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重点总结归纳

宪法重点总结归纳
宪法重点总结归纳

宪法学重点总结

1、宪法的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任何普通法、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3)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如果说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那么这种对公民权利的和自由的保障,则是民主最直接的表现,或者说是民主事实的必然结果。

2、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3、宪法的本质是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4、宪法分类的意义

1)宪法分类是人们认识、了解宪法特征、本质的有效途径

2)宪法分类是对宪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3)对于立宪和行宪具有重要意义

5、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最显着的特征在于法律文件上既明确表述为宪法,又大多冠以国名

6、不成文宪法:是指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最显着的特征在于,虽然各种法律文件并未冠以宪法之名,但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7、刚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

8、柔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9、宪法产生的条件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10、近代宪法的主要特点

1)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共和是宪法的主流2)宪法强调公民权利,特别是自由权利,具有自由色彩3)国家权力受到限制,国家的作用主要被限制在政治生活领域,宪法具有政治法的特色4)从形式上看,成文宪法成为主要形式5)虽然亚洲的日本等国也出现了宪法,但在整个近代,宪法基本上是西方的一种政治法律现象,局限于西方文化圈的范围内

11、宪法的发展趋势如何

1)宪法发展呈现出两方面的发展趋势:从宪法对近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的角度看,在传统的政治领域,行政权得以扩大行政权干预立法权紧急命令权委托立法权;随着国家权力进入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领域,宪法对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规定越来越多并且在宪法中形成基本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2)宪法越来越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

3)宪法保障得以加强,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成为一种潮流

4)宪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扩大

5)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宪法渊源呈多样化;宪法修改频繁

12、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政府行政权力在客观上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以人民法院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权将得到扩大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宪政实践中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公民基本权利也将得到重大发展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13、宪法制定权(制宪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

14、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特征:普遍性;特殊性;最高性;抽象性;稳定性

15、宪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1)宏观指导作用,由于宪法基本原则是从宏观角度和全局角度对各种宪法现象和宪法规范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因此从本质上讲,宪法基本原则决定着宪法的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必然会从整

体上对立宪、行宪和护宪提供明确的思想指导

2)整合和协调作用,

3)补充作用

16、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17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18、法治有哪些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4)各国家机关的职权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

5)司法独立

19、宪法性法律:是指一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不是统一规定在一部法律文书之中,而是由多部关联的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具体分为宪法本体法和宪法关联法

20、宪法惯例:是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和通行并经国家默认、具有宪法效力的习惯和传统

21、宪法判例:是指宪法条文无明文规定,由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经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

23、宪法规范的特点是什么

1)宪法规范的政治性:制宪过程是一种政治选择过程;宪法规范具体内容的确定反映一种政治选择;宪法规范的调整方式与调整过程受一定政治利益的约束

2)宪法规范的组织性和限制性

3)宪法规范的最高性,宪法规范作为一种根本性的法律规范,在法律规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它制约和控制其他规范的存在

4)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宪法规范作为构成宪法的基本要素,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长期稳定,不得轻易变动,但是在宪政运作中,宪法规范的稳定性价值并不是绝对的,它只具有相对性的意义,当客观现实情况发生变化,特别是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与冲突时,也有必要调整原有的宪法规范

5)宪法规范的制裁性,宪法规范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具有特殊的制裁措施

6)宪法规范的原则性,宪法规范除了具有法律规范的一般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中原则性被宪法学者概括为宪法规范的共同特性,为一切宪法规范所普遍具有。

7)宪法规范的历史性和概括性,宪法规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历史性;具有历史性的宪法规范在表现社会现实需求时,需要采取高度概括的形式,因而并不是社会现实的直观反映。8)除此之外,宪法规范还具有广泛性、灵活性、纲领性、现实性等方面的特点24、宪法规范的效力:宪法规范的效力是宪法规范对相关社会关系所产生的拘束作用,其效力包括两个方面:宪法的法律效力;宪政的内在要求

25、宪法关系:也成为宪政法律关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宪法规范,在宪法主体之间产生的,以宪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政治关系,是立宪社会作为基本的政治秩序在法律上、尤其是自爱宪法上的表现。

26、宪法关系的性质和特征是什么

1)宪法关系是特定社会民主政治关系的法律模式,同时对政治关系产生特定的影响

2)宪法关系是近现代社会法制体系中最为基本的法律关系

3)宪法关系是以宪法规范为调整依据,是宪法规范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4)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静态的宪法联系,也是宪法主体之间权利义务互动的方式

5)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事实关系,也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27、宪法关系主体:是指依据宪法规范直接参与宪政活动的政治实践主体,是宪法权利和宪法义

务的直接承担者和直接行使者。

28、宪法行为:宪法行为是宪法关系中为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所指向的课题,是权利与权力转化为现实利益的唯一途径,是建立特定的宪法关系并推动宪法关系运作发展的惟一方式。29、宪法权力行为:是指国家及其机关依法行使宪法授予的权力的行为、

30、违宪行为:是以公民等的权力行为或国家的权力行为形式表现出来的,违反宪法的作为或不作为。

31、宪法作用的概念和特点宪法的作用是指宪法规范通过调整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从而最终对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特点:

1)宪法的作用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根本意志的现实化

2)宪法作用的对象是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3)宪法对宪法关系主体和社会政治关系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

4)宪法作用的全面发挥有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

32、宪法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是指宪法或宪法性法律对公民、国家等主体的行为起到导向、引路的作用

2)评价作用,是指宪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具有判断、衡量人们行为的作用

3)预测作用,是指根据宪法或宪法性法律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到其他人将如何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安排

4)此外,宪法规范的作用的发挥还可以表现为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

33、宪政的特征

1)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徒法不足以自行”,即使有一部好的宪法,但如果得不到充分实现,也只是一纸空文

2)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众所周知,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是宪法的基本内容,现代政治制度之所以要以宪法为基础,就是想通过制定宪法的形式为国家权利设定根本的规则——提供合法性来源,规定行使的依据、标准和程序,明确其界限和责任

3)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

34、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联系:

1)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2)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

区别:

1)从外在状态的角度来看,宪法通常是指宪法典,或者是指宪法性法律,因而一般式指静态的文书形式;宪政则是指立宪政治的实际运行,即动态的立宪的政治,同时,宪政不仅仅指宪政制度,而且包括各种具体的宪政活动。

2)从内容范围的角度来看,宪法是规定国家组织、活动的政治规范,是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机构、权力关系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事项的根本大法,尽管宪法中的各项规定,构成国家的行为规范,但一国在具体政治实践中所遵循的规范,但却不限于宪法的规定3)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看,近现代宪政的基本精神以及政治制度或程序上的原则,都是为了贯彻人民主权思想,并试图通过制度和程序上的设计,以达到约束国家机关的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目的,从而使人民主权思想得到贯彻落实,而有宪法并不意味者有民主,宪法只不过是处理国家政治事务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而已。

35、宪政建设的条件是什么

1)限制权力经济,发展权利经济,为宪政建设提供赖以发展的经济条件

2)正确处理执政党和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和宪法的关系,建立合理的“权力——权利”结构,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为宪政建设提供赖以发展的政治条件。而要做到这,需要正确处理以下问题:正确处理执政党与宪法的关系;正确处理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与宪法的关系;建立正确合理的“权利——全力”结构;

3)剔除传统法文化的糟粕,吸收外来法文化的精华,为宪政建设提供赖以发展的思想文化条件。:正确认识宪法和法律的社会功能,真正树立起对宪法和法律的信仰;弄清中国古代法精神与现代法

精神的差异,真正树立起契约精神等现代法理念

4)制定科学完备的宪法,健全法律体系,为宪政建设提供赖以发展的自身条件,具体说来主要有:宪法的正当性;宪法外在结构的科学性;宪法完备的自我保护机制;法律体系的完整性。

36、为什么说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国家的政治属性和阶级本质来说,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

2)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构成: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工农联盟是人米民主专政的基础;知识分子已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

4)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我国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38、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1)社会主义民主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种民署需要通过一定的行驶才能实现:从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来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代表组成,而人民代表友由民主选举方式选举产生;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来说,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从人民代表大会的责任来说,他要向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

2)在各种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行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3)不仅如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的国庆,因而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年便于集中统一的行使国家权力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能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能保证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40、如何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理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其他机关组织的关系:个既然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同级党组织的关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同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关系;

2)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身建设

(1)组织机构建设:增设专门委员会;加强地区、乡、镇人大的机构建设;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建设

(2)制度建设:会议制度;个既然你答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制度;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制度;人大代表的视调查制度;人大代表的学习制度

(3)成员素质的提高,要提高成员的素质必须而且也只能分两步走:在选举过程中,尽可能的将那些政治品德、政治思想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人选进去;对当选的代表通过学习、培训等各种形式予以提高

41、论我国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1)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原因:长期实行单一制的历史传统;民族分布和民族成分状况;融洽的民族关系

2)我国实行单一制的优越性:有利于国家的肚里和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3)我国行政区划遵循一下基本原则:有利于民族团结,考虑各民族的要求利益和特定点,抱着你个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要照顾地理环境,又要照顾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使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国土规划尽可能的协调统一;兼顾效率和地方自主权的实现;参照历史状况

42、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授予的自治权的政治制度。其

内容有:它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3、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特点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

特点:

1)一国两制,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境内,其主体部分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在这一前提下,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建立特别行政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

2)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但与其他一般行政区域不同,它实行高度自治,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3)当地人管理,即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由当地人组成,中央人民政府不派遣干部到特别行政区担任公职,亦即所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44、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如何

1)特别行政区对中央人民政府的直接从属性: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是地方一级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级地方政权,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内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它不享有国家主权,没有外交和国防方面的权力,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2)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1)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具体说来: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高度自己的其他方面。

(2)特别行政区与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属于直辖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政权,但它与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相比,除享有高度自治权外,还有以下特性:在我国一般地方政权体系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还设其他政权单位,但是特别行政区不再下设任何政权单位;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和省、自

治区、直辖市的干预程度不同;实施的法律不同,特别行政区所实行的法律自成体系。

45、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1)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3)爱护公共财产的义务

(4)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

(5)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6)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5)依法纳税的义务

6)其他义务

(1)受教育义务

(2)劳动义务

46、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1)范畴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

(2)范围不同,我国公民的范围较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

(3)后果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光荣义务

(4)一般而言,公民所表达的是个体的概念,人民所代表的是群体的概念

47、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保障:物质保障;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界限:

1)不得妨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2)不得违反国家承认的公民权利和自由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限制方式:

(1)在宪法中直接加以具体的限制,即宪法规定公民享有某种权利和自由,同时有规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加以限制

(2)在宪法中不作具体限制,只规定依法限制的原则

(3)在宪法中对公民的某些权利和自由不作限制,但对各种权利和自由加以总的原则性规定48、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1)平等权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政治自由,公民的政治自由主要有以下几种: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4)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49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

(1)人身自由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宗教信仰自由

50、特定人的权利

(1)保障妇女的权利

(2)保障退休人员和军烈属的权利

(3)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

(4)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

(5)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

51、选举制: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与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

52、选举制度的作用

1)为选民选出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2)为选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选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还是缓和社会矛盾、解除社会危机、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措施

53、试论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p 301!!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是就享有选举权的主体范围而言的,其含义在于,具有一国国籍,达到一定年龄的公民享有选举权的广泛程度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平等选举即平等选举权,是指凡选民在权利和地位上平等,每人在每次选举中只有一次投票权,并且每票的价值相等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4)无记名投票原则

5)差额选举的原则

6)选举权利保障的原则

54、国家机构: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55、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国家权力机关同人民的关系方面;在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权力机关居于核心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

(2)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社会主义法治是指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意志和利益的法律为依据来治理国家,形成一种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

(3)责任制原则

(4)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5)精简和效率的原则

56、宪法解释: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由一定主体对宪法内容、含义及其界限所做的一种说明

57、宪法解释的原则有哪些

(1)依法解释原则

(2)符合制宪目的的原则

(3)以宪法的根本精神和基本原则为指导

(4)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

(5)字面解释的原则

(6)整体解释的原则

58、宪法修改: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发展,出现宪法的内容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时候,由有权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内容的活动

59、违宪审查:是指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以特定方式审查和裁决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的制度

60、违宪审查的特征是什么

(1)违宪审查主体是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

(2)违宪审查有特定的审查范围

(3)违宪审查程序多样化

(4)违宪审查方式有别于一般司法案件的审判

61、违宪责任:是指一种特殊的法律责任,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言论或行为违背宪法的原则、精神和具体内容因而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违宪责任的特征

(1)违宪责任的承担主体虽然具有多重性,但主要是国家立法机关

(2)违宪责任是基于宪法关系而发生的,即在宪政实践中,因宪法关系主体违宪而引起

(3)违宪责任追究程序具有多元性

(4)违宪责任既具有法律性质又具有政治性质(5)违宪责任的承担方式也不同于其他法律责任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 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规范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基础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基本人权的国家基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 五种标准: 按规范性质 按照权力关系 按照利益性质 按照主体 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 宪法地位的三特点: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的本质 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基础的基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规范,也是一种限权规范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 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1.宪法是授权性的 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 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1.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 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2.何谓内环境,及其生理意义? 答:内环境就是指多细胞动物的体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内稳态就是生物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状态稳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反馈机制完成的。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 意义在于:①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②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 3.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 答:1、单纯扩散,如O2、CO2、N2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2、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K+、Na+、Ca+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 3.主动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K+、Na+、Ca+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 4.出胞(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入胞9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 4.血小板有哪些功能。 (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支持功能(2)生理止血功能(3)凝血功能(4)在纤维蛋白溶解中的作用 5.血型鉴定? 答: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类型。ABO血型鉴定,即指ABH血型抗原的检测。红细胞含A抗原的叫A型,含B抗原的叫B型,含A和B抗原的叫AB型;不含A、B抗原,而含H抗原的称O型。常规的方法有:①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的标准血清检查红细胞上未知的抗原。②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中未知的抗体。 6.简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射血过程。 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的时间,构成了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在每次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均可分为收缩期和扩张期。但两者在活动的时间和顺序上并非完全一致,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一般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起点,如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为75次/分时,则一个心动周期为0.8秒,心房的收缩期为0.1秒,舒张期为0.7秒。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尚处于舒张状态;在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紧接着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 秒,称为心室收缩期;继而计入心室舒张期,持续0.5秒。在心室舒张的前0.4秒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称为全心舒张期。一般来说,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标志。 7.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8.简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及其原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2)心脏收缩力量(3)体位改变(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5)呼吸运动 9.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有效滤过压;(2)毛细血管通透性;(3)静脉和淋巴回流等 10.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答: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乘积①前负荷②心肌收缩能力③后负荷④心率 11.心肌兴奋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意义? 答:心肌细胞兴奋后,其兴奋会发生一系列的周期性变化,其过程及意义为:①有效不应期②相对不应期③超常期④低常期 12.肺换气的影响因素 答:1.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影响肺换气。气体的扩散速率与呼吸面积成正比,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 2.气体分压值、扩散系数、、温度各因素与气体扩散速率成正比。 3.通气/血流比值。比例适宜通气/血流比值才能实现适宜的肺换气,无论该比值增大或减小,都会妨碍有效气体的交换。 13.简述胃酸的主要生理作用。 (1)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2)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公共基础知识大全(2)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法律(法理、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国情市情、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政治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部分经济类:包含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等内容。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运行机制、公共行政过程、行政机构改革。 第四部分公文写作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体等;第五部分法律基础知识:一、法学基本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法的体系,法的制定和实施;法 律监督体系等。二、宪法基本概念;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行政法概述;行政主体、行为、救济等;行政诉讼法概述;四、民法民法基本原则、物权、债权等。五、刑法刑法概述、犯罪、刑法等。 第六部分附录 【附录一】 2010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附录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附件三】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附录四】时事政治(2010.1—2010.12)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法律(法理、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国情市情、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政治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部分经济类:包含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等内容。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运行机制、公共行政过程、行政机构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内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F1代动物: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第一代动物。 特点:虽然基因杂合,但个体之间基因杂合的一致,个体差异小。除具有近交系的优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具有杂交优势,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封闭群动物(远交系):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新血缘或至少繁殖四代以上,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保持了一定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每代近交系数增加量<1%。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毒物实验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等。 突变系动物: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动物具有一种或多种遗传缺陷。例如:无胸腺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为肿瘤、免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临床肿瘤学2汇总

试卷2 新疆医科大学 200—200学年第()学期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 期末(中)考试试卷 (临床肿瘤学课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200 年月日午 (北京时间)

注意事项 一、严守考场规则 二、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号、班级。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三、本试题由多选题和自由应答型试题组成。 四、试题与答题纸是分开的,答案必须标记或回答在答题纸上。凡标记或回答在试题上的答案一律不计分。 五、请仔细阅读各型多选题的答题说明,严格按说明要求,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的英文字母圈出涂黑,如有变动,必须用橡皮将原先涂黑的地方擦净,再另选涂新的答案。 六、计分时只计答对的分数,答错的不扣分。 七、考试结束,请将试题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自行退场,试题和答题纸不得带出考场。

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课程试题2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 60 分) 1. 癌和肉瘤的根本区别是 A.组织来源 B.内在因素 C.外在环境 D.形成方式 E.大体类型 2. 肝癌高发区的粮油食品以下哪种物质中含量较高 A. 苯类 B.多环芳烃类 C.亚硝胺 D.黄曲霉毒素 E.偶氮苯类 3. 与病毒有关的肿瘤为 A.食管癌 B.结肠癌 C.人类T细胞白血病 D.甲状腺癌 E.乳腺癌 4. 以下哪一种是良性肿瘤 A.白血病 B.淋巴瘤 C.软骨母细胞瘤D.未成熟畸胎瘤 E.肾母细胞瘤 5. 肿瘤的异型性大,表示该肿瘤 A.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高 B.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 C.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 D.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低 E.分化程度不一致,恶性程度可高可低 6. 早期食管癌的病变范围是 A. 限于粘膜层 B. 侵入或侵透肌层 C. 远处淋巴结转移 D. 其他器官转移 E. 病变长度超过5cm 7. 患者女性,60岁,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钡餐检查示食管上段有7cm长不规则充盈缺损,最佳治疗方案为 A. 放射治疗+手术治疗 B. 放射治疗 C. 手术治疗 D. 化学治疗 E. 中医治疗 8. 较早出现食管阻塞的食管癌,病理类型常是 A. 溃疡型 B. 缩窄型 C. 蕈伞型 D. 髓质型 E. 菜花型 9.食管癌的典型症状是 A. 胸骨后烧灼感 B. 食管内异物感 C. 咽下食物哽噎感 D. 咽下食物停滞感 E. 进行性吞咽困难 10. 高度怀疑食管癌而未确诊者,有效的检查方法是 A. 食管镜取活组织检查 B. 定期食管钡餐 C. 反复食管拉网

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经典练习题及答案300题

试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事的原则是()。A: 民主集中制B: 下级服从上级 C: 民主协商D: 言论负责 答案: C 试题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A: 少数服从多数B: 集体行使职权 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 平等原则 答案: C 试题3: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保障之一是,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 各民主党派 答案: C 试题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由()。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C: 国家主席主持D: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主持 答案: A

试题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是公民的()。 A: 权利B: 义务 C: 权利和义务D: 职责 答案: C 试题6: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 A: 最高审判机关B: 专门审判机关 C: 最高司法机关D: 特别审判机关 答案: A 试题7:上级人民法院()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A: 领导B: 监督 C: 组织D: 管理 答案: B 试题8: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A: 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B: 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C: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D: 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答案: C

试题9 :现行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负责。 A: 全国人大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中共中央D: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答案: D 试题1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A: 华侨代表B: 妇女代表 C: 军队代表D: 少数民族代表 答案: D 试题11: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 A: 集体负责制B: 双重从属制 C: 主席负责制D: 合议制 答案: C 试题12:宪法规定,公民在()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 有病B: 年老 C: 丧失劳动能力D: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答案: D

历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doc

历年生理学考试重点总结执医笔试 2008-08-22 22:48:40 阅读32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 1.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跨膜转运的物质是 O 2 和CO 2 2.水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帮助进入细胞的过程是: 易化扩散 3.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4.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时,能量由何处供给细胞膜 5.蛋白质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的转运方式是入胞作用 6.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出胞作用 7.Na + 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的通道是电压门控通道或化学门控通道 8.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对刺激产生什么的能力兴奋 9.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刺激后,产生活动或活动加强称为兴奋 10.刺激是指机体、细胞所能感受的何种变化内或外环境 11.神经、肌肉、腺体受阈刺激产生反应的共同表现是动作电位 12.衡量兴奋性的指标是阈强度 13.保持刺激作用时间不变,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 14.阈刺激是指阈强度的刺激 15.兴奋的指标是动作电位 16.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的一段时间内兴奋性的变化,不包括下列哪期恢复期 17.决定细胞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产生兴奋的最多次数是绝对不应期 18.绝对不应期出现在动作电位的哪一时相锋电位 19.有关静息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是指细胞安静时,膜外的电位。 20.锋电位的幅值等于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 21.阈电位指能引起Na + 通道大量开放而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22.有关局部兴奋的特征中哪项是错误的有全或无现象 23.有关兴奋在同一细胞内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呈电紧张性扩布 A 是由局部电流引起的逐步兴奋过程 B 可兴奋细胞兴奋传导机制基本相同 C 有髓神经纤维传导方式为跳跃式 D 局部电流强度数倍于阈强度 24.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物质是乙酰胆碱 25.关于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哪项是错误的终末池中Ca 2+ 逆浓度差转运 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 B 横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D Ca 2+ 进入肌浆与肌钙蛋白结合 E 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为三联管 26.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中哪一项的兴奋性最低绝对不应期 27.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进行逆浓度差吸收时,伴有Na + 顺浓度差进入细胞,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所 需的能量间接地由何者供应。钠泵 28.记录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时,加入选择性离子通道阻断剂河豚毒,会出现什么结果。除极相不出现 29.在对枪乌贼巨大轴突进行实验时,改变标本浸浴液中的哪一项因素不会对静息电位的大小产生影响。 Na + 浓度 B K + 浓度 C 温度 D pH E 缺氧 30.人工减小细胞浸浴液中的Na + 浓度,所记录的动作电位出现幅度变小 31.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32.在神经-骨骼肌接头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胆碱酯酶

肿瘤学复习重点

1 肿瘤的定义 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突变、扩增和/或抑癌基因丢失、失活等),导致基因表达失常,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 2 肿瘤的扩散方式 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 1 化学致癌物有哪几类? 烷化剂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氨基偶氮类亚硝胺类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其他 2 肿瘤发生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 启始阶段促使阶段演化阶段 启始阶段特点:作用快、过程短、不可逆,细胞DNA产生永久性改变。 促使阶段特点:作用慢,所需时间长,且可逆性。 演化阶段特点:生长快、侵袭性强、易转移及生化和免疫等方面的改变。 3 什么是癌基因?抑癌基因? 癌基因是基因组中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能诱导细胞转化,并使其获得更多新生物学特征的基因。 抑癌基因是存在于细胞基因组内的一类能够抑制细胞生长的核苷酸序列。抑癌基因也是细胞正常的基因。 1 肺癌的病理分型 解剖学分类: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弥漫性肺癌 组织学分型:非小细胞肺癌(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类癌唾液腺型癌)小细胞肺癌 2 肺癌常见症状及体征 常见症状:咳嗽(最常见)咳血(首发症状之一) 胸痛胸闷、气急 发热消瘦、食欲不振、乏力 体征:局限性喘鸣音Honers综合征 肩臂疼痛膈神经麻痹 吞咽困难心包受侵 胸膜转移肺癌转移 肺外体征 3 肺癌治疗原则 非小细胞肺癌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小细胞癌采取以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1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方式是什么 一级预防措施:“病因”预防 二级预防措施:“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措施:“康复”预防 2肿瘤早期预警信号? 肿块增大,不痛不痒鼻涕带血,鼻塞耳鸣 慢性溃疡,久治不愈便带粘血,变细变形 吞咽不畅,胸口闷胀乳房肿块,乳头溢血 心口嘈杂,上腹饱胀白带增多,阴道流血 肝区疼痛,反复发作无痛血尿,间歇出现 咳嗽痰血,胸痛发热贫血发生,淋巴肿大 1肝癌的大体病理分型? 大体形态分型: 块状型:≥5cm,>10cm称巨块型,74% 结节型:单结节、多结节和融合结节,<5cm,22.2%,常伴肝硬化 弥漫型:癌结节较小,弥漫分布,1.2% 小肝癌:<3cm单个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结节之和<3cm 2肝癌的组织学分型 肝细胞型(90%)由肝细胞发展而来 胆管细胞型(10%)胆管上皮细胞发展而来 混合型(罕见)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结构,呈过渡形态 3肝癌的症状体征有哪些? 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肝硬化征象 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伴癌综合症转移灶症状 4临床诊断肝癌的特异性标记物是什么? 甲胎蛋白(AFP) 5简述肝癌的治疗原则 1小肝癌和Ⅰ期患者应首选手术切除,不能切除的小肝癌应作局部消溜处理,然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争取根治,预防复发和转移。 2对大于5cm的大肝癌或Ⅱ期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尽量手术或二期切除,然后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复发与转移。 3晚期患者中医治疗为主,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或带瘤生存。 6肝癌非手术治疗首选什么方法?为什么? 介入治疗 理论依据: ①正常肝脏的血供20%——30%来自肝动脉,70%——80%来自门静脉,肝脏为双重血供。 ②肝癌的血供95%来源于肝动脉,门脉血供仅占极小部分,肝癌生长活跃需要大量血和氧,肝动脉栓塞可使肝癌血供减少90%左右造成肿瘤缺血缺氧坏死,而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1乳腺癌临床表现 主症: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变形乳晕糜烂 皮肤异常恶液质 兼症:胸水腹水呛咳痰血关节疼痛出血不止 头痛、偏瘫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宪法)资料试题及答案

试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事的原则是()。 A: 民主集中制 B: 下级服从上级 C: 民主协商 D: 言论负责 答案: C 试题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 少数服从多数 B: 集体行使职权 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 平等原则 答案: C 试题3: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保障之一是,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 各民主党派 答案: C 试题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由()。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C: 国家主席主持 D: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主持 答案: A 试题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是公民的()。 A: 权利 B: 义务 C: 权利和义务 D: 职责 答案: C 试题6: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 A: 最高审判机关 B: 专门审判机关 C: 最高司法机关 D: 特别审判机关 答案: A 试题7:上级人民法院()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 领导 B: 监督 C: 组织 D: 管理 答案: B

试题8: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A: 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 B: 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C: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D: 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答案: C 试题9:现行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负责。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中共中央 D: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答案: D 试题1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A: 华侨代表 B: 妇女代表 C: 军队代表 D: 少数民族代表 答案: D 试题11: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 A: 集体负责制 B: 双重从属制 C: 主席负责制 D: 合议制 答案: C 试题12:宪法规定,公民在()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A: 有病 B: 年老 C: 丧失劳动能力 D: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答案: D 试题13: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 A: 国家民族关系 B: 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C: 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D: 国家阶级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试题14:新中国成立后,从()起宪法以根本法形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A: 1954年 B: 1975年

宪法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大本宪法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本章介绍的是宪法的基本理论,在宪法学知识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本章的核心考点主要包括: 1.宪法的分类:英国学者J.蒲莱士提出了两种分类,即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此外,还有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等类型。 2.宪法的历史: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实施的,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进行了修改。 3.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本章的难点是对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与中国宪法历史脉络的准确把握,特别是现行宪法的基本特点与历次修改的内容,能够结合宪法文本的相关规定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上) 、 本章主要是对我国国家基本制度中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文化制度和基本社会制度的介绍,需要对各种基本制度的内涵有总体的理解。 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宪法地位时,需要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人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有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国家对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有所区别。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在限制私人财产权时,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要给予补偿。 第三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下) 本章对国家基本制度介绍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多项单行法。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选举制度体现了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及秘密投票的原则,要认真把握各项具体的选举程序。 [ 3.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通过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自治权的主要内容)。 5.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及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要掌握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尤其要把握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及司法机关)和法律制度。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包括村委会和居委会,它

自考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1.内环境 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异化作用 可兴奋组织、细胞对有效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与特性。 3.阈值 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4.负反馈 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5.反射 指中在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规律性反应的过程。 6.自身调节 指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易化扩散 指水溶性的小分子或离子通过膜上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帮助,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2.受体 受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蛋白质。其的功能是可以识别并特异性结合作用于它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并转发化学信息,改变细胞生化反应,增强或减弱细胞生理效应。 3.去极化 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外电位差变小或消失的现象,称为去极化。 4.超极化 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外电位差增大的现象,称为超化。 5.静息电位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一般表现为内负外正的跨膜电位。6.动作电位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7.局部电位 阈下刺激也可使膜去极化,但这种去极化电位只局限于受刺激部位局部,只能作电紧张扩布,故称为局部电位。 8.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收缩耦联是指把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9.强直收缩 骨骼肌在接受连续的有效刺激时,由于刺激频率高,若刺激落于前一次骨骼肌兴奋收缩的收缩期,形成的强而持久的收缩,称为强直收缩。强直收缩是机体骨骼肌收缩做功的主要形式。 1.血清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2.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容积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3.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对抗低渗容液的抵抗力。抵抗力大的脆性小,反之则脆性大。 4.红细胞凝集 相同的抗原、抗体相遇时,通过免疫反应使经红细胞相互凝结聚集在一起的现象。 5.溶血 红细胞膜破裂后,血红蛋白溢出,溶解于血浆中的现象。 6.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可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 7.血型 血型特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它是血液中的一种特殊标志物。 1.自律细胞 指心内具有自动节律性兴奋的细胞,其生物电特点是复极4期自动去极化。

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经典练习题 1)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有(ABCD )。(多选提) A: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C: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D:决定国家重大问提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有(ABCD )。(多选提) A:民主集中制原则B:社会主义法制原则C:精简和实行工作责任制原则D:密切联系群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则 3)国家机构按其行使职权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ABD )。(多选提)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咨询机关D:司法机关 4)我国公民在家庭生活方面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应尽的义务主要包括(ACD )。 (多选提) A:实行计划生育B:实行男女平等C: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D:赡养扶助父母 5)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表现在(AC )。(多选提) A:享有权利和自由的主体非常广泛B:承担和履行义务的主体非常广泛C:权利和自由的范围十分广泛D:保障权利和自由实现的条件非常充分 6)下列命提中,错误的提法有(BC )。(多选提) A:国籍主要是因出生和因加入而取得B:“公民”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C:人民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个人,它是一个法律概念。D:国籍是国家对侨民实行外交保护的法律依据 7)下列财产中,可以成为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有(ACD )。(多选提) A: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B:森林等自然资源C:法律允许的生产资料D:林木、文物、图书等 8)特别行政区与其他普通行政区域相比其特点在于(AC )。(多选提) A:依法律规定在相当长期限内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原有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予以保留B:享有独立的外交权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D: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不同于一般省、市、县的特点主要在于(BD )。(多选提) A:具有独立B:享有极广泛的自治权C:经济、文化等发展相对比较落后D:主要由本民族人员组成自治机关 10)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内容的有(ACD )。(多选提) A:人民选派代表组成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权力的机关B: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C: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它监督,向它负责D: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大负责

周叶中宪法知识点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周叶中宪法知识点总结 篇一:周叶中第三版《宪法学》整理笔记 1 2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①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②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资产阶级学者传统的宪法分类: (1)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成文宪法: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又称文书宪法、制定宪法 不成文宪法:不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

律文书、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 (2)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和修改机关及程序为标准 刚性宪法:由特定制宪机关制定、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的宪法。 优点是稳定性、可维护宪法尊严;但缺乏适应性——成文法 柔性宪法:制定修改机关及程序与普通法相同的宪法。 优点是弹性大、适应性强;缺乏稳定性——不成文法 (三)制宪主体: 钦定宪法:由君主或以君主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 民定宪法:由民意机关或者由全民公决制定的宪法。 协定宪法:君主与人民双方进行协商制定。阶级妥协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的宪法分类 国家类型和宪法的阶级本质:资本主义类型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 1、 2(1)制宪机关是行使制宪权的国家机关;宪法起草机关是具体工作机关,不能独立地行使制宪权。 (2)制宪机关一般是常设机关;宪法起草机关是临时性的机关,起草任务结束后便解散。

(3)制宪机关有权批准通过宪法;宪法起草机关则并无权批准宪法。 (4)制宪机关一般由公民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宪法起草机关则一般通过任命的方式产生,注重来源的广泛性。 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们制定、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准则,是贯穿立宪、行宪的基本精神。 内容:人民主权原则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原则是终极目的; 权力制约原则是基本手段;法治原则是根本保障 2 (1)资产阶级“人民主权”学说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意义 局限性:①在“人民”的范围问题上,实际上只是资产阶级。 ②人民主权的论证是唯心主义的。 ③人民主权,仅仅涉及政治权力方面,而没有涉及更为重要的社会经济领域。 历史意义: ①主权属于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政府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重点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组织、器官、系统概念 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不同组织有机组合构成器官 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 2.标准的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部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3.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一些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学业运输到达靶细胞发挥其作用称为远距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广泛又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有些激素经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局限,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 1.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感觉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4.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特点 被覆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有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细胞为多边形,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者称内皮,分布在心包膜、胸膜和腹膜表面者称间皮。 主要功能为润滑、减少摩擦,利于血液或淋巴流动等。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边形,核圆,位于中央,主要分布于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等处。 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柱状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核呈长椭圆形并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分布于胆囊、胃、肠粘膜和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等处。 大多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在肠粘膜的柱状细胞之间还散在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粘液,以润滑和保护上皮。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梭形、锥形、柱状和杯状细胞组成,以柱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纤毛。因其上皮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等,胞核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侧面观貌似复层,实为单层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粘膜。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5.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为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中间层为多边形和梭形细胞,表层为数层扁平鳞状细胞,故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凡在最表层形成角质层者,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不形成角化层者,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粘膜。 具有很强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受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 6.变移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层数和形状可随所在器官容积的大小而改变。主要分布在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 5.结缔组织包括哪些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6.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点 神经元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可呈圆形、锥体形、星形、梨形等。 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树突短,分支多,分支上可见大量的树突棘。 轴突的形态细长,分支少,每个神经元只有1个轴突。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如何形成 在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 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在安静状态时,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的非门控的钾通道持续开放而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同时细胞内液的K+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液,因而在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K+外流,导致膜内正电荷减少,而膜外正电荷增多,这就形成了

肿瘤放疗学总结(详细)

小结 1 概述: ⑴近距离治疗的定义、特征; 近距离放疗也称内照射,它与外照射(远距离照射)相对应,是将封装好的放射源,通过施源器或输源导管直接置入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照射。 2、基本特征 1. 放射源贴近肿瘤组织,肿瘤组织可以得到有效的杀伤剂量,而邻近的正常组织,由于辐射剂量随距离增加而迅速跌落,受量较低。 2. 近距离照射很少单独使用,一般作为外照射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给予特定部位,如外照射后残存的瘤体等予以较高的剂量, 进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⑵分类: ①按放射源的置入方式: 手工 手工操作大多限于低剂量率且易于防护的放射源。 后装技术 后装技术则是指先将施源器(applicator) 置放于接近肿瘤的人体天然腔、管道或将空心针管植入瘤体,再导入放射源的技术,多用于计算机程控近距离放疗设备。 ②按放射源的剂量率; 6、近距离放疗按剂量率大小划分 ●低剂量率(LDR):<2~4Gy/h ●中剂量率(MDR):<4~12Gy/h ●高剂量率(HDR):>12Gy/h ③按治疗方式 3、近距离放疗的照射方式 ●腔内治疗 ●管内治疗 ●组织间插植治疗 ●术中插植治疗 ●表面敷贴治疗 ⑶近距离放疗使用放射源的种类及特点 一、近距离放疗的物理量和单位制 ●放射源的活度(activity,A) : 放射性物质的活度定义为源在t 时刻衰变率。 放射活度的旧单位是居里(Curie),符号Ci,它定义为1Ci=3.7×1010衰变/秒 在标准单位制下放射活度单位是贝克勒尔(Bq),1Bq=ldps=2.70×10-11Ci ●密封源的外观活度A app: 在实际应用中,源的有效活度直接受源尺寸、结构、壳壁材料的衰减及滤过效应的影响,源在壳内的内含活度,即裸源活度与有外壳时放射源的活度测量值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派生所谓外观活度的概念,它定义为同种核素、理想点源的活度,它在空气介质中、同一参考点位置上将产生与实际的有壳密封源完全相同的照射量率。目前随着源尺寸的微型化,外壳材料变得更薄,导致外观活度与内含活度的差异日趋缩小,外观活度又可称作等效活度。●放射性核素的质: 放射性核素射线的质量用核素符号、半衰期和辐射线的平均能量三要素来表示。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宪法十大考点

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宪法十大考点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宪法十大考点 一、真题示例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 )签署予以公布。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 C.国务院总理 D.中共中央总书记 2.民族自治区地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其可以划分为( )。 A.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 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C.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D.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二、十大考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①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是由宪法派生的。 ②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③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严格。 2.宪法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2)基本人权原则 《宪法》第33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法治原则 《宪法》第5条规定: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民主集中制 2

3.财产权制度 (1)公共财产权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专属于国家所有的:矿藏、水流、海域、城市的土地、无线电频谱资源、国防资产。专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留山、自留地、宅基地。 (2)私有财产权 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4.人身自由权 (1)人身自由 《宪法》第37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3)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人格尊严 《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疾病概论 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 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 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变化不明显。(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