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后素能精练:第7课 诗三首(Word版含解析)

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后素能精练:第7课 诗三首(Word版含解析)
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后素能精练:第7课 诗三首(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采之欲遗.谁(赠送) 相去.

复几许(距离) 少无适俗韵.(韵律) 羁.

鸟恋旧林(束缚) B .契阔谈.(通“宴”) 悠悠..

我心(悠闲) 方.宅十余亩(方圆,周围) 榆柳荫.

后檐(遮蔽) C .老大徒.伤悲(徒然,白白地) 对酒当.

歌(对着) 暧暧..远人村(模糊不清的样子) 还顾.

望旧乡(回头看) D .山不厌.高(饱) 绕树三匝.

(周,圈) 周公吐哺.(口中所含的食物) 误落尘网..

中(比喻官场) 答案 C

解析 A .韵:本性、气质。B.悠悠:长久的样子。D.厌:嫌。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

苹 B.???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

解忧 C.???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忍尤而.

攘诟 D.???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闻 答案 D

解析 D .均是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A.代词,代“芙蓉”/助词,的。B.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C.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忧伤..以终老 ②慷慨..(慨.当以慷.) ③譬如朝露..

④沉吟

..墟里烟⑧复得返自然

..

..南野际⑦依依

..相存⑥开荒

..至今⑤枉用

A.①④⑥⑦B.②④⑤⑧

C.①③⑥⑧D.②③⑤⑦

答案C

解析②“慷慨”在诗中是“情绪激昂”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大方,不吝惜”的意思。④“沉吟”在诗中的意思是“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在现代汉语中指“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⑤“枉用”在诗中的意思是“屈驾以来”,在现代汉语中指“白白地用”。

⑦“依依”在诗中是“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在现代汉语中是“不愿离开”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采之欲遗谁B.乌鹊南飞

C.天下归心D.鼓瑟吹笙

答案A

解析A.“遗”,赠送;B.“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D.“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5.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答案D

解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错误。两句诗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并非比拟的修辞手法。

6.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

其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

B.青衿,是对读书人的代称;阡陌,“阡”指南北走向的田间小路,“陌”指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

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山水诗的先河,他的诗朴素平淡,清新自然,其诗风对后代影响比较深远。

答案D

解析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今日良宴会

《古诗十九首》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①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②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③,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坎坷长苦辛。

[注] ①令德:有美德的人。②奄忽:急遽的意思。

③高足:快马。

7.“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对其效果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示例)比喻。诗人将人生比作狂风中被卷起来的尘土,借此表达了对生命渺小、人生短暂的慨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根据“奄忽若飙尘”可知,运用了比喻手法;本体应该是“人生”,诗人把“人生”比作“飙尘”,由此可知,诗人想要突出生命渺小、人生苦短等情感。

8.诗歌最后四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①为什么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身居要位而安享荣华呢?不要因贫贱不得志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地煎熬自己!②这几句表面上表达了诗人不安于贫困和地位低下的现状,渴望早日身居高位、求得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其实是委婉地表现出贫士在失意的情况下意气难平的愤激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关于这几句包含的情感,可以先理解其表面意思,然后结合全诗内容理解诗人的愿望和愤激之情。

白话诗歌

今天这么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

这首筝曲的声调是多么地飘逸,这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入化。

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高论,知音者能体会出音乐的真意。

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人生寄身于宇宙中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为什么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踞要位而安享富贵荣华呢?

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地煎熬自己。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①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②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③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④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 ①本词大约作于庆元二年(1196),时辛弃疾罢居带湖。灵山:位于江西上饶境内。古人有“九华五老虚揽胜,不及灵山秀色多”之说,足见其雄伟秀美之姿。齐庵:当在灵山,疑即词中之“吾庐”,为辛弃疾游山小憩之处。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②合:应该。③检校:巡查、管理。长身:高大。④龙蛇影:松树影。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由远及近写景,既形象地描绘了灵山群峰的神韵,又突出了其清秀温馨的情韵。

B.词人在茅庐齐庵可看到状如龙蛇盘居的松影,可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情趣。

C.作者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把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

D.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以问句作结,表现了作者虽“投闲”而关心国家命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思想情感的能力。D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错误。本词上片写景由远至近,由大至小,景已写足。不想转入下片不仅仍写景,而且仍写山。全词都是描写灵山的雄伟景色,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

10.本词中辛弃疾擅长用典写山,请结合下片具体词句选择两处简要赏析。

答:

答案①“似谢家子弟”,以芝兰玉树般的东晋谢家子弟,写山峰的峻拔、潇洒、灵秀。

②“相如庭户”,以司马相如赴临邛时车骑相随、华贵雍容的气派,写山峰巍峨、壮观、高贵的仪态。

③“如对文章太史公”,以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来刻画灵山深邃、宏伟的气度。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中给出分析的重点是运用典故写山,答题时答出什么典故,写出山的什么特征即可。如“相如庭户”,以司马相如赴临邛时车骑相随、华贵雍容的气派,写山峰巍峨、壮观、高贵的仪态等等。

白话诗歌

重峦叠嶂向西奔驰,像千万匹马回旋一般,这许多的山要掉头向东而去。恰好湍急的水流直直地落下,跳跃的水珠四处溅下;小桥横架在急流之上,像不圆的月亮和刚拉开的弓。人老了应当过闲散的日子,可老天给我多事,来掌管十万棵高大的松树。我的房舍小,但在松树盘曲的枝干影子的外边,在风风雨雨的声

雨雾消散,重峦叠嶂露出面容,争着和人见面。看早晨清新凉爽的空气从一座座山峰扑面而来。座座山峰好像谢家子弟,衣着潇洒,长相英俊;又好像司马相如的车骑一般雍容华贵。我感觉这其中,有的如司马迁的文章一样,雄浑深沉,典雅劲健。在刚刚修好的偃湖堤的路上,问偃湖哪一天能够展现烟水的美好景色?

三、表达交流

11.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部分语序不够连贯,请调整其语序,使句式协调,语言连贯。

中国文人隐居时都希望是这样的:①最好有重叠的山,②无路可通,③在山的白云深处结一庐,④后面立着百丈松,⑤前面临着深渊,⑥瀑布和怪石分布左右。他坐在这庐中,啸傲或弹琴,与世人永远隔绝。

答:

答案⑥句改为“左边挂着瀑布,右边耸着怪石”或“左右分布着瀑布和怪石”;②句应放在⑥句之后。

解析⑥句应与④⑤句式协调,表方位的词放在前面;①与③衔接更为紧密,且②为总结句,应移到⑥后。

12.仿照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对酒当歌,酒,被泉水不停润泽,朦胧中任风月穿越了时空,依然能看到智者对酒当歌时的潇洒。酒,让人回味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诗人的不凡气魄,回味着“酒酣胸胆尚开张”时文人的豪兴傲气,,……如今,古时的佳酿已无处可寻,而佳酿制成的诗句,倒是历久弥香,愈发芳醇。

答:

答案(示例)回味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时武士的壮行捐躯回味着“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时逸士的洒脱睥睨解析仿写的句子应紧扣“潇洒”这个中心,并引用与“酒”有关的诗句,且应注意诗句内容与风格的协调统一。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

答:

答案抬眼望去,南山没有庐山的秀丽,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有的只是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脉悠然。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注意几个要求:描写景物,生动,表达悠然之情,100字内。注意写出已有的景物并描摹出一个意境。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7 诗三首

《诗三首》教学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7 诗三首 【教材助读】 1、《古诗十九首》 是末年文人诗的选辑,非一人所作。最早见于的《文选》。 内容大多表现①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②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③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的时代风貌。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清代沈德潜:“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2、萧统与《文选》 萧统,南朝梁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采之欲遗.谁()还.顾望旧乡() 漫浩浩终老 2、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探究案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当堂检测】 1.本诗前两句采用了《诗经》中的手法。 2.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3.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4.对比阅读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①奇树:美树。②华:同“花”。③滋:繁盛。④荣:即上句的华。⑤贵:一作“贡”,献 的意思。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7课+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第7课诗三首(一)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jīn)呦呦(yāo)鹿鸣越陌(mài)度阡 B.鼓瑟吹笙(shēng)绕树三匝(zā)暧(āi)暧远人村 C.羁(jī)鸟恋旧林狗吠(fèi)深巷中久在樊(fán)笼中 D.守拙(zuó)归园田周公吐哺(bú)榆柳荫(yìn)后檐 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 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 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 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 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 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 B.枉用相存存:生存 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康 ..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衣领 C.鼓.瑟吹笙弹奏 D.山不厌.高厌恶 E.周公吐哺 ..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指中途停止吃饭 阅读《归田园居》,回答问题。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韵:本性、气质 B.方.宅十余亩方:方圆、面积 C.一去.三十年去:离开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案2.7诗三首第一课时

2.7诗三首创新教案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鉴赏《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教案 《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 1. 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全诗; 2.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 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的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愁怅的形象和心情。表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理解性背诵默写高考考点

一、《涉江采芙蓉》 1.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4.“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 二、《短歌行》: 1.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5.引用《诗经?小雅?鹿鸣》里的诗句来表明自己热情礼遇贤才的句子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6.曹操在《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明夜里一群寻巢乌鹊绕树环飞,以此比喻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从,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7、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8、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9、《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10、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1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12.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13.曹操在《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14.曹操在《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 1、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采薇--《诗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离骚--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 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 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 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 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 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4、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 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 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 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 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 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 得返自然。 5、兰亭集序--王羲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诗三首》教案

7、《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安排: 共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涉江采芙蓉》《短歌行》,第二课时教学《归园田居》。 教学方法:前两首以读背为主,适当讲解;后一首适当详解。 二、《涉江采芙蓉》教案 (一)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二)诗歌鉴赏品味 1.读完这首诗,你认为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2.“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对全诗营造意境有什么作用? 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3.你怎样理解以花草赠亲朋?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清·周志蕙)描摹折柳赠别之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三)朗读背诵 三、《短歌行》教案 (一)导入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文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 1、诵读:初读诗歌,正音正字。 2、整体感知 (1)问: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明确:诗眼是“忧”字。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 (2)问: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3)问: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4)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3、具体分析诗歌 第一节 (1)理解“朝露”这个意象(本体是什么?) 作者把人生短暂比喻成“朝露”,“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使用典故,原文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诗人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帖,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第二节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7课

第二单元第七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C) 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B.推行标准化生产 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D.创制水力织布机 [解析]发明蒸汽抽水机的是英国人塞维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是美国人惠特尼,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近代大工厂制度创立的标志是英国人阿克莱特在德比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创制水力织布机的是英国人卡特莱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2019·威海高一月考)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C) 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瓦特是发明家,其发明源于需要。故促使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应该是市场因素。故选C项。 3.“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A) 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 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 [解析]蒸汽机问世之前,工厂的设置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水力、风力等。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故选A项。 4.(2019·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明当时(D) 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 C.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解析]材料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都是工匠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科学理论的产物,说明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故D项正确。 5.(2019·聊城高一月考)下列图片说明了(D)

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巩固训练:第2单元 诗词流韵 2.7 诗三首(含答案)

[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感激涕零慷概激昂沉吟忧思难忘 B.春花秋月不绝如缕乌鹊鼓瑟吹生 C.如临深渊月明星稀羁绊抱残守缺 D.托物言志登高毕赋悲凉倾慕贤才 解析:A.概—慨;B.生—笙;D.毕—必。 答案:C 2.对课文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美丽的莲花要是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可是自己的心上人远在天涯海角。这好似一声叹息,表现出诗人的寂寞和凄凉。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是用来比喻曹操的忧思。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人直言不讳,表明了喜爱山林自然的本性。 D.“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视官场为尘世之罗网,表达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 解析:B.这里是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华的人。 答案:B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 B.方.宅十余亩(四面、周围) C.桃李罗.堂前(排列) D.复得返自然 ..(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解析:D.自然应是和官场生活相对的田园生活。 答案:D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解析:A.“及时行乐”讲错了。 答案:A 5.将下列诗句按作者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⑤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⑧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⑨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A.②⑨③/①⑤⑩/④/⑦/⑥⑧ B.②⑨/⑤⑥/①⑩/③⑦/④/⑧ C.①⑤/②⑨/⑦⑩/③/④/⑧/⑥ D.②⑨③/⑤④/①⑩/⑦/⑧/⑥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需平时多积累。 答案:C 6.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解析:C.“山水田园”应改为“田园”。 答案:C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涉江采芙蓉》,回答7~8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诗三首 我最愿生活在魏晋时代 也许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魏晋就如一股怪异的风早就吹过,却让整个大地保留着对它的惊恐和记忆。 不可否认,那是一方灵性的空间。没有虚伪,没有名利,没有言不由衷,没有虚与委蛇,有的只是飘逸的人格操守与风流的处世态度,无所羁绊而又真诚自然。 魏晋没有“寿阳公主嫁时妆”,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魏晋只有一抹斜阳、一朵流云、一江春水和一群超逸的风流人物。“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那一方天地养育了那一批坦诚潇洒的风流人物。 你可以陪伴嵇康在火炉边打铁,听着他高深的说教,对不远千里来拜访自己的人报以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不慕名利的质朴中透着至真至纯,他会使你认识到,教养就是心胸宽广,不为世俗所绊。 你可以到广武山下倾听那回荡在天际的叹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面对那楚汉相争的旧迹,你会感受到教养就是让心灵释放,去体验真实自然。 你可以去学阮籍,驾一小车,没有方向地驰向远方,在天边留下自己的影子,你会明白教养就是面对生活中的苦与痛,能给自己一种放松。 你可以骑驴上东平,体验一下那种被李白称颂的“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你会领悟教养就是在潇洒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魏晋时人用飘逸阐释了我心中的教养,教养不是虚伪做作,而是真诚坦直;教养不是尔虞我诈,而是光明磊落;教养不是恣意放任,而是自由洒脱;教养就是静静地生活,淡淡地思考,轻松地驾驭心灵,直到智慧的高地,而永存是一种理性的美丽。 如果选择,我最愿生活在魏晋时代。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五言诗的特点,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作者连线

2020高中语文 第07课 诗三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07课诗三首 1.作家作品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曹操(155—220)字,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有《曹操集》。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陶渊明(365-427),一名,字元亮,世号。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朝代)杰出的文学家。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给下列加线词注音

历史必修二第七课教案

第七课 徐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进程、主要成就及引起的变化。 ⑵理解英国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⑶探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知识重组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涉及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型的重大问题,是学习本册教材的关键内容之一。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教材前言对经济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第一目从生产工具的角度阐释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第二目从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演进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第三目从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意义。 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历史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哪个国家最终确立了霸权地位,成为了“日不落帝国”?既然扫清了障碍,拥有了最多的殖民地,那英国下一步将做什么呢?——追求更多的财富和利益。(二)讲授新课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生产工具) 对财富的需导致了生产贸易的发展,从而刺激了技术的革新。于是飞梭、珍妮机、蒸汽机等生产工具出现,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思考: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蒸汽机的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蒸汽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 ⑴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⑵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 ⑶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⑷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进步。 思维拓展: 为什么将之称为革命? 革命可以是政治领域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巨变,也可以是生产力进步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这样就为展开教材三个方面的论述确定一个师生认可的思维平台。

新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教案

《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鉴赏《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诗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诗三首》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画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驰骋矫蹂造作迸(bèng)发谙(yīn)习 B、羁拌刚愎自用哺(pǔ)育稗(bài)官 C、狭隘忧心忡忡粗糙(cāo)鞭笞(chī) D、商贾相形见拙瞠(chēn)目裨(bì)益 第2题【单选题】 将下列诗句按作者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⑤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⑧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A、②⑨③/①⑤⑩/④/⑥/⑦ B、②⑨/⑤⑥/①⑩/③⑦/④/⑧ C、①⑤/②⑨/⑦⑩/③/④/⑥/⑧ D、②⑨③/⑤④/①⑩/⑦/⑥/⑧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 B、性本爱丘山性:天性,本性 C、少无适俗韵适:迎合 D、枉用相存存:保存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rónɡ) 鼓瑟(sè) 度阡(qiān) 樊(pān)笼 B、子衿(jīn) 呦呦(yōu) 遗(wèi)谁兰泽(zé) C、阡陌(mò) 三匝(zā) 吹笙(shēnɡ) 吐哺(pǔ) D、可掇(duō) 譬(bì)如守拙(zhuō) 羁(jī)鸟 第5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擢素手(zhuó)机杼(zhù)皎皎(jiǎo) B、譬如(pì)子衿(jīn)呦呦(āo) C、吹笙(shēnɡ)契阔(qiè)吐哺(bǔ) D、守拙(zhuō)暧暧(ǎi)桑树颠(diān)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一课一练 8 诗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一课一练 8诗三首 一、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āo)越陌度阡(mò) B.鼓瑟吹笙(shēng) 绕树三匝(zā)暧暧远人村(āi) C.羁鸟恋旧林(jī)狗吠深巷中(fèi)又在樊笼里(fán) D.守拙归园田(zuó) 周公吐哺(bú)榆柳荫后檐(yìn) 二、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B.《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 C.《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真可谓阳奉阴违。 D.希望厘清责任,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 两方教育互补所缺,而不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让家长越俎代庖,弄出虚假的“成果”来。 三、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其艺术特色是长于 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场)。 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 他的诗不仅在当时名气很大,而且在后代影响也比较深远。 四、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教学文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 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七课 一、课内双基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 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 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 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陈 【答案】C(A.辟—譬,B.攸—悠,D.陈—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 ..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 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C.桃李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 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 ..南飞(乌鸦) 【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答案】 D 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陈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 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