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记叙顺序及作用教学学习方案.doc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记叙顺序及作用教学学习方案.doc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记叙顺序及作用教学学习方案.doc

2019-2020 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记叙的顺序和作用教学设计课题记叙的顺序和作用课时一课时

1、理解并掌握记叙的基本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教学目标

2、能准确判断记叙的顺序,理解其作用。

教学重点能准确判断记叙的顺序,理解插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表述插叙的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初中的生活是美好的,令人怀念的,怎样

才能把这美好的生活记录下来,需要我们合理构

思,仔细安排。恰当的使用记叙的顺序会使文章条

教学过程理清晰、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中心更突出。这

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记叙的基本顺序。

二、出示教学目标(课件)

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记叙的基本顺序:顺叙、倒叙、

插叙、补叙。

2 、能准确判断记叙的顺序,理解其作用。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关键词:顺序、作用

三、课堂导学

专题一:掌握记叙的四种顺序并能准确判断(课件)

1、请同学们回顾学过的课文

《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羚羊木雕》《智取生辰纲》这四篇课文用了那种记叙顺序?1、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

3、展示

2、理解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这四种记叙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1、学生读这四种顺序及相应的概念)(课件)2、学生识记

3、巩固练习

判断这几篇文章的记叙顺序,并标出起止段。

《娘》

《传递》

《滴水之恩》

《翻过那座山》1、独立思考专题二| :记叙顺序的作用2、组内交流1、结合上述几篇文章,说说顺叙、倒叙、插叙、3、班级展示补叙这四种记叙顺序的作用。(课件)

2、出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这四种记叙顺序

的作用。(课件)

(一)、顺叙及其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写。

顺叙的作用:

(1)、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及其作用

倒叙: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

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从头来记叙。

倒叙作用:学生理解记忆(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避免叙事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

生动性。

(三)、补叙及其作用

补叙: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

容。

补叙的作用:起补充交代作用。使行文严密,使人

物形象更丰满,使中心更突出。

(四)、插叙及其作用

插叙:在叙述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

时中断原来的记叙,插入一段与原文相关的内容,

插入结束后,再接着原线叙述。

插叙的作用:插叙的内容虽不属于文章的主线和

中心内容,但也有独特的作用,如:

(1)、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中

心;

(2)、刻画人物形象,使其个性品质更鲜明,

形象更丰满;

(3)、补充背景材料,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主题更突出;

(4)、与某一内容形成对比,突出中心;

(5)、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6)、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曲折有致;

(7)、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等。

(8)、对人物形象起补充作用,使人物形象

更丰满。

答题方式

概括插叙内容(交代xx内容,揭示xx原因)

+内容作用( 1、2、3、4、5、8)+结构作用( 6、7)

3、巩固练习(课件)

( 1)阅读下面语段《传递》回答问题。

第 (6) 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1、独立思考用?( 4 分)( 2014 年辽宁省丹东市)2、组内交流【答:插叙。( 1 分)3、班级展示作用: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

原因,( 1 分)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

品质,( 1 分)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

他上学做铺垫。( 1 分)】

( 2)阅读《滴水之恩》回答问题

选文第⑦段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本段在全

文中有什么作用?( 3 分)(2015 年葫芦岛市中考

语文)

【答:这段运用了插叙。( 1 分)记叙了小拖车司

机在马山潦倒时“我”帮助并规劝他的事情,( 1

分),为下文他特意送“我”回马山做铺垫, 1 分。】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记叙的顺序和作用练习题

板书设计记叙的顺序和作用

目标:顺叙

顺序倒叙

作用插叙

补叙

教学反思

设计说明:

1. 版面设计要求:字体:宋体五号字。页面设置:A4 纸纵向页边距均为2cm。

2.框架:提供的样案仅为参考,可加入学校和个人特色,但总体框架不应改变。

一、引入回顾几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羚羊木雕》《智取生辰纲》

二、巩固练习判断这几篇文章的记叙顺序,并标出起止段。

(一)《娘》

(1)“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 ”

(2)“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

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

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3)“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4)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

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5)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6)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

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哭,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

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7)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

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

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

办法一一借 !

(8)东家跑,西家串,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

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了凑齐兄妹三人

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9)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

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

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

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太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

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 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

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 但娘为了省那五

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 五角钱 ! 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

子作伙食费啊!

(10) 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

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

(11)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12)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13)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

(二)、阅读下面语段《传递》回答问题。(2014年辽宁省丹东市)

⑴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

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

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

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

痛苦。

⑶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

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 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

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⑹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

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

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

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

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

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

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

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

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

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

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

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⑼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

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

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25. 第 (6) 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 分)

(三)滴水之恩(2015年葫芦岛市中考语文)

1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成暗黑,我孤单地走在村路上。

2为了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字库”古塔,我来到这个金黄菜花亦开亦败的陌生乡

间。当我绕过好些小桥流水人家,再寻回先前下车的小街时,早已错过了返程的班车。想起明

早课堂上那十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踏上了30 里的归途。

3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已在天边耀眼地勾勒

4我边走边期盼着能搭上顺路的车。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然而司机丝毫不理会我极力

挥舞的手臂,绝尘而去。

5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6终于,一辆小拖车被我拦在了路中央。烟尘未散,我已冲到了驾驶室的窗下。看到司机的

一瞬间,我便认出了他

7几个月前,我来到马山小镇见习,看见他颓废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衣衫不整,须发蓬乱,

无神地半合着眼。人们在他身边窃议着,却不愿多事,怕帮助这样一个来路不明的人会给自己

惹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虽然这个潦倒的人并没有在面前放一只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

定又渴又饿,于是我到几步之外的茶水摊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并没有因我

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都未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地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

去了。”我规劝了那个流浪汉一句,便走开了。

8眼前这个人虽然整洁而精神,我还是认出了他。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吗?”他迟疑了一会儿,点了点头。我连声道谢,赶紧爬进了驾驶室。

9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灭。“你是马山人?”他问。我摇摇头:“不

是,我在那儿见习。”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

10四周静静的,只有雨点叩窗的脆响。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

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没脸回家,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吃的,可惜

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谢她。”我试探道:“就因为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11他不屑地看了我一眼:“你不懂,我那时候心灰意冷。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

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唉,我真的不知怎样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

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12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

的就是我。因为我不仅想维护他的尊严,还想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13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该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

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啊。”他深吸了一口烟,然后徐徐吐出。我用力地点点头。

14“马山到了!”他刹住车。我道着谢,请他下来喝杯热茶休息一会儿。他笑了笑,一边倒

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再见!”雨滴在车身上,溅出了大朵大朵亮丽的水花

15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当初的滴水之恩,在后来的生活中却得到了别人的涌泉相报,举手

之劳,换来的是爱心的传递。

(四)翻过那座山

1他成功了 ! 他成功了 ! 他翻过了这座高山 , 也翻越了心灵的高山 .

2 他是一个孤独的小男孩, 生长在一座山脚下. 从小因一场大病失去了自己的左腿, 注定一辈子生活在轮椅上. 因为他的遭遇, 使自己变得很孤僻, 不敢面对生人, 也不敢面对挫折和困难.

3这一天 , 父亲领着他来到山脚下 . 他往上看了看 , 不禁打了个寒颤 ; 高耸的山峰深入云层 ,

山腰上的树林显得愈发深幽. 父亲指着这座山对他说; 翻越它 ! 他惊慌地大叫;" 不, 这不可能 !" 父

亲板起面孔 , 严厉地斥责他 ; 没有不可能 , 翻越它 ! 但他还是没有勇气去征服这座山 , 哭着紧紧抓住轮椅

不放 . 父亲只好把他推回家 . 回到家 , 父亲把他叫到面前 , 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 人生中难

免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 这些困难如同一座座山那样挡在你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但你在这些山面

前不能畏惧 , 不能退缩 , 而要勇敢地去面对, 去拼搏 , 并战胜它 , 征服它 . 这样你才能越过一座又一

座山后见到光明, 而如果你不能翻越它们, 只能一生夹在山中间, 一生被它们压抑着, 永远生存在

黑暗之中." 儿子听了父亲的话, 点了点头, 似乎明白了什么.

4 第二天清晨, 天还有些发黑, 父亲一如既往地起床后发现儿子不见了, 他急忙到处寻找打听,

都不见儿子的下落.就在他急得焦头烂额的时候, 似乎想起了什么, 急匆匆地跑去.

5 他来到山脚下, 这时儿子已爬到半山腰, 右腿不知在什么时候已被擦破, 但他仍然坚定不移

地一瘸一拐地向上爬. 最终 , 他终于爬上了山顶 , 树林中的鸟儿清脆地叫着, 似乎正在为他祝贺 .

6 这时 , 天亮了 , 太阳出来了 . 温暖的阳光照在他身上 , 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