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心理学》学生讲义

《视听心理学》学生讲义
《视听心理学》学生讲义

视听心理学

陕西理工学院

教育科学系

教育技术学专业

课程简介:

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影视制作与欣赏心理方面的知识,为影视制作打下坚实的心理学基础。主要讲授视觉与听觉的生理机制与生理基础;色彩心理;视觉构成;立体构成;音乐与音响的构成与欣赏;视听结合的多通道信息处理等知识。

内容提要:

本讲义系统介绍了《视听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应用,讲义大体可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视听心理学这门学科及其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第二部分,重要从视觉刺激的颜色、图形、空间、运动四个特性介绍了视觉心理及其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主要从听觉刺激的类型及其空间特性出发,介绍听觉心理及其在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最后一部分,主要讨论了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视听结合问题。

目录第一章视听心理与教育技术

第二章视觉概述

第三章颜色视觉

第四章图形视觉

第五章空间视知觉

第六章运动视觉

第七章听觉概述

第八章音乐听觉

第九章言语听觉

第十章噪音与教学

第十一章听空间知觉

第十二章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视听结合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一章视听心理与教育技术

学习目标:

1、说明视听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方法。

2、阐述视听心理学理论对教育技术的意义。

视听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视、听心理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是教育技术学的基础,对现代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视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类视听心理现象

人类的视听现象是同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极为普遍的现象,我们对它可以从多个层面加以阐释:它既包括视听觉生理现象,比如色盲、色弱、视听力损伤与耳聋等,还包括视听觉心理现象,比如视听觉适应、疲劳、视听空间方位的知觉,颜色、图形、运动视觉,音乐、言语、噪音听觉,视听错觉,听觉中的声音掩蔽等心理现象。

(二)人类视听心理规律

人类视听觉心理规律主要包括:视觉认知心理规律、听觉认知心理规律和视听多感官、多特征整个规律。

(三)人类视听心理规律的应用

人类视听心理规律,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构图、造型、用色,音乐、播音、说、唱,建筑、服装设计、电影电视等;在工业工程、医疗临床上也有着广泛的运用,比如工程建筑中的室内照明设计、色彩、空间设计、防噪抗噪设计,生产流水线、仪表仪器等设计,视觉障碍、损伤的治疗与康复、助听器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教学中已越来越多地引入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结合传统媒体传播教学信息,以提高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二、视听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视听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它涉及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学媒体学、物理学、音乐、绘画摄影、工程等学科领域;同时,视听心理学又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学科。

三、视听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视听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实验法是最主要、应用最普遍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大类。

实验研究是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心理、教育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研究并揭示变量的因果关系。

现场研究综合运用实验、观察、访谈等方法研究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心理、教育等现象。

四、课程的结构体系

1、视听心理与教育技术

2、视觉心理部分:概述、颜色、图形、空间、运动

3、听觉心理部分:概述、音乐、言语、噪音、空间

4、视听多感观结合

五、视听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技术

(一)视听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感觉通道

(二)教育技术是以人类视听觉为基础

1、教育媒体离不开视听

2、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3、教育信息传播是以视听为通道的

(三)视听规律的应用是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重要保证

教育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在于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所谓教育教学最优化,从一般意义上来看,不外乎两条:即最大效果、最少时间。所以,科学、合理、最佳设计、制作和使用教学媒体,最大限度地符合人类地视听认知规律,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第二章视觉概述

学习目标:

1、了解视觉刺激的特性。

2、阐述人类视觉系统的构造及其传导机制。

3、阐述人类视觉的基本功能。

4、结合实际说明影响视敏度的因素以及关于视敏度对教育技术的启示。

5、说明视觉后象和闪光融合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纷繁复杂和充满变化的世界,在人类探索外在世界的种种特征和变化、获得知识的过程中,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一、视觉刺激、视觉系统与视觉媒体

(一)视觉刺激

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由光粒子所组成的一种放射的电磁波。光粒子又叫光量子,这些光量子是从不同的光源发出或辐射的,例如:太阳、灯泡的灯丝、然着的蜡烛、荧光灯、电视屏等,光粒子,光量子碰到物体表面,它可能被吸收,也可能被反射,或者可能穿过物体透射过去。

在电磁辐射波的范围中(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谱、红外线、雷

达、无线电波、交流电),可见光是视觉的适宜刺激(380nm—780nm)(紫、蓝、青、

绿、黄、橙、红)。在日常生活中,构成视觉的光有两种,一种是由发光体直接发射

出来的光,另一种是由物体反射出来的光。

(二)视觉系统

1、眼睛的构造

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使人能看清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辨别五颜六色、深浅远近。眼睛的构造比较复杂,眼球近似球状,直径20 mm,通俗地讲,眼球的构造近似一部照相机。角膜、晶体构成近似照相机的镜头。虹膜相当于光圈,玻璃体腔相当于暗箱,视网膜就是我们人体这部“照相机”的感光部分——胶卷。粗略地来看眼球近似球形实际更使两个大小不同的球相叠。其基本构造包括球壁,眼内腔和眼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

2、视觉的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l级神经元为视网膜的双极细胞,其周围支与形成视觉感受器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形成突触,中枢支与节细胞形成突触;第2级神经元是节细胞,其轴突在视神经盘(乳头)处集合向后穿巩膜形成视神经;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外侧膝状体内,它们发出的轴突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终止于大脑距状沟周围的枕叶皮质(视区)。

(三)视觉媒体

视觉媒体属于单通道的教学媒体,它是主要凭借人的视觉器官来接受信息的媒体。在教学中最常见的视觉媒体如:教科书、板书、模型、图片、幻灯、投影等。

二、视觉的基本功能

人类视觉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感受外界的光刺激;二是分辨光刺激的空间和时间特性。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心理物理学中的两个概念。感受性对于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用感觉阈限来衡量。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测量。二者成反比关系。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指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相对感受性和相对感觉阈限

相对感受性是指个体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相对感觉阈限是指个体所觉察到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二)感受外界光刺激

视觉感受光刺激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人眼对光强度、波长的感受性以及人眼对光刺激变化的适应能力,而人眼对光刺激的感受性又与人的视觉系统的特性有关。

1、对光强度的感受性

视觉对光的强度具有极高的感受性,其绝对感觉阈限非常低。实验发现,在最优条件下人眼能对7-8个光能量子起反应。影响视觉对光强度的感受性与视网膜受刺激部位、受光刺激的网膜区域的大小、人眼的机能以及光波的波长等因素有关。

2、对光的波长的感受性

不同波长的光能引起不同的颜色感受,而且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感受性也是不同的。实验结果表明,有的色光人眼觉得比较明亮,有的则觉得比较暗,明视觉条件下,感觉最亮的是555nm波长的黄绿色,即人眼视锥细胞对于555nm波长的光感受性最高。感受到比较暗的是紫色和蓝色(400nm ),最暗的是700nm的红色,也就是说在400和700nm 波长段,人眼的感受性最低。在暗视觉条件下,感觉最亮的是505nm波长的蓝绿色,这说明人眼的视杆细胞对于505nm波长的光的感受性最高。这种现象捷克物理学家浦肯野于1825就已发现,因而称为浦肯野现象,即当光照度降低,使锥体视觉转到杆体视觉时,人眼对光波中的短波部分感受性提高的效应。

3、视觉感受性的变化

视觉感受性的变化一方面是指感受性提高,即所谓的暗适应,另一方面也包含感受性的降低,即所谓的明适应。暗适应是指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的不断提高的过程。明适应是指在光亮环境中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问题:为什么重要的信号灯,夜航驾驶舱的仪表都采用红色或红光照明、暗室人员在光亮环境中红色保护镜?(原因:杆体细胞对弱光敏感,是暗视器官,对505nm的蓝绿色光最敏感,对长波端的红色不很敏感,有利于暗适应。(红色光的波长是700nm))(三)视觉的分辨能力

1、空间辨别

空间辨别的主要任务是区分对象的细节,在心理学中常以视敏度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空间辨别能力。

(1)视敏度又称视力、视锐度,其基本特征在于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大小,分辨两点间的距离越小,细节越小,视角越小,表明视敏度越高,视力越好;反之,视敏度就越低,视力越差。

(2)影响视敏度的因素

①光线落在视网膜的部位。中央凹处,锥体细胞密度最大,所以视敏度最高.

②照明光线的强度。随照度增加,视敏度也相应提高,直到2.0不再提高.

③物体与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度。黑暗中,对比大,方可觉察;明亮中,对比小,即可觉察。

④眼睛光学系统的缺陷、眼疾等。例如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等

⑤年龄因素。老年人晶状体编硬,失去弹性,调节能力下降,表面不能形成应有的曲率,使近距离物体的视像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年龄对视觉的影响最终表现为视敏度的下降:14~20岁间视敏度最高,20~40 岁间保持稳定,40~65岁间开始下降,65岁以后急剧下降,60岁以后,只有20岁的1/3~1/4 。

2、时间辨别

时间辨别是指人眼对于光刺激在时间上的持续和起伏的感受及分辨能力。这种能力在视觉后象和闪光融合现象中有所表现,它对于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视觉后象

当光刺激视觉器官时,在眼睛内所产生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是在刺激停止后维持若干时间,在刺激停止后所留下的光感觉称为后象。

视觉后象又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正后象是一种与真实的刺激相符合的感觉。若后象出现是一种相反的关系,如光亮的部分变为黑暗的部分,而黑暗的部分变为光亮的部分,则为负后象。

后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如果我们先看一下强光刺激物,然后把眼睛闭上,最初时刻我们看到的是个与强光刺激物差不多亮的象,这就是正后象。如果与此同时把眼睛转向看白的墙壁,我们便会看到一个比墙壁还要暗的象,这就是负后象。

2、闪光融合

当刺激不是连续作用而是断续作用的时候,随着断续频率的增加,感觉到的不再是断续的刺激,而是连续的刺激。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断续频率,叫做临界频率。如我们看到一系列的闪光,当每分钟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限就不再感到闪光,而感到是一种固定或连续的光。在视觉中,这种现象称为闪光融合现象。在生理心理学中常常把临界频率和感受性一道,看作是标志视觉机能的重要指标。

第三章颜色视觉

学习目标:

1、了解颜色的基本特性;

2、理解颜色视觉理论的三色说和四色说;

3、掌握颜色对比、色彩的情感表现、象征性及颜色喜好。

色彩是自然美的一种最生动的属性,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又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在视觉艺术中,色彩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在深化形象、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生动、准确地反映对象方面,具有独特地作用。

一、颜色及其特性

(一)颜色的产生

颜色是人对各种可见光波的主观映象。客观世界存在的电磁波只有波长的差别,而没有颜色的差别,只有不同波长的光直接或通过选择性地被吸收、反射、透射得方式铲刀视觉器官,视觉器官通过色觉作用,接受并记录下这些刺激,传导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加以整合解释,才产生各种颜色的感觉。

1、光是颜色产生的必要条件

人类视觉的主要光源是太阳,习惯上,人们将太阳光看作是无色的,英国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棱镜,发现棱镜把太阳光分成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又将各种色光聚集,成为一个光点,产生白光。光源色是一个物体受光后的色彩倾向是由光源色决定的。

2、物体表面吸收或反射光的不同特性

(1)选择性吸收和非选择性吸收。由物体表面的特性所决定。例如:白光射到绿色的透明玻璃上,吸收了大部分蓝光和红光,而透过了大部分绿光,所以,看上去是绿色的。一张不透明的红纸,在白光照射下,呈红色,是因为把大部分红光反射出来,吸收了大部分蓝光和绿光。

(2)固有色。人们习惯于将柔和日光下物体所呈现的颜色称为物体的固有色。例如:树叶是绿的、煤炭是黑的、桔子是橙色的。

(3)环境色。需要拍摄或描绘的物体所处的环境色彩。例如:白色衬衫——在树丛中

呈青色调;室内白光照射下的黄色天花板呈橙色。

(二)颜色的基本特性和分类

1、颜色的基本特性

颜色作为人对可见光波的主观映象,有三个基本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亮度是指是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它与被观察物体的发光强度有关;

色调是指当人眼看到一种或多种波长的光时所产生的彩色感觉,它反映颜色的种类,是决定颜色的基本特性,如红色、棕色就是指色调;

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即掺入白光的程度,或者说是指颜色的深浅程度,对于同一色调的彩色光,饱和度越深颜色越鲜明或说越纯。通常我们把色调和饱和度通称为色度。

2、颜色的分类

颜色可以分为非彩色和彩色两大类。非彩色是指白色、黑色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所组成的白黑系列。彩色是指除去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它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二、颜色视觉现象

(一)颜色的混合

1、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也称第一混合,当不同的色光同时照射在一起时,能产生另外一种新的色光,并随着不同色混合量的增加,混色光的明度会逐渐提高将红(橙)、绿、蓝(紫)三种色光分别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不同的色光。反之,其他色光无法混出这三种色光来,故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它们相加后可得白光。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种视觉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结果是色相的改变、明度的提高、而纯度不并不下降。加色法混合被广泛应用于舞台灯光照明及影视、电脑设计等领域。

2、减色法混合

减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也称第二混合。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两种或多种色料混合后所产生新色料,其反射光相当于白光减去各种色料的吸收光,反射能力会降低。故与加色法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料色彩不但色相发生变化,而且明度和纯度都会降低。所以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浊,最后近似于黑灰的状态。

人们平时在绘画、设计、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调合,都属减色法应用。

3、空间混合

亦称中性混合、第三混合。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穿插、并置在一起,于一定的视觉空间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故称空间混合。其实颜色本身并没有真正混合,它们不是发光体,而只是反射光的混合。因此,与减色法相比,增加了一定的光刺激值,其明度等于参加混合色光的明度平均值,既不减也不加。由于它实际比减色法混合明度显然要高,因此色彩效果显得丰富、响亮,有一种空间的颤动感,表现自然、物体的光感,更为闪耀。空间混合的产生须具备必要的条件。

(1)对比各方的色彩比较鲜艳,对比较强烈。

(2)色彩的面积较小,形态为小色点、小色块、细色线等,并成密集状。

(3)色彩的位置关系为并置、穿插、交叉等。

(4)有相当的视觉空间距离。

(二)颜色的对比与和谐

人们看到的某一物体表面的颜色取决于:

a 其本身的物理刺激

b 同时呈现的周围颜色

c 先后呈现的颜色刺激

1、同时对比

人眼同时受到不同色彩刺激时,色彩感觉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红灰——使灰色呈浅绿色,红色呈浅红色。

黑白——使白色越白,黑色越黑。

2、相继对比

观察一种颜色后接着又看另一种色彩,对第二种色彩的视觉效果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红——灰——使灰色呈青绿色。

(二)颜色的和谐

1、色的和谐

是指色彩配合的协调美,即恰当处理色与色之间的关系,使之具有协调悦目的视觉效果。

类似色,临近色

没有对比,和谐也就不存在。

2、色觉的平衡是和谐色彩的重要品质

人眼对色觉平衡的要求,即色觉生理。

(三)颜色恒常性

当光源的光谱成分发生了变化,但人们周围的物体颜色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不变,对颜色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颜色恒常性。

例如:白纸、黑煤

三、颜色视觉理论

(一)扬-赫尔姆霍兹的三色说

1、扬格

英国医学物理学家,扬格1807年,根据红、绿、蓝三色按不同量的混合关系,可得出各种不同颜色的事实,从而推论,可能存在三种颜色的感受器,分别感受三种不同波长的光。

2、赫尔姆霍兹

德国心理物理学家赫尔姆霍兹,之后认为,人眼有三种感光纤维:感红纤维、感绿纤维、感蓝纤维。(三种感受器实际上是三种锥体细胞)

光——视网膜——引起三种感光纤维兴奋——波长不同,兴奋程度不同。

(二)黑林的四色说

颜色现象的对比关系:四色说(红绿蓝黄)

认为视网膜上有三对视素:黑-白;红-绿;黄-蓝

三种色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同化(建设)和异化(破坏)两个对立的过程。

建设光:黑绿蓝;破坏光:白红黄。

四、颜色的情感表现

(一)色彩的表现性

1、色彩表现性的根源

联想说某一事物的特性普遍化

例如:红色——火焰、流血、革命

例如:绿色——大自然

生理机制

彩灯照射下——肌肉弹力加大,血液循环加快

波长较长的色彩——引起扩张性反应,反之引起收缩性反应。

例如:黄、橙色使人胃口大增;蓝绿色使人食饮大减。

2、色彩的情感表现性

即不同的色彩使人们产生的不同联想和感受。

(1)冷暖感

日本学者本村俊夫氏的实验:烧杯中不同颜色的试温(视觉看),温度感由高到低依次是:红橙黄绿黑白。

红橙黄——联想到阳光——暖色

对色彩的冷暖感取决于色调青蓝——联想到冰、水、寒冷——冷色

绿紫——介于冷暖之间——中性色调(休憩轻松)

暖——饱和度愈高——温暖感越明显

冷——亮度愈高——寒冷的特性越明显

(2)轻重感

木村俊夫氏的的木箱试重实验:(质量相同,颜色不同)

黑色为800g 红色为830g 白色为860g

轻重感取决于明度.

(3)明快、忧郁感

英国泰晤士河上的“浦拉克符拉亚斯桥”被称为著名的‘自杀场所’。

黑色——浅绿色自杀率下降了2/3

明亮而鲜艳——明快

取决于明度和纯度

暗而浑浊——忧郁

(4)膨胀和收缩感

暖、亮——大

取决于色调和明度

冷、暗——小

(二)颜色的象征性

由于传统、习惯、风俗和国家、宗教、团体等的特定需要,给某种颜色赋予特定的含义,使其具有语言文字的功能。

1、红

红——热情、革命、忠心、正义、勇敢

粉红——个性柔和、健康、梦幻、幸福、羞涩

深红——毁灭、恐惧

中国——幸福、喜庆

西方——嫉妒、暴虐、恶魔

印度——生命、活力、开朗、热情

2、黄

黄——至高无上、神圣、伟大、光辉、不稳定、醒目

中国——皇帝

欧美——卑劣、不吉利(尤其是基督教国家)yellow dog ;yellow book

巴西——绝望

伊斯兰——死亡

(3)绿

绿——朝气、生机、希望、青春、安全、和平、安宁

黄绿——清爽、成熟

深绿——老练

中国古代——贱者

伊斯兰、奥地利——最欢迎、高贵

(4)蓝

蓝——沉静、深远、消极、冷清、深邃、神秘、心旷神怡

淡蓝——轻快、纯洁、正义

深蓝——心醉

基督教——天国之色;悲伤

(5)紫

紫——冷红色、虚弱、神秘、孤独、悲哀、优雅、

淡紫——较弱、文静

深紫——不祥、恐怖、污秽

欧洲——皇帝、教皇专用、庄严、权利

(7)白

光明、纯洁、正义、神圣

白——双重性格

虚无、灾难、恐怖、死亡

(8)黑

黑——黑暗、恐惧、邪恶、不祥、哀丧

黑——时髦、漂亮、高雅

黑——含蓄、严肃、庄严

(三)颜色的喜好

1、常与颜色附着的形、物体的使用价值相关联

(例如:冰箱)

2、与个人的气质性格、文化水平、艺术修养、年龄、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例如:多质血)

3、国家、地区、气候、民族、宗教信仰的差别

(例如:非洲大陆)

第四章图形视觉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鲁宾的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原则;掌握格式塔心理学派关于图形知觉的研究、图形错觉与图形后效、影响人类图形知觉的因素;重点掌握根据图形视觉规律进行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材。

主要知识点:

1、图形视觉概述

2、图形视觉规律

3、影响人类图形知觉的因素

4、图形错觉与图形后效

5、根据图形视觉规律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材

教学重点:根据图形视觉规律进行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材和格式塔心理学派关于图形知觉的研究。

教学难点:根据图形视觉规律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材

2、图形视觉中的眼动规律

(1)注视

(2)跳动

(3)追随

三、影响人类图形知觉的因素

1、客观因素

(1)图形刺激

a 清晰度和意义性

b 图形与背景的对比度

(2)图形的呈现方向

正〉反

(3)呈现时间

短而均匀,长而差别

2、知识经验

图形组织

优先知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优先客体)

例如:双筒镜实验中的美国小孩和墨西哥小孩。

定势影响

定势: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特殊准备状态,它将决定同类后继的心理活动的趋势。

3、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与认知过程紧密相联。

(1)不同情绪对同一图形知觉的差异

心情愉快

例:年轻人在挖沼泽地

心情坏

(2)情绪性刺激的认知性掩蔽

在同时呈现或相继呈现多种刺激时,引起人们情绪激动的“情绪性刺激”可以使之对其他刺激的觉察能力受到抑制性影响。

4.动机

例:富家扩大20%

小孩看硬币画硬币

穷家扩大50%

硬币的价值夸大实验

四、图形错觉和图形后效

1.图形错觉

(1)错觉: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反映。

主观努力无法克服的,只要条件具备,就会出现,且带有固定倾向。

A横竖错觉 B缪勒—莱依尔错觉

C艾宾浩斯错觉

(2)理论

A 眼动说

B 恒常性误用论(近大远小)

2、图形后效

由于对先前视觉对象的适应影响到对后一对象的感知。

注意:后效不同于后果

作业2:根据图形知觉规律如何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材?

第五章空间视知觉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空间视知觉的涵义;掌握空间视知觉的非视觉性深度线索、双眼视觉线索和单眼视觉线索。

主要知识点:

1、空间视知觉概述

2、空间视知觉线索

3、空间视知觉的应用

教学重点:单眼视觉线索和双眼视觉线索

教学难点:单眼视觉线索和双眼视觉线索

空间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同样也是人认识的对象,人类的视网膜是一个二维空间平面,借助于此,人类却能够看出一个三维的视觉空间。

一、空间视知觉的涵义

<一>基本概念

空间物质形态内部的各种相互作用借以保持总体平衡的普遍形式。

空间的二重性物质形态的一般延伸、物质形态的并存序列.

空间知觉人对空间的认识和反映,以感觉为基础,对自身所在空间及其周围空间中各事物间关系的综合认识和反映的心理过程。

根据主导器官空间视知觉、空间听知觉

<二>空间视知觉

以视觉为基础,对环境中视觉刺激的空间特征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反映,又称视深度知觉。

视网膜感知:客体的方向,却不能表明客体的距离。

二、空间视知觉的线索

依据客观条件和机体内部条件,人类空间视知觉有如下三种线索:

1、非视觉性深度线索

2、双眼视觉深度线索

3、单眼视觉深度线索

<一>非视觉性深度线索

1、眼睛的调节

摄影:虚——实

眼睛:睫状肌调节水晶体,看远物变扁平,看近物变凸起。

2、双眼视轴的辐合

距离远——辐合近似于平行

距离近——辐合大

<二>双眼视觉深度线索

1、中央眼:物像落在两只眼睛的视网膜中央窝上。

2只眼睛,1个像。

中央眼向前投射的直线是人判断空间方向的基础。

2、视觉范围

双眼>单眼

颞侧新月——双眼视野中没有重合的部分。

3、视野单象区:物像在两个视网膜共同方向的单元处。

4、复视:物像不在视野单象区时,出现的双像。

例如:看教室远处,将食指垂直放眼前。(对眼)

5、双眼视差:看一立体物时,由于双眼相距63mm,人的两只眼睛所接收的刺激略有不同。例如:换眼看手指

<三>单眼视觉深度线索

人类在空间视知觉过程中,对视觉刺激本身的一些物理条件,经过学习后,只需一只眼睛就能感知。

1、大小

不被感知为物像大小变化,而是距离变化。

例如:铁轨的近大远小

2、空气透视

远处模糊,只见轮廓;近处清晰,细节明了。

例如:达芬奇在绘画中运用,晴朗与阴沉。

中国古代论画,远人无目,近树无枝。

3、线条透视

物像:在近处视角大,看起来较大;在远处视角小,看起来较小。

例如:火车铁轨、电线杆等

4、物体的遮挡

被遮挡物,看起来要远一些。

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

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人生必不可少的艺术。WTT小雅为大家整理了《演讲与口才》学习心得体会与感受,欢迎赏读。 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篇一 口才是一种艺术,一门科学,一种能力的表现,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的体会。以前我觉得口才就是讲话,只要会讲话,便是有口才的人。但看完书后我明白其实并不是,不能仅从表面去理解演讲与口才的意义。书中阐述了口语艺术的特征和基本法则,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学生进行说话、演讲、辩论、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我对口才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知道了口才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如此说来,说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要把话讲好就更难了。一言可兴邦,一言也可抵三军,言论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我们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想,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在私底下可以口若悬河,但一但站在讲台上讲话时,就会出现脸红耳赤,说话断断续续、语无轮次的尴尬情况。有这样一些人,不敢开口说话,怕被人笑。若与陌生人在一起更是闭口无言,沉默以对。造成这样的原因,不仅仅只是怕被人讥笑,还有其他许多原因:可能是从小缺乏集体生活,习惯一个人,对别人不太了解;可能在某个场合说话产生了不好的效果的

阴影,因噎废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能是觉得自己口才较笨,表达往往词不达意、言不中的,因而产生了少说为佳或者干脆不开口的想法。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归其全部,无外乎一条,那就是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首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减轻自己的负担,不要把自己的目标定的太高,降低求胜动机,做到轻装上阵;要保持积极的情绪,用积极自我暗示的办法,不断强化必胜的信心与信念,养成一套独特的思维习惯;演讲时要把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冷静的处理怯场,深呼吸 30 秒,给自己勇气,默认自己是最棒的。我认为虽为演讲就是要想讲、敢讲、多讲。 演讲是要有欲望的,也就是说要有表达的欲望,如果没有演讲的欲望,永远练不好口才。可以说每个人天生都有讲的欲望,从人呱呱坠地,吖吖学语开始就有了这种冲动,后来可能是由于社会、个人的原因,因讲不好,就不敢讲、不愿讲了。但是,演讲冲动是原始的,有些人只是没有机会而已。就如同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一旦醉酒,就会酒话连篇一样,酒就是催化剂,就是开启话匣子的钥匙。想讲,是需要培训的,一旦有了第一次的讲,就会有第二次表达的冲动。所以,培训口才,应该先培养讲的兴趣开始,让人产生充分表达的愿望,只有想讲了,才能可能走上演讲的讲台。演讲课是一门实践课。如果是只讲理论,而不登台演讲,则理论再好,也是空洞的,没有实际效果。敢于登台

国开《演讲与口才》形考

演讲与口才(专)形考1 题目1【单项选择题】道歉本身() A. 解决问题不明显 B. 可以解决问题 C. 不能解决问题 D. 只能一定程度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是:不能解决问题 题目2【单项选择题】为了不伤害对方,拒绝别人的请求时应该() A. 有么说么 B. 绝不拖延 C. 严肃认真 D. 慎选时机 正确答案是:慎选时机 题目3【单项选择题】我国现代口才水平状况() A. 满意度极低 B. 令人满意 C. 不令人满意 D. 满意度很高 正确答案是:不令人满意 题目4【单项选择题】封闭式提问的特点是() A. 信息具有不确定性 B. 答案具有唯一性 C. 回答时间有限定 D. 可以展开话题 正确答案是:答案具有唯一性 题目5【单项选择题】口才是人在说话中体现的() A. 合作能力 B. 集体意识 C. 个人才能 D. 沟通技巧 正确答案是:个人才能 题目6【单项选择题】我国演讲学的起步期是() A. 五四时期 B. 清末明初 C. 隋唐五代 D. 春秋战国时期 正确答案是:五四时期 题目7【单项选择题】赞美他人时应该注意做到() A. 尽量贬低自己、抬高对方 B. 一定保持适时适度 C. 尽量捡好听的话说 D. 不妨夸大其词 正确答案是:一定保持适时适度

题目8【单项选择题】道歉的主要作用是() A. 有利于解决问题 B. 转移注意力 C. 转化矛盾 D. 消除影响 正确答案是:有利于解决问题 题目9【判断题】口才能力直接关系到个人事业发展。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0【单项选择题】倾听是接受口头及非语言信息、确定其含义,并对此() A. 加以选择的过程 B. 做出反应的过程 C. 展示自己的过程 D. 认真领会的过程 正确答案是:做出反应的过程 题目11【单选选择题】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 A. 情景再现 B. 思维方式 C. 言语活动 D. 思想意识 正确答案是:言语活动 题目12【判断题】口才能展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3【判断题】演讲需要特定的时空情境。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4【多选题】对口才的正确认识是() A. 口才可以反映人的学识修养 B. 口才是现代人的成功要素 C. 口才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 D. 口才可以反映人的能力水平 E. 口才可以影响人的事业成功 正确的答案是: 口才是现代人的成功要素, 口才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 口才可以反映人的学识修养, 口才可以反映人的能力水平, 口才可以影响人的事业成功 题目15【判断题】作为言语活动,口语具有即时性特征。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6【匹配题】请选择正确答案 演讲是口才的() 演讲需要特定的()

浙江工商大学大一心理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选择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1分×60,共计60分): 1. 心理素质中的“素质”是。 A.广义上讲;B.狭义上讲;C.综合上讲;D.潜能上讲。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集体教育;B.咨询;C.开设相关课程;D.个别教育。 3.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A.一对一的“镜像”反映;B.个人的主观反映;C.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能动的映像;D.对客观现实准确无误的反映。 4. 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有与有意识地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心理活动统称为。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知、情、意的过程。 5. 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和身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被称为。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式;C.心理、社会模式;D.心理医学模式。 6. 哪个学派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A.精神分析;B.行为理论;C.人本理论;D.认知理论。 7. 心理自我不包括。 A.能力;B.角色;C.爱好;D.智慧。 8.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自己目前的实际情况的评价和看法称为。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9.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称为。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10. 一个人具有情绪体验深刻,容易感觉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具有内倾性等心理特征。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气质类型时倾向于。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黏液质。 11. 一个人具有直率、热情、动作迅速、情绪体验强烈、具有外倾性等心理特征。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倾向于。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黏液质。 12.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失恋后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能最好地说明哪种调节情绪方法。A.转移调节;B.延缓调节;C.宣泄调节;D.升华调节 13. 一个人企图摆脱或逃避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是。 A.恐惧;B.愤怒;C.悲伤;D.羞耻 14. 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A.动机;B.需要;C.行为;D.认知 15. 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调控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的能力是意志。 A.坚毅性;B.自觉性;C.自制性;D.果断性 16.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够说的是哪种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途径。 A.遵循循序渐进;B.增强挫折承受力;C.确立适当目标;D.完善人格 17. 与意志坚毅性相反的品质有。A.18. A.19. 盲从性;B.放任性;C.独断性;D.顽固性 把自己所具有的某些特质加到他人身上的心理倾向。第一印象效应;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义

一、新的健康观 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人是生理、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统一。人不仅仅是一人生物体,而且是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并进一步指出健康的新概念:一是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二是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三是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四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五是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六是体重得当,身材匀称;七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八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十是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因此,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经常用心身疾病或身心疾病。当生理产生疾病时,其心理也必然受到影响,会产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量发怒,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同样那些长期心情抑郁、精神负担重、焦虑的人易产生身体不适,因此,健全的心理有赖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说,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有四个标准,一是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研究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进行判定;二是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三是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四是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事实上,心理健康与否其界限是相对的,企图找到绝对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掌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握标准?我们认为应掌握三个标准,即相对性、整体协调性和发展性。我们在研究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时,应将目光投向发展的健康观,即更多的大学生在发展中面临许多人生的课题,心理危机与心理困难也都是在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是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四是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

演讲与口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演讲与口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篇一:演讲与口才的重要性 演讲与口才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85%是靠他的人际沟通和演说能力,只有15%跟他的专业技能相关。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一个人语言的的能力,又叫做演讲与口才。口才在如今的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一个好口才,不能把自己所想很好的表达出来,也就很难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在我们生活中,如何与别人有效地沟通,意味着你能否处理好与家庭、朋友、同事等各种人际关系。良好演讲与口才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能够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生

活与事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辩论家孔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凭借良好的口才传播自己的思想的,有的甚至左右一场战争的发生,可见演讲与口才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啊!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重要性说话艺术技巧 正文:古人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一句六月寒!古代的很多著名的名人名言以及重大历史事件,都无不说明一个问题:口才以及说话的艺术与技巧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啊!在和平时期口才比核武器还要厉害,古代就有很多的辩论家,就是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来左右战争的发生的。譬如: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春秋战国时期的烛之武就是利用其善辩的口才来避免战争的发生的。故事的大概如下: 公元前630 年,秦国和晋国联合进

攻郑国。秦军驻扎在郑国都城的东边,晋军驻扎在郑国都城的西边。在团团包围之中,郑国君主文公连夜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有个大臣说:“面对两大强国的左右夹攻,我国危在旦夕啦!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说服秦国退兵,敌手只剩下晋国,那么我国才能脱险。”郑文公急切地问他:“您说派谁去劝退秦军呢?”那人推荐道:“大夫烛之武。”半夜,天空漆黑一团。在城东,郑文公亲自把烛之武送到城楼上,他命令士兵拿来一只大筐,叫烛之武坐进筐中,上面用绳子吊着,把他徐徐下放到城外的墙根。烛之武偷偷地来到秦营中,一见到秦穆公就伤心地哭了起来。秦穆公喝道:“你是什么人?深更半夜哭什么呀?”烛之武说:“我是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哭我们郑国快要灭亡了。”秦穆公说:“这怎么要到我们军营里来哭呢?”烛之武说:“我也是来替你们秦国哭呀!”“你这是什么意思?”秦穆公好生奇怪,“我们秦国快要打败你们郑国了,怎么要你来哭我们

演讲与口才演讲稿(完整版)

演讲与口才演讲稿 演讲与口才演讲稿 第一篇: 演讲与口才演讲稿 生活需要我们给予爱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将带给大家一个从古至今、贯穿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中的一个字,大家能猜到是什么吗?这个字就是爱。那么,说到爱,现在就请大家与我感受一下我们身边的爱吧。请大家想象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不感受到身边的人或事物给予我们的爱,父母的爱、手足的爱、朋友的爱、妻子与子女的爱、一切生物带给我们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的爱等。在大家感受到这么多的爱后,请问大家是否意识到了什么?没错,在得到这么多的爱的同时,生活,依然需要我们去给予爱,把爱带给这个世界,爱从我做起。今天,我将围绕着“生活需要我们给予爱”这个话题来演讲。 首先,在我们做一件事情时,我们得了解这件事情的性质。那么,爱从我做起,要从哪里做起,要怎么做才是爱?有人说,要爱就要爱得轰轰烈烈,也有人说,爱是对社会做出的伟大的贡献。在我看来,爱不一定都很伟大,爱可能很琐细,但却很感人。因此,爱是我们在深夜里为了子女不着凉而特地起来帮他们盖被子;爱可以是我们对朋友的困难伸出的援手;爱可以是我们在生活中的某一句不经意的

话…… 爱是多方面的,而生活中的多方面的事情需要我们去爱。因此,我想对大家说,生活,需要我们去爱,爱从我做起。 朋友们,请问你们在感受身边的爱时,你们是否意识到这样的爱是来之不易的。大家是否知道世界上许多地方有许许多多饿着肚子、缺少爱的孤儿,他们是需要这个世界给予爱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带着饥饿和疾病离开这个世界,请问他们是否十分可怜?因此,这个世界,有许多需要我们无私奉献爱的地方,爱,需要我们去给予。 那么,环顾我们的身边,是否同样需要我们去给予爱?对父母的回报、对妻子或丈夫的恩爱,对子女的关爱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爱。大家都感受过父母的爱,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奔波劳累,为了我们日夜操劳,难道不该得到我们的爱?我们的亲戚朋友,在生活的某些方面帮过我们、关心过我们,难道不该得到我们对他们的敬爱?我们的孩子,代表着社会的未来,使我们的希望,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时无尽的乐趣,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爱来培养他们。爱是多方面的,爱需要从我们做起。爱是我们对社会的回报。朋友们,请不要吝啬,从小事做起,去爱我们身边的一切。爱从我做起。 那么,除了对他人的爱,我们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做起?请问在场的各位,你们爱国吗?你们爱我们这个由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血肉换来的伟大的国家?现在,我发现在我身边的一些所谓的“人”对爱国毫不知晓,反而在抱怨自己的国家。大家是否还记得那篇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文章,一个女孩竟然唾弃自己的国家而向往日本。对于这样的人,我只能说她笨得可以,在日本,最没地位的是女性,而且,日本人不勇于认错,在犯下一系列罪行之后还说与我无关。这个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感想与收获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感想与收获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们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压力,在中小学的时候,我们面临着应试教育,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读书、考试,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考上好的中学、大学。但是现在我们考上大学了,这些压力就离我们远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大学里我们同样要面对很多的压力,有考试的压力,还有就业的压力。这么多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学习心理健康课是必不可少的。 在心理课上,我知道了所谓的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完整和正常,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心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成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即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通俗的描述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都抱有积极的态度,特别是遭受挫折和打击的时候,如失恋、失业和生病等,能够主动的去面对、学习和寻求帮助,在迎接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满足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表现出一个人具有解决问题、应对压力、适应人生各种改变的能力。 通过个人的感受与经历,我愈加觉得心理健康课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高校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如何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与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前方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也是光明的。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对心理健康的重新认识与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在大学里,许多同学都因为课程较少、压力大于是就沉迷于网络游戏,到了最后就无法自拔,于是他们为了打游戏就开始荒废学业,开始连课也不去上了,整天呆在宿舍,坐在电脑前。甚至是不分昼夜的打,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也使得他们的心理开始变得扭曲了,可能分不清自己身在虚拟的游戏中还是现实的世界里。这让他们变得孤僻了,不善于与人交流,他们只活在虚拟的世界里。于是他们有的模仿游戏的场景去杀人,连自己的亲人也杀了;也有的猝死在电脑前,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保持快乐人生的秘诀是:1.学会宽恕他人 2.要有目标和追求 3.经常保持微笑 4.学会和别人一块分享喜悦 5.乐于助人 6.保持一颗童心 7.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相处 8.保持幽默感 9.能处变不惊 10.有几个知心朋友 11.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得到乐趣 12.保持高度自信 13.尊重弱者 14.偶尔放松一下自己 15.具备胆识和勇气 16.不要财迷。倘若我们可以做到这些,那我们就可以保持心理健康、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学习演讲与口才的心得体会

学习演讲与口才的心得 体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篇一:演讲与口才_心得体会1 《演讲与口才》学习心得 那么什么是演讲与口才了演讲与口才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可以让人获得成功的艺术。这次选修课我选择了演讲与口才,因为口才是一种艺术,一门科学,一种能力的表现,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的体会。以前我觉得口才就是讲话,只要会讲话,便是有口才的人。但看完书后我明白其实并不是,不能仅从表面去理解演讲与口才的意义。书中阐述了口语艺术的特征和基本法则,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学生进行说话、演讲、辩论、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我对口才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知道了口才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如此说来,说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要把话讲好就更难了。一言可兴邦,一言也可抵三军,言论的力量是巨大的。还有老师的课堂授课,使我感受到了演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对我们潜在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我们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想,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在私底下可以口若悬河,但一但站在讲台上讲话时,就会出现脸红耳赤,说话断断续续、语无轮次的尴尬情况。而一个好的演讲者演说家会很好的打破这种局面,因为他懂得如何在各种场合实时适时的转变,这种转变就会很好的使我们适应和改变。 演讲是要有欲望的,也就是说要有表达的欲望,如果没有演讲的欲望,永远练不好口才。可以说每个人天生都有讲的欲望,从人呱呱坠地,吖吖学语开始就有了这种冲动,后来可能是由于社会、个人的原因,因讲不好,就不敢讲、不愿讲了。但是,演讲冲动是原始的,有些人只是没有机会而已。就如同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一旦醉酒,就会酒话连篇一样,酒就是催化剂,就是开启话匣子的钥匙。想讲,是需要培训的,一旦有了第一次的讲,就会有第二次表达的冲动。所以,培训口才,应该先培养讲的兴趣开始,让人产生充分表达的愿望,只有想讲了,才能可能走上演讲的讲台。 演讲课是一门实践课。如果是只讲理论,而不登台演讲,则理论再好,也是空洞的,没有实际效果。敢于登台亮相,大胆讲出来,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所以说,演讲关关键的问题是胆子要大,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重,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担心别人的看法,只有大胆地讲出来,才能锻炼口才,否则是珍珠深埋,宝剑藏匿匣中。演讲的根本问题就是胆子要大,也就是要突破心理障碍,能够战胜自己,就如同面对敌人要有奋勇当先的勇气,敢于亮剑。能够做到这一点,演讲就成功了一半。有些人只所以惧怕演讲,就是迈不出这第一步,突破不了这道心理防线。所以,初学演讲的人,就要从站起来、走上台、讲出来练起。 提高口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总之,要开口,把自己想讲的话讲出来,不用在乎讲得好与不好。努力了,总有一天会有收获。让自己站在讲台上向无数的听众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所有人的内心产生共鸣的梦想得以实现。 在西方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所以《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一门普通的选修课,而是一门人生必不可少的艺术。篇二:演讲与口才心得体会

演讲与口才的关系doc

演讲与口才的关系 篇一:关于演讲与口才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关于演讲与口才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会说话,得天下”这话说得好!当今世界口才已经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一块敲门砖,口才改变命运更是道破了我们是否成功的关键。而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讲话、不需要交流,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的,可见语言是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想,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交流、社会的文明进步等等无不受之影响,它在很好的推动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当今也有许多的大学开展了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旨在教导即将迈向社会的大学生们懂得更多的社会信息,注重培养其社会能力。而且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也收获了很多的社会知识,也在演讲与口才方面有了些基本的认识和想法。 开篇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关于口才的知识。而文若河本人的见解十分得到,很明确的说明了何为口才,口才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表达,还包括聆听、 应变等多项能力。他认为:善表达,会聆听,能判断,巧应对,应该是衡量口才好与坏的重要标准。 我们的生活更是与之息息相关,生活、工作中都需要口才的参与才会多姿多彩。而且语言的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一句及时的话也许会消除紧张,一句知心的话也许会挽救他人,一句无心的话也许会点燃纠纷,一句残酷的话也许会毀掉生命。因此如何运用口才又成为我们的一大注意事项和必修课。好的口才具有神奇的魔力,好口才能让你巧舌如簧,让人心服口服,能让无往不利,也能让我们雄辩滔滔占上风,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要好好掌握口才。 人们心智发展成熟程度、社会经历的多少,性格的外向与内向,甚至男女的性别差别;感觉的不同,思考的方式,所处身份、学历高低、思维方式等等原因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影响到口才的发挥。 口才是一种心理技能。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又决定着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高低和口语表 达的风格。口才训练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训练表达能力,也训练心理素质;既要有发声语言的练习,也要有态势语言的练习;既要进行思维训练,也要进行现场训练;既要练听,也要练看;既要有充任角色的语境训练,也要有演讲、交谈、论辩等不同形式的语体训练。各方面都注意到我们就会培养出好的口才。 心理学家有一个有趣的公式: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体态语言。而鲁迅先生也说过:好的说话有三美:音美以感官,一美也;形美以感目,二美也;意美以感心,三美也。可见一个人在口才的培养,演

学院演讲与口才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院演讲与口才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演讲的特点主要有:现实性、综合性、直观性、鼓动性、工具性、艺术性等。 2、演讲从表达形式上划分,可分为三种类型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辩论演讲等。 3、从内容上划分,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政治演讲、法庭演讲、宗教演讲、生活演讲、学术演讲等。 4、演讲者应具备的素养有: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艺术素养等。 5、口才主体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修辞能力、表演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记忆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6、演讲中的态势语言主要包括:眼神、表情和手势等。 7、口才交际中,正确的说话原则包括:看对象说话、看身份说话、看场合说话和看时间说话。 8、好演讲稿的特点是:以情感人、切合具体演讲的场合和对象、简短有力没有长句、形象生动避免太多书面语、幽默但不滑稽等。 9、演讲稿开头动人心弦的绝招有:开宗明义式,故事、笑话式,展示物件式,引用名人警语式,自我介绍式,提问式,抒情式,悬念式等。 10、演讲中的整句包括排比、对偶、对比、顶真、回环等。 11、演讲稿的结尾一般有:总结式、号召式、格言式、诗词结尾和高潮结尾等。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项 1、喜悦、激动、亢奋、紧迫等感情可运用快速、重音、升调、停顿、短句、轻松的方式表现。 2、悲伤、思索、从容、深沉、庄严等感情可运用轻读、降调、慢速、长句、沉稳等方式表现。 3、高声大气表示强调、鼓励、愤怒、威胁。 4、唉声叹气表示苦恼、发泄、悲痛。 5、粗声粗气表示不满、怨恨、驳斥。 6、快:热情、紧急、赞美、愤怒、兴奋之类的内容;叙述进入高潮时。 7、慢:平静、悲伤、庄重、思考、劝慰之类的内容;讲述一些需要听众特别注意之事时;讲述有关数字、人名、地名时;引起疑问之事时。 8、口才交际中,抓住听众心理是口语表达成功的关键 (1)了解听众兴趣 (2)现场激发听众兴趣 (3)提高演讲者的兴趣 9、在《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演讲中,有个人是这样开头的——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的创伤只会痛苦一时,一个民族的耻辱却足以铭记千年。”这里运用了“引用名人警语式”的开头技巧。 10、有个人的演讲是这样开始的——“女人需要男人,如同鱼儿离不开自行车。如果一个民族要同我们的欧洲对手竞争,那我们务必用两手紧紧抓住棘手的问题。”这个人犯了开头“牛头不对马嘴”的大忌。 11、演讲中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就构成声音回环之美。

演讲稿之演讲与口才参考文献

演讲与口才参考文献 【篇一:演讲与口才】 《演讲与口才》论文 浅谈大学生演讲与口才 的重要性 学院:化学院专业:化工姓名:xxxx 学号:xxxxxxx 指导老师:xxxxx 浅谈大学生演讲与口才的重要性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专攻于专业知识与技能, 更应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拥有优秀的演讲口才能力才能真正 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演讲与口才这门课刚好给予了我们一个面向世 界的绝佳机会。本文通过论述演讲与口才以及其的重要性,借以展 示它对我们大学生的作用。 关键字:演讲;口才;重要性;作用。 一、重要性 作为当代大学生,怎样才能与时代同步伐呢?我个人认为,优秀的 演讲口才能力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拥有优秀的演讲口才能 力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 之所以选择《演讲与口才》这一门课程作为我的选修课,是因为你 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有一定程度的演讲口才能力,要知道 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要明白如何才能更好的跟各行各业的人 打交道,要了解如何才能认识更多的知心好友。 曾经有位出名的烹饪大师想把自己的毕生绝学传给他最得意的一名 弟子。在此之前他先让弟子给他做一道世界上最好吃的菜肴,弟子 就端上来一盘舌头,大师问其原因,弟子说道:“历来功成名就之人,大都少不了一副‘三寸不烂之舌’,正是这东西声情并茂的描绘,才带 来了许多美好的文明,才带来了人类许多欲望的满足和幸运的降临。”大师欣然,接着又让这名弟子给他做一道这世界上最难吃的菜肴,没想到弟子还是端来一盘舌头。大师不解,弟子又说:“舌头这 东西固然美味,但它也是最难吃的。正所谓‘祸从口出’,古往今来, 这世上诸多人为的灾难罪孽,有几桩不是由舌头挑起的呢?”大师听 后大笑起来,他终于找到了继承自己绝学的最适合人选。 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给向我们揭示了口才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它 是我们今后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表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cc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发生的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将迫在眉睫。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经过半学期的心理课学习,我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交往,我们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 心理课的房老师上课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们怎么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样处理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上这样的心理课,不仅增长知识,还得到新的感受。尤其是老师讲过自己或是从媒体上见过的案例,让我感同深受。 上心理课,我学会很多知识和道理。我知道当彼此遇到误会,要换位思考,要宽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的说出来。忍一尺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论与多少人同处,总要存心公正,一视同仁,不可特别与一两个人亲近,却与其他的人疏远。尤其不可袒护自己所爱的人,一有这种情形,势必引起别人的嫉妒,许多纠纷就因此发生了。父母对子女,师长对学生,上司对属员,兄弟,姊妹,同学,同事,彼此中间都必须谨防这种情形。 我记住了老师的一句话:不能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误会家长,要多和家长沟通,多谈心里话。让家长多理解自己,也让自己多理解家长。 通过上心理课,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及时沟通,与父母之间要敞开心扉,不要制造矛盾。平时父母管我,我心里感觉很厌烦,现在我什么事都为父母朋友和家人着想,通过上课,我变了很多,希望有机会上更多这样的课。 上课的老师很棒,很详细,虽然老师和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丝毫感觉不到她与我们之间存在的任何代沟,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被老师感染了,也都活跃起来。经过上课,我的知识更丰富了,办法更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合理去对待每一件事,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 我第一次上心理课,开始很紧张,以为要把自己的心里话当那么多同学的面说,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我明白了,大家都很友善,不用有顾忌。以后有什么事情,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或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只顾自己,而不想想他人的心理是否受伤。我很高兴,现在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我又多了一笔财富。 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也回答了很多问题,我还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上心理课的老师讲课很有特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希望学校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通过上心理健康课,我懂得了怎样尊敬父母,怎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怎样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他人。上心理课让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宽容,学会和家人朋友换位思考,理解体谅他人。更知道怎样去理解父母,爱自己的父母。希望多开展这样的课程。心理课给了我新的生活体验:我要常去替别人思考,要去理解他人;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爱。 通过上心理健康课,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然我们现在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知识要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认识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意义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 1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理无重大疾病。 真正的心理健康标准:生理健康(身体无重大疾病)、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健康的定义: (1)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理发展成最佳的状态。——第三 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2)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展自己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心卫联 4心理健康的两层含义: (1)无心理疾病( 2)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 智力正常 2. 情绪健康 3. 意志健全 4 人格完整 5. 自我评价正确 6 人际关系和谐7. 社会适应正常8. 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第二节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秩序:心里康宁—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疾病 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 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各类精神障碍 精神病) 二心理障碍定义:通常是一般心理问题积累、迁延、演变的结果,个体的主观体验痛苦,社会适应不良,社会功能 损害较大,常伴有病理性变化,不经过专门治疗难以自行消失:主要有神经症、人格异常,性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严重性排列): 一般困扰 -- 情绪及行为障碍-- 精神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生活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问题、就业问题、家庭 关系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 1. 经济压力 2. 人际压力 3. 情感压力 4. 前途压力 5. 学业压力大学生 常见的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个体原因、学习教育、社会、家庭 第三节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必备素质 (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1)现代社会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变革社会要求人才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 1、对自我进行积极的调整。 A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B 充分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 C 积极地进行人际交往 D学会管理和调整情绪E培养个人自立能力F适应角色的要求 2、寻求心理帮助。 3、作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第二章适应与发展 第一节适应与发展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 1. 健康生活的需要:适应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最基本的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人生是一个不断使自 己适应(自然、社会)环境的过程。 2.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成功人生的需要:积极的适应就是发展。面对着当今我国剧烈变革着的社会,面对着无数的挑战和机遇,谁拥有 良好的适应能力,谁就能够获取成功。“生活的成功与否,要看适应能力与其内外机遇调剂融合的难度是否相对应” 第二节适应与发展的含义 一、什么是适应:适应是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其个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得到瞒足的过程,适应也是自我与环 境和谐统一的良好的生存状态 人与环境适应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1、人自身做出改变 2、环境改变(但有一定限度)。通常的情况下,人们选择环境,改变 环境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的时候,人与环境的适应要求人自身做出调整,适应既定的环境。 人的适应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就需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1

论大学生演讲与口才的重要性.

论大学生演讲与口才的重要性 文传学院文化传播学系12f编辑出版班陈美如121035F01030 摘要:现代社会越来越缺少演讲型人才了。即便我们不是从事以演讲为主的职业,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要怎么让别人更容易地认同,也是我们值得讨论的一大课题。作业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离不开演讲与口才,我们关注演讲与口才。 关键词:演讲;口才;

一、引言 一个人敢说话、会说话,还不等于有口才,正如一个人会骑自行车还不是艺术一样,只有杂技演员娴熟的骑车表演才称得上艺术。演讲上是一种综合艺术,要真正掌握这种艺术,并非易事,它包括很多方面的技巧,诸如声音的字正腔圆、吐字归音,形体的动作、面部表情和仪表礼节,控场、应变的方法,即兴说话的诀窍,论辩的艺术,对话的妙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对演讲的技巧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运用。 二、演讲与口才的重要性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85%是靠他的人际沟通和演说能力,只有15%跟他的专业技能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口才、语言表达能力,是别人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获得称心如意的职位,不仅和专业技能有关。很多求职者就是凭借其良好的口才,来获得称心如意的职位;也有很多求职者因自己的口才不佳而被淘汰,甚至处处碰壁。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历史和显示早已证明:有时说比写更容易成才,更容易展示自己的才能。比如,你荣幸调到一个新单位担任领导,或当你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和那里的每个人相识或很快的使别人了解你。但从你到新的工作单位的第一次见面、登台或讲话起,大家就认识了你。并从你的第一次讲话中,产生了第一印象。如果你能说会道,有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人们就会说,新来的领导或大学生是有水平的,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有魄力。那么,听众和同事个个都会对你充满一种新的希望,正是这种新的希望,很容易使你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越来越多的地区、部门、单位在招聘人才、选拔人才时,早已不满足于看档案与笔试,而是一定要再加面试、口试、答辩,甚至还要举行竞选演讲大会。越来越多的以发现与选拔人才为目的的节目主持人大赛、青春风采赛、广告之星比赛、时装模特比赛、公关小姐比赛等等,不但要看漂亮、看身材,也要看口才。在最后一轮决赛中专门有一个展示演讲与口才的比赛项目。这时候,参赛选手必须使劲全身解术、一展口才,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从上面可以看出演讲与口才的重要性,但在演讲、说话的过程中,也是有很多的技巧可言的。听一个好的演讲者演讲,可以轻易发现,其说话是非常具有艺术性和技巧的,有时你会感觉到听他们演讲如同聆听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一个好的演讲者能够紧紧抓住听者的心,让其跟随自己的思维思索,进而影响其一生!正如古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很多著名的销售者,正是利用说话的技巧来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从而获得成功的。 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演讲与口才的能力,掌握说话的艺术和技巧,进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演讲与口才是大学生的社会需求 《毛遂自荐》中说道: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句话就说到了口才的重要性:毛遂就因为敢于自己推荐自己,才得以使他被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

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