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Array经、纬线 ①特殊纬 线 赤道—— 是最长的 纬线,既 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东经) 4 1 2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 南寒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及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E、W),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 起止度数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 度N/S 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 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 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 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 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

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3.21 6.229.23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教师只是在帮助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活动,而学生则紧紧围绕自制小地球仪在课堂上通过:成果分享—发现问题—自学自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列表总结六个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列表比较法 【教学用具】自制地球仪、地球仪、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传授新课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单选题 1.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一幅是( ) A. B. C. D. 2.俗话说: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地方应当是在:() A. 回归线上 B. 南极点上 C. 赤道上 D. 北极点上 3.地图与实地相比,一般情况都是按一定比例() A. 缩小 B. 放大 C. 相等 D. 根据具体情况有放大也有缩小 4.图中关于A点所处地理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A. 东半球、低纬度 B. 西半球、低纬度 C. 东半球、中纬度 D. 西半球、中纬度 5.小科同学特别喜欢科学,他准备按照科学书上的步骤,自制地球仪,他准备好了乒乓球、铁丝、胶 布和橡皮泥。他先在乒乓球的中间用红笔画了一个圈(即图中到点a和点b距离相等的圆圈),则小科同学是想用该圆圈表示() A.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 本初子午线 C. 地轴 D.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6.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地图是() A. 地形图 B. 电子地图 C. 人口分布图 D. 气候分布图 7.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 (30°W,30°N ) B. (10°W,10°N ) C. (170°E,30°S) D. (175°E,10°N ) 8.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地球上最合适的地点是() A. 0°纬线 B. 10°N C. 30°N D. 90°N 9.经度的最大范围是() A. 东、西经各90度 B. 东、西经各180度 C. 东、西经和90度 D. 东、西经和180度 10.小明同学把某地(28° N,102° E)的经纬度写成了(28°,102° E),地球上与小明同学写法相吻合的地 点有几处()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二、填空题 11.读图回答: (1)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 (2)有关B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半球、南半球、中纬度 B.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C.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D.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12.仔细观察某学校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本课为第二学时第四页地球仪部分,它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仪,内容包括让学生认识地球仪地轴、南北极、经线和纬线及其之间的关系。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份。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经线、纬线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研究性这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知识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 【设计思想】 新课标活动建议:让学生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地球仪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而本课设计思想是:让学生做地球仪,更让学生用自制地球仪,通过对小地球仪进行探究性学习,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让一个简单的乒乓球变成一个含有信息量的小地球仪。 一、教学理念: 1、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突出“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设计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为关键,本课以不同于“接受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课堂上围绕自制小地球仪通过:发现问题—自学自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分享—集体评估六个活动环节,完成学习任务,以学生的主动思考、摸索,去独立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2、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以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 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为前题,活动评价表的设计兼顾课堂作业、团体合作能力、学习效果三方面的评价。课前自制小地球仪作业占5.5分、地球仪标注与描述5分,探究学习经纬线的特征4.5分,以上制作探究部分共15分,另附加分5给团队合作较好的小组,以激励同学互帮互助,培养凝聚力。整个评价过程由学生完成,更突出了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原则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全课所有活动都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完成,并自主评价,学生的主体性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是组织、引导、激励、总结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基本知识,学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 通过阅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示意图和地球大小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 3 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知道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纬度与经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4 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成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学会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掌握纬度与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解决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指导】 1利用生活经验,跨学科知识,上网查找资料等途径来学习地理。 2.运用地理资料数据描述地理事物,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 3.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学会合作学习,增强互动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导入新课】 白天的太阳,十五夜晚的月亮让我们能清楚看到太阳、月亮的形状——圆形。但是,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人又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的呢?今天的我们,是否能在自然界中找到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首先请学生描述地球的形状,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寻找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活动1、探究实验:参照图1.3做一个小实验,体验在球面上看船的情景,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请到过海边的同学交流一下亲身体验。再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情况又是怎样?请学生记录观察体验。 活动2,观察图1.4,根据月食照中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第1页共7页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课下作业

第2课时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 巩固加提高 基础巩固 1.地球仪是地球的 。地球仪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 。也称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 ,与它平行的线叫做 。 2.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叫 ,0°经线以西叫 。纬度从赤道起算,把0°纬线定为 ,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 ,赤道以南叫 ,赤道以北叫 。 3.低中高纬度的分布 4.赤道把地球分 为两半,赤道以 北的半球叫 ,以南的半球叫 ,中国位于其中的 。在地球仪上,经线表示 方向,纬线表示 方向。 5.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有( )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 C.经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6.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 B 、以赤道为界 C 、以西经20°经线为界 D 、以西经20°、东经160°经线圈为界 7.某地地理坐标为北纬22.3°、东经174°,它属于( ) A 、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 C 、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 D 、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 8.右图中甲地的经纬度位置为( ) A .西经20°,北纬20° B .东经20°,北纬20° C .西经20°,南纬20° D .东经20°,南纬20° 9.已知甲的经纬度为135° E 、45°N ,乙的经纬度为120°E 、45°N ,则甲在乙的( ) A.正东方向上 B.东北方向上 C.正西方向上 D.西北方向上 10.在地球表面的纬线有( ) A.1条 B.90条 C.5条 D.无数条 11.在地球仪上,经度30,纬度0的地方一共有( )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12.有关经纬线的叙述:①所有的经线一样长,②所有的纬线一样长,③所有的经线都是圆,④所有的纬线都是圆,⑤纬线是与赤道垂直的线,⑥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且互相平行的线。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③ D .① 名称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纬度范围 30° 30° 20° 20° 10° 10° 甲

浙教版3.2地球仪和地图 教学设计

§3—2 地球仪和地图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重点:经纬网的认识,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地图的三要素 难点: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课前准备] 地球仪(学生自带)、各种地图,课件经纬网

一、地球仪 地轴——经线——经度 [教后反思] 通过少讲多练多演示来让学生观察和认识地球仪和地图,结合实物的演示,设计了一些观察和探究的思考题,但是发现学生由于理论脱离实际,对方位的感觉仍然很含糊,特别是经纬线的知识,上过社会课和科学课后还是比较认识不清楚,应用知识的能力比较欠缺。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3—2 地球仪和地图 二、地图 1、概念: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

形。 2、三要素: [教后反思] 对地图的教学中,主要是抓住了三要素来展开学习和研究,由于这部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熟悉,问题不大,但是对地图的原理学生比较模糊,在教学设计中,要简单化处理。在方向的教学中,适当的补充了部分的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课时 地球仪评价和地图制作 1、地球仪的评价 根据评价标准,各小组选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再进行全班选举,选出最好的三个组品,给予鼓励(平时探究分增加)。 评价标准: (1)整体:地轴有没有倾斜,支撑架是不是完整牢固。 (2)经纬线有没有画好,画的是否正确,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七大洲的轮廓有没有。 (4)采用什么材料制作,有没有创意。 最好的三个由制作者上台说明制作过程,用到了哪些工具。 (通过投票选举,票最多的三位同学作品获胜,剩下的学生自己在课后完善后还可以自愿上交,得探究分) 2、校园地图的绘制评比 根据评价标准,各小组选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再进行全班选举,选出最好的三个组品,给予鼓励(平时探究分增加) 同时老师在电脑上操作,一起参与修改,确定基本建筑,然后补充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确定方向,指出北边 (2)比例尺——没量过具体建筑的长宽,可以通过操场一圈300米来进行比较推算,估

陕西省西安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 中图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 1.纬线(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活动: 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直到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

1.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地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地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地图“简化地球仪上地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地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地特点,经线地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地“地球仪上地经线”、“地球仪上地纬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地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地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地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地图片“南北半球地划分”和“东西半球地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地位置,1600E和200E组成地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地?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地? (南北半球地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地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地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地纬线地长度是否相等?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地“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地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

浙教版七上科学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练习.docx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课题2地球仪和地图 1知识题练 感知地带 1.对地球仪的认识(1)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 (2)经线和纬线①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线,叫经线,也叫了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②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等,赤道最长。 (3)经度和纬度:将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设为0。经线,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将赤知识点1对地球仪的认识 例1图3-2-1中甲地的经、纬度应是() A.120° E, 20° N B.120° E, 20° S C.120° W, 20° N D.120° W, 20° S 思路导引: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地理坐标(地 理位置)是经常性的。教材虽然给出南北半球40' 甲 — 20° 30 110° 120° 130° 10° 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但学生们很难在实际中准确应用。其实大颗要華握一定的 规律,这类题就很容易突破。 解析:本题中虽然给出了经、纬度的度数,但并没有标出南、北纬和东、西经,因此,首先要判断 哪些线条是纬线,哪些是经线。由于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图 中纵线是经线,横线是纬线;对于纬度,可再根据南北纬度的变化规律:向北(上)北纬度度数增 大,南纬度度数减小,可以判断图中的所有纬线都是南纬度。对于经度,可根据东西经度的变化规 律,即向东(右)东经度度数增大,西经度度数减小,可以判断图中的经线都是东经度。两者结合 起来,便可容易找出正确答案。 答案:B 知识点2半球、高低中纬度的划分 例2王强在地图上发现一个地方,南侧是高纬度,北侧是中纬度,西侧是西半球,东侧 是东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A.160° E, 60° N B.20° W, 60° C.160° E, 60° S D.20° W, 60° S 领悟:经纬线之间都 是相互垂直的。为了 区分众多的经纬线, 人们采用给它们标 定读数的方法, 就是经纬度。应熟知 道经纬线的 定义、形状、指示方 向、长度等特征,知 道经纬度的排布规 律。 领悟:使用20° W 和 160。E所构成的经 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的目的,是为了避免 把非洲和欧洲的一 些 国家分在两个半

第一章___地球和地图_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培养: <1>.知道地球的形状,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大小。 <2>.知道地球仪的制作,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2、能力培养: <1>.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3、德育培养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 五、教具准备 1.地球仪、经纬仪。 2.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多媒体画面1 、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 设问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2 、图略(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 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设问引导: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

1.2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二课时) 教案(星球版七年级上)

第二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 1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 A.正圆形球体 B.纺锤形球状 C.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巩固练习】 1.读东西半球图(1-3),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 洲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① _________②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④ _________ ⑤ _________ ⑥ _________ ⑦ 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教学反思: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测试(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字母填到 相应的答案栏中。每题2分,共40分) 1.我们常说的“人类的家园”是指 A.我们的家庭 B.我们的家乡 C.我们的祖国 D.整个地球 2.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纬线都是半圆状 B. 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C.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0°经线和180°经线的经线圈 B. 西经10°和东经170°的经线圈 C.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D. 西经90°和东经90°的经线圈 4.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 赤道上 B. 北极点上 C. 南极点上 D. 本初子午线上 5. 本初子午线是 A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西经30度,北纬30度 B.西经10度,北纬10度 C.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东经175度,北纬10度 7.关于图1-1中P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 B.P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 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东半球 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南半球 8.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准确说法是 A. 顺时针方向 B. 逆时针方向 C. 自东向西 D. 自西向东

9.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人们将这一天称为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10.下列各点中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A.东经30度,南纬50度 B.东经50度,南纬30度 C.西经80度,北纬20度 D.西经20度,北纬80度 11.当我们开始愉快的暑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在五带中的 A.热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北温带 13.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是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4.有地图指向标的地图,其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一般为 A.东向 B.南向 C. 西向 D. 北向 15.在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通常是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D.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1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 A.黄色 B.蓝色 C.绿色 D.褐色 17.绘制某所中学的平面地图,其图幅大小与所选用的比例尺是相对应的,规律是 A.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 B.图幅越小,比例尺越大 C.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 D。图幅大小与比例尺无关 18. 图1-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浙教版七年级上第3章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地图)课件

新世纪教育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073330.html,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第三章第四节 地图 一、教学目标 1. 能识别一些地图上常见的符号和注记。 2. 能运用经纬网和指向标在地图上判定方位。 3. 运用地图上的比例尺量算距离。 4. 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地图测绘的精度和速度。 5. 学会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 1. 2. 地图上的符号是形象直观的图形语言,是传输地理信息的特殊语言,它比文字语言更简洁,能一目了然。所以教师要分析清楚各符号所代替的含义。 3. 地图上的注记,是用文字或数字说明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质量和数量特征。用不同字体、字号、颜色的注记,区别不同性质、种类、数量的地理事物,提高了地图中各种地理事物的区分度。这些规律可让学生从地图中自行归纳。 4. 地图上的方位,一般我们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但在高纬度地区误差太大,甚至产生方向颠倒的错误,所以可用经纬线定方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了解地图的三要素 2. 绘制平面图和路线图。 难点:比例尺(缩尺)与实地距离的关系。 四、课堂教学设计(多媒体) [引入]你和爸爸妈妈要去诸葛八卦村旅游,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引入新课《地图》 于是爸爸就去买了一张《浙江旅游地图》回来,爸爸说:你来找一下诸葛八卦村在哪? 大家一起来找一下在哪? 这个红点所代表的就是诸葛八卦村 我们还可以看到,地图上还有着其他许许多多的符号,比如说…… 在地图上用各种符号表示山川城镇等各种地理事物。 地图符号是传输地理信息的特殊语言 你能正确识别地图符号的意思吗? 平面图的阅读和测绘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2课时 课程 标准 纬线、经线的特点,纬度和经度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纬线的三个特点。 2、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 过程与 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完成自主学习题目,师友分享学习成果,老师点拨,完成加上当堂训练等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纬线、纬度的特点,从而掌握地球仪的有关知识,为以后更好地为学习地理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纬线、经线的特点,纬度、经度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四步.六环”教学模式,辅助以自学辅导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学法指导:以导学案为载体,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和自主探究的方法。运用师友互助和小组合作,体会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梳理知识,指导学生小结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具:大地球仪、经纬仪。 2.学具:小地球仪。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次备 课 情境导入师生一起动手操作:转动地球仪,再次明确地球仪上的纬线、经线、北极和南极。 教师讲述:我们看到地球仪上有许多条纬线和经线,每一条都代 表着不同的意义,本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它们的意义。阅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6 ——8页内容,独自完成下表内容,然后学友 互查,全班分享答案,自行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认知纬线的特点 项目纬线的特点 定义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学习任务二:认识纬度 项目纬度 0°纬线 纬度表示方法 标度范围 半球划分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度数的变化规律 学习任务三:从下图标出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中间一条是 赤道,每两条纬线相隔30度) 在自行完 成自主自 主学习任 务的基础 上进行师 友相互检 查完成情 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1.1p2)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千米;最大周长 4万千米;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人们用颜色、符号和文字在地球仪上表示地球上的地理事物。 4、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 5、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会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和判断方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自转和公转比较

2、二分二至日及四季(图1.19 p11) 3、五带(图1.20 p12)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图1.22 p13) 2、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3、当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详、略),表示的范围越小(大、小)。 4、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指向标、经纬网,如果前两者均没有,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5、一些常用的图例。(图1.24 p14) 6、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叫等高线,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或坡度的大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不同。(图1.29 p16) 7、常见的地形图有三种,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能最直观反映地表起伏的是地形剖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平原,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必修一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讲 地球仪与经纬网 最新考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解读 1.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 2.掌握经纬线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3.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两点的相对位置、距离。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①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2万千米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 平分为两个半球 ②纬线特点???? ?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 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 (4)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图示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划分半球 20°W ~0°~160°E 为东半球,160°E ~180°~20°W 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纬度 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 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 经度和纬度的判断方法 (1)东西经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2)南北纬的判断:数值自南向北逐渐增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为南纬。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回答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