热管道传输到换热站,在这传输过程中,蒸汽主要是由电动调节阀的自动开、关与手动阀门进行

N600-24.2566566型三缸四排汽机组回热抽汽系统计算点参数

N600-24.2/566/566型三缸四排汽机组回热系统计算点参数 项目单位H1 H2 H3 H4(HD) H5 H6 H7 H8 SG C 数据来源 加热蒸汽抽汽排压MPa 6.003 4.053 1.827 0.941 0.389 0.1033 0.0461 0.0191 0.0054 已知 抽汽压损% 3 3 5 5 5 5 5 5 已知 加热器汽侧 压力 MPa 5.823 3.931 1.736 0.894 0.3698 0.0982 0.0438 0.0182 0.098 ) 1( '- = j p 抽汽焓KJ/kg 3055.4 2970.3 3373.6 3182.6 2972.9 2719.2 2593.0 2501.1 2362.1) (c h查水蒸气表 轴封汽焓KJ/kg 3323.8 3396.0 2716.2 已知 饱和水温度℃273.6 249.3 205.3 175.1 140.8 99.1 78.1 58.0 99.0 34.27) (c t由j p'查水蒸 气表 饱和水焓KJ/kg 1203.5 1082.4 876.35 741.59 592.64 415.34 326.81 242.83 415.05 143.5 由j p'查水蒸 气表 被加热水加热器端差℃-1.7 0 0 0 2.8 2.8 2.8 2.8 0 已知加热器出口 水温 ℃275.3 249.3 205.3 175.1 138.0 96.3 75.3 55.2 35.3 加热器水侧 压力 MPa 30.38 30.38 30.38 0.894 1.84 1.84 1.84 1.84 1.84 已知 加热器出口 水焓 KJ/kg 1206.9 1085.1 888.2 741.7 581.6 403.6 315.1 231.2 143.5 疏水疏水冷却器 端差 ℃ 5.6 5.6 5.6 5.6 5.6 5.6 5.6 疏水冷却器 出口水温 ℃254.9 210.9 185.9 101.9 80.9 60.8 40.9 疏水冷却器 后疏水焓 KJ/kg 1109.6 901.8 789.3 427.0 338.4 254.4 171.3

热控制系统

1.常用的整定方法:理论计算整定法,工程整定法(经验法,临界比例待法,衰减曲线法,相应曲线法) 2. 临界比例带法的具体步骤: 1)将调节器的积分时间置于最大,即Ti→∞;置微分时间Td=0;置比例带δ于一个较大的值。 2)将系统投入闭环运行,待系统稳定后逐渐减小比例带δ,直到系统进入等幅振荡状态。一般振荡持续4~5个振幅即可,试验记录曲线如下图所示: 3)据记录曲线得振荡周期Tk,此状态下的调节器比例带为δk,然后按下表计算出调节器的各个参数。 4)将计算好的参数值在调节器上设置好,作阶跃响应试验,观察系统的调节过程,适当修改调节器的参数,直到调节过程满意为止。 3.衰减曲线法:它利用比例作用下产生的4:1衰减振荡(Ψ=0.75 )过程时的调节器比例带δs及过程衰减周期Ts,或10:1衰减振荡(Ψ=0.9 )过程时调节器比例带δs及过程上升时间tr,据经验公式计算出调节器的各个参数。 4.响应曲线法:动态参数法是在系统处于开环状态下,作对象的阶跃扰动试验,根据记录下的阶跃响应曲线求取一组特征参数ετ(无自平衡能力对象)或ερτ(有自平衡能力对象),再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调节器的各个参数。 5.四种工程整定方法的比较: ⑴经验法:广泛适用于各种控制系统,但花费时间长,需要丰富的现场经验。 ⑵临界比例带法:简单方便,易于掌握。但适用范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⑶衰减曲线法:简单方便,适用范围较广。但是难以获得准确的4:1衰减曲线。 ⑷响应曲线法:简单、省时。但会出现以下问题: ①受外界干扰影响,需进行多次对象动态特性试验才可能获得真实的响应曲线。 ②需加入足够大的扰动量才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12.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由至少两个闭环所组成,即包括一个副回路和一个主回路。 ①副回路也称内回路,它由副控制器、执行器、执行机构、副对象(也称导前区对象)、副参数和副变送器组成,在整个控制系统中起粗调作用。 ②主回路也称外回路,它由主控制器、副回路、主对象(也称惰性区对象)、主参数和主变送器组成,在整个控制系统中起细调作用。 13.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①对进入副回路的二次干扰具有很强的克服能力②可以使副回路的时间常数大大减小③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④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14.串级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

回热抽汽对上游级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第52卷第2期2010年4月 汽轮机技术 TURBINETECHNOLOGY V01.52No.2 Apr.2010 回热抽汽对上游级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杨少国,张红艳,任贵龙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150046) 摘要:针对某型机组高压缸带有抽汽结构的两级叶栅流道,进行了考虑全周叶片通道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抽汽系统对汽轮机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抽汽对于上游级静叶流动的影响较弱,气动参数没有出现明显的周向不均匀性,但是对上游级的动叶气动参数沿周向分布的均匀性产生了明显影响,并降低了上游级的气动性能。 关键词:汽轮机;回热;抽汽;数值模拟 分类号:TK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884(2010)02-0099-02 NumericalInvestigationofEffectofRegenerativeSteamExtractiononAerodynamicPerformanceoftheUpstreamStageinaSteamTurbine YANGShao-guo,ZHANGHong-yan,RENGui?long (HarbinTurbineCompanyLimited,Harbin150046,China) Abstract:BasedonthetwostagecascadepassageswithsteamextractionstructureinaHPsteamturbineunit,numeficMsimulationoffullcirclebladepassagesiscarriedoutandtheinfluenceofsteamextractionsystemOilflowcharacteristicsofthesteamturbineisstudied.Theresultshowsthatsteamextractionhasmuchlesseffectontheflowoftheupstreamstator,andaerodynamicpara/neter¥donttakeOilobviouscimtmfferencialasymmetry.Whileithasobviomeffectontheasymmetryoftheaerodynamicparameterdistributionoftheupstreamrotorandreducestheaerodynamicperformanceoftheupstreamstage. Keywords:ste81liturbine;heatregeneration;¥t圈lnlextraction;numericalsimulation 0前言 现代电站用大型蒸汽轮机普遍采用回热和再热循环系统。回热抽汽会引起抽汽口附近透平通流部分、抽汽缝隙及集汽室内流动参数在径向和周向分布不均匀¨J。最近几年在汽轮机设计中都有增大抽汽量的趋势。抽汽量的增大会进一步加剧流动参数分布的不均匀,而通常透平设计中并未充分考虑抽汽所引起的流动不均匀性旧。1。另外,据一些相关资料介绍,汽轮机叶片事故多发生在抽汽口附近的透平级中,这些事故的发生显然与抽汽口附近流动的不均匀性有直接关系‘5’61。 本文对抽汽口附近透平通流部分(抽汽口前l级、抽汽口后l级、抽汽缝、集汽室和抽汽管道)进行整周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抽汽对透平级通流部分以及抽汽系统内部流动的影响,着重分析抽汽所引起的周向和径向不均匀对前1级动叶流动效率和气动性能的影响。 1物理模型 选取了机组高压缸抽汽结构进行计算。抽汽缝位于高压第6级(上游级)动叶出口与第7级(下游级)静叶进口之间,缝隙宽度为25ram。图1表示计算所选取的网格区域。全部吐扭囤格都采用△盥曼竖卫td的Grid11完成,抽汽系统首收稿日期:2009-08.17先由UGNX5进行几何实体生成工作,然后应用ANSYSICEMCFD11完成几何体网格生成。叶栅流道内的网格由H型和0型网格组成。计算的总网格数为1000万。选用CFX提供的干蒸汽介质进行计算。图2表示各列叶片的几何。表1、表2分别列出了详细的进口、出口边界条件,采用k一占湍流模型进行计算。 图1计算区域图2各列叶栅叶片 表1进口边界条件 边界位置出口静压,MPa出口流量,ks/s 作者简介:杨少国(1973-),男,工程师,在读工程硕士,从事汽轮机设计工作。万方数据

汽轮机抽汽回热系统组成

汽轮机抽汽回热系统组成 二期机组汽轮机共设7段非调整抽汽(一期机组抽汽为8段)。第一段抽汽引自高压缸,在全机第6级后,供#1高加;第二段抽汽引自高压缸排汽,在全机第8级后,供给#2高加;第三段抽汽引自中压缸,在全机第11级后,供给#3高加;第四段抽汽引自中压缸排汽,在全机第14级后,供给除氧器、辅汽系统;第五至第七段抽汽均引自低压缸A和低压缸B,第五段抽汽引自全机第16级后,供给#5低加;第六段抽汽引自全机第17级后,供#6低加;第七段抽汽引自全机第18级后,引自低压缸A的抽汽供给#7A低加,引自低压缸B 的抽汽供给#7B低加。 除第七段抽汽外,各抽汽管道均装设有气动逆止阀和电动截止阀,前者作为防止汽轮机超速的一级保护,同时也作为防止汽轮机进水的辅助保护措施;后者是作为防止汽轮机进水的隔离措施。由于四抽连接到辅汽联箱、除氧器、小机等,用户多且管道容积大,管道上设置两道逆止阀。四段抽汽各用汽点的管道上亦设置了一个气动逆止阀和电动截止阀。 抽汽在表面式加热器中放热后的疏水,采用逐级自流方式。#1高加疏水借压力差自流入#2高加,#2高加的疏水自流入#3高加,#3高加的疏水流向除氧器。低压加热器逐级自流后,最后由#7低加流向汽轮机本体疏水扩容器。由于各

级加热器均设有疏水冷却段,可将抽汽的凝结水在疏水冷却段内进一步冷却,使疏水的温度低于其饱和温度,故可以防止疏水的汽化对下级加热器抽汽的排挤。 为防止因加热器故障引起事故扩大,每一加热器均设有保护系统,其基本功能是防止因加热器原因引起的汽轮机进水、加热器爆破和锅炉断水事故,具有异常水位保护、超压保护和给水旁路联动操作的功能。 加热器的保护装置一般有如下几个:水位计,事故疏水门,给水自动旁路,抽汽电动截止门、抽汽逆止门联动关闭装置,汽侧及水侧安全门等。对于7号低加,蒸汽入口处设置防闪蒸的挡板。 各级设计抽汽参数 抽汽项目THA工况T-MCR工况 抽汽级数流量 kg/h 压力 MPa 温 度℃ 流量 kg/h 压力 MPa 温 度℃ 第一级(至1号高加)13968 6 7.217 380. 8 15386 6 7.67 5 388. 2 第二级(至2号高加)16541 9 4.703 324. 3 17943 6 4.98 2 330. 5 第三级(至3号高加)78073 2.291 470. 8 84564 2.42 4 470. 5

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的电气自动控制分析 吴庆辉

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的电气自动控制分析吴庆辉 发表时间:2019-11-22T09:31:56.3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作者:吴庆辉[导读] 摘要:介绍了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并从设备、过程等方面对集中供热系统热网电气自动控制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还介绍了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的实践运行,以期促进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的发展进步。 (通辽热电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通辽 028000)摘要:介绍了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并从设备、过程等方面对集中供热系统热网电气自动控制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还介绍了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的实践运行,以期促进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的发展进步。指出集中供热系统是现代城市供热的主要方式,对其热网进行电气自动控制能在保证供热效果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热网,电气自动控制 引言 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使得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遍,集中供热系统不断改进,热网电气自动控制成为了集中供热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对集中供热系统的热网实行电气自动控制能有效优化供热服务,为用户提供温度均衡的热量供应,并达到节能减耗的效果。为此,对集中供热系统热网电气自动控制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 1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自动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集中供热系统中也开始进一步部署这种自动控制系统。目前,国外的热网控制已完全融入自动化系统,而我国因受到技术、经济等条件约束,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仍旧与其有很大的差距。如,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热网的管理和控制还不能够由信息网络实现;我国对热网的控制和调节尚不成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践效率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等。总之,虽然我国集中供热热网自动化系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热网控制还未真正完全融入自动化系统,我国还需不断引进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使自动化控制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而促进热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2供热过程中热网电气自动化控制的优势 电子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已经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电气自动化在工业行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热网电气自动化的风险较低,技术应用比较成熟,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劳动,解决供热企业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热网电气自动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大量数据进行准确分析,简化人工管理工作。另外,热网电气自动化能够自动控制温度和热量,减少资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可以通过系统自动设置温度,不受外界室温干扰,加热到达系统设定的温度时可以自行停止,充分保证居民室内良好的恒定温度。优化设计后的管网系统运作具有间歇性,可以充分实现节约能源、降低供暖设备运行噪音,加上供暖基地的设备离居民区较远,所以不会对居民的日常休息和生活带来干扰,充分实行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3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运行 3.1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的主要设备 在运行正常的情况下,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工作是调节热网的热力参数。一般来说,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的热力参数主要是运行压力、热网流量、温度等等,电气自动控制设备能实现对热网热力参数的有效控制。通常情况下,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的主要设备包括变频器、电动阀、传感器等等。中央数据处理器是集中供热系统热网自动控制的主要设备,要实现对热网的自动控制,就必须实现对中央数据处理器的把控。中央数据处理器的主要特征是能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自身网络端接口输入、输出数据信号,及时获取热网数据信息。电动调节阀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的主要电气自动控制设备,具有调节系统的作用。热网、压力对电动调节阀的影响较小,为此在集中供热系统中应用电动调节阀能有效提升热网的稳定性。变频器是改变泵类转行方式的主要设备,变频器的端口能自由输入或输出数据,变频器还能随时切换热网电气自动控制中的电机数据。同时,变频器还能保护电压、电线、电动机。最后,变频器能保护电压、线路和现场控制器。除上文中笔者提到的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外,热网电气设备的传感器、现场控制器都能参与城市建设。电气自动控制中的传感器通常有流量统计器、压力变送器、温度传感器等。 3.2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 供热系统中的循环水泵控制主要是通过变频器来完成的,变频器根据热网系统中的压力变化来获取系统的相关数据信息,并对所获取的系统信息进行整理汇总,传输到现场控制器当中。之后,现场控制器会根据信息发出相关指令,变频器在接收指令后按照指令控制循环水泵的转速,并在二次循环中固定流量和压力,保证热网系统的高效运转。温度传感器在热网电气自动化中必不可少,温度传感器能够采集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供水温度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现场控制器,现场控制器在数据分析处理之后计算二次循环的水温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温度电气自动控制调节阀发出指令,调节阀在接收之后根据指令开展工作,进而控制二次循环水温。 4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的实践运行为进一步提高热网换热站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热网能耗,增加热源供热能力,热电公司启动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运行。 4.1智慧供热系统的投运,大大提高了一次网平衡度 在固定投热量的情况下,通过融入“云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指导热网均衡调节,目前,许多系统实现全网平衡自动调控,主要采用“均匀性调节”的方式,即对各个换热站一次网电动调节阀进行控制,以同类型换热站二次网供回水平均温度一致为热网的主要调节目标,保证各换热站间的均匀供热,避免由于冷热不均,为保证温度偏低换热站达到要求而造成前端过热的浪费。通过智慧供热系统实现了学校、商场及大型公建的分时差异化调整。 4.2失水监控系统及老旧管网改造减少了失水量 一是智慧供热系统中失水报警功能得以实现,换热站失水量超过设定值时在调度平台报警,调度人员立即安排检修及稽查人员对该处二次网做重点检查,漏点处理及时,私放循环水的情况得到控制。二是大温差改造项目有效的改善了二次网供热效果,减少了私放循环水提高供热温度的现象。三是老旧管网改造项目的推进和落实,提高了二次管网及设备的健康水平,改造范围内的跑冒滴漏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4.3变频远控系统及新建换热站AB泵设置降低了电耗

集中供热热网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培训文件

长治市集中供热热网自动化操纵系统 招标文件 (技术部分) 招标编号:HT2016-186 项目名称:长治市集中供热热网自动化操纵系统

招标人:长治市惠城热力有限公司(盖章) 招标代理机构: 山西海通工程招标有限公司 (盖章) 日期:二○一六年九月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项目总体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承包商的职责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承包商与业主的联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投标商的资质要求以及制造商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投标商须知?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投标商的资质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制造商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热网操纵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4操纵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4.1 设备的安装、调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设备的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 - 5 设计联络与培训?- 5.1设计联络会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技术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承包商应提供的技术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硬件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软件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售后服务和备品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售后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备品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轮机抽气系统

汽机抽汽回热系统 1、概述:回热抽气系统指与汽轮机回热抽汽有关的管道及设备,在蒸汽热力循环中,通常是从汽轮机数个中间级抽出一部分蒸汽,送到给水加热器中用于锅炉给水的加热(即抽汽回热系统)及各种厂用汽等。采用回热循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质在锅炉内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以提高级组的热经济性。 2、抽汽回热系统作用:抽汽回热系统是原则性热力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采用蒸汽加热锅炉给水的目的在于减少冷源损失,一定量的蒸汽作了部分功后不再至凝汽器中向空气放热,即避免了蒸汽的热量被空气带走,使蒸汽热量得到充分利用,热好率下降,同时由于利用了在汽轮机作过部分功的蒸汽加热给水,提高了给水温度,减少了锅炉受热面的传热温差,从而减少了给水加热工程中不可逆损失,在锅炉中的吸热量也相应减少。综合以上原因说明抽汽回热系提高了机组循环热效率。因此,抽汽回热系的正常投运对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影响抽汽回热系统经济型地主要参数:影响给水回热加热经济性的主要参数为回热加热分配、相应的最佳给水温度和回热级数,三者紧密联系,互有影响。 在求解最佳回热分配的计算分析中,以Z级理想回热循环的循环效率最大值求其最佳回热分配,(所谓理想回热循环,即假定为混合式加热器,端差为零,不计新蒸汽,抽汽压损和泵功、忽略散热损失)求得理想回热循环的最佳回热分配通式后,根据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进一步简化,即可获得其它近似的最佳回热分配通式。如“焓降分配法”,这种分配方法是将每一级加热器的焓升取作等于前一级至本级的蒸汽在汽轮机中的焓降;又如“平均分配法”,这种回热分配方法的原则是每一级加热器的焓升相等;其他还有“等焓降分配法”等。可见给水回热总加热量在各级中的分配是在一定的给水温度和一定级数的条件下,使循环热效率最高为原则,由此对应的各级抽汽回热参数,即为最有利分配的参数。 4、提高系统循环热效率的措施:将给水加热到多少温度,才能使循环热效率达到最高值?以单级抽汽回热为例,回热时给水温度从汽轮机排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开始逐渐增加,热效率也逐渐增加,热效率达最大值时的给水温度称为最佳给水温度,再提高给水加热温度时,热效率反会减小,热经济性就降低。这是因为给水加热温度提高后,相应的抽汽压力也提高,对该部分的抽汽而言,每千克抽汽在汽轮机中热变功的量减少了,若发电量不变,则要增加进入汽轮机中的新蒸汽量,以弥补因抽汽而减少的发电量,抽汽压力愈高,增加的新蒸汽量就愈多,因而汽耗率也愈大,相应的排向低温热源的热量也就越大,锅炉加热的数值虽不断降低,但汽耗率增加较快,以致使热耗率相应增大,从而使循环热效率降低。理论上,加热级数愈多,最佳给水温度愈高。

04回热抽汽系统培训课件

五、回热抽气系统 1、回热抽汽系统概述: 回热抽气系统指与汽轮机回热抽汽有关的管道及设备,在蒸汽热力循环中,通常是从汽轮机数个中间级抽出一部分蒸汽,送到给水加热器中用于锅炉给水的加热(即抽汽回热系统)及各种厂用汽等。采用回热循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质在锅炉内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以提高级组的热经济性 回热抽汽系统作用:抽汽回热系统是原则性热力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采用蒸汽加热锅炉给水的目的在于减少冷源损失,一定量的蒸汽作了部分功后不再至凝汽器中向空气放热,即避免了蒸汽的热量被空气带走,使蒸汽热量得到充分利用,热好率下降,同时由于利用了在汽轮机作过部分功的蒸汽加热给水,提高了给水温度,减少了锅炉受热面的传热温差,从而减少了给水加热工程中不可逆损失,在锅炉中的吸热量也相应减少。综合以上原因说明抽汽回热系提高了机组循环热效率。因此,抽汽回热系的正常投运对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我厂各段回热抽汽系统介绍 本机组有六级回热抽汽,第一级抽汽作为中压工业抽汽;第二级抽汽送入#1高压加热器;第三级抽汽一部分送入#2高压加热器;一部分用作低压工业抽汽;第四级抽汽送入除氧器;第五级抽汽送入#1低压加热器;第六级抽汽送入#2低压加热器。第三级与第四级之间有联络电动门,作为第四级备用补助汽源。六级抽汽均装有止回阀,第一、三级抽汽还装有快关阀,当自动主汽门关闭后,快关阀迅速关闭,切断抽汽系统的运行。 3、汽轮机各段回热抽汽投用原则 一抽:正常不投运,快关阀保持关闭状态,逆止门前疏水开启,一抽外供汽电动门前疏水微开 二抽:#1高加正常要求机组负荷大于33MW或主汽流量大于120t/h后视情况投入运行,退出时在主汽流量低于100t/h时或疏水不稳时退出运行,按操作票进行投退。 三抽至高加:#2高加正常要求机组负荷大于28MW或主汽流量大于120t/h后视情况投入运行,退出时在主汽流量低于100t/h时或疏水不稳时退出运行,按操作票进行投退。

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的电气自动控制分析

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的电气自动控制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1T14:56:39.39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3期作者:胡玥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胡玥 天津水务建设有限公司天津 30020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究发现,在集中供热系统中加入自动控制技术,尤其在热网控制中加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可有效提升热网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平衡性,使得供热更加均匀。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热网,电气自动控制 引言 介绍了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相关概念,从设备、过程、软件三方面对集中供热系统热网电气自动控制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促进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的发展进步。 1集中供热系统热网电子自动控制概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自动控制系统在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应用,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集中供热系统也开始应用自动控制系统优化服务和效益。在集中供热系统的热网建设、运行中应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能有效控制供热温度,为用户提供温度均衡的服务,同时降低能耗成本。为此,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通常情况下,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热源、循环水泵、二次网,随着集中供热系统中热力站数量的不断增多,实现热网自动控制的意义也越来越大。集中供热系统热网自动控制方案主要是在热力站建立自动控制设备,在调度室建立自动控制总站,总站负责分析、处理各热力站上传的数据,并对各热力站的运行工作作出指令。自动控制系统应能及时将各热力站的数据、信息上传给总站,并及时保存数据。此外,发生意外时,如自动控制系统发生故障,自动控制系统应能及时发出警报,以便开展维修工作。为此,可以说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我国集中供热系统中面临的热力站数量不断增多的问题,在集中供热系统中充分发挥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成为了推动集中供热系统发展的重要手段。集中供热系统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部署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在各热力站部署自动控制系统,以便能实时监测各个站点的实际情况;然后,在控制室部署自动控制系统,以便能对各热力站的信息进行处理及统一控制。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中还应注意,要想实现控制室、换热站之间数据的快速交换,并及时存储换热站上传的数据,自动控制的响应时间必须是实时的。此外,自动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还是供热系统运行安全性、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才能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故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近几十年中,自动控制系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与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在行业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随之得到了巨大的进步,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应用技术,应用风险大大降低。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还能实现对大量数据的高效、准确的分析、处理,使管理工作更加简单。 2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方案 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的电气自动控制遵循的策略主要是均匀调节,即将自动控制循环水温度作为热网自身调节的目标,保证各热网平均温度达到一致。均匀调节策略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采用样本检测的方法检测循环水;其次,计算供热面积的相关数据;最后,得到各热网的温度信息。供热系统中操控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对热力站进行调节,确保热力站能实现供热均衡,在满足用户供热需求的同时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2.1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的主要设备 在运行正常的情况下,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工作是调节热网的热力参数。一般来说,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的热力参数主要是运行压力、热网流量、温度等等,电气自动控制设备能实现对热网热力参数的有效控制。通常情况下,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的主要设备包括变频器、电动阀、传感器等等。中央数据处理器是集中供热系统热网自动控制的主要设备,要实现对热网的自动控制,就必须实现对中央数据处理器的把控。中央数据处理器的主要特征是能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自身网络端接口输入、输出数据信号,及时获取热网数据信息。电动调节阀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的主要电气自动控制设备,具有调节系统的作用。热网、压力对电动调节阀的影响较小,为此在集中供热系统中应用电动调节阀能有效提升热网的稳定性。变频器是改变泵类转行方式的主要设备,变频器的端口能自由输入或输出数据,变频器还能随时切换热网电气自动控制中的电机数据。同时,变频器还能保护电压、电线、电动机。最后,变频器能保护电压、线路和现场控制器。除上文中笔者提到的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外,热网电气设备的传感器、现场控制器都能参与城市建设。电气自动控制中的传感器通常有流量统计器、压力变送器、温度传感器等。 2.2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过程 压力变送器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电气控制中的重要措施,其主要负责控制供热系统中的补水泵。压力变送器控制补水泵的具体过程如下:二次网压力发生变化,压力变送器对二次管网压力的系统数据进行采集和汇总,并传送给现场控制器,而后现场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现场控制器完成数据处理后需对补水泵做出指令,使补水泵按照指令向二次网内补水来稳定压力,以提高热网运转的效率。热网的电气自动控制主要通过温度传感器实现,温度传感器能采集室外温度和热力站供水温度等相关数据,而后将数据传输给现场控制器,以便现场控制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确定二次循环网水的温度。现场控制器计算得出二次循环网水的温度后,电气自动控制的调节阀应根据现场控制器计算得出的二次循环水温度等信息调整流量,以便能达到二次循环水的温度。调节阀能调节流量,使二次循环水的温度等参数更加科学合理。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基础是上位机作用。上位机中利用网络定位系统端,而后对现场控制器下发有关温度调节的控制指令,让现场控制器以此为依据操控循环水泵、调节阀等设备,落实控制指令。同时,现场控制器的控制数据应传送到上位机,通过上位机将数据传送给总调度中心。 2.3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软件 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电气自动控制的实现不仅需要依靠一些控制设备,遵循控制流程,还需要利用相关的控制软件。换言之,集中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