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传动系统练习答案分析

汽车传动系统练习答案分析
汽车传动系统练习答案分析

汽车传动系统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

2.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操纵机构。

3.自锁钢球;弹簧;特殊齿形;互锁钢球;互锁销;带有弹簧的倒档锁销。

4.两种;先挂前桥、后挂低速档;先摘低速档、后摘前桥。

5.万向节;传动轴;中间支承。

6.15°~20°。

7.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桥壳。

8.绕自身轴线转动;绕半轴轴线转动。

9.锥齿轮组成;锥齿轮;圆柱齿轮。

10.差速器壳;十字轴;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半轴。

11.全浮式半轴;半浮式半轴;半轴齿轮;驱动车轮。

12.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轮毂;钢板弹簧;整体式桥壳;分段式桥壳;整体式桥壳。

二、解释术语

1.汽车的车轮数×驱动轮数,第一个数字代表汽车的车轮数,后一个数代表驱动轮数,如EQ2080(原EQ240)E型汽车有6个车轮,而6个车轮都可以驱动,即表示为6×6。

2.发动机发出的转矩经过传动系传给驱动车轮,驱动车轮得到转矩便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地面给驱动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就是驱动力。

3.传动比既是降速比又是增矩比。=7.31表示汽车变速器一档的传动比,曲轴转7.31转,传动轴转1转;同时还表示,发动机发出的转矩经过变速器挂一档后传到传动轴时的转矩增大了7.31倍。

4.由于在分离轴承与分离杠杆内端之间存在一定量的间隙,驾驶员在踩下离合器踏板后,首先要消除这一间隙,然后才能开始分离离合器,为消除这一间隙所需的离合器踏板的行程,就是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5.膜片弹簧是用薄钢板制成并带有锥度的碟形弹簧。靠中心部位开有辐条式径向

槽形成弹性杠杆。使其在离合器分离时兼起分离杠杆的作用。

6.变速器的超速档的传动比小于1,即第二轴转速高于第一轴,而第二轴上的转矩小于第一轴输入的转矩。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

四、选择题

1.(B);

2.(C);

3.(C);

4.(A);

5.(B);

6.(C);

7.(B)。

五、问答题

1.汽车传动系的作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通过变速、变扭、变向传给驱动车轮。

2.必须满足:第一万向节两轴间夹角与第二万向节两轴间夹角相等;第一万向节

的从动叉与第二万向节的主动叉处于同一平面内。

3.离合器的功用是:

1)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2)便于换档,使汽车有不同的行驶速度;

3)防止传动系过载。

4.对离合器的要求是:

1)保证能传递发动机发出的最大转矩而不发生滑磨;

2)主、从动部分分离应迅速、彻底、接合平顺、柔和;

3)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保证工作可靠;

4)从动部分的质量要尽可能小,以减少换档时齿轮的冲击;

5)操纵轻便,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

5.变速器的功用是:

1)降速增扭,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

2)在不改变发动机曲轴旋转方向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倒向行驶;

3)利用空档,使发动机与传动系中断动力传递,以便发动机能够顺利起动、怠

速和变速器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

6.同步器的作用是:使接合套与准备进入啮合的齿圈之间迅速同步,并防止在达到同步之前进行啮合。

7.分动器的作用是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各驱动桥(越野车)。

8.汽车采用万向传动装置的原因是:因为现代汽车的总体布臀中,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连成一体固装在车架上,而驱动桥则通过弹性悬架与车架连接,因而变速器输出轴轴线与驱动桥的输入轴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当汽车行驶时,车轮的跳动会造成驱动桥与变速器的相对位置(距离、夹角)不断变化。因此,变速器的输出轴与驱动桥输入轴不可能刚性连接,必须安装万向传动装置。

9.驱动桥的作用是将万向传动装置传来的动力折过90°角,从而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并由主减速器降低速度,同时增加扭矩,再将其传给差速器并分配到左右半轴,最后传给驱动车轮使汽车行驶。

10.主减速器的功用是将力的传递方向改变90°,并将输入转速降低,转矩增大,使汽车在良好公路上一般能以直接档行驶。主减速器基本形式有单级主减速器和双级主减速器。单级主减速器主要由一对经常啮合的圆锥齿轮组成;双级主减速器主要由两对经常啮合的齿轮组成,其中一对为锥齿轮,另一对为圆柱齿轮。

11.离合器的从动盘通过中间的花键毂与变速器的第一轴前端花键轴相连接。在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时,发动机的动力经摩擦衬片、从动盘花键毂传到变速器第一轴(即输入轴);而压盘与变速器的第一轴没有任何连接上的关系,若将摩擦

衬片铆在压盘上,则将导致发动机的动力无法传到变速器,汽车也无法行驶。

12.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工作过程可用图表示。

当离合器盖总成未固定于飞轮上时,膜片弹簧不受力而处于自由状态,如图(a)所示。此时离合器盖1与飞轮7之间有一定间隙。

当离合器盖1用螺钉安装在飞轮7上后,由于离合器盖靠向飞轮,消除间隙后,离合器盖通过支承环5压膜片弹簧3使其产生弹性变形(膜片弹簧锥顶角增大),同时在膜片弹簧的外圆周对压盘2产生压紧力而使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如图(b)所示。

当踏下离合器踏板时,离合器分离轴承6被分离叉推向前,消除分离轴承和分离指之间3mm左右的间隙(相当于踏板30mm左右的自由行程)后压下分离指,使膜片弹簧以支承环为支点发生反向锥形的转变,于是膜片弹簧的外圆周翘起,

通过分离钩4拉动压盘2后移,使压盘与从动盘分离,动力被切断。如图(c)所示。

13.CA1091型汽车双片离合器的调整包括:分离杠杆高度的调整、中间压盘在离合器分离位置时的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

14.当发动机工作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时,发动机的转矩一部分将由飞轮经与之接触的摩擦衬片传给从动盘的花键毂;另一部分则由飞轮通过八个固定螺钉传到离合器盖,并由此再经四组传动片传到压盘,然后也通过摩擦片传给从动盘的花键毂。最后从动盘花键毂通过花键将转矩传给从动轴,由此输入变速器。15.离合器经过使用后,从动盘摩擦衬片被磨损变薄,在压力弹簧作用下,压盘要向前移,使得分离杠杆的外端也随之前移,而分离杠杆的内端则向后移,若分离杠杆内端与分离轴承之间预先没留有间隙(即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则分离杠杆内端的后移可能被分离轴承顶住,使得压盘不能压紧摩擦衬片而出现打滑,进而不能完全传递发动机的动力,因此,离合器踏板必须要有自由行程。

16.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特点:

①开有径向槽的膜片弹簧、既起压紧机构(压力弹簧)的作用,又起分离杠杆的作用,与螺旋弹簧离合器相比,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短,零件少,重量轻,容易平衡。

②膜片弹簧不像多簧式弹簧(螺旋弹簧)在高速时会因离心力而产生弯曲变形从而导致弹力下降,它的压紧力几乎与转速无关。即它具有高速时压紧力稳定的特

点。

③膜片弹簧离合器由于压盘较厚,热容量大,不会产生过热,而且产生压紧力的部位是钻孔以外的圆环部分,所以,压盘的受力也是周圈受力,使膜片与压盘接触面积大,压力分布均匀,压盘不易变形,结合柔和,分离彻底。

17.动力传递路线:第一轴1→第一轴常啮合齿轮2→中间轴常啮合齿轮23→中间轴15→中间轴三档齿轮21→第二轴三档齿轮7→三档齿轮接合齿圈8→同步器接合套9→花键毂24→第二轴14。

18.传动轴制有滑动叉,主要是使传动轴总长度可以伸缩,以保证在驱动桥与变速器相对位置经常变化的条件下不发生运动干涉。

19.各档动力传递路线(图):

动力传递路线为1→23

动力传递路线为1→23

动力传递路线为1→23

动力传递路线为1→23

动力传递路线为1→23

20.因为传动轴过长时,自振频率降低,易产生共振,故CA1092型汽车的传动轴采用二段式的。

当汽车满载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两根长轴近似在同一轴线上,相当于只有一根长传动轴,中间的万向节不起到改变角速度的作用,因而维持等速;在后桥跳动的情况下,便不能保持夹角相等,由于夹角不大,不等速性也不大,附加的惯性力矩一般可靠轴管本身的弹性扭转来吸收,并使其降低到允许的范围内;空载时,

由于夹角不等引起的不等速性变大,附加的惯性力矩较大,但发动机发出的转矩比满载时小,从而使传动系不致过载。

21.不可以。因为传动轴是高速转动件、为避免离心力引起的剧烈振动,要求传动轴的质量沿圆周均匀分布。无缝钢管壁厚不易保证均匀,故用厚度较均匀的钢板卷制对焊成管形圆轴。

22.行星齿轮的背面和差速器壳相应位置的内表面均制成球面,保证行星齿轮更好地对正中心,以利于和两个半轴齿轮正确地啮合。

差速器中各零件是靠主减速器壳体中的润滑油来润滑的。在差速器壳体上开有窗口,供润滑油进出,为保证行星齿轮和十字轴轴颈之间有良好的润滑,在十字轴轴颈上铣出一平面,并在行星齿轮的齿间钻有油孔。

23.见图。

第一轴1、中间轴15;齿轮2、齿轮23、齿轮22、齿轮21、齿轮20、齿轮18、齿轮19、齿轮17、齿轮11及接合齿圈10、齿轮7及接合齿圈8、齿轮6及接合齿圈5。

24.为了提高汽车在坏路上的通过能力,有的汽车在差速器中装有差速锁。当一个驱动轮打滑时,用差速锁将差速器锁起来,使差速器不起差速作用,即相当于把两个半轴刚性地联接在一起,使大部分转矩甚至全部转矩传给不打滑的驱动轮,以充分利用这一驱动轮的附着力,产生足够的驱动力使汽车得以行驶。25.因传动轴在制造中,它的质量沿圆周方向往往不均匀,旋转时易产生离心力而引起传动轴振动,使传动轴中间支承与减速器主动齿轮轴承加速磨损。为了消除这种现象,传动轴在工厂里都进行了动平衡,校验中给轻的一面焊上一块适当

质量的平衡片。平衡后,在滑动叉与传动轴上刻上箭头记号,以便排卸后重装时,保持二者的相对角位置不变。

26.支承螺柱安装在从动锥齿轮啮合处背面的壳体上,它与从动锥齿轮背面有一定的间隙。在大负荷下,从动锥齿轮背面抵靠在支承螺柱的端头上,以保证从动锥齿轮的支承刚度,以限制从动锥齿轮过度变形,而影响齿轮的正常工作。

支承螺柱与从动锥齿轮的间隙为0.3~0.5mm,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可先将支承螺柱拧至顶住从动锥齿轮的背面,然后退回1/4圈即可。调好后将锁紧螺母拧紧并用锁片锁牢。

27.从动锥齿轮的轴向位移和轴承预紧度的调整顺序是先调轴承预紧度后再调轴向位移。

轴承预紧度的调整:靠改变装于减速器外壳的左、右轴承盖与减速器壳体之间的两组垫片的总厚度来调整。

轴向位移的调整:在不改变减速器外壳左、右轴承盖下的调整垫片总厚度的情况下(即不改变已调好的从动锥齿轮轴承预紧度),把适当厚度的调整垫片从一侧移到另一侧来调整。

汽车自动变速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论文(设计)题目:汽车自动变速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 液力传动于20世纪初发明于欧洲,最初用于船舶制造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便开始应用于陆用车辆。起先,液力传动主要应用于公共汽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应用在许多军用汽车和专用汽车上。 起初液力传动直接采用船用变矩器。随后美国GM汽车公司采用这种变矩器用于内燃机车,此后,美国开始了ef研制工作,液力传动的研究中心从欧洲移到厂美国,并在美国得到筒反大的发展。作为最初批量生产的液力自动变速器是1938年推出的,它将行星齿轮式变速器与液力偶合器组合.用液压力进行自动变速,是现在自动变速器的原型。1950年期间,汽车液力传动进入一个新阶段,出现了可根据车速和加速踏板位置进行自动换档的自动变速器,此时液力自动变速器已基本定型,近40年自动变速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装有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己越来越多,特别是高级轿车基本全部装用电控自动变速器。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自动变速器是采用简单的液力传动与多档机械自动变速器组合,在控制方式上,由于动—半自动—全自动—电子操纵控制系统,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自动变速器的档位数从二速—三速—四速,五速自动变速器也即将出现,问时利用各种方法,扩大与改善液力传动的自动调节性能范围,以实现简化操纵的目的。 关键词:液力传动,变矩器,液力偶合器,行星齿轮式变速器

Abstract Hydraulic transmissio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nvented in Europe, initially for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after World War I, they began to be used for land use vehicles. At first, th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is mainly used in the bu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lso used in many military vehicles and special vehicles. At first, direct use of marine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 transmission. GM U.S. auto companies then use this converter for diesel, then, ef the United States began development work, hydraulic transmission plant research center to move from Europe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against big development by tube. As the first mass-produced hydraulic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s introduced in 1938, it will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combined with fluid couplings. Fluid pressure wit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s now the prototype. During 1950, cars entering a new phase of hydraulic transmission, there may be under the accelerator pedal position and vehicle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 at this time have been in shap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nearly 40 years has bee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 equipped wit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has been more and more vehicles, especially all the basic equipment limousin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point of view,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s the use of a simpl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and multi-file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e control, due to moving - Semi - Automatic - Electronic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to the intelligent directio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e number of stalls from the two-speed - three-speed - four speed, five-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s also about to appear, asked when the use of various methods to expand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hydraulic transmission range of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implifying manipulation. Key words:hydraulic transmission, torque converter, fluid coupling,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汽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其答案范文

汽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其答案范文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一、填空题 1、汽车动力性主要由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三方面指标来评定。 2、汽车加速时间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3、汽车附着力决定于地面负着系数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力。 4、我国一般要求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不小于60%。 5、汽车行驶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6、传动系损失主要包括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 7、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小,燃油消耗率越大。 8、在我国及欧洲,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L/100KM,而在美国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mile/USgal。 9、汽车带挂车后省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率,二是增大了汽车列车的利用质量系数。 10、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恒定性和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11、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12、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触头失效和托尾失效。 12、车身-车轮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车身固有频率为,驶在波长为6米的水泥路面上,能引起车身共振的车速为 54km/h。 13、在相同路面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高,后备功率越小,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高,燃油消耗率越低。 14、某车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若总制动器制动力为20000N,则其前制动器制动力为1200N。 15、若前轴利用附着系数在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之上,则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 16、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中心转向和过多转向。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态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角阶段输入。 17、对于前后、左右和垂直三个方向的振动,人体对前后左右方向的振动最为敏感。 18、在ESP系统中,当出现向左转向不足时,通常将左前轮进行制动;而当出现向右转向过度时,通常将进行制动。 19、由于汽车与地面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起、无法通过,称为间隙失效。 20、在接地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在增加履带长度和增加履带宽度两个方法中,更能减小压实阻力的是增加履带长度。 21、对于具有弹性的车轮,在侧向力未达到地面附着极限的情况下,车轮行驶方向依然会偏离其中心平面的现象称b为轮胎的侧偏现象。 22、车辆土壤推力与土壤阻力之差称为挂钩牵引力。 二、选择题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是(C) A、最高车速、最大功率、加速时间 B、最高车速、最大功率、最大扭矩 C、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D、最大功率、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 2、同一辆汽车,其车速增加一倍,其空气阻力提高(D)。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3、汽车行驶的道路阻力包括(A) A、滚动阻力+坡度阻力 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 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 D、空气阻力+加速阻力 4、下列关于改善燃油经济性说法错误的是(B) A、缩减汽车总尺寸 B、减少档位数 C、降低汽车总质量 D、尽量使用高档 5、峰值附着系数对应的滑动率一般出现在(C)。

汽车转向系统布置指南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6 第2章转向系统布置 2.1 简述 汽车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使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使时,还要保 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统,使汽车保持在直线或转 弯运动状态,或者使上述两种运动状态相互转换。 2.2 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2.2.1 转向系的基本形式 可根据转向轮、转向器、转向杆系布置以及动力转向能源进行分类。 表 2.1 2.2.2 电动转向系统 电动转向系统直接利用电动机完成转向助力功能,它由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 控制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和减速机构等组成。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7 根据电动机布置的位置分为转向轴助力式、齿轮助力式、单独助力式及齿条助力式 四种形式。 a)转向轴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固定在转向轴一侧,由离合器与转向轴相连接,直接驱动 转向轴助力转向。如下图中所示。 b)齿轮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离合器与小齿轮相连,直接驱动齿轮助力转向。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8 c)单独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离合器固定在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小齿轮相对另一侧,单 独驱动齿条助力实现转向动作。 d)齿条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与齿条为一体,电动机转动带动循环球螺母转动,使齿 条螺杆产生轴向位移,直接起助力转向作用。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9 2.2.3 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 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由:转向机、转向管柱、动力转向储液罐、转向泵、以及转向 管路等几部分组成。 储液罐转向泵 转向管柱 转向机 转向管路 图 2.1 2.3、布置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应满足整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 2)传动效率高,力矩波动小。 3)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能尽量保护乘员安全。 2.4、布置设计过程 2.4.1 转向梯形的确定 一般而言,在平台沿用的基础上,转向机构转向直拉杆内点B、C的位置,直拉杆 外点A、D的位置,优先考虑的是沿用原有平台车型的相关数据。如下图 2.2中所示。

汽车传动系统详细讲解

汽车传动系统详细讲解 以前我们介绍过汽车车身尺寸的意义和汽车心脏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然而汽车要行驶在道路上必须先使车轮转动,要如何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车轮并使车轮转动?负责传递动力让汽车发挥行驶功能的装置就是传动系统,汽车没有了它就会成为一台发电机或坐人的空壳,并且还是一台烧钱的机器了。 在基本的传动系统中包含了负责动力连接的装置、改变力量大小的变速机构、克服车轮之间转速不同的,和联结各个机构的传动轴,有了这四个主要的装置之后就能够把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轮子上了。 一、动力连接装置 1. 离合器:这组机构被装置在发动机与手动之间,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手动。 汽油发动机车辆在运行时,发动机需要持续运转。但是为了满足汽车行驶上的需求,车辆必须有停止、换档等功能,因此必须在发动机的外连动之处,加入一组机构,以视需求中断动力的传递,以在发动机持续运转的情形之下,达成让车辆静止或是进行换档的需求。这组机构,便是动力连接装置。一般在车辆上可以看到的动力连接装置有离合器与扭力转换器等两种。

离合器这组机构被装置在发动机与手动之间,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手动。如图所示,飞轮机构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固定在一起。在飞轮的外壳之中,以一圆盘状的弹簧连接压板,其间有一摩擦盘与输入轴连接。 当离合器踏板释放时,飞轮内的压板利用弹簧的力量,紧紧压住摩擦板,使两者之间处于没有滑动的连动现象,达成连接的目的,而发动机的动力便可以通过这一机构,传递至,完成动力传递的工作。 而当踩下踏板时,机构将向弹簧加压,使得弹簧的外围翘起,压皮便与摩擦板脱离。此时摩擦板与飞轮之间已无法连动,即便发动机持续运转,动力并不会传递至及车轮,此时,驾驶者便可以进行换档以及停车等动作,而不会使得发动机熄火。 2. 扭力转换器:这组机构被装置在发动机与自动之间,能够将发动机的动力平顺的传送到自动。在扭力转换器中含有一组离合器,以增加传动效率。 当汽车工业继续发展,一般消费者开始对于控制油门、剎车以及离合器等三个踏板的复杂操作模式感到厌烦。机械工程师开始思考如何以利用机构来简化操作过程。扭力转换器便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被导入汽车产品的,成就了全新的使用感受。 扭力转换器导入,改变了人们驾驶汽车的习惯!扭力转换器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式离合器,被安装在发动机与自动之间,能够将发动机的动力平顺的传送到自动。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扭力转换器的离作方式与离合器之间截然不同。在扭力转换器之中,左侧为发动机动力输出轴,直接与泵轮外壳连接。而在扭力转换器的左侧,则有一组涡轮,透过轴与位于右侧的变速系统连接。导轮与涡轮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连接机构,两者均密封在扭力转换器的外壳之中,而扭力转换器之内则是充满了黏性液体。 当发动机低速运转时,整个扭力转换器会同样低速运转,泵轮上的叶片会带动扭力转换器内的黏性液体,使其进行循环流动。但是由于转速太低,液体对于

汽车传动系统详细讲解共12页文档

汽车传动系统详细讲解以前我们介绍过汽车车身尺寸的意义和汽车心脏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然而汽车要行驶在道路上必须先使车轮转动,要如何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车轮并使车轮转动?负责传递动力让汽车发挥行驶功能的装置就是传动系统,汽车没有了它就会成为一台发电机或坐人的空壳,并且还是一台烧钱的机器了。 在基本的传动系统中包含了负责动力连接的装置、改变力量大小的变速机构、克服车轮之间转速不同的差速器,和联结各个机构的传动轴,有了这四个主要的装置之后就能够把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轮子上了。 一、动力连接装置 1. 离合器:这组机构被装置在发动机与手动变速箱之间,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手动变速箱。 汽油发动机车辆在运行时,发动机需要持续运转。但是为了满足汽车行驶上的需求,车辆必须有停止、换档等功能,因此必须在发动机的外连动之处,加入一组机构,以视需求中断动力的传递,以在发动机持续运转的情形之下,达成让车辆静止或是进行换档的需求。这组机构,便是动力连接装置。一般在车辆上可以看到的动力连接装置有离合器与扭力转换器等两种。

离合器这组机构被装置在发动机与手动变速箱之间,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手动变速箱。如图所示,飞轮机构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固定在一起。在飞轮的外壳之中,以一圆盘状的弹簧连接压板,其间有一摩擦盘与变速箱输入轴连接。 当离合器踏板释放时,飞轮内的压板利用弹簧的力量,紧紧压住摩擦板,使两者之间处于没有滑动的连动现象,达成连接的目的,而发动机的动力便可以通过这一机构,传递至变速箱,完成动力传递的工作。 而当踩下踏板时,机构将向弹簧加压,使得弹簧的外围翘起,压皮便与摩擦板脱离。此时摩擦板与飞轮之间已无法连动,即便发动机持续运转,动力并不会传递至变速箱及车轮,此时,驾驶者便可以进行换档以及停车等动作,而不会使得发动机熄火。 2. 扭力转换器:这组机构被装置在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之间,能够将发动机的动力平顺的传送到自动变速箱。在扭力转换器中含有一组离合器,以增加传动效率。 当汽车工业继续发展,一般消费者开始对于控制油门、剎车以及离合器等三个踏板的复杂操作模式感到厌烦。机械工程师开始思考如何以利用机构来简化操作过程。扭力转换器便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被导入汽车产品的,成就了全新的使用感受。

汽车理论 期末考试试题 及其答案

一、填空题 1、汽车动力性主要由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三方面指标来评定。 2、汽车加速时间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3、汽车附着力决定于地面负着系数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力。 4、我国一般要求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不小于60%。 5、汽车行驶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6、传动系损失主要包括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 7、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小,燃油消耗率越大。 8、在我国及欧洲,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L/100KM,而在美国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mile/USgal。 9、汽车带挂车后省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率,二是增大了汽车列车的利用质量系数。 10、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恒定性和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11、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12、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触头失效和托尾失效。 12、车身-车轮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车身固有频率为,驶在波长为6米的水泥路面上,能引起车身共振的车速为54km/h。 13、在相同路面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高,后备功率越小,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高,燃油消耗率越低。 14、某车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若总制动器制动力为20000N,则其前制动器制动力为1200N。 15、若前轴利用附着系数在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之上,则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 16、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中心转向和过多转向。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态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角阶段输入。 17、对于前后、左右和垂直三个方向的振动,人体对前后左右方向的振动最为敏感。 18、在ESP系统中,当出现向左转向不足时,通常将左前轮进行制动;而当出现向右转向过度时,通常将进行制动。 19、由于汽车与地面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起、无法通过,称为间隙失效。 20、在接地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在增加履带长度和增加履带宽度两个方法中,更能减小压实阻力的是增加履带长度。 21、对于具有弹性的车轮,在侧向力未达到地面附着极限的情况下,车轮行驶方向依然会偏离其中心平面的现象称为轮胎的侧偏现象。 22、车辆土壤推力与土壤阻力之差称为挂钩牵引力。 二、选择题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是(C) A、最高车速、最大功率、加速时间 B、最高车速、最大功率、最大扭矩 C、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D、最大功率、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 2、同一辆汽车,其车速增加一倍,其空气阻力提高(D)。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3、汽车行驶的道路阻力包括(A)

客车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布置及常见问题分析模板

客车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布置及常见 问题分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国内大部分客车都是在货车底盘上加装车身而来。由于货车底盘的前悬较短而且发动机前置, 造成车内空间利用率不高, 车内噪声较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高速公路也在飞速发展, 人们对出行及旅行的舒适性、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交通密度的增加和车速的提高对客车的转向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车转向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客车的驾驶稳定性、安全性和操纵灵活性。下面简要介绍客车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布置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1、客车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要点 1.1 客车动力转向的设计要求 (1)转向轮转角和驾驶员转动方向盘的转角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动力转向系统失灵时, 仍能用机械系统操纵车轮转向。 (3)减轻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 同时还应有路感, 并随转向阻力的增加而增大。 (4)方向盘应能平稳回位, 保证汽车的直线行驶能力。 (5)转向系统应能在车辆转弯时灵活平稳地将扭力传到前轮。 (6)不允许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动造成方向盘回跳或方向失控。

1.2 动力转向器的选择 动力转向系统由于具有转向操纵灵活、轻便, 能吸收路面对前轮产生的冲击, 设计时转向器结构形式的选择也灵活多样等优点, 因此, 已在各国的汽车制造中普遍采用。中国大客车一般采用的是整体式-液压动力转向器, 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液压式动力转向以液体的压力作动力来完成转向加力。其特点是油液工作压力可达6-10MPa, 甚至更高, 因此结构紧凑, 动力缸尺寸小、重量轻; 因油液具有不可压缩性, 故灵敏度高; 油液的阻尼作用能够用来吸收路面冲击; 动力装置无需润滑。其缺点是结构复杂, 对加工精度和密封要求高等。动力转向器型号的选择须根据前桥负荷、整车的布置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转向器选择的合适与否对整个转向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转向器及中间过渡臂的布置 转向器及中间过度臂的合理布置对于整车的行驶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种转向器对其安装都有要求, 在满足转向器安装要求的情况下, 应根据整车的前转向桥和前悬挂的特点, 保证转向拉杆和前悬挂的运动干涉在允许的范围内。这需要作运动校核图, 以确保不影响整车行驶稳定性的运动干涉。另外, 需根据前轮允许

转向系统设计

标题 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 摘要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转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汽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安全。本次设计是EPS电动转向系统,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是由一个机械系统和一个电控的电动马达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动力转向系统。EPS系统主要是由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汽车不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不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电动机不工作。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系统,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电子控制单元。 概述 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需要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的转向。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按照司机意志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它将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动作转变为车轮的偏转动作,这就是所谓的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的行使方向和保持汽车直线行使的机构,既要保持车辆沿直线

汽车传动系统详细讲解

以前我们介绍过汽车车身尺寸的意义和汽车心脏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然而汽车要行驶在道路上必须先使车轮转动,要如何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车轮并使车轮转动?负责传递动力让汽车发挥行驶功能的装置就是传动系统,汽车没有了它就会成为一台发电机或坐人的空壳,并且还是一台烧钱的机器了。 在基本的传动系统中包含了负责动力连接的装置、改变力量大小的变速机构、克服车轮之间转速不同的差速器,和联结各个机构的传动轴,有了这四个主要的装置之后就能够把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轮子上了。 一、动力连接装置 1. 离合器:这组机构被装置在发动机与手动变速箱之间,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手动变速箱。 汽油发动机车辆在运行时,发动机需要持续运转。但是为了满足汽车行驶上的需求,车辆必须有停止、换档等功能,因此必须在发动机的外连动之处,加入一组机构,以视需求中断动力的传递,以在发动机持续运转的情形之下,达成让车辆静止或是进行换档的需求。这组机构,便是动力连接装置。一般在车辆上可以看到的动力连接装置有离合器与扭力转换器等两种。 离合器这组机构被装置在发动机与手动变速箱之间,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送到手动变速箱。如图所示,飞轮机构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固定在一起。在飞轮的外壳之中,以一圆盘状的弹簧连接压板,其间有一摩擦盘与变速箱输入轴连接。 当离合器踏板释放时,飞轮内的压板利用弹簧的力量,紧紧压住摩擦板,使两者之间处于没有滑动的连动现象,达成连接的目的,而发动机的动力便可以通过这一机构,传递至变速箱,完成动力传递的工作。 而当踩下踏板时,机构将向弹簧加压,使得弹簧的外围翘起,压皮便与摩擦板脱离。此时摩擦板与飞轮之间已无法连动,即便发动机持续运转,动力并不会传递至变速箱及车轮,此时,驾驶者便可以进行换档以及停车等动作,而不会使得发动机熄火。

汽车理论试题及答案2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汽车理论A 姓名 学年学期:学号 考试时间:班级 一回答下列问题( 1/ 汽车的瞬态响应中有那几个参数来表征响应品质的好坏? 2/ 什么是中性转向点?什么是静态储备系数? 3/ 请指出ISO2631-1;1997(E)标准,规定的人体坐姿受振模型中的输入点和轴向振动。 4/ 什么是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如何利用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量曲线来评价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5/ 汽车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合理性的评价方法有几种? 6/ 横向稳定杆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有的车装在前悬架,有的车装在后悬架? 7/ 什么是汽车的动力性?其指标有哪些?它们是否关联? 8/ 什么是汽车的旋转质量换算系数,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9/ 座椅支撑面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最敏感的频率范围是多少?机械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哪些因数? 10/ 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有哪些?什么是汽车挂钩牵引力? 二简答题 1/ 从受力情况分析汽车制动时,前轮抱死拖滑和后轮抱死拖滑两种运动的制动方向稳定性。 2/ 请画出车身与车轮双质量两个自由度振动系统,并写出偏频,刚度比,质量比。 3/ 如何选择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如何确定传动系的最大传动比? 4/ 画出轮胎坐标系,并标出正侧偏角,正侧倾角,回正力矩等? 5/ 请分析左右车轮载荷的重新分配对轮胎的侧偏刚度与稳态转向性的影响?

三分析/计算题 1 什么是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平衡图?试用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平衡图来分析汽车的动力性(以四档为例)。 2 某一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φ0=0.65,用Ⅰ曲线β线f组和r线组来分析汽车在附着系数φ=0.5的路面上进行制动时的全过程。 3 已知某一车辆,其总质量=1395,质心高度为0.502 ,轴距为2.37,质心到前轴距离1.14,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为=0.68.试计算: (1)同步附着系数φ0 ? (2)当制动强度为0.7时,那个车轮先抱死?

知名汽车公司转向系统设计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6 知名汽车公司换挡系统设计 2.1 简述 汽车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使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使时,还要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统,使汽车保持在直线或转 弯运动状态,或者使上述两种运动状态相互转换。 2.2 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2.2.1 转向系的基本形式 可根据转向轮、转向器、转向杆系布置以及动力转向能源进行分类。 表 2.1 2.2.2 电动转向系统 电动转向系统直接利用电动机完成转向助力功能,它由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控制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和减速机构等组成。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7 根据电动机布置的位置分为转向轴助力式、齿轮助力式、单独助力式及齿条助力式 四种形式。 a)转向轴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固定在转向轴一侧,由离合器与转向轴相连接,直接驱动 转向轴助力转向。如下图中所示。 b)齿轮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离合器与小齿轮相连,直接驱动齿轮助力转向。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8 c)单独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离合器固定在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小齿轮相对另一侧,单 独驱动齿条助力实现转向动作。 d)齿条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与齿条为一体,电动机转动带动循环球螺母转动,使齿 条螺杆产生轴向位移,直接起助力转向作用。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9 2.2.3 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 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由:转向机、转向管柱、动力转向储液罐、转向泵、以及转向 管路等几部分组成。 储液罐转向泵 转向管柱 转向机 转向管路 图 2.1 2.3、布置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应满足整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 2)传动效率高,力矩波动小。 3)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能尽量保护乘员安全。 2.4、布置设计过程 2.4.1 转向梯形的确定 一般而言,在平台沿用的基础上,转向机构转向直拉杆点 B、C 的位置,直拉杆 外点 A、D 的位置,优先考虑的是沿用原有平台车型的相关数据。如下图 2.2 中所示。

《汽车理论》模拟试卷四及答案..

汽车理论模拟试卷四 1、 (1)什么是纵向滑动率?作出附着系数与纵向滑动率的关系曲线,并描述该曲线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什么是轮胎的侧偏特性?试分析轮胎侧偏特性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汽车使用因素与轮胎自身结构与特性的因素)。 (3)结合下图(包括轮胎的侧偏特性)说明:转弯时汽车滚动阻力大的原因,并说明滚动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2、 (1)动力性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哪三个?各个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别是怎样影响的? (2)结合公式及绘图,说明后备功率的概念。 (3)确定汽车的动力性,可通过作图法,具体可用哪几种

特性的图?大致过程怎样? 3、 (1)画图并说明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2)已知某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试结合线、I 曲线、 f 和 r 线组分析汽车在附着系数ψ2=0.8 的路面上进行制动时的全过程。 (3)在图上标明:在ψ1=0.3 和ψ2= 0.8的路面上车轮抱死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地面制动力的差别。 4、 (1)较常用的汽车百公里油耗有哪些? (2)汽车的等速百公里油耗与车速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5、 (1)结合有关公式,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稳态特性的影响因素结合有关公式,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稳态特性的影响因素。 (2)定性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动态特性的影响因素。 (3)驾驶员的不同转向操作对汽车的转向与操纵稳定性特性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 (4)曲线行驶时,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在驱动与制动时,

纵向力对其稳态特性的影响是否有差异,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 6、 (1)进行汽车平顺性分析时,一般对哪几个振动响应量进行分析?以车身单质量振动系统为例分析频率比、阻尼比及其相关的质量,刚度,阻尼对三个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2)在车身与车轮的双质量振动系统中,已知车身部分偏频为π,车身与车轮的质量比、刚度比分别为8和9, 试计算车轮部分偏频,并说明主频与偏频的定义及其大小的关系(用“<”号表示)。 答案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第1章绪论 1.1 汽车转向系统简介 汽车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它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 转向系统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转向特性、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目前汽车转向技术主要有七大类:手动转向技术(MS)、液压助力转向技术(HPS)、电控液压助力转向技术(ECHPS)、电动助力转向技术(EPS)、四轮转向技术(4WS)、主动前轮转向技术(AFS)和线控转向技术(SBW)。转向系统市场上以HPS、ECHPS、EPS应用为主。电动助力转向具有节约燃料、有利于环境、可变力转向、易实现产品模块化等优点,是一项紧扣当今汽车发展主题的新技术,他是目前国内转向技术的研究热点。 1.1.1 转向系的设计要求 (1) 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 滑。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速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2) 汽车转型行驶后,在驾驶员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 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 (3) 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都不得产生共振,转向盘没有摆动。 (4) 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 的摆动应最小。 (5)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迅速和小转弯行驶能力。 (6) 操纵轻便。 (7) 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8) 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 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 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 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轮与转向盘转动方向一致。 -1-

汽车专业知识传动系统五种布局方式.

汽车专业知识:传动系统五种布局方式 汽车的传动系统布置可以分为五类: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和四轮驱动(4WD)。 ■前置后驱(FR) 最早期的汽车绝大部分采用FR布局,现在则主要应用在中、高级轿车中。FR的优点是:轴荷分配均匀,即整车的前后重量比较平衡,操控稳定性较好。缺点是:传动部件多、传动系统质量大,贯穿乘坐舱的传动轴占据了舱内的地台空间。 ■前置前驱(FF) FF是现代小、中型轿车普遍采用的布置方案。FF的优点是:降低了车厢地台,操控性有明显的转向不足特性,另外其抗侧滑的能力也比FR 强。缺点是:上坡时驱动轮附着力会减小;前轮由于驱动兼转向,导致结构复杂、工作条件恶劣。 ■中置后驱(MR) 发动机放置在前、后轴之间,同时采用后轮驱动,类似F1赛车的布置形式。还有一种“前中置发动机”,即发动机置于前轴之后、乘员之前,类似于FR,但能达到与MR一样的理想轴荷分配,从而提高操控性。MR 的优点是:轴荷分配均匀,具有很中性的操控特性。缺点是:发动机占去了座舱的空间,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和实用性,因此MR大都是追求操控表现的跑车。

■后置后驱(RR) 早期广泛应用在微型车上,现在多应用在大客车上,轿车上已很少用,但保时捷911的“甩尾”则是因RR出名的。RR的优点是:结构紧凑,没有沉重的传动轴,也没有复杂的前轮转向兼驱动结构。缺点是:后轴荷较大,在操控性方面会产生与FF相反的转向过度倾向。 ■四轮驱动(4WD) 无论上面的哪种布局,都可以采用四轮驱动,以前越野车上应用的最多,但随着限滑差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四驱系统已能精确地调配扭矩在各轮之间分配,所以高性能跑车出于提高操控性考虑也越来越多采用四轮驱动。4WD的优点是:四个车轮均有动力,地面附着率最大,通过性和动力性好。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追求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世界各国不断运用先进科技、开发先进装置,以使汽车的一些性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80年代中期,传统控制的及时应用,使汽车系统机器总成的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相应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传统控制向智能控制发展。90年代初起,许多专家学者己经开始重视智能控制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智能控制主要有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 1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一体化智能控制的概念 1.1 一体化控制思想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一体化控制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和自动变速理论,以电子控制单元(ECU)为核心,通过液压执行机构控制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选换档操作,并通过电子装置控制发动机的供油实现起步、换档的自动操纵。其基本的控制思想是:根据驾驶员的意图(加速踏板、制动踏板、操纵手柄等)和车辆的状态(发动机转速、输人轴转速、车速、档位),依据适当的控制规律(换档规律、离合器接合规律等),借助于相应的执行机构(离合器执行机构、选换档执行机构)和电子装置(发动机供油控制电子装置)对车辆的动力传动系(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进行联合操纵。如图1所示。 1.2 一体化控制方式 动力传动系统一体化控制方式一般分为3类: (1)采用两机或多机通讯的方式。在发动机ECU和变速器ECU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这种控制方式充分利用了成熟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控制技术,对原系统改动较少,易于实现,开发成本较低,但由于布线较多,集成度不高。 (2)采用单一的ECU对发动机和变速器实现整体控制。其优点是集成度高,外围接线减

汽车传动系统图解

汽车传动系统——传动系的种类图解 机械式传动系一般组成及布置示意图 1-离合器2-变速器3-万向节4-驱动桥5-差速器6-半轴7-主减速器8-传动轴 图为传统的发动机纵向安装在汽车前部,后桥驱动的4×2汽车布置示意图。发动机发出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传到驱动桥。在驱动桥处,动力经过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传给驱动车轮。 发动机前置、纵置,前轮驱动的布置示意图 1-发动机2-离合器3-变速器4-变速器输入轴5-变速器输出轴6-差速器7-车速表驱动齿轮8-主 减速器从动齿轮 发动机前置、纵置,前桥驱动,使得变速器和主减速器连在一起,省掉了它们之间的万向传动装置。 典型液力机械传动示意图

1-液力变矩器2-自动器变速器3-万向传动4-驱动桥5-主减速器6-传动轴 液力传动(此处单指动液传动)是利用液体介质在主动元件和从动元件之间循环流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来传递动力。液力传动装置串联一个有级式机械变速器,这样的传动称为液力机械传动。 静液式传动系示意图 1-离合器2-油泵3-控制阀4-液压马达5-驱动桥6-油管 液压传动也叫静液传动,是通过液体传动介质静压力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主要由发动机驱动的油泵、液压马达和控制装置等组成。 混合式电动汽车采用的电传动

1-离合器2-发电机3-控制器4-电动机5-驱动桥6-导线 电传动是由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再由电动机驱动驱动桥或由电动机直接驱动带有减速器的驱动轮。 汽车传动系统——离合器总成结构图解 机械式离合器的动作原理 1-飞轮2-从动盘3-压盘4-膜片弹簧 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借接触面间的摩擦作用,使两者之间可以暂时分离,又可逐渐接合,在传动过程中又允许两部分相互转动。 液力离合器结构与动作原理

汽车理论浙江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全新整理)1月.doc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汽车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 02583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影响轮胎侧偏特性的主要因素有轮胎的结构、轮胎垂直载荷、轮胎充气压力、路面种类 状态、汽车行驶速度和() A. 主销内倾 B. 低压轮胎 C.轮胎外倾角 D. 子午线轮胎 2.汽车的驱动力值只等于滚动阻力和加速阻力之和时,说明不满足汽车行驶的()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 C.附着条件 D. 充要条件 3.汽车的最高车速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该条件是() A. 水平良好路面空载 B. 水平良好路面满载 C.任意良好路面空载 D. 高速公路半满载 4.在动力特性图上,D-u a和 f-u a曲线间距离的g/δ倍就是汽车各档的() A. 加速度 B. 最高车速 C.最大爬坡度 D. 最大动力因素 5.在汽车功率平衡图上用来加速或爬坡的参数是() A. 后备功率 B. 发动机功率 C.阻力功率 D. 最高车速 6.汽车在哪种车速行驶时,虽然发动机负荷率较高,但行驶阻力增加很多而使百公里油耗 增加? () A. 低速 B. 高速 C.中速 D. 减速 7.在使用方面,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因素有行驶车速、正确保养与调整和() A. 节气门全开 B. 增加燃油压力 C.增大后备功率 D. 档位选择 8.提高汽车的平顺性,轮胎的以下措施哪个是正确的?() 1

汽车传动系统的功用

汽车传动系统的功用: 汽车传动系统图示 汽车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称为汽车的传动系。它应保证汽车具有在各种行驶条件下所必需的牵引力、车速,以及保证牵引力与车速之间协调变化等功能,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还应保证汽车能倒车,以及左、右驱动轮能适应差速要求,并使动力传递能根据需要而平稳地结合或彻底、迅速地分离。传动系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及半轴等部分。 4.越野汽车的传动系越野汽车一般为全轮驱动,发动机前置,在变速箱后装有分动器将动力传递到全部车轮上。目前,轻型越野汽车普遍采用4×4驱动型式,中型越野汽车采用4×4或6×6驱动型式;重型越野汽车一般采用6×6或8×8驱动型式。 5. 6.四轮驱动—4WD 无论上面的哪种布局,都可以采用四轮驱动,以前越野车上应用的最多,但随着限滑差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四驱系统已能精确地调配扭矩在各轮之间分配,所以高性能跑车出于提高操控性考虑也越来越多采用四轮驱动。4WD的优点是:四个车轮均有动力,地面附着率最大,通过性和动力性好。 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 机械式传动系 机械式传动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在各类汽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基本组成情况和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动力经离合器1、变速器2、万向节3、传动轴8、主减速器7、差速器5、半轴6传给后面的驱动轮。并与发动机配合,保证汽车在不同条件下能正常行驶。为了适应汽车行驶的不同要求,传动系应具有减速增扭、变速、使汽车倒退、中断动力传递、使两侧驱动轮差速旋转等具体作用。 液力传动系 液力传动系组合运用液力和机械来传递动力。在汽车上,液力传动一般指液传动,即以液体为传动介质,利用液体在主动元件和从动元件之间循环流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来传递动力。动液传动装置有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两种。液力偶合器只能传递扭矩,而不能改变扭矩的大小,可以代替离合器的部分功能,即保证汽车平稳起步和加速,但不能保证在换

转向系统设计规范

转向系统设计规范 1规范 本规范介绍了转向系统的设计计算、匹配、以及动力转向管路的布置。 本规范适用于天龙系列车型转向系统的设计 2.引用标准: 本规范主要是在满足下列标准的规定(或强制)范围之内对转向系统设计和整车布置。 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GB11557-1998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 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9744-1997载重汽车轮胎 GB/T 6327-1996载重汽车轮胎强度试验方法 《汽车标准汇编》第五卷转向车轮 3.概述: 在设计转向系统时,应首先考虑满足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和零件设计

的标准化。先从《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猎取新车型在设计转向系统所必须的信息。然后布置转向传动装置,动力转向器、垂臂、拉杆系统。再进行拉杆系统的上/下跳动校核、与轮胎的位置干涉校核,以及与悬架系统的位置干涉、运动干涉校核。最小转弯半径的估算,方向盘圈数的计算。最后进行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的计算与匹配,以满足整车与法规的要求;确定了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匹配之后,再完成转向管路的连接走向。 4车辆类型:以EQ3386 8×4为例,6×4或4×2类似 5 杆系的布置: 根据《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所要求的、车辆类型、车驾宽、高、轴距、空/满载整车重心高坐标、轮距、前/后桥满载轴荷、最小转弯直径、最高车速、发动机怠速、最高转速,空压机接口尺寸,轮胎规格等,确定前桥的吨位级别、轮胎气压、花纹等。考虑梯形机构与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之间的轴距匹配及各轴轮胎磨损必需均匀的原则,确定第一前桥、第二前桥内外轮转角、第一垂臂初始角、摆角与长度、中间垂臂的长度、初始角、摆角,确定上节臂的坐标、长度等 确定的参数如下 第一、二轴选择7吨级规格 轮胎型号:12.00-20、轮胎气压 0.74Mpa、花纹 第一轴外轮转角 35°;内轮转角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