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

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
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

《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读后感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些黔驴技穷了。孩子在不断长大,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暴露出来,学习任务爆发式增长,如何指导孩子适应学习生活;学习中遇到挫折怎么办;随着的年龄增长接触的事物就越多,如何教育孩子认识成长中出现的新问题等等......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是没法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的。

最近看了肖恩.柯维德写的《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一书,对解决上面这些问题非常有帮助。虽然这是一本写给青少年读者的书,但做为父母不妨也拿来读读,掌握一些青少成长中必要的知识和技巧,平时可以给孩子加以引导。

优秀的孩子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在父母的斥责声中成长起来的。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从一点一滴的生活积累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比如他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世界、优秀的社交能力和性格等等。“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所以培养孩子得先从培养习惯做起。

这本不同于以往读过的励志心理学书,讲理论和大道理,读后实施起来困难,而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讲起,落在实施上,操作性非常强,读了马上就可以做起。书中列出了青年健康成长中必备的七个习惯:积极处世;先顶目标后行动;重要的事情先做;双赢的想法;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协作增效;磨刀不误砍材工。这七个习惯分为两个层次,前三个是帮助个人成功的;后四个是帮助青少年在公众领域取得成功的。书中给读者列举出了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还有具体实施的方法,有很强的操作性,读后马上就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甚至还帮读者拟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可以帮助青少年和家长解决青少年在成长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七(一)班杨思弈家长

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 宋丽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心培育下一代,是利国利民的奠定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教育青少年,事关国家命运前途,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一代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要素。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不朽的民族精神,如爱国奉献、重礼务实、自立自强、诚实守信、重义轻利、扶贫济困、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滋养了中华儿女的心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也是我们一代代必须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 弘扬传统文化与培养时代新人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传统文化必然在各代人们身上打下烙印,并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着影响和作用。而人才的培养又总从特有的历史传统、民族心理、文化氛围和生活习惯出发,并在这些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与时俱进地成长和发展。事实证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有重要的滋养、引导、陶冶和塑造作用,一是培养道德素养。二是树立行为规范。三是改善知识结构。四是激励成长成才。我们的下一代总体上是积极向上,但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现象并存,成才希望和堕落风险同在的特点,我认为可以概括为;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兴趣广泛,良莠不辨;思维独立,易受污染;崇尚自我,好走极端;追求时尚,讲究体面;交友面宽,缺少防范;渴望成才,疏于苦练。当代青少年的自主性、选择性、主体性、参与性很强。有些青少年在

不良文化、不良信息的诱惑毒害下走向了堕落以至违法犯罪的道路,而且向低龄化、智能化发展。这和价值观、荣辱观混乱,背离传统文化道德有密切关系,需因势利导,帮助心灵回归,其重要性、紧迫性自不待言。 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和弘扬时代精神紧密结合。 当前,青少年不是生存在单一的世界,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家庭成才教育向孩子们灌输“理想世界”;网络媒体又诱导他们进入“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中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消极现象又使他们产生困惑疑虑,导致信念的淡化、道德滑坡、情绪浮躁、行为失范。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和冲击对青少年的思想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挑战,使青少年教育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多变性。因此,向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借鉴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更高起点上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今天的很多文化思潮、文化现象都能在传统文化找到渊源,而传统文化的精华真谛必然蕴含在现代文化之中。以延续、联系、发展的眼光进行“文化育人”,就必须将二者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给青少年完整、科学的文化情愫和文化理念。比如,讲古代重民、爱民、“民为贵、君为轻”思想就要和今天执政为民,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执政理念结合起来;讲历史爱国精神,宣传历史爱国英烈要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讲“仁爱精神”就要和今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真情无限,大爱无疆结合起来;讲“修身养性”就要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结合起来;讲“信义明礼”就要和今天讲诚信守礼仪,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结合起来;讲“孝道尊长”就要和今天感恩教育、尊老敬贤结合起来;讲中庸与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让青少年在联系、比较、继承、发展中区分良莠,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传播手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积淀起来的、传承下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人伦性和传承性,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材料,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建立和建设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主体精神。 第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整体至上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稳定和团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西方文化倡导的个人位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侵袭和泛滥起到了批判和抑制作用,也激发了当代中国大学生不断高涨的爱国主义热忱。 第三,传承和追求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崇尚和谐统一。归纳起来,和谐统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方而有二:其一,和谐统一思想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和平,主张通过道德教化而非强制手段来解决问题,主张用和平手段而非暴力手段来解决争端。这种以一贯之的思想教化,造就了一个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一个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更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确的价值取向。其二,主张家庭内部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倡导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团体意

识、宽容精神、家庭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传承和发扬“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儒家提倡对人的爱护和尊重,一贯把“仁爱”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要求人们首先要有“爱亲”之心,从爱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由己推人,由近及远,达到“泛爱众”的道德境界。通过对“仁爱”的倡导和践行,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仁者爱人”的理念,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它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仟感,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道德义务感。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与三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高校的人文知识的科学教育、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家庭的良好传统教育、党和政府的坚强有力支持、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整个社会的良好风尚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勤奋工作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的全力作用的结果。 总之,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短期、短效行为,而是一个历史的时代的重大课题,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长远发展规划。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模式、方法和载体,努力营造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形成长效机制,在自由民主、活泼开放、和谐创新的环境中哺育一代又一代素质高、方向坚定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这既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 为全面提高我辖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xx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阅读、表达能力和诵读、书写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为长期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积累经验,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织机构 成立社港中学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寻景辉副组长:黄建新 成员:张余愚寻民章彭高军喻可畏寻梦雄李武安周大志徐益源寻辉 四、教学内容 四至六年级:《三字经》 七至八年级:《弟子规》

五、基本要求 1.开设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阅读校本课程课,纳入正式课表,教学处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等学习活动。任课教师由语文老师担任,工作量按语文课程的五分之一计算。做到有计划、有检测、有总结。 2.结合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会、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等平台拓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的途径,以音频、视频、书画等形式及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记录和展示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经典诵读比赛、传统节日专题诵读活动、经典书写比赛、阅读经典征文比赛、阅读经典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展示和检阅学习成果。 3.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具有过硬的经典诵读、书写、解读、鉴赏能力和经典教育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六、组织实施 1.本项工作从20xx年下学期开始在全辖区中小学正式启动。9月14日举行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启动仪式。 2.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营造浓郁的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工作氛围。 3.中学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考核采取到校检查课程教学和活动开展情况,抽查学生文化经典诵读、背诵、默写水平等方式。同时,通过综合考核评选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4.中学根据教育局安排,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诵读、默写、书法比赛或演讲、征文比赛。 5.将文化经典纳入期末考试内容,作为检测学生阅读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方式之一。 6.学校在期末就此项工作开展情况写好总结材料上报中学。 社港中学

浅析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浅析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当代青年人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当代青年人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当代青年人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时对当代青年人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精神认为,当个体的生存与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个体应舍弃生命来服从道德原则。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死亡观,是宏大刚强的气概,是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而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 在中国的很多古诗中就蕴含了许多做人的准则和思想道德。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说过“国家兴亡之学,名族盛衰之学”。《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代青年人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需要具有刚毅自强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华民族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普及工作,而且可以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当代青年人的爱国情怀

青少年如何在今天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青少年如何在今天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青少年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尹彬 摘要:文化,特别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正是这一传统文化的力量滋养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推动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我们当然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正确运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青少年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

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道德重建需要中国传统文化。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道德缺失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极为严重的问题。因此必须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传统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为基础,树立道德基本规范,加强道德建设,营造讲良心、讲诚信、讲责任的道德氛围。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具有时代精神、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腐败行为的土壤。 (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社会关系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儒家最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希望通过一定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字:大学生传统文化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调查,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都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如果是外国人那就另当别论了。。),第三,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一)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大学生若能够正己正人、成己成物,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前途之路更加平坦。 (二)传统文化推崇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确良好习惯。 传统哲学重视调解人际关系,推崇以诚待人,孜孜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营造安定的局面有积极作用。所谓“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都是推崇“忠恕之道”,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自己想到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

7中国传统丧礼

中国传统丧礼 中国传统丧礼 丧礼是与殡殓死者、举办丧事、居丧祭奠有关的种种仪式礼节,在古代为凶礼之一。《周礼?大宗伯》: “以丧礼哀死亡。”古人把办理亲人,特别是父母的丧事看作是极为重要的大事,很早就形成了一套严格的丧礼制度,儒家礼经所记丧礼制度,主要是为士以上的统治集团成员制定的,但其影响则远远超出这一范围,而且大体上被后世所沿袭,两千多年来一直对历代的传统丧礼起着指导作用。如唐代的《开元礼》、宋代的《政和礼》、《明会典》以及对士大夫阶层影响较大的 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所记载丧礼制度,无不以儒家礼经所记载的丧礼制度为范本而略加变通。以《仪礼》的记载为主要依据的中国古代丧礼制度,等级分明。同样是死,说法就尊卑有别,“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丧礼也有不同的等级。总的说来,程序都很复杂,名目有五、六十种之多,真称得上是繁文缛节。 初终(送终):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一定要居于適寝,也就是正寝、正室。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并“属纩以俟绝气”,纩是丝棉新絮,质地很轻,把它放在临终者的口鼻上察验是否还有呼吸,叫属纩。直到亲人去世,诸子及兄弟、亲戚、侍者放声痛哭。这在习俗中称为“初终”。初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没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在正庭中临时铺设板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因为民俗以为人如果在床上死去,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此外,还要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报丧: 老人在咽气以后,家人命赴派人向死者的上级、亲属和朋友报丧贴,或登门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他庞大的知识系统为生命的成长与发育提供了优质的土壤与有效的营养。世界观的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心性各个方面的培育,包括人格的塑造、才华的挖掘、情绪的认知与管理、意志力的锻造、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等等方面,都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充沛的资源。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已经有四个年头了,在我讲授国学中,有很多收获,现呈现给大家,以供商榷。 一、榜样的力量 我们所知道的古圣先贤就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的,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孔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张良、诸葛亮、王羲之、蔡伦、李世民、玄奘法师、吴道子、李白、杜甫、王维、孙思邈、苏东坡、欧阳修、韩愈、张载、周敦颐、王阳明、曾国藩等等,在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的榜样所引导,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往对方的路上走,传统文化的成人之道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与道路。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多少前贤用行动证明了这句话,比如玄奘法师,孤身一人穿过沙漠和崇山峻岭去印度求法,水囊还在沙漠里坏掉了,连续5天没有水,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才能继续前行呀!而现在,都市中的我们只要一天没有水,就会闹翻天了。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学好很快,学坏也很快。我们班有个学生,看到了孔子的故事,就跟我说,她要以孔子为榜样。这样的孩子多么可贵,这么小就懂得要以孔子为榜样。 二、审美能力及创造力的开发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读不好一篇古文,写不出一手好字,更不用说一纸漂亮的文章以及浩然的正气开阔的胸襟远大的志向。我们的老祖宗们,从小学开始,他们称为蒙学,还在小学阶段,就从音韵声律上去感受我们的汉字之美,就开始“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这些文字美,有了天然的节奏吧,已经有了自然、历史和价值观。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就是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千字文》,只有一千个字,也已经写出有关宇宙、物理、人情、历史等等方面的内容,等于写了一篇非常精简的“中国文化纲领要点”。《千字文》用的是六朝时期的骈文体,讲究对仗,讲究平仄韵律,讲究修辞和用典,在才艺的培育上,古人比我们更扎实。 三、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开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今天正在开展经典朗诵,主动在承担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认识古人的智慧。在这样的朗诵中,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认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时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精神认为,当个体的生存与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个体应舍弃生命来服从道德原则。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死

亡观,是宏大刚强的气概,是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而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 在中国的很多古诗中就蕴含了许多做人的准则和思想道德,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说过“国家兴亡之学,名族盛衰之学”。《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需要具有刚毅自强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华民族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普及工作,而且可以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爱国主义的传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经过世世代代的沉积、凝集、升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总是围绕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中心。 《礼记》中的《礼运篇》所描述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就是儒家的思想家们的社会理想的描绘。这种社会理想,正表现出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志向。因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没其修远兮,吾

案例7-1 中国传统文化清单上我们遗失了什么

案例7-1 中国传统文化清单上我们遗失了什么 [案例文本]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 【忠孝仁义信礼智勇】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四书五经】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 【任侠之气】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匹夫有责】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Twins,玩PUPA或Hello Kitty,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

如何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中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 一、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长是其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过去作为孩子启蒙的传统文化教育,现在被许多家庭放置到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落,家长们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中学生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不够,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引导中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二、学校要发挥纽带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的盛行,使学校的办学方向也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以迎合社会的需求,重教轻德,重分数,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学生们普遍存在吃苦耐劳精神差,不善于团结与协作,精神困顿,缺乏必要的应对生活的精神素养和能力,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这无疑与传统价值观在现行教育中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

关于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关于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认知调查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与学号: 2012年1月19日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 【摘要】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巍巍大国,漫漫的五千年,

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了一种具有中华名族特色风貌的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各种洋节洋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得传统文化好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大家不再听民乐戏曲,不再读四书五经,大家开始痴迷于音韵优雅的钢琴曲,激情澎湃的洋歌剧,以及其他充满神秘色彩的外来文化。本应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开始动摇。而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国将端午节申请为该国所有的行为进一步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感到担忧。在此背景下,本人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展开调查,旨在以此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并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 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开展,问卷包括17道选择题,问卷共发出105份收回98份以下按100份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接触情况,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取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看法等问题。相对比较全面(问卷见附表1)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针对当代青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我设计了五道题。第一方面

我们调查了青年对四大名著及四书五经的阅读情况,有73%的青年看过一部分,17%的人没看过,仅有10%的青年全看过。由此可以看出,当代青年的传统素养并不是很高,仅有10%的青年看过四大名著,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73%的青年看过部分,说明传统文化对大家来说并不是很陌生,只是了解不深,需要加强教育。很多青年认为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枯燥无味,认为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去阅读那些拗口的文言文,这是因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帮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他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让他们真真正正的爱上传统文化。第二方面我们就当代青年是否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做了调查,37%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46%的青年对此有一点兴趣,12%的青年对此不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有高达83%的青年对传统文化是感兴趣的,这必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普及。我们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手工艺的后继无人的状况展开调查,74%的青年认为有必要继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认为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认为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应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说明广大青年还是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第三方面我们调查了在大家心中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有53%的青年认为很重要,40%的青年认为有一些作用,7%的青年认为可有可无甚至没有任何作用,这个数据还是比较乐观,虽说有一少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没有作用,但是高达93%的人都认为

如何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加强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玛纳斯县第四小学 2011年3 月

如何加强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小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小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期小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 一、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其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过去作为孩子启蒙的传统文化教育,现在被许多家庭放置到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落,家长们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少儿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不够,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小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引导小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亲子互动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二、学校要发挥纽带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的盛行,使学校的办学方向也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以迎合社会的需求,重教轻德,重分数,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学生们普遍存在吃苦耐劳精神差,不善于团结与协作,精神困顿,缺乏必要的应对生活的精神素养和能力,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这无疑与传统价值观在现行教育中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

青少年如何在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青少年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尹彬 摘要:文化,特别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 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 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 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 的文化、文明的历史。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华文 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正是这一 传统文化的力量滋养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推动着中华民族 向前发展,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我们当然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正确运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青少年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

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道德重建需要中国传统文化。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 ‘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 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 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道德缺失已经成 为当今社会极为严重的问题。因此必须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传统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 为基础,树立道德基本规范,加强道德建设,营造讲良心、 讲诚信、讲责任的道德氛围。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 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具有时代精神、深入人心的社会主 义道德风尚。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 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腐败行为的土壤。 (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社会关系 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儒家最重视人与 人之间的和谐。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希望通过一定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2013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题目: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选题:传统文化与价值引领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完成人及学号:危军() 冯琦() 曹攀() 张金鸣() 指导老师:蒲伟芬 2015年5月23日

一、调研情况介绍 (一)调研背景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2、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3、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在逐步地跨入国际行列,各国文化在国际范围中广泛传播,并影响着其他文化的发展。 (二)调研目的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元素。而民族文化的传承靠教育,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所以大学生在民族文化的世代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各种文化思潮不断冲击和影响着我国大学生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这已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所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对提高大学生对本国优秀文化有重要意义,从调研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寻找让广大大学生重视并更好的吸收传统文化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方案与实施情况 1、调查方式:为使调查范围涵盖面更广,我们于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问题的问卷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 2、问卷主要包含已下主要内容 (1)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感兴趣 (2)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主要来源 (3)当代大学生对于最近中国传统文化风靡全球,怎么看 (4)当代大学生是否主动去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5)当代大学生认为该如何去加强继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等 3、调查时间: 2015.5.20-2015.5.23

七岁儿童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全集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七岁儿童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全集,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七岁儿童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全集历史故事是让我们最容易了解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世界历史、清朝历史等不同地域,不同朝代历史最快捷方法。下面就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的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一 晋文公称霸后,曾经归附楚国的陈、蔡、郑三国便与晋国签订了友好盟约。接着,郑国又与秦国签订了盟约,秦国派三个秦国将军带兵驻守在郑国。两年后,晋文公病死了,一心想扩大势力的秦穆公心想:“现在攻打郑国,晋国一定不会出兵援助,这正是攻打郑国的好时机啊!”于是,他派孟明视率领军队与驻守在郑国的兵将里应外合,攻打郑国。 当秦兵进入郑国时,忽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人拦住他们的去路。孟明视问道:“你是谁啊?”此人回答说:“我叫弦高,是郑国派来的使臣。”孟明视心里非常纳闷:“攻打郑国这么机密的事,他怎么会知道呢?”那个自称使臣的弦高继续说道:“我

们国君知道你们将路过此地,便派我给你们送来一份薄礼。”说完,他就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收下礼物后,孟明视对部下说:“我们本来是想偷袭郑国,没想到他们早有所准备,我们还是撤军吧。” 其实弦高只是郑国的一个牛贩子,在回家途中正好遇到了秦军,并发现了他们即将偷袭郑国。当时赶回郑国报信一定来不及,于是他急中生智,一面冒充使者稳住秦军,一面派人连夜赶回郑国报告消息。 郑国的国君收到消息后,连忙派人去查看秦军的动静,果然发现他们正在做战前准备。郑国国君对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将军下了逐客令:“你们在郑国住得太久,我们已经无力供养你们了,还是请回吧。” 驻守秦国的三个将军知道泄露了秘密,只好连夜离开了郑国。 弦高智退秦军,充分显示了他的聪明机智和勇敢。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向弦高学习,机智地处理问题。 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二 秦王嬴政一心想统一中原,所以不断派兵攻打列国。他带兵拆散了燕、赵两国的同盟关系,占领了赵国的都城,还夺去了燕国的大片土地,并把燕太子丹留在秦国当人质。后来,太子丹悄

当前青少年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当代青少年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们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增长,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元素与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解决吃穿等生存问题,更多的关注自身精神生活的状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重视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目前我们中国正在实现大国崛起,国际上存在各种对中国不利的形势,民族精神作为国家的灵魂,我们必须给与国家的民族精神状况以足够的关注。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信仰、以及民族价值观念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知道、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髓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更进一步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虽是精神层面上的抽象概念,却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中华之所以为中华,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因于此。而民族传统文化是形成民族精神的基石,我们没有办法脱离文化来谈精神。长期的文化熏陶已经造就了各民族的集体民族认同感,这就是超越了狭隘民族界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它已经超越了生死的界限。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很重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不仅承担着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积淀的艰巨职责,是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者,而且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是继往开来的新一代,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所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分析大学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崇尚程度以及民族精神对大学生荣辱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具有社会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的核心内容(基本思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此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思想材料。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更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他们负有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任重道远,是继往开来的一代,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还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高尚的品格和浓厚的爱国情感。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更能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培养他们发愤图强、艰苦创业的精神,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克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负效应,并形成生气勃勃的、健康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校园规范,为增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创造良好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