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先天性心脏病

妊娠期先天性心脏病
妊娠期先天性心脏病

妊娠期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部分发育停顿所造成的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而且随着诊断技术及外科修复手术的不断进步,目前越来越多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妇女进入育龄时期。心脏疾病是孕妇妊娠期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妊娠并发症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流产、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在患有先心病的孕妇要远高于一般人群,所以妊娠是成人先心病的处理所要面对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目前有关先天性心脏病在妊娠期的自然病程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缺乏涉及妊娠期先心病治疗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这些均为正确处理妊娠期先心病带来困难。本章将主要讨论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影响,各种常见妊娠期先心病的特点及临床处理等。

病因

1. 感染:与妊娠初期3个月内病毒感染最为相关。病毒感染中以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等与先心病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

2. 缺氧:胎儿宫内缺氧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如高原地区人群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比平原地区人群高。

3. 药物及放射线:妊娠早期服用过期变质的四环素、激素、氨基喋呤类等药物或接受放射治疗,均有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病率。

4. 遗传倾向:先天性心脏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不少单基因或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伴有心血管畸形。先心病子女的心血管畸形发生率为4.23%,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发生率。

5. 其他: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酒以及高龄产妇的子女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增多。

分类

1. 根据有无紫绀分类:

(1) 无紫绀型先心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2) 紫绀型先心病:有法洛四联症、大血管错位、永存动脉干及房间隔缺

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并肺动脉高压等。

2. 根据有无分流分类:

(1) 无分流型先心病:有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右位心等。

(2)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冠状动脉-静脉瘘及肺静脉畸形引流等。

(3)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有法洛四联症、法洛三联症、大血管错位及艾森曼格综合征等。

妊娠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影响

尽管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亦不相同,但是妊娠对各种先心病的病理生理影响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1. 容量负荷增加随着胎儿的发育,母体血容量可增加30-50%,同时妊娠期心率增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约50%,因此妊娠可加重瓣膜返流性或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容量过度负荷。作为代偿,妊娠期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由此可降低心室后负荷,减轻瓣膜返流及左向右分流的增加。尽管如此,在已有心室功能异常的患者,妊娠所带来的改变仍有可能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2. 压力负荷增加半月瓣水平、瓣膜上或瓣膜下的流出道梗阻,以及外周动脉阻力的增加均可使心室的压力负荷增加,而妊娠期血容量及心输出量的增加可以加重心室的压力过度负荷,这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当存在左向右分流时,通过分流可减轻左心负荷,若同时存在肺循环高压,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增加,导致体循环氧饱和度下降。

3. 紫绀先心病患者紫绀的出现意味着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大多数紫绀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低于85%[1],紫绀多由肺内动静脉畸形或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所致。妊娠期紫绀的出现可导致孕妇红细胞增多,血液粘度增大,当血红蛋白>200g/L时,可出现头痛、眩晕、疲乏等症状,并有血栓栓塞的风险。紫绀患者因合并血小板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而具有出血倾向,其他并发症有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害、反常性栓塞、脑脓肿、胆石症等。由于妊娠期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可致右向左分流增加,紫绀加重,因此即使在那些已经过姑息手术或病变较轻微,甚至孕前没有明显紫绀的患者,妊娠也可使其心血管风险明显增加。对于

紫绀的孕妇,其胎儿的预后较差并与孕妇的血氧饱和度直接相关[1]。研究发现,紫绀孕妇的新生儿出生率较低(43%-55%),早产及胎儿宫内发育受限较为常见[1, 2]。对于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孕妇,妊娠的风险尤其大,与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相关,这样的患者应建议避免妊娠(详见肺动脉高压章节)。

4. 心律失常在未经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心脏房室扩大、心肌肥大和纤维化使发生心律失常的基础,可导致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已接受手术治疗者,手术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的损伤以及在心房或心室遗留的手术瘢痕是发生心律失常的基础。(1) 房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常见于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大血管转位的Mustard或Senning术后、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及采用Fontan手术治疗的患者。(2) 室性心律失常:见于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妊娠可以加重房颤、房扑等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常不能很好耐受心律失常,因为心律失常有可能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妊娠期心律失常有可能对孕妇和胎儿是个威胁,尤其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因此心律失常的正确识别很重要,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有明显症状的心律失常,应及时正确处理[3]。

5. 心力衰竭很多在妊娠前没有症状的患者可以在妊娠期间出现典型的心衰症状,已有研究报道妊娠期间可出现心功能NYHA分级恶化[4, 5]。妊娠期间充血性心衰常需住院治疗,一般分娩后心功能能恢复到孕前水平。一般在妊娠开始时心功能较好的患者比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要少一些。妊娠期心力衰竭的治疗遵循一般原则,使用标准疗法,即强心、利尿、扩血管等,但须注意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

6. 感染性心内膜炎菌血症在分娩过程中比较常见,先心病患者的心内射流或湍流使其易感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有人曾在系列研究中发现44个紫绀型先心病孕妇中有2人在分娩后出现细菌性心内膜炎且其中一人死亡[1],因此对于一些高危患者预防性静脉应用抗生素是合理的。

7. 血栓栓塞女性在妊娠期间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平常增加六倍,紫绀型先心病也是血栓形成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这些患者妊娠能够进一步增加其血栓的风险。对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抗凝的孕妇,其自身及胎儿在妊娠期均存在风险,治疗决策需要权衡应用华法令或肝素的风险与益处。一般倾向

于建议在妊娠前三个月应用肝素抗凝,因为肝素不能透过胎盘而华法令可以透过胎盘且这一时期华法令的致畸作用最大,妊娠3个月后可以应用华法令抗凝,但须注意妊娠期间使用华法令有增加胎儿出血和孕妇子宫出血的危险,一般在妊娠36周后恢复使用肝素抗凝,而预期早产的话应更早使用。剖腹产术后尤其是采用全身麻醉者,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应引起重视。

先心病患者妊娠的风险决定于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是否存在紫绀、孕妇的心功能状况以及抗凝药物的使用等[6]。一般来说,患有左向右分流或瓣膜返流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对妊娠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耐受较好;而患有右向左分流或瓣膜狭窄的先天性心脏病孕妇,则较难耐受。在轻度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压正常的青年女性,妊娠和分娩过程大多正常,分流量较大时,妊娠过程中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容易发生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这与母体血氧饱和度降低有关。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妊娠期间的死亡率可高达50%,此外,马凡(Marfan)综合征、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缩窄的患者,妊娠过程中危险性也明显增加。

几种常见妊娠期先天性心脏病

1.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房间隔缺损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30%,男女比例为1:2。分为继发孔(第二孔)和原发孔(第一孔)型,继发孔型常见。左心房血液经缺损流入右心房,肺血流量增加。发生肺动脉高压后,左向右分流减少,并可出现右向左分流。

1) 临床特点①未经手术治疗者,一般可存活至成人期。20岁以前很少死亡,40岁以后死亡率增至约每年6%。②长期右心室容易负荷过重可导致右心衰竭。30岁以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随年龄进行性增高。③合并冠心病或高血压时,由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左房压力升高,可使左向右分流量增加。④并发症有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房性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栓塞及反常性栓塞等。

2)诊断要点①胸骨左缘第2肋间第2心音增强并有固定分裂,可伴有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当发生肺动脉高压后第2心音亢进,分裂变窄。合并二尖瓣脱

垂的病人可有收缩期喀喇音。②X线检查示肺血增多,心电图可有右室肥大、右束支传导阻滞表现。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房间隔回声失落、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分流。心导管检查可发现右心房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上腔静脉。③发生肺动脉高压后,心房水平可出现双向或右向左分流。病人在休息或运动时,可出现发绀。④需与肺动脉瓣狭窄、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原发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相鉴别。

3)治疗只要未发生严重肺动脉高压,均应考虑外科手术或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时间选择在20岁之前为好。外科手术后远期可发生房性心律失常,以心房扑动和颤动较为常见。

4)ASD与妊娠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但同时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因此减轻了左向右分流的增加,所以大部分ASD患者只要不存在肺动脉高压,都能很好地耐受妊娠与分娩,其孕妇死亡率低于1%。但在年龄较大、分流量大或孕前就存在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妊娠期间有可能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房性心律失常、反常性栓塞、肺动脉高压加重等,使妊娠风险明显增加。

2.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室间隔缺损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10%。根据缺损部位可分为室上嵴上型、室上嵴下型(又称为膜部缺损,最常见)、隔瓣后型和肌部缺损。左心室血液经缺损流入右心室。

1)临床特点①缺损小者,预后较好。缺损较大者,若未经手术治疗,多在30岁之前死亡。一般死于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反常性栓塞或感染性心内膜炎。②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呈进行性增高,一般在20岁之前即可发生艾森曼格综合征。③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和关闭不全的病人,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程度随年龄增长进行性加重。

2)诊断要点①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响亮而粗糙的全收缩期返流性杂音,可伴有收缩期震颤一。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增强并分裂。②X线示肺血流增多,肺动脉段凸起。心电图示左室或双室肥大。超声心动图可显示缺损部位和心室水平的分流。心导管术可显示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血氧饱和度显著高

于右心房。左心室造影可显示左向右分流。③发生肺动脉高压,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后可出现发绀、收缩期杂音减弱或消失、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④需与房间隔缺损、肺动脉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相鉴别。

3)治疗对肺动脉压正常的小缺损,可不做手术。但若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和关闭不全时,即使分流量很小,也应手术。修补缺损后可防止动脉瓣返流进行性加重。发生肺动脉高压后,手术修补的效果欠佳。10岁以前手术者,30年存活率明显高于10岁以后手术的病人。少数病人术后远期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猝死极少见。

4)VSD与妊娠小室缺患者通常能够很好地耐受妊娠及分娩。中等缺损的患者如果没有合并肺动脉高压,其妊娠的风险一般也不会显著增加,但是增加的左房及左室容量负荷有可能导致房性心律失常及左心功能不全。对于缺损较大,肺动脉阻力增加的患者,妊娠及分娩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可能导致逆向分流,引起缺氧、紫绀及反常性栓塞。如果室缺未矫正已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则妊娠的风险极大。如果室缺已矫正,无肺动脉高压及残余缺损,那么其妊娠与分娩的风险与正常人无异。

3.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动脉导管未闭是由于胎儿期连接肺动脉主干与降主动脉的动脉导管于出生后未闭塞所致。在成人中,比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少见。未闭的动脉导管有管型、窗型和漏斗型。主动脉血液经未闭的动脉导管流入肺动脉,肺血流量增加。

1) 临床特点①分流量较小者无症状。分流量较大时,在婴儿期可发生心力衰竭。1岁以后,由于肺动脉压升高,分流量减少,心力衰竭症状减轻或消失。

②存活至成人期的病人多伴有肺动脉高压和发绀,30岁以后,多数病人发生心力衰竭。③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险性较大。

2) 诊断要点①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多伴有震颤。舒张压低、脉压增宽、可有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和周围动脉枪击音。②X线示肺血流增多,心电图可有左室肥大或双室肥大的表现。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未闭的动脉导管和血液分流,心导管检查时,导管可从肺动脉主干经未闭的动脉导管直接

进入降主动脉。升主动脉造影可显示未闭的动脉导管。③发生肺动脉高压和艾森曼格综合征后,有发绀和杵状指(趾)。典型的连续性杂音可变为单纯收缩期杂音或杂音消失。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④应当与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静脉瘘等相鉴别。

3) 治疗在出现肺动脉高压和以右向左分流为主之前,可采用经导管封堵或手术结扎未闭的动脉导管。

4)PDA与妊娠分流量较小的PDA患者通常能够很好地耐受妊娠及分娩,中等至大量分流的患者如果没有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左室功能受损,一般也能耐受妊娠过程。同样地与大室缺类似,如果PDA分流量大出现肺动脉高压及艾森曼格综合征,则妊娠及分娩的风险显著增加。

4.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畸形。95%以上病人的缩窄部位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远端,缩窄段近心端血压升高,头部及上半身血供正常。缩窄段远端血压降低,下半身供血减少。缩窄段上、下动脉分支间有侧支循环形成,在锁骨下动脉分支与降主动脉分支间有广泛的侧支循环建立。

1) 临床特点①严重缩窄或合并其他畸形者,在新生儿期即可发生心力衰竭,难以存活至成人期。缩窄较轻者在青春期前,一般无症状。②25%-30%的病人合并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随着年龄增长,二叶式主动脉瓣可发生纤维化和钙化而导致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③由于侧支循环的广泛建立,少数成人患者休息时上肢血压并不高,而活动时血压显著升高。④未手术者,半数以上在30岁之前死亡,75%在50岁之前死亡。死因包括如脑卒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误竭等。

2) 诊断要点①缩窄所致收缩期杂音于肩胛间区易于听到,常传导至心前区、心尖区、左腋下及胸骨上窝。②上肢血压高于下肢。在肩胛间区、腋部、胸骨旁和中上腹可见侧支循环动脉曲张,搏动明显,可伴有震颤。③X线检查可见升主动脉扩大,搏动明显。心电图多为左室肥大伴劳损。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探查可发现缩窄部位,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可测量缩窄段前后的压力阶差。左心导

管检查可发现缩窄段近端主动脉腔内压力增高,脉压增大,远端主动脉腔内压力降低,脉压减小。造影可显示缩窄段。磁共振显像可了解缩窄的部位和形态。④需与多发性大动脉炎和其他类型高血压相鉴别。

3) 治疗较早手术者,预后较好。手术治疗后平均存活年龄约为40岁。10岁以前手术者,30年存活率在90%以上,明显高于30岁以后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远期死亡的原因包括心力衰竭、脑卒中、主动脉瘤破裂等。外科手术后再缩窄可采用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术治疗。术后长期随访中应注意监测血压及采用磁共振显像观察主动脉的形态。

4) 主动脉缩窄与妊娠主动脉缩窄应在妊娠前即通过手术矫正,一般认为手术治疗可以降低主动脉夹层及破裂的风险,并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在未经手术矫正的患者中,妊娠期间孕妇死亡率达3%-4%,如果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血管病变或高血压,这一比例将更高。主动脉破裂的风险主要发生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和分娩期间。最近一个针对50个妇女118次妊娠的研究发现有一个孕妇在妊36周死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新生儿出生率达90%,同时4%的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7]。妊娠期间应减少活动以免血压升高,一般推荐应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同时应注意到对于主动脉缩窄患者近心端血压的过度控制可导致缩窄以下部位血压过低,并影响胎盘的血流灌注,所以应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即使是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妊娠期间合并高血压仍较为普遍[7],主动脉夹层及破裂的危险降低但并不能完全排除。

5.主动脉口狭窄(aortic ste n osis,AS)

主动脉口狭窄包括瓣膜型、瓣下型和瓣上型,成人以瓣膜型常见。瓣膜型半数以上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该畸形在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1%。男女之比为3-4:1。瓣叶增厚、钙化、粘连或融合而造成狭窄。由于左室排血受阻,左心室压力升高,主动脉压力降低,左心室肥厚并逐渐扩大。

1) 临床特点①瓣上型狭窄者通常合并其他畸形,难以存活到成人期,瓣下型狭窄者,到青春期前大多已形成严重左室流出道梗阻。瓣膜型狭窄者在成年期前一般无症状。②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者,出生后其瓣膜开放、关闭功能大多正常。瓣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纤维化和钙化。40-50岁时,半数左右的病人可发

生不同程度的狭窄,狭窄程度随年龄增长进行性加重。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晕厥和猝死。

2) 诊断要点①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向颈根部传导。第2心音减弱。颈动脉可扪及收缩期震颤。②X线可显示左室肥大。心电图典型变为左室肥大伴劳损。超声心动图、左心导管及左室造影可显示狭窄病变的特征,测量跨瓣口压力阶差,可估计狭窄的程度。③应与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及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相鉴别。

3) 治疗对有症状(心绞痛、晕厥、呼吸困难)者,或虽无症状但跨主动脉瓣口压差>50-70mmHg的病人,应考虑外科手术或经导管介入治疗。如系瓣膜型狭窄,且瓣叶无钙化,可采用经导管球囊扩张术或外科主动脉瓣分离术治疗。术后瓣叶可发生钙化,引起再狭窄或合并明显关闭不全。在术后20-25年,35%-45%的病人需要再次手术置换主动脉瓣。对瓣下型狭窄,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4) AS与妊娠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而AS患者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有限,这使得左室充盈压以及左室收缩压异常升高,加重左室功能不全。同时由于心室肥厚顺应性下降,不能耐受前负荷的下降,因为前负荷下降可导致心输出量显著下降和低血压,而妊娠期间存在诸多可能引起前负荷下降的潜在因素,如妊娠晚期子宫压迫腔静脉、麻醉药物的扩血管作用、围产期体液丢失、分娩过程中的Valsalva动作等均可能使回心血量减少,以上因素使得AS患者妊娠的风险较大[8]。最近Yap等[9]回顾分析了35例未行瓣膜置换的先天性AS妇女的58次妊娠,发现最终有53次成功妊娠(91%),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衰(3.8%)和房性心律失常(5.7%),早产的发生率为13.2%,该研究认为先天性AS妇女总的来说能够耐受妊娠。目前虽无证据表明所有AS妇女均应避免妊娠,但一般来说有症状的AS妇女在外科手术修复前应注意避免妊娠,而且妊娠前无症状的患者也并不意味着能够耐受妊娠过程,因为妊娠中的生理变化即可使跨瓣口压差增加一倍。有人认为预期妊娠应该是AS的手术适应症之一,即使在没有症状的患者。

6. 肺动脉口狭窄(pulmonic stenosis, PS)

肺动脉口狭窄,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有三种类型:1、瓣膜狭窄型,约占75%;2、漏斗部型,右室流出道肥厚或有隔膜,造成流出道狭窄;3、肺动脉型,肺动脉主干狭窄,可合并分支狭窄。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由于右心室排血受阻,右室压力增高,可出现右室肥厚,肺动脉压力降低。

1) 临床特点①未经手术或介入治疗的病人,一般可活到成人期。在出现右心衰竭前多无症状。②成人轻、中度瓣膜狭窄患者,其狭窄程度并不随年龄增长而加重。③严重狭窄者,随着年龄增长,右心室肥厚加重,右室舒张压和右房压升高,可经卵圆形孔发生右向左分流,出现发绀。

2) 诊断要点①胸骨左缘第2肋间,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多伴有震颤。第2心音分裂,肺动脉瓣成分减弱。可有来自肺动脉的收缩早期喷射音。②X线检查示右心室扩大,肺血减少。心电图典型改变为右室肥厚伴劳损。超声心动图可显示狭窄病变的解剖位置和形态,并可估计跨瓣口压力阶差。右心导管检查可测量跨狭窄部位压力阶差,右室造影可显示狭窄病变的特征。③应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原发性肺动脉脉扩张相鉴别。

3) 治疗对瓣膜型狭窄者,如果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收缩期压力阶差>40mmHg者,应考虑采用经导管球囊扩张术或外科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的近、远期效果均好。术后远期存活率与正常人群相近。

4) PS与妊娠轻中度PS及球囊扩张或外科手术治疗后的PS患者一般能够很好地耐受妊娠。严重PS患者妊娠前可能没有症状,但是妊娠期心脏血流动力学负荷的增加可能导致右心衰竭,房性心律失常及三尖瓣返流,所以严重PS患者妊娠前应当建议其行经导管球囊扩张术。如果妊娠期间症状不断进展严重,也可考虑于妊娠期行球囊扩张术。妊娠期PS一般孕妇及胎儿的预后均较好,最近的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17例单纯PS妇女,发现妊娠期间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有2例出现心功能下降(1例从NYHA I级降至II级,另1例从NYHA II 级降至III级),而且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轻度PS与重度PS患者之间,胎儿及新生儿的预后并无显著差异[10]。

7.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法洛四联症是成人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包括肺动脉口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等四种畸形或病变。其中肺动脉口狭窄和室间隔缺损为基本病变。若无主动脉骑跨则属于广义或不典型的四联症。如果四联症合并房间隔缺损,又可称为五联症;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称三联症。由于肺动脉口狭窄,右心室排血受阻,右心房压升高,并造成右室肥厚。右心室的血液经室间隔缺损射入主动脉,使体循环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病人出现发绀。

1) 临床特点①未经手术治疗的病人,其自然病程主要取决于肺动脉口狭窄的严重程度。严重狭窄者很难存活至成人期。大约25%的病人可活到10岁,11%可活到20岁,6%可活到30岁,仅3%的病人能活到40岁以后。②成人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儿童相似,但缺氧发作较为少见。③成年后若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将同时增加左、右心室的后负荷。由于体循环阻力增加,肺血液流灌注将获得改善,但可导致右心衰竭。若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状将明显加重。④常见并发症有脑中卒、脑脓肿、缺氧发作、鼻衄、咯血、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心力衰竭。

2) 诊断要点①发绀是本病突发表现,大部分病例出生后数月出现青紫。活动时喜蹲踞也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剧烈运动时,可有缺氧发作,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青紫加重、神志障碍,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抽搐。②胸骨左缘第2、3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以第3肋间最响。③X线检查示肺血减少,肺动脉段凹陷。主动脉影增宽,心尖上翘,构成典型“靴形心”。心电图改变有右室肥厚伴劳损,电轴右偏。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室造影可显示本病的解剖畸形,右心导管检查可发现右心室压力增高,与肺动脉之间存在明显压力阶差。④应与法洛三联症、艾森曼格综合征、三尖瓣下移畸形、永存动脉干、右室双出口等先天性心脏病相鉴别。

3) 治疗①内科治疗患者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粘滞度高,血流变慢,易加重组织缺氧及引起栓塞。因此当腹泻、呕吐、高热时应及时补液,以防脱水。缺氧发作时,应立即给予吸氧、补液、镇静、取屈膝位。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

和碳酸氢钠,以解除右室流出道痉挛。②外科手术治疗主张早期手术,由于姑息性手术后再作根治性手术死亡率比一次完成根治性手术高,故应尽早争取一次完成根治手术。早期手术治疗者,30年存活率可达77%-86%,术后远期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

4) 法洛四联症与妊娠在未经手术治疗的法洛四联症患者,妊娠期间外周血管阻力的下降及心输出量的增加可以加重右向左分流,导致孕妇低氧血症和紫绀恶化,因此妊娠的风险很大,流产的几率高达43%,孕妇死亡率达4%-15%,而且风险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对于已经外科手术矫正的患者,妊娠的风险降低至接近于一般人群。但是术后的一些残余病变和后遗症,如残余分流、右室流出道梗阻、室性心律失常、肺动脉瓣返流、肺动脉高压、右室功能不全等可增加妊娠并发症的风险。

8.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形亦称爱勃斯坦畸形(Ebstein anomaly)少见,男女患病率相近。三尖瓣后叶和隔叶下移至右心室,部分右室房化、右心房扩大。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时,右心房血液分流至左心房,可出现发绀。

1) 临床特点①若未合并其他畸形,大多数病人可活到成人期。在青春期前,一般无症状。②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紫绀、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发绀和心力衰竭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在50岁以上成人患者中,大约一半有发绀。③25%-30%病人合并预激综合征,房室旁路通常位于右侧。可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可能引起碎死。

2) 诊断要点①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第1、2心音分裂。②X线检查示巨大右心房,心电图可有右房肥大表现。超声心动图可显示三尖瓣附着位置下移,右房扩大,三尖瓣返流。右心导管检查可发现右房压力升高。③有发绀者应与三尖瓣闭锁和其他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鉴别。无发绀者应与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包积液相鉴别。

3) 治疗①外科手术治疗的时间,一般选择在15岁之后尽早施行。对合并房室旁路并伴有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应采用外科手术或经导管射频消融

术阻断旁路的传导功能。②轻型预后良好,若三尖瓣下移畸形重,心脏进行性扩大,发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出现早及反复发作心动过速者预后差。

4) 爱勃斯坦畸形与妊娠大多数爱勃斯坦畸形患者可以耐受妊娠,Connolly 等[11]分析了44例妇女的111次妊娠,发现活胎产85例(76%),没有出现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如孕妇死亡、卒中、充血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内膜炎等,但是早产、流产及子代先心病的风险增加,同时出现紫绀的爱勃斯坦畸形患者其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下降。对于病变严重的患者,因右室几乎失去功能,可通过房间隔缺损或未闭卵园孔出现右向左分流而导致紫绀,这些患者妊娠的风险无疑大大增加。

9. 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

艾森曼格综合征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如先天性ASD、VSD、PDA持续存在,可由原来的左向右分流,由于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发展至器质性肺动脉阻塞性病变,以致出现右向左分流,从无紫绀发展至有紫绀时,即称之为艾森曼格综合征。由于妊娠期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可以导致右向左分流增加,紫绀以及心衰加重,此外血栓栓塞的危险也增加。毫无疑问,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患者妊娠期间孕妇及胎儿的风险均极大,有研究报道孕妇死亡率高达40%,大多数发生于产后第一周,流产率达8%,仅有15%的婴儿足月出生[12]。艾森曼格综合征仍是为数不多的妊娠禁忌症之一,对这些患者在产前咨询时应强调妊娠的高风险,并建议其采取永久性节育措施避免妊娠,若发现妊娠应尽早终止。

参考文献:

1.Presbitero P, Somerville J, Stone S, et al. Pregnancy in cyanot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Outcome of mother and fetus. Circulation. 1994; 89: 2673-6.

2.Whittemore R, Hobbins JC, Engle MA. Pregnancy and its outcome in women

with and without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m J Cardiol.

1982; 50: 641-51.

3.Kron J, Conti JB. Arrhythmias in the pregnant patient: current concepts i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2007; 19: 95-107.

4.Shime J, Mocarski EJ, Hastings D, et 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pregnancy:

short- and long-term implications. Am J Obstet Gynecol. 1987; 156: 313-22.

5.Siu SC, Colman JM. Heart disease and pregnancy. Heart. 2001; 85: 710-5.

6.Karamermer Y, Roos-Hesselink JW. Pregnancy and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 2007; 5: 859-69.

7.Beauchesne LM, Connolly HM, Ammash NM, et al.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outcome of pregnancy. J Am Coll Cardiol. 2001; 38: 1728-33.

8.Colman JM, Sermer M, Seaward PG, et 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pregnancy.

Cardiol Rev. 2000; 8: 166-73.

9.Yap SC, Drenthen W, Pieper PG, et al. Risk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pregnancy in

women with congenital aortic stenosis. Int J Cardiol. 2007 May 3; [Epub ahead of print]

10.Hameed AB, Goodwin TM, Elkayam U. Effect of pulmonary stenosis on

pregnancy outcomes--a case-control study. Am Heart J. 2007; 154: 852-4.

11.Connolly HM, Warnes CA. Ebstein's anomaly: outcome of pregnancy. J Am Coll

Cardiol. 1994; 23: 1194-8.

12.Yentis SM, Steer PJ, Plaat F. Eisenmenger's syndrome in pregnancy: maternal and

fetal mortality in the 1990s. Br J Obstet Gynaecol. 1998; 105: 921-2.

13.

儿科常见先心病表格整理

心脏病分类病生 房间隔缺损原发孔型左向右分流, 继发孔型心肌随年龄 增 静脉窦型大改变导致 分 冠状静脉窦型流增加。 室间隔缺损小型 <5mm 、左向右分流少 <0.5cm2/m2 中型 5— 15mm 左向右分 流较 0.5— 1.0 多、肺动脉高 压 大型 >15mm 左向右、艾森 >1.0 曼格综合征、 分流大 动脉导管未闭管型、漏斗型、主动脉向肺动 窗型脉分流 法洛四联症左向右、双向、 右向左、青 紫、 缺 氧 骨 髓 代 偿 增 生 、 脑 血 栓 解剖症状 右心房肥大、肺循环充血右心室肥大、体循环缺血左心房大致正(体型瘦常、左心室发长、乏力头育相对较差晕、多汗气 促、发育迟 缓) 左心室大,右无 心室不明显 左右心室增肺循环充血大、左室为主体循环缺血 左右心室增肺循环充血大、右室为主体循环缺血 左心室肥大、肺循环充血肺动脉高压显体循环缺血著者右心室肥 大 右心室流出道青紫、蹲踞梗阻、室间隔症状、杵状缺损、主动脉指、阵发性骑跨、右心室缺氧发作肥厚

体征 X 线 并发症 治疗 胸骨左缘 2 肋 梨形心、右心房、 呼 吸 道 感 <3mm3 月 内自 收缩期杂音 右心室扩大 、 肺充 染、心衰 然 闭 心界扩大、 可有 血(肺动脉段突 出、 肺动脉高压 合。 >8mm 、有 震颤、 P2 亢进 肺门舞蹈)左心房 并发症手术 治 与固定分裂 可轻微扩大、左心 疗(双面蘑 菇 室缩小,主动脉影 伞) 缩小。 无 支气管炎 有自然闭合 可 充血性心力 能,中小型 随 胸骨左缘 3、 4 靴型心、左右心室 衰竭 访到学龄 期、 肋收缩期杂音、 增大、左室为主、 肺水肿 症状明显有 并 心界扩大、 震颤 肺充血、主动脉影 感染性心内 发症用手术 治 可有 缩小 膜炎 疗(双面蘑 菇 上述 +艾森曼 格 同上(肺动脉分支 伞) 综合症有青紫 增粗,外周血流 少, 心影略大正常) 胸 骨 左缘 上 方 左心室增大,右心 感染性动脉 弹簧圈、蘑 菇 连 续 性机 器 样 室可大、肺充血、 炎、充血性 伞 杂音、差异性 发 主动脉影缩小 心力衰竭、 绀、周围 心内膜炎 胸骨左缘 2、3、 靴型心、肺缺血(肺 脑血栓、脑 缺 氧 时 胸 膝 4 肋 收缩 期 杂 动脉段凹陷、肺纹 脓肿、感染 位、吸氧、 去 音,为肺动脉 狭 理减少)右位主动 性心内膜炎 甲肾上腺 素、 窄、无震颤、 P2 脉弓 吗啡、普萘 洛 减弱、杵状指 尔、手术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适应证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适应证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0.7-0.8%,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高达15万左右。美国2亿多人口中先心病90万,我国先心病患者可能有300-400万左右 ?先心病已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及人口素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介入性导管术 ?通过特殊的导管及装置由外周血管插入到所需治疗的心血管腔内,全部或部分替代外科手术治疗 ?介入性治疗优点:非开胸、创伤小、疗效好,无手术疤痕,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死亡率低,部分病例经中、长期随诊证实疗效确切 发展史 ?1966年Rashkind和Miller——房隔造口术 ?1971年Porstmann——PDA海绵塞堵塞术 ?1974年King—— ASD封堵术 ?1977年Rashkind—— ASD封堵术 ?1982年Kan——PBPV 发展史 ?1984年Lababidi—— PBA V ?1985年Inoue—— PBMV ?1992年Cambier——弹簧栓子封堵PDA ?1997年Masura——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ASD、VSD ?1999年——国产堵闭器 ?近5、6年来,先心病介入治疗在材料、实验、方法学、临床应用及随访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也有新的装置出现,如各种血管支架,经皮人工办膜导管置换术。有学者预测,在未来的20年内非冠状A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会有突破性进展 介入性导管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设备齐全的心导管室装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有条件者包括食道超声、心内超声 ?术前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与同意 ?技术条件方面 要求从事先心病介入的医生有较高的医疗素质 有熟练的导管操作技术 有扎实的心脏病专业基础尤其要熟悉各类先心病的解剖,血流动力学,熟练掌握先心病的超声心动图、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应证的选择、规范化的操作,出现并发症能及时正确处理。 有开展体外循环先心病的心外科支持 目前存在问题 ?开展医院过滥,行为不规范(条件不具备,对先心病概念不清,医生没有受过严格训练,不

心脏病的相关知识

心脏病会遗传吗?除了先天性心脏病有遗传倾向,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一般不遗传。父母一方有“先心”,婴儿“先心”的发生率是2%,是一般人群的6倍。不过先天性心脏病不一定就会遗传,由单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各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10%,可见多数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心血管畸形相关较强的环境因素主要为: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缺氧、羊膜病变、胎儿受压、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放射线和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等。 心脏病高发人群:1 ?.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大于55岁的女性。 2.吸烟酗酒者。 3.有家族遗传病史者。? 4.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心血管内分泌疾病患者。5 ?.缺乏运动或工作紧张者。?心脏病详细解释:?先天性心脏病: 目前认为先心病的发生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影响有关。由单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各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10%,可见多数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心血管畸形相关较强的环境因素主要为: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缺氧、羊膜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以及地区差别等。?后天疾病所致: 1.冠心病:抽烟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血管硬化狭窄,使血流受阻,易使心肌缺氧而受损。?2.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在风湿热感染后,心脏瓣膜逐渐病变所导致之异常。? 3.肺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是肺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阶段,所有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疾病终将进展为肺心病。? 4.心肌病:新陈代谢或荷尔蒙异常的心肌变化等,有时酗酒,药物亦导致心肌变化。5 ?.心脏肿瘤:心脏肿瘤表面碎片或血栓脱落引起栓塞。可能与肿瘤的产物、肿瘤坏死或免疫反应有关。?6.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悸、运动耐力减弱,甚至导致心房颤动(房颤)、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的发展和恶化等。80%左右的甲减患者都有心血管系统受累的异常表现。典型者表现为甲减性心肌心包病,包括心包积液,心脏无力性扩张和继发性心肌病。 7.其他疾病导致的心脏病:包括高血压以及其它免疫机能异常引起之血管病变,与糖尿病有关的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慢性低压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感染导致的心脏病变。 药物因素:可能与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氧自由基和超氧化物直接损害心肌细胞线粒体有关,干扰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呼吸,抑制辅酶Q的合成和活性,Ca2+过多地进入心肌细胞,致使心肌细胞ATP耗竭,抑制心肌细胞功能。?放射线:对心肌细胞、血管、心内淋巴管有直接损伤。发生率高低与射线量有关,放射剂量超过4Gy(400rad)即可致心脏损伤;超过60Gy(6000rad)时,50%的患者可发病。 症状 心脏病的症状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体力活动劳累时或饱餐、寒冷、吸烟、紧张时,有心悸、疲劳、气急、呼吸困难感等不适,或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需要高枕而睡。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出现下肢浮肿。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心脏病的症状: 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心衰的症状,大多数患者基础病变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又往往伴有多种疾病,使其症状不典型,常见有反复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憋气,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经常性胸闷胸痛,心动过速,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明显紫绀。部分有心绞痛、晕厥,排汗量异常。晚期病例则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端坐呼吸和肺水肿。 一、先天性心脏病: 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蹲踞体征、杵状指(趾)、肺动脉高压、出生后或婴儿期即已出现响亮的心脏杂音。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患儿自幼有反复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明显紫绀。部分有胸痛、晕厥。部分排汗量异常。?二、心肺病变所致心脏病1 ?.冠心病:冠心病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发作性心绞痛。有时患者也会以急性心肌梗死为第一表现。少数患者可以表现为隐形的慢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扩大和慢性心衰。冠心病的另一临床表现可以是猝死。还有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心律失常。 2.风湿性心脏病: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心脏病的症状是什么

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突然性、多变性和凶险性。因此,日常生活中,为了更好的预防心脏病的发作,应特别注意对病人察颜观色。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有: 1、耳朵: 不同程度的耳鸣是心脏病的早期症状里比较常见的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2、呼吸: 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心脏病的早期症状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3、鼻子: 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症状表现。 4、皮肤暗紫: 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5、耳鸣: 心脏病的症状表现 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心脏病的症状其实表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除了胸痛、胸闷、心慌等常见症状外,还有许多不明显的症状,这些症状常常会被人们忽视。 走路时牙疼

心绞痛是心脏病典型信号,而心绞痛症状也会体现在脖颈、下巴、手臂和肩胛骨之间或牙齿等身体其他部位。走路(特别是上坡)用力导致牙痛,是心脏病的一大典型却经常被忽视的症状。 手背起黄包 手背或脚踝出现淡黄色或皮肤色鼓包可能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症状。这些淡黄色隆起其实是胆固醇沉积所致。 流感好得慢 流感五六天之后症状仍得不到改善,可能是心功能变差的一个信号。心肌炎与流感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心肌炎还会发生于病毒性喉炎或胸膜炎发作或之后,这些疾病容易被误诊为流感。 头晕 心律不齐容易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电活动异常容易出现心跳过慢、过快或失常,还可发生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头晕。专家表示,起床或从座椅上起身感觉站不稳,是低血压症状。 脱发 男性脱发可能是心脏病的症状。据新研究发现,严重脱发的男性患心脏病危险增加36%,中度和轻度脱发男性心脏病危险分别增加32%和23%。 指甲发青 手指或指甲发青表明血氧饱和度低和血液循环不畅,也是心衰、肺部疾病和雷诺氏病(肢端小动脉痉挛引起手或足部一系列皮肤颜色改变的综合征)的一个明显症状。 ED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是血管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男性勃起功能是心血管健康的晴雨表。研究发现,40多岁出现ED的男性未来10年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增加50倍。 异常出汗 男女心脏病症状存在很大差别。男性患者常以胸闷、胸痛、压迫紧缩、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女性也会有此类症状,但是气短、下巴不适、肩膀、上腹或后背疼痛、出汗、呕吐或疲劳等症状相对不明显。因此很多女性依然认为心脏病是“男性疾病”。 腿疼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专家笔谈·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马春野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2.22.006作者单位:130021 长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外科 Email :Machunye001@yahoo.com.cn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 形之一,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活产婴 儿先心病发病率为6? 8?[1] 。早产儿先心病的发病 率为12.5?[2] 。2011年我国出生人口1604万人, 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新生儿中,约有13万人以上患有先心病。 手术是治疗先心病的传统方法,但外科手术创伤大,有时术后会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长,手术瘢痕大,给患者及家属留下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一直成为困扰医师和患者的难题。而具有“不开刀、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特点的微创介入治疗是目前全球医学界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自1966年Rashkind 等 [3] 首先应用头端带有球囊 的特种导管进行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S ),介入性治疗开始成为先心病治疗范畴, 1967年Porstmann 等[4] 应用泡沫塑料塞子堵闭动脉导管未闭(PDA ), 1974年King 等[5]及1977年Rashkind 进行了房间隔缺损(ASD )封堵术,1982年Kan 等[6]报道球囊扩张术治疗 肺动脉瓣狭窄, 1984年Lababidi 等[7]成功进行了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这个阶段因为器械及操作均尚 未成熟、 操作复杂、并发症多,使得国内很少开展。直到1997年Amplatzer 发明了镍钛合金的封堵器,其具有 安全性好、操作简便、可控制性强、并发症少的优点。其后随着国产镍钛合金封堵器的研制成功,治疗成本大幅下降,使先心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在我国迅速推广与普及,目前,介入疗法已成为许多种先心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相当一部分病变可以通过介入方式达到治愈的目的,使几乎100%的PDA 、 80%的ASD 、70%的室间隔缺损(VSD )均可通过导管介入治疗获得痊愈。 一、目前国内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区域和医疗单位 从2009年我国开展正规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及资格认证,至今培养了大批专科技术人才,至2010年我国先心病注册介入医师是738名,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均已开展了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很多基层医 院也已经陆续开展该项目。 二、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例数、病种及疗效我国从1998年正式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目前开展的医院有350多家,根据卫生部先心病直报系统统计结果显示,其中每年完成数量>500例的有3家医院;完成200 500例的有16家医院;100 199例的有27家医院;其余的医院每年完成数量不超过100例。2010年我国共完成各类先心病介入治疗18648例,其中PDA 封堵术5466例,ASD 封堵术6793例,VSD 封堵术4252例,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680例,总成功率97.6%,并发症发生率为0.92%,死亡率0.05%。因为目前我国有许多基层医院也已经开展先心病介入手术,但尚未进入直报系统,根据介入器材厂商统计,目前我国年完成介入治疗例数已经超过20000例。随着 技术进步与器械发展, 国内许多大的心脏中心陆续开展了一些少见复杂的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同时杂交手 术(Hybrid )(镶嵌)治疗手术室的建立及推广使得介入技术与外科手术紧密结合,使其治疗效果及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下降。目前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不仅在数量,而且在病种及治疗范围达到国际领先。 三、常见的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日趋成熟 1.PDA :PDA 封堵术的成功率已达98%以上,且极少发生晚期并发症,单纯PDA 介入治疗已经基本替代外科手术;封堵材料选择PDA 直径≥2mm 应用蘑菇伞形封堵器;PDA 直径<2mm 采用Cook 公司可控弹 簧栓子。动脉导管开口位置欠佳、 从肺动脉侧通过困难的病例可以通过主动脉侧导入置换导丝抓捕建立动 静脉轨道的方法获得成功治疗。但目前PDA 封堵术仍有些问题需待解决,如PDA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介入治疗时机的把握以及术后治疗效果的随访;婴儿PDA 介入治疗时机的把握;PDA 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方法选择;介入术后溶血的规范性治疗方案等。 2.ASD :ASD 封堵术的整体成功率也已达97%以上。缺损条件佳者已基本取代外科手术;但有经验的超声科医师准确的术前检查及诊断要比手术医师的技术更为重要。目前国产小型号封堵器在组织相容性及成型效果方面已经基本与进口封堵器效果无统计学差 · 9207·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11月第6卷第22期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 ),November 15,2012,Vol.6,No.22

常见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

常见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 有关先天性心脏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定论,主要是由于心脏、大血管在胚胎早期发育失常或发育障碍所引起的心血管解剖结构异常的一组先天性畸形的疾病。包括数十种从简单到复杂的心脏或大血管的发育异常。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值得关注的是: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约有10万以上的宝宝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法洛氏四联征等心血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轻重主要与心脏畸形的解剖部位、大小、程度相关。 很多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没有被早期诊断出来,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发生各种并发症,从而延误了治疗,如先天性心脏病并发了爱森曼格综合症,就是手术的禁忌症,往往就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使很多患儿年幼夭折。一般认为越早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越好,因此早发现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症状,对治疗是有很大帮助的。 为了便于家长了解如何早期发现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如何及时治疗等科普知识,现根据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及解剖特点及分流方向分为三类,并分别叙述其主要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症状和表现。 第一种左心向右心分流组在临床上常有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症状及表现: 1.呼吸急促:在新生儿或婴儿时期,发现患儿因饥饿迫不及待地求食,但发现吸吮乏力,呼吸浅进,吮奶未完即因气促而弃奶喘息,吸几口就停一下,感觉很累,满头大汗。 2.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及就诊发现心脏杂音的,因肺部充血,轻度呼吸道感染就易引起支气管肺炎,造成呛咳,呼吸急促,有的宝宝在啼哭时声音嘶哑,甚至出现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3.生长发育迟缓:由于体循环流量及血氧供应不足所致,生长发育比同龄小儿迟缓,其体重落后比身长落后更明显。 4.水肿:当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有上述各种症状和表现,若发现尿少,下肢出现凹陷性水肿时,则表示小儿从功能已不能代偿而致心力衰竭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警示! 5.紫绀:一般这组疾病不会出现紫绀,但如不及时治疗,引起肺动脉高压并发症,造成血流右心向左心分流即可出现紫绀,也说明已失去治疗机会了。 第二种右心向左心分流组,为一种复杂畸形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临床症状及表现为:

如何书写复杂先心病报告

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 室水平双向分流 卵圆孔未闭 右房、右室扩大,右室壁增厚,左心内径偏小,室壁运动幅度正常。房间隔完整(卵圆孔回声分离),室间隔膜周部(干下部)回声脱失约mm。主动脉增宽,骑跨于室间隔上,骑跨率约%。右室流出道肌性肥厚狭窄;肺动脉瓣明显增厚粘连,回声增强,开放受限;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发育欠佳。余瓣膜结构、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弓降部未见异常。 多普勒检查:室水平探及双向分流。收缩期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峰值压差约mmHg。(房水平少量分流。) 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 室水平分流消失 右室流出道梗阻减轻 右房、右室仍大,左心内径正常。室壁运动尚可。室间隔修补后回声连续完整,探及补片,位置固定,周围无明显裂隙;房间隔延续完整。肺动脉瓣关闭欠佳,余瓣膜结构、功能正常。心包腔未见明显积液。 多普勒检查:室水平分流消失。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前向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减低,峰值压差约mmHg。(房水平分流消失。)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缺损(膜周、干下)部 室水平双向分流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 心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右心扩大,右室壁增厚,左心内径正常,室壁运动正常。室间隔膜周(干下)部回声脱失约mm。房间隔延续完整。主动脉增宽,骑跨于室间 隔之上,骑跨率约% 右肺动脉发育尚可(发育不良)。余瓣膜形态、启闭未见明显异常。降主动脉与主肺动脉间探及直径约mm的动脉导管。大动脉关系正常,主动脉弓降部未见异常 多普勒检查:肺动脉瓣未探及前向血流信号。室水平双向分流。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三尖瓣少量返流。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关于先天性先心病常见问题解答

关于先心病的常见问题解答 1 父母都没有先天性心脏病,孩子为什么患有先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没有定论,但普遍观点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相关度约为55%。据有关资料介绍单纯遗传占8%,单纯环境占2%,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占90%。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怀孕早期的病毒感染,海拔高度,孕期营养缺乏,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糖尿病、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等。至于遗传方面,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发病趋势,但根据目前遗传学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理论,可以说父母亲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不能直接导致子女得病。一般来讲亲属中有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则其他人患病的机率上升3倍(3%),两个成员患病则机率上升为9%,如果三个成员患病,则其他成员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上升至50%。 2 患先心病的孩子为什么长得比别的孩子小? 对于患有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的患儿,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因心内或大动脉水平存在左向右分流,部分血液从体循环系统分流至肺循环,导致体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进而影响全身器官血液供应,因此导致生长发育受限。对于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因全身缺氧明显,因此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 3 先心病能自愈吗?不手术行吗? 对于直径小于5mm、位于膜周或肌部的室间隔缺损,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及直径小的动脉导管未闭均有自愈的可能,可不急于手术,但前提条件是该种心脏畸形的存在对患儿的生长发育等未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要求家长在等待的过程中必须定期复查,目的有二:一是检测缺损的大小有无减小的趋势,二是观察是否有心脏增大、肺动脉压力增高的并发症出现。对于缺损大小无减小趋势、肺动脉压力逐步增高的患儿则无进一步等待的意义,需尽早手术。大约有1/2的先心病患儿因严重心脏畸形死于出生后一年内。幸存者在其生长发育各年龄阶段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发育障碍。轻者早期也可无症状,但心前区杂音的存在将影响患儿的升学及就业,若不治疗,最终将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有的并发内膜炎、栓塞、出血、高血压,危及生命,并给家庭带来精神、经济上沉重的负担。 4 什么时间手术合适?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年龄因素的考虑是一方面,更主要的还是根据病变类型、病情发展和对孩子发育状况的影响等综合考虑。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先心患儿确诊后,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太小经不起手术创伤,还是等孩子年龄大些再施行手术比较安全,因此贻误病情,失去了手术良机,造成终身遗憾。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脏病的手术时间不能以年龄的大小而定,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而定,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对这些患儿来说生命和治疗时机是以“小时”计算,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出生后就必须手术,否则孩子会突然发生夭折,或丧失矫治手术的机会。除了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复杂的先心病,有些患儿的生命以“月”计算,如患有大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症状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症状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那么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症状呢?我们只有了解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的相关症状,才能让自己正确的区分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因此了解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是很有比必要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比较明显,一般表现症状为心衰、蹲踞、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胸痛、晕厥、猝死等等。心衰指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

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约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是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紫绀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消息脉血混合。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得了紫绀型先心病的患儿,特殊是法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发生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碍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伴随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紫绀型先心病几乎都伴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的机理尚不清楚,但红细胞增多症是机体对动脉低血氧的一种生理反应。 肺动脉高压,一般当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发生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紫绀等综合征时,被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症。临床现象为紫绀,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四面组织水肿,这时病人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等待的是心肺移植。病人大多数在40岁以前死

亡。 发育障碍,先心病的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现象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其它现象为,胸痛、晕厥、猝死。部分患儿则有体循 环方面的症状,比如排汗量异常(通常现象为大大超出正常同龄人的量)。 以上就是关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症状的相关 介绍,相信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症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对我们及时发现病情是很有帮助的。当我们发现患者有上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咨询,做相应的治疗。

《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陈捷1,傅立军2,杜军保3*(1.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儿科,福建福州350001;2.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100034) 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15)05-0022-04 doi:10.3969/j.issn.1008-1070.2015.05.007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历经4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陆续开展的肺动脉瓣狭窄二动脉导管未闭二房间隔缺损二室间隔缺损二主动脉瓣狭窄二主动脉缩窄等先天性心脏病亚型的介入治疗,已成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三在大量的临床病例的支撑下,国内外均开展了大量样本的临床研究,相继发表了多版先天性心脏病导管检查及介入治疗的共识或指南三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在Circu-lation 和J Am CollCardiol 杂志上发布了‘ACC /AHA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1]三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署名并经欧洲儿科心脏病协会同意在Eur Heart J 杂志上发布了‘欧洲心脏病学会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2010版)“[2]三随后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起草并经美国儿科学会及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学会同意在Circulation 杂志上发表了‘儿科心脏病心导管检查及介入治疗适应证“的科学声明[3]三我国早在 2004年,由‘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联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会制定了‘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简称‘治疗指南“)[4]三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先天性心脏病工作委员会2011年在‘介入放射学杂志“分期发布了我国‘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5-9]三这一系列的共识/指南性文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三 2015年1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家委员会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发布‘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简称‘共识“)[10]三该共识的发表是在总结10年来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并参考欧美相关指南,集全国儿科心血管领域的专家二学者之力修订而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现就该‘共识“一些重要内容进行解读三 1 ‘共识“进一步精简了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类型 相较于2004年‘治疗指南“,本版‘共识“删除了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lloon aortic septostomy ,BAS )的内容,将介绍的重点落在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 ,PS )二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 )二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CoA )二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以及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上,‘共识“同样也没有涉及近几年来国外逐渐开展的经皮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三 究其原因,是由于近年来心脏外科手术的进展,新生儿大动脉转位BAS 术在国内已很少应用,并且除BAS 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镶嵌治疗往往也比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来得复杂,当前所积累的临床经验也十分有限三对于当前国内外的大多数中心而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仍是儿童先心介入治疗的主体,故‘共识“所介绍的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主要限定在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范围内三2 ‘共识“进一步规范了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指征 相较于2004年的‘治疗指南“,本次颁布的‘共识“在总结大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经验的基础上,也参考国外相关指南,进一步规范了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指征三总体上来看,本版‘共识“拓宽了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指征三在大的基调上对其推荐类别的表述沿用国际上通用的方式(推荐等级分为Ⅰ类二Ⅱa 类和Ⅱb 类二Ⅲ类),较以往指南做了更加详细的叙述,更加规范的推荐等级表述,也便于不同水平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选择自身最* 通信作者,Email :junbaodu1@https://www.360docs.net/doc/b010372908.html, 22 (总462)‘中国医刊“2015年第50卷第5期 ?指南与共识?

妇产科学妊娠合并心脏病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等,其中以_________最多见。(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妊高症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心率失常、风湿性心脏病) 2.心脏病孕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心力衰竭严重感染 3.急性病毒性肝炎中以_________型肝炎最常见。乙 4.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母乳喂养传播) 5.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 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孕早期心脏病患者,决定是否能继续妊娠的重要的依据是:C A.心脏病种类 B.心脏病病变部位 C.心功能分级 D.症状严重程度 E.有否以往生育史 2、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下列哪个体征是早期心衰的可靠诊断依据:C. A.心界扩大 B.心尖部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 C.肺底部持续湿罗音 D.休息时心率>110次/分 E.下肢凹陷性水肿Ⅰ度 3.促使心脏病孕妇死亡的主要因素是:D A.心脏病病程长 B.产程中用力过度致心衰 C.孕妇年龄大 D.心衰与感染 E.产后哺乳致心衰 4.心脏病患者早孕,终止妊娠的指征下述哪项不当A A.心功能Ⅱ级或以上 B.风湿活动期 C.严重心肌损害 D.伴有肺高压表现者 E.有心力衰竭史 5.预防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心衰的措施,下列那项不当E A.积极治疗贫血 B.积极预防妊高征 C.防治呼吸道感染 D.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E.常规服用洋地黄 6.妊娠合并心脏病者,下列哪项不是早期心衰体征D. A.轻微活动后有胸闷气急及心悸感 B.休息时心率>120次/分 C.休息时呼吸>20次/分 D.肺底有湿啰音,咳嗽后消失 E.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7、下列哪项体征不能作为确诊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依据:E A.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B.Ⅲ级或Ⅲ级以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C.心房颤动 D.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器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主要有封堵器堵闭和球囊扩张两项主要技术,对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缺损使用堵闭术,而对于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则使用球囊扩张术治疗。目前常用的封堵器为Amplatzer封堵器,其优点有:中心自膨性,自向心性,可反复回收, 输送鞘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适应征选择范围广,完全封堵率高, 安全性高。 1.房间隔缺封堵器 房间隔缺封堵器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网密集编织而成的自膨性双伞结构,双伞间有一短的腰部连接,腰部直径与房间隔缺损大小一致.双盘及腰部充填的三层聚酯补片由聚酯线牢固缝合至每个盘,通过聚酯片诱导血凝增加装置的封堵能力,从而达到完全封闭。 2. 动脉导管封堵器 动脉导管封堵器 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也是由镍钛合金网密集编织而成,其单盘直径较腰部多出的2mm边缘保证了装置安全定位与导管未闭口,网内的三层聚酯补片诱导血凝增加装置的封堵能力。 3.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网密集编织而成的自膨性双盘结构,双盘间由一短的腰部连接,腰部直径与室间隔缺损大小一致.双盘及腰部充填的三层聚酯补片由聚酯线牢固缝合至每个盘,通过聚酯片诱导血凝增加装置的封堵能力,从而达到完全封闭。 4.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缺血性脑卒中与卵圆孔未闭存在明显相关, <55岁的卒中患者40%为隐性卒中。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与房缺封堵器材料相似,但其右房伞直径大于左房伞。 5.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 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较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有胸闷、气喘、紫绀、发育障碍等。将可膨胀的球囊经导丝送至肺动脉瓣口,用造影剂充盈球囊使其扩张,使狭窄的肺动脉瓣撕裂、扩张,从而明显改显临床症状,可以完全替代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极小,安全,疗效好,再狭窄发生率低。 主要适应证:单纯性典型的PS,压差≥4.7Kpa(35mmHg),瓣膜发育不良型约2/3有效;法乐三联症;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瓣狭窄者的姑息疗法;术后再狭窄的扩张治疗 6.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人体“发动机” ●心脏是一个强壮的、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强力泵。心脏之于身体,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 ●如果按一个人心脏平均每分钟跳70次、寿命70岁计算的话,一个人的一生中,心脏就要跳动近26亿次。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而通过抢救不能复跳,那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终止了。 ●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而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 【早期症状】 察颜观色早发现 俗话讲,无病早防,防患于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补牢未为晚。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 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那就是察颜观色: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人们熟知的症状外,常常还有一些体表征兆。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这些体表征兆包括: ◆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头颈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肩膀天气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有可能是冠心 病。

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房间隔缺损 [临床表现] 房间隔缺损的症状随缺损大小而有区别。缺损小的可全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缺损较大时分流量也大,导致体循环血流量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体形瘦长、面色苍白、乏力、多汗,活动后气促。由于肺循环血流增多而易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早期发生心力衰竭。 多数患儿在婴幼儿期五明显体征,2—3岁后心脏增大,前胸隆起,扪诊心前区有抬举冲动感,一般无震颤,少数大缺损分流量大者可出现震颤。听诊有以下四个特点:①第1心音亢进,肺动脉第2心音增强。②由于右心室容量增加,收缩时喷射血流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更落后于主动脉瓣,导致宽而不受呼吸影响的第2心音固定分裂。 ③由于右心室增大,大量的血流通过正常肺动脉瓣时(形成相对狭窄)在左第二肋间近胸骨旁可闻及2~3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④当肺循环血流量超过体循环达1倍以上时,则在胸骨左下第4—5肋间隙处可出现三尖瓣相对狭窄的短促与低频的舒张早中期杂音,吸气时更响,呼气时减弱。随着肺动脉高压的进展,左向右分流逐渐减少,第2心音增强,固定性分裂消失,收缩期杂音缩短,舒张期杂音消失,但可出现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 [辅助检查] 1.X线表现对分流较大的房间隔缺损具有诊断价值。心脏外形轻至中度增大,以右心房及右心室为主,心胸比大于0.5。肺脉段突出,肺叶充血明显,主动脉影缩小。透视下可见肺动脉总干及分支随心脏搏动而一明一暗的“肺门舞蹈”征,心影略呈梨形(图13—5)。原发孔型房缺伴二尖瓣裂缺者,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 2.心电图电轴右偏平均额面电轴在十95—+170之间。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大。P—R间期延长,V1及V3R导联呈rSr'或rsR'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图形。分流量较大患者R波可出现切迹,手术后消失。原发孔型房缺的病例常见电轴左偏及左心室肥大。一般为窦性心律,年龄较大者可出现交界性心律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3.超声心动图 M型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及室间隔的矛盾运动。二维超声可以显示房间隔缺损的位臵及大小,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并能判断分流的方向,应用多普勒超声可以估测分流量的大小,估测右心室收缩压及肺动脉压力。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期心脏病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妊娠期间孕妇体内各个系统产生的变化容易导致体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等因素而导致循环血量的增加从而导致孕妇心脏负担的增加以及心力衰竭[1] 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时病情更加危重,主要原因是心脏病造成心脏负荷过重,加重了心脏负担,从而加大了产妇以及围生儿的死亡率。妊娠合并心脏病并不影响受孕,但是,妊娠后母体适应性生理变化会影响疾病的病情和预后,对胎儿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5%~3.0%,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死因之一[1] 。妊娠合并心脏病包括既往有心脏病病史的妇女合并妊娠,常见为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等结构异常性心脏病以及非结构异常性的心律失常等;也可以是妇女妊娠期间新发生的心脏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和围产期心肌病等。妊娠期和分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将增加心脏负担,贫血、低蛋白血症和感染等不良因素可以导致心功能下降,双胎、羊水过多和子痫前期等产科因素可诱使心脏病加重,可出现心力衰竭(心衰)、恶性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危象、心源性休克和栓塞等危及母儿生命的严重心脏并发症。 对一般体力活动的耐受情况,将心功能分为4级,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Ⅱ级:一般体力活动略受限制;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显著受限;Ⅳ级:作任何轻微活动时均感不适,休息时仍有心慌、气急等心衰表现。 .急性和慢性心衰:(1)急性心衰: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左心衰多见,常为突然发病患者极度呼吸困难,被迫端坐呼吸,伴有窒息感、烦躁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灰、口唇紫绀、呼吸频速、咳嗽并咳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体检除原有的心脏病体征外,心尖区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两肺底部可及散在的湿性啰音,重症者两肺满布湿性啰音并伴有哮鸣音,常出现交替脉。开始发病时血压可正常或升高,但病情加重时,血压下降、脉搏细弱,最后出现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休克、窒息而死亡。应重视早期心衰的表现:①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②休息时,心率超过110次/min,呼吸超过20次/min;③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④肺底出现少量持续性湿性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2)慢性心衰:①慢性左心衰: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轻者仅于较重的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好转;随病情的进展,乏力和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轻度体力活动即感呼吸困难,严重者休息时也感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②慢性右心衰:主要为体循环(包括门静脉系统)静脉压增高及淤血而产生的临床表现,上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水肿是右心衰的典型表现,体质量明显增加,下肢、腰背部及骶部等低垂部位呈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少数患者可有心包积液、胸水或腹水.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要让孕产妇绝对卧床休息,取坐卧位以减少患者回心血量,并间断给氧,以提高心肌供氧量。要保持好病室环境安静,安排病人住入单独病房,尽量减少家属陪伴,拒绝亲朋好友来访,保证每日有充足睡眠。告诫孕妇大便时切勿用力过猛,如便秘时可给开塞露。 2.2 密切观察 力求早期发现心衰的征兆。除对诊断明确的心脏病孕妇实行认真护理外,对一些有潜在引起心脏损害的疾病也应有警惕,如围产期心肌病等。此类心脏病一旦发病来势凶猛,直接威胁

我国小儿重症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进展

我国小儿重症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进展 刘迎龙 1重症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定义 CCHD指法乐四联症(TOF)、肺动脉闭锁(P-A)、右室双出口(DORV)、大动脉转位(TGA)、左室发育不良(HLHS)、右室发育不良(HRHS)、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TECD)、主动脉弓中断(IAA)、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等心血管畸形复杂的疾病。重症CHD除CCHD外还包括简单心内畸形合并严重肺血管损害,包括肺高压型损害或肺血管发育不良。单纯心血管畸形合并心功能不全,新生儿伴/无早产,低体重儿(指体重小于5kg或体重虽大于5kg,但严重发育不良,体重小于实际年龄应有体重70%的患儿)。这些患儿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先心病患儿,手术操作及围术期处理有其独特之处。 2CCHD外科治疗进展 我国CCHD治疗取得很大进步,比如TOF的根治手术在大的心脏中心达到国际水平,阜外医院1993~1996年3个月到5岁法乐四联症根治术360例,死亡率1.11%。1999年上海新华医院连续115例小儿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无死亡。 据估算我国每年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4万余例,其中CCHD20%,大的心脏中心占30%。在我国开展CCHD诊治较早、病例数较集中的单位如北京阜外医院、上海新华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沈阳军区总院、西京医院等,CCHD外科治疗死亡率在5%~10%左右。近几年我国CCHD治疗研究重点已从法乐四联症转向更为复杂的CHD。 2.1动脉调转手术在CCHD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移植技术,心肌保护技术和新的大血管重建技术的改进,大动脉调转手术(ASO)在解剖矫治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g-Bing畸形)及作为双调转手术的一部分解剖矫治矫正性大动脉转位(ccTGA)等复杂CHD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患儿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近年大的心脏中心、各儿童医院手术例数明显增加,估测共完成400余例。北京阜外医院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完成近150例大动脉调转手术,疗效满意;2005年完成51例,近中期效果良好。全国可完成此手术10余家,文献报道较多者北京阜外医院(60例)、新华医院(61例)、广东心研所(22例),早年手术死亡率40.5%,目前阜外医院、新华医院手术死亡率16%~16.7%,近期死亡率5.6%~6%,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对于TGA或Taussig-Bing畸形患儿,无论是否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均应尽早手术治疗,否则大多患儿因严重的低氧血症死亡。对于合并大VSD的TGA或Taussig-Bing畸形患儿,因混合动静脉血液一定程度改善了血氧饱和度,可延长患儿的生命,但此类患儿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往往发生早且进展迅速,严重影响手术的质量,国外文献报道更应尽早行AS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